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意见集中排序法的教学质量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周月华[1](2021)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在学校层面的贯彻与落实。近年来,国家颁布的许多政策文件中针对义务阶段课堂教学这一方面,都提出要进一步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小学科学这门学科也越来越被重视,尤其在2017年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出了许多要求。因此,这也需要提高当前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对于小学科学学科授课的水平。拥有一个较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促进科学课程的发展,对于学校领导和小学科学教师检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较为匮乏,因此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意见整合下,采用文献法、问卷法、专家咨询法、观察法等方法构建一个信效度良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在对有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中,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想;把初建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两次专家意见的收集,经过修改整合,最终建立具有专家效度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小学科学教师对每个指标重要性的观点,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信效度检验;采用专家排序法建立小学科学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体系;将已构建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去,一方面检验该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且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可为小学科学课提供借鉴性意见,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李炳燕[2](2021)在《小学科学学业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学业评价体系,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科学作为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学业评价直接影响综合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但目前对于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小学科学学业的评价亟需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以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排序法,参考相关专家以及小学一线科学教师的意见,致力于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可操作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对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首先,运用文献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初步构建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运用专家咨询法,咨询专家对于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对初步构建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使其具有内容效度;第三,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小学一线科学教师对于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观点,并根据问卷数据对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第四,运用专家排序法,向专家咨询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并依据分析结果建立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系;最后,将构建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实践,对Q市S小学学生的科学学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改进建议。根据研究内容,得出如下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共有五项一级指标,二十三项二级指标以及四十九项评分标准;通过对教师问卷数据进行的内部一致性检验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均具有重要性,但重要性程度不同;将构建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实践,发现所构建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付露[3](2020)在《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载体作用。教科书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小学科学课程不断改革,教科书逐步多样化,如何选择合适的教科书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小学科学教科书的选取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成果,并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进程。我国教育部门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出台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多项相关文件政策,文件中指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是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以构建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为对象,通过严谨调查对本研究的分析过程进行完善。本研究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专家排序法等方法,并运用SPSS20.0、Excel等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初拟指标—指标内涵分析—多轮指标筛选—指标信效度分析—教师意见分析—确定权重体系”的过程形成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从六部分展开对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运用文献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及分析,完成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通过向专家提供半结构化问卷的方式咨询专家对于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构建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最终确立具有专家效度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教师对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重要性观点,并根据问卷数据对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运用专家排序法向有关专家咨询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确立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权重体系;根据已构建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进行分析,以检验所构建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本研究通过对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整体分析,根据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评价结果,对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编写及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议。综合研究内容,现得出结论如下:本研究所构建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指标,其中共包含三项一级指标、六项二级指标、29项三级指标以及31项具体标准;通过对教师重要性数据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专家与教师对指标重要性意见保持高度一致,可看出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高新叶[4](2020)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进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推广而进行的。通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全面把握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客观地检验小学教育教学效果,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并且这种评价越来越注重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方面。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发展性评价理论。其基本内容可以参考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将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学业负担情况等五大方面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基本框架,形成了科学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本研究主要致力于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在相关理论基础下,参考相关文献,通过严密的专家调查分析过程逐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中涉及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专家排序法、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按照“初拟指标—指标内涵分析—多轮指标筛选—指标信效度分析—确定权重体系—指标实践应用”的过程形成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依据。为保证指标体系建立理论基础的扎实性和现实性,确立了指标体系建立的五项原则即科学性与规范性、全面性与清晰性、操作性与可行性、有效性与指导性、激励性与发展性以及四项依据即理论依据、政策依据、现实依据和主体依据;第二部分为基于文献研究的指标体系的初建。主要是从评价目的的确定、指标体系初步构想及内涵分析,完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第三部分为基于专家咨询的指标体系的筛选与分析。通过咨询专家对初步构建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以建立具有专家效度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数据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作指标体系信度分析,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指标体系的效度;第四部分为指标权重构建。采用专家排序法探讨建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体系;第五部分为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研究。以Q市C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个案,提出了其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案、评价的执行方法与评价发展建议的思考。
乌仁苏都[5](2020)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课程标准的更新,对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思维上都提出了新要求。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对教师而言,数学课堂教学是展示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的舞台,也是他们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教学、诊断教学、激励师生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的作用,一堂数学课需要师生共同成就,离不开老师的努力和引导,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发展。通常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来导向、诊断、激励和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一个较为科学的、合理的、可靠的、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促成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素养、思维、情感和价值观。如何构建出一份科学、合理、可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一核心问题,广泛阅读,依据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再经过专家咨询修订和确定权重,最终构建出一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望对学校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给予参考和帮助。本文共六个章节,主要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广泛阅读文献,寻找突破点,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思路、研究现状、创新之处及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第二部分: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及已有指标体系为依据,根据导向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发展性原则,选取一二级指标,初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在前一章对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初构的基础上,编制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必要程度调查(德尔菲法问卷),向一线数学教师和高校数学教育研究者发放问卷,采集专家们对指标体系的必要度意见,从而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论证并修正。在此基础上使用专家排序法征询专家对评价指标的重要度意见,从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第四部分: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方法进行概述,选取两位数学教师对八节高中数学课堂进行独立观察和评价,再使用SPSS对评价实施中的评分者进行信度检验,最后选取笔者自己的两堂高中数学课堂进行个案分析,诊断课堂教学情况。经研究,得出凝聚了多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数学教师认可和智慧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万吉[6](2020)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应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对教学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检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了基础教育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现代化教育浪潮的推动下,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推广。然而,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资源还很匮乏,一套科学有效、完整有力的评价体系亟待建构并完善。本研究的开展以后现代主义评价理论和互动反馈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英语写作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现状如何?(2)如何将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高中生英语写作教学中?(3)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能否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笔者采用访谈法进行探究和总结。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笔者在阅读和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学者李逢庆(2017)和杨贝艺(2018)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型设计了高中生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分阶段细化成三个评价量表进行了实践应用。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笔者在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结束后,分析了实验班的写作成绩变化并结合研究后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了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有三个。首先,笔者通过访谈总结出了现阶段高中英语混合式写作教学模式存在学生预习效果不佳、表现良莠不齐、评价与教学不匹配的问题。然后,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验证可行性。教学实验的数据表明:实验班低分段学生的写作成绩进步大于中、高分段的学生。其中,在语法、篇幅、表达、结构四个方面的进步明显。且调查问卷与访谈的结果也证实了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以评促学”,优化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自主学习动机、作业完成质量、课后反思行为。最后,笔者对本次研究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国家基础阶段的英语混合式教育提供借鉴价值,推动高中英语混合式教学的高效实施和蓬勃发展。
霍媛媛[7](2020)在《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指引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向。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一方面为教学目标设计量化评价提供标准,一方面为高中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问题包括:(1)合理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2)基于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模型是什么?为构建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已有教学目标设计及其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初步划分一、二级指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其次运用NVivo11软件对76篇高中数学优秀课教学目标设计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得到高中数学优秀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主要结构要素;进而将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转化为问卷形式,运用专家咨询法对指标及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从而使指标体系得以修订和完善,修改后再次进行专家问卷咨询,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系数,得出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最后,对指标体系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结论包括:(1)自制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共设3个一级指标(课标要求、数学内容、学习基础)和9个二级指标(单元目标、整体融合、素养发展、知识内容、思想方法、联系应用、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经验基础)。通过评分者一致性信度检验和内容效度指数I-CVI和S-CVI的计算,得到自制指标体系的评分者信度和内容效度均达到可接受水平,可以作为评价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水平的有效工具。(2)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系数,得到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为:I=0.151+0.112+0.173+0.134+0.125+0.096+0.087+0.088+0.079(其中,I表示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总得分,1-9依次表示各二级指标的得分)。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建议:明确单元目标,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四基”的融合;明确知识内容行为动词的使用,注重数学知识的联系应用与思想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融入能力基础,注重经验基础。
贾旭鑫[8](2020)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的访谈》文中研究表明职业教育教材质量关系着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是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题中之义。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更高层次教育储备人才,为国家各行各业输送人才的使命。专业课教材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文本和载体,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进行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中,都能为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当前,评价职业教育教材质量多采用教师主观经验判断的方法或以普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为依据,缺乏适用于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选用教材的科学依据,尚未构建出凸显职业教育教材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那么,教师眼中的好教材呈现出何种特征?哪些突出特征更能彰显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特色与优势?评判专业课教材的优劣采用哪些标准?围绕上述三个问题,笔者以职业教育教材体系设计的三维理论为理论框架,将结构功能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作为方法论依据,了解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对教材使用功效的价值期许,从“职业维度”“知识维度”和“学习维度”全面呈现优质专业课教材的特征。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法,以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深层探索和挖掘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构建出完整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为教师选用教材以及改进教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提升教材评价的质量,保障教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为保障所构建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接着进行了信度和效度验证,证明此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应用价值。本研究从教师的视角出发探讨优质专业课教材的具体表征,挖掘出区别于专家视角的教材评价指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质性研究范式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与已有研究单纯采用定量或文本分析的方法实施教材评价相比,具有方法上的创新性。本次研究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构建了由职业维度、知识维度、学习维度3个一级维度,7项二级指标和21项三级指标共同构成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第二,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质量的核心在于职业性,三个一级维度中“职业维度”在整个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最高;第三,实施专业课教材评价时,应关注职业知识技能的呈现以及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的渗透,判断知识的性质与知识呈现方式的适切性,同时考虑教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和对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
张婷[9](2020)在《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建筑领域,工程担保一直是工程建设管理中重要的风险管理措施,但该制度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凸显的问题很多,工程担保费用收取不统一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担保人没有成熟的收费参考模型,对公司的综合表现调查不够,导致担保人不能获得有效的风险准备。本研究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后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专家排序法、市场调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建立了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主要的内容如下:(1)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大量的工程担保制度的文献阅读和专家建议,对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指标进行了初步的建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指标的可行性进行验证,问卷的统计性分析证明了指标的可靠性和问卷效度的良好性,以此建立了包括财务能力、工程项目情况、项目风险水平、诚信状况、履约能力五个方面共计23个指标的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2)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评价方法的对比与分析,根据评价指标模糊且难以量化的特点,最终选取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专家排序法作为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评价研究的方法。根据建筑市场大数据的调查为评价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选择了专家排序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最后的评价得分。(3)模型应用选择C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研究,公司最终得分为86.04分,等级为B级,说明公司的综合表现水平良好,与该公司的实际情况符合,可以证明模型的可靠性,能够作为担保机构提供履约担保费用收取的参考依据。本文构建的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担保机构在对履约担保费用定价过程中提供一个科学可行的参考模型,降低产品定价的风险,同时能够了解承包公司的综合表现,有助于承包商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项目的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市场的发展。
付蓉[10](2020)在《数据支持教学决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作为我国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一,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1),是未来我国中小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实践中,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推进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智慧学习的建设,智慧校园的体系逐步形成。随着教育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情景中的进一步运用,大量零散、非结构化的教育数据可以被采集分析,这为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供了重要支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育信息化及教育大数据等手段在学校的深入整合,势必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运用教育数据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决策方案。如何充分利用数据,将其转换为信息并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已成为未来教师工作的重点。目前,学界已经广泛认同以往教师的“经验式决策”并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围绕着教师教学决策,我国20世纪90年代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动下,促进教师教学决策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决策是数据有限使用下的经验决策为主的方式。但随着教育信息化新技术和新理念的不断深入,有必要深入探讨教师教学决策。已有关于数据支持教学决策的研究多为宏观的理论研究,在微观角度如何将数据应用于教师教学决策、教师在利用数据过程中需要怎样的数据素养,以及对于在数据支持教学决策背景下教师的数据素养内容要素尚未形成系统认识。为了提高教师运用数据进行教学决策的能力,我们有必要首先理清教师运用数据支持其教学决策时候应该具备的素养要求。基于上述讨论,本研究在整合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数据支持教师教学决策的教师数据素养构成,具体本研究探讨了如下问题:1)数据支持教师教学决策应该包括哪些维度及指标;2)各级维度和指标的重要性及合理性如何?本研究旨在探究数据支持教学决策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内容及指标,构建出科学、完整的教师运用数据进行决策时的数据素养指标体系,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决策、智慧教学、数据支持教学决策、教师数据素养四个方面的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以现有的教师教学决策流程现状为依据,立足于国内外经典可靠的数据支持教学决策的教师数据素养理论框架,以现有的教师数据素养指标体系作为补充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数据支持教学决策的教师素养理论框架,即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基于此,初步提出了数据支持教学决策的教师数据素养指标体系,通过两轮德尔菲法,请18位专家对指标划分的科学性、语言描述的准确性、指标重要程度等方面进行修订、打分,并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打分。同时与6名优秀中小学一线专家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对指标体系的实践性和可行性进行了修订完善,保障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最终确立了本研究的数据支持教学决策的教师数据素养指标体系,即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最终构建完成。本研究发现,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中“知识”的权重最高,在其下的二级指标中“教学及课程知识”权重最高,这从某一方面说明专家们认为教师在运用数据支持其教学决策时,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教学及课程方面的知识,而非仅仅是掌握“数据知识”,这说明在教师运用数据进行决策时,不能一味的强调数据的技术作用,更应将教师教学知识融入教师决策行为,落地课堂教学。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教师运用数据进行教学决策更关注知识、态度、技能方面的技能,还未深入到决策行为的具体素养,因此还需要制定标准与制度,促进教师数据素养发展;营造数据支持教学决策的内外部氛围,为教师使用数据提供实践平台;强化师范生及在岗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数据素养。本研究聚焦教师运用数据支持教学决策时应该具备的数据素养指标,通过文献梳理和访谈初步构建了我国教育情境下基于数据支持教学决策的教师数据素养指标体系,本研究对于教师教学决策数据素养的深入探讨有利于与时俱进的提升教师数据素养,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些指导、为更高效的区域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二、基于意见集中排序法的教学质量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意见集中排序法的教学质量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 |
2.国内相关研究 |
(三)研究对象与目的 |
1.研究对象 |
2.研究目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理论阐释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课堂教学质量 |
2.教学质量评价 |
3.评价指标体系 |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依据 |
1.构建依据 |
2.构建原则 |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想 |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内涵分析 |
1.教师教学指标内涵分析 |
2.学生学习指标内涵分析 |
3.课堂环境设置指标内涵分析 |
三、基于专家咨询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第一次专家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
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意见分析 |
2.各项指标及评分标准的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
3.专家意见统计分析 |
(四)第二次专家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
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意见分析 |
2.各项指标及评分标准的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
3.专家意见统计分析 |
4.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概览 |
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
1.信度分析 |
2.效度分析 |
五、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指标权重构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
1.一级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
2.二级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
3.三级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
4.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预览 |
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七、研究结论、反思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良好 |
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行性检验 |
(二)研究反思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第一次) |
附录二 第一次专家咨询意见分析 |
附录三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第二次) |
附录四 第二次专家咨询意见分析 |
附录五 小学科学教师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 |
附录六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构建调查问卷 |
致谢 |
(2)小学科学学业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1.选题缘由 |
2.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 |
2.国内相关研究 |
(三)概念界定 |
1.学业评价 |
2.小学科学学业评价 |
3.评价指标体系 |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步骤 |
一、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依据 |
(一)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1.全面性与客观性 |
2.系统性与清晰性 |
3.科学性与可行性 |
(二)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1.政策依据 |
2.理论依据 |
3.现实依据 |
二、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一)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构想 |
(二)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分析 |
1.科学知识 |
2.科学方法 |
3.科学能力 |
4.科学态度 |
5.社会责任 |
三、基于专家咨询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1.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
2.专家咨询对象 |
(三)第一次专家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
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与指标意见分析 |
2.各项指标及评分标准的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
3.第一次专家咨询意见统计分析 |
(四)第二次专家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
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与指标意见分析 |
2.各项指标及评分标准的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
3.第二次专家咨询意见统计分析 |
4.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整体预览 |
四、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
1.信度分析 |
2.效度分析 |
五、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之指标权重构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
1.一级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
2.二级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
(四)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整体预览 |
六、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实践应用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
1.“科学知识”评价结果分析 |
2.“科学方法”评价结果分析 |
3.“科学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
4.“科学态度”评价结果分析 |
5.“社会责任”评价结果分析 |
6.小学科学学业量化评价结果总体分析 |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1.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
3.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均具有重要性,但重要性程度不同 |
4.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科学教科书 |
(二)教科书评价 |
(三)评价指标体系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教科书评价研究 |
二、国内教科书评价研究 |
第三章 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依据 |
一、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一)科学性与规范性 |
(二)指导性 |
(三)客观性 |
(四)可操作性 |
二、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一)政策依据 |
(二)理论依据 |
(三)现实依据 |
第四章 基于文献研究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一、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想 |
二、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内涵分析 |
(一)目标维度指标内涵分析 |
(二)内容维度指标内涵分析 |
(三)物理维度指标内涵分析 |
第五章 基于专家意见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第一次专家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
(一)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意见分析 |
(二)各项指标及具体标准统计结果及意见分析 |
(三)第一次专家意见统计分析讨论 |
四、第二次专家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
(一)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意见分析 |
(二)各项指标及具体标准统计结果及意见分析 |
(三)第二次专家意见统计分析讨论 |
(四)各级指标重要性分析 |
第六章 基于教师意见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信度和效度检验 |
(一)信度检验 |
(二)效度检验 |
四、教师意见下指标重要性分析 |
(一)一级指标重要性分析 |
(二)二级指标重要性分析 |
(三)三级指标重要性分析 |
第七章 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之指标权重构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指标权重体系构建 |
(一)一级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二)二级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三)三级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四、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权重体系整体预览 |
第八章 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目标维度评价结果分析 |
(二)内容维度评价结果分析 |
(三)物理维度评价结果分析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调查问卷(第一次专家咨询) |
附录二 第一次专家咨询意见分析 |
附录三 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调查问卷(第二次专家咨询) |
附录四 第二次专家咨询意见分析 |
附录五 小学科学教师对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 |
附录六 各项指标重要性分析结果(基于教师意见) |
附录七 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权重体系构建调查问卷 |
致谢 |
(4)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阐释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综合素质 |
(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依据 |
(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
第三章 基于文献研究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想 |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内涵分析 |
第四章 基于专家咨询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一)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
(二)专家咨询实施之研究对象 |
三、第一次专家咨询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与指标意见分析 |
(二)各指标、评分标准的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
(三)专家意见统计分析 |
四、第二次专家咨询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与指标意见分析 |
(二)各指标、评分标准的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
(三)专家意见统计分析 |
(四)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概览 |
第五章 基于教师意见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第六章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之指标权重构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指标权重值的分析讨论与指标体系整体预览 |
(一)指标权重值的分析与讨论 |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预览 |
第七章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研究-以Q市C小学为例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第一次) |
附录二 第一次专家意见分析 |
附录三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第二次) |
附录四 第二次专家意见分析 |
附录五 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 |
附录六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权重体系构建调查问卷 |
后记 |
(5)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4 研究设计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学科核心素养 |
2.1.3 课堂教学评价 |
2.1.4 评价指标体系 |
2.2 理论概述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发展性教学评价思想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4 数学学习理论 |
第3章 初步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
3.1 课堂教学评价依据 |
3.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3.1.2 已有指标体系 |
3.1.3 教学实践 |
3.2 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
3.2.1 导向性原则 |
3.2.2 有效性原则 |
3.2.3 可操作性原则 |
3.2.4 发展性原则 |
3.2.5 结合数学学科性质的原则 |
3.3 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3.3.1 一级指标的筛选 |
3.3.2 二级指标的筛选 |
3.3.3 评价内容说明 |
第4章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德尔菲法 |
4.1 问卷设计与专家组可靠性分析 |
4.1.1 问卷设计 |
4.1.2 专家组确定 |
4.1.3 专家组可靠性 |
4.2 基于德尔菲法的结果分析 |
4.2.1 专家协调系数 |
4.2.2 指标必要度分析 |
4.3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体系的修订 |
4.3.1 专家意见分析与指标修改 |
4.3.2 指标体系的修订 |
4.4 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确定 |
4.4.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4.4.2 指标权重的构建结果 |
第5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再评价 |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方法 |
5.1.1 评价实施目的 |
5.1.2 评价实施方法 |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中的信度 |
5.2.1 研究目的与方法 |
5.2.2 评分者信度检验 |
5.3 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的个案分析 |
5.3.1 课《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
5.3.2 课《柱体、锥体的体积》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致谢 |
(6)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混合式教学 |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
(三)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 |
二、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二)国内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综述 |
(二)国内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综述 |
四、国内外英语写作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英语写作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综述 |
(二)国内英语写作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综述 |
五、混合式教学模下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后现代主义评价理论 |
二、互动反馈理论 |
三、社会学习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三)实验法 |
(四)德尔菲法 |
(五)专家排序法 |
(六)量表评价法 |
五、研究工具 |
(一)作文测试卷 |
(二)调查问卷 |
(三)访谈提纲 |
(四)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 |
六、研究步骤 |
(一)准备阶段 |
(二)前测阶段 |
(三)研究步骤 |
(四)后测阶段 |
七、教学案例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研究数据分析 |
(一)测验成绩数据分析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高中英语混合写作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现状访谈结果 |
(二)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
(三)混合式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 |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二、研究反思与教学启示 |
(一)研究反思 |
(一)教学启示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关键概念界定 |
1.2.1 教学目标与数学教学目标 |
1.2.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
1.2.3 数学新授课 |
1.2.4 评价指标体系 |
1.2.5 评价模型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专家咨询法 |
1.5.3 统计分析法 |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7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关于数学教学目标的相关研究现状 |
2.1.1 教学目标及其分类 |
2.1.2 教学目标设计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
2.1.3 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及其特点 |
2.1.4 教学目标的测量与评价 |
2.1.5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2.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要素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工具的构建 |
3.1.1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
3.2.1 指标体系初建阶段 |
3.2.2 指标筛选阶段 |
3.2.3 权重划分阶段 |
3.2.4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
3.2.5 指标体系检验阶段 |
3.3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3.3.1 指标体系完善和修改专家咨询意见数据处理 |
3.3.2 指标体系权重系数专家意见咨询数据处理 |
3.3.3 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检验数据处理 |
第四章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
4.1 一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
4.2 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
4.2.1 “课标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依据 |
4.2.2 “数学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依据 |
4.2.3 “学生因素”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依据 |
4.3 全国高中数学优秀课展示教学目标的NVivo质性分析 |
4.3.1 教学目标样本的确定 |
4.3.2 质性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
4.3.3 质性分析结果与反馈 |
4.4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
第五章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评价指标的筛选修订 |
5.1.1 研究方法 |
5.1.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5.1.3 专家意见咨询结果分析 |
5.2 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的构建 |
5.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2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5.2.3 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 |
5.3 研究结果 |
第六章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
6.1 信度检验 |
6.1.1 评价人员的确定 |
6.1.2 评价对象的确定 |
6.1.3 评价的具体实施 |
6.1.4 评价结果分析 |
6.2 内容效度检验 |
6.2.1 评价人员确定 |
6.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6.2.3 评价的具体实施步骤 |
6.2.4 评价结果分析 |
6.3 研究结果 |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
7.1 讨论 |
7.1.1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的讨论 |
7.1.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1.3 指标体系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7.2 结论 |
7.3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建议 |
7.3.1 灵活研读课程标准 |
7.3.2 注重数学内容本身 |
7.3.3 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第一次专家问卷) |
附录2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次专家问卷) |
附录3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验 |
附录4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效度检验 |
附录5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指南 |
致谢 |
(8)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的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 |
二、教材 |
三、教材评价 |
四、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教材评价研究 |
二、教材评价指标研究 |
三、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研究 |
四、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理论框架 |
一、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职业维度 |
二、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知识维度 |
三、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学习维度 |
第二节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维度的内涵转化 |
一、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的方法论依据 |
二、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维度的内涵 |
第三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四、研究效度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访谈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
第一节 访谈资料的三级编码 |
第二节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的职业维度 |
一、职业知识习得与技能掌握 |
二、职业思维培养与态度养成 |
第三节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的知识维度 |
一、知识选择 |
二、知识呈现 |
第四节 中职专业课教材评价的学习维度 |
一、学习兴趣激发 |
二、学习方法形成 |
三、学习评价关注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框架的构建 |
一、咨询专家的选择 |
二、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二节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设置 |
一、咨询专家可靠性分析 |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 |
第一节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验证 |
一、信度验证实施 |
二、信度验证分析 |
第二节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验证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
二、中职专业课教材质量的核心在于职业性 |
三、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的策略 |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二 第一轮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调查表(访谈) |
附录三 第二轮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调查表 |
附录四 第三轮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调查表 |
附录五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表(试用) |
附录六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表(教师) |
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表》的计分方法 |
后记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担保制度的研究现状 |
1.3.2 工程担保费用收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小结 |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工程担保相关理论介绍 |
2.1 工程担保的种类与模式 |
2.1.1 工程担保的种类 |
2.1.2 工程担保的模式 |
2.2 担保费用收取判别标准不统一的原因分析 |
2.3 工程担保费用收取判别标准不统一的危害 |
2.4 现行担保费用的收取机制 |
2.5 工程担保风险的相关介绍 |
2.5.1 工程担保风险的概念 |
2.5.2 工程担保风险的性质特征和组成 |
2.5.3 工程担保风险产生的原因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确立 |
3.1 工程履约担保费用的影响因素 |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步骤 |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2.2 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
3.3 指标体系的初选 |
3.3.1 一级指标 |
3.3.2 财务能力考核指标 |
3.3.3 工程项目情况考核指标 |
3.3.4 项目风险水平考核指标 |
3.3.5 诚信状况考核指标 |
3.3.6 履约能力考核指标 |
3.4 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3.5 指标体系的检验与确定 |
3.5.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3.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5.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的构造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4.2.1 确定评价因素集合 |
4.2.2 确定评语集 |
4.2.3 确定隶属度矩阵 |
4.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5 模糊运算 |
4.2.6 评价结果的确定 |
4.3 评价指标评分细则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案例分析 |
5.1 评价对象基础信息 |
5.2 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模型 |
5.2.1 因素集 |
5.2.2 评语集 |
5.2.3 指标隶属度的计算 |
5.2.4 模糊综合评价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3.1 评价结果 |
5.3.2 改进措施 |
5.4 评价模型对担保机构的作用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 |
(10)数据支持教学决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综述 |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决策的研究 |
1.教师教学决策的定义 |
2.国外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决策的研究 |
3.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决策的研究 |
4.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述评 |
(二)数据支持中小学教师教学决策的研究 |
1.数据支持决策的定义 |
2.数据支持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
3.教师数据素养教育的实践 |
(三)教师数据素养的研究 |
1.教师数据素养的定义 |
2.国内外教师数据素养的研究 |
(四)智慧教育与智慧教学的研究 |
1.国外智慧教育与智慧教学的研究现状 |
2.国内智慧教育与智慧教学研究现状 |
二、中小学教师教学决策数据素养的理论建构 |
(一)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1.以教师教学决策流程作为依据 |
2.立足于现有的数据支持教学决策的教师数据素养理论框架 |
3.以现有的教师数据素养指标体系作为补充 |
(二)教师教学决策数据素养指标基本维度的确定 |
1.教师教学决策数据素养基本维度 |
2.各二级维度的意义解释 |
(三)教师教学决策数据素养体系的基本框架 |
1.指标来源 |
2.初步框架 |
三、教师教学决策数据素养指标构成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
(一)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修订 |
1.德尔菲法专家选择 |
2.指标体系的修订 |
(二)第一轮专家调查 |
1.一线专家访谈 |
2.问卷发放 |
3.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
(三)第二轮专家调查 |
1.问卷发放 |
2.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1.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2.二、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3.教师数据素养指标体系的权重 |
四、研究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建议 |
(三)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第一次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3 第二次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4 指标权重及指标排序专家调查表 |
致谢 |
四、基于意见集中排序法的教学质量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周月华.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小学科学学业评价体系研究[D]. 李炳燕.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付露.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高新叶.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乌仁苏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D]. 万吉.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霍媛媛.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8]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的访谈[D]. 贾旭鑫.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9]工程履约担保费用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研究[D]. 张婷.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10]数据支持教学决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付蓉.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