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微(论文文献综述)
谢刚[1](2021)在《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审视》文中研究说明成人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非常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但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针对我国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情况,分析开放大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开放大学体系思政课教学应结合学生和工作实践,从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结果与过程三个方面做好实践教学工作,以提升成人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比晴,常锐[2](2021)在《新时代美育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探微》文中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文章简述美育的内涵与特征,分析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联系,指出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面临的教育主体的审美素养有待提高、教学内容相对单调、教学形式相对单一、隐性教育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并从注重教育主体的美、挖掘教材内容的美、营造教学过程的美、注重教学语言的美几个方面探讨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王艺寰,张东育[3](2021)在《基于成人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分析》文中提出成人高校是对成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是培养成人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主课堂。本文从分析当下成人学生特点入手,结合十年来某校生源实际情况,从保障机制、教育教学、生源属性等多维度考查当下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种种困境,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王晰[4](2018)在《中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检察制度作为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唯一法律监督机关,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人是制度运行的决定性因素,检察官是检察制度的运行主体,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具体践行者和操作者。要实现司法公正,提高法律监督效果,必须构筑起一整套科学、规范、系统、完备的检察官继续教育制度,以锻造和培养一支准确适用法律规范、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检察官队伍。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既具有其他国家检察教育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教育特征。新时代的司法体制改革和监察体制改革等重大实践对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入研究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这一重大课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察官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体系,极具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对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研究。文中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深入阐述了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内部运行和外部保障机制;同时,结合新时代理论、各项改革实践进行了前沿性探讨,助推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创新、改革和发展。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学理考察与价值考量。该部分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思路,分析了我国检察官的职责范围和职权嬗变,特别关注了检察官继续教育相关基础理论,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重点阐述了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基本特质,以及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教育学定位和检察官的素质构成层次,论述了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特征和种类、检察官素质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其他相关内容。同时,从法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个视角进行考察,将检察官继续教育目标分为宏观总体目标、中观职业目标、微观个体目标三个层面,又细化为目的价值、功能价值和人本价值三个维度。基于价值分析,从其提升个体素质、检察官职业化形成、促进法律实现、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等不同视角,着重阐述了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存在意义和功能作用,将其作为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支撑;第二部分(第三、第四章),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域外考察与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发展脉络,以及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先以历史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对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线性的时间梳理和归纳,又对域外两大法系国家的检察官继续教育基本模式进行了比较性考察,通过对我国和域外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建设成就与实践经验的比较,辩证的借鉴域外法治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针对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面临的现状与挑战,从教育实践中系统性地总结和归纳了当前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不足和成因,为更好地探讨如何推动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奠定现实基础;第三部分(第五、六、七章),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从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内部运行、外部保障以及与其他教育的衔接等多个方面对其目标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师资组建、基础保障、合作交流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地阐述。同时,结合新时代理论、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监察体制改革等新实践对其改革、完善和发展进行了前沿性探讨,力图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做出有益的探索。
柴美越[5](2018)在《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质量决定着国家的发展。人才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即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良好思想行为的全面发展。95后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养成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自身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还有助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95后大学生的涵义、思想行为的相关概念,通过对思想行为、良好思想行为内涵的介绍,从而界定出95后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评价标准,以及养成95后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阐述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并对具体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三部分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论述了养成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具体对策,社会层面要净化环境,注重舆论引导;学校层面是重视教育,注重实效提高;家庭层面是优化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最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教育网络。
许力双[6](2016)在《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高职院校凭借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功能,在社会的强劲需求中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壮大,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这种发展态势在社会需求与国家政策层面均达到了崭新的高度。高职院校的价值在于通过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关键性的支撑力量,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规范化、体系化的发展,其自身的实践性、职业性特征使其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功能指向性,而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鉴于此,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国家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信息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多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这给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目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失衡、模式僵化、载体分散、内容断裂、环境干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为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结合中国高职院校的现实语境进行研究,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影响力、创造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出发,围绕选题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历史沿革、基本特征、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回应和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困境,力求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具体而言,全文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为论文选题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研究基础。第二章,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这一部分内容是基础性研究。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与基本要素进行界定,进而阐述高职院校范畴、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及基本要素的功能。接着,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西方学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系统地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第三章,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这一部分内容为实践性归纳研究,主要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为主线,分别从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与曲折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确立与发展时期以及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规范时期三个阶段考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轨迹,进而探寻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与现实参考。第四章,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这一部分为特征分析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际走访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和学生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从而加深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第五章,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这一部分为问题导向性研究,首先客观总结归纳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重要成就。然后着眼于当前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任务,概括其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并分析其成因,为探索解决路径提供具体标的。第六章,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这一部分是探索性路径研究,主要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分别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五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田智律[7](2011)在《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成人高等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补充,而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实力,在过去几十年里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中,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成人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2007年,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停止招收成人脱产班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脱产班,部属高校也不能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上述脱产班。随着普通高校成人脱产班的停招,目前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主体已逐步转变为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而面对日益蓬勃增长的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群体,广州地区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却一直步履艰难。目前,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加强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了广州地区普通高校的新课题。本论文主要采取了文献法和调查访谈法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形式,对广州地区3所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且根据调研情况,总结、梳理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为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一些探索。
韦鹬[8](2010)在《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创造未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形式。社会助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种创新与发展,它是提高自学考试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教师队伍是提高助学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工作,不仅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体作用,而且要求发挥教师队伍的集体作用。因此,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育的关键所在,对社会助学教师队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本文绪论部分阐明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正文部分首先对自学考试、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阐述,且对社会助学教师的内涵、特点、职责等进行了分析:在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中,由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懂得自学考试教育教学特点和方法,接受教育管理部门聘任并承担一定教育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员即为社会助学教师;其次,通过对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揭示出社会助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学历不达标、年龄偏低,教师任职资格缺乏规范;兼职教师居多,教师流动性大,责任心差;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发展的教育,育人意识淡薄;参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方式及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缺少系统的教师激励机制及教师评聘考核标准等问题,并对相关原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五点关于如何加强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助学教师队伍;二是加强对助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自考助学教师培训机制,增强助学教师的责任心,注重助学指导;三是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四是探索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网络助学,加强自学指导;五是建立助学教师考核制度,完善助学教师激励机制。
陈江[9](2003)在《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微》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成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成人高校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是教书育人 ,培养合格人才 ,确保成人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此项工作必须得到切实的保证和加强
吴真文,耿自强,雷久良[10](2001)在《成人高校学生违法违纪现象防控探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成人高校生源路径较广 ,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中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是高校学生管理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本文从综合治理的角度 ,提出作者的防控构想
二、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放大学思政教学情况与问题分析 |
(一)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基本情况 |
(二)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问题分析 |
1. 重考核结果,轻过程实效 |
2. 重线上教学,轻线下体验 |
3. 重课堂讲授,轻课外活动 |
二、开放大学思政实践教学建议与策略 |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
(二)注重学习与生活结合 |
(三)注重结果与过程结合 |
(2)新时代美育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育的内涵与特征 |
1. 美育的内涵 |
2. 美育的特征 |
二、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联系 |
1. 目的一致性 |
2. 内容相通性 |
3. 内容互补性 |
三、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面临的问题 |
1. 教育主体的审美素养有待提高 |
2. 教学内容相对单调 |
3. 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
4. 隐性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
四、美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
1. 注重教育主体的美 |
2. 挖掘教材内容的美 |
3. 营造教学过程的美 |
4. 注重教学语言的美 |
五、结语 |
(3)基于成人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成人高校学生特点 |
(一)生源特点 |
1. 年龄整体偏小且跨度大 |
2. 生源来源多元化 |
3. 继续教育学员比重加大 |
(二)行为特点 |
(三)思想特点 |
二、新时期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问题 |
(一)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保障机制 |
1. 定位偏低 |
2. 教学体系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
(二)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诸方面问题 |
1. 教育教学思想滞后 |
2. 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
3.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方法单一 |
4. 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健全 |
(三)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忽视成人学生特性 |
(4)中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选题的缘起 |
二、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一)研究的目标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四、研究内容框架 |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
六、研究方法和创新 |
(一)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七、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学理考察 |
一、检察官及其职权的涵义 |
(一)检察官概念的界定 |
(二)检察官职权的构成 |
(三)检察官之于法治国家的意义 |
二、检察官的素质构成解读 |
(一)检察官素质的基本涵义 |
(二)检察官素质的构成层次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概念范畴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涵义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特征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种类 |
四、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基本特质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主导——“党的领导”和“法律监督”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模式——“先选后训”和“统考分训”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内容——“检察教官”和“技能实战” |
五、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定位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与大学法学学历教育 |
第二章 检察官继续教育的价值考量 |
一、宏观总体目标——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目的价值 |
(一)社会正义维度下的目的性考量 |
(二)法律实现维度下的目的性考量 |
二、中观执法目标——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功能价值 |
(一)法治国家目标下的功能性考量 |
(二)检察官职业化目标下的功能性考量 |
三、微观个体目标——检察官继续教育的人本价值 |
(一)立德树人目标下的人本性考量 |
(二)个体素质目标下的人本性考量 |
第三章 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发展脉络及域外考察 |
一、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发展脉络 |
(一)艰难曲折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二)快速起步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三)全面发展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四)日益精细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二、域外检察官继续教育的考察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三、域外检察官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
(一)域外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特点 |
(二)域外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借鉴 |
第四章 检察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一、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教育目标界定尚不清晰 |
(二)教育运行体制还不科学 |
(三)教育内容体系仍不系统 |
(四)教育质量效果有待提高 |
(五)教育重点层次不够明确 |
二、影响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因素 |
(一)法律职业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影响 |
(二)外部环境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影响 |
(三)师资力量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影响 |
(四)培训体系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影响 |
第五章 健全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内部运行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目标设置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学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师资和质评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师资建设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价 |
第六章 完善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外部保障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实施保障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法制保障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组织保障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物质保障 |
(四)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机制保障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国内合作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教育衔接 |
第七章 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新时代变化和发展前瞻 |
一、新时代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发展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态势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走向 |
二、新时代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探索 |
(一)新时代理论下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探索与期望 |
(二)人员分类管理下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探索与期望 |
(三)监察体制改革下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探索与期望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实践的再思考 |
(一)理念的现代化是目标导向 |
(二)实施的法制化是前提条件 |
(三)形势的时代化是基本动力 |
(四)培训的科学化是行为标杆 |
(五)师资的精英化是实现桥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一章 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概述 |
第一节 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相关概念 |
一、95后大学生的界定及其特点 |
二、思想行为的相关概念 |
三、95后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界定 |
第二节 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养成的意义 |
一、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二、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
三、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存在的问题 |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 |
二、功利主义价值观较突出 |
三、意志品质相对薄弱 |
四、社会责任意识不足 |
第二节 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 |
三、家庭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存在误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解决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问题的对策 |
第一节 净化社会环境,注重舆论引导 |
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
二、创建健康的经济环境 |
三、建设稳定的政治环境 |
四、创造完善的法治环境 |
第二节 重视学校教育,注重实效提高 |
一、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
四、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五、优化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三节 优化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
二、丰富科学的家庭教育内容 |
三、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 |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
第四节 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教育网络 |
一、创设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协商的体系 |
二、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资源共享的机制 |
三、形成多方联动的人文教育环境系统 |
本章小结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
2.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2.1.2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
2.2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
2.2.1 高职院校的范畴界定 |
2.2.2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2.2.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功能 |
2.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2.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2.3.3 西方学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3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
3.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
3.1.1 起点与曲折时期(1949—1977) |
3.1.2 确立与发展时期(1978—1998) |
3.1.3 改进与规范时期(1999年至今) |
3.2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 |
3.2.1 经济决定性规律 |
3.2.2 政治主导性规律 |
3.2.3 文化共融性规律 |
3.2.4 动态多变性规律 |
3.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 |
3.3.1 国家培养高级应用人才的需要 |
3.3.2 高职院校推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
3.3.3 高职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 |
3.3.4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 |
第4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
4.1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 |
4.1.1 认知水平不齐 |
4.1.2 个体心理失衡 |
4.1.3 责任意识缺失 |
4.1.4 目标需求多元 |
4.2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特点 |
4.2.1 结构组成多样化 |
4.2.2 角色定位双重性 |
4.2.3 职业素养层次性 |
4.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
4.3.1 灵活性教育与多层次认知水平的协调 |
4.3.2 一致性教育与多样化心理需求的匹配 |
4.3.3 内化性教育与外化性培养目标的统一 |
4.3.4 理论性教育与实践性培养模式的融合 |
第5章 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 |
5.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5.1.1 政策导向的引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位提高 |
5.1.2 科研向度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更细致 |
5.1.3 教育实践的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强 |
5.2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5.2.1 主客体失衡:教育主体性不突出 |
5.2.2 模式僵化:教育模式单一陈旧 |
5.2.3 载体分散:教育载体未形成合力 |
5.2.4 逻辑断裂:教育内容片面不完整 |
5.2.5 环境干预:教育环境优化不及时 |
5.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成因反思 |
5.3.1 主客体互动错位: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 |
5.3.2 工具理性的扩张: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 |
5.3.3 信息通联的弱化:教育平台的有限利用 |
5.3.4 感性经验的遗忘: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
5.3.5 思潮混合的庞杂:教育环境的复杂多变 |
第6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
6.1 主客体回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建设 |
6.1.1 提高党政团干部的政治核心作用 |
6.1.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
6.1.3 强化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 |
6.1.4 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
6.2 模式重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6.2.1 强化主体性教育模式 |
6.2.2 突出素质教育模式 |
6.2.3 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模式 |
6.2.4 注重文化育人教育模式 |
6.3 载体联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6.3.1 创新课堂教育载体 |
6.3.2 强调网络教育载体 |
6.3.3 关注手机教育载体 |
6.3.4 注重实践教育载体 |
6.3.5 营造文化教育载体 |
6.4 逻辑平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6.4.1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
6.4.2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
6.4.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根本 |
6.4.4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 |
6.4.5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 |
6.5 环境去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6.5.1 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
6.5.2 创设文化育人的学校环境 |
6.5.3 创建制度规范的网络环境 |
6.5.4 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
6.5.5 塑造身心和谐统一的自我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7)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成人高等教育 |
1.3.2 成人业余学生 |
1.3.3 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分析 |
2.1 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
2.2 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
2.3 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
2.3.1 成人业余学生身份多重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作性 |
2.3.2 成人业余学生复杂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 |
2.3.3 成人业余学生独立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
2.3.4 成人业余学生在职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扰性 |
2.3.5 成人业余学生的远程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
3.1 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查情况 |
3.1.1 业余学生教育管理者调查情况 |
3.1.2 成人业余学生调查情况 |
3.1.3 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成人业余学生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
3.2 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 |
3.2.2 成人业余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力量薄弱 |
3.2.3 成人业余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单一 |
3.2.4 成人思想政治教育课脱离实际 |
3.2.5 成人业余学生特殊性导致思政工作效果不佳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加强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
4.1 以科学的理念充分认识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4.2 建立健全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
4.3 不断创新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
4.3.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
4.3.2 构建学生群众组织,开展各项学生交流活动 |
4.3.3 加强心理健康引导,提升成人业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4.3.4 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做好成人业余学生领航员 |
4.4 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4.4.1 改革成人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
4.4.2 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到专业课教学的具体内容中 |
4.5 实施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服务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附件 |
(8)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的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相关研究分析 |
1. 国外研究 |
2. 国内研究 |
3. 研究现状分析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 自学考试 |
1. 自学考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 |
2. 自学考试的涵义 |
3. 自学考试的任务 |
4. 自学考试的优势 |
(二) 社会助学 |
1. 社会助学的概念界定 |
2. 社会助学的功能 |
3.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形式 |
(三) 社会助学教师 |
1. 社会助学教师的涵义 |
2. 助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
3. 助学教师的职责 |
三、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 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 |
1. 助学教师的基本情况 |
2. 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
(二) 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 社会助学教师学历不达标、年龄偏低,教师任职资格缺乏规范 |
2. 兼职教师居多,教师流动性大,责任心差,社会助学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
3. 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发展的教育,育人意识淡薄 |
4. 教师参与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方式及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
5. 缺少系统的教师激励机制及教师评聘考核标准 |
四、加强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助学教师队伍 |
1. 严把助学教师入口关,全面系统地制定助学教师聘用标准 |
2. 增强对社会助学教师在自学考试及社会助学政策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助学教师的认识 |
3. 鼓励助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深造 |
4. 注重助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
5. 建立助学师资库 |
(二) 加强对助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自考助学教师培训机制,增强助学教师的责任心,注重助学指导 |
1. 设立专门的助学教师培训机构 |
2. 坚持在职培训与短期强化培训相结合,以在职培训为主的培训方式 |
3. 对新任助学教师要进行针对自学考试特点和规律的岗前培训 |
4. 以思想观念及业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 |
5. 引导学生自学,加强自学指导,重视作业批改及课后辅导答疑 |
(三) 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 |
1. 加大助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力度 |
2.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 |
3. 利用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
4. 建立有针对性的日常思想工作规范制度 |
(四) 探索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网络助学,加强自学指导 |
1. 顺应社会需要,改革教学内容 |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3. 大力开展网络助学,建设网络助学体系 |
(五) 建立助学教师考核制度,完善助学教师激励机制 |
1. 建立助学教师考核制度 |
2. 完善助学教师激励机制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9)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教师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 |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进取。 |
2、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倡导勇于奉献精神。 |
3、强化文化素质培训, 注重业务素质提高。 |
二、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
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抓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 |
2、通过创立严谨的治学氛围, 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
3、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 开展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 |
四、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微(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审视[J]. 谢刚.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04)
- [2]新时代美育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探微[J]. 比晴,常锐. 成才之路, 2021(34)
- [3]基于成人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分析[J]. 王艺寰,张东育. 公关世界, 2021(20)
- [4]中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研究[D]. 王晰.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2)
- [5]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柴美越.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8(02)
- [6]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 许力双. 吉林大学, 2016(08)
- [7]广州地区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 田智律.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8]四川省高校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D]. 韦鹬. 四川师范大学, 2010(05)
- [9]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微[J]. 陈江.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 [10]成人高校学生违法违纪现象防控探微[J]. 吴真文,耿自强,雷久良.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