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1世纪儿童肿瘤防治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苏闫兵[1](2021)在《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人文学科的视角,首先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发展沿革和合作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从主题演化和引文网络两个维度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与发展脉络,进一步以学科交叉视角,定量揭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的结构特征,以期对研究领域的演进趋势和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为学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的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为对象。数据来源国内数据: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作为国内数据来源,分别检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相关论文题录数据,经融合去重、去除无效和不相关数据后,最终获得国内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4159条,每条数据包含标题、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等信息。国际数据:选取Web of Science(Wo S)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和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为国际数据来源,检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题录数据。每篇文献包含标题、作者、来源期刊、发表年份、摘要、关键词、作者地址信息、参考文献和被引频次等信息。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检索、调查、阅读和分析肿瘤多学科诊疗和科学计量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书籍和政策文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新的创新点,以求全面客观的梳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的演化规律。2.科学计量学方法科学计量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技术等数学方法对科学活动的投入(如科研人员、研究经费)、产出(如论文数量、被引数量)和过程(如信息传播、交流网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科学活动规律性的一门学科,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国内外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3.社会网络分析使用Pajek、VOSviewer和Gephi等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实现节点中心性分析、网络聚类分析等,并绘制网络图。4.引文分析法使用Histcite软件构建引文网络,利用Cit Net Explore实现引文网络可视化和聚类分析,并利用Pajek软件提取引文网络主路径。5.专家咨询法针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向肿瘤学领域相关专家请教,对论文观点不合理之处及时改正,结合专家的意见和看法完成论文中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聚类的凝练。研究结果1.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国际:1971年到2019年间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稳定增加,2006年以来,呈现指数式增长趋势;美国发文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我国大陆国际论文2010年以后开始快速增长,但是发展速度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和法国的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是影响力最高的科研机构;国际学术界关注度最高的是乳腺肿瘤、肺肿瘤、头颈部肿瘤和结直肠四种肿瘤;期刊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受到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Annals of oncology、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等高影响力期刊的广泛关注。国内:1983年到2019年,我国肿瘤多学科研究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09年到现在为快速发展期;合作网络指标和发文分析发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八个医院不但自身影响力较为突出,而且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合作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结直肠癌、肺癌和肝癌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注最多的癌症;精准医学、大数据、加速康复外科、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住院时间等是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近几年新增加的热点。2.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合作现状分析1971年到2019年间,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作者、机构和国家/地区三个层次合着率和合作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国家/地区合作论文被引频次要高于国内机构间合作论文,高于同机构作者合作论文,并且都要高于独着论文;科研合作研究的全球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合作最为密切,并处于国家/地区合作网络的核心,而我国大陆则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而且合作伙伴比较单一,与美国合作论文占到我国跨国/地区合作论文的60%以上;机构合作网络形成8个具有地理临近特征的聚类;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都呈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特征。3.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脉络20篇领域内高被引论文中16篇发表在2006年及以前,并且有5篇关键论文与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没有直接关系;主路经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可以分为早期应用研究阶段,中期的学科团队结构、功能和组织实现的探讨阶段和最近的多学科团队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阶段;多学科诊疗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主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逐渐开始深入关注多学科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引文网络聚类分析发现6个规模较大的类团、规模最大的聚类关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和结直肠癌等不同肿瘤的多学科诊疗组织构架、患者管理、诊断分期、治疗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结果的评价以及多学科诊疗相关的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余5个规模相对较大的聚类中论文主题相对集中。4.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化分析1971年到2019年间,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键词不断增加、关注的主题不断扩展,继承关键词占比不断升高,领域内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不断丰富并且稳定性不断增加;主题演化分析表明,诊疗手段、姑息治疗和诊断方法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近四十年来持续关注的主题;近十年来,精准医学和肿瘤心脏病学相关的主题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主题的出现、成长、分化及转移分析发现,持续性的研究主题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如姑息治疗主题从最开始的疼痛管理在后期逐渐扩增了疲劳、抑郁、质量指标、护理质量、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5.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学科交叉研究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学科交叉网络的规模与学科交叉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均持续增长,表明该领域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各个国家/地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学科交叉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同时间段内,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跨学科程度差异并不明显;美国在不同学科方向均要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我国大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要局限于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和呼吸系统几个学科;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和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等学科一直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向。研究结论1.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较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外数据库论文发文趋势均显示,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2009年以后均进入快速发展状态,但是从国际数据库中国家/地区论文的分布分析发现,我国肿瘤多学科研究起步较晚,并且无论是发文量还是引文影响力,都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机构发文和被引分析同样发现,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麻省理工总医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构均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相较于上述机构,我国一些实力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在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术圈的影响力仍然偏低。2.科研合作日益受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但是全球分布不均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作者、机构、国际/地区合作率和篇均作者、机构、国家/地区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机构合作增加尤为明显,逐渐成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流合作方式。国家/地区合作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合作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并且逐渐形成了以这些国家/地区为中心的合作网络,而我国大陆、土耳其和埃及等中低收入国家/地区合作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处于国家/地区合作网络的边缘。3.肿瘤多学科团队的有效配置、组织和实施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从内容和时间维度上总体可以分为早期探索、肿瘤多学科团队结构、功能、组织实现的探讨和如何提高多学科团队决策质量三个阶段。多学科会议时间优先级的高低、患者的诊断和病理信息是否充分、需要讨论病例的数量、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的特征等均为多学科团队决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尽管目前缺乏充分的证据证明多学科诊疗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但是多学科诊疗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主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逐渐开始深入关注多学科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4.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治疗手段和姑息医学是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要内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呈多样化发展,新的研究主题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发现,从1971-2000年期间到2016-2019年期间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数量持续上升,研究热度明显提高,主题之间演化更加复杂;主流演化方向稳定发展并持续成为研究热点,新的研究主题和稳定的专业主题不断出现。“治疗手段”、“姑息治疗”一直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主题,受到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人员的持续不断的关注,而“精准医学”、“肿瘤心脏病学”作为领域的新出现的主题,部分学者开始聚焦相关问题,但是关注度仍然有待提高。5.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各国/地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分布差异明显学科交叉网络的规模在时间序列上持续增长,代表着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学科交叉指数总体上也在持续增长,意味着该领域研究的学科交叉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总体上看,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发文量排名前20的国家/地区主要倾向于从肿瘤学和外科学这两个学科角度来研究肿瘤诊疗相关的问题。美国从不同学科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程度都要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而其他国家,除了在肿瘤学和外科学的研究比较集中以外,英国在内科学、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胃肠病和肝病学领域,法国在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和泌尿科学,意大利在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和血液学等领域表现突出。我国大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涉及的学科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医学研究与实验科学和呼吸系统,而其他学科研究比较薄弱。对策建议1.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的顺利实施通过增加资金的投入来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我国肿瘤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当制定适当的政策,推动肿瘤多学科诊疗在我国各个省区的顺利实施。2.通过加强合作,促进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区域间协调发展一方面应当鼓励我国各区域之间积极开展跨区域多中心的合作研究,尤其是东部和西部的合作,以促进各区域肿瘤多学科诊疗质量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参与跨国/地区科研合作,寻求新的跨国/地区合作伙伴,加强与不同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尽可能地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多学科诊疗的科研水平和实践水平。3.完善学科体系,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多学科诊疗学科体系,在强化固有学科方向的同时,加强对护理学、康复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医学领域学科和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材料科学、工程生物医学、数学与计算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非医学领域学科的重视,从不同学科视角对肿瘤的诊疗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我国肿瘤诊疗决策质量的提高。主要创新点肿瘤多学科诊疗受到科研人员的大量关注,但还主要集中于临床诊疗实践和评价、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构成等方面,缺乏对领域产生、发展、演化状况的分析,本研究将科学计量学指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题战略图、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和学科交叉测度等方法有机结合,同时运用信息可视化方法更加直观、科学的展示领域合作网络、知识演化和学科交叉图谱,系统梳理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合作、演化脉络和学科交叉情况。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以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为对象,对领域研究现状、合作、知识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缺乏多学科团队成员学科构成和不同学科专家在团队中角色的深入探讨。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对国内外肿瘤领域论文中作者添加主题标签,结合领域内专家建议,对作者的学科进行识别,探索不同国家/地区同一或者不同肿瘤诊疗团队成员的学科构成是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访谈方法确定不同学科专家在肿瘤多学科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希望通过研究揭示肿瘤多学科团队专家学科构成的一般特征,为我国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组织实现提供参考。
毛中义[2](2021)在《2014-2019年某中心小儿内科病例变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科住院儿童疾病谱组成及其变化,了解大理地区儿童疾病构成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评估大理地区儿童医疗保健水平,为当地儿童医疗工作及科研指导方向,同时为当地政府颁布涉及儿童健康医疗政策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统计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至2019年共6年间小儿内科住院儿童,出院第一诊断参照ICD-10,根据需要使用统计图、统计表绘制该院小儿内科疾病谱,了解该院小儿内科就医儿童疾病及其相关信息的组成特点。同时将收集的6年资料,根据时间特点,分为2组(3年为1组),运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该院住院儿童疾病谱变化的特点。研究结果:1、2014年-2019住院儿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男童多于女童,男女性别比为147.67,性别比呈上升趋势(X2=5.792,P=0.016)。住院患儿人数在不同月份与季节分布存在差异,其中2月最少,10月最多;春季最少,秋季最多。2、住院儿童以新生儿与婴幼儿为主,青春期儿童最少;新生儿期(X2=35.585,P=0.000)与婴儿期(X2=58.173,P=0.000)的患儿占比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学龄期(X2=59.949,P=0.000)及学龄前期(X2=64.212,P=0.000)的患儿占比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住院儿童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变化不明显,其中又以支气管肺炎最多见;第2位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呈增长趋势(X2=40.854,P=0.000);神经系统疾病处于第3位,呈下降趋势(X2=16.292,P=0.000);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呈下降趋势(X2=10.542,P=0.001)。4、排名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支气管肺炎、新生儿肺炎、早产儿、病毒性脑炎、腹泻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热性惊厥、过敏性紫癜及癫痫。明显增加的疾病有5种,分别为支气管肺炎(X2=8.368,P=0.004)、早产儿(X2=15.019,P=0.00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X2=29.872,P=0.000)、喘息性支气管肺炎(X2=29.872,P=0.000)及癫痫(X2=12.243,P=0.000)。明显下降的疾病有4种,分别为病毒性脑炎(X2=21.006,P=0.000)、腹泻病(X2=29.474,P=0.000)、支气管炎(X2=33.248,P=0.000)及扁桃体炎(X2=65.774,P=0.000)。5、住院儿童以大理地区为主,呈下降趋势,外地就医人数增加;次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次均住院天数呈下降趋势;自费患儿比例下降。研究结论:1、6年期间住院人数总体上升。男童多于女童,且男女性别比呈增长趋势。0-3岁儿童是高危儿童,秋冬季是高危季节,需要加强防护。2、呼吸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相对较多,需要加强专科建设。支气管肺炎、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癫痫呈增加趋势,需要引起重视。3、外地就医人群增加;次均住院天数较少,次均住院费用增加;自费患儿减少。
王鑫钢,张浩[3](2020)在《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进展与挑战》文中指出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肿瘤治疗方式的不断进步使患者生存期延长,而其带来的心血管毒性及危险因素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肿瘤心脏病学逐渐成为了一门新兴发展的交叉学科。儿童肿瘤幸存者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肿瘤疾病谱、治疗方式、心血管后遗症等各个方面与成人截然不同。虽已有多种针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措施,但大部分情况下,定期监测和早期干预仍是预防其发展为终末期心血管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证实存在个体的基因易感性,而且癌症治疗后可能产生的结局多种多样,因此采用一刀切的诊疗方法是不合适的。相反,建立多学科良好的工作关系,评估各种治疗的风险和益处,并规划适当的监测是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最佳模式。然而,在现有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支持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用药指南推荐非常有限,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迫在眉睫。
陈炯[4](2020)在《18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预后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研究我院近7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点、化疗方案选择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总结诊治经验并为提高ALL患儿的生存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3月一2019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ALL患儿共192例,其中2例大部分数据缺失及5例放弃在我院化疗病例全部舍弃,接受化疗共185例纳入统计及分析,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2月。回顾性分析患儿一般资料以及早期检验结果,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比较。分别对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初诊血小板计数、初诊乳酸脱氢酶数值,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免疫表型、相关融合基因(BCR/ABL、MLL、TEL/AML、SIL/TALI)、染色体、泼尼松预治疗试验反应、诱导治疗15天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和诱导治疗33天微小残留病(MRD)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一步建立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临床资料:185例ALL患儿,男女比例1.85:1(120/65),中位年龄48个月(6-180个月);年龄小于1岁4例(2.2%),年龄大于等于10岁38例(20.5%),年龄介于1-10岁143例(77.3%);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00×109/L占17.3%(32/185);初诊时血小板计数<100×109/L占70.3%(130/185);初诊时骨髓幼稚细胞比例≥90%占37.8%(70/185);初诊时乳酸脱氢酶计数≥1000U/L占29.2%(54/185);免疫表型以B细胞表型为主,占80.0%(148/185);染色体检查正常核型131例(70.8%),在异常核型中,以结构异常比例最大41例(22.2%);共59例(31.9%)患儿检测出融合基因,在所检测的异常基因中以TEL/AML1比例最高15例(8.1%);2、早期治疗情况及危险度分层:泼尼松预治疗实验以泼尼松反应敏感(prednisone good respond,PGR)为主,有178例(96.2%);诱导治疗第15天微小残留病灶≥10-4有131例(70.8%);诱导治疗第33天微小残留病灶≥10-4有22例(11.9%);危险度分层包括标危组50例(27%),中危组105例(56.8%),高危组30例(16.2%);3、复发及死亡情况分析:在185例ALL患儿中,共有29例(15.7%)出现复发,早期复发19例(65.5%),晚期复发10例(34.5%);其中单纯骨髓复发15例(51.7%),单纯中枢神经系统复发6例(20.7%),单纯睾丸复发2(6.9%),联合复发6例(20.7%);低危、中危、高危组复发率分别为6.0%(3/50)、15.2%(16/105)、33.3%(10/30);185例ALL患儿中有23例(12.4%)出现死亡,因复发死亡13例(7.0%)。4、生存分析:总体ALL患儿5年OS率(82.2±2.63)%,5年EFS率(67.6±3.29)%;标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年5年OS分别为(90.5±3.84)%,(71.8±3.89)%,(64.7±8.35)%,LR分别与IR、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09),IR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5年EFS年分别为(83.1±4.23)%,(67.5±4.27)%,(56.7±8.70)%,LR分别与IR、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17),IR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早期与晚期复发患儿5年OS率分别(22.5±11.30)%、(57.3±9.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5、单因素预后分析:性别、初诊时血小板计数、初诊时乳酸脱氢酶数值、初诊时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免疫表型、TEL/AML、SIL-TALI、D15MRD与长期OS及EFS无明显关联;而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染色体、MLL融合基因、BCR/ABL融合基因、泼尼松诱导试验反应,D33MRD、有无复发、危险度分层对ALL患儿的OS(P值分别为0.000、0.047、0.04、0.000、0.022、0.033、0.029、0.000、0.009)及EFS有影响(P值分别为0.002、0.043、0.026、0.000、0.014、0.015、0.037、0.013、0.0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年龄(P=0.006)、复发(P=0.000)及危险度分组(P=0.029)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中心ALL患儿总体预期5年OS率(82.2±2.63)%,5年EFS率(67.6±3.29)%,儿童ALL的OS及EFS均随着危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2、本中心ALL患儿预后影响因素有:初诊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染色体、MLL融合基因、BCR/ABL融合基因、泼尼松诱导试验反应,D33MRD、有无复发、危险度分层为预后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危险度分组以及复发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危险度分层治疗提供参考。3、ALL患儿早期复发多于晚期复发,且预后较差。复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纯骨髓复发(占51.7%)、单纯中枢神经系复发(占20.7%)、单纯睾丸复发(占6.9%)。
刘永英[5](2020)在《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及分析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相关临床特征,以更好地对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进行防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2011年至2019年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病例,共133例。制定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调查表,记录患儿的性别、地域、发病时月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发病至确诊时间、喂养方式、母亲饮食情况、母亲产次、出生时胎龄、围产期情况、血液检测相关指标、颅内出血部位、有无并发症(脑梗塞、脑积水)情况、致病因素、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等。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男性显着较女性多,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时月龄主要集中在1-2月(含2月),占54.14%;喂养方式主要是纯母乳喂养,占56.39%;首发症状以呕吐、发热为主,分别占24.81%、21.05%;主要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占46.62%;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为多,分别占51.88%、51.13%。2.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例中继发脑梗塞的占26.32%,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单部位出血与多部位出血(≥2处)继发脑梗塞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梗塞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存在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呈正相关,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呈负相关;再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的相关性准确度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继发脑梗塞的相关性准确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例中继发脑积水的占24.06%,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单部位出血与多部位出血(≥2处)继发脑积水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积水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与继发脑积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与继发脑积水的相关性准确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男性显着较女性多,多以呕吐、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病时月龄主要集中在1-2月(含2月),以纯母乳喂养为主,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2.婴儿期非创伤颅内出血的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为多,继发脑梗塞及继发脑积水与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无关,而与颅内出血部位相关,蛛网膜下腔出血易继发脑梗塞,脑室内出血易继发脑积水。
马唯唯[6](2020)在《2016-2018年单中心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文中提出背景由于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医疗服务事业飞跃发展、人们健康意识提高、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环境变迁,我国疾病谱正从急性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儿童作为重要群体,其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疾病谱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医疗水平及医疗资源需求。通过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小儿内科住院儿童的基本资料回顾分析,总结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的疾病构成、变化趋势、转归及专科影响力,为豫北地区小儿内科疾病的防治及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为了解该院2016-2018年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的变化规律,探讨小儿内科疾病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转归及专科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为豫北地区儿童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该院信息科统计室出院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管理系统中导出0-18岁内科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由Excel 2017录入数据,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同疾病系统及单病种的构成比,观察动态变化;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该院小儿内科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χ2=75.897,P<0.001);2.性别比例存在差异:3年间住院患儿男童均多于女童,男童21853例,女童13474例,男:女=1.62:1(χ2=9.513,P=0.009),但男女比例逐年下降;大多数系统疾病男童人数多于女童,其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男女比例最高,达2.00:1;3.住院月份、季节存在差异:冬春季出院人数多于夏秋季,以冬季人数最多,共10218例,占28.92%(χ2=417.253,P<0.001);不同年份逐月出院病人数变化趋势相似,以1月和12月份病人最多,共7936例。占22.47%(χ2=460.8,P<0.001)。4.住院患儿年龄存在差异:以1月-6岁儿童为主,共23105例,占65.40%,6-18岁年龄跨度大,但病人数较少;5.地区分布存在差异:住院患儿多在新乡及周边地区分布,如鹤壁、安阳,其他地区病人较少,共456例,占1.29%(χ2=253.184,P<0.001);6.呼吸系统疾病一直在系统疾病中占首位,其次为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第3位为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近3年脓毒症和早产儿患病人数增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病人数减少。7.该院住院儿童总体转归情况较好,每年治愈率和好转率均超过90%,3年病死率为0.20%,呈下降趋势(χ2=55.552,P<0.001)。婴儿组转归最好,新生儿组和青春期组转归较差。结论近3年该院小儿内科住院人数逐年递增,男童、1月-6岁儿童是高危人群,冬春季是高危季节,需重点防控。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患病人数相对较多,应加强其专科建设。该院儿科其他专科疾病较少,应进一步提升该院儿科其他专科服务能力,扩大学科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广大儿童。
郑莹[7](2019)在《上海市肿瘤预防控制工作70年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深入探究上海市恶性肿瘤死亡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回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在人群肿瘤防治中进展和成效,描述和总结肿瘤预防控制规划、防治网络建设、肿瘤登记制度建设、人群筛查早发现项目等重要公共卫生措施的起始、发展和预防控制效果,以期为未来进一步降低恶性肿瘤对人群健康影响提供依据和经验。
李军,马雷,柳俊杰,王辰[8](2019)在《873例次天津市儿童肿瘤住院患者医保支付费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住院儿童肿瘤患者进行医保支付费用的分析,为医院加强控费管理和儿童大病患者医保政策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天津市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2014至2018年诊断为恶性肿瘤的873例次住院医保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基本情况、病种构成、诊治特点与住院费用、医保支付费用的关系。[结果] 873例次儿童肿瘤患者男童多于女童。恶性淋巴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为前3位诊治病种,占51.77%。手术治疗和内科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平均住院日、次均发生费用和次均医保支付费用均呈下降趋势。住院费用构成中药品费所占比例最高,在30%以上。医保报销后患者个人负担仍较大。[结论 ]儿童肿瘤治疗周期较长,关键有效治疗手段的医保支付比例偏低,致使总体医保费用支持不足,患者家庭负担较重。提高儿童肿瘤患者治疗的医保支付比例、扩大儿童恶性肿瘤支付项目的限定范围或引入商业保险作为补充是将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滕妍[9](2018)在《哈尔滨市卫生局“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城市人口的癌症发病率受城市污染、压力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日渐高升,癌症在因病而死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展望,中国癌症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在未来的10-15年将内继续增加。因此,开展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论文选择哈尔滨市卫生局“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为研究对象,政策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执行地点,负责单位;项目的筛查对象;确定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的条件,政策的实施细则以及项目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该政策具体实施情况,查找该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给出针对性的提升该政策实施效率的对策,主要包括提高“癌症早诊早治”思想意识、多措并举提升卫生局资源效率、完善政策实施过程控制等等。论文的研究将“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这项政策的视野从国家层面延伸到区域层面,这既表现了当代惠民政策的特点,也是将这项利民惠民的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张雨茗[10](2017)在《2016年苏州市某三级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疾病构成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了解2016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4岁以下儿童因病住院情况及疾病的主要诊断。2、分析2016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病住院儿童的性别、年龄段的分布及其差异,研究诊断疾病转归的特殊规律。3、探讨与诊断疾病治愈相关的因素,为临床诊断和社区工作中制定有效干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病住院儿童的基本数据,剔除有缺、遗、漏项等不合格对象后,用excel分类汇总、转换,形成住院儿童疾病数据库。获得达到要求的有效人数45065。描述主要疾病的分布用一般统计描述(频数、率或百分比、均数及标准差等),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不同疾病的转归情况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对疾病治愈的影响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对象住院主要疾病为支气管肺炎(6508,14.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950,8.7%),肺炎(2123,4.7%),手足口病(1512,3.4%)等,支气管肺炎稳居榜首。2、支气管肺炎、肺炎、手足口病均随着年龄的上升呈现显着下降的趋势(P<0.001),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性早熟及癫痫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患病比重上升(P<0.001),以上因病住院儿童所患疾病均无显着的性别差异(P>0.05)。3、女童手术治疗操作率显着低于男童(P<0.001),1-3岁儿童手术治疗操作率显着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P<0.001)。此外,男童的治愈率显着高于女童(28.1%vs.16.3%,P<0.001),而女童由于转院、自行出院等情况高于男童(6.6%vs.11.4%,P<0.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疾病治愈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是否采取手术治疗、住院天数、西药费用等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主要疾病的治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女童治愈率显着低于男童;采取手术治疗是儿童治愈的主要原因;儿童治愈率也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而提高。研究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提示我院在今后几年内疾病的防治重点仍为呼吸系统疾病,并根据治愈率高、住院日期短的特点,做好有关药物配备及床位周转的合理安排。5岁以下住院儿童所占比例大,建议我们在疾病预防工作中,将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儿、新生儿作为重点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主要疾病的治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女童治愈率显着低于男童,手术是治愈的主要途径,女童手术治疗操作率显着低于男童。提示应重视儿童疾病的早期治疗,尤其是女童。
二、21世纪儿童肿瘤防治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儿童肿瘤防治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2.1 肿瘤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概况 |
1.2.2 科学计量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分析工具 |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5 论文框架 |
1.6 论文创新点 |
2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历史脉络分析 |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2.2 结果分析 |
2.2.1 引文网络总体分析 |
2.2.2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键知识基础 |
2.2.3 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 |
2.2.4 引文网络聚类分析 |
2.3 讨论和小结 |
3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态势分析 |
3.1 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
3.1.1 数据处理 |
3.1.2 分析方法 |
3.1.3 相关指标 |
3.2 结果分析 |
3.2.1 国际数据库论文年度分布 |
3.2.2 国际数据库论文国家/地区分布特征 |
3.2.3 国际数据库论文机构分布特征 |
3.2.4 国际数据库论文作者分布特征 |
3.2.5 国际数据库论文期刊分布特征 |
3.2.6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不同肿瘤分布特征 |
3.3 讨论和小结 |
4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合作分析 |
4.1 研究方法 |
4.1.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
4.1.2 合作类型 |
4.2 结果分析 |
4.2.1 研究论文合作率变化趋势 |
4.2.2 合作规模分析 |
4.2.3 不同合作类型引文影响分析 |
4.2.4 国家/地区合作网分析 |
4.2.5 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
4.2.6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
4.3 讨论和小结 |
5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5.1.1 研究方法 |
5.1.2 数据预处理 |
5.1.3 研究时区划分和关键词阈值的选择 |
5.2 结果分析 |
5.2.1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进覆盖动态分析 |
5.2.2 不同时区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分析 |
5.2.3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动态演化路径分析 |
5.3 讨论和小结 |
6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趋势与热点分析 |
6.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
6.1.1 数据来源 |
6.1.2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6.2 结果分析 |
6.2.1 国内数据库发文趋势分析 |
6.2.2 国内数据库论文机构分布和合作分析 |
6.2.3 国内数据库论文作者分布和合作分析 |
6.2.4 国内数据库论文期刊分布 |
6.2.5 不同肿瘤多学科诊疗相关论文的时间趋势分析 |
6.2.6 国内数据库论文主题聚类和热点分析 |
6.3 讨论和小结 |
6.3.1 当前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
6.3.2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机构之间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
6.3.3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团队初步形成,但跨团队合作尚需深化 |
7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及国家/地区差异动态演化 |
7.1 研究方法 |
7.2 结果分析 |
7.2.1 学科整体状况分析 |
7.2.2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测度的数据构建及测度 |
7.2.3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国家/地区学科交叉程度差异分析 |
7.3 讨论和小结 |
8 讨论与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1.1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较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
8.1.2 科研合作日益受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但是全球分布不均 |
8.1.3 肿瘤多学科团队的有效配置、组织和实施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8.1.4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治疗手段和姑息医学是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要内容 |
8.1.5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各国/地区学科分布差异明显 |
8.2 对策建议 |
8.2.1 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的顺利实施 |
8.2.2 通过加强合作,促进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区域间协调发展 |
8.2.3 完善学科体系,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2014-2019年某中心小儿内科病例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与意义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住院儿童疾病谱的构成及变化 |
讨论 |
1 概况 |
2 一般情况的探讨 |
3 疾病谱变化的探讨 |
3.1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健康首要危害 |
3.2 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不容忽视 |
3.3 神经系统疾病仍然常见 |
3.4 消化系统疾病需要注意 |
3.5 其他疾病谱变化 |
结论 |
特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住院儿童疾病谱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进展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心脏病学的学科定位 |
2 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进程 |
3 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特点及意义 |
3.1 儿童肿瘤与成人肿瘤的差异 |
3.1.1 疾病谱不同 |
3.1.2 发病机制不同 |
3.1.3 基因突变类型不同 |
3.2 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意义 |
4 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
5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
5.1 心脏毒性分类 |
5.2 心脏毒性机制 |
5.3 心脏毒性监测 |
5.3.1 超声心动图: |
5.3.2 心脏磁共振成像: |
5.3.3 放射性核素心脏血管造影: |
5.3.4 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
5.4 心脏毒性的防治策略 |
5.4.1 优化化疗方案: |
5.4.2 心脏保护剂: |
5.4.3 心脏康复: |
6 CTRC的基因易感性 |
7 儿童肿瘤心脏病学面临的挑战及展望 |
(4)18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预后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方法 |
2.2.1 诊断标准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3 相关检查 |
2.3.1 骨髓检查 |
2.3.2 .抽血检查 |
2.3.3 影像学检查 |
2.3.4 脑脊液检查 |
2.3.5 其他检查 |
2.4 危险程度分组 |
2.4.1 (一)根据临床危险度分型 |
2.4.2 (二)根据微小残留病(MRD)危险度分型 |
2.5 治疗 |
2.5.1 化疗方案选择 |
2.5.2 支持及辅助治疗 |
2.5.3 资料收集 |
2.6 疗效评估 |
2.6.1 复发 |
2.7 随访 |
2.8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临床资料 |
3.1.1 一般资料 |
3.1.2 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
3.1.3 早期治疗疗效评估及危险度分层 |
3.1.4 复发及死亡 |
3.2 生存分析 |
3.3 临床资料各因素对ALL疗效的影响 |
3.4 根据免疫分型分组预后比较 |
3.5 依据融合基因结果分组进行预后比较 |
3.6 根据染色体结果分组预后比较 |
3.7 根据危险度分组预后比较 |
3.8 根据早期治疗反应结果 |
3.9 患儿预后分析 |
3.9.1 影响ALL患儿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
3.9.2 影响ALL患儿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
第4章 讨论 |
4.1 性别与预后 |
4.2 年龄与预后 |
4.3 初发白细胞水平与预后 |
4.4 初诊血小板水平与预后 |
4.5 初诊乳酸脱氢酶数值数值与预后 |
4.6 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与预后 |
4.7 MICM与预后 |
4.8 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 |
4.9 危险度分组与预后 |
4.10 复发分析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6.1 不足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颅内出血的概况 |
1.2 颅内出血的分型 |
1.3 颅内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
1.4 颅内出血的病因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性别构成 |
3.2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发病时的月龄分布 |
3.3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患儿的喂养方式 |
3.4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首发症状 |
3.5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
3.6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出血部位分布情况 |
3.7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梗塞的情况分析 |
3.8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的情况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男女构成比 |
4.2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首发症状 |
4.3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
4.4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梗塞 |
4.5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3 不足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6)2016-2018年单中心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上海市肿瘤预防控制工作70年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沿革 |
1.1 肿瘤登记制度 |
1.2 肿瘤预防控制网络 |
1.3 肿瘤预防控制措施和项目 |
1.3.1 人群肿瘤筛查项目 |
1.3.2 肿瘤防治宣传教育 |
1.3.3癌痛疼痛控制 |
1.4 肿瘤预防控制目标规划 |
2 现行肿瘤预防控制措施与效果 |
2.1 构建了完善的肿瘤登记和危险因素监测体系 |
2.2 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筛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
2.3 有效控制肿瘤相关危险因素 |
2.4 社区管理改善患者生存 |
3 综合防治应对未来挑战 |
3.1 加强疫苗可预防癌症的预防控制 |
3.2 发展医防融合的临床预防服务 |
(8)873例次天津市儿童肿瘤住院患者医保支付费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研究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住院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
2.2 住院患者病种构成情况分析 |
2.3 住院患者总体费用对比分析 |
2.4 住院患者费用构成分析 |
2.5 住院患者自费情况分析 |
3 讨论 |
3.1 依托诊疗规范,加强费用合理性应用管理 |
3.2 优化医保支付政策,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受益水平 |
3.3 加强多地医保联动,探索多层次的医保支付体系 |
(9)哈尔滨市卫生局“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癌症早诊早治政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癌症早诊早治政策研究 |
1.2.2 国内癌症早诊早治政策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特色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癌症早诊早治”的定义 |
2.2 癌症“早诊早治”必要性 |
2.3 公共政策执行相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3.1 “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制定背景 |
3.2 “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实施要求 |
3.3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基本内容 |
3.3.1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具体政策 |
3.3.2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组织结构 |
3.3.3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实施对象 |
3.4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具体安排 |
3.4.1 政策实行情况 |
3.4.2 政策细则分析 |
3.5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必要性分析 |
3.5.1 东北地区癌症防治形势严峻,市民癌症防范意识亟待提高 |
3.5.2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3.5.3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是促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3.5.4 亟须探索出适合哈尔滨市的癌症防控体系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
4.1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
4.2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防癌知识现状调查 |
4.3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阻力分析 |
4.3.1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阻力 |
4.3.2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阻力根源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经验借鉴 |
5.1 不同试点地区“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经验 |
5.1.1 湖南省“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经验 |
5.1.2 徐州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经验 |
5.1.3 重庆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经验 |
5.2 不同试点地区“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经验借鉴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改进措施 |
6.1 提高“癌症早诊早治”思想意识 |
6.2 多措并举提升卫生局资源效率 |
6.3 完善政策实施过程控制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一 |
附录二 |
(10)2016年苏州市某三级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疾病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三、结果与分析 |
3.1 研究儿童基本概况 |
3.2 儿童疾病构成与手术 |
3.3 儿童主要诊断疾病转归情况 |
3.4 儿童疾病完全治愈的影响因素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疾病谱变化的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21世纪儿童肿瘤防治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D]. 苏闫兵.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2014-2019年某中心小儿内科病例变化分析[D]. 毛中义. 大理大学, 2021(09)
- [3]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进展与挑战[J]. 王鑫钢,张浩.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0(05)
- [4]18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预后观察[D]. 陈炯. 南昌大学, 2020(08)
- [5]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D]. 刘永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2016-2018年单中心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D]. 马唯唯.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上海市肿瘤预防控制工作70年回顾[J]. 郑莹. 中国卫生资源, 2019(04)
- [8]873例次天津市儿童肿瘤住院患者医保支付费用分析[J]. 李军,马雷,柳俊杰,王辰. 中国肿瘤, 2019(09)
- [9]哈尔滨市卫生局“城市居民癌症早诊早治”政策执行效果研究[D]. 滕妍.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5)
- [10]2016年苏州市某三级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疾病构成分析[D]. 张雨茗. 苏州大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