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彩电行业“价格战”成因及对策

我国彩电行业“价格战”成因及对策

一、中国彩电产业“价格战”的成因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蔡昕玥[1](2022)在《中国彩电企业行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彩电产业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彩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充分,价格和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层出不穷。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彩电企业行为和其产生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在转型时期,价格战使得彩电企业的利润不断降低,在短期会削弱产品的研发创新动力,但增加了消费者的社会福利,促进了市场结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有效,而非价格行为增加了产品的差异化,是彩电企业当前应重点发展的方向。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思考彩电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并针对彩电产业的问题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杨安慧[2](2020)在《价值星系视角下H公司战略成本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大多企业仍处于传统的价值链战略成本管理模式,部分企业具有实现更高效,更低成本化,更具竞争力的企业经营潜力,但在传统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发挥自身优势受到限制。如今,新锐的领导者陆续放弃单一、静止的价值链管理模式,采取新的价值创造模式——价值星系。通过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并直接传递给顾客,实现与供应商、战略合作联盟、竞争对手、员工等共同合作产生的价值。传统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主要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从单个企业的角度出发,把利益相关者作为成本优化的环境因素进行考虑,更注重自身成本差异化形成的竞争优势。价值星系是一个企业间的中间组织,是一个企业通过互相之间的引力集合到一起的共同创造价值的系统。系统成员包括作为恒星企业的经纪人公司、生产企业、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等,通过成员之间排列组合的方式,重新判定成员企业的角色与关系,以新的角色,新的协同关系再创价值。价值星系作为介于市场与企业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形式,跨越了传统企业的边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被价值星系网络之间的竞争所取代,而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途径。论文旨在传统战略成本管理基础上引入价值星系理论,首先研究了价值星系与战略成本管理相关理论,价值星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整个价值星系的战略角度出发,就H公司基于价值链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深入分析,并引入价值星系模式下的战略成本管理,认为顾客是价值创造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企业间成本合理化是整体成本最优化的核心。而企业间成本合理化的关键在于企业间关系的协调程度,论文将价值星系内企业间的关系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通过应用一系列成本管理工具和方法对企业间成本进行管理,同时建立价值星系组织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刚柔并济”的战略管理实现星系的平衡,以此构建一个适合H公司的价值星系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吴怡[3](2019)在《康佳集团财务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以及原有的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消失,国内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落后的产业层次急需更新提升、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政策日趋严格、市场消费需求的结构化变革。其中,家电制造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众多实力雄厚的家电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尝试或是进行战略变革的探索。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佳集团)所生产的康佳电视曾有“国民电视”的称号,一度占据了彩电生产制造业的龙头,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营业务逐渐丧失优势,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公司的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康佳集团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客观评价,致力于为康佳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本文从筹资、投资、经营和成长四个层面对康佳集团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同时结合外部的宏观环境、技术因素和行业发展以及内部的战略决策等因素分析识别康佳集团的财务风险的原因。公司存在的四个层面风险中比较明显的是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足带来的成长性弱风险、大量存货积压带来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带来的坏账风险。依据财务风险的识别结果,运用应用统计学的方法筛选变量构建了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判别法为康佳集团建立了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并应用上述模型对康佳集团的财务风险进行回溯测试和预测。最后,结合财务风险评价结果及公司的发展情况,为康佳集团提出了四个层面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在制度和文化层面,提出了构建基于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财务风险评价体制机制、建立内部控制岗位责任制、梳理完善企业文化和治理结构的措施。在经营层面,提出升家电业务经营效益、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存货管和应收账款管理。在筹资和投资层面,提出合理确定资金需求、融资渠道多元化、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加大科研投入等措施。通过识别和评价康佳集团的财务风险,可以为康佳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提供一定的建议。同时构建的基于家电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可以为其他家电制造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赵天南[4](2014)在《基于超产权理论下提升我国彩电行业竞争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彩电企业曾经依据产权理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明晰了产权分配,但多年以来却仍处于内耗的状态,并在多个方面出现了弱化现象。本文以超产权理论为基础,从企业治理和完善竞争机制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彩电行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能够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下加快自身的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林宇[5](2013)在《我国平板电视行业竞争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平板电视行业是家用电器行业的重要分支,而我国是家用电器的消费大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家用电器行业总产值达一万两千亿元,较上年增长10%,而平板电视国内销售额接近1500亿元,平板电视行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参阅了相关文章,从家电产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1995年以后,中国家电业相继都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不论是彩电行业、空调行业还是冰箱行业都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发生价格战。在1998年,冰箱行业生产过剩远比彩电行业严重,但是冰箱行业却没有爆发价格战,由此可见价格竞争并不是由单一的原因引起。市场集中度、生产能力过剩、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需求价格弹性、技术创新等因素都影响价格的变化。CRT时期彩电行业恶性价格战不断,不仅影响企业的利润,同样对消费者消费信心有所打击,严重阻碍着中国彩电行业的发展。2003年我国平板电视行业刚起步,经过十年快速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平板电视时代。2012年国内平板电视产量达一亿多万台,国内销量4200万台,出口5700万台,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销量全面超过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得益于近几年国内电视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产品差异化提高,但是由于中高端液晶面板仍受制于日韩等企业,国内平板电视企业想要真正在国际市场立足,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韩国的三星、LG,日本的夏普、索尼、松下等企业成为世界平板电视行业的龙头,并不仅仅靠这些企业的自身发展。日本很早就把发展光电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极大的促进了新型平板显示器的发展,韩国政府制订了发展液晶产业的专门政策“平板显示器产业发展计划”。在CRT传统电视时期,整个行业恶性价格战不断,各大企业利润微薄,技术投入匮乏,导致产品趋同,成本相近,价格战愈演愈烈。伴随着CRT时代的结束,各大厂商间的恶性价格战也逐渐消失。电视行业的哪些特性容易导致持久价格战,现在平板电视行业会不会面临新的恶性价格战?如何避免新的价格战,我国平板电视行业应该如何发展,这些都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就是为了避免平板电视行业像传统CRT电视时期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从形成机理方面研究价格竞争。本文研究各种产业特征对价格竞争的影响,并解释他们与价格竞争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传统CRT恶性价格战形成原因,并通过模型分析当前平板电视时期会不会发生恶性价格战,对我国平板电视产业的发展从行业自身和政府规制两个角度来提出建议,希望我国平板电视行业健康稳步发展,在世界平板电视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平板电视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当前行业竞争现状,分析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等。然后从产品生命周期、市场集中度、需求价格弹性、产品差别、生产能力、进入退出壁垒等行业特性方面分析这些行业特性与价格竞争的关系,并用实证分析这些行业特性对价格的影响,通过与CRT时期对比,得出近期不会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但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影响,平板电视价格会合理下降的结论。最后,提出企业自身应该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开拓新的市场,重视市场调研,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等建议。而政府要加强上游产业链反垄断,行业协会要预防国外反倾销调查,切实维护国内企业利益;同时政府要加强废旧电器回收等社会性规制,促进我国平板电视产业绿色发展。

纪国涛[6](2011)在《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整个市场长期普遍存在某种经济特征的时候,问题肯定不是偶然发生的。市场作为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从一套错误价格到一套可相互调整的价格纠错过程。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合理的数量界限,价格竞争一旦越过这个合理界限,就会演变为过度价格竞争,甚至是低价倾销。那些经历了价格竞争的行业,其产品往往处于供求失衡的状况,行业中的大多数厂商处于亏损或亏损的边缘,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移动通信行业价格竞争行为表现虽然异常激烈,但是该行业不仅需求依然旺盛而且利润率高昂,呈现出与其他行业价格竞争行为不同的特性。本文认为,作为众多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主要对象的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不能用简单的供给或需求约束或扩张理论进行解释,而是体现了多种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蕴含着制度调节与市场选择并行的内在规律性,并不断地促进了有效市场秩序的形成。根据Hayek理论,价格竞争是一个发现程序,是一种调整过程,竞争者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所处的相关环境,在竞争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计划,这种相互调整过程实现了竞争者之间以及竞争者和所处外部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移动通信业中的价格竞争行为是在政府管制力量与市场经济主导条件下移动运营商之间不断博弈演化的产物,体现了行业去垄断化的具体实现路径,并揭示了其价格竞争行为成为一个由选择过程主导的内生性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进了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阶段性演化,并最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有效竞争的形成。本文以中国移动通信业内的价格竞争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价格竞争行为的阶段性演化和非合作博弈特性,进而提出了旨在分析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A(不对称管制)-R(经济租金)-T(转移成本)-D(产品差异化)分析框架,因而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然后,在此框架的指导下,分别探讨了各个主要要素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作用机理。本文首先通过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我国政府采取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中的价格竞争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机制则在于市场份额转移效应和效率增进效应。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这种不对称管制政策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还体现为产品的差异化效应。实践表明,我国政府采取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促进了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结构的优化。由于不对称管制的非公允性,在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价格竞争的深入过程中,中国移动开始逐渐地绕开政府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因而该政策的有效性不断地弱化。这也表明,不对称管制作为一种非价格竞争机制,具有暂时性和动态性,应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本文认为,作为绕过不对称管制政策的小灵通的边缘性进入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中认为,小灵通的进入是对行业扩张需求中形成的超额利润的纠偏、是对行业中过高的资费价格的一种纠偏,因而促进了行业的价格资费水平向合理价格资费水平的回归,并认为小灵通的这种对行业价格竞争的促进机制是通过其进入纠错的功能得以实现的。其次,采用规范分析和经验分析方法,建立了经济租金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研究认为,中国移动通信业起初积累的高额垄断租金在不对称管制政策的价格竞争触发机制作用下促进了行业价格博弈的形成。而这种降价博弈一经形成,它的既定方向又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了自我强化。但是,随着行业有效竞争程度的提高以及起初积累的高额垄断租金的耗散,移动通信运营商在随后的隐性价格和超价格竞争阶段中主要通过将熊彼特租金和李嘉图租金转化为新的市场力量所形成的垄断租金对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起着正向调节的作用,而且这种正向调整作用随着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不断地弱化。研究表明,行业的技术创新及由其产生的熊彼特租金不是行业显性价格竞争阶段激烈价格竞争行为的主要原因;而在价格竞争的隐性阶段,行业的技术创新及其由创新所带来的熊彼特租金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行为则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而在超价格竞争阶段,价格竞争已经不是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因而虽然熊彼特租金和李嘉图租金仍然会推动行业的均衡价格逐渐下降,但对行业价格竞争的正向调整作用开始弱化。然后,基于博弈的分析方法,发现了转移成本的存在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不同发展阶段的价格竞争行为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即转移成本对于显性价格竞争阶段的价格竞争行为表现为促进效应,而对隐性和超价格竞争阶段的价格竞争行为则表现为抑制效应。研究也发现,中国移动通信业中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具有缓和价格竞争的作用,而且转移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结合在一起共同减弱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的激烈程度。最后,研究表明中国移动通信业运营商之间的价格竞争行为不仅促进了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结构优化,也提高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绩效。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优化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对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作用。这也说明,我国政府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强制性分拆与重组对于塑造有效竞争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如果单纯地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文章最后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电信市场的逐渐成熟,在全业务经营环境下,电信资费的价格水平最终会走向均衡,激烈的价格竞争行为不再是移动运营商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但是行业中的价格竞争行为不会消失,而会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一种相机决择行为。因此,中国移动通信业未来的价格竞争模式将主要表现为以非价格竞争行为为主的长期性竞争行为,并主要表现为差异化服务创新机制中的价格竞争的一种相机抉择行为。然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全文并给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朱敏[7](2008)在《企业多产品竞争与市场的进入退出 ——对中外企业竞争的一个理论解释》文中提出市场开放吸引大量跨国企业直接投资,也引致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竞争的问题。研究两者之间的竞争以及对市场可能的影响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通过开发个性化的产品满足特定细分市场的需求,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多产品竞争以及产品线选择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已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有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多产品竞争的微观视角,分析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以及市场均衡的演变过程,力图揭示市场渐进开放过程中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竞争的特点以及市场均衡变动规律。本文研究认为,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竞争的基点是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采用发挥比较优势的竞争策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的竞争同样也表现为两者策略的博弈。顺着这一思路,本文构建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产品线选择模型,分析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市场竞争的产品线选择。理论分析后得出结论:跨国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选择技术领先战略,产品线的重心在高端产品,侧重高端市场的竞争;而东道国企业依托自身的规模优势,选择成本领先战略,产品线的重心在低端产品,侧重低端市场的竞争。企业行为结果必然会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市场格局。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多期战略博弈是基于理性的企业行为,因而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相对应的市场格局也会产生规律性的演变过程。考察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本文认为中外企业竞争形成的市场格局呈现出均衡和变动交替进行的演变过程,而市场格局可以分类为两个阶段:市场均衡阶段和市场变动阶段。由于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依托各自比较优势,选择不同长度产品线竞争,形成了本土企业主导低端市场、跨国企业主导高端市场的竞争格局。此时市场格局处于均衡阶段。低端产品在产品生命成熟期阶段市场需求下降与成本领先战略下产能扩张之间的矛盾促使供过于求、利润率下降的市场环境形成,进而导致本土企业寻求高端突破、产品线向高端市场延伸的行为,二元市场格局进入不稳定的变动阶段。而在跨国企业延伸高端产品线、收缩低端产品线,重新划分高端市场界限,构筑技术壁垒之后,市场格局重新回复到均衡阶段。从长期看,在本土企业不断侵入高端市场和跨国企业不断“创造”新的高端市场的进程中,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差距减小。最终,两元市场格局消失,本国市场走向完全开放,市场运作效率达到最优,而本土企业获得国际竞争力。在完成理论构建后,本文利用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中国彩电市场中外企业的竞争做出实证检验,得出比较理想的检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坚定不移地推行市场开放,不断放松管制,让市场主导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政府通过对市场开放进程速度的控制、鼓励和扶持技术创新等措施,来调整开放市场对产业的冲击。本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本文将分析的主要问题、所采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几点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本文的文献回顾与评论部分,我们主要从多产品竞争模型发展轨迹,来回顾多产品竞争的理论脉络。第三章主要研究多产品竞争的基本理论问题。首先从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多产品厂商形成的原因。其次,讨论了多产品厂商内部市场结构。接着,研究了多产品厂商与外部市场的相互影响。最后讨论了多产品厂商相互竞争的特点。第四章主要深入探讨厂商产品线的延伸收缩与细分市场的进入退出。依次分析了市场规模、比较优势等决定厂商伸缩产品线,进入退出市场的因素。并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厂商所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厂商行为以及市场均衡的影响。第五章探讨市场渐进开放与跨国企业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就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并论证制度的渐进放松是促使跨国企业大量进入的重要因素。此外分析了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各自的特点,并对两者的竞争要素进行优劣分析。第六章通过构建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产品线选择模型,分析在各有竞争优势的条件下,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各自采取怎样的多产品策略参与竞争。并运用了彩电市场的数据对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七章解析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多阶段策略博弈形成的市场格局以及动态变动的过程。划分市场格局演变过程各个阶段,并把市场需求引入模型,通过模型推导论证市场格局演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应的变动机制。并通过彩电市场中外企业销售结构的变动规律进行实证检验。第八章作为结论和政策性建议部分,是对前文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

徐荣华[8](2007)在《浅析我国家电市场价格战》文中认为本文首先探讨了价格战对我国家电市场的影响,然后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价格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价格战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陈硕[9](2006)在《我国彩电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及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彩电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至今已经发展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内竞争惨烈、销售价格急剧下降、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的局面。因此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我国彩电业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营销建议,对我国彩电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回顾我国彩电业发展历程,并从市场主体、市场格局、市场集中度、市场容量四个方面综述彩电业现状。其次,实证研究我国彩电业存在问题。一方面,彩电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集中度快速提高,另一方面,彩电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产品方面:电视机产品本身存在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操控,自身研发能力不足;CRT彩电即将饱和,低端市场附加值低;高端平板电视机的大量涌入市场,国内外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方面:价格战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延续至今。造成的后果是降低电视机生产厂家的利润率,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促销方面:厂家和商家促销手段雷同,常用返钱送物、摸奖撞大运、鼓舞信心等方式,对销售的贡献度不高。渠道方面:彩电生产厂家几乎不再自建营销网络,更多受制于商家,缺乏自主权。通过分析发现,许多电视机生产厂家把价格战和卖场促销作为杀手锏,并将之等同于“营销”。这样的后果短期影响是各个生产厂家不断降低价格,不断投入促销宣传,自相残杀;长期影响是产业的利润率低,企业没有研发资金进行技术学习和创新,长期受制于国外。最后,对我国彩电业发展进行对策分析。提出重视技术学习;重视产品设计前市场调研,针对农村市场研发适销对路的电视机产品;注重定价前市场调研,摆脱价格战;加强基本指标分析,比如销售效率分析、广告效率分析、渠道效率分析;用层次分析法对4P综合分析,加强不同阶段和地域营销针对性等。

王琛[10](2006)在《平板荫罩产业厂商间竞争与共谋状况分析》文中认为平板荫罩是CRT彩色电视产业链上最重要的中间产品之一,它的发展曾一度制约CRT彩电的发展和产出量。长期以来,全球的平板荫罩一直为不多的厂商所垄断供应,厂商之间的竞争和合谋程度对产品的收益率产生了直接影响。2000年来,随着平板电视对传统CRT彩电传统地位的不断冲击,CRT彩电进入衰退区,市场需求逐年下滑,平板荫罩厂商之间的共谋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在广泛收集数据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和博弈论等相关理论,以当前彩色电视发展为背景,从平板荫罩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全球未来CRT彩电的市场发展趋势,平板荫罩厂商之间竞争、共谋行为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平板荫罩的客观市场结构成为厂商之间的共谋的基础,共谋行为也是产业长期获得高利润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全球平板荫罩市场供求关系在未来仍会获得一段时间的均衡,市场的集中度更高,同谋会重新达到很高的程度等结论。

二、中国彩电产业“价格战”的成因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彩电产业“价格战”的成因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彩电企业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彩电产业企业行为
    彩电产业定价行为
        1、彩电产业价格战原因
        2、彩电产业价格博弈
        3、彩电产业价格战结果
    彩电产业非价格行为
彩电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彩电产业的机遇与对策
结语

(2)价值星系视角下H公司战略成本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文献评述
    2.2 价值星系理论
        2.2.1 价值星系理论的提出
        2.2.2 价值星系的内涵
        2.2.3 价值星系的特点
    2.3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2.3.1 战略成本管理内涵
        2.3.2 战略成本管理特点
        2.3.3 传统战略成本管理局限性
    2.4 基于价值星系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2.4.1 价值星系战略成本管理特点
        2.4.2 两种战略成本管理比较
3 H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现状
    3.1 H公司简介
    3.2 H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定位
        3.2.1 PEST分析
        3.2.2 SWOT分析
    3.3 H公司价值链
        3.3.1 内部价值链
        3.3.2 行业价值链
        3.3.3 竞争对手价值链
    3.4 H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动因
        3.4.1 结构性成本管理动因
        3.4.2 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4 H公司传统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传统战略成本管理对H公司的影响
        4.1.1 行业竞争力不突出
        4.1.2 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
        4.1.3 制约价值创造能力
    4.2 H公司传统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战略定位不明确
        4.2.2 价值链竞争力差
        4.2.3 成本动因控制力弱
    4.3 H公司传统战略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3.1 缺少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4.3.2 忽视企业间横向发展
        4.3.3 过度重视产品差异化
5 基于价值星系H公司战略成本管理优化对策
    5.1 基于价值星系的战略定位
        5.1.1 建立以H公司为核心的价值星系
        5.1.2 以顾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5.2 构建系统的价值星系网络
        5.2.1 恒星企业网络
        5.2.2 行星企业网络
        5.2.3 卫星企业网络
    5.3 基于价值星系的战略成本管理
        5.3.1 以企业间成本为战略管理重点
        5.3.2 应用价值星系企业间成本管理工具
        5.3.3 运用价值星系的企业间成本管理方法
    5.4 建立价值星系战略成本管理的协调与保障机制
        5.4.1 价值星系协调机制的构建
        5.4.2 价值星系保障机制的构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康佳集团财务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康佳集团财务风险的识别及成因分析
    2.1 企业概况
        2.1.1 企业简介
        2.1.2 企业财务概况
    2.2 康佳集团财务风险的识别
        2.2.1 筹资风险的识别
        2.2.2 投资风险的识别
        2.2.3 营运风险的识别
        2.2.4 成长风险的识别
    2.3 康佳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2.3.1 外部因素分析
        2.3.2 内部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康佳集团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3.1 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设计
        3.1.1 财务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3.1.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1.3 技术路径
    3.2 康佳集团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3.2.2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3 康佳集团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3.3.1 可行性检验
        3.3.2 主成分提取
        3.3.3 基于行业数据的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3.4 康佳集团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
        3.4.1 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回溯测试
        3.4.2 公司未来财务风险情况预测
        3.4.3 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的行业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康佳集团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4.1 制度和文化层面措施
        4.1.1 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机制
        4.1.2 健全内部控制岗位责任制
        4.1.3 完善企业文化与治理结构
    4.2 经营层面措施
        4.2.1 提升主营业务经营效益
        4.2.2 寻求多元化经营
        4.2.3 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
    4.3 筹资层面措施
        4.3.1 合理确定资金需求
        4.3.2 拓宽融资渠道
    4.4 投资层面措施
        4.4.1 积极关注政策动向
        4.4.2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超产权理论下提升我国彩电行业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产权理论下彩电行业激励的弱化
    (一) 经理层逐利动机的弱化
    (二) 产权结构与审批流程对企业效率的弱化
    (三) 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产品质量的弱化
    (四) 导致其他行业利益的弱化
三、超产权理论对彩电行业再改革的积极意义
四、基于超产权理论提升国内彩电企业的竞争力
    (一) 积极营造彩电企业市场充分竞争的局面
    (二) 完善经理人的上岗竞争机制与岗位责任制
    (三) 完善对经理人的利润激励机制
    (四) 开展多层次的国际合作, 实行跨国生产战略

(5)我国平板电视行业竞争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市场结构综述
        1.2.2 价格竞争综述
        1.2.3 相关发展政策综述
    1.3 创新与不足
2. 我国平板电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平板电视行业基本情况
        2.1.1 平板电视行业的分类
        2.1.2 平板电视行业发展概况
    2.2 平板电视行业发展环境
        2.2.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2.2 政策环境分析
        2.2.3 社会环境分析
        2.2.4 技术环境分析
    2.3 我国平板电视行业供求现状
    2.4 平板电视产业链分析
3. 我国平板电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3.1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1.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1.2 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3.1.3 替代产品的竞争
        3.1.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
        3.1.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
    3.2 平板电视国内市场竞争状况
    3.3 平板电视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3.3.1 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3.3.2 企业发展和经营策略分析
        3.3.3 企业竞争力评价
4. 价格竞争与产业特性关系实证分析
    4.1 我国彩电产业价格竞争历史回顾
    4.2 我国彩电产业影响价格竞争的主要产业特性
        4.2.1 生产能力方面
        4.2.2 产品差别方面
        4.2.3 产业生命周期方面
        4.2.4 规模经济方面
        4.2.5 进入退出壁垒方面
        4.2.6 集中度方面
        4.2.7 产品的技术更新速度方面
        4.2.8 市场需求方面
    4.3 价格竞争与产业特性关系实证分析
        4.3.1 数据与指标的选取
        4.3.2 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4.3.3 结论
5. 我国平板电视行业发展建议
    5.1 行业自身角度
        5.1.1 加大产品创新投入,不断开发高技术产品
        5.1.2 重视市场调研
        5.1.3 推动品牌创新策略
        5.1.4 加强产品售后服务竞争意识
        5.1.5 各大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
        5.1.6 加强广告策略
        5.1.7 加强与各大电商的合作
        5.1.8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5.1.9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5.2 政府规制角度
        5.2.1 服务质量规制
        5.2.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5.2.3 强化对外资企业的反垄断规制,维护国内企业利益
        5.2.4 充分发挥市场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5.2.5 开展废弃电视回收规制,实现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框架与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基本内容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1.2.2 创新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2.1 国外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综述
    2.2 国内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内有关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
        2.2.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的相关文献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一个分析框架
    3.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特性分析
        3.1.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悖论
        3.1.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阶段性演化特性
        3.1.3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非合作博弈特性
    3.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成因及其绩效
        3.2.1 不对称管制与价格竞争行为
        3.2.2 经济租金与价格竞争行为
        3.2.3 转移成本与价格竞争行为
        3.2.4 产品差异化与价格竞争行为
    3.3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分析框架的提出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对称管制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4.1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与价格竞争行为的理论框架
        4.1.1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政策的发展阶段
        4.1.2 理论框架构建
    4.2 不对称管制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实证分析
        4.2.1 实证的检验标准和指标说明
        4.2.2 实证检验的基本假设和检验模型
        4.2.3 实证数据和计量结果分析
    4.3 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对称管制的效应分析
        4.3.1 市场份额转移效应
        4.3.2 效率增进效应
        4.3.3 产品差异化效应
    4.4 边缘性进入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4.4.1 小灵通的边缘性进入
        4.4.2 边缘性进入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
        4.4.3 边缘性进入促进价格竞争行为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5.1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概念模型:基于经济租金的视角
        5.1.1 经济租金相关理论概述
        5.1.2 经济租金视角下的价格竞争行为概念模型
    5.2 垄断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
        5.2.1 垄断租金影响价格竞争行为的理论框架
        5.2.2 垄断租金影响价格竞争行为的经验证据
    5.3 熊彼特租金与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行为
        5.3.1 熊彼特租金促进价格下降的微观解释
        5.3.2 熊彼特租金对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及经验证据
    本章小结
第6章 转移成本、产品差异化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6.1 转移成本与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
        6.1.1 转移成本对价格竞争行为的促进效应
        6.1.2 转移成本对价格竞争行为的抑制效应
    6.2 产品差异化与价格竞争行为
        6.2.1 基于产品质量差异的中国移动通信业双寡头竞争模型
        6.2.2 中国移动通信业双寡头价格竞争行为模型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市场结构及其市场绩效
    7.1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7.2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
        7.2.1 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实证结果分析
    7.3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绩效
        7.3.1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7.3.2 价格竞争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移动通信业超价格竞争阶段的差异化服务创新
    8.1 中国移动通信业超价格竞争阶段的价格竞争演化均衡
        8.1.1 价格竞争演化均衡的理论分析
        8.1.2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均衡演化的经验证据
    8.2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差异化服务创新竞争
        8.2.1 差异化服务创新竞争: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主导模式
        8.2.2 价格竞争行为的相机抉择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本结论与建议
    9.1 基本结论
    9.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企业多产品竞争与市场的进入退出 ——对中外企业竞争的一个理论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思路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企业多产品竞争: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第一节 产品线与多产品竞争
    第二节 产品的水平差异
    第三节 产品的垂直差异
    第四节 产品的混合差异
    第五节 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竞争
第三章 基于比较优势的企业多产品竞争
    第一节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多产品厂商成因的理论探讨:基于三个产品点的线形模型
    第三节 多产品厂商与单产品厂商竞争的一般均衡分析
    第四节 一个多产品厂商与N个单产品厂商的竞争
    第五节 多个多产品厂商之间竞争的一般均衡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产品线伸缩与细分市场的进入退出
    第一节 多市场模型的构造
    第二节 市场规模与企业产品线的缩伸
    第三节 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目标市场的进入退出
    第四节 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多产品厂商产品线的变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渐进市场开放下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的动因分析
    第三节 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竞争
    第四节 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各自竞争优势的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比较优势的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多产品竞争
    第一节 基于比较优势的多产品策略选择模型
    第二节 彩电行业中外企业多产品竞争策略差异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外企业竞争中市场的进入退出与动态均衡的演变
    第一节 开放进程中外资进入的竞争性行业市场格局演变特征
    第二节 市场动态均衡的理论推导
    第三节 市场均衡格局周期性演变的特征
    第四节 对彩电行业两元市场格局变动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性建议
    第三节 本文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9)我国彩电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彩电业发展回顾与现状
    一、我国彩电业发展情况回顾
    二、我国彩电业现状
        (一) 市场主体
        (二) 市场格局
        (三) 市场集中度
        (四) 市场容量
第二章 我国彩电业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掌握不足
    二、CRT彩电普及率即将饱和
        (一) 时间序列建模的基本原理
        (二) 我国CRT彩电现状以及预测
        (三) 价格战愈演愈烈
        (四) 卖场促销手段雷同
        (五) 渠道受制于家电销售公司
第三章 促进我国彩电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技术学习
    二、重视市场调研
        (一) 产品设计前注重市场调研
        (二) 定价前注重市场调研
        (三) 注重基本指标分析
        (四)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分销商选择中的应用
    三、用层次分析法对4p综合分析
        (一) 层次分析法介绍
        (二) 层次分析法与4p结合应用
参考文献
后记

(10)平板荫罩产业厂商间竞争与共谋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研究范式的突破
        1.1.2 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2 平板荫罩产品特点及基本情况
    2.1 平板荫罩产业的发展历史
    2.2 平板荫罩的内制工厂(IN-HOUSE)与外制工厂(OUT-HOUSE)
    2.3 平板荫罩产业竞争度
    2.4 平板荫罩的主要原材料
3 平板荫罩厂商间的共谋
    3.1 平板荫罩市场的寡头垄断
        3.1.1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度量
        3.1.2 平板荫罩市场结构
    3.2 平板荫罩市场的厂商共谋
        3.2.1 一般化的寡头垄断模型
        3.2.2 平板荫罩市场厂商的超额利润
    3.3 影响寡头共谋的因素
        3.3.1 厂商及产品方面
        3.3.2 下游厂商主导力量
        3.3.3 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4 CRT彩色电视市场的分析
    4.1 CRT彩色电视的历史回顾
    4.2 平板电视 FPD的发展
        4.2.1 液晶LCD电视的发展(Liquid Crystal Display)
        4.2.2 等离子 PDP电视的发展(Plasma Display Panel)
        4.2.3 其它显示器的发展
    4.3 CRT电视与其它电视的性能比较
        4.3.1 CRT彩电与等离子、液晶彩电的主要性能比较
        4.3.2 CRT彩色电视的优势分析
        4.3.2.1 CRT彩电综合显示效果出色
        4.3.2.2 CRT彩电性价比优势突出
        4.3.2.3 CRT彩电技术不断创新
        4.3.2.4 CRT彩电维修服务体系完善
        4.3.3 CRT彩色电视的劣势分析
        4.3.3.1 CRT彩电产生的辐射高于平板彩电
        4.3.3.2 CRT彩电比平板彩电笨重
        4.3.3.3 CRT彩电的画面闪烁度比平板彩电高
    4.4 平板电视对 CRT彩电市场的影响
    4.5 当前 CRT彩电市场的研究
        4.5.1 未饱和市场
        4.5.2 饱和市场的研究
        4.5.3 CRT电视未来市场
5 CRT显像管市场的变化
    5.1 彩管的产业整合
        5.1.1 第一次整合(2001年-2003年)
        5.1.1.1 彩管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5.1.1.2 第一次整合的变化
        5.1.2 第二次整合(2004-2006)
    5.2 CPT彩管工厂的全球分布及现状
        5.2.1 中国地区
        5.2.2 东南亚地区
        5.2.3 印度、南美市场
        5.2.4 欧洲、北美、韩国
    5.3 彩色显像管产业的变化对荫罩共谋的影响
6 平板荫罩产品市场供给分析
    6.1 全球平板荫罩厂商状况
        6.1.1 韩国 LG MICRON LTD.(LGM)
        6.1.2 日本 Dai Nippon Printing Ltd.(DNP)
        6.1.3 中国南京电子网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MC)
        6.1.4 烟台正海电子网板股份有限公司(YMC)
        6.1.5 上海新芝电子网板有限公司(SMC)
        6.1.6 其它公司
    6.2 平板荫罩供求状况分析
        6.2.1 供求曲线对现行市场的描述
        6.2.2 平板荫罩供给曲线分析
    6.3 荫罩厂商间共谋关系的变化
    6.4 平板荫罩生产厂商间的竞争
        6.4.1 价格战-囚徒困境
        6.4.2 平板荫罩厂商的竞争
        6.4.2.1 厂商间产品的竞争
        6.4.2.2 产业链的竞争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中国彩电产业“价格战”的成因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彩电企业行为分析[J]. 蔡昕玥. 经营管理者, 2022(01)
  • [2]价值星系视角下H公司战略成本管理优化研究[D]. 杨安慧.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3]康佳集团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 吴怡.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4]基于超产权理论下提升我国彩电行业竞争力[J]. 赵天南.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 [5]我国平板电视行业竞争与发展研究[D]. 林宇.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4)
  • [6]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研究[D]. 纪国涛. 辽宁大学, 2011(12)
  • [7]企业多产品竞争与市场的进入退出 ——对中外企业竞争的一个理论解释[D]. 朱敏. 复旦大学, 2008(03)
  • [8]浅析我国家电市场价格战[J]. 徐荣华.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8)
  • [9]我国彩电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及对策分析[D]. 陈硕. 东北财经大学, 2006(05)
  • [10]平板荫罩产业厂商间竞争与共谋状况分析[D]. 王琛.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标签:;  ;  ;  ;  ;  

我国彩电行业“价格战”成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