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蜗电图和甘油试验在迷路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代佳秋[1](2021)在《内耳钆造影MRI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评探讨双侧鼓室注射钆喷酸葡胺稀释液后迟发性内耳磁共振成像(MRI)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8.12-2020.12于我科就诊并确诊为梅尼埃病的患者39例,在接受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和VEMP测试后,双侧鼓室内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稀释液,并于24小时后接受3D-FLAIR MRI扫描。对患者双侧前庭、半规管、耳蜗进行评分,对比各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研究内耳钆造影MRI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结果患侧37例造影成功,符合梅尼埃病诊断的有36例(97.2%),半规管显影较耳蜗及前庭好,外半规管显影较上半规管、后半规管显影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钆造影检查阳性率高于耳蜗电图SP/AP振幅比(28.6%),SP/AP面积比(45.7%),c VEMP(5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耳钆造影结果评分与c VEMP双侧振幅不对称比、耳蜗电图SP/AP振幅比、SP/AP面积比、年龄、病程、低频平均听阈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健侧38耳造影成功,符合梅尼埃病诊断的有15例(39.5%),其中14例双侧均符合梅尼埃病诊断(37.8%)。双侧阳性的患者与单侧阳性患者相比,年龄与低频平均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病程更长。结论1.较其他听力学检查,内耳钆造影磁共振阳性率更高;2.MD患者积水更多出现在前庭及耳蜗,半规管积水较少;3.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MD患者出现对侧积水,及时行内耳钆造影磁共振有助于临床发现隐匿的双侧梅尼埃病;4.梅尼埃病的严重程度与钆造影膜迷路积水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吴菊艺[2](2021)在《静脉路钆造影3D-FLAIR MR内耳延迟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静脉路钆造影3D-FLAIR MR内耳延迟成像技术对梅尼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确诊53例眩晕病人的内耳资料,将106只耳分为四组,即梅尼埃病确诊组、梅尼埃病疑似组、无症状组和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组,均行纯音测听检查和静脉路内耳钆造影MR检查。于外周肘静脉注射钆布醇4h后行内耳3D-FLAIR MR扫描,观察并记录每组前庭膜迷路内淋巴积水征象及程度、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和定量计算外淋巴强化程度。采用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比较梅尼埃病确诊组与梅尼埃病疑似组、无症状组和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组组间出现前庭膜迷路内淋巴积水和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梅尼埃病确诊组与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组两组间定量外淋巴强化程度差异;以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组为对照组,计算前庭膜迷路积水和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诊断梅尼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比较梅尼埃病确诊组不同程度前庭内淋巴积水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梅尼埃病确诊组共37只耳,33只耳(89.2%,33/37)观察到前庭内淋巴积水征象,其中19只耳(51.4%,19/37)为轻度积水,11只耳(29.7%,11/37)为中度积水,3只耳(8.1%,3/37)为重度积水;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组共35只耳,仅4只耳(11.4%,4/35)观察到前庭内淋巴积水征象,上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用前庭内淋巴积水征象诊断梅尼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8%、89%、89%。梅尼埃病确诊组中,27只耳(73.0%,27/37)观察到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组中,7只耳(20.0%,7/35)观察到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上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用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诊断梅尼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80%、79%、74%。梅尼埃病确诊组中,共26只耳(70.3%,26/37)同时观察到前庭内淋巴积水和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而在35只眩晕相关其他内耳疾病组中,仅2只耳(5.7%,2/35)同时观察到前庭内淋巴积水和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上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前庭内淋巴积水和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诊断梅尼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4%、93%和75%。梅尼埃病疑似组9只耳中,5只耳(55.6%,5/9)观察到前庭内淋巴积水征象,与梅尼埃病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只耳(33.3%,3/9)观察到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与梅尼埃病确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仅2只耳(22.2%,2/9)同时出现前庭内淋巴积水和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与梅尼埃病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无症状组25只耳中,各有1只耳(4.0%,1/25)分别表现前庭内淋巴积水征象或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与梅尼埃确诊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并且25只耳均未同时表现前庭内淋巴积水和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与梅尼埃病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庭内淋巴积水程度与听力损失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01),随着前庭内淋巴积水程度的升高,相应低中频听力损失程度越严重。结论:静脉路钆造影3D-FLAIR MR内耳延迟成像技术可用于诊断梅尼埃病,联合前庭内淋巴积水和外淋巴视觉增强征象可提高梅尼埃病诊断的准确率,并且前庭内淋巴积水程度可辅助临床分期,有利于临床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张瑶瑶[3](2021)在《梅尼埃病患者MRI造影所见内淋巴积水程度的临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梅尼埃病患者进行内耳钆造影MRI检查,探讨内耳钆造影MRI技术在梅尼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梅尼埃病患者患耳内淋巴积水程度与其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眩晕门诊确诊为梅尼埃病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均在行纯音测听检测后行内耳钆造影MRI检查,耳鸣患者进行耳鸣匹配检测。经静脉注射双倍剂量钆布醇4小时后行内耳钆造影MRI检查,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线科医生采用双盲方法,对122例患者MRI图像采用Bernaerts的目测评分法评估内淋巴积水程度。根据内淋巴积水的积水部位,可将梅尼埃病患者分为前庭组、耳蜗组以及前庭+耳蜗组3组。取纯音测听中500Hz、1KHz、2KHz的气导听阈,计算平均听阈,将结果依据梅尼埃病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可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4期,其中一期、二期归为甲组,三期、四期归为乙组。取耳鸣匹配检查中的音调匹配结果,依据其频率特点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低频组(频率≤250Hz)、中频组(频率:500~2k Hz)和高频组(频率≥4k Hz)。1、应用SPSS 26.0软件,通过卡方检验对内淋巴积水的积水部位与患耳听力损失程度和耳鸣频率进行显着性检验,以确定积水部位是否会对听力损失程度和耳鸣频率产生影响。2、对患耳的影像学内淋巴积水程度分度与其平均听阈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以明确积水程度与听力损失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中,内耳钆造影MRI检测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积水的阳性率为97.5%;前庭组和前庭+耳蜗组中梅尼埃病患者的平均听阈以三期、四期更多见。2、患耳的内淋巴积水部位和其听力损失程度之间(P=0.000)有显着性差异,即积水部位可对听力损失程度产生影响。3、患耳的内淋巴积水部位和其耳鸣频率之间(P=0.263)无显着差异,即积水部位不会对耳鸣频率产生影响。4、患耳平均听阈与耳蜗积水程度(R=0.303,P=0.008)、前庭积水程度(R=0.461,P=0.000,)显着相关,即积水程度越重,听力损失越重。结论:1、经静脉注射内耳钆造影MRI可显示梅尼埃病患者的内淋巴积水,为梅尼埃病诊断的提供影像学依据。2、内耳钆造影MRI技术可评估梅尼埃病患者患耳内淋巴积水的严重程度,内淋巴积水程度分级与梅尼埃病患者患耳的听力损失程度相关。
李盼盼[4](2020)在《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在梅尼埃病分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梅尼埃病患者的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的参数来探讨及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在评估梅尼埃病不同听力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耳科住院符合临床诊断的70例(70耳)单侧梅尼埃病患者,按照我国2017年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根据不同听阈进行临床分期,一期(平均听阈≤25 dBHL);二期(平均听阈26~40 dBHL);三期(平均听阈41~70 dBHL);四期(平均听阈>70 dBHL)。对70例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的检查,记录检查的各参数值。并选择听力正常的25名(50耳)健康志愿者设置对照组。记录并比较梅尼埃病组患者与对照组SP振幅、AP振幅、SP/AP振幅比及面积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梅尼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SP振幅、AP振幅、SP/AP振幅比及面积比的平均值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蜗电图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梅尼埃病患者中SP/AP振幅比与面积比的阳性率、梅尼埃病组不同听力受损分期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的异常检出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梅尼埃病组按不同听力受损分期,一期15例;二期24例;三期21例;四期10例。梅尼埃病组SP振幅、AP振幅、SP/AP振幅比、SP/AP面积比的平均值分别为(0.807±0.306)μV、(1.552±0.441)μV、(0.430±0.099)、(2.157±0.364);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93±0.131)μV、(1.154±0.464)μV、(0.281±0.080)、(1.490±0.274),梅尼埃病组SP振幅、SP/AP振幅比及面积比均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P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尼埃病组耳蜗电图SP/AP振幅比与面积比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5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蜗电图SP/AP振幅比的阳性率为50.00%,面积比的阳性率为66.67%,振幅比与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蜗电图、冷热试验、vHIT在梅尼埃病组的阳性率分别是:70.00%(42/60)、72.86%(51/70)、38.57%(27/70)。在梅尼埃病患者各分期中耳蜗电图的阳性率分别为一期46.67%、二期75.00%、三期80.95%,四期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引出2例,8例未引出,因病例数较少,此处不予分析;冷热试验在梅尼埃病患者中四期的异常率分别为:40.00%、70.83%、80.95%、90.00%;视频头脉冲试验在梅尼埃病患者四期中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33%、37.50%、47.62%、60.00%,三种检查的阳性率随着梅尼埃病听力分期呈现上升趋势。结论1、SP/AP面积比作为耳蜗电图的评估参数对梅尼埃病的诊断更具有优势。2、耳蜗电图测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试验参数的选择、参考值标准的选取、电极放置位置、刺激声的选择、梅尼埃病分期及分组差异等。3、三种检查的阳性率均随听力受损程度加重有增加的趋势,提示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功能受损程度跟耳蜗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4、三种检查原理不同,冷热试验与vHIT联合使用可以全面分析梅尼埃病患者水平半规管的低频及高频损伤情况;冷热试验结合耳蜗电图可更全面评估梅尼埃患者的半规管及耳蜗功能变化。
袁梓朗[5](2020)在《调神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次研究对调神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针刺治疗方案主要采取庄礼兴教授的调神针法为主结合常规针刺,通过观察中医与西医的量表能客观评价此治疗方案的疗效,以探究调神导气的庄礼兴调神针法结合化痰熄风剂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在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的疗效。为今后探究中医药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提供新方向以及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从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与针灸科门诊的痰湿型梅尼埃病患者里选取符合纳入标准60例。并随机分为针刺结合中药组(治疗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治疗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每天一剂,早晚分次服用,同时每天接受一次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每天一剂,早晚分次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持续一疗程结束。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耳鸣致残量表(THI)的评分。把采集的数据经过Microsoft Excel 2007整理后,再导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前通过问诊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包括性别、年龄、主诉、病史等并作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比较,其中包括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耳鸣致残量表(THI)的评分,得出两组在这三个量表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意义。治疗后两组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患者的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眩晕障碍评分(DHI)、耳鸣致残量表(THI)的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下降(P<0.05),说明两组的治疗都有显着的疗效。并且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各个量表的每项评分差值进行组间比较,得出针刺结合中药组治疗后的差值结果优于中药组(P<0.05)。两组的总体疗效比较,针刺结合中药组的30例中,总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30例中,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意义。结论:1.调神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组加味(治疗组)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组(对照组)对于痰湿型的梅尼埃病的治疗,均有显着疗效。2.两组在减轻中医症状眩晕、恶心呕吐、DHI量表积分的比较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本研究表明以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为主的针刺方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组治疗痰湿型的梅尼埃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慧芬[6](2019)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及前庭自旋转试验在梅尼埃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索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与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检查在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并分析梅尼埃病患者的前庭系统功能受损程度与听力受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诊疗中心确诊的单耳梅尼埃病患者58例,按2017年《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进行分期分组:1期11例,2期14例,3期21例,4期12例,另选取健康成人志愿者30例(60耳)为对照。对所有受试者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VAT检查,记录cVEMP/oVEMP引出率、P1及N1潜伏期、N1-P1振幅、耳间不对称比(interaural asymmetric ratio,IAR)、VAT异常率、VAT各参数(水平增益、垂直增益、水平相移、垂直相移及非对称性)的异常率,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以及病例组不同分期组间VEMP及VAT各指标的结果。结果:1、病例组cVEMP/oVEMP的引出率、振幅较对照组均显着降低,耳间不对称比明显增加(P<0.05);P1及N1潜伏期在cVEMP中较对照组延长(P<0.05),在oVEMP中无明显变化(P>0.05);病例组患侧耳与健侧耳之间cVEMP/oVEMP各参数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梅尼埃病患者1-4期cVEMP引出率分别为100%,85.7%,81%,58.3%;oVEMP引出率分别为72.7%,85.7%,66.7%,50%,除1期cVEMP引出率外,其余较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听力分期的增加,cVEMP及oVEMP引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3、不同听力分期组cVEMP的P1、N1潜伏期以及cVEMP/oVEMP振幅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期与1、2期之间差异较明显;cVEMP/oVEMP振幅随听力受损的加重均呈总体下降趋势;oVEMP的P1、N1潜伏期以及cVEMP/oVEMP的耳间不对称比在各分期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梅尼埃病患者1-4期VAT异常率分别为75.0%,84.6%,90.0%,100.0%,呈总体上升趋势;VAT病例组VAT异常率、增益异常率及非对称性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移异常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VAT各项参数中水平增益下降以及非对称性异常对于诊断梅尼埃的准确性较高,敏感度分别为60.4%,43.4%;特异度分别为100.0%,96.7%。VAT与cVEMP之间检出异常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oVEMP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VAT的检出异常率(88.7%)高于cVEMP(56.6%)。结论:梅尼埃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庭功能损害,随着听力分期的增加,cVEMP/oVEMP的引出率及振幅值呈总体下降趋势,VAT异常率呈总体上升趋势,表示梅尼埃病患者耳石器及前庭眼反射功能受损程度随听力下降逐渐加重。VAT诊断梅尼埃病的敏感性较高,其参数主要表现为水平增益下降及非对称性异常。VEMP结合VAT可以良好地评估梅尼埃病患者的椭圆囊、球囊及水平、垂直半规管的功能,能更全面地为梅尼埃病的诊断及不同分期病情的评估提供客观的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
杜晓轲[7](2017)在《耳蜗电图SPAP面积比在梅尼埃病中医证型诊断中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耳蜗电图面积比在梅尼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并将现代医学的耳蜗电图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比较各证型中耳蜗电图SP/AP振幅比与面积比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结合研究结果,探寻一种更敏感的梅尼埃病诊断指标,并使现代研究技术更好的运用到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听功能室进行耳蜗电图检查的门诊与住院梅尼埃患者87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57例。对收集的患者双耳均行耳蜗电图检查,并同时记录SP/AP面积比与振幅比结果,比较振幅比与面积比对梅尼埃病检出的阳性率,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比较耳蜗电图两个指标阳性结果与其证型的相关性,对耳蜗电图SP/AP振幅比与面积比进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收集的87例患者中单侧患病的有58例,双耳同时患病29例,共有患耳116例。在所有患耳中,振幅比检出30例,阳性率为25.86%,面积比检出86例,阳性率为66.37%,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87名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髓海不足有21例,上气不足有12例,寒水上泛有5例,肝阳上亢者有17例,痰浊中阻证型共32人。在五种中医分型中,面积比的检出阳性率均高于振幅比,且在髓海不足、上气不足、痰浊中阻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蜗电图面积比在诊断梅尼埃病的敏感性高于振幅比,梅尼埃的中医分型中,痰浊中阻患者最多,在临床应用中,髓海不足型、上气不足型及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耳蜗电图SP/AP面积比较振幅比更有临床价值。
王藁浴,谢艳,周慧芳,张静,苏娟,王铭歆,许轶,杨东[8](2016)在《耳蜗电图面积比对梅尼埃病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耳蜗电图总和电位(SP)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AP)面积比(SP/AP)在梅尼埃病(MD)不同时期(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对照组和不同时期的MD组分别行耳蜗电图检查,标记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得到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的正常值,并分析MD发作期、MD间歇期、正常对照组耳蜗电图结果。结果:正常对照组SP/AP振幅比的正常高限为0.40,SP/AP面积比的正常高限为1.78。MD患者发作期SP/AP面积比阳性率为95.56%,振幅比阳性率为71.77%。间歇期SP/AP面积比阳性率为55.56%,振幅比阳性率为33.33%。结果显示耳蜗电图两种标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患者发作期的阳性率高于间歇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发作期、MD间歇期、正常对照组的SP/AP面积比参数比较行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10,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发作期、MD间歇期、正常对照组的SP/AP振幅比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8,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D发作期行耳蜗电图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耳蜗电图SP/AP面积比相对于SP/AP振幅比可提高MD诊断的敏感性。
王藁浴[9](2016)在《梅尼埃病不同时期耳蜗电图参数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梅尼埃病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在病情发作期和间歇期其病理变化不一样,在两个时期中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如果单靠临床症状很难明确梅尼埃的诊断。耳蜗电图常被用来检查梅尼埃病的膜迷路积水,在临床上可以为梅尼埃病提供客观诊断依据。然而梅尼埃病发病的不同阶段其表现不同,耳蜗电图检查在其诊断价值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梅尼埃病发作期和间歇期行耳蜗电图检查的意义,比较SP/AP面积比和振幅比的诊断敏感性并分析SP/AP振幅和面积比的相关性,计算正常对照组耳蜗电图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42例(45耳)梅尼埃病患者分别于发作期、间歇期进行耳蜗电图检查,标记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选择听力正常的22名(44耳)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行耳蜗电图检查得到SP/AP振幅比和SP/AP面积比的正常临界参考值。比较发作期和间歇期SP振幅、AP振幅、SP面积、AP面积参数值,比较正常对照组、梅尼埃病发作期、梅尼埃病间歇期耳蜗电图比值结果,对耳蜗电图SP/AP面积比和振幅比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MD发作期和间歇期SP振幅、AP振幅、SP面积、AP面积参数值分别行T检验,发作期耳蜗电图SP振幅、AP振幅、SP面积、AP参数值大于间歇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发作期、MD间歇期、正常对照组的SP/AP面积比参数比较行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10,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发作期、MD间歇期、正常对照组的SP/AP振幅比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8,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患者发作期SP/AP面积比阳性率为95.56%,振幅比阳性率为71.77%。间歇期SP/AP面积比阳性率为55.56%,振幅比阳性率为33.33%。MD患者发作期的阳性率高于间歇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蜗电图两种标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5、0.85、0.81。正常对照组SP/AP振幅比的正常高限为0.40,SP/AP面积比的正常高限为1.78。结论:在梅尼埃病发作期行耳蜗电图检查时可提高诊断率,所以临床上考虑为梅尼埃病时,应尽量在其急性发作期行耳蜗电图检查。当SP/AP振幅比为阴性时,标记其面积比可提高耳蜗电图的诊断敏感性,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具有相关性。这种记录和分析方法对患者和检查者来说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这对于早期诊断梅尼埃病、早期干预、预防内耳功能进一步损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曦[10](2015)在《鼓室内钆注射3D-MRI水成像在内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经鼓膜细针穿刺向鼓室内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稀释液,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3D-FLAIR MRI)扫描,观察患者内耳迷路结构在磁共振成像上的变化。通过分析总结内耳造影显像结果,结合临床特征、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或)甘油试验结果探讨多种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尤其是双侧梅尼埃病)、特发性突聋、迟发型膜迷路积水的内淋巴积水现象,并且进一步探讨经鼓室钆注射3D-FLAIR MRI技术对于这些内耳疾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研究。方法:通过内耳钆造影磁共振成像技术成功在豚鼠内耳见到增强的高信号后。收集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梅尼埃病、突发性聋、迟发型膜迷路积水等内耳疾病患者。每一位患者在就诊后都进行经鼓膜细针穿刺向双侧(或单侧)鼓室内注入钆喷酸葡胺稀释液,24h后进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扫描,利用Syngo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进行图像的后期处理,得出所纳入疾病的内耳造影磁共振成像结果。通过观察、分析膜迷路积水在磁共振图像上的不同表现,提出新的膜迷路积水评分标准。在临床研究中,利用内耳钆造影技术结合不同的评分方法对膜迷路积水情况进行量化,得出评分结果。通过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评价不同内耳疾病类型的膜迷路积水表现。同时将内耳造影的结果与所研究的内耳疾病类型的临床特征、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或甘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评价内耳钆造影技术的在临床应用的价值优势。结果:从动物到人体的观察见经鼓室注射钆造影剂3D-FLAIR MR水成像的结果显示钆喷酸葡胺对比剂在中耳腔内经过圆窗膜进入内耳迷路,并随外淋巴循环分布到外淋巴各间隙,使外淋巴液在磁共振成像上增强显影,从而区分出内、外淋巴间隙。而膜迷路积水的影像学征象体现在内耳迷路结构MRI高信号区(外淋巴液)的缩小和低信号区(内淋巴液)的扩大。我们根据钆造影剂在外淋巴间隙中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简易的评分方法评估膜迷路积水情况。该MRI评分体系既有基于迷路各部位评分的诊断标准,也有基于总体的诊断标准,操作简便,诊断效能高,为内耳疾患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我们通过磁共振显像的正常或异常征象,观察上述内耳疾病的内耳造影表现,认为磁共振结果同临床相关资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造影能够直观地显示膜迷路积水情况,且有较高的敏感度,对于梅尼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探讨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另外,由于突聋的发病原因机制并不十分明了,有部分学者考虑跟膜迷路积水相关,借助内耳造影的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突发性聋的可能的病因。且目前鼓室内注药亦是流行的治疗突聋的一种方法,那么药物进入鼓室后如何分布,是否会对内耳产生相应的作用及影响,希望可以通过内耳钆造影来进一步了解。内耳钆造影3 D MRI技术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同时也为制定诊疗方案,评估预后提供了参考价值。另外,我们对经鼓室内钆造影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进行随访,均未发现鼓膜穿孔、感染等钆造影并发症。这提示此类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当然完善的风险评估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评分方法评估膜迷路积水情况并对其进行评分,且细化到内耳各部分(耳蜗各部分、前庭以及三个半规管),使得通过影像学评估临床疾病的特征,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评估相关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疾患的预后变得较为简单易行。根据本研究提出了新的膜迷路积水评分方法后,将这种MRI评分结果与相应的内耳疾病进行比对,所提出的膜迷路积水影像学诊断标准有更强的针对性及准确性。经鼓室钆注射内耳成像,发现对内耳疾病(包括突聋、低频聋、迟发型膜迷路积水、梅尼埃病)中出现膜迷路积水者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其诊断价值在统计学意义上高于耳蜗电图、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甘油试验,并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可能更有优势,这是将来的课题研究所要涉及的方向。另外,虽然这项检查技术是属于有创性检查,但它的鼓膜穿孔、中耳感染或听力减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故内耳钆造影技术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二、耳蜗电图和甘油试验在迷路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耳蜗电图和甘油试验在迷路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内耳钆造影MRI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内耳钆造影核磁共振检查技术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2)静脉路钆造影3D-FLAIR MR内耳延迟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梅尼埃病的发生发展及检查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梅尼埃病患者MRI造影所见内淋巴积水程度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内耳钆造影MRI技术在内耳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
2.1 内耳钆造影MRI技术 |
2.1.1 解剖结构 |
2.1.2 原理 |
2.1.3 检查方法 |
2.1.4 积水程度评估方法 |
2.2 内耳钆造影MRI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 |
2.3 内耳钆造影MRI技术的临床应用 |
2.3.1 内淋巴积水的诊断 |
2.3.2 其他内耳疾病的研究 |
2.3.3 中耳给药途径评估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资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2 检查方法 |
3.2.1 纯音测听检查 |
3.2.2 耳鸣匹配检查 |
3.2.3 内耳钆造影MRI技术 |
3.3 内耳钆造影MRI表现及内淋巴积水程度评估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检查项目结果 |
4.2.1 纯音测听检查结果 |
4.2.2 耳鸣匹配检查结果 |
4.2.3 内耳钆造影MRI检查结果 |
4.3 统计学结果 |
4.3.1 不同积水部位的听力损失比较 |
4.3.2 内耳积水程度与听力损失程度比较 |
4.3.3 不同积水部位的耳鸣频率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在梅尼埃病分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难治性梅尼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调神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梅尼埃的认识 |
1.1.1 定义与流行病学 |
1.1.2 梅尼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1.1.3 梅尼埃病临床诊断与检查 |
1.1.4 MD的西医治疗 |
1.1.5 小结 |
1.2 中医学对梅尼埃病的认识 |
1.2.1 梅尼埃的中医病名考证 |
1.2.2 病因病机 |
1.2.3 从痰湿方面论眩晕 |
1.2.4 中医对痰湿型的眩晕治疗 |
1.2.5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病例选择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脱落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治疗方案及操作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病例资料 |
2.3.2 疗效分析 |
2.3.3 不良反应及特殊情况 |
2.3.4 结论 |
2.4 讨论与分析 |
2.4.1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选择的依据 |
2.4.2 针刺与选穴依据 |
2.4.3 研究结果分析 |
2.4.4 研究的创新性 |
2.4.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6)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及前庭自旋转试验在梅尼埃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入选标准 |
1.2 测试仪器及方法 |
1.2.1 VEMP测试 |
1.2.2 VAT测试 |
1.2.3 VEMP观察指标 |
1.2.4 VAT观察指标 |
1.2.5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2.1 VEMP各项参数的分析 |
2.1.1 病例组患耳与对照组比较 |
2.1.2 病例组患耳与健耳比较 |
2.1.3 病例组不同分期各参数的比较 |
2.2 VAT各项参数的分析 |
2.2.1 病例组与对照组VAT各参数异常率的比较 |
2.2.2 病例组VAT各参数的诊断评价性指标结果分析 |
2.3 VEMP与 VAT检出异常率的比较分析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耳蜗电图SPAP面积比在梅尼埃病中医证型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西医研究进展 |
一、流行病学研究 |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三、梅尼埃病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
四、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查方法 |
五、梅尼埃病的鉴别 |
第二节 中医综述 |
一、因风致眩 |
二、因虚致眩 |
三、因痰致炫 |
四、火热致眩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病例选择 |
四、研究方法 |
五、统计分析 |
六、结果 |
七、安全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致谢 |
(8)耳蜗电图面积比对梅尼埃病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耳蜗电图面积比的标记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正常对照组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结果 |
2.2 两种标记方法诊断梅尼埃病的比较 |
2.3 耳蜗电图检查结果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9)梅尼埃病不同时期耳蜗电图参数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入选标准 |
1.2 方法 |
1.2.1 耳道检查 |
1.2.2 耳蜗电图测试 |
1.2.3 参数设置 |
1.2.4 SP/AP振幅标记方法 |
1.2.5 SP/AP面积标记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2.1 正常对照组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结果 |
2.2 MD组耳蜗电图参数结果 |
2.3 耳蜗电图比值结果 |
2.4 MD组的阳性结果 |
2.4.1 MD组发作期和间歇期耳蜗电图分布直方图 |
2.4.2 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诊断阳性率 |
2.5 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相关性分析 |
2.5.1 正常对照组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相关性分析 |
2.5.2 MD发作期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相关性分析 |
2.5.3 MD间歇期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相关性分析 |
三、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耳蜗电图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鼓室内钆注射3D-MRI水成像在内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鼓室内钆注射后外淋巴间隙MRI评分及临床应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鼓室内钆注射 3D-MRI水成像在突聋中的临床应用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低频型与全频型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的内耳造影研究 |
引言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部分:鼓室内钆注射的内耳 3D-MRI水成像在迟发性膜迷路积水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五部分:鼓室内钆注射的 3D -MRI水成像在梅尼埃病的 临床应用 |
引言 |
第一节 :鼓室内钆注射的 3D -MRI水成像对梅尼埃病的诊断意义及临床应用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节 :鼓室内钆注射的 3D -MRI水成像对双侧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References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耳蜗电图和甘油试验在迷路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耳钆造影MRI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D]. 代佳秋.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静脉路钆造影3D-FLAIR MR内耳延迟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的临床价值研究[D]. 吴菊艺.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梅尼埃病患者MRI造影所见内淋巴积水程度的临床相关性研究[D]. 张瑶瑶. 吉林大学, 2021(01)
- [4]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在梅尼埃病分期中的应用[D]. 李盼盼. 郑州大学, 2020(02)
- [5]调神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 袁梓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及前庭自旋转试验在梅尼埃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D]. 杨慧芬.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耳蜗电图SPAP面积比在梅尼埃病中医证型诊断中的意义[D]. 杜晓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2)
- [8]耳蜗电图面积比对梅尼埃病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J]. 王藁浴,谢艳,周慧芳,张静,苏娟,王铭歆,许轶,杨东.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14)
- [9]梅尼埃病不同时期耳蜗电图参数比较[D]. 王藁浴.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10]鼓室内钆注射3D-MRI水成像在内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陈曦. 福建医科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