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与经济的互动中崛起(论文文献综述)
刘旻玮[1](2021)在《战略牵制:避免成为主导国首要战略对手的路径初探》文中认为大量既有研究认为主导国将主观认知的最大威胁来源国选定为首要战略对手并对其加以遏制,忽视了主导国采用接触性政策与最有可能挑战其霸权地位的国家"化敌为友"的可能性。本文提出一个理论假设,即当诸大国群体性崛起时,由于体系主导国战略资源的广泛分布,特定崛起国可能会在某些区域或议题领域取得相对主导国而言的不对称优势。一旦某个崛起国能够针对主导国无法放弃的核心战略利益制造出超出其应对能力范围的威胁或不可或缺的合作需求时,主导国将受到战略牵制并被迫与该崛起国消极但和平共存。进而,本文通过考察一战前英国利用协约管控难以应对的俄国威胁而选择对抗威胁有限的德国的历史案例,验证战略牵制的可行性。
杨原[2](2020)在《对抗还是让步?——大国崛起进程中的鹰鸽策略取舍逻辑》文中指出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崛起国在面对来自霸权国的遏制和打压时,什么条件下会倾向于选择对抗性(鹰)策略,什么条件下倾向于选择让步性(鸽)策略?(一)理论层面的"对抗—让步"两难国家如何在对抗性策略和让步性策略之间作出选择,涉及国际关系理论中威慑(deterrence)和螺旋(spiral)两种模型的经典争论。威慑模型认为,强硬立场和有力的威胁有助于展示扞卫自己利益的决心,从而防止冲突的发生;让步和妥协性策略则会释放软弱信号,
杨原[3](2020)在《对抗还是让步?——大国崛起进程中的鹰鸽策略取舍逻辑》文中认为面对霸权国的战略打压,崛起国总是需要在对抗和让步这两类应对策略中做出选择。根据威慑和螺旋两种模型,这两类策略各有优势和劣势且彼此互补,这造成了"对抗—让步"策略的取舍两难。文章在甄别威慑和螺旋模型理论前提的基础上指出,崛起国和霸权国在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实际动机通常不符合螺旋模型的假定,这是导致现有许多实证研究不支持该模型预期的潜在原因。以地位动机为主要驱动力的崛起国与霸权国的战略互动近似于"消耗战"博弈所刻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崛起国在对抗—让步策略光谱中的偏好由可支配的物质实力对比、决心对比以及实力变化趋势三个因素共同塑造。如果霸权国的遏制没有逆转崛起国对自身未来物质实力发展前景的原有乐观预期,则崛起国倾向于选择让步和合作性政策;如果霸权国的遏制逆转了上述预期,或者霸权国挑战了崛起国扞卫自身重大利益的决心,则崛起国倾向于选择强硬和对抗性政策。
王重阳[4](2017)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建筑背景寓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期间的跨度是非常惊人的。从绘画背景而言,也是不断地变化的有抽象的、图像化的背景还有到后来出现的比较真实的背景等等,这些背景的转换的意义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存在,这不单单是意味着对艺术的认识的不同还是对审美的不同认识的选择。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背景将其与之前或者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是为了更好的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观点、和审美趣味。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去进行分析才更具有科学性更让人信服,更能认识到绘画建筑背景的意义。
朱天飚[5](2014)在《国家治理与新自由主义》文中研究说明包刚升认为,国家治理概念的起源与公司治理有关,其核心是形成官员与公民共同体之间激励相容的合约。陈慧荣认为,应该基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视角来理解国家建设,国家要超越和渗透社会,实现理性化、自主性和嵌入性;同时,社会应该通过法治与问责制两种机制实现对国家的制衡。总体上,国家与社会分享权力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黄琪轩认为,有效的国家治理,一方面要防止土地及资本集团的经济权力向政治领域渗透,甚至控制政治领域;另一方面要防止政治权力向经济领域渗透,控制和垄断经济资源和机会。良好的国家治理应该在权力之间设置屏障,避免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二者相互转化。朱天飚认为,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的互动史其实是国家管理模式逐渐转型的历史,从统治者部分接纳社会到全部接纳社会,其间经历了一个从国家统治到国家治理的模式转型。历史地看,新自由主义未必会促进国家治理,相反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张力。
汤凤莲[6](2013)在《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之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从学科建设管理者的视角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上存在的共性问题作出主观原因剖析。从本科理念的持续强化,学科建设思路形成,教师产学研合作能力的提升,学术团队建设,基层学术组织学术性的强化,学科建设的管理,学科建设软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孙健敏[7](2012)在《产权、组织与管理:H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高校直接投资兴办企业,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高校和企业本身分属于不同的场域,承担不同的责任,作为二者的结合,高校校办企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其中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已逐渐凸现在社会各界的视野,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以案例研究的形式,选取H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以产权、组织与管理作为切入点,全文始终围绕这三个核心要素展开,以期给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本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如下:首先阐述研究H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其次是理论基础和高校校办企业的概述:理论基础即为产权理论、组织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行文思路为先阐释理论的内涵,继而揭示该理论对高校校办企业的启示。高校校办企业概述主要阐述了高校校办企业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历程。接下来是对H大学校办企业的现实考察和改革途径探析,为本论文的核心章节。对H大学的现实考察,先分析H大学状况及H大学校办企业情况,继而从产权、组织、管理的角度分析了H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中现存问题。对H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途径探析中,本文首先提出H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框架设计,进而从政府、产权、组织和管理四个维度梳理H大学校企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策略,最终的落脚点是建立符合H大学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最后对H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章分析H大学校办企业发展任重道远的缘由所在,并对全文进行总结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刘彩茹[8](2009)在《河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与探索》文中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作为大众化的主力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自身的种种弱势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使地方高校的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只有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科学谋划地方高校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的发展战略是关于高校未来发展的重大的全局性的筹划与指导方略,是关于未来发展的最高纲领,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高校的发展战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一方面可以深入地了解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基于上述考虑,本课题以河北科技大学的发展战略研究为实例,围绕学校提出的“两个轮子一辆车”战略,进行有针对性地理性思考与探索,为河北科技大学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丰富以后的研究资源,为同类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借鉴。全文在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写实。结合河北科技大学合并、跨越式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历史进程,借鉴企业战略的相关理论,从战略理论视角,分析了河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问题。通篇叙议结合共分五章,具体包括:“绪论”、“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相关概念”、“河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历程”、“河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选择”、“河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措施”。其中在最后一章重点提出一系列战略措施:期望学校今后在学科建设上以特色学科为抓手提升整体学科水平;在思想文化建设上以外显文化为基础发展内隐文化;在科学管理上重点实施效益经营战略、建立战略信息系统、发展战略联盟、实施利益相关者战略等。以特色为必要支撑,思想文化贯穿融汇整个发展进程,抓住战略机遇,实现战略发展。
张欢,孙琛,彭建平[9](2009)在《湖北水产业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探讨》文中提出分析了湖北水产业在自然条件、科技实力、生产成本、政策环境方面的优势;指出基础设施老化,经济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不力,服务体系脆弱等是制约湖北水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最后就如何提升湖北水产业竞争力,提出了实现水域资源的科学管理、加大科技转化力度、发展流通市场、发展特色渔业等建议。
许涵,彭迪云,姚群[10](2009)在《促进中部崛起的经济一体化战略与实现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经济一体化通过政策性一体化、功能性一体化和生产性一体化等机制可以形成合理经济区。中部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成为我国新一轮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关键。然而,中部各省产业格局差异巨大,又缺少并且难以真正形成突出的一极,在此背景下,促进地区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将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中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缺乏相对凝聚力,这已成为中部崛起的一个障碍,中部应该作为一个板块"整体崛起"。
二、在与经济的互动中崛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与经济的互动中崛起(论文提纲范文)
(1)战略牵制:避免成为主导国首要战略对手的路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威胁最大化的战略对手选择及其缺陷 |
二、理论提炼:战略牵制及其作用机制 |
(一)劫持型威慑及其超越 |
(二)以消极相互依赖为基础 |
三、历史案例:一战前英国首要战略对手选择 |
(一)兰斯道恩勋爵的中间路线 |
(二)格雷时期的外交失衡 |
四、结 论 |
(2)对抗还是让步?——大国崛起进程中的鹰鸽策略取舍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层面的“对抗—让步”两难 |
(二)政策层面的“对抗—让步”两难 |
崛起国鹰鸽策略的取舍逻辑 |
(一)大国竞争的动因问题 |
(二)消耗战博弈下崛起国的决策逻辑 |
1.物质资源(实力)对比 |
2.决心对比 |
3.理论假设 |
研究发现与政策启示 |
(3)对抗还是让步?——大国崛起进程中的鹰鸽策略取舍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理论层面的“对抗—让步”两难 |
(二)政策层面的对抗—让步两难 |
(三)研究发现和结构安排 |
二、现有理论争论 |
(一)威慑与螺旋模型的分歧 |
(二)对绥靖(appeasement)政策的争论 |
(三)时间视野(time horizon) |
三、崛起国鹰鸽策略的取舍逻辑 |
(一)大国竞争的动因问题 |
(二)消耗战博弈下崛起国的决策逻辑 |
1.物质资源(实力)对比 |
2.决心对比 |
3.理论假设 |
四、案例研究 |
(一)德国(1890~1914) |
(二)苏联(1945~1948) |
(三)北宋(1004~1120) |
五、结论 |
(4)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建筑背景寓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选题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 |
1.1 资本主义的兴起 |
1.2 绘画的特点 |
1.3 建筑的特点 |
第二章 绘画中建筑背景的象征寓意 |
2.1 寓意的定义 |
2.2 建筑背景中约定俗成的象征寓意的世俗化和科学化 |
第三章 对背景建筑透视的探索 |
3.1 科学的透视法探索 |
3.2 背景中营造的空间感 |
第四章 画面背景中故事的寓意性 |
第五章 逐渐隐于自然风景中的建筑背景 |
5.1 定义的主体 |
5.2 建筑背景渐逝的前驱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品欣赏 |
(5)国家治理与新自由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统治与资本主义的崛起 |
二、国家治理与自由主义的演变 |
三、总结与启示 |
(6)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乏力原因分析 |
(一) 本科办学缺乏深入思考 |
(二) 基层学术组织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
(三) 院系的学科建设执行力比较弱 |
(四) 学科建设机制还不健全 |
二、 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学科建设的对策思考 |
(一) 持续加强本科理念宣传教育 |
(二) 理清学校学科建设思路 |
(三) 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作用 |
(四) 加大学术团队建设的力度 |
(五) 大力提升教师的产学研合作能力 |
(六) 加强学科建设的管理 |
(七) 提供学科建设软环境保障 |
(7)产权、组织与管理:H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宏观背景 |
1.1.2 微观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
2.1 产权理论 |
2.1.1 产权理论的内涵 |
2.1.2 产权理论对高校校办企业的启示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
2.2.2 委托代理理论对高校校办企业的启示 |
2.3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
2.3.1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的主要观点 |
2.3.2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对高校校办企业的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校校办企业概述 |
3.1 高校校办企业的内涵 |
3.2 高校校办企业的特征 |
3.3 高校校办企业发展历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H 大学校办企业的现实考察 |
4.1 H 大学状况分析 |
4.2 H 大学校办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4.3 H 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4.3.1 产权问题 |
4.3.2 组织问题 |
4.3.3 管理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H 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探究 |
5.1 H 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框架设计 |
5.1.1 H 大学校办企业的定位 |
5.1.2 H 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
5.1.3 H 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
5.2 H 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
5.2.1 政府方面:发挥政府作用,宏观调控为先 |
5.2.2 产权方面:理顺校企关系,保护知识产权 |
5.2.3 组织方面:动力治理双管齐下,人事改革势在必行 |
5.2.4 管理方面:理顺财务关系,打造企业文化 |
5.3 建立符合 H 大学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
5.3.1 理解差距 |
5.3.2 选择目标模式 |
5.3.3 H 大学校企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深入思考:校办企业发展任重道远 |
6.1 政学企关系与声望等级结构 |
6.2 从体系再生产角度理解校企发展问题 |
6.3 校企为什么不能彻底和高校相分离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河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地方大学的属性及发展历程 |
1.2.2 地方大学的现状 |
1.2.3 地方大学的定位 |
1.2.4 地方大学的发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院校研究法 |
1.4.2 文献研究法 |
1.4.3 访谈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相关概念 |
2.1 地方高校 |
2.1.1 地方高校及其特点 |
2.1.2 地方高校的发展历程 |
2.2 战略与战略管理 |
2.2.1 有关战略的概述 |
2.2.2 有关战略管理的概述 |
2.3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 |
2.3.1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内涵与特点 |
2.3.2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相关要素 |
2.3.3 地方高校发展的战略重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河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历程 |
3.1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及政策调整 |
3.1.1 从扩招到稳定规模的政策 |
3.1.2 从侧重一流到普遍提高质量的政策 |
3.1.3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 |
3.2 河北科技大学发展历程 |
3.2.1 以资源整合为目标的三校合并(1996 年——1998 年) |
3.2.2 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的快速崛起(1998 年——2005 年) |
3.2.3 以新校区建设和评估优秀为标志的新的飞跃(2005 年——至今) |
3.3 河北科技大学发展的历史转折 |
3.4 河北科技大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3.4.1 河北科技大学的发展机遇 |
3.4.2 河北科技大学的发展挑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河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选择 |
4.1 明确战略思想思路清晰 |
4.1.1 办学指导思想 |
4.1.2 办学思路 |
4.2 找准战略定位正视自身 |
4.2.1 定位原则与内容 |
4.2.2 战略定位 |
4.3 选择战略模式兼容不同阶段 |
4.3.1 发展战略模式 |
4.3.2 发展战略模式思考 |
4.4 把握战略重点秉承舍弃精神 |
4.5 作出战略决定实施“两轮一车”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河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措施 |
5.1 以特色学科为抓手提升整体学科水平 |
5.1.1 特色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5.1.2 特色学科建设的优化 |
5.2 以外显文化为基础发展校园内隐文化实力 |
5.2.1 外显文化奠定科大文化基础 |
5.2.2 以内隐文化提升科大文化内涵 |
5.3 以多项战略措施为保障打造科学管理新平台 |
5.3.1 实施效益经营战略保障办学经费 |
5.3.2 建立战略信息系统把握战略机遇 |
5.3.3 发展战略联盟实现互惠互利 |
5.3.4 实施关注利益相关者战略打造品牌效益 |
5.4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促进中部崛起的经济一体化战略与实现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一体化与合理经济区的形成 |
(一) 经济一体化及其形成机制。 |
(二) 经济区域经济与行政区域经济的差异。 |
(三) 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
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经济一体化战略 |
(一) 整体崛起是中部地区实现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
(二) 经济一体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客观要求。 |
(三) 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地理中部”向“政策中部”转变的重要途径。 |
(四)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全国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
三、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机制 |
(一) 以中部崛起战略为依托从政策高度实现中部经济一体化。 |
(二) 加强经济圈、城市群之间的联系, 加快自身整合。 |
(三) 改善产业内组织与分工的条件和环境。 |
(四) 走板块互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五) 建立地方政府之间联席、对话的长效机制和应急机制。 |
(六) 整合国家区域政策保障机构。 |
四、在与经济的互动中崛起(论文参考文献)
- [1]战略牵制:避免成为主导国首要战略对手的路径初探[J]. 刘旻玮. 国际关系研究, 2021(05)
- [2]对抗还是让步?——大国崛起进程中的鹰鸽策略取舍逻辑[J]. 杨原. 社会科学文摘, 2020(12)
- [3]对抗还是让步?——大国崛起进程中的鹰鸽策略取舍逻辑[J]. 杨原. 当代亚太, 2020(05)
- [4]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建筑背景寓意的研究[D]. 王重阳.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5]国家治理与新自由主义[J]. 朱天飚. 学术月刊, 2014(07)
- [6]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之探讨[J]. 汤凤莲.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7]产权、组织与管理:H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D]. 孙健敏. 河北科技大学, 2012(05)
- [8]河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与探索[D]. 刘彩茹. 河北科技大学, 2009(S2)
- [9]湖北水产业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探讨[J]. 张欢,孙琛,彭建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09(08)
- [10]促进中部崛起的经济一体化战略与实现机制初探[J]. 许涵,彭迪云,姚群. 求实,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