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联合骶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

中医药联合骶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

一、中药加骶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论文文献综述)

宁彩霞(Pattarawadee Palanuntakulthorn)[1](2021)在《针刺结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研究以观察针刺结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比较针刺(对照组)与针刺结合刮痧(治疗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从神经根型颈椎痛程度评估及临床症状等方面探寻刮痧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旨在寻求针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更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所有的研究病例都来源于在泰国武里南市(Buriram City)沙兑医院(Satuek Hospital)针灸门诊部,研究时间为2020年06月至2020年11月。本研究按照病症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共收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30例和治疗组(针刺结合刮痧组)30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或其家属均需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作为受试者或志愿者。治疗时,治疗组中的针刺疗法选用穴位及方法与对照组(针刺组)的同样,刮痧疗法按循经刮痧经穴为主。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针刺法均为3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一共8次。其中,刮痧法一周2次(3天治疗1次),4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在治疗前、第二疗程结束时(治疗后)及时进行评测JOA评分、McGill评分、NPQ评分以判断疗效,并运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对临床症状体征总评分结果的分析:采用JOA总评分比较时,两组治疗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表明针刺结合刮痧治疗对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是针刺结合刮痧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以改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2)对疼痛总评分结果的分析:采用McGill总评分比较时,两组治疗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表明针刺结合刮痧治疗对受试者的疼痛的改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是针刺结合刮痧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的疼痛以改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3)对日常生活能力的疾病影响总评分结果的分析:采用NPQ总评分比较时,两组治疗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表明针刺结合刮痧治疗对受试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是针刺结合刮痧治疗能够减少日常生活能力的疾病影响以提高受试者的生活质量优于针刺治疗。(4)对临床疗效总评分结果的分析:临床疗效比较以根据JOA的总评分进行比较疗效评定标准,其中治疗组(针刺结合刮痧治疗)30例,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均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6.70%;对照组(针刺治疗)30例,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均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86.70%。结论: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经治疗后的不适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在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可见治疗组(针刺结合刮痧治疗)有效果优于对照组(针刺治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表明使用针刺结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改善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颈项肩部以及上肢的疼痛、麻木等不适临床症状,减少日常生活能力的疾病影响,提高受试者的生命质量。

刘陆晨[2](2021)在《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口服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的符合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对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活动度依次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以排除差异性。对照组Ⅰ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一天两次,一次一粒,连续服用14天,对照组Ⅱ予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口服,一天一剂,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4天。观察组同时予塞来昔布胶囊和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口服,用法及用量同上,连续治疗14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结束时:对照组Ⅰ总体有效率76.7%,对照组Ⅱ总体有效率80.0%,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0.0%,对三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非参数检验,得出p=0.032<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明显,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对照组Ⅰ总体有效率80.0%;对照组Ⅱ总体有效率83.3%;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3.3%,对三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非参数检验,得出p=0.012<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差异明显,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P<0.05);3.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VA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DI指数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ND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N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P<0.05);6.颈椎活动度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颈椎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三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颈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的血常规、生化等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未见明显变化,服药期间均无过敏、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和塞来昔布胶囊均可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二者合用在提高患者临床总体疗效、颈椎活动度,降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和NDI指数方面效果更加显着,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陈铭慧,李万瑶[3](2019)在《蜂针优势病种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蜂针疗法(又称蜂蜇疗法或蜂刺疗法)是属于蜂疗一种,早在中国民间和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疾病之用。1.古代对蜂针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对被蜂蜇的反应作出记载"蜂蜇有毒可疗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第二十五-蛇虫等毒第二》中,其中复方"猪脂、蜜(各半升),蜡(二两)上三味,和煎如膏,

葛恒[4](2019)在《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和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确切疗效,为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烈东推拿门诊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康科门诊已经确诊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治疗组予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保证两组在实验前的性别、年龄、患病程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每周治疗2次,每次治疗间隔不得少于2天,共连续治疗4周。观察指标参考田中靖久确定的“颈部神经根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所制订的35分积分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总积分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总分治疗前后对比,根据配对样本t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两组治疗后总分比较,经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0.05),说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组明显优于单纯针刺。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颈肩疼痛、颈部压痛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改善颈肩疼痛、颈部压痛方面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明显优于单纯针刺。两组在其他单个症状和体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改善其他症状和体征方面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与单纯针刺疗效相当。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和单纯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在改善颈肩疼痛、颈部压痛方面效果更为显着,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综合疗法。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时间短,操作便捷,且治疗过程无明显疼痛感,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选疗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李妮娜[5](2018)在《基于“温阳调气法”针灸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温阳调气法”针灸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按SPSS17.0统计软件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针刺颈百劳、天柱、肩井、合谷、太冲、百会、大椎,结合麦粒灸颈百劳、天柱、肩井、大椎治疗。对照组予针刺天柱、后溪、风门、风府、颈夹脊、大椎,结合夹脊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一次,每次约30min,2周为一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评估。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分别与治疗1、2疗程后比较,《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增加(P<0.05),中医证候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均减少(P<0.05),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情况。2.两组治疗1、2疗程后比较,《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增加,中医证候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程越长疗效越明显。3.在治疗1疗程后两组比较,中医证候评分、《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1疗程后,疗效基本相同。4.在治疗2疗程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疗程越长,治疗组疗效越明显。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2.8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调气法”针刺结合麦粒灸及夹脊电针在治疗1、2疗程后,均能有效改善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情况;在治疗1疗程后,两组疗效基本相同;在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疗程越长疗治疗组效越显着。

郭淑环[6](2018)在《颈三针配合麦粒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几乎是针灸科门诊就诊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本病是因为颈椎骨质的炎症、增生、或骨髓变化、神经根的受压,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骨刺形成,轻者常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出现局部疼痛,保守治疗常不能缓解;如韧带肥厚致局部肌肉僵硬;若是出现髓核突出或脱出造成压迫局部神经根、血管等导致的颈痛、头晕等症状;椎节失稳、松动导致的中心不稳所带来的颈痛不适症状,或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根受压而致的颈部胀痛、手指麻木,或者颈部交感神经受压而致的汗出、心慌等症状,再者有椎动脉受压,出现头晕、眼花不适,因上述病因病理改变而发生的一系列颈肩部、手指、甚至全身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的所有分型中,颈型颈椎病是其症状最轻,临床出现最早的类型。因其病变在局部的颈、肩、枕部酸痛、或者手指麻木,体征则表现为颈部的僵直状态,局部有压痛或者可扪及条索样改变。病发时间多在晨起或夜间,症状缠绵,容易复发。轻者经生活方式改变、自行运动疗法或一般治疗可缓解。重者则需手术治疗。发病人群表现为城市白领等脑力工作者,因其长期伏案工作,但现在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随着手机的普遍使用,常低头刷手机亦是导致颈型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加之生活、工作节奏提高,缺乏锻炼,本身呈现亚健康状态,导致病情迁延不愈。颈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基本明确,多是由于工作、生活或者学习中长期不良的姿势引起的,虽然在经过西医或中医的相应治疗后,短时间即可改善患者的肩颈疼痛症状,但是在治疗后患者仍未见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或者不遵守医嘱,自行锻炼,或加以运动等,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且因年龄逐渐增加,骨质退行性病变,病情基本难以治愈。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较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认识,但是古医文着中没有单独出现的颈椎病的病名,只有针对不同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对症命名,常归为于“项痹”、“痹证”、“眩晕”等病证,病因无外乎外邪侵袭、正气亏虚、跌打损伤等,而外邪多以风寒湿邪为主,因颈部为后背部正中,在人体位置中属于阳中之阳,而六淫邪气所袭最先累及后背,颈部常因裸露在外,首当其冲。正气亏虚则常表现为心、肝、脾、肺、肾等某一脏器不足,导致筋骨不坚、肌肉不荣、气血不调、经脉不畅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颈部的经络循行则与十四经脉皆有紧密联系,相关经脉直接循行颈肩部,或汇入颈项之中,或支者通入颈项,因此十四经脉病变均可导致肩颈部病变。针灸治疗颈肩痛、头晕等症历史久远,疗效肯定,从最初的砭石,到成熟的针刺,从简单针刺手法到方法各异的施针方法,从单一的针刺到拔罐、艾灸的疗法的补充,积齐先人的智慧,并经过五千年中国历史的优化、升华,形成今天世界瞩目的针灸疗法,近现代各医家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创造了新的针灸治疗方法,如平衡针、腹针、热敏灸等,不管何种干预疗法,都有其优点,各自发挥临床疗效,本研究设计之初,先翻阅古代书籍,结合目前的时代性,分析颈型颈椎病发病的病因病机并详细予以分析,后查阅了近10余年关于中医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中外文献,进行分类别述,其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刺、艾灸、拔罐、小针刀、浮针、埋线疗法、火针、梅花针、耳针、挑针、穴位注射等诸多疗法,不同方法在不同人群、不同证型、不同医务人员操作下,其临床效果各异,但均能产生良好的临床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针对性的疗法。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方法繁多,西医非手术治疗主要为按摩治疗、理疗、牵引疗法、药物治疗(口服、静脉用药)、中频治疗等,严重阶段则采用手术治疗,中医在治疗非器质性病变有独特优势,因其副作用极小、经济实惠、疗效显着的特点,有着极大范围的适应症,为广大患者所接受,针刺作为中医重要的一项治疗方法,延续五千年,日益昌盛,且目前为国外获得较多承认的中医疗法,普遍用于治疗颈、腰、腿痛等疼痛病症,灸法为使用艾条或艾绒为材质,施予穴位之上,或悬灸、或压灸、或与针相配合,针对目前普遍民众的身体素质,多为置于空调房中,盲目使用降火凉茶,长期食用冰冻食物,多出现阳虚体质,而针灸温阳功效显着,目前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干预措施较多,有针灸、推拿、艾灸、刺血、小针刀等,具体选择方案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同时又因医务人员个人喜好有所择重,但目的均为不通时通而止痛,不荣时补而止痛,无论何种治疗措施,都离不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治疗都离不开补虚泄实总纲。靳三针为靳瑞所着,浓缩其全部心血,为长期临床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因取穴精炼、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早得以推广应用,颈三针是靳三针中取穴方法之一,为治疗颈肩部疾病的常规取穴方法,其为局部取穴,可调节颈部精、气、血功能,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运、调理局部精气血平衡。艾灸作为临床上使用高频率的治疗方法,有舒适易接受、无副作用、且廉价高效的特点,功效又能达到温阳补肾、散寒祛湿止痛、行气行血等优势疗效,两者合用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易接受、疗效显着,为非手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临床有效方法。方法1.纳入样本: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并排除相关排除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共90例,试验研究的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病例来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病人、沙面国医馆病人及自行招募的病人,在纳入前所有的病人必须签予知情同意书。2.分组方法:此次研究共分组为三组,设计方案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具体分组为治疗组:针刺及麦粒灸组并用;对照组1为单纯针刺;对照组2为单纯麦粒灸,每组30例。3.治疗方案:治疗组为先进行针刺操作后进行麦粒灸操作,保持两实施方案的连续性,及实施针刺治疗后随即采取麦粒灸的干预措施,两对照组则分别使用单纯的针刺及麦粒灸治疗。3.1针刺方法:针刺穴位为:颈三针为主(天柱-双、大椎、大杼-双、颈百劳-双,合谷-双)。针刺法操作:选取一次性针灸针,穴位深度因人而异,肥胖者可深刺,瘦小者则浅刺,不可将针身全部刺入,入针后采用单式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拔针后棉签按压防止出血。3.2麦粒灸方法:麦粒灸选穴为:天柱-双、大杼-双、大椎、颈百劳-双、合谷-双。麦粒灸法操作:材质选用常规艾绒,将其制作成麦粒大小的艾炷,施灸前先于穴位上涂以万花油,再置以艾炷,当病人有疼痛感觉时用棉签将艾炷移开,此为灸1壮,每个穴位共灸5壮,每次灸法的量首先以患者主观感受到疼痛为主,客观查体则以医务人员观测到施灸部位的皮肤潮红为度,灸完之后擦净皮肤处灰沫,再在施灸部位涂以万花油,防止局部皮肤损伤、起泡。4.治疗疗程:本次研究为一个疗程,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4周(12次)为1个疗程。5.评价指标:采用NPQ颈痛量表为主要指标,Mc Gill疼痛量表(包括PRI、VAS、PPI)、SF-36及颈关节活动度评分为次要指标。6.疗效评价:为更好的评价针刺及麦粒灸对颈型颈椎病治疗疗效,指导以后的临床实用性,本研究的疗效分为即时、中期、及远期疗效,时间分别为疗程满2周、3周、4周、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对不同时期的量表、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病例90例,其中治疗组有患者离职回老家未继续治疗脱落试验1例,因中途怀孕中止试验1例,占总观察病例数的6.7%,完成疗程28例。对照组1因不按规定时治疗及自加服中成药治疗脱落2例,占总观察病例数的6.7%,完成疗程28例。对照组2因工作忙禄中途不按时治疗脱落2例,因灼痛中止试验1例,占总观察病例数的10.0%,完成疗程27例。经统计学分析,三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三组间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NPQ颈痛量表得分、简明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颈关节活动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及随访数据分析如下:(1)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在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变化方面,三组患者开始治疗后的2周、第3周、第4周及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时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包括PPI、VAS、P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方法在改善PRI评分上疗效有差异,其中针灸并用组优于单纯针刺组或麦粒灸组,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随访中,三组患者PR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方法对于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改善远期疗效差异不明显。(2)Northwick Park颈疼痛问卷(NPQ)评分三组患者开始治疗后的2周、第3周、第4周及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时NP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方法在改善NPQ评分上疗效有差异,其中针灸并用组优于单纯针刺组或麦粒灸组,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随访中,三组患者NP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方法对于NPQ评分改善远期疗效差异不明显。(3)简明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三组患者开始治疗后的2周、第3周、第4周及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时SF-36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方法在改善SF-36评分上疗效有差异,其中针灸并用组优于单纯针刺组或麦粒灸组,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随访中,三组患者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方法对于SF-36评分改善远期疗效差异不明显。(4)颈关节活动度评分三组患者开始治疗后的2周、第3周、第4周及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时颈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方法在改善颈关节活动度评分上疗效有差异,其中针灸并用组优于单纯针刺组或麦粒灸组,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随访中,三组患者颈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方法对于颈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远期疗效差异不明显。(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1为67.86%,对照组2为70.37%,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治疗后3个月随访中,治疗组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1为57.14%,对照组2为55.56%,治疗组总体疗效仍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治疗后6个月随访中,治疗组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1为57.14%,对照组2为55.56%,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三针针刺治疗和麦粒灸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治疗颈型颈椎病有着不错的疗效,能有效治疗患者颈痛症状,改善颈部活动功能,均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手段,而针灸并用对于治疗颈型颈椎病有着更加突出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张芷绮[7](2017)在《斜角肌拨法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斜角肌拨法推拿加针刺及常规推拿加针刺两种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者差异,为临床使用斜角肌拨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斜角肌拨法为主的推拿加针刺治疗,观察病例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加针刺治疗,观察病例31例。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疗效、视觉疼痛评分(VAS)及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化评分的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位、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视觉疼痛评分(VAS)及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化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在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田中靖久20分量化评分治疗后及随访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田中靖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时与治疗前VAS评分、田中靖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时与治疗后VAS评分、田中靖久评分比较前者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VAS和田中靖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与随访时的VAS和田中靖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的田中靖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斜角肌拨法为主的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神CSR的症状,效果优于普通推拿加针刺;两组的近期疗效均显着,远期疗效有所下降;2.斜角肌拨法推拿结合针刺对于CSR近期疼痛的改善明显,远期来看无明显优势;3.斜角肌拨法推拿加针刺治疗CSR,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治疗损伤小,操作易规范,毒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黄小滨[8](2016)在《经络刮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经络刮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基本一致。治疗组用经络刮疗治疗(操作者用牛角板在患者双上肢的肘横纹以下、腕横纹以上的内外侧经线及颈项部进行顺经快速轻刮,频率为3次/秒,刮疗范围呈面状,刮疗力度以皮肤色泽无变化为度,不外涂任何介质,每经连续刮30次。),对照组用推拿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统计疗效。分别记录下每个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VAS评分(采用国际公认的测量疼痛的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中的目测类比定级法)及各症状体征的评分(采用日本学者田中靖久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表),并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其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络刮疗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的有效率为90.00%,推拿组痊愈8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的有效率为93.33%。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总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和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各症状体征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显着变化(P<0.01),两组VAS治疗后的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络刮疗组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痛与麻木治疗后的评分及其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均高于推拿组(P<0.05),推拿组颈肩痛与不适治疗后的评分及其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均高于经络刮疗组(P<0.05)。治疗期间经络刮疗组与推拿组都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经络刮疗与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方法的总体疗效相当。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痛与麻木等症状方面,经络刮疗优于推拿治疗。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肩痛与不适的症状方面,推拿治疗优于经络刮疗。经络刮疗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有效、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林玉慧[9](2016)在《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针对当前麻木中医药治疗研究系统性不够、深度不高的现状,通过系统总结古今医家论治麻木的理论文献和诊治经验,提出以气血不足、痰瘀痹阻为基本病机,根据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研制蠲痹通络方,以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蠲痹通络方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为麻木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治法方药。方法临床收集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患者120例,包括末梢神经炎麻木、神经根压迫麻木、腕管综合征麻木。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蠲痹通络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0.5mg、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每次各1片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观察2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控制麻木发作、减轻麻木程度、改善麻木相关症状等方面的差异,评价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并观察评价其对不同病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结果(1)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个月疗程时,痊愈率12.7%,显效率21.8%,总有效率70.9%。2个疗程时,痊愈率46%,显效率34%,总有效率92%。其中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0.01,明显优于1个疗程的疗效。对照组1个疗程时痊愈率5.6%,显效率14.8%,总有效率42.6%;2个疗程时痊愈率20.4%,显效率22.4%,总有效率69.3%。.其中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0.05,也明显优于1个疗程的疗效。提示,治疗麻木,不管采用中、西药物,治疗疗程均以2个月为佳。两组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比较,P<0.01。治疗后2个月,痊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1。表明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甲钴胺、维B1对照组。(2)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程度:Levi法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两组麻木程度比较,P<0.01,表明治疗组麻木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VAS法结果显示,治疗后不同疗程两组VAS评分比较,P均<0.01,表明蠲痹通络方改善麻木程度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3)蠲痹通络方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两组不同疗程均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且以2个疗程更为明显,蠲痹通络方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4)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相关症状:蠲痹通络方对于改善酸、胀、痛、肿、清冷感、重滞感、针刺感以2个疗程疗效更为明显;对于灼热感、蚁行感则只需要1个疗程就能明显改善。西药对照组对于改善酸、胀、痛、肿、针刺感亦以2个疗程为佳;对于重滞感则只需1个疗程就有显着疗效;对于清冷感、灼热感、蚁行感则无明显疗效。(5)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候表现:蠲痹通络方治疗2个月后,伴随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得以改善。其中,治疗组对于改善乏力、形寒怕冷、腰酸、腿软、颈项僵硬、头昏的症状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6)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明显疗效:统计治疗2个月后,两组对不同疾病麻木疗效,结果显示:末梢神经炎麻木:治疗组痊愈率50%、显效率29.2%、总有效率91.7%,对照组分别为24%、12%、60%。两组比较,P<0.05。神经根压迫麻木:治疗组痊愈率41.2%、显效率52.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10%、30%、75%。两组比较,P<0.05。腕管综合征麻木:治疗组痊愈率44.4%、显效率11.1%、总有效率77.7%,对照组分别为50%、25%、100%。两组比较,P>0.05。表明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治疗有明显疗效,尤其是末梢神经炎麻木、神经根压迫麻木。结论:气血不足、风痰瘀阻是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病机;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治法;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维B1对照组,能有效减轻麻木程度,减少发作频率,疗程以2个月为佳;蠲痹通络方改善麻木的同时,亦能有效改善酸、胀、痛、肿、清冷感、灼热感、重滞感、针刺感、蚁行感等麻木相关症状及乏力、形寒怕冷、怕风、腰酸、腿软、颈项僵硬、头昏、烘热汗出等麻木伴随症状;蠲痹通络方对于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曾小玲[10](2014)在《“高氏能量针刺”配合指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系统化的整理以及规范化的临床研究,对“高氏能量针刺”配合指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做出客观的评价,形成技术规范,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高氏能量针刺”配合指针为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电针配合指针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均前3天每天1次,以后隔日1次,7次为1疗程,休息1天,做第2疗程治疗。两疗程结束后进行总结。两组均在治疗前后用颈椎病疼痛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疼痛等级,并与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其组间及组内改变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疼痛积分(MPQ)、视觉量表(VA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镇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0例占33.33%,显效12例占40.00%,好转7例占23.33%,无效1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8例占26.67%,显效14例占46.67%,有效6例占20.00%,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1.“高氏能量针刺”配合指针与电针配合指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结果相比,在改善症状体征、镇痛以及缩短疗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本方法能有效而且更快的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2.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套新的治疗方案,也为今后治疗颈椎病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

二、中药加骶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加骶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结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传统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一、 病名方面
        二、 病因病机
        三、 临床症状、体征及症状分型
        四、 传统医学的治疗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解
        一、 病名方面
        二、 病因病机
        三、 临床症状、体征
        四、 现代医学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 研究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剔除标准
        六、 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针刺注意事项
        四、 刮痧注意事项
    第三节 疗效观察
        一、 观察步骤
        二、 观察指标
        三、 疗效评定标准
        四、 统计学处理
        五、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一般资料分析
        一、 两组受试者的性别构成情况
        二、 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构成情况
        三、 两组受试者的病程构成情况
    第二节 观察指标分析
        一、 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指标分析
        二、 两组的疼痛指标分析
        三、 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的疾病影响指标分析
        四、 两组的临床疗效指标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关于针刺治疗方法的依据
        一、 针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中医知识
        二、 针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西医知识
        三、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依据
    第二节 关于刮痧治疗方法的依据
        一、 刮痧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中医知识
        二、 刮痧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西医知识
        三、 刮痧的禁忌
    第三节 临床疗效分析
    第四节 安全性分析
    第五节 不足与展望
        一、 不足
        二、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资料研究
    1.中医学对CSR的认识
        1.1 中医古籍对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解
        1.3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2.2 解剖基础
        2.3 发病原因
        2.4 发病机制
        2.5 病理改变
        2.6 疼痛机制
        2.7 临床表现
        2.8 现代医学对CSR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试验设计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病例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疗效评价
        2.3 统计学方法
        2.4 临床分组及治疗前数据分析
        2.5 观察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体会
    1.组方依据以及各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1.1 组方依据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2.塞来昔布作用机制
    3.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优势分析
    4.研究结果与结论
第四部分 结语
    1.结论
    2.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综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1.1.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2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1.1.3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4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认识
    1.2 治疗现状和发展方向
        1.2.1 中医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状
        1.2.2 现代医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状
    1.3 肌内效贴的研究进展
        1.3.1 肌内效贴的定义
        1.3.2 肌内效贴的物理特性
        1.3.3 肌内效贴贴敷技术
    1.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2.3 分组方法
    2.4 治疗方法
        2.4.1 治疗组(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组)
        2.4.2 对照组(单纯针刺组)
    2.5 观察指标及周期
        2.5.1 观察指标
        2.5.2 观察周期
    2.6 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2.6.1 晕针
        2.6.2 滞针
        2.6.3 弯针
        2.6.4 出血
        2.6.5 过敏
    2.7 结果与分析
        2.7.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2.7.2 两组症状及体征评分
第三章 讨论
    3.1 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的机理分析
        3.1.1 手法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机理
        3.1.2 选用手法复位的西医机理
        3.1.3 肌内效贴的作用机理
    3.2 研究结果分析
        3.2.1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分析
        3.2.2 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疗效总体疗效优于针刺
        3.2.3 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在改善颈肩疼痛、颈部压痛方面优于针刺
    3.3 不足与展望
        3.3.1 不足之处
        3.3.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5)基于“温阳调气法”针灸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2 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2.1 中药治疗
        2.2 针灸治疗
        2.2.1 单纯微针治疗
        2.2.2 电针治疗
        2.2.3 针刀治疗
        2.2.4 灸法治疗
        2.2.5 其他疗法
    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3.1 定义及流行病学
        3.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3 现代医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3.3.1 手术疗法
        3.3.2 非手术疗法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1.7 分组方法
        1.7.1 随机分组方法
        1.7.2 收集病例数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2.1.2 对照组
        2.1.3 疗程
        2.1.4 穴位定位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观察时点
        2.5 不良反应
        2.6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4 两组《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3.5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4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中医对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风寒湿邪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病因
        1.2 气机不畅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根本病机
    2 “温阳调气法”的理论依据
        2.1 “温阳调气法”的理论来源
        2.2 “温阳调气法”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概述
        2.3 “温阳调气法”针刺结合麦粒灸的选用依据
        2.3.1 针刺取穴依据
        2.3.2 麦粒灸取穴及灸量选用依据
    3 基于“温阳调气法”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评价
        3.1 疗效的评价方法
        3.2 结果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颈三针配合麦粒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
        一、颈椎病的中医病名认识
        二、中医对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三、颈型颈椎病与五脏及经络的关系
    第二节 西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
        一、颈椎病的流行病学
        二、颈椎病的西医病因学
        三、颈椎病的病理学改变
    第三节 中西医对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一、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二、西医对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脱落标准
        六、剔除标准
        七、中止试验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容量与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针灸不良反应处理
        四、观察指标
        五、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六、统计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收集情况
        二、治疗前组间均衡性分析
        三、三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颈三针配合麦粒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选穴依据
        二、颈三针配合麦粒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中医机制
        三、颈三针配合麦粒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西医机制
        四、颈三针配合麦粒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五、颈三针配合麦粒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思路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斜角肌拨法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受试者退出实验的条件及步骤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剔除与脱落病例处理
        1.9 不良事件及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随机方法
        2.3 对照方法
        2.4 盲法
        2.5 研究流程图
    3 研究方案
        3.1 实验针具选择
        3.2 斜角肌拨法推拿加针刺组(试验组)
        3.3 普通推拿加针刺组(对照组)
        3.4 随访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生物学指标
        4.2 疗效指标
        4.3 安全性指标
        4.4 依从性评价
    5 统计分析
        5.1 统计分析计划书与软件
        5.2 统计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5.3 统计分析方法
    6 质量监控
    7 伦理原则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分析(ITT)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生命体征比较
        2.3 病程比较
        2.4 病位比较
        2.5 视觉疼痛评分(VAS)及田中靖久评分值比较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组间治疗后疗效比较
        3.2 组内比较
    4 依从性分析
    5 两组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经络的关系
        1.3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现状
    2 现代医学对CSR的认识
        2.1 CSR根性痛发病机制
    3 现代医学对于CSR的治疗方法
    4 本研究设计方案的确立
        4.1 为何使用针刺
        4.2 为何使用推拿
        4.3 斜角肌拨法治疗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4.4 针刺治疗方案的确立
        4.5 盲法的确立
        4.6 试验组的设立
        4.7 对照组的设立
    5 本研究疗效指标的选择
        5.1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5.2 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化表
    6 关于本研究结果分析讨论
        6.1 基线比较结果
        6.2 治疗后结果
    7 临床疗效差异的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件一:相关量表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8)经络刮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及中止试验标准
        2.6 安全性问题及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
        3.2 对照方法
        3.3 治疗方法
        3.4 疗效观察
        3.5 观察指标
        3.6 疗效标准
    4. 统计学处理
    5.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脱落情况
    2.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
    3. 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
        3.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0分量表及VAS评分差值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3. 经络刮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3.1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经络的关系
        3.2 经络刮疗与皮部理论及经络的关系
    4. 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观察指标分析
        5.2 疗效分析
    6. 经络刮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能机制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麻木的文献回顾、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现代医学对麻木发病机理的认识与治疗研究概况
        1.1 麻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有密切关系
        1.2 慢性压迫、缺血、营养缺乏、炎症、中毒等都可导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
        1.3 西药治疗麻木因其缺乏针对性而存在争议
        2 中医对麻木的认识及其流派
        2.1 先秦至三国时期为麻木病证认识的初步形成期
        2.2 晋唐以荣卫不和,风寒入于肌肉立论
        2.3 宋辽金元时期百家争鸣,初步区分麻与木
        2.4 明代充实麻木理论,治疗方法更加丰富
        2.5 清代医家继承前人经验,在理论与治疗上均有突破
        2.6 现代中医继承先辈智慧经验,发病学说渐成体系,辨证方法日臻完善
    第二章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理论研究
        1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立论依据
        1.1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古代文献依据
        1.2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依据
        1.3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是治疗麻木的重要治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评价
    1 诊断标准与病例纳入标准
        1.1 麻木中医诊断依据
        1.2 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诊断依据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终止标准、脱落及剔除标准
    2 观察指标
        2.1 麻木病程
        2.2 麻木部位
        2.3 麻木发作频率
    3 统计学方法
    4 临床资料
        4.1 病例来源及分组
        4.2 两组病例脱落情况
        4.3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4.4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4.5 两组患者既往病史
        4.6 两组患者个人史
        4.7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4.8 两组患者麻木诱发或加重因素
        4.9 两组患者麻木部位
        4.10 两组患者麻木程度
        4.11 两组患者麻木发作频率比较
        4.12 两组麻木不同疾病分布情况
    5 治疗方法
        5.1 治疗组
        5.2 对照组
        5.3 合并治疗处理
    6 疗效评定
    7 治疗结果
        7.1 两组总疗效比较
        7.2 两组治疗后麻木改善程度比较
        7.3 两组治疗后麻木发作频率比较
        7.4 两组不同病种麻木疗效比较
        7.5 两组患者麻木相关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7.6 两组患者伴随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麻木病因病机探讨
        1.1 麻木虽有外感、内伤之分,而以内伤为常见
        1.2 气血不足、风痰瘀阻是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病机
    2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治法
    3 临床常用加减药物功效分析
        3.1 桂枝
        3.2 肉桂
        3.3 细辛
        3.4 桑枝
        3.5 羌活
        3.6 秦艽
        3.7 葛根
        3.8 片姜黄
        3.9 白附子
        3.10 川牛膝
        3.11 防己、天仙藤
        3.12 桑寄生、杜仲
        3.13 地鳖虫
        3.14 生地黄
        3.15 赤芍
    4 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发病特点分析
        4.1 中老年女性多发
        4.2 高血压病患易患麻木
        4.3 肢体静止、寒冷刺激是麻木主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5 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分析
        5.1 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
        5.2 蠲痹通络方能明显改善麻木程度
        5.3 蠲痹通络方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
        5.4 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相关症状
        5.5 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候表现
        5.6 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明显疗效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10)“高氏能量针刺”配合指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7 中止标准
    8 研究方案
        8.1 分组方法
        8.2 治疗方法
    9 观察指标
        9.1 一般项目
        9.2 生物学指标
        9.3 症状与体征改善评定
    10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1 安全性评价
    12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结果与分析
        1.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1.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MPQ)比较
        1.3 两组治疗前后视觉量表(VAS)比较
        1.4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2 安全性分析
理论探讨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法治则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治疗方法
    3 选穴依据
    4 关于“高氏能量针刺”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症状体征积分评估表
    附录2 视觉模拟量表(VAS)
    附录3 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MPQ)
    附录4 不良事件及防治措施预案
    附录5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四、中药加骶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结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宁彩霞(Pattarawadee Palanuntakulthor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中药颗粒剂活血通络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D]. 刘陆晨.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蜂针优势病种治疗[A]. 陈铭慧,李万瑶. 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4]手法复位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D]. 葛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基于“温阳调气法”针灸治疗风寒阻络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 李妮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颈三针配合麦粒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郭淑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7]斜角肌拨法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张芷绮.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1)
  • [8]经络刮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小滨.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02)
  • [9]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D]. 林玉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10]“高氏能量针刺”配合指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曾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 2014(03)

标签:;  ;  ;  ;  

中医药联合骶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