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一、测井约束的地震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硕[1](2020)在《鄂尔多斯地区致密碎屑岩油气储层地震预测研究》文中提出鄂尔多斯盆地是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最为活跃,储、产量增长最快的盆地之一,上古生界致密碎屑岩气藏是该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自2000年榆林气田发现以来,先后发现和探明了十余个大型致密碎屑岩气田,取得了丰富的勘探开发成果。研究表明,致密碎屑岩气藏的储层砂体对天然气富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优质高效的储层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研究致密碎屑岩藏储层预测方法,准确把握储层的几何形态、空间展布特征及其物性和含气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圈定有利勘探目标区、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某区块为例,本论文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依托钻井、录井、测井、岩心、测试、地震等各种资料,在地层层序划分、沉积相研究、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和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基础上,使用高分辨率和保真度地震资料,利用模型正演、地震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开展储层厚度及含气性预测和综合评价,探索了适合研究区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的思路、方法和参数,准确预测了储层厚度和含气性特征,通过综合评价优选了有利的勘探部位。论文研究认为,反Q滤波可较好提高原始叠后地震资料分辨率,地震波波形分解与多子波重构技术有利于消除煤层遮挡效应;纵波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分别是区分煤层与非煤层、砂岩与非砂岩的敏感岩石物理参数;结合使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和叠前AVO同时反演方法可有效预测储层厚度和平面展布特征;叠前AVO“亮点”、拟泊松比变化率、流体因子和叠后高频衰减等属性能定性预测储层的含气性;基于储层厚度和含气性预测成果开展的储层预测综合评价可以较好圈定出储层发育有利区。该论文有图140幅,表9个,参考文献102篇。

吴晓川[2](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与古生界煤系反射相关的地质解释和地震烃类检测研究 ——以杭锦旗南段东部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杭锦旗地区作为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勘探区块之一,其重点勘探层位为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是重要的含煤地层,因而在地震勘探中就牵涉到煤系反射这一问题。由于该区块地处盆地北部,太原组和山西组地层厚度薄,其内部煤层反射除对本套地层反射信息屏蔽外,还对下石盒子组的底部反射产生了干扰。就具体的三维地震资料而言,杭锦旗东部地区的煤系反射具有相应的区域性,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煤系反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煤系反射中出现了一些塌陷构造,塌陷构造的成因不清楚;二是太原组和山西组这两套含煤岩系在叠加厚度均大于半波长且叠加厚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出现了两峰两谷反射和三峰三谷反射,煤系反射同相轴分岔与合并的原因也不清楚,这两个方面的特殊性在先前的研究中并没有被针对性地提出来。就目前的勘探现状而言,杭锦旗地区的气藏勘探已完成了沉积相分析、断裂演化分析、成藏模式分析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已进入模式总结的阶段,所以在气藏地质认识相对清楚的情况下开展主力层位下石盒子组底部盒1段的地震烃类检测工作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受煤系反射影响,如何在已有试气资料的基础下开展受煤系反射影响地层的烃类检测研究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工作。三维地震剖面上可见的塌陷构造主要发育在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中。相干属性、曲率属性和断距属性表明塌陷构造呈椭圆形分布,宽100-200m,在平面上还可见近似环形的塌陷断层。局部位置的碳酸盐岩可塌陷并嵌入到盆地基底中,大多数塌陷构造形成的断裂消失于盒1段,但增厚了盒1段沉积,表明其形成于早二叠世。塌陷构造下方对应了来自基底的柱状反射,基底的薄弱带(基地隐伏断裂和裂陷中心),在塌陷构造周缘钻井盒1段的取芯中发现了凝灰岩沉积,说明塌陷构造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煤田上陷落柱的出现会导致煤层破损下陷,造成煤系反射振幅减弱,而本区所有的煤系塌陷反射仍表现为强振幅反射,所以排除了陷落柱的可能性。对待煤系反射同相轴分岔与合并的问题,通过统计井点地层厚度、砂岩厚度、煤层厚度、煤层间距大小,以三维数据交会的形式确定出太原组煤层厚度、山西组煤层厚度、以及这两套煤的间距是导致同相轴分岔与合并的主要因素。结合正演模型和地震可检测分辨率确定了煤系反射分岔与合并的边界条件,形成三峰三谷反射要求太原组与山西组的各自煤厚大于2m,煤间距大于10m且煤间距横向上可检测,反之则形成两峰两谷反射。煤间距的大小与山西组底部砂体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太原组煤层和山西组煤层厚度呈反相关关系,所以三峰三谷反射指示山西组底砂体厚度较大而煤厚较小的组合特点,两峰两谷指示了山西组底砂体厚度适中而煤厚较大的组合特点。在煤系反射分岔与合并的正演模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模型底部煤层的有无产生了受煤层反射影响和不受煤层反射影响的两种地震响应,查清了煤系反射对盒1段反射的影响。下部煤系反射淹没了下石盒子组底部T9d波峰反射,该波峰之上的波谷强反射还可反映出一定的储层信息。其次,通过统计和对比探井射孔段上瞬时振幅谱和积分振幅谱,发现11口含气井与6口不含气井的频谱差异主要表现在10-25Hz的频率范围内,该频率范围内含气井的单频振幅与积分振幅普遍高于不含气井的单频振幅和积分振幅。以此为依据提取并优选出了适用于表征整个盒1段的含气与不含气的频谱差异属性:10Hz单频振幅、25Hz积分振幅、以及高频衰减梯度和低频衰减梯度属性。然后对比表明这四种属性对含气井与不含气井的区分性均优于T9d波峰之上波谷属性。最后通过设定这4种时频属性的门槛值进行属性交汇,确定出了频谱差异指示的潜在含气区域。同时,为了提升烃类检测证据的可靠性,利用叠前道集资料对盒1段进行了AVO属性分析,提取出了适合于盒1段含气响应的AVO梯度属性。面对砂泥岩波阻抗叠置问题进行了岩性反演,预测出了盒1段和山西组的砂岩展布范围。勘探表明研究区属于近距离原地成藏,盒1段以岩性气藏为主,山西组以构造气藏为主,本次识别出的大量塌陷构造,是烃类运移的良好通道。盒1段在研究区煤层厚度、储地比、运移通道的有利配置下,谱差异烃类检测结果与AVO梯度属性分析结果的相互佐证下,在研究区南部预测出了面积约20km2的有利区。区内山西组试气表明两峰两谷反射内的产气量比三峰三谷反射内的产气量要好,即山西组的勘探要以寻找平面上叠合背斜构造的两峰两谷反射为主,且该两峰两谷反射区并未出现错开山西组顶部的塌陷通道。

侯昕晔[3](2019)在《致密砂岩气地震识别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S致密砂岩气田X区块中某区域的主力含气层位盒8段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地质和地震特征,利用DEM-Gassmann-Brie岩石物理模型进行致密砂岩气速度和密度的模拟,构建地质模型,进行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即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正演模拟与分析,讨论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含气砂岩厚度和围岩4个因素对致密砂岩气AVO异常类型的影响,并对比致密与常规砂岩气的AVO响应差别,为该区致密砂岩气的地震识别提供一定的提示或指导。为了弥补该区叠后地震数据的低分辨率,以利于地震识别中常使用的地震反演技术,本文使用叠前纯纵波反演方法得到提高分辨率后的垂直入射纵波的反射系数Rp。由该区测井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计算或重构弹性参数vp/vs、??、?(14)vs和含气性识别因子M1,这些弹性参数和指示因子的交会分析表明其敏感性适用于对该区致密砂岩气的识别。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混合迭代反演,反演结果表明上述弹性参数和含气性识别因子对该区致密砂岩气的识别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基于叠前混合迭代反演的结果构建流体因子(35)F,并用于该区的致密砂岩气地震识别;为了获得致密砂岩气识别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密度梯度,还对研究区的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压噪密度反演。这些反演和构建的多种地震属性对该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的识别,表明由叠前混合迭代反演得到的属性vp/vs与井盒(23)段含气性实际情况的吻合率最高,含气敏感性略优于其余属性,并通过对其阈值的设定,在属性平面图上识别和圈出该区目的层段含气性较好的区域。为了增强识别的可靠性,通过多敏感属性联合识别的方法作出含气性时间厚度图,该厚度图与井盒(23)段含气性实际情况的吻合率较高,也可用于识别和圈定该区目的层段含气性较好的区域。用属性vp/vs和厚度图所圈定的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研究区盒8目的层段东部和西部的含气性较好而中部的含气性较差。

王丹丹,阳孝法,周玉冰,马中振,刘亚明[4](2019)在《应用水平井信息提高地震反演精度》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水平井的水平段信息无法直接应用到地震反演中的问题,以委内瑞拉地区从式水平井开发为主的A区块为例,提出水平井正演模拟与直井约束地震反演相结合,通过同位协同克里金融合的方法,实现水平段有效信息在地震反演中的应用,精细刻画了砂岩储层及薄泥岩隔夹层的空间分布,提高了地震反演体的预测精度与可靠性.研究成果应用到12口新开发井的井位设计和开发部署中,全部钻遇砂岩储层,砂岩厚度钻遇符合率为89%,泥岩隔夹层厚度钻探符合率达78%.应用水平井信息提高精度后的地震反演数据体为研究区重油项目的开发方式优化和后续储量复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朱凌霄,吴志强,祁江豪[5](2018)在《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生代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构造复杂和测井资料少的海域,有效地进行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是油气前景评价的关键。针对南黄海盆地白垩系砂岩储层中岩性复杂和物性高度非均质的问题,采用了测井、地震资料联合的稀疏脉冲约束反演方法和构造形态约束下的低频模型构建技术,对二维多道地震数据进行了目标层波阻抗反演处理,并对白垩纪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进行了追踪预测。结果表明:地震波阻抗剖面能够刻画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表征储层内部物性变化,预测有利储层分布范围;储层预测认为白垩系泰州组发育多层低波阻抗的泥岩生烃层,中间夹两层波阻抗较高的砂层,与钻井资料对比为物性较好的油气储集层。

王开燕,肖增佳,蒋彦,庞思宇,高宇航[6](2017)在《深度域随机模拟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应用》文中提出常规时间域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适用于井控程度高的地区,对合成记录及层位标定要求比较高.对于开发程度较低的工区而言,由于井的密度不高,且可能存在标定效果不理想的井,这样会导致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缺点被放大,影响储层砂体预测的效果.基于以上常规反演的弱点,本文通过对常规时间域内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一种新的深度域内的随机模拟反演方法,可有效消除标定误差对反演结果造成的影响.通过反演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这种反演方法对储层的预测能力好于常规反演.

韦瑜,陈同俊,江晓雨,崔若飞[7](2017)在《基于褶积模型的地震反演方法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基于褶积模型的反演是地震反演中一类重要方法,主要包括递推反演、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模型反演等方法,在油气及煤炭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三种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讨论;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分析对比了不同方法的分辨率及抗噪能力;并且对陕北小保当二号井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反演处理,针对煤层变薄、煤层分岔以及约束钻孔较少的情况,对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认为单一反演方法预测精度较低可靠性较差,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综合使用多种反演方法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赵彦琦[8](2017)在《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部萨葡油层地震反演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常规易采油气藏产量的减少,油气藏勘探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寻找隐蔽油气藏、薄互层油气藏及精细刻画储油层的地下展布,这就要求相应的勘探技术不断地提高。地震反演技术可实现测井、地震的优势互补,显着地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可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勘探任务。南一区西部萨葡油层储层沉积类型多样,预测精度低,如何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部萨葡油层为研究对象,从建立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入手,剖析了储层沉积微相发育特征,研究了河道宽度、隔层条件、砂体规模等基本地质条件;并结合各层段河道规模及河道与非河道的占比来约束水平变程,提高了预测精度;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进行约束稀疏脉冲联合地质统计学反演;以此为基础,形成基于古河道指导的地震反演方法,提高了储层预测效果,反演可信度高。基于反演结果,对研究区南一区西部萨葡油层5个油层组的河道砂体展布进行了刻画,并根据砂体规模对研究区沉积单元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地震反演平面图对河道边界、河道宽度以及河道组合模式进行精细刻画。研究成果提高了井间储层的预测精度,为研究区完善注采关系提供依据。

唐成伟[9](2016)在《轮南2油田TⅠ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地质建模》文中研究指明轮南2油田TⅠ油组发育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前缘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其他微相不甚发育,形成的储层厚度大,砂地比高,但是同期不同成因和不同期次砂体的物性差异使得储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剩余油挖潜难度大。轮南油田为提高开发效果,迫切需要深化对油田构造、沉积、储层及油气分布规律等关键性的地质认识,并集成于一套数字化的模型之中。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岩心、测井、地震等基础资料的分析整理,采用井震结合、旋回控制、分级对比的方法完成了TⅠ油组2个小层7个单层的地层闭合对比,建立了精细的等时地层格架;在系统分析古地理和区域构造背景的前提下,综合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标志,确定了TⅠ油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和识别标志,分析了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关系;根据储层特征分析了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构造及断裂分析结果建立构造模型;通过地震反演波阻抗数据体约束的序贯高斯模拟建立岩相模型;基于沉积微相研究和岩相建模成果,以二维趋势面为约束,选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最后利用沉积微相模型为约束,在协同克里金和同位协同序贯高斯两种方法中优选其一建立属性模型。通过三种方法检验证明模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袁春艳,贾家磊,张红[10](2016)在《地质统计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地质统计反演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的区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引入变差函数对已知观测值进行模拟,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的结构性和随机性。地质统计反演是将地质统计学与传统地震反演方法相结合的反演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反演的纵向分辨率,同时还可以实现更多储层参数的定量化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储层进行实例应用,并利用该方法对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强的薄储层且勘探程度较高的区域进行储层预测,取得了比传统地震反演更好的效果。

二、测井约束的地震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井约束的地震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鄂尔多斯地区致密碎屑岩油气储层地震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2 区域地质背景与地层沉积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地层层序划分与对比
    2.3 沉积相分析
3 地震资料目标处理
    3.1 目标处理的必要性
    3.2 提高分辨率处理
    3.3 去煤层效应处理
4 储层地震预测
    4.1 测井岩石物理分析
    4.2 地震反演与储层厚度预测
    4.3 属性分析与储层含气性预测
    4.4 储层预测综合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鄂尔多斯盆地与古生界煤系反射相关的地质解释和地震烃类检测研究 ——以杭锦旗南段东部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煤层反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2 地震烃类检测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3 研究区目前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和工作量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成果
        1.4.2 主要工作量
        1.4.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与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构造特征
    2.2 杭锦旗地区古生代地层沉积特征
    2.3 研究区气田地质特征
        2.3.1 生储盖组合特征
        2.3.2 含气圈闭类型
        2.3.3 气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第三章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与标定解释
    3.1 地震数据品质分析
        3.1.1 信噪比分析
        3.1.2 分辨率分析
        3.1.3 采集足印分析
    3.2 地震层位标定
    3.3 时深转换
    3.4 断裂特征
    3.5 古地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塌陷反射的地质成因解释与勘探意义分析
    4.1 与塌陷反射相关的层系厚度
    4.2 塌陷构造的分布及与之相关的深部反射样式
    4.3 特殊岩性与气水组分统计
    4.4 塌陷反射的成因讨论与分析
        4.4.1 深部岩浆活动的地质背景与证据
        4.4.2 与其它地方碳酸盐岩塌陷构造的对比
        4.4.3 塌陷构造形成时间与岩浆活动时间分析
        4.4.4 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塌陷构造分布的主控因素
    4.5 岩浆活动和塌陷构造指示的勘探意义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系反射分岔与合并中的砂煤关系及勘探意义
    5.1 煤系划分与数据统计
    5.2 煤系反射分岔与合并的平面分布特征
    5.3 煤系反射分岔与合并的正演模拟
    5.4 煤系中煤厚与煤间距变化分析
        5.4.1 太原组煤厚变化分析
        5.4.2 山西组煤厚变化分析
        5.4.3 太原组与山西组煤间距变化分析
    5.5 煤系反射波所对应的岩性组合样式
    5.6 煤系反射分岔与合并对山西组的勘探启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频谱差异的下石盒子组盒1段含气性预测
    6.1 盒1段测井响应与气层识别
    6.2 煤系反射对盒1段储层反射的影响分析
    6.3 井旁道频谱和射孔段频谱及盒1段频谱属性分析
        6.3.1 盒1 段井旁道频谱响应特征
        6.3.2 盒1 射孔段的频谱特征与对比
        6.3.3 与盒1 段频谱差异相关的属性提取与优选
    6.4 频谱差异表征在盒1段含气检测中的应用
        6.4.1 频谱差异相关属性与盒1 段常规属性的对比
        6.4.2 频谱差异相关属性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分析
        6.4.3 频谱差异区的平面表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盒1段与山西组的地震储层预测
    7.1 砂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7.1.1 地震有利反射特征
        7.1.2 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7.2 井约束地震波阻抗反演
        7.2.1 波阻抗反演
        7.2.2 地质统计学随机反演
    7.3 AVO属性分析
        7.3.1 叠前道集处理
        7.3.2 叠前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7.3.3 AVO属性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有利勘探目标预测
    8.1 勘探目标优选思路
    8.2 有利勘探目标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3)致密砂岩气地震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创新点及难点
第2章 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地质特征
    2.1 致密砂岩气概述
        2.1.1 致密砂岩气定义
        2.1.2 致密砂岩气的成藏特征
    2.2 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地质和地震特征
第3章 致密砂岩气的正演地震响应特征
    3.1 正演模拟的方法理论
        3.1.1 岩石物理理论基础
        3.1.2 AVO正演模拟理论基础
        3.1.3 AVO分析的方法理论
    3.2 致密和常规两种砂岩气正演模拟的流程
    3.3 致密和常规两种砂岩气正演地质模型的构建
    3.4 致密和常规两种砂岩气模型的角道集正演
    3.5 几种因素对致密砂岩气地震响应影响的分析
        3.5.1 孔隙度
        3.5.2 含气饱和度
        3.5.3 含气砂岩厚度
        3.5.4 围岩
    3.6 致密砂岩气与常规砂岩气地震响应的对比分析
第4章 S致密砂岩气田实际地震数据的反演
    4.1 叠前纯纵波反演
        4.1.1 叠前纯纵波反演的原理
        4.1.2 叠前纯纵波反演的优势
        4.1.3 实际地震数据的叠前纯纵波反演结果分析
    4.2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4.2.1 反演弹性参数的选取与构建
        4.2.2 叠前混合迭代反演的原理及流程
        4.2.3 实际地震数据的叠前混合迭代反演结果分析
    4.3 流体因子与岩性因子
        4.3.1 流体因子与岩性因子的构建
        4.3.2 实际地震数据的流体因子与岩性因子结果分析
    4.4 叠前压噪密度反演
        4.4.1 叠前压噪密度反演的原理
        4.4.2 叠前压噪密度反演的优势
        4.4.3 实际地震数据的叠前压噪密度反演结果分析
    4.5 实际地震数据反演属性的含气敏感性对比
    4.6 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多属性联合识别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应用水平井信息提高地震反演精度(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概 况
2 直井段约束地震反演
    2.1 确定性地震反演
    2.2 基于地质统计的随机地震反演
3 水平段数据正演模拟
    3.1 地震反演体离散化
    3.2 水平段测井数据正演模拟
    3.3 水平段数据正演体
        (1) 无偏性条件, 表达式为
        (2) 估计方差最小, 公式为
4 正反演融合技术提高地震反演精度
5 应用效果分析
6 结 论

(5)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生代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震地质条件
    1.1 地质条件
    1.2 地层物性特征
2 反演方法流程
    (1) 测井数据标准化
    (2) 子波提取与层位标定
    (3) 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
    (4) 波阻抗约束反演
3 反演结果分析
4 结论和建议

(6)深度域随机模拟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叠后时间域反演方法存在的问题
2 深度域反演方法
3 反演效果对比分析
4 结论

(7)基于褶积模型的地震反演方法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褶积模型
2 地震反演原理
    2.1 递推反演
    2.2 稀疏脉冲反演
    2.3 基于模型的反演
3 正演模拟研究
4 实例研究
    4.1 研究区地质概况
    4.2 地震反演效果对比
        4.2.1 煤层变薄区域
        4.2.2 煤层分岔区域
        4.2.3 钻孔数量较少区域
5 结论

(8)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部萨葡油层地震反演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研究区位置
    1.2 区域构造特征
    1.3 研究区概况
第二章 萨葡油层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及沉积微相研究
    2.1 萨、葡油层高分辨率层序格架
        2.1.1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
        2.1.2 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对比
    2.2 萨、葡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2.2.1 各沉积单元沉积亚相评价
        2.2.2 各沉积单元沉积微相评价
        2.2.3 沉积模式及沉积演化规律
第三章 地震反演的关键步骤
    3.1 基础资料的准备及处理
        3.1.1 地震数据的预处理
        3.1.2 测井资料预处理
    3.2 层位标定及子波提取
        3.2.1 合成记录的制作和层位标定
        3.2.2 地震子波提取
    3.3 测井曲线敏感性分析
    3.4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第四章 约束稀疏脉冲联合地质统计学反演
    4.1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4.1.1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基本流程
        4.1.2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关键环节
        4.1.3 道合并(Trace Merging)
    4.2 地质统计学反演
        4.2.1 地质统计学反演流程
        4.2.2 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地层格架
        4.2.3 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关键参数
        4.2.4 反演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地震反演的河道砂体刻画
    5.1 储层分类方法
        5.1.1 储层结构
        5.1.2 砂岩厚度
        5.1.3 隔层厚度
        5.1.4 河道宽度
        5.1.5 储层分类标准
    5.2 基于储层分类的地震反演储层描述方法
    5.3 对沉积单元的修正类型
    5.4 地震反演储层精细描述对砂体的刻画
        5.4.1 对一级1-H型沉积单元的刻画
        5.4.2 对一级1-B型沉积单元的刻画
        5.4.3 对2级沉积单元河道相的刻画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9)轮南2油田TⅠ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地质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辫状河三角洲研究现状
        1.2.2 三角洲建模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1.6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工区位置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地层特征
        2.2.2 沉积特征
        2.2.3 构造特征
        2.2.4 储层特征
    2.3 勘探开发概况
第3章 轮南2油田TI油组构造模型的建立
    3.1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3.2 构造特征分析
        3.2.1 断层特征分析
        3.2.2 构造特征分析
    3.3 储层构造模型的建立
        3.3.1 断层模型的建立
        3.3.2 平面网格设计
        3.3.3 层面模型的建立
第4章 轮南2油田TI油组岩相模型的建立
    4.1 岩相模型建立的基础
        4.1.1 研究区岩相类型
        4.1.2 研究区储层砂体分布特征
        4.1.3 前期储层横向预测结果
    4.2 研究区岩相建模
        4.2.1 变差函数
        4.2.2 序贯高斯模拟
        4.2.3 岩相模型的建立
第5章 轮南2油田TI油组沉积微相模型的建立
    5.1 研究区沉积微相研究
        5.1.1 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5.1.2 研究区单井沉积微相划分
        5.1.3 研究区沉积微相空间分布研究
        5.1.4 研究区沉积微相分布特征
    5.2 研究区沉积微相建模
        5.2.1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建模方法的选择
        5.2.2 序贯指示模拟
        5.2.3 建模准备
        5.2.4 沉积微相模型的建立
第6章 轮南2油田TI油组相控属性模型的建立
    6.1 不同微相储层参数分布特征分析
    6.2 属性模型的建立
        6.2.1 不同微相物性变差函数分析
        6.2.2 孔隙度模型的建立
        6.2.3 渗透率模型的建立
第7章 储层地质模型检验
    7.1 属性模型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
    7.2 抽稀井检验
    7.3 生产动态资料检验
第8章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10)地质统计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方法原理
    2.1 变差函数分析
    2.2 随机模拟
    2.3 随机地震反演
3 应用实例
    3.1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3.2 储层敏感参数分析
    3.3 变差函数分析
4 效果分析
5 结语

四、测井约束的地震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鄂尔多斯地区致密碎屑岩油气储层地震预测研究[D]. 刘硕.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2]鄂尔多斯盆地与古生界煤系反射相关的地质解释和地震烃类检测研究 ——以杭锦旗南段东部地区为例[D]. 吴晓川. 西北大学, 2019(01)
  • [3]致密砂岩气地震识别研究[D]. 侯昕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4]应用水平井信息提高地震反演精度[J]. 王丹丹,阳孝法,周玉冰,马中振,刘亚明.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01)
  • [5]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生代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朱凌霄,吴志强,祁江豪. 海洋地质前沿, 2018(06)
  • [6]深度域随机模拟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应用[J]. 王开燕,肖增佳,蒋彦,庞思宇,高宇航.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4)
  • [7]基于褶积模型的地震反演方法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 韦瑜,陈同俊,江晓雨,崔若飞.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3)
  • [8]大庆油田南一区西部萨葡油层地震反演预测研究[D]. 赵彦琦.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9]轮南2油田TⅠ油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地质建模[D]. 唐成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4)
  • [10]地质统计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袁春艳,贾家磊,张红.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6(01)

标签:;  ;  ;  ;  ;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