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数字农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一、“数字农业”及其中国的发展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满芮[1](2020)在《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与教育实践中,科学数据管护是主动、持续地贯穿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活动。科学、有效、合理的数据管护可以规范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保障科学数据的安全存储,提升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的共享再利用,有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海量的农业科学数据通常分散在各单位或者各科研团队中,数据资源在不同的科研团体之间难以得到共享;管理部门尚未形成有效的汇交机制,因此不同学科领域的农业科学数据难以汇交,数据之间的关联价值也难以得到挖掘利用。综上,迫切需要构建一种统一规范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解决在生产、汇交、组织整合、安全存储、共享再利用等方面出现的数据管护问题。本研究以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为重要支撑,以农业科学数据的管护问题为导向,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数据政策质性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了解了当前科学数据管护的现状,梳理了科学数据管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科学数据管理过程中数据用户的需求,归纳了数据管理政策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在认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借鉴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模型的提出为农业科学数据管护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应用指南。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的核心是面向科研活动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是面向科学数据的管理。基于DCC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的流程包括了数据的创建汇交、评价选择、提交、保护、存储、利用与转化的数据全生命周期,流程模型细化至13个,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前期包含解析国家政策、制定数据管护计划、对数据用户进行需求调查以及设计管护方案;中期包含数据的收集汇交、组织存储;后期包含数据的备份、分析利用、有机融合新的科学数据。流程模型基于生命周期侧重数据每个阶段的管理,大大丰富了农业科学数据的管护内容。本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学数据是动态的信息资源,每个数据管护的过程都是动态的,从而体现出了科学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的基本特征。基于生命周期的数据管护,需从原始数据到中间数据,再到最终研究结果的科研项目相契合。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提出了由职责分工、农业科学数据汇交与管理、科研产出关联数据的汇交管理、数据的开放共享、保障机制以及数据安全共六个模块组成的中国农科院科学数据管护体系,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在中国农科院进行的实证研究中得以验证。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与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相比,流程更为细化,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职责更为清晰。应用了嵌入式理论,在管护模型中嵌入了科研项目、科研人员、数据管理平台等要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丰富了管护流程,覆盖了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的数据收集汇交、组织整合、安全存储、共享再利用的全过程,对农业科学数据的管护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段玉林[2](2019)在《果园生产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层面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今天,构建智慧果园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推动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用科技手段解决果园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需求的具体体现。针对目前智慧果园信息获取技术领域面临的要素获取不全、获取精度不高、处理能力不足等主要问题,利用航天遥感(天)、航空遥感(空)、地面物联网(地)一体化的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果园智能感知技术体系,进行果园数量、空间位置与地理环境的精准感知与信息获取,解决“数据从哪里来”的基础问题;集成天空地遥感大数据、果树模型、图像视频识别、深度学习与数据挖掘等方法,构建果树长势、病虫害、水肥、产量等监测专有模型和算法,实现果园生产的快速监测与诊断,解决“数据怎么用”的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3大部分。(1)提出天空地一体化的果园感知系统利用遥感网、物联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果园智能感知技术框架,研究果园环境和果树生产信息的快速感知、采集、传输、存储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以解决果园智能感知中数据时空不连续的关键难点,显着提高信息获取保障率,实现对果园生产信息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动态和立体监测与管理。重点突破了激光雷达几何位置参数标定技术,为搭载多传感器果园信息采集系统提供了基础性的方法原理。构建了基于无人机多角度相机的果园三维结构重建算法,为采集果树三维结构提供了数据算法,提高了果树三维重构的精度与速度。(2)利用提出的天空地一体化的果园感知系统,综合运用地球信息科学、农业信息学、栽培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实现田间地头一键式、简单化、便捷的数据诊断与分析能力。特别是突破了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的果园地块精准分类技术和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果树识别与精准树木统计技术,为精准获取果园分布在哪儿?果树种植结构、果树位置和果树有几棵?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并初步实现了果实的自动识别和病虫害识别,为果园生产数字化管理提供了精准的决策信息,提高了信息采集的精度和决策的可靠性。(3)针对果园生产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数据获取不全、精度不高、处理难等突出问题,研究了融合数据获取、分析处理、与应用一体化的智慧果园生产管理一张图框架,从果业管理和果园生产中的核心需求出发,从管理大数据如何管理、如何实现智能化、如何应用及推广等问题,初步搭建了集成果园感知技术、诊断分析技术的天空地遥感大数据赋能果园管理系统,并在山东、陕西、四川等地进行了应用推广示范。

吴文斌,史云,段玉林,余强毅,宋茜,钱建平,张保辉,陆苗,杨鹏,周清波,阮怀军,王风云[3](2019)在《天空地遥感大数据赋能果园生产精准管理》文中指出【目的】水果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新的产业发展困境,推进果园生产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构建现代化数字果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提出了天空地遥感大数据驱动的果园生产精准管理新模式,以"数据—知识—决策"为主线,以果园生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目标,推进农业信息技术、农学农艺与农机装备的融合应用。【结果 /结论】利用航天遥感(天)、航空遥感(空)、地面物联网(地)一体化的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果园智能感知技术体系,进行果园数量、空间位置与地理环境的精准感知与信息获取,解决"数据从哪里来"的基础问题;集成天空地遥感大数据、果树模型、图像视频识别、深度学习与数据挖掘等方法,构建果树长势、病虫害、水肥、产量等监测专有模型和算法,实现果园生产的快速监测与诊断,解决"数据怎么用"的关键问题;结合自动控制、传感器、农机装备等,利用数据赋能作业装备,实现果园生产的精准和无人作业,解决"数据如何服务"的重要问题。

夏春华[4](2019)在《植物生长形态点云数据处理与精准灌溉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日益匮乏的水资源、农业用水紧张等突出问题,精准灌溉技术的应用已成现代农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植物环境参数采集、生长形态监测、高效灌溉模型、智能化灌溉装备以及精准控制策略是精准灌溉的核心内容。针对我国精准灌溉技术基本国情,本文重点研究植物生长形态监测技术以及灌溉流量阀精准控制技术,解决植物生长信息获取难度大以及智能灌溉装备控制精度差的问题,为实现植物的精准灌溉奠定基础。为了无损、高效、实时、无污染的获取植物生长状态,本文搭建了基于低成本的TOF深度传感相机的作物三维形态构建系统,通过对植物三维点云数据进行获取、去噪和配准,实现了植物生长状态构建,为植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为了实现精准灌溉,提出了基于非光滑复合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实现流量阀的电机控制理论,并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为提高植物三维重建的精度,更好地实现植物数字化研究,提出了基于TOF(Time of Flight)深度传感的植物三维点云数据获取与去噪方法,该方法具有较低成本和较好实用性的优点。首先通过Time of Flight深度传感来获取的植物点云数据,采用直通滤波器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减少背景噪声;其次采用改进密度分析的离群点去噪算法,该算法通过结合邻近点平均距离和邻域点数数量两个特征参数,对点云数据中的离群点噪声进行检测和去除;最后采用双边滤波算法对点云内部的小尺寸噪声进行检测和去除。以番茄植株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双边滤波算法比较,最大误差降低了 11.2%,平均误差降低了 23.2%,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保持点云特征的情况下,能简单高效地去除植物三维点云数据中的不同尺度噪声。2、为提高植物三维重建中点云配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出了基于ISS-ICP算法的植株三维点云配准方法。首先通过TOF深度传感器获取2片不同角度植株点云图像,对预处理后的2片点云检测ISS特征关键点,再提取关键点的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然后通过采样一致性初始配准(SAC-IA)算法完成初始配准,得到初始转换参数,获得具有较好初始位置的2片点云,最后采用ICP算法完成精确配准。试验结果表明,间隔角度不大于30°的2片点云配准平均均方误差为0.55cm,平均配准时间为54.2s;比传统ICP算法配准误差减少95.6%,比采用SIFT、NARF特征初始配准误差分别减少86.5%和69.9%,配准时间分别减少57.3%和53.9%,本文点云配准算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一种结合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和有限时间控制(FTC)的复合控制方法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首先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估算系统的扰动,用此观测值作为前馈量补偿到输入端;然后运用连续有限时间控制方法设计系统前向通道中的反馈控制器。文中对控制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证明。试验结果表明,永磁同步电机在1000rpm时,所提出的方法的收敛速度为0.02ms,相比传统的PI控制(0.036s)和P+ESO控制(0.03s),收敛速度分别提高44.44%和33.33%,且具有较小的超调量(1.3%)。当永磁同步电机在1000rpm的速度运行时,突然增加负载转矩,该方法的调节时间为0.05s,相比传统的PI控制器(0.14s)和P+ESO(0.08s),该方法的调节速度提升64.29%和37.5%,说明在突然增加负载转矩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更短的调节时间。该方法的速度突变为80rpm,相较于PI控制器(200rpm)和P+ESO(150rpm),分别减少60%和46.67%。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合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抗扰动性能。

吴文斌,史云,周清波,杨鹏,刘海启,王飞,刘佳,王利民,张保辉[5](2019)在《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框架设计与构建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正在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构建以天空地大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对于建设数字中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农业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任务,从农业信息技术学科出发,首先给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的科学内涵,阐述了其与传统数字农业的异同点,理清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资源调查、生产调度、灾害监测、市场预警、决策服务的五大核心功能;其次,重点阐述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关键任务,即一个观测体系(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农业观测体系)、四个数字化(农业资源权属、生产过程、灾害监测和市场预警)、一个管理平台(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然后,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标准规范研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系统集成与平台开发三方面的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最后,针对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从规划设计、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多方参与、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刘静,杜建厂[6](2014)在《生物信息学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生物信息学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源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方面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对数字农业的起源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然后具体阐述了生物信息学这门新兴学科在数字农业方面的具体应用和贡献,包括数据库的构建、数据挖掘、比较基因组学、电子克隆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5个方面。最后,对生物信息学学科的重要性和今后促进其发展的主要途径进行了讨论,并对生物信息学在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陈伟维[7](2013)在《我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863计划项目为例》文中认为实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是提高我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在农业领域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和话语权、实现后发优势的重要先决条件。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及其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力图为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的技术选择、管理决策,乃至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制订提供研究性参考。本文在对农业高技术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界定了本文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的研究对象—863计划农业技术领域项目,介绍了政策背景、供需情况和实施现状,重点对投入产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文章分析了世界背景下的我国农业高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描述了国家农业高技研发项目安排现状,在分析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产出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十一五”863计划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简要分析,构建了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绩效评价模型,经对比验证后提出绩效综合分析结论。本文通过对25个“十一五”863计划农业专题和项目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类型的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的投入产出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前沿探索类的专题产生的的论文、专着等创新成果较多;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成果转化推广情况较好。农业生物技术项目对投入资金和高端人才的依赖性较强;生物工程项目的专利、奖励产出较多,食品加工等民生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好;精准农业和节水农业的成果转化推广情况较好;项目实际已转化成果情况一般,但转化需求较为强烈。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法模型进行绩效评价和比照,两种方法分析得出的结果较为一致,25个项目中12个项目绩效优良,1个较好,9个较差,表明我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总体绩效良好。针对以上结论和我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实施、管理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大农业高技术研发投入,优化完善投入结构;加强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促进科技资源统筹集成;加强对科技规划、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和监管;根据农业科研项目特点加强分类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创新项目组织方式和激励机制,打造农业高技术创新团队;深化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农业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确立;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汪志强,刘坤,陶桂香,朱景福[8](2013)在《农场农业数字化信息系统研究评述》文中指出以国家"三农"政策和黑龙江省垦区"科教兴垦"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背景,主要评述了农业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研究发展情况及黑龙江垦区的数字化农业发展情况,并对农业经济信息统计工作对农场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进行了展望。

杨国才[9](2012)在《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国家提出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发展战略。过去由于①技术的限制和部门与行业条块分割的原因,造成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设计;②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平台各自独立,导致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困难;③已有的网站和平台众多,由于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原因,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使得农业农村信息的实用性、时效性差。这些问题己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对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的课题。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借鉴国外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经验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围绕云服务平台构建过程中的体系结构、农业农村信息标准、农业农村本体库与知识库、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等关键模块进行系统设计;以柑橘产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为实现案例开展实证研究,探索加快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本文针对上述研究目标,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农村基层政府部门、农户对信息的需求强烈以重庆市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农村基层政府部门、农户为调查对象,采取实地现场调研、座谈会、调查问卷等进行抽样调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Excel等分析工具生成了各种分析图表。调查问卷设计是按照受访者对调查指标认为的重要程度打分,从1分到5分。农户和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对肥料、种子、农药、税收、补贴、教育与医疗服务等政策法规类信息的需求最高,其次是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需求,按照受访者认为的重要程度打分,其政策法规类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2和3.21。农民对当前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实用性、时效性、可理解性以及可获取程度都极为不满意,特别是网络用户对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获取程度的满意度最低。广大农民和乡镇农技人员对"12316”、“12396"和“12582"等农技服务热线和网站的了解几乎为零,平均分只有1.65。调查的农业企业对生产统计、生产成本、企业内部各类信息的整合集成与共享平台、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与产品质量溯源、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信息化需求旺盛,按受访企业认为的重要程度打分的平均分均在4.0-4.5之间,特别是对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与产品质量溯源、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信息化需求程度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农业企业对生产资料(或原材料)、产品市场和生产技术的信息需求中,其平均分值分别为3.68、3.68、4.11,他们对生产技术信息的关注度更高。农业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服务外包的意愿中,选择信息服务外包价格合理则愿意的企业占52%,32%的企业选择愿意,16%的企业急需信息化外包服务,没有不愿意的企业。基层政府部门对IT企业参与农村电子党务和政务建设、信息化对提升村镇竞争力以及农村市场拓展的影响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其平均分值分别为4.47、4.34、3.79。涉农政府部门对农民在短彩信信息订阅中遇到的困难程度非常高,其平均分值达到了4.06。农村乡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中办公硬件条件(3.25分)和互联网接入条件(3.70分)尚可,但信息化配套设施(1.43分)和配套资金投入(1.32分)严重不足。基层干部认为农村基层计算机的操作使用能力较差(2.75分)、现有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差(2.61分)、基层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度高(4.18分)。农技专家们对当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表示了高度关注(4.10分),对村镇党务、政务信息化将促进农民生活服务信息化给予了肯定(3.48分)。农技专家们认为目前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技术支持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3.02分)。2.农业农村信息云服务平台集成建设的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综合实地调研、座谈和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基层存在三大迫切的信息化需求。①涉农信息平台与资源集成整合的需求。过去由于技术、管理等诸多原因,造成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平台各自独立,导致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困难。通过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建设,将对农业农村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充分整合集成各类涉农信息服务平台和资源,必将极大地提高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共享程度。②个性化、本地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需求。从对农民的问卷调查可以知道,农民对当前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实用性、可理解性极不满意。这充分说明当前农村基层的信息服务亟待改善,而本体与语义技术的成熟应用,为个性化、本地化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③方便、快捷、正确、及时的农村信息服务需求迫切。目前虽然网站和平台众多,由于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原因,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使得农业农村信息的实用性、时效性差。从云计算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来讲,云计算理论体系研究发展速度快,理论成果丰富。近年来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云服务模式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众多。已经具备了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建设的可行性;云计算技术是从分布式处理、网格计算和并行处理等技术发展而来。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网络技术实现方案。成熟的技术支持为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利用工业生产中产生经济效益反哺农业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因此,已具有了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经济基础条件。国家政策环境的强力支持,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条件还比较薄弱,云服务模式的高效率、低成本、灵活性优势,成为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强大动力。3.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关键构件的系统设计围绕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的架构模式,设计了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体系结构;按照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村民生四大类对农业农村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提出了农业农村信息分类标准体系;应用语义技术和本体论,设计了农业农村信息本体库和知识库,分析了农业农村信息本体库和知识库的关系及其构建方法和策略;采用基于RDF的语义表示、语义推理、用户网络行为定向等技术,对农业农村智能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详细设计了语义推理机、语义知识集成、信息主动推送等模块。4.柑橘产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案例的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通过基于柑橘产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案例设计与实现的研究,对柑橘产业现状和柑橘信息化资源状况的分析,结合柑橘土壤温度、湿度等参数实时采集与处理的计算机试验模拟系统研究证实:在单机环境下,对于柑橘产业信息化的大规模应用,其内存和外存资源的动态利用受到极大限制。而计算资源的使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寻求计算机的新技术来加以解决。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契机。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高扩展性、虚拟化、灵活性等特性,将给计算和存储资源的动态扩展带来极大地方便。因此,说明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柑橘产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重点开展了平台总体设计、接口规范设计、数据库设计。围绕柑橘生产过程信息化,在基于Hadoop的云计算平台环境下,实现了平台主界面、柑橘灌溉智能决策系统等功能。进一步证明了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探索了云服务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系统分析研究,以重庆市为调查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云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与可行性;针对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的关键技术与关键构件进行了系统设计;提出了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村民生四大类设计农业农村信息分类标准体系的方法;应用本体和语义技术,设计了农业农村信息本体库和知识库及其构建方法和策略;采用基于RDF的语义表示、语义推理、用户网络行为定向等技术,详细设计了语义推理机、语义知识集成、信息主动推送等模块。

安森东[10](2011)在《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双重性质。目前,中国农业还是弱质产业,受到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传统农业生产和增长方式正经受着市场经济、国际竞争等巨大冲击。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当前,中国正值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增长亟需新的动力和手段。中国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为抢抓信息化机遇,2004—2011年中央连续8年均以1号文件的形式,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或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为重要突破口,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以后发优势实现农业的跨跃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实现农业信息化对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业的市场化,农村的工业化,乡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发挥比较优势,决胜国际市场等均具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全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主要对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内容框架等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第二部分是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农业信息化区域性建设模式的相关支撑理论、农业信息化概述。第三部分是应用研究。主要对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区域性分析。第四部分是模式研究。包括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的评估与划分、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与选择,以及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第五部分是实证研究。主要应用农业信息化等理论对山东潍坊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估、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总结本项研究的研究结论及不足,农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模式及研究方向。目前,从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看,对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系统研究仍是空白,而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又亟需理论上的指导和系统、科学的建设模式体系作为参照或依据。基于研究内容的重要性与研究视角的创新性双重因素之考量,本研究以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作为选题,其本身就是具有开拓与创新价值的。除此之外,本文在区域评估与划分、模式构建、模式组合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构建了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理论框架,提出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评估和划分的体系,以及从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和区域农业经济类型两个维度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评估、划分并据以进行信息化建设模式选择与组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行了系统构建。二是提出了对评估值处于区域农业发展水平临界点附近的地区或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区域农业经济类型的地区,应统筹考虑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相邻区域或其所具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区域农业经济类型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并对其进行灵活、优化组合的设想。三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评估和划分依据之一的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指标及其权重的设定采取了农业经济专家定性与农业经济专家、党委、政府农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电信运营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划分依据之二的区域农业经济类型的划分则打破了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根据对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的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地理方位、民族特点、区域功能等因素进行了界定。

二、“数字农业”及其中国的发展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农业”及其中国的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数据管护和应用现状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2.4 技术路线
        1.2.5 研究创新点
    1.3 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科学数据管护综述
    2.1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及其内涵
        2.1.1 数据及科学数据
        2.1.2 科学数据的管护
        2.1.3 科学数据生命周期
        2.1.4 农业科学数据概念及特点
        2.1.5 农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管护
    2.2 科学数据管理的政策与法规
        2.2.1 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发展
        2.2.2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颁布及要求
        2.2.3 我国科学数据的政策梳理
    2.3 科研院所科学数据管护的实践
    2.4 基于文献计量的科学数据管护研究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3.1 科学数据管护现状调查设计
        3.1.1 调查对象选取
        3.1.2 调查问卷设计
        3.1.3 问卷回收情况及基本信息分析
    3.2 数据管护政策法规方面的分析
        3.2.1 科学数据所有权归属
        3.2.2 相关者利益的分配
        3.2.3 科学数据的共享范围
        3.2.4 科学数据安全风险
        3.2.5 科研人员对数据政策的思考
    3.3 科学数据日常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3.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分布
        3.3.2 农业科学数据的数字化存储管理
        3.3.3 农业科学数据管理的集中管理
        3.3.4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
    3.4 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管理意识的分析
        3.4.1 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管理意识
        3.4.2 我国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政策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命周期视角下科学数据管护的分析
    4.1 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的述评
        4.1.1 科学数据管理模型的调研
        4.1.2 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简述
        4.1.3 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护内容要素
        4.1.4 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护流程框架
    4.2 科学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启示
        4.2.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数据前期管护
        4.2.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数据中期管护
        4.2.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数据后期管护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研究
    5.1 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的需求与设计原则
        5.1.1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解析
        5.1.2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模型的目标与需求
        5.1.3 农业科学管护流程
        5.1.4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要素框架
    5.2 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的构建
        5.2.1 农业科学数椐管护生命周期模型
        5.2.2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的前期
        5.2.3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的中期
        5.2.4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的后期
        5.2.5 嵌入式学科的述评
        5.2.6 嵌入式研究视角下的科学数据管护
    5.3 农业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与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CC模型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的实证研究
    6.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数据管护基本情况
    6.2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数据管护实践
        6.2.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数据全流程管护模型
        6.2.2 制定政策法规
        6.2.3 构建数据管护的工作体系
        6.2.4 研制数据管理系统平台
    6.3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数据管护实践取得的初步成效
        6.3.1 农业科学数据的服务效率
        6.3.2 科研人员的需求
        6.3.3 交叉学科的协作水平
    6.4 科学数据管护的建议
        6.4.1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与新的数据环境相融合
        6.4.2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与学科化服务有机结合
        6.4.3 农业科学数据管护人才的培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中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作者简历

(2)果园生产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天空地一体化的果园智能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2.1 激光雷达几何位置参数标定技术
        2.1.1 研究背景
        2.1.2 标定原理
        2.1.3 标定步骤
    2.2 基于无人机载相机的果树三维结构重建技术
        2.2.1 软件和数据准备
        2.2.2 处理步骤
第三章 遥感大数据驱动的果园生产智能诊断关键技术研究
    3.1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果园地块精准分类识别技术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思路
        3.1.3 研究内容
        3.1.4 基于3D CNN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3.1.5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6 研究结论
    3.2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果园果树识别及数目统计方法
        3.2.1 研究背景
        3.2.2 果树精准识别算法原理
        3.2.3 研究结果
        3.2.4 研究结论
第四章 天空地遥感大数据赋能果园管理平台研发
    4.1 研究思路
    4.2 关键技术
    4.3 创新点
    4.4 系统主要功能与应用实例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创新点
    5.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成果

(3)天空地遥感大数据赋能果园生产精准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遥感大数据驱动的果园生产精准管理总体框架
2 天空地一体化的果园智能感知系统
3 遥感大数据驱动的果园生产智能诊断技术
    3.1 基于卫星的果园空间分布遥感调查技术
    3.2 基于航空遥感的果树生产精准诊断
    3.3 基于地面物联网的果树和果实精准诊断
4 天空地遥感大数据赋能果园作业装备
5 结论

(4)植物生长形态点云数据处理与精准灌溉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来源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文章结构与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TOF深度传感的植物三维点云数据获取与去噪方法
    2.1 植物三维点云数据获取与去噪概述
    2.2 三维点云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2.2.1 TOF深度传感系统
        2.2.2 三维点云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2.3 改进的三维点云数据去噪算法
        2.3.1 改进密度分析的离群点噪声去除
        2.3.2 基于双边滤波的三维点云内部小尺寸噪声去除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点云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试验
        2.4.2 改进密度分析的离群点噪声去除试验
        2.4.3 双边滤波的点云内部小尺寸噪声去除试验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植株三维点云ISS-ICP配准方法
    3.1 植株三维点云配准概述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植株图像采集
        3.2.2 植株三维点云预处理
        3.2.3 植株点云初始配准
        3.2.4 ICP算法精确配准
        3.2.5 ISS-ICP算法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点云预处理与配准
        3.3.2 点云配准误差分析
        3.3.3 点云配准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非光滑控制技术的流量阀复合控制系统研究
    4.1 精准灌溉电机控制流量阀概述
    4.2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流量阀系统模型
        4.2.1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模型
        4.2.2 直接转矩控制
    4.3 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4.3.1 FTDO设计
        4.3.2 非光滑复合控制器设计
        4.3.3 稳定性分析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永磁同步电机仿真试验
        4.4.2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控制调节试验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内容
    5.3 后续研究建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第一作者科研成果
    2、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5)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框架设计与构建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天空地数字农业的科学内涵
3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目标和核心功能
    3.1 农业资源调查
    3.2 生产过程调度
    3.3 灾害监测评估
    3.4 市场监测预警
    3.5 管理决策服务
4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关键任务
    4.1 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农业观测体系
    4.2 农业资源和权属调查
    4.3 农业生产过程监测
    4.4 农业重大灾害监测评估
    4.5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
    4.6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
5 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5.1 标准规范研制
    5.2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5.3 系统集成与平台开发
6 结论与展望

(6)生物信息学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字农业概述
2 生物信息学在数字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2.1 数据库系统为数据存储提供基础保障
    2.2 生物信息学工具为数字农业提供有力帮助
    2.3 比较基因组学与系统发育分析
    2.4 电子克隆技术加快基因克隆速度
    2.5 药物分子设计在新农药研发中的应用
3 展望

(7)我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863计划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加强农业高技术部署
        1.2.2 农业高技术作用日益凸显,政策支持力度增强
        1.2.3 绩效评价成为推进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
        1.2.4 绩效评估评价成为国家科研项目管理改革的重点方向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资料和数据来源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与研究局限
        1.5.1 可能创新之处
        1.5.2 研究局限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高技术
        2.1.2 农业高技术
        2.1.3 项目和科技项目
        2.1.4 科技管理体体系和关键技术预测、选择
    2.2 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综述
        2.2.1 农业高技术范畴和特点相关研究
        2.2.2 技术预测与选择相关研究
        2.2.3 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相关理论
        2.2.4 政府项目绩效评价相关研究
        2.2.5 科技评估相关研究
        2.2.6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相关研究
        2.2.7 我国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农业高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3.1 世界农业高技术发展历程和总体趋势
    3.2 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3.2.1 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3.2.2 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趋势
    3.3 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3.3.1 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3.3.2 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3.4 农业装备技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3.4.1 农业装备技术研发现状
        3.4.2 农业装备技术发展趋势
    3.5 农业资源节约技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3.5.1 农业资源节约技术研发现状
        3.5.2 农业资源节约技术发展趋势
    3.6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农业高技术发展需求及科研项目安排现状
    4.1 我国农业发展对高技术的重大需求
        4.1.1 粮食安全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
        4.1.2 食品安全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
        4.1.3 农业生态安全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
        4.1.4 农业资源短缺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
        4.1.5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
        4.1.6 现代化大生产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
        4.1.7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
    4.2 我国农业高技术规划部署和重点任务
    4.3 我国农业科研项目供给总体情况
        4.3.1 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类科研项目
        4.3.2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类科研项目
        4.3.3 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
        4.3.4 行业共性和公益类科研项目
        4.3.5 前沿和战略性高技术类科研项目
        4.3.6 其他类型科研项目
    4.4 863计划总体情况和特点介绍
        4.4.1 863计划定位
        4.4.2 项目设置
        4.4.3 专题(主题项目)
        4.4.4 重大项目
        4.4.5 重点项目
        4.4.6 管理特点
    4.5 我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安排情况
        4.5.1 “七五”至“九五”期间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安排情况
        4.5.2 “十五”期间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安排情况
        4.5.3 “十一五”期间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安排
        4.5.4 “十二五”期间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安排
    4.6 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总体实施效果及供需差距
        4.6.1 《规划纲要》落实情况
        4.6.2 项目实施总体成效
        4.6.3 存在问题和差距
    4.7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投入产出分析
    5.1 科技活动及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特点
        5.1.1 科技研发活动特点
        5.1.2 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特点
    5.2 项目产出主要影响因素
    5.3 国拨经费投入分析
    5.4 人力资本投入分析
    5.5 科研成果产出分析
        5.5.1 发表论文专着情况
        5.5.2 专利申请、授权情况
        5.5.3 获得科技奖励情况
    5.6 经济效益产出分析
    5.7 成果类型及转化应用情况分析
        5.7.1 成果类型分布情况
        5.7.2 成果技术成熟度情况
        5.7.3 成果已应用情况
        5.7.4 对外成果转化需求情况
    5.8 小结
第六章 我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因子分析法绩效评价
    6.1 模型建立与指标体系设计
    6.2 因子分析过程
    6.3 多元回归分析
    6.4 基于多元回归的绩效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我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DEA绩效实证分析
    7.1 模型建立
    7.2 实验数据处理
    7.3 基于DEA的项目绩效评价与分析
    7.4 基于DEA方法、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
    7.5 方法比较分析
    7.6 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我国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8.1.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高技术需求旺盛
        8.1.3 我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主要由政府供给,政府主导性强
        8.1.4 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产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8.1.5 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投入产出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8.1.6 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总体绩效较好
        8.1.7 项目组织管理框架设计基本有效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大农业高技术研发投入,优化完善投入结构
        8.2.2 加强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促进科技资源统筹集成
        8.2.3 加强对科技规划、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和监管
        8.2.4 根据项目特点加强分类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8.2.5 创新项目组织方式和激励机制,打造农业高技术创新团队
        8.2.6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8.2.7 提升农业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确立
        8.2.8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8.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农场农业数字化信息系统研究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数字化的含义
2 农业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发展
3 黑龙江垦区的数字化农业发展
    3.1 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信息系统功能设定及构建数据库
    3.2 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操作及数据分析功能的实现
4 展望

(9)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及现状
        1.1.1 发达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分析
        1.1.2 国内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研究现状分析
        1.1.3 国内外农业农村信息化研究对比分析
        1.1.4 农业农村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关键技术问题
        1.2.1 顶层设计
        1.2.2 农业农村信息知识组织与标准化
        1.2.3 基于语义技术的农业农村智能信息服务
    1.3 云计算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1.3.1 云计算及其特点
        1.3.2 云服务的层次与体系结构
        1.3.3 基于Hadoop的云服务平台
        1.3.4 云服务在农业农村信息化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第2章 绪论
    2.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2.1.1 选题背景
        2.1.2 意义
    2.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3.1 研究思路
        2.3.2 技术路线
第3章 农业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与解决方案
    3.1 重庆农业农村发展概况
    3.2 重庆农业农村信息化现状与信息需求调查分析
        3.2.1 调研设计
        3.2.2 重庆农业农村信息需求调查分析
        3.2.3 重庆农业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
        3.2.4 重庆农业农村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2.5 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的三大迫切需求
    3.3 基于云服务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集成解决方案
        3.3.1 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3.3.2 完备的理论支撑
        3.3.3 成熟的技术支持
        3.3.4 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3.3.5 国家政策环境的强力推进
    3.4 小结
第4章 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关键技术
    4.1 云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4.1.1 云服务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4.1.2 云服务平台接口规范与农业农村信息分类体系设计
        4.1.3 云平台功能设计
    4.2 农业本体知识库设计
        4.2.1 农业本体知识库框架结构设计
        4.2.2 本体库结构
        4.2.3 基于本体的知识库
    4.3 农业农村智能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4.3.1 语义推理设计
        4.3.2 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集成设计
        4.3.3 个性化、本地化信息主动推送设计
    4.4 云服务平台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探索
        4.4.1 建设及发展模式
        4.4.2 长效运行机制
    4.5 小结
第5章 平台实现—柑橘产业信息化云平台集成案例
    5.1 柑橘产业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5.1.1 柑橘产业信息化的意义
        5.1.2 柑橘产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5.1.3 柑橘产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5.2 柑橘产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设计
        5.2.1 总体设计
        5.2.2 柑橘信息数据库设计
        5.2.3 柑橘知识库设计
    5.3 柑橘产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实现
        5.3.1 平台的开发环境
        5.3.2 平台界面的实现
        5.3.3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5.4 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资源需求的模拟论证
        5.4.1 试验模拟系统的设计
        5.4.2 试验模拟结果的分析
        5.4.3 模拟效果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点
    6.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10)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0.4 研究内容与结构
    0.5 本研究的创新点
1 相关支撑理论
    1.1 区域经济理论
    1.2 信息化相关理论
    1.3 需求层次理论
    1.4 公共产品理论
2 农业信息化概述
    2.1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
    2.2 农业信息化的主体与功能
    2.3 农业信息化的作用分析
    2.4 农业信息化的环境分析
    2.5 农业信息化的供求分析
    2.6 农业信息化的效益分析
    2.7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2.8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3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经验
    3.2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3.3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3.4 中国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4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区域性分析
    4.1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总体分析
    4.2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
    4.3 中国农业信息化分区域建设的必要性
    4.4 中国农业信息化分区域建设的可行性
5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的评估与划分
    5.1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的划分依据
    5.2 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的评估指标体系
    5.4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
    5.5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的划分
6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与选择
    6.1 中国农业信息化区域性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6.2 中国农业信息化区域性建设的要求与内容
    6.3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6.4 典型区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
    6.5 非典型区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
7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
    7.1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条件
    7.2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环境
    7.3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保障
    7.4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策略
8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实证分析
    8.1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8.2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估分析
    8.3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
    8.4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
    8.5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策略
9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数字农业”及其中国的发展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科学数据管护研究[D]. 满芮.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2]果园生产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研发[D]. 段玉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5)
  • [3]天空地遥感大数据赋能果园生产精准管理[J]. 吴文斌,史云,段玉林,余强毅,宋茜,钱建平,张保辉,陆苗,杨鹏,周清波,阮怀军,王风云. 中国农业信息, 2019(04)
  • [4]植物生长形态点云数据处理与精准灌溉控制技术研究[D]. 夏春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框架设计与构建建议[J]. 吴文斌,史云,周清波,杨鹏,刘海启,王飞,刘佳,王利民,张保辉. 智慧农业, 2019(02)
  • [6]生物信息学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刘静,杜建厂.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8)
  • [7]我国农业高技术研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863计划项目为例[D]. 陈伟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3)
  • [8]农场农业数字化信息系统研究评述[J]. 汪志强,刘坤,陶桂香,朱景福.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8)
  • [9]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 杨国才. 西南大学, 2012(05)
  • [10]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D]. 安森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2)

标签:;  ;  ;  ;  ;  

“数字农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