一、宣城船舶运力结构全面升级(论文文献综述)
汪传旭[1](2017)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长三角航运中心布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海需要发挥自身的特色和资源禀赋优势,有序疏解非核心航运功能,在长三角航运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实现长三角航运业整体发展。具体建议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航运功能与制度;推进长三角区港一体化;拓展航运金融业务和海外投资;建立"一带一路"航运总部;形成"一带一路"航运交易平台;不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枢纽的地位。
邓延洁[2](2016)在《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外贸进出口日益增多,长江干线集装箱的运输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目前缺乏对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合理判断和统一规划,导致长江集装箱运输在运输组织、港口建设等方面还难以适应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的需求预测、航线配置、组织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以及港口航运企业在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本文综合运用数学分析、系统分析与规划、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系统分析长江流域当前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对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以外贸集装箱预测为基础的多因素多阶段相关系数预测方法,对长江干线上、中、下游干线水路集装箱运输量进行预测。其次,提出以运输系统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的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优化模型,并提出包含组织运输子系统和港口子系统优化的多阶段系统优化方法,基于集装箱运输需求预测结果,得出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的优化方案。再次,结合优化方案和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实际情况,使用eM-Plant仿真软件搭建仿真模型,对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优化方案进行仿真评价。最后,针对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各项问题的分析和优化结果,提出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定位、发展目标,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港口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并为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发展提出措施建议。
程世燕[3](2014)在《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内河水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服务产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天然纽带,其占地少、成本低、污染轻、能耗低、效益高的比较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据统计,水路、铁路、公路运输耗能比为1/2/10,运价比是1/2/6,水运排污是公路的1/15、铁路的1/1.2,在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的现代交通运输,尤其是大宗、长途货物运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其优点相对应,缺点也很明显,如受自然条件限制大、速度慢、难以实现门对门运输。安徽水运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河流有300多条。全省现有内河航道里程6525公里,其中通航里程5642公里,分别位居全国第七、第八位,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084公里。全省现有16个港口,其中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安庆等五港位列原交通部首批确定的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芜湖、安庆、马鞍山、铜陵、池州为全国一类开放口岸。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1352个,其中千吨级及以上泊位389个,使用岸线75000米,港口吞吐能力达3.9亿吨。安徽省是我国内河船舶运力第一大省,现有内河船舶运力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截至2013年底拥有营运性船舶近2.85万艘,3164万载重吨,约占全国内河船舶总数的18%,内河船舶总载重吨的31%。进入新世纪以来,安徽省内河运力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快速增长的内河运输需求,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期也存在着发展过快,出现运力过剩倾向,运力结构失衡,标准化程度低,经营主体过于分散,技术进步缓慢等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逐渐影响到我国后,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已经影响到内河运力的健康发展,进而将影响内河航运的正常发展,并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当前在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要求下,对内河航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内河运力发展急需理清脉络,找准问题,研究对策,进而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本文是在结合本人的工作领域的基础上并查阅本领域相关的资料,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数据整理,首先分析出目前安徽省内河船舶运输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到目前安徽省内河船舶运输管理相关层面的一些相关措施。其次,在对安徽省内河船舶运输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剖析了目前新形势下一些制约安徽省内河船舶运力进一步释放的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分别从体制层面和船舶实际运输能力两个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以理论运输能力参考结合实际运输能力,初步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内河运输潜力进一步释放的可行性的措施,最后在纵览全文的基础上,对内河运输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进行了展望。
翟润[4](2013)在《宿迁市内河航道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快内河航运能力开发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在拥有江河湖泊水利资源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水运经济,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水运航道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内河水运的基础,也是水运繁荣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提高内河航运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内河航道建设,加快开发利用现有水运资源,推动更经济、环保、高效的水运服务业发展,提高内河水运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内河水运资源优势,是当前航运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水运航道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重要干线和支线航道不能按照航道规划标准进行建设,碍航河段缺乏必要整治清理与改造,因此高等级航道里程短、数量少,很多航道仍属于天然状态。在航道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水上服务设施建设,如不能配置航道配套标志标牌,船舶搁浅、船舶堵拥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水运事业的发展。内河航道作为公共交通基础性资源,其公益性不仅取决于资源质量,也取决于内河航道管理的公共服务能力。如何保障内河水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通航能力,与内河航道开发与公共服务效果有关。为此,本研究以当前内河航道管理的公共服务能力为认识对象,对其现状、发展需要以及存在问题试图进行深层次探究,为提高水运公共服务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论文以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和服务型政府理论为视角,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宿迁内河航道管理的公共服务能力现状、发展需要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首先对公共服及航道管理内涵进行了界定,进而对内河航道管理的公共服务作了理论探讨。论文从发展需要出发,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提升航道管理的公共服务能力角度尝试提出相应对策,提出了宿迁市发展水运建设目标、以及相关原则。在提升内河航道管理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方面,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作了重点论述:(1)构建内河航道发展的可持续规划体系;(2)积极探索内河航道加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融资模式;(3)提升内河航道的基础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4)全面提高内河航道的监管服务水平;(5)大力加强内河航道科研信息化服务能力;(6)充分发挥内河航道的文化引领作用。
肖唯楚[5](2013)在《长江干线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测算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长江航运建设步伐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对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越来越强。但与长江航运快速发展所对应的是,长江干线水路运输统计工作困难较大,统计指标仍不完善。虽然沿江各省市水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沿江各港口吞吐量均有相应的统计数据,但是并不能全面反映长江干线运输生产情况。在以往的统计中,长江干线货运量也是在相关统计数据基础上分析而来,是一个比较模糊和有商榷之处的概念,且常常与沿江地区的运输工具所完成的货运量相混淆;长江干线货物周转量指标仍处缺位状态,有待研究补充。本文首先分析现有的长江干线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的测算方法,基于长江干线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内涵提出新的长江干线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的测算方法,相当于对测算方法的研究综述,然后再分别分析它们的适用性,使用者可根据研究需要及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测算方法。本文采用的长江干线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的测算方法有两类:1)统计估算法中包括:基于OD调查统计的测算方法、基于海事签证统计的测算方法、基于港口装卸统计的测算方法和基于断面流量统计的测算方法,并分别分析其适用性以及实施的保障措施;2)因素估算法主要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确定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与已知的统计信息(船舶运力、港口吞吐量、GDP等)的相关关系。(可选用GRNN神经网络、多元回归等方法,主要用于在统计数据未完成时,预测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值。)本文在提出这些测算方法之后,还根据不同的方法提出了今后运行的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对四种长江干线货运量测算方法的研究,为长江干线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的统计测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增加了测算方法的多样性,增强了方法的实用性;真实、快捷的数据有利于把握好长江航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长江航运与沿江经济协调发展;多样、实用的测算方法有利于完善长江航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提升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李启远[6](2012)在《内河港口物流规划研究 ——以湖州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运输服务进入综合物流时代,港口和物流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中的主要环节,可以说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并对港口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口开展物流服务已成为港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港口物流也成为港口所在区域城市发展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湖州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内河水运最发达地区之一,湖州发展内河港口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崛起,湖州内河水运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凸显。如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路运输条件,合理规划、开发水路交通运输,发挥内河水运运力大,成本低的优势,构筑沿江、沿河产业经济带,合理规划港口物流布局,不但有利于加快调整水运产品结构,促进内河水运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推动湖州的整体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首先通过对港口物流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功能等基本理论进行简单介绍,总结出影响港口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接着对国内外典型内河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为湖州港口物流规划研究提供可借鉴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对湖州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重点分析湖州港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现状、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物流企业发展现状以及物流有关的政策,并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湖州港口物流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中找出可能制约湖州港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并据此提出未来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湖州港口物流发展规划的思路,研究物流发展的目标,选择适合湖州港口物流发展的物流组织模式和物流业务发展模式,并提出促进湖州港口物流发展的一系列重要举措。
孙建军,吴晓健,冯柏泓,田雪莹[7](2010)在《舟山港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港口物流业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世界经济全球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长三角主体功能区建设、港航强省战略实施、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舟山发展港口物流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舟山应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腹地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基础上,克服集疏运体系不完善、港口物流人才严重缺乏、行业整体水平低和港口的现代物流功能不足等劣势,迎难而上,努力打造一个中心,明确两大布局,突出三个重点,坚持四大原则,做到五个方面,以实现港口物流业的跨越发展,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二、宣城船舶运力结构全面升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宣城船舶运力结构全面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长三角航运中心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长三角航运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要求 |
(一)新机遇 |
1. 沿线经济增长助推长三角航运业发展。 |
2. 政策沟通推进长三角航运资源高效整合。 |
3. 贸易畅通拓展长三角航运服务的市场空间。 |
4. 基础设施互联助推航运物流发展。 |
5. 资金融通利于拓展航运金融和航运海外投资。 |
(二)新要求 |
1. 多种运输方式立体化协同亟待推进。 |
2. 航运产业链空间布局仍需优化。 |
3. 航运供应链体系亟须构建。 |
4. 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战略亟须有效对接。 |
5. 航运环保需要接轨沿线国家标准。 |
二、长三角航运业整体发展的现实基础与突出矛盾 |
(一)长三角航运业整体发展的现实基础 |
1. 繁荣发达的腹地经济。 |
2. 四通八达的港口网络。 |
3. 层次多元的港口功能。 |
4. 稳步增长的港口吞吐量。 |
(二)长三角航运业整体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
1. 全球高端航运服务功能较弱。 |
2. 腹地人均地均经济效益较低。 |
3. 港城绿色航运协同任重道远。 |
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硬件功能发展不平衡。 |
三、长三角航运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航运面临的不确定性显着增强 |
(二)自贸试验区航运功能尚未完全释放 |
(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短板 |
(四)港口城市之间协调度不高 |
(五)航运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协同不足 |
(六)航运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不足 |
四、长三角航运中心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总体思路及布局优化 |
(一)总体思路 |
1. 以创新驱动实现航运发展理念对接。 |
2. 以规则接轨实现航运发展制度对接。 |
3. 以布局完善实现航运服务功能对接。 |
4. 以统筹规划实现航运基础设施对接。 |
5. 以资本纽带实现航运发展机制对接。 |
(二)功能定位 |
(三)空间布局 |
1. 以上海为核心。 |
2. 以宁波-舟山和南京为副中心。 |
3. 以沿海、沿江、甬杭扬和沪芜合为通道轴。 |
五、长三角航运中心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合作和推进机制 |
(二)打造一批功能支撑平台 |
(三)优化航运服务空间布局 |
(四)健全互联互通的航运服务通道 |
(五)建立“一带一路”风险防控机制 |
(六)构建“一带一路”航运标准体系 |
六、上海推进长三角航运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对策建议 |
(一)上海在长三角航运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作用 |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长三角航运合作的“领头羊”。 |
2.“一带一路”战略下航运开放和制度创新的“排头兵”。 |
3.“一带一路”战略下长三角航运资源配置的“管理者”。 |
(二)上海推进长三角航运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主要对策 |
1. 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航运功能与制度。 |
2. 有序推进长三角区港一体化。 |
3. 拓展航运金融和海外投资。 |
4. 建立“一带一路”航运总部。 |
5. 形成“一带一路”航运交易平台。 |
6. 提升国际航运枢纽地位。 |
(2)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长江集装箱运输系统研究 |
1.2.2 国外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研究 |
1.2.3 集装箱运输需求预测方法 |
1.2.4 集装箱运输系统仿真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环境与现状分析 |
2.1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现状 |
2.1.1 产业布局分析 |
2.1.2 对外贸易分析 |
2.1.3 国内贸易分析 |
2.2 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
2.2.1 长江流域公路建设 |
2.2.2 长江流域铁路建设 |
2.2.3 长江流域水路建设 |
2.2.4 长江流域物流体系建设 |
2.3 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系统发展现状 |
2.3.1 集装箱港口体系 |
2.3.2 集装箱运输船型 |
2.3.3 集装箱运输航线 |
2.4 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需求预测研究 |
3.1 多因素多阶段相关系数预测方法 |
3.1.1 集装箱运输需求相关概念 |
3.1.2 集装箱生成机制分析 |
3.1.3 运输需求预测方法 |
3.2 外贸集装箱运输生成量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外贸发展进出口额 |
3.2.2 长江口岸水路进出口比例 |
3.2.3 运输货物构成及适箱货比例 |
3.2.4 外贸重箱比例 |
3.2.5 相关参数预测 |
3.3 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量预测 |
3.3.1 外贸集装箱运输量预测 |
3.3.2 内贸集装箱运输量预测 |
3.3.3 集装箱运输总量预测 |
第4章 多阶段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优化研究 |
4.1 多阶段系统优化方法建立 |
4.1.1 系统与系统分析理论 |
4.1.2 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
4.1.3 优化模型的初步建立 |
4.1.4 多阶段系统优化方法 |
4.2 运输组织子系统优化 |
4.2.1 方案设立和优化思路 |
4.2.2 方案主要参数和指标 |
4.2.3 第一层航段船型优化 |
4.2.4 第二层组织方式优化 |
4.3 集装箱港口子系统优化 |
4.3.1 方案设立和优化思路 |
4.3.2 优化模型的建立 |
4.3.3 主要参数计算 |
4.3.4 优化模型求解 |
4.4 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优化结论 |
4.4.1 集装箱运输组织方式推荐方案 |
4.4.2 港口通过能力推荐方案 |
第5章 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仿真评价研究 |
5.1 长江集装箱运输系统仿真建模方法 |
5.1.1 系统仿真的必要性 |
5.1.2 仿真建模方法及软件 |
5.1.3 长江集装箱运输系统结构分析 |
5.1.4 系统运行逻辑设计 |
5.2 仿真模型结构模块建立 |
5.2.1 集装箱货源生成模块 |
5.2.2 港口航线航班资源模块 |
5.2.3 港口装卸模块 |
5.2.4 集装箱运输系统统计模块 |
5.2.5 模型相关参数设置 |
5.3 优化结果仿真评价 |
5.3.1 泊位利用率 |
5.3.2 港口吞吐量及堆场集装箱量 |
5.3.3 港口配船及船舶载箱率 |
5.3.4 主要航道交通流量 |
第6章 长江干线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措施建议 |
6.1 长江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目标 |
6.1.1 长江水路集装箱运输的作用和地位 |
6.1.2 发展长江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思路 |
6.1.3 长江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目标 |
6.2 长江水路集装箱港口功能定位 |
6.2.1 长江上游地区港口 |
6.2.2 长江中游地区港口 |
6.2.3 长江下游地区港口 |
6.3 长江水路集装箱运输系统发展模式 |
6.3.1 港口集装箱码头 |
6.3.2 集装箱船 |
6.3.3 集装箱运输组织 |
6.4 促进长江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建议 |
6.4.1 做好集装箱运输发展规划 |
6.4.2 加快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
6.4.3 加强集装箱运输管理 |
6.4.4 鼓励集装箱运输规模化经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特色 |
第2章 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现状 |
2.1 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体制 |
2.2 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主要政策措施 |
2.3 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主要成就 |
第3章 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
3.2 安徽省内河船舶运力发展引导不够 |
3.3 安徽省内河水运市场监测评价体系缺失 |
第4章 完善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的对策 |
4.1 理顺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体制机制 |
4.2 引导安徽省内河船舶运力发展 |
4.3 逐步建立安徽省内河水运市场监测评价体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宿迁市内河航道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与内涵 |
2.1 研究理论基础 |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1.2 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
2.1.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 内河航道管理的公共服务的内涵 |
2.2.1 公共服务的概念 |
2.2.2 航道相关概念及部门设置 |
2.2.3 内河航道管理的公共服务界定 |
第三章 宿迁内河航道现状分析 |
3.1 宿迁市社会经济现状 |
3.1.1 宿迁市概况 |
3.1.2 宿迁市内河运输的地位与作用 |
3.2 宿迁内河航道发展现状 |
3.2.1 基本状况 |
3.2.2 主要干线航道通航状况 |
3.2.3 近年来宿迁航道建设改造完成情况 |
3.3 宿迁内河航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全球最大板材加工产业集群企业的苦恼引发的思考 |
3.3.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3.3.3 航道网络支离破碎 |
3.3.4 货物水运量所占比重低 |
3.3.5 部门繁多职能不清 |
3.4 原因分析 |
3.4.1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
3.4.2 资金保障不足 |
3.4.3 内河航道成网水平低 |
3.4.4 宿迁水资源开发不够合理 |
3.4.5 航道建设外部因素制约 |
第四章 宿迁内河航道管理建设对策 |
4.1 宿迁内河航道管理建设目标 |
4.1.1 加强航道网建设,保证水运通道畅通 |
4.1.2 提高通航能力,提高航运综合效益 |
4.1.3 发挥水运优势,促进环保经济发展 |
4.1.4 加强航运管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
4.2 宿迁内河航道管理建设原则 |
4.2.1 适应性原则 |
4.2.2 水资源综合利用原则 |
4.2.3 整体推进原则 |
4.2.4 合理性原则 |
4.3 提高宿迁内河航道管理的公共服务能力的措施建议 |
4.3.1 构建内河航道发展的可持续规划体系 |
4.3.2 积极探索内河航道管理建设融资模式 |
4.3.3 提升内河航道基础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 |
4.3.4 全面提高内河航道的监管服务水平 |
4.3.5 大力加强内河航道科研信息化服务能力 |
4.3.6 充分发挥内河航道的文化引领作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长江干线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测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长江干线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统计特点分析 |
2.1 长江水路运输统计工作现状 |
2.2 长江干线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统计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2.2.1 长江干线运输货运量统计特点 |
2.2.2 长江干线运输货运量测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长江干线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测算方法 |
3.1 测算范围的界定及测算原则 |
3.1.1 测算范围的界定 |
3.1.2 测算原则 |
3.2 测算方法的总体思路 |
3.3 基于海事签证的统计估算方法 |
3.3.1 基于海事签证的方法介绍 |
3.3.2 基于海事签证的方法实施 |
3.3.3 基于海事签证的方法实施的可行性 |
3.4 基于统计-典型调查综合法的测算方法 |
3.4.1 基于航运企业典型调查测算方法的实施 |
3.4.2 基于干线港口到发量测算方案的实施 |
3.5 基于因素估算法的测算方法 |
3.5.1 基于GRNN神经网络的长江干线货运量测算方法 |
3.5.2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长江干线货运量测算 |
3.5.3 基于因素估算法的长江干线货物周转量测算 |
3.6 基于数理推断法的测算方法 |
3.6.1 基于数理推断法的长江干线货运量测算 |
3.6.2 基于数理推算法的货物周转量测算 |
第4章 实证分析 |
4.1 基于统计-典型调查估算法长江干线货运量的实证分析 |
4.1.1 长江干线港口间货运交流量的统计实证分析 |
4.1.2 海进支流货物通过量的统计实证分析 |
4.1.3 基于统计-典型调查估算法的货物周转量实证分析 |
4.2 基于因素估算法的实证分析 |
4.2.1 基于GRNN神经网络测算方法的实证分析 |
4.2.2 基于多元回归预测的实证分析 |
4.2.3 长江干线货物周转量的实证 |
4.3 测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
第5章 测算方法运行保障措施 |
5.1 基于海事签证统计估算法的保障措施 |
5.2 基于统计-典型调查综合法的保障措施 |
5.3 基于因素估算法的保障措施 |
5.4 基于数理推断算法的保障措施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表1: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间货运到发OD表 |
附表2: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间距离 |
附表3:部分港口间距离 |
(6)内河港口物流规划研究 ——以湖州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港口物流及其基本理论 |
1.3.1 港口物流的概念 |
1.3.2 港口物流的基本特征 |
1.3.3 港口物流的功能 |
1.3.4 影响港口物流发展的因素 |
2 国内外典型内河港口发展状况分析 |
2.1 国外先进内河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 |
2.1.1 芝加哥港物流发展现状和特点 |
2.1.2 汉堡港物流发展现状和特点 |
2.1.3 鹿特丹港物流发展现状和特点 |
2.1.4 安特卫普港物流发展现状和特点 |
2.2 我国内河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
2.2.1 重庆港 |
2.2.2 武汉港 |
2.2.3 肇庆港 |
2.2.4 南通港 |
2.3 国内外内河港口物流发展比较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湖州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
3.1 湖州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
3.1.1 港口基础设施现状 |
3.1.2 内河航道基础设施现状 |
3.1.3 公路基础设施现状 |
3.1.4 铁路基础设施现状 |
3.2 湖州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
3.2.1 吴兴区物流园区现状 |
3.2.2 南浔区物流园区现状 |
3.2.3 长兴县物流园区现状 |
3.2.4 德清县物流园区现状 |
3.2.5 安吉县物流园区现状 |
3.3 湖州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
3.3.1 湖州港口企业现状 |
3.3.2 湖州水运企业现状 |
3.4 物流相关政策 |
3.4.1 国家物流产业政策 |
3.4.2 浙江省物流发展政策 |
3.4.3 湖州市物流发展政策 |
3.5 本章小结 |
4 湖州港口物流发展的 SWOT 分析 |
4.1 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势 |
4.2 港口物流发展的劣势 |
4.3 港口物流发展的机遇 |
4.4 港口物流发展的挑战 |
4.5 本章小结 |
5 湖州港口物流发展规划思路 |
5.1 湖州港口物流发展目标 |
5.1.1 总体目标 |
5.1.2 具体目标 |
5.2 湖州港口物流发展模式选择 |
5.2.1 湖州港口物流组织推进模式的选择 |
5.2.2 湖州港口物流业务发展模式的选择 |
5.3 湖州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举措 |
5.3.1 完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5.3.2 加快完善港口物流的集疏运体系 |
5.3.3 加快建设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
5.3.4 优化港口物流空间布局,加强特色物流建设 |
5.3.5 加大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土地和资金支持 |
5.3.6 加强港口物流人才建设和培养 |
5.3.7 加快港口物流资源整合,提升港口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
5.3.8 筹建港口物流协会发挥行业优势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舟山港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港口物流业是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产业 |
(一) 港口物流业是高附加值产业。 |
(二) 港口物流业是低能耗产业。 |
(三) 港口物流业是低排放产业。 |
二、舟山发展港口物流业的SWOT分析 (1) |
(一) 优势分析 (Strengths) |
1. 区位优势。 |
2. 资源优势。 |
3. 基础优势。 |
4. 腹地优势。 |
5. 后发优势。 |
(二) 劣势分析 (Weaknesses) |
1. 集疏运体系不完善。 |
2. 港口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
3. 港口物流行业整体水平低。 |
4. 港口的现代物流功能不足。 |
(三) 机遇分析 (Opportunities) |
1.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港口物流业的长远发展。 |
2. 宏观经济形势为港口物流业发展带来良机。 |
3.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使舟山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
4.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的重大决策, 为舟山发展港口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
5. 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 使舟山深水岸线资源更显宝贵。 |
6. 舟山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港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
(四) 威胁分析 (Threatens) |
1. 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使港口物流业短期快速发展遭遇较大困难。 |
2. 沿海港口竞争日趋激烈, 使舟山港口物流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
3. 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对港口物流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三、舟山发展港口物流业的战略思考 |
(一) 打造一个中心 |
(二) 明确两大布局 |
1. 物流园区的布局。 |
2. 物流基地的布局。 |
(三) 突出三个重点 |
1. 集装箱物流。 |
2. 大宗货物和能源中转物流。 |
3. 商贸物流 |
(四) 坚持四个原则 |
1. 发挥优势, 跨越发展 |
2. 立足现实, 特色发展 |
3. 客观定位, 错位发展。 |
4. 开放带动, 借力发展。 |
(五) 做到五个方面 |
1. 加大港口物流资源的整合力度。 |
2. 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 |
3. 提升港口物流服务功能。 |
4. 培养与引进高素质的港口物流人才。 |
5. 构建强有力的港口物流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
四、宣城船舶运力结构全面升级(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长三角航运中心布局研究[J]. 汪传旭. 科学发展, 2017(04)
- [2]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 邓延洁. 大连海事大学, 2016(05)
- [3]安徽省内河水运管理研究[D]. 程世燕. 安徽大学, 2014(03)
- [4]宿迁市内河航道管理研究[D]. 翟润.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7)
- [5]长江干线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测算方法研究[D]. 肖唯楚. 武汉理工大学, 2013(07)
- [6]内河港口物流规划研究 ——以湖州港为例[D]. 李启远.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
- [7]舟山港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J]. 孙建军,吴晓健,冯柏泓,田雪莹.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