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剥离及近端胃壁全层缝合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

心包剥离及近端胃壁全层缝合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

一、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论文文献综述)

刘元华[1](2020)在《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侧枝循环的建立、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最凶险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临床上对于EGVB的外科治疗以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with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OSPD)多见,它的临床效果确切。近些年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的快速发展,TIPS逐渐成为EGVB的一线治疗,但它的远期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治疗EGVB,OSPD与TIPS的疗效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故本研究将对OSPD及TIPS两种方式治疗EGVB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合理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与介入科在2014.1.1-2016.12.31因EGVB施行OSPD与TIPS治疗的1 7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SPD组(n=83)和TIPS组(n=8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结果,同组及组间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OSPD组83例,其中男性为6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8±10.7岁;TIPS组88例,其中男性为7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7±10.3岁。OSPD组中病因分类,酒精性肝硬化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1例、乙肝肝硬化66例、隐源性肝硬化9例;TIPS分类,酒精性肝硬化9例、肝吸虫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2例、乙肝肝硬化67例、隐源性肝硬化4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布加综合征4例。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OSPD组A级肝功能52例,B级肝功能26例,C级肝功能5例;TIPS组中A级肝功能35例,B级肝功能41例,C级肝功能12例。2、OSPD组中手术开始时门静脉压力测定为(35.4±4.0)cmH2O(1cmH2O=0.098kPa),断流术后为(29.8±6.6)cmH2O;TIPS 术前为(38.9±7.4)cmH2O,术后为(25.2±5.6)cmH2O,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3、OSPD组与TIPS组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TIPS组(P<0.05);(2)术后1周、术后1-3月的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TIPS组(P<0.05);(3)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蛋白均高于TIPS组(P<0.05);(4)术后1周、术后1-3月的总胆红素均低于TIPS组(P<0.05);(5)术后1周的谷丙转氨酶低于TIPS组(P<0.05)。4、OSPD组中位住院总费用为62707.0(30686~117836)元,TIPS组为86945.5(60523~189845)元,两者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PD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6~33)天,TIPS组为5(2~15)天,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SPD组中有6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TIPS组中有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1%、17.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OSPD组与TIPS组在随访过程中均有8例死亡,两者死亡率分别为9.64%、9.09%,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OSPD组在术后第1-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4.69%、7.14%、9.61%、15.1 5%、28.57%;TIPS 组分别为 11.11%、17.33%、26.32%、51.35%、86.36%。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OSPD组术后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得到明显改善;TIPS组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改善不明显。2、与TIPS组相比,OSP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对更长,但是住院费用相对更低。3、与TIPS组相比,OSPD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TIPS组更容易发生肝性脑病。4、与TIPS组相比,OSPD组远期再出血率(第3-5年)明显更低。

兰浩铭,周猛,周平,江斌,兰明银[2](2018)在《门静脉高压症三种断流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因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手术的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十堰市太和医院肝胆胰外科诊疗中心收治的因门静脉高压症接受断流手术治疗的389病人进行随访,其中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45例、B级44例。据手术方法分三组: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157例;脾切除加食管下段吻合器横断吻合组139例;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联合胃近端切除组93例。结果 389例病人中无手术死亡和近期再出血。术后发生并发症31例,占8.0%。术后随访389例,随访12~52个月。术后1~3年内,行钡餐和胃镜检查,断流手术后再发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4.9%(19/389)。其中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157例,有15例(9.6%)表现为中重度曲张;行脾切除加食管下段吻合器横断吻合组139例中仅有4例(2.9%)表现为轻度静脉曲张;行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联合胃近端切除组93例均无再发静脉曲张。结论三种断流手术中接受脾切除+食管下段联合胃近端切除术的病人均未再发静脉曲张,具有良好的疗效。

龚江波,梅长青[3](2016)在《横断贲门的改良Sugiura术在复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横断贲门的改良Sugiura术治疗复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和湖北省秭归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横断贲门的改良Sugiura术的28例复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2030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 L,平均210 m L。术后发生再出血2例,胃瘫6例,无食管贲门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肝昏迷致死亡3例。术后24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中位数为33个月,随访期间获访病例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术后6个月时有16例行胃镜检查示静脉曲张根除效果较好,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程度分级为GⅠ级14例,GⅡ级2例;内镜下静脉曲张形态为F 1级11例,F 2级5例。结论横断贲门的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复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较彻底和安全的断流术。

王文静,曹国军,胡青钢[4](2015)在《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再出血43例诊治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机制,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自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因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再出血43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2例,1例因胃底瘤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行胃底静脉瘤捆扎止血;另1例为弥漫性胃底贲门瘤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行近端胃切除术,术后第8天死亡。择期手术10例,8例复发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再次断流术,2例为胃底静脉瘤样曲张行近端胃切除术。15例局限性静脉曲张行内镜下治疗。其余均保守治疗。35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2.5年,无一例复发出血。结论对于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再出血,应根据病因和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王文静[5](2015)在《改良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比传统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LSPD)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2.观察改良LSPD通过对手术的简化和改进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策略。3.完善并总结改良LSPD的合理的操作流程,建立LSPD的手术规范。方法:自2012年6月-2015年1月本中心14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LSPD,110例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OSPD),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时间及脾脏大小分层,A组:比较行LSPD的149例患者(Group LSPD, GLS)与行OSPD的110例患者(Group OSPD, GOS); B组:比较46例行传统LSPD的早期病例(Group Earlier Stage, ES)与103例行改良LSPD的后期病例(Group Later Stage, LS);C组:比较103例LS中脾脏长径大于20cm的39例巨脾病例(MS,Group massive splenomegaly)与脾脏长径小于20cm的64例非巨脾病例(NMS,Group non-massive splenomegaly)。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肝功能分级、脾脏长径等;术中及术后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M±SD)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常规验证正态性并运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常规验证方差齐性,数据分析选用卡方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水准定为a=0.05,当p<0.05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A组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半年内无明显并发症。GLS中转开腹4例(中转率2.68%)。G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GOS组(344.16min vs241.73min,p=0.027),而GLS组术中出血量(793.25ml vs914.54ml,p=0.009)、术后进食时间(42.66hvs56.25h,p=0.011)、术后住院时间(7.5d vs8.93d, p=0.043)均较GOS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ES中有3例及LS中有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146例均顺利完成LSPD,无围手术期死亡或二次手术,术后均康复出院,随访半年内无明显并发症。ES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LS (344.2min vs214.3min, p<0.05),而术中出血量多于LS(907.4ml vs715.3ml,p<0.05)。LS组术后进食时间(7.6d vs9.1d, 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41.3h vs51.2h,p<0.05)短于E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5%vs10.8%,p<0.05)及手术中转率(0.97%vs6.52%,p<0.05)LS组明显少于ES组。C组MS中有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102例均顺利完成改良LSPD,MS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NMS (246.5min vs184.3min, p<0.05),而术中出血量(876.4ml vs492.5ml, p<0.05)及手术中转率(2.56%vs0%,p<0.05)多于NFS。两者在术后进食时间(41.2h vs40.4h,p>0.05)、术后住院时间(7.9d vs7.1d,p>0.05)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13%vs4.68%,p>0.05)无显着差异。结论: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LSPD是安全有效的,比传统开腹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进食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2.改良LSPD采用建立脾蒂隧道和食管后隧道的技术,对手术进行的简化和改进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胃肠道恢复、降低住院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中转率,明显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3.巨脾、重度静脉曲张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并熟练掌握腔镜技术的条件下可以选择性开展。4.合理的操作流程、标准的手术规范和改良LSPD对手术进行的简化和改进可以提高手术的可实施性与成功率,有助于改良LSPD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推广。

许斌,刘妮,许建华[6](2015)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168240 min,平均(183.2±21.8)min;术中出血量102220 m L,平均(132.3±23.9)m L;术后住院时间718 d,平均(8.8±3.2)d;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220个月,平均(8.3±3.4)个月,术后1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钡餐提示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1例患者术后8个月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开腹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近端胃切除术。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且微创,降低了完全腹腔镜手术的手术难度和风险。

佘盛飞,曾莲英[7](2014)在《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6月140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各70例,普通组实施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治疗组实施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即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环缝扎手术)治疗,术后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及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普通组为1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P=0.219)。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2.93±4.04)d,普通组为(17.29±4.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4,P=0.016)。治疗组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1.43%,普通组为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5,P=0.001)。结论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着,临床上可优先选用此术式。

周泽高[8](2014)在《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与开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具有发病率高,较难处理并且病死率也较高的特点,目前仍然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治疗PH主要包括药物、内镜、介入、外科手术以及肝移植等手段。外科手术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目前我国主要以断流术为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器械的创新,已有越来越多的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出现了多种腹腔镜手术方式。本研究通过总结我科近年来三种手术方法治疗PH的技术和结果,比较并评价腹腔镜微创技术特别是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PH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差异,其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应处理措施,为临床腹腔镜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11~2013年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伴有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男83例,女51例,男:女=1.63:1;年龄19~58岁,平均44.94±7.46岁。手术方法包括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80例,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4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包括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8例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记录以下观察指标数据: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脾脏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拆线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再出血情况。对比分析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前、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以及术后随访再出血的情况。结果:三种手术方式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以及术中并发症出现。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腔镜组不同术式之间术前一般资料及分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比较,腹腔镜组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少(P<0.01)、术中输血少(P<0.01)、引流管拔除时间早(P<0.01)、术后排气快(P<0.01)、切口拆线时间早(P<0.01)、住院总天数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短(P<0.01)。腹腔镜组住院费用较开腹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不同术式之间比较,完全腹腔镜组较手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稍长,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组平均住院花费比手助腹腔镜组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切口感染率高、并发症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手助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2年,各组病人一般情况均有所改善,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无死亡病例。结论:1.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比较,腹腔镜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时间长,但具有术中出血输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2.昂贵的手术器械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住院费用;3.手助腹腔镜手术与完全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同样的治疗效果,但手术费用稍高;4.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属非常复杂的腹腔镜手术,需要术者有很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同时对手术器械的要求也很高;5.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柳国富,田文後,蒋远春[9](2013)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价值》文中指出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所有能导致门静脉系统循环异常,门静脉压力升高的病变,均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其突出临床表现为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胃黏膜病变、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病因繁多,发病机理极为复杂,且对其机制有了一定认识,内镜治疗与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虽然手术方法繁多,至今还没有一种术式最为理想而被普遍接受。笔者观察了门静脉高压症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

曾天才,蔡庆和,徐阳,陈先祥,张林菲[10](2013)在《三腔二囊管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文中研究指明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在临床十分常见,该病发病突然,出血量大,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内镜介入治疗、外科切脾加胃底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等治疗。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控制出血;内镜介入治疗在大出血时因操作视野不清,硬化剂注射难以达到满意程度;三腔二囊管压迫用于紧急、

二、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论文提纲范文)

(1)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门静脉压力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资料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两种术式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4.2 两种术式对血常规的影响
    4.3 两种术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4.4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4.5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
    4.6 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
    4.7 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全文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2)门静脉高压症三种断流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式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3)横断贲门的改良Sugiura术在复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再出血43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再出血的处理
2结果
3讨论
    3.1断流不彻底
    3.2门奇侧支循环重新建立
    3.3遗漏胃底瘤样曲张静脉
    3.4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
    3.5肝功能失代偿
    3.6急性胃黏膜病变
    3.7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继小肠出血
    3.8其他原因

(5)改良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入排标准
    2.2 围手术期处理
    2.3 手术方法
        2.3.1 GOS采用OPSD
        2.3.2 B组ES行传统LSPD
        2.3.3 LS(C组)(包括NMS及MS)均行改良LSPD
        2.3.4 D组既往有腹部手术史PHT患者
        2.3.5 E组行改良LSPD及LC
        2.3.6 F组行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一、PHT患者行L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二、改良LSPD简化和改进手术技术的方法的探讨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三、PHT巨脾患者行改良L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四、既往有腹部手术史PHT患者行改良L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五、PHT合并胆囊结石一期行改良LSPD及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六、合并严重脾周围炎的PHT患者行LO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七、改良LSPD的手术技术和流程的优化和规范的探讨
    八、PHT并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
    九、手术并发症分析
    十、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2.2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2.3 随访
3 讨 论

(7)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8)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与开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演变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论文参考文献)

  • [1]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D]. 刘元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2]门静脉高压症三种断流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的探讨[J]. 兰浩铭,周猛,周平,江斌,兰明银. 腹部外科, 2018(05)
  • [3]横断贲门的改良Sugiura术在复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 龚江波,梅长青.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09)
  • [4]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再出血43例诊治体会[J]. 王文静,曹国军,胡青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12)
  • [5]改良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王文静.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 [6]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J]. 许斌,刘妮,许建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01)
  • [7]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J]. 佘盛飞,曾莲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4(34)
  • [8]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与开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对比研究[D]. 周泽高.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9]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价值[J]. 柳国富,田文後,蒋远春. 中国基层医药, 2013(13)
  • [10]三腔二囊管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J]. 曾天才,蔡庆和,徐阳,陈先祥,张林菲.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3(03)

标签:;  ;  ;  ;  ;  

心包剥离及近端胃壁全层缝合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