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增产配套技术

枣树增产配套技术

一、枣树增产配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卫彩红[1](2021)在《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目前,阿拉尔垦区林果业生产面积大,而单价相对往年较低。从增加单位面积增收人为出发点,发展林下经济,为职工增收致富拓展新路径。本试验以新疆阿拉尔垦区的三种果树下种植两种食用菌为题材,分析比较食用菌的发育和产量,果品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种植食用菌后果树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鸡腿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从覆土到现菌丝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10d、12d、12d,其菌丝生长速度,由快至慢顺序为:枣树>核桃树>梨树;从覆土至现蕾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48d、40d、44d,故其现蕾时间由早至晚顺序为,梨树>核桃树>枣树;鸡腿菇的生物转化率,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208%,41.04%,68.18%,其单菇重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23.09g,14.62g,28.16g,产量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种植分别为6kg/m2,21.3kg/m2,3kg/m2,鸡腿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的产量按多至少顺序依次为:枣树>核桃树>梨树。(2)大球盖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从覆土至现菌丝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24d,16d,17d,故其菌丝生长速度,由快至慢顺序为:梨树>核桃树>枣树;从覆土至现蕾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56d,65d,68d,故其现蕾时间由早至晚为,枣树>梨树>核桃树;大球盖菇的生物转化率,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3.33%,9.40%,5.55%,其单菇重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46.4g,212.3g,130.4g,产量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20kg/m2,0.85kg/m2,0.5kg/m2,故大球盖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的产量按多至少顺序依次为:枣树>梨树>核桃树。(3)果园种植鸡腿菇后,对果树的生长量均有促进作用。枣树下种植鸡腿菇后其枣树的一年生枝长降低,一年生枝粗、主枝粗、干周、干粗均由增加趋势,分别为五个指标74.28cm(降低3.10%)、1.58cm(增加96.69%)、4.84cm(增加95.00%)、27.67cm(增加25.77%)、8.06cm(增加22.87%);梨树下种植鸡腿菇后,梨树的果枝的五个生长指标均呈增加趋势,分别为76.92cm、0.77cm、10.75cm、74cm、21.00cm,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2.74%、23.57%、43.33%、12.12%、10.53%;核桃树下种植鸡腿菇后,核桃树的生长量指标有增加,有减少,各个指标分别为31.80cm(增加18.44%)、0.82cm(减少17.97%)、7.09cm(减少0.14%)、78.00cm(增加34.48%)、23.00cm(增加12.20%)故种植鸡腿菇后的三种果树生长量从大到小次序为:梨树>枣树>核桃树;(4)种植大球盖菇后,对果树的生长有部分抑制作用。枣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后枣树的一年生枝长增加趋势,其余指标一年生枝粗,主枝粗,干周,干粗均呈降低趋势。五个指标的生长量和增幅分别为65.81cm(0.94%),0.8908cm(12.71%),3.44cm(20.84%),23.67cm(6.9%),7.12cm(9.00%);梨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后,干周长、干粗要高于对照外,其余都比对照小,55.78cm(18.37%),0.5922cm(6.49%),6.49cm(13.53%),71.93cm(24.02%),22.17cm(18.063%);核桃树的枝粗和干周增加,其余指标都降低,20.08cm(25.21%),0.6825cm(31.87%),8.2cm(15.79%),62cm(6.90%),19.7cm(3.90%)。种植大球盖菇后,三种果树生长量对比顺序为:梨树>枣树>核桃树。(5)在三种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和大球盖菇对果树产量的影响:种植鸡腿菇后的三种果树产量有变化,与对照相比,枣树亩产868.09kg,减产0.75%,梨树亩产3210.55kg,增产5.25%,核桃树亩产311.38kg,减产4.68%。三种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对梨树有增产作用,但对枣树和核桃树产量有所降低。(6)种植大球盖菇后的三种果树产量均降低,与对照相比,枣树亩产833.11kg,减产4.75%,梨树亩产3208.86kg,与对照相比,减产3.36%,核桃树下产量303.21kg,减产7.18%。总体种植大球盖菇后三种果树的产量均出现降低现象。(7)在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对果实品质存在影响:a.使红枣树果实的含糖量下降,121.89mg/100g(10.94%),果实的含水量增加,54.25%(2.05%),果实的可食率增加,94.62%(0.79%),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48(5.71%),制干率降低,45.75%(2.33%);b.使梨树果实的单果重增加,92.13g(5.71%),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06(3.77%),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1.5%(15.91%),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44.47mg/100g(7.62%),果实的硬度降低,156.95g/cm2(8.46%),可改善梨的品质。(8)在果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对果实品质存在影响:a.使红枣树果实的含糖量下降,121.89mg/100g(10.94%),使果实的含水量降低57.03%(7.28%),果实的可食率增加,92.30%(2.26),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43(2.14%);b.使梨树果实的单果重降低,90.37g(4.65%),果实的纵横径之比降低,0.97(97.98%),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降低,10.44%(9.22%),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41.81mg/100g(0.29%),果实的硬度降低,158.02g/cm2(2.93%)。(9)在核桃树下种植鸡腿菇和大球盖菇后,使核桃树果实的出仁率和干果重降低分别为64%(1.54%),10.32g(4.71%),果实的壳厚降低,2.29mm(11.92%),果实的青果重增加,58.92g(0.36%),果实的粗脂肪的含量降低,64.14%(4.88%)。(10)在果树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呈增加的趋势,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都有所增加。果园种植鸡腿菇后,枣园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降低,数量分别为48.67cfu/g(增加17.98%)、7.25cfu/g(减少64.20%)有效促进土壤微环境;梨园土壤中放线菌减少,细菌的数量增加,数量分别为27cfu/g(减少33.74%),31.33cfu/g(增加172.48%),有效改善土壤微环境;核桃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均降低,数量分别为30.59cfu/g(减少79.19%)、6.92cfu/g(减少50.57%)。(11)果园种植大球盖菇,枣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均呈增多趋势,数量分别为45.09cfu/g(增加9.3%)、25.67cfu/g(增加26.74%);梨园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增多,细菌数量减少,数量分别为38.17cfu/g(增加445.28%)、69.08cfu/g(减少53.01%);核桃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均增多,数量分别为14.08cfu/g(增加53.01%)、14.08cfu/g(增加0.61%)。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三种果树中,梨树下种植大球盖菇比较合适,枣树下种植鸡腿菇比较合适。鸡腿菇更适合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中种植,鸡腿菇的产量要高于大球盖菇的产量。

石辉杰[2](2021)在《阿拉尔市枣农销售渠道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民以食为天,人们的农产品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日新月异,逐步从解决温饱向追求优质农产品发展,单一的消费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多样化的需求。然而城乡差距,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严峻,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均衡以及市场失灵现象犹存,使得农产品低品质供应与高质量消费之间难以有效对接,造成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供需脱节,主要体现为“难买”“难卖”两大矛盾。在农产品整个流通过程中,销售是最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产增收。虽然以农贸市场为主要集散地,商贩、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不同贩销主体的介入为农产品的销售迎来了契机,但仍然存在销售渠道复杂、价格不稳定、交易成本高、品牌程度化不高、附加值低等问题,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农产品销售不畅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将直接影响区域农业发展,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农产品变现,对加快区域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第一师阿拉尔市8个团场23个连队的436户枣农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文献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枣农销售行为进行定性分析,运用交叉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多元Logistic实证模型,对枣农销售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外商收购是枣农选择的首要渠道。(2)枣农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雇工人数对销售渠道的选择具有显着影响,枣农职业身份和家庭务农人数与销售渠道的选择不具相关性。(3)家庭资源和行为能力分别是影响枣农销售渠道选择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因素。(4)产品因素、渠道因素和经济收益因素对枣农选择红枣销售渠道具有显着影响。(5)社会因子和农业补贴因子对枣农销售渠道的选择没有产生显着影响。(6)塔南灌区在土质、水质和局部气候等方面明显优于塔北罐区,使其更适宜种植红枣且枣农更偏向选择契约型销售模式。根据研究结论及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枣农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市场经营能力;创新销售模式,拓展新型渠道;加快推进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完善信息获取途径,促进村连信息配套服务建设;大力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引导多方良性竞争;发挥区域优势,做好农业产业布局等对策建议。

王亚妮,申晓晨[3](2020)在《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文中研究说明蜜蜂授粉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潜力巨大,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结合更能促进农作物增产和品质提升.近年来,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在山西省运城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文通过评价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效果,明确了蜜蜂授粉可以保证坐果,提高品质.通过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减少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优质优价,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孟庆高[4](2020)在《加快镇平县大枣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分析制约枣树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经营机制方面入手,提出大枣增产措施及建议。

焦炳忠[5](2020)在《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宁夏地处我国半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极为短缺,当地农林牧业的灌溉主要以黄河水为主,随着黄河水量的消减及新型工业用水量的增加,经济林果作为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其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如何通过改进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经济林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干旱地区经果林精准灌溉,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果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以同心圆枣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确定地下渗灌灌水器的加工工艺和布设方式,深入探讨地下渗灌对枣树耗水规律、根系分布、土壤水分变化及渗灌管田间应用技术参数,全面解析地下渗灌技术在林果业中的抗旱节水增产机理。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地下渗灌灌水器的物理特性,发现橡胶颗粒增多,加工温度低,拉伸力度大,均可使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孔密度增多。加工温度对地下渗灌灌水器吸水时间和膨胀率的影响大于原料配比和拉伸力度。加工温度对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量影响较小,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的渗水量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从不同压力下地下渗灌灌水器的制造偏差系数来看,T2P3L1处理(橡胶粉末:聚乙烯为2.86:1、加工温度151℃、拉伸力度5 N)和T2P1L2处理(橡胶粉末:聚乙烯为2.50:1、加工温度151℃、拉伸力度10N)性能最优。(2)通过研究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当压力范围在0.02-0.08 MPa时,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稳定后的额定流量为1.42~4.93 L/(min·m);压力越大额定流量越大,地下渗灌灌水器越长平均额定流量越小。地下渗灌灌水器湿润体的形状为椭柱体,随时间增长湿润体逐渐增大,不同压力下渗水速率均为垂直向下>水平方向>垂直向上,湿润锋运移距离与灌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在0.99以上。确定了地下渗灌灌水器在2种土壤中的应用参数,其中,砂质土壤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深度15~30 cm,半径30~40 cm较适宜;砂壤土布设深度30~45 cm,半径40~50 cm较适宜。(3)由地下渗灌方式与枣树耗水规律研究得出:不同处理对枣树各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及日耗水强度影响显着,相同生育期内灌水量与日耗水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同处理下各生育期作物耗水量和日耗水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枣树果实膨大期耗水量最大,日均耗水强度在1.08~2.69 mm/d,耗水模数在38.73~46.01%之间。枣树作物系数总体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4)根据微孔渗灌室内水分入渗特性,研究了地下渗灌灌水器不同布设方式对土壤水分和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渗灌灌水器埋深的增加,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布范围和湿润中心均向下移动;随着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半径的增大,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布范围和湿润锋峰值均向外移动;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湿润体的范围逐渐增大。垂直方向40~60 cm 土层各处理的根系干质量密度最大,区间为176.38~181.04g/m3之间,占0~200 cm土层总根系干质量密度的28.65%~30.12%。水平方向根系干质量密度增量主要分布在20~80 cm,20~40cm根系干质量密度最多,区间为129.58~133.24 g/m3,占枣树水平方向0~200 cm 土层根系干质量密度的24.66%~26.01%。(5)由不同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30R30W0.8处理(埋深30 cm、布设半径30 cm和作物-皿系数0.8)下产量最高,3年的枣树产量分别为 7600.49、7588.15、7394.71 kg/hm2;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 3.15、3.04、3.01 kg/m3;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3.37、3.44、3.31 kg/m3,均与其他处理存在显着差异(P<0.05)。(6)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TOPSIS模型对枣树各指标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均表现为D30R30W0.8处理最优。因此,确定宁夏半干旱区枣树地下渗灌灌水器的合理布置方式为:以地表向下埋深30 cm,以树干为中心向外30 cm的环形布设,灌水量以作物-皿系数0.8最佳,揭示了地下渗灌方式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

刘政[6](2020)在《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具备种植红枣的独特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优势,被评为“红枣适生区”。经过当地政府、合作社、种植大户以及枣农等主体努力,榆林市红枣种植面积在全国红枣种植面积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因地制宜地引入新品种,积极优化现有红枣品种,不断地丰富红枣品种资源以及提升红枣品质。为提高榆林红枣的市场竞争力,当地政府积极地推动“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红枣产业链模式,争取实现规模化生产、产生规模效益。但随着榆林红枣种植面积与产量扩大,逐步暴露出制约榆林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栽植规模小,加工质量差,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二是产业技术和管理落后;三是营销理念淡薄,营销组织有待提升,“互联网+”模式普及推广效果较差,产品包装差,物流成本较高,产品附加值小;四是品牌影响力小,红枣及其加工知名度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五是产业规划布局不平衡,产业规模效应欠佳,产业集群效应偏弱。因此,针对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升榆林红枣产业竞争力,是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发展现状-关键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思路,从三方面展开研究:一是系统分析榆林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二是采用SWOT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析确定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总结和借鉴国内其他红枣种植区域的产业发展经验;三是提出促进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主要研究结论:一是榆林市红枣栽培发展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适宜红枣的规模生产,随着国家政策与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榆林市红枣产业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二是榆林市红枣品牌建设意识淡薄、精深加工技术薄弱及物流成本较高,加之其他省份红枣产区不断涌入市场,成为强力竞争者,榆林市红枣产业遭遇发展困境及风险;三是在借鉴国内红枣其他产区的产业发展经验及SWOT分析建模成果基础上,总结促进榆林市红枣产业总体发展思路,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科技、产业市场、产业政策方面,促进红枣产业发展。根据上述结论,本文从促进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两方面建议:宏观层面包括:一是构建红枣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二是出台更多惠及枣农的支持政策;三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是加快产业与金融的无缝对接融合;五是加速电商营销平台建设;六是紧扣脱贫攻坚、实现产业扶贫扶志致富。微观层面包括:一是完善和改进栽植与加工技术;二是创新红枣生产技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为推出高产量、高品质的红枣保驾护航;三是注重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同步开拓;四是从规模效应与区域发展、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以及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等三个方面着手;五是注重全产业链绿色开发;六是协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关系。

何振嘉,范王涛,杜宜春,潘岱立[7](2020)在《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特点、应用及展望》文中指出涌泉根灌是一种可以直接将水肥输送到作物根区进行局部灌溉的地下微灌技术,由于克服了其他微灌技术灌水器易堵塞、毛管易老化、对果林树灌水效率低等缺点,是一种节水、省工且水肥利用效率高的灌溉技术,在中国果树节水灌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研究从涌泉根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的特色出发,介绍了涌泉灌溉技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灌溉方式、布置形式、水力性能以及投入成本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涌泉根灌与传统微灌相比表现出的优势,探讨了该技术在田间水分利用、土壤水氮运移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和研究进展,在总结对比前期研究取得进展基础上,提出了涌泉根灌技术存在田间试验单一、研究周期不连续、施肥条件下相关研究不足以及灌水器性能需改善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涌泉根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涌泉根灌灌水技术在灌水器性能改进、典型果树灌溉制度优化、土壤水氮运移与利用以及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于进一步完善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贾昊[8](2020)在《高垄与覆膜栽培对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性状、枣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灵武长枣是宁夏地方特色鲜食枣品种,效益显着。为探索适宜的轻简化生态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和效益,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灵武长枣种植园,以8年生灵武长枣嫁接苗为对象,采用平作覆膜(PDM)、高垄(GL)和高垄覆膜(GLM)三种栽培模式,以平作栽培为对照,分析比较四种栽培模式下根区土壤环境、枣树营养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温度表现为:平作覆膜栽培>高垄覆膜栽培>高垄栽培>对照(平作栽培),平作覆膜栽培、高垄覆膜栽培和高垄栽培的平均温度比对照分别高15.05%、6.88%和11.35%;在20~40 cm 土层内,高垄栽培和高垄覆膜栽培的土壤氧气含量均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 4.09%和2.41%,40~60cm土壤深度内,各时期的土壤氧气含量均值表现为:高垄栽培>高垄覆膜栽培>对照(平作栽培)>平作覆膜栽培;平作覆膜与高垄覆膜的土壤湿度极显着大于对照和高垄栽培,平作覆膜栽培和高垄覆膜栽培的平均土壤湿度较对照分别增加了 64.73%和68.77%。说明覆膜可以增加土壤温湿度,起垄栽培增加了土壤氧气含量。2、平作覆膜栽培和高垄覆膜栽培较对照都可以增加灵武长枣枣吊粗、叶面积、叶片鲜重和叶片干重的净生长量,其中叶面积的净增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 31.01%和19.78%,高垄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的营养生长量相比其它处理较低。3、平作覆膜、高垄和高垄覆膜三种处理较对照均能增加灵武长枣单株产量,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高垄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单株产量、果实单果重、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28.29%、12.31%、2.84%、8.30%、25.40%和11.43%,均高于其它处理。对四种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产量与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高垄栽培效果最好。4、土壤湿度与灵武长枣叶面积和叶片干鲜重的净增长量存在正相关,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存在负相关。土壤氧气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综上所述,覆膜、高垄和高垄覆膜栽培均可以提高产量,其中高垄栽培增加了枣树根区土壤氧气含量和土壤温度,增产增效作用最为显着,更适宜在灵武长枣生产上推广应用。

袁思齐[9](2020)在《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武隆猪腰枣是武隆特有的鲜食枣品种,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鲜食品种,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成了武隆区羊角等沿乌江两岸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武隆区现有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栽植猪腰枣,且与其他水果和农作物相比,猪腰枣的单价更高经济效益更为可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世界范围内枣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文分析了猪腰枣的产业现状。通过对武隆区猪腰枣产区羊角地区的调研及查询武隆农林部门历年对猪腰枣的统计资料表明,武隆猪腰枣生产规模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正在逐渐扩大。科技化的特征也充分体现在猪腰枣生产基地中的各种基础设施上。猪腰枣的产值和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为猪腰枣属于特色农产品,所以市场需求较大。武隆猪腰枣产业大多采用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该模式的带动作用在猪腰枣产业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发展形势良好。(2)本文通过SWOT分析探讨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优势方面,武隆猪腰枣品种优良、种植业发展良好、消费者需求大、农户种植意愿高、旅游发展也带动了猪腰枣的产量;在劣势方面,缺乏优良品种,优树种源底细不清,产业发展机制未形成、产业链短,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支持,科技研究落后,种植水平低下等;在机遇方面,市场竞争力强,老年人口增多,保健市场发展迅速,对枣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在威胁方面,外来品种对本地市场的冲击,未形成产业链,产业附加值低,市场混乱,假货横行,枣疯病横生,枣锈病严重。(3)本文通过SWOT矩阵分析了适用于武隆区猪腰枣未来的发展战略,多元型战略(ST)和扭转型战略(WO)是武隆区猪腰枣产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战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提出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4)本文针对武隆区猪腰枣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应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生产水平;加强枣疯病防治,不断完善防控体系;探索枣产业建设模式,将枣产业引上规模化、标准化轨道;加强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确保猪腰枣优良性状的体现;以猪腰枣产业为中心,发展周边乡村旅游;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建全工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宽松发展环境。本文对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不仅能为武隆猪腰枣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有利于该区域农业发展,还能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代智光[10](2019)在《黄土高原涌泉根灌土壤水氮运移特性与苹果树水氮耦合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的主产区之一,水分和氮肥在苹果树的生理生长和产量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肥液浓度涌泉根灌自由入渗和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的特性,研究灌水器埋深对双点源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并以黄土高原陕北山地苹果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水氮耦合对苹果树生理生长、产量、净效益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苹果树的水氮耦合效应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单点源入渗以及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均有明显影响。累计入渗量与入渗历时符合Kostiakov模型,肥液浓度对土壤累计入渗量和入渗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使土壤入渗迅速达到稳定。肥液浓度能明显促进湿润锋运移,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历时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肥液浓度越高,双点源入渗就越早交汇,肥液浓度与交汇时间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肥液明显提高了土壤含水率,与自由入渗相比,交汇面处土壤含水率明显提高;再分布期间,含水率峰值逐渐下移,分布也趋于均匀。灌水结束时,铵态氮主要分布在灌水器附近,肥液浓度越大,铵态氮的浓度也越高,肥液对铵态氮的分布范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再分布期间,浅层土壤中铵态氮浓度逐渐降低,而深层土壤中铵态氮的浓度逐渐增大。灌水结束时,硝态氮分布与土壤水分的类似,再分布期间,浅层土壤中硝态氮浓度先降低后增加,而深层土壤中硝态氮的浓度逐渐增加。(2)灌水器埋深对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有明显影响。埋深越大,累计入渗量及稳渗率越小,累计入渗量与入渗历时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埋深越大,交汇入渗时间越短,且交汇时间与灌水器埋深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埋深相同时,灌水器外侧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历时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而交汇面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历时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且埋深越大,湿润锋在灌水器内外两侧的运移距离均越小。在灌水器外侧,埋深越大,土壤水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均越小,而埋深对铵态氮的分布起促进作用;在灌水器内侧,距离灌水器越近,埋深对含水率的影响越大,且对浅层的影响要大于深层。再分布期间,在灌水器内外两侧,含水率分布均趋于均匀,铵态氮的平均浓度随着埋深的增大而有所下降,埋深增大,铵态氮在再分布期间的降幅就越小,而埋深越大,其对深层硝态氮的浓度变化影响就越大。(3)以肥液浓度为15 g/L为例,运用Hydrus-3D软件对涌泉根灌自由入渗及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水氮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模拟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Hydrus-3D软件对涌泉根灌自由入渗和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水分运移的模拟效果均较好。对自由入渗,Hydrus-3D软件对0~80 cm铵态氮和硝态氮运移的模拟效果均较好,对80~100 cm 土层,Hydrus-3D软件对铵态氮的模拟精度较高,而对硝态氮的模拟精度较低;对双点源交汇入渗,Hydrus-3D软件对0~80 cm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模拟精度均较高,而对80~100cm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模拟效果均较差。(4)在2017年和2018年,土壤水分处理对苹果树萌芽展叶期内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均最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水氮投入可以促进苹果树的新稍生长,当土壤含水率和施氮量分别为75%~90%θ田和0.50 kg/株时,新稍长度最大;苹果树叶面积指数(LAI)对应的最优施氮量为0.50 kg/株,而土壤含水率梯度对LAI的影响不大。施氮量0.50 kg/株能显着促进苹果树单果体积(SFV)增大;而土壤水分对SFV的影响与施氮量密切相关,当施氮量超过0.50 kg/株时,SFV在75%~90%θ田和60%~75%θ田之间差异不显着,但显着大于45%~60%θ田所对应的SFV,当施氮量小于0.40 kg/株时,SFV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梯度之间差异不显着。(5)水氮耦合对苹果树的产量、净效益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NPFP)影响显着。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施氮量相同时,当土壤含水率梯度从45%~60%θ田增大至60%~75%θ田时,产量显着增加,当土壤含水率梯度从60%~75%θ田继续增大至75%~90%θ田时,产量的变化与施氮量有关,但差异不显着。与增加灌水量相比,增施氮肥对净效益的促进效果更显着;当土壤含水率梯度相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WUE先增大后减小,而NPFP逐渐减小;当施氮量相同时,随着土壤含水率梯度的增加,WUE和NPFP均先增加后减小。(6)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模糊评判法以及极大似然法对苹果树水氮耦合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水氮投入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该三种模型均可用于苹果树水氮投入量的优选。综合分析表明,当土壤含水率处于75%~90%θ田,施氮量为0.50 kg/株时,可以实现苹果树产量、净效益以及WUE和NPFP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二、枣树增产配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枣树增产配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概况
        1.2.2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栽培模式
        1.2.3 国外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概况
    1.3 林下食用菌研究现状
        1.3.1 林下食用菌菌种及栽培模式的选择
        1.3.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的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1.3.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果树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1.3.4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食用菌的研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试验仪器、药品和配方
        2.4.1 仪器
        2.4.2 药品
        2.4.3 试剂和配方
    2.5 试验指标的测定
        2.5.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食用菌生量及产量的影响
        2.5.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5.3 食用菌的土壤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
    2.7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果树对食用菌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
        3.1.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土壤温度差异分析
        3.1.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子实体生长时间及产量分析
    3.2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2.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生长量的比较
        3.2.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产量的比较
        3.2.3 枣树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3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的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3.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的物理性状的差异分析
        3.3.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3.3.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分析
第4章 讨论和结论
    4.1 讨论
        4.1.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果树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研究
        4.1.2 林下种植食用菌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4.1.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对土壤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阿拉尔市枣农销售渠道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农户销售选择行为的研究
        1.2.2 关于农产品销售方式的研究
        1.2.3 关于农户农产品销售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3.5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枣农
        2.1.2 农产品销售渠道
        2.1.3 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
    2.2 理论分析
        2.2.1 理性经济人理论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2.3 市场营销理论
第3章 红枣生产和销售现状分析
    3.1 全国红枣主产区产销情况
        3.1.1 全国红枣主产区红枣生产状况
        3.1.2 全国红枣销售状况
    3.2 新疆红枣产销情况
        3.2.1 新疆各地市州红枣生产状况
        3.2.2 新疆各地市州红枣销售状况
    3.3 阿拉红枣产销现状
        3.3.1 阿拉尔红枣种植分布情况
        3.3.2 阿拉红枣生产情况
        3.3.3 阿拉尔红枣销售概况
第4章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枣农个人特征分析
        4.2.2 枣农家庭资源禀赋统计分析
        4.2.3 枣农生产能力统计分析
        4.2.4 枣农市场销售渠道选择行为统计分析
第5章 阿拉尔枣农销售渠道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枣农资源禀赋与销售模式选择行为交叉分析
        5.1.1 个人特征与红枣销售渠道的选择
        5.1.2 家庭特征与销售渠道的选择
    5.2 枣农销售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5.3 基于logistics模型的枣农销售渠道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3.1 模型构建
        5.3.2 变量选取与描述统计
        5.3.3 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对枣农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市场经营能力
        6.2.2 创新销售模式,拓展新型渠道
        6.2.3 加快推进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6.2.4 完善信息获取途径,促进村连信息配套服务建设
        6.2.5 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引导多方良性竞争
        6.2.6 发挥区域优势,做好农业产业布局
参考文献
致谢

(3)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1 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
    1.1 前期准备工作
    1.2 蜂源的确定及使用方法
    1.3 绿色防控相关配套技术
        1.3.1 农业措施
        1.3.2 物理诱杀
        1.3.3 生物防治
        1.3.4 科学用药
        1.3.5 植物免疫诱导技术
    1.4 效果评估方法
2 技术集成效果分析
    2.1 蜜蜂授粉及绿色防控技术对果树坐果率的影响
    2.2 蜜蜂授粉及绿色防控技术对单果质量及果实畸形率的影响
    2.3 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综合效果
        2.3.1 病虫害防控效果
        2.3.2 技术集成经济效益
3 讨论

(4)加快镇平县大枣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制约枣树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1 生产管理方面
    1.2 经营机制方面
        1.2.1 集体单位承包。
        1.2.2 大户承包。
        1.2.3 分户承包。
2 增产措施及建议
    2.1 加强技术管理,确保大枣产业丰产丰收
        2.1.1 改良土壤。
        2.1.2 增施肥水。
        2.1.3 花期喷激素。
        2.1.4 枣园放蜂。
        2.1.5 合理修剪。
        2.1.6 防治病虫害。
    2.2 完善经营机制,加快大枣产业发展步伐
        2.2.1 加大宣传,树立典型。
        2.2.2 扩大品种,科学套种。
        2.2.3 大户经营,创新机制。
        2.2.4 技术配套,强化服务。
        2.2.5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
        2.2.6 切实加强领导,搞好服务。

(5)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下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地下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进展
        1.2.3 枣树耗水需水规律及生长特性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地下渗灌灌水器的物理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2 试验过程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过程及现象
        2.2.2 不同加工工艺对渗水孔隙率的影响
        2.2.3 不同加工工艺对吸水稳定时间和膨胀能力的影响
        2.2.4 不同加工工艺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2.2.5 各处理下地下渗灌灌水器出水量与压力的关系
        2.2.6 各处理下地下渗灌灌水器制造偏差系数
    2.3 讨论
        2.3.1 不同加工工艺对地下渗灌灌水器物理特性的影响
        2.3.2 不同加工工艺对地下渗灌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水分运移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地下渗灌管在空气中的渗水试验
        3.1.2 地下渗灌管在土壤中的渗水试验
        3.1.3 地下渗灌入渗技术参数试验
        3.1.4 测定指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地下渗灌灌水器工作稳定性分析
        3.2.2 地下渗灌灌水器在土壤中湿润体特征
        3.2.3 压力水头、渗水时间与累计渗水量之间的关系
        3.2.4 地下渗灌灌水器土壤水分运动模型
        3.2.5 地下渗灌灌水器入渗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讨论
        3.3.1 地下渗灌灌水器长度和压力对渗水性能和均匀度的影响
        3.3.2 地下渗灌灌水器在林果树中应用参数确定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耗水规律与作物系数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1.3 土壤水分及气象数据监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4.2.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各生育期耗水规律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
        4.3.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作物耗水量和作物系数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和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研究区概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育期水分变化的影响
        5.2.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不同渗灌方式对枣树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5.3.2 不同渗灌方式对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5.3.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5.4 小结
第六章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研究区概况
        6.1.2 试验设计
        6.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6.2.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农艺性状的影响
        6.2.3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6.2.4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优选
    6.3 讨论
        6.3.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6.3.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方式对枣树节水增产综合效益评价
    7.1 主成分分析及评价
        7.1.1 评价指标标准化
        7.1.2 计算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7.1.3 计算贡献率及提取主成分
        7.1.4 计算主成分评价值
    7.2 基于TOPSIS法的地下渗灌灌水器枣树综合评价
        7.2.1 TOPSIS模型建立
        7.2.2 TOPSIS模型评价的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6)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与评价
        1.3.1 文献研究综述
        1.3.2 文献评价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5 论文基本框架结构
    1.6 研究可能创新及不足
        1.6.1 可能创新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栽植
        2.1.1 栽植主体
        2.1.2 栽植品种
        2.1.3 栽植规模
        2.1.4 栽植技术与管理
    2.2 加工
        2.2.1 初加工
        2.2.2 深加工
        2.2.3 精加工
    2.3 销售
        2.3.1 销售现状
        2.3.2 STP营销
        2.3.3 4P营销策略
        2.3.4 品牌经营
        2.3.5 网络线上营销
        2.3.6 产业化经营水平
    2.4 效益
        2.4.1 经济效益
        2.4.2 生态效益
        2.4.3 社会效益
第三章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3.1 栽植规模、加工质量及产业链条
        3.1.1 栽植规模小
        3.1.2 加工质量差
        3.1.3 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
        3.1.4 产业链条短
    3.2 技术与管理水平
        3.2.1 技术落后
        3.2.2 管理落伍
    3.3 市场营销渠道
        3.3.1 营销理念淡薄
        3.3.2 营销组织有待提升
        3.3.3 “互联网+”模式普及推广较差
        3.3.4 产品包装差
        3.3.5 物流成本较高
        3.3.6 产品附加值低
    3.4 产业品牌影响力、产品知名度以及产业竞争力
        3.4.1 品牌影响力小
        3.4.2 产品知名度低
        3.4.3 产业竞争力不强
    3.5 产业规划布局、产业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
        3.5.1 产业规划布局不平衡
        3.5.2 产业规模效应欠佳
        3.5.3 产业集群效应偏弱
第四章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SWOT分析
    4.1 发展优势
        4.1.1 栽培发展历史悠久
        4.1.2 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4.1.3 具有良好的品牌优势
        4.1.4 交通便利
    4.2 发展劣势
        4.2.1 品牌发展意识淡薄
        4.2.2 精深加工技术薄弱
        4.2.3 缺乏统一的市场定价机制,价格市场混乱
        4.2.4 运输等物流成本较高
    4.3 发展机会
        4.3.1 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4.3.2 红枣种植基地建设已具规模
        4.3.3 国家政策好
    4.4 发展风险
        4.4.1 不同区域同行业竞争者的进入
        4.4.2 同区域不同行业间的品牌竞争激烈
        4.4.3 食品卫生安全监管
    4.5 红枣产业发展建模分析及综合评价
        4.5.1 红枣产业发展建模分析
        4.5.2 红枣产业发展综合评价
第五章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优化思路
    5.1 国内红枣产业发展思路借鉴
        5.1.1 新疆若羌红枣产业发展
        5.1.2 山西红枣产业发展
        5.1.3 山东乐陵红枣产业发展
        5.1.4 河北红枣产业发展
        5.1.5 陕西大荔冬枣产业发展
    5.2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5.2.1 发展原则
        5.2.2 发展目标
        5.2.3 发展模式
        5.2.4 总体发展思路
    5.3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具体思路
        5.3.1 红枣产业组织发展思路
        5.3.2 红枣产业结构发展思路
        5.3.3 红枣产业布局发展思路
        5.3.4 红枣产业科技发展思路
        5.3.5 红枣产业市场发展思路
        5.3.6 红枣产业政策发展思路
第六章 完善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对策
    6.1 宏观层面
        6.1.1 构建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6.1.2 出台更多强农惠农扶持政策
        6.1.3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6.1.4 加快产业与金融的无缝对接融合
        6.1.5 加速电商营销平台建设
        6.1.6 紧扣脱贫攻坚、实现产业扶贫扶志致富
    6.2 微观层面
        6.2.1 栽植与加工
        6.2.2 技术与管理
        6.2.3 市场开拓
        6.2.4 创新驱动发展
        6.2.5 效益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特点、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涌泉根灌技术提出背景及特点
    1.1 涌泉根灌技术的提出背景
    1.2 涌泉根灌溉技术的特点
2 涌泉根灌技术应用成效
    2.1 涌泉根灌技术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2.2 涌泉根灌技术对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2.3 涌泉根灌技术对作物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3 不足与展望
    3.1 不足
        3.3.1涌泉根灌研究对象较为单一,缺乏田间试验数据支撑
        3.3.2涌泉根灌研究周期较短,缺乏对施肥情况连续系统观测
        3.3.3涌泉根灌灌水器性能短板
    3.2 展望
        3.2.1 灌水器性能有待改进
        3.2.2 灌溉制度有待优化
        3.2.3 涌泉根灌土壤水氮运移与利用
        3.2.4 涌泉根灌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
4 结论

(8)高垄与覆膜栽培对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性状、枣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果树生态栽培
        1.2.2 果树垄作栽培
        1.2.3 果树覆盖栽培
        1.2.4 灵武长枣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3 展望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主要环境因子比较
        3.1.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氧气含量比较
        3.1.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温度比较
        3.1.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湿度比较
    3.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生长量比较
        3.2.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枣吊长净生长量比较
        3.2.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枣吊粗净生长量比较
        3.2.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片叶绿素SPAD值比较
        3.2.4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面积净生长量比较
        3.2.5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片鲜重净生长量比较
        3.2.6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叶片干重净生长量比较
        3.2.7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座果率比较
        3.2.8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单株产量比较
    3.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品质比较
        3.3.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横径与纵径比较
        3.3.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单果重比较
        3.3.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单果体积比较
        3.3.4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硬度比较
        3.3.5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较
        3.3.6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可溶性糖比较
        3.3.7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有机酸含量比较
        3.3.8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Vc含量比较
        3.3.9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花色素苷含量比较
        3.3.10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类黄酮含量比较
        3.3.11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表面色泽参数比较
    3.4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环境因子与生长及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3.4.1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环境因子与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
        3.4.2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环境因子与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
    3.5 四种栽培模式的综合评价
        3.5.1 灵武长枣评价指标选择
        3.5.2 主成分分析
        3.5.3 不同栽培模式灵武长枣产量与果实品质指标的综合评价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灵武长枣不同栽培模式对根区土壤温湿度与氧气含量的影响
        4.1.2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生长量的比较
        4.1.3 不同栽培模式下灵武长枣果实产量与品质比较
        4.1.4 灵武长枣根区土壤环境与生长量、果实品质及产量的相关性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 一种灵武长枣树高垄栽培方法

(9)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的文献综述
        1.2.2 红枣产业发展问题的文献综述
        1.2.3 红枣产业发展对策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安排
第2章 猪腰枣产业的现状
    2.1 枣树概况
        2.1.1 枣树各器官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特点
    2.2 猪腰枣概况
        2.2.1 环境条件对枣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2.3 枣产业发展现状
        2.3.1 全球枣栽培面积
        2.3.2 全球枣产量
        2.3.3 枣产业发展趋势
    2.4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
        2.4.1 中国枣生产现状
        2.4.2 中国枣产业的市场发展特点
        2.4.3 国内枣产业发展趋势
第3章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3.1 SWOT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3.1.1 SWOT基本概念
        3.1.2 SWOT分析法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3.1.3 SWOT分析法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3.1.4 SWOT分析法在果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3.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现状
        3.2.1 自然条件
        3.2.2 栽培品种情况
        3.2.3 栽培面积与生产状况
        3.2.4 企业合作情况
    3.3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SWOT分析
        3.3.1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3.3.2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3.3.3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
        3.3.4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威胁(Threats)
    3.4 小结
第4章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及建议
    4.1 战略分析与选择
        4.1.1 战略分析
        4.1.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战略选择
    4.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战略
        4.2.1 猪腰枣近期发展战略
        4.2.2 猪腰枣的中期发展战略
        4.2.3 猪腰枣长期发展战略
    4.3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3.1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生产水平
        4.3.2 加强枣疯病防治
        4.3.3 探索枣产业建设模式,将枣产业引上规模化、标准化轨道
        4.3.4 加强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
        4.3.5 优化产业布局,确保猪腰枣优良性状的体现
        4.3.6 以猪腰枣产业为中心,发展周边乡村旅游
        4.3.7 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建全工作机制
        4.3.8 制定优惠政策,宽松发展环境
        4.3.9 加强武隆猪腰枣园地管理
    4.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黄土高原涌泉根灌土壤水氮运移特性与苹果树水氮耦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涌泉根灌研究
        1.2.2 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研究
        1.2.3 土壤水氮运移模拟研究
        1.2.4 水氮耦合对作物生理生长的影响
        1.2.5 水氮耦合对作物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试验方案及模型参数确定
    2.1 试验区概况
    2.2 大田入渗试验方案及观测指标
        2.2.1 大田入渗试验方案
        2.2.2 大田入渗试验观测指标
    2.3 大田苹果树水氮耦合试验方案及观测指标
        2.3.1 大田苹果树水氮耦合试验方案
        2.3.2 大田苹果树水氮耦合试验观测指标
    2.4 模型相关参数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自由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3.1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自由入渗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
    3.2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自由入渗土壤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3.3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自由入渗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
    3.4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自由入渗土壤氮素运移特性的影响
        3.4.1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自由入渗土壤铵态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3.4.2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自由入渗土壤硝态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4.1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
    4.2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双点源入渗交汇时间的影响
    4.3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4.4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
    4.5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氮素运移特性的影响
        4.5.1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铵态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4.5.2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土壤硝态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灌水器埋深对涌泉根灌双点源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5.1 灌水器埋深对涌泉根灌双点源入渗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
    5.2 灌水器埋深对涌泉根灌双点源入渗交汇时间的影响
    5.3 灌水器埋深对涌泉根灌双点源入渗土壤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5.3.1 灌水器埋深对灌水器外侧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5.3.2 灌水器埋深对灌水器内侧交汇面处土壤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5.4 灌水器埋深对土壤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
        5.4.1 灌水器埋深对灌水器外侧土壤含水率分布特性的影响
        5.4.2 灌水器埋深对灌水器内侧土壤含水率分布特性的影响
    5.5 灌水器埋深对土壤氮素运移的影响
        5.5.1 灌水器埋深对灌水器外侧土壤铵态氮运移的影响
        5.5.2 灌水器埋深对灌水器内侧土壤铵态氮运移的影响
    5.6 灌水器埋深对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
        5.6.1 灌水器埋深对灌水器外侧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
        5.6.2 灌水器埋深对灌水器内侧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水氮运移模拟研究
    6.1 数值模拟控制体
    6.2 水氮运移模型理论基础
        6.2.1 土壤水氮运移理论基础
        6.2.2 溶质迁移理论
    6.3 模型建立
    6.4 模型参数确定
        6.4.1 水分相关参数
        6.4.2 土壤溶质运移参数
    6.5 模型验证
        6.5.1 土壤水分运移模拟参数率定
        6.5.2 土壤水分运移模拟及验证
        6.5.3 土壤中铵态氮运移模拟及验证
        6.5.4 土壤中硝态氮运移模拟及验证
    6.6 本章小结
7 涌泉根灌水氮耦合对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7.1 试验区降雨量及日平均气温
    7.2 苹果树物候期内灌水量分析
    7.3 苹果树物候期内土壤水分分析
    7.4 水氮耦合对苹果树新梢生长的影响
        7.4.1 水氮耦合对苹果树新梢长度的影响
        7.4.2 水氮耦合对苹果树新梢直径的影响
    7.5 水氮耦合对苹果树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7.6 水氮耦合对苹果树单果体积(SFV)的影响
    7.7 本章小结
8 涌泉根灌水氮耦合对苹果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特征
    8.1 苹果树耗水量特征
    8.2 涌泉根灌水氮耦合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8.3 涌泉根灌水氮耦合对苹果树净效益的影响
    8.4 涌泉根灌水氮耦合对苹果树水氮利用的影响
        8.4.1 涌泉根灌水氮耦合对苹果树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8.4.2 涌泉根灌水氮耦合对苹果树氮肥偏生产力(NPFP)的影响
    8.5 涌泉根灌水氮耦合效应
    8.6 本章小结
9 涌泉根灌苹果树水氮耦合效应综合评价
    9.1 评价方法与原理
        9.1.1 各评价指标权重
        9.1.2 加权灰色关联法
        9.1.3 模糊评价法
        9.1.4 极大似然法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各评价指标权重
        9.2.2 加权灰色关联法
        9.2.3 模糊评判法
        9.2.4 极大似然法
    9.3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枣树增产配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卫彩红. 塔里木大学, 2021(11)
  • [2]阿拉尔市枣农销售渠道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石辉杰.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J]. 王亚妮,申晓晨. 植物医生, 2020(05)
  • [4]加快镇平县大枣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孟庆高. 现代园艺, 2020(19)
  • [5]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的研究[D]. 焦炳忠. 宁夏大学, 2020(02)
  • [6]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特点、应用及展望[J]. 何振嘉,范王涛,杜宜春,潘岱立.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8)
  • [8]高垄与覆膜栽培对灵武长枣根区土壤性状、枣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贾昊. 宁夏大学, 2020(03)
  • [9]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D]. 袁思齐. 西南大学, 2020(01)
  • [10]黄土高原涌泉根灌土壤水氮运移特性与苹果树水氮耦合效应研究[D]. 代智光. 西安理工大学, 2019

标签:;  ;  ;  ;  ;  

枣树增产配套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