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烤瓷牙比色法的临床应用

全口烤瓷牙比色法的临床应用

一、全口烤瓷牙比色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圣元[1](2021)在《多次烧结对快速结晶氧化锆全冠边缘适合性影响的研究及病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多次烧结对快速结晶氧化锆全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以两种不同结晶方式的氧化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多晶(Yttria-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 Polycrystal,Y-TZP)陶瓷材料制作的种植体支持式氧化锆全冠(Implant Retained Zirconia Crowns,IRZCs)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组(赛瓷)和快速组(In Coris TZIC),每组10个IRZCs(共20个),在IRZCs完成结晶后,将其就位于描记有八个等间距标记点的种植基台上,利用体视显微镜测量IRZCs与基台的绝对边缘间隙(Absolute Marginal Discrepancy,AMD)数值,测量结束后将两组IRZCs置于烤瓷炉中使用釉瓷烧结程序进行烧结,按照同样方法再次进行AMD值测量,重复烧结与间隙测量步骤三次后得到两组IRZCs在结晶后以及一至三次烧结后的AMD值,对计量资料进行重复的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传统组与快速组AMD值是否具有差异,以及多次烧结对快速结晶Y-TZP陶瓷材料制作的IRZCs边缘适合性的影响。结果:传统组与快速组的AMD值组间差异统计分析结果:结晶后以及三次烧结后,两组IRZCs的AMD均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烧结与二次烧结后快速组的AMD均值小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分别为0.0326与0.0396)。两组计量资料分别进行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多次烧结后,两组IRZCs的AMD值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以两种不同结晶方式的Y-TZP陶瓷材料制作的IRZCs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视显微镜获取样本在不同烧结次数后AMD值,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两组结晶方式的Y-TZP制作的IRZCs的AMD值均小于以往研究报道的临床可接受的边缘间隙,快速结晶Y-TZP陶瓷材料In Coris TZIC边缘适合性略优于传统结晶Y-TZP陶瓷材料赛瓷。(2)多次烧结对快速结晶Y-TZP制作的IRZCs边缘适合性无明显影响。

兰晓婷[2](2021)在《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精度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和石膏模型的精度,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大范围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1.体外研究方法:以3种不同牙列缺损的上颌牙科树脂模型作为参考模型,使用3Shape D810模型扫描仪扫描参考模型1、2、3各5次,获得15个标准镶嵌语言(Standard Tessellation Language,STL)格式的数据,将该数据作为对照组;使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技术、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以及传统印模技术分别复制参考模型1、2、3各5次,获得的数据作为实验组。将以上STL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Control 2014),采用虚拟的三维坐标测量仪(Coordinated measuring machine,CMM)进行参考模型与测试模型种植体间线性间距的测量,计算各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种植体间距的平均线性偏差值((?)R)作为模型精度的评价方法,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参考模型1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1.089±0.049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726±0.032mm;(3)石膏模型(TM3)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1.262±0.044mm。1.2参考模型2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40±0.050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37±0.013mm;(3)石膏模型(TM3)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0.348±0.015mm。1.3参考模型3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36±0.014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24±0.009mm;(3)石膏模型(TM3)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317±0.028mm。结论:在本研究的体外实验中,与传统开窗夹板硅橡胶印模技术相比,采用数字化技术获得的模型种植体间的线性偏差值更小。然而受体外研究条件的限制,关于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印模技术应用于多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情况尚不能下结论。2.临床实验方法:将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上颌多颗牙缺失的5例种植固定修复病例,其中2个单位连续缺失2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3个单位连续缺失2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3个单位连续缺失3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7个单位连续缺失4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9个单位连续缺失4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采用谢菲尔德实验进行被动就位应力检查,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密合性。结果:2.1缺牙数在5单位以内的3例病例采用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树脂模型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种植上部结构均能完全就位,冠与基台、基台与种植体边缘密合无间隙,邻面接触关系以及咬合关系良好,患者对修复体的颜色形态均满意。2.2缺牙数大于5单位的2例病例在3D打印树脂模型上试戴支架时,因为支架与多能基台之间出现肉眼可见的边缘间隙,最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修复。结论:受临床病例缺乏的限制,关于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印模技术应用于多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情况仍需要后续研究。第二部分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系统分析和评价目的:尽管数字化印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领域,但由于无牙颌全牙弓缺乏解剖学标志,且需要扫描的范围大,关于无牙颌全牙弓数字化印模的精度是否为临床接受还未能确定。这项系统性综述的目的是评估无牙颌全牙弓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的精度。材料和方法:以英文检索词“(fully edentulous OR completely edentulous)AND(digital implant impression OR intra oral scanning)AND(conventional implant impression OR traditional implant impression)AND(accuracy outcome 3D-deviation OR inter-implant linear distances)”为主题词或任意字段在电子文献检索平台即Pub 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文献检索平台进行高级检索,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体外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文章进行电子搜索,纳入的文献主要评估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的精度比较,其次是精度的评估方法、口内扫描仪的类型以及种植体的角度对印模精度的影响。结果:在搜索到的280篇文章中,有11篇被纳入研究,其中有10篇文章为体外研究,1篇临床研究。对10篇无牙颌全牙弓体外研究进行定量分析,这些研究显示出很高的异质性价值,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效应大小。根据10篇无牙颌印模的体外研究,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的精度偏差平均值为-6.86μm(95%的置信区间:-49.99,36.27),数字化印模名义上的偏差较小(P=0.76)。由于方法学上的异质性,1项临床研究没有包括在定量分析中。结论:基于体外研究的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种植印模相比,数字化种植印模的精度更高。然而本研究仅对体外研究进行定量分析,关于数字化印模的种植修复临床应用精度,建议进行更多的临床实验。

高鹏[3](2020)在《CAD/CAM全瓷冠修复后牙牙体缺损与常规烤瓷冠修复的对比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后牙牙体缺损患者行CAD/CAM全瓷冠修复、常规烤瓷冠修复的效果。方法 10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烤瓷冠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CAD/CAM全瓷冠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牙龈反应、修复情况以及美观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体折断、修复体崩瓷、基牙继发龋发生率分别为0、2%、0,均低于对照组的8%、1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667、7.1111、5.2632, 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外形、表面质地、颜色匹配、边缘适合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修复后1个月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561、15.2174、19.7195、20.2272、18.6418、18.3847,P<0.05)。结论对比常规烤瓷冠修复, CAD/CAM全瓷冠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好,稳定性好、美观度强,是优选修复治疗方式。

梁佳越[4](2020)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文中认为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创建下颌前牙区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模型,分析三种牙弓形态中种植体周围骨皮质应力的分布特点,从而为下前牙连续缺失的情况提供更符合生物力学分布的种植修复方式。材料和方法:1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锥形束CBCT扫描机(Philips Company荷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为:华硕Windows7,处理器为Intel(R)CPU B820@1.70GHz,8G内存,1TB硬盘。使用的软件为:Mimics(Materialise Software Company,比利时);Geomagic Studio(3D System Company,美国);Solid Works(Dassault Company法国);Ansys Workbench19.0(Swanson Analysis Company美国)。2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创建运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获取下颌骨DICOM形式数据,将CBCT扫描获取的牙齿、颌骨初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通过Geomagic、Solidworks三维软件重建生成左下尖牙(33)至右下尖牙(43)连续缺失的下颌骨块、种植体、基台、牙冠的三维有限元部件并进行组合与装配,得到以下三种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模型:有限元模型1,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有限元模型2,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右下中切牙(41)植入1枚种植体;有限元模型3,左下尖牙(33)和右下尖牙(43)位点植入2枚种植体,两侧中切牙位点(31、41)植入2枚种植体。3有限元模型与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拟合将3M公司成品MBTTM系统3型牙弓函数导入计算机,分别将模型1、模型2、模型3与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弓组合,共获得9组模型。将9组模型导入Workbench中进行网格划分。4测试加载应力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19.0(Swanson Analysis Company美国)进行模型力的加载和分析。为了模仿下颌牙齿在一般咀嚼运动时的受力形式,采用2种加载方式,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求解,运用静态分析对模型施加作用力。结果:1、建立了三种牙弓形态中下颌前牙区连续缺失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的有限元模型;2、种植体周围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颈部皮质骨层;种植体周围骨质应力大小与加载方式密切相关,同一模型的同种牙弓形态中,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骨皮质最大应力总是大于平行牙体长轴加载方式。在模型1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26、1.80、1.65倍;在模型2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10、1.43、1.65倍;在模型3中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应力最大值在斜向加载时分别为垂直向加载的1.56、1.55、1.65倍;3、垂直向加载时,方圆形牙弓中种植体周围应力最大值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87.13MPa>67.49MPa>39.57MPa),卵圆形牙弓中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91.98MPa>37.02MPa>28.62MPa),尖圆形牙弓中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中呈递减趋势(112.02MPa>40.69MPa>22.93MPa)。方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值差值分别为19.64、27.92;卵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差值为54.96、8.40;尖圆形牙弓中,模型1与模型2、模型2与模型3的绝对差值为71.33、17.76。通过对比以上差值,可以发现种植体数目对应力大小的影响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有明显差异:在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选择3颗种植体较2颗种植体时应力明显减小(54.96、71.33),在方圆形牙弓中,这种差异明显小于其他两种牙弓形态(19.64);在卵圆形、尖圆形牙弓中,选择4颗种植体与3颗种植体时应力变化较小(8.40、17.76)。斜向加载时,在同种牙弓形态中遵从同种规律。4、模型1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模型1中,垂直向与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应力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递增,方圆形牙弓中应力值最小。同时在应力分布图中,尖圆形牙弓种植体周围骨质红色与黄色的范围也更大,应力分布不均匀。根据实验数据也可观察到,在3种牙弓形态与3种种植固定桥的模型的排列组合中,尖圆形牙弓在模型1的种植体周围应力值最大。5、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值较模型1中显着降低,种植体周围应力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递减(39.57MPa>28.621MPa>22.933MPa);在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图中,3种牙弓形态均以绿色、蓝色为主,表明应力分布较均匀,应力集中区域较少。在模型3中,相比于种植基牙排列较直、分布相对集中的方圆形牙弓,尖圆形的牙弓曲率在同种加载方式下通过种植体的传导优于其他两种牙弓形态。结论:1、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在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牙弓形态中存在明显差别;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是模拟计算不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在不同牙弓形态中应力分布情况的有效方法;3、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应力分布与加载方式密切相关,载荷相同时斜向加载时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大于垂直加载;4、下颌3343连续缺失时,无论何种牙弓形态,随着种植体数目的增加,种植术后安全性均增加;5、下颌3343连续缺失,仅于双侧尖牙区植入2颗种植体时,方圆形牙弓种植安全性高于卵圆形、尖圆形牙弓;6、下颌3343连续缺失时,对于卵圆形、尖圆形牙弓形态,选择3颗或4颗种植体较2颗可明显增加种植安全性;但4颗种植体较3颗在种植安全性增加上意义不大;7、本实验为各种牙弓形态提供临床优化参考,具体选择应结合临床。

刘恒瑜[5](2020)在《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表达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大鼠正畸牙移动(OTM)模型,研究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表达情况,探讨正畸牙移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正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设空白对照组,0 g加力组,50 g加力组,100 g加力组,通过正畸镍钛拉簧建立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模型,每组分为4亚组——分别于1、3、7、14 d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测定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m RNA基因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右侧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牙龈及龈沟液的Caspase-3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半定量及定位检测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及牙槽骨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PCR结果显示: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mRNA表达量均随牵引力值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明显(P<0.05)。0 g加力组ICAM-1的m RNA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Caspase-3及Survivin的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50 g加力组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mRNA浓度变化趋于同步,初始呈时间依赖性,至第7 d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01),至第14 d时,Survivin mRNA、ICAM-1 m RNA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基本同对照组,组间无差异(P=0.392,P=0.157,P=0.185);100 g加力组的上述三分子均提前于第3 d到达峰值,第3 d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明显(P<0.05),至第14 d时,Survivin m RNA、ICAM-1 m RNA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41,P=0.036,P=0.000)。Caspase-3及ICAM-1的近中侧mRNA浓度及变化幅度皆大于远中侧m RNA浓度及变化幅度,而Survivin反之。(2)ELISA结果显示:Caspase-3及ICAM-1的蛋白表达量同样随牵引力值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明显(P<0.05)。0 g加力组ICAM-1的蛋白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Caspase-3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50 g加力组的Caspase-3及ICAM-1的蛋白浓度变化呈时间依赖性,至第7 d时达到峰值(P<0.05);100 g组两者趋势出现差异,Caspase-3浓度逐渐上升,一直持续至第14 d,组间差异仍明显(P=0.007<0.01),ICAM-1提前于第3 d出现峰值,第14 d末时蛋白浓度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611>0.05);(3)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显示:Caspase-3、ICAM-1在静息正常牙周组织中存在表达,而Survivin为低表达,蛋白变化趋势基本同ELISA结果。100 g加力组的大鼠牙周组织中,牙根较50 g加力组明显粗糙不平,Caspase-3的蛋白浓度及升高趋势远高于50 g加力组,且牙髓腔成牙本质细胞中的ICAM-1蛋白含量较50 g加力组明显增高。Survivin蛋白浓度在50 g加力组时,于第7 d到达高峰;在100 g加力组时,峰值提前于第3 d,随后降至第14 d,此时浓度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Survivin、Caspase-3及ICAM-1共同参与正畸牙移动的牙周组织改建过程,Caspase-3主要参与近中压力侧的细胞凋亡,Survivin参与远中张力侧的牙周组织新生,两者共同维护牙周改建的动态平衡。(2)Survivin、Caspase-3对机械力刺激反应较ICAM-1明显,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和偏态分布特点。(3)力值的增加促进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过度表达,50 g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的改建作用更佳,100 g作用力下Caspase-3与Survivin两者间表达失衡,提示牙周组织吸收风险。

王鲁涛[6](2020)在《前牙瓷贴面临床效果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68例患者共150颗IPS e.max Press前牙瓷贴面修复完成676个月的临床效果,以期为IPS e.max Press瓷贴面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从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浙江省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68例患者150颗前牙瓷贴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名,女性55名,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32.7 10.1岁,均采用IPS e.max Press瓷贴面修复。参照贴面修复体世界牙科联盟(World Dental Federation,FDI)评价标准制定评价表,分为美学性能、功能特性和生物学性能三大指标评价贴面修复体,评价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1、2、3、4和5分,对应评价满意度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和差。当瓷贴面修复体评分为4分或5分时,记为失败。采用寿命表法统计IPS e.max Press瓷贴面修复完成17年的留存率。结果:1.IPS e.max Press瓷贴面修复68例患者共150颗,修复完成时间676个月。可记录的临床检查结果共22例患者,56颗瓷贴面修复体,其中25.0%(14/56)存在美学性能缺陷,41.1%(23/56)存在功能特性缺陷,37.5%(21/56)存在生物学性能缺陷。共3例失败。其中1颗瓷贴面修复23个月后发生部分折裂,拆除后重新制作瓷贴面修复体。1颗瓷贴面修复33个月后出现大范围折裂,重新制作瓷贴面并粘接,14个月后再次发生修复体部分折裂,但没有造成牙体暴露,且修复体的边缘完整性未破坏。1颗瓷贴面修复4个月后患者持续自觉发音不适,要求重新修复,拆除瓷贴面后行全包绕贴面(full veneer)修复。6颗瓷贴面出现边缘或表面染色。6颗存在颜色或通透性偏差。7颗瓷贴面出现边缘浅沟。12颗瓷贴面出现边缘白线。1颗瓷贴面切缘出现发丝样裂纹。19颗出现牙周状态缺陷。2颗瓷贴面修复后短期敏感。18颗瓷贴面修复体评价为优秀。2.在美学性能、功能特性和生物学性能三大指标评价中,绝大多数瓷贴面评价达到优秀或良好,仅5.4%为不合格或差。3.IPS e.max Press瓷贴面修复体17年留存率分别为99.28%,98.49%,97.70%,97.70%,97.70%,97.70%和97.70%。结论:1.IPS e.max Press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中短期临床表现总体令人满意,牙周状态欠佳和边缘白线与浅沟是主要缺陷。2.IPS e.max Press瓷贴面长期临床效果仍需更多病例样本及进一步随访观察。

侯瀚博[7](2020)在《数字化在前牙美学分析、设计、再现中的应用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前牙美学修复的分析,设计,再现中运用数字化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修复治疗方案,以初步判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名自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口腔医院修复科,以提高前牙美观程度为目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牙周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2.磨损,轻度龋损等原因造成牙体缺损,影响前牙美观;3.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氟斑牙、年龄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牙齿变色者;4.畸形牙、过小牙等异常的牙齿形态者;5.前牙可见散在间隙者;6.扭转、不齐等轻度错位的牙齿;7.可接受数字化诊疗方案;8.具备自主行为及表达能力。排除标准:1.妊娠期女性;2.牙周病处于进行期的患者;3.不具备自主行为能力;4.对数字化诊疗方案排斥的患者。研究方法如下:1.沟通:充分与患者沟通此次就诊目的,了解患者对前牙不满之处及对新修复体的美学期望。2.检查:为患者行口外及口内检查,拍摄术前X光片,明确诊断。3.资料采集:采集患者数码照片及口内扫描数据(3Shape TRIOS扫描仪)。4.美学分析及设计:导入数码照片于微笑设计软件内(3Shape smile design),通过对患者前牙美学缺陷的分析,制定美学修复方案。在医-技-患三方共同参与下完成数字化微笑设计(Degital Smile Design,DSD),形成DSD美学图像。将DSD图像与口内扫描数据拟合,展现整体美学效果,细微调改形态至满意。5.牙体预备:患者对预期美学设计满意后,参照拟合形态指导牙体预备。6.备牙数据采集:扫描患者口内备牙后信息。7.修复体设计与制作:将二维DSD美学图像与备牙后三维立体模型在计算机中拟合重叠。参照DSD虚拟框架实现数据整合,完成最终修复设计,通过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系统切割最终修复体。8.打印模型:打印3D数字化模型,将修复体复位于数字化模型上,调整最终修复形态和颜色。9.试戴与粘结:试戴最终修复体,比对术前预期美学图像及最终修复体临床效果的一致性,完成修复体粘接。10.定期随诊复查,美学效果再评估。结果:临床中结合5名患者口内实际情况及个性化需求,为患者提供数字化美学修复方案,临床术后美观性与术前微笑设计形态较为一致,5名患者对最终修复效果均表示满意。三个月后复查,5名患者均表示修复体美观效果良好,咬合及发音功能恢复正常,无任何不适,对修复体非常满意。结论:数字化美学修复基于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通过对患者前期数据的采集、分析、设计到数字化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DSD图像的拟合再现,达到精准化美学表达。数字化美学修复整体流程,将医师,患者及技师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在实现美学设计效果的同时,保证了修复体的精准性,提高了临床效率,减少患者复诊次数。并且数字化美学设计也可消除患者术前顾虑,减少不必要医疗纠纷,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姜委杰[8](2019)在《上颌窦底对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在矫治力作用下,与上颌窦存在紧密解剖关系的正畸牙齿在受力后的移动情况,以明确上颌窦对牙根进入窦底的牙齿移动的影响,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预测疗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我院正畸科就诊的拔除上颌第二前磨牙行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根据患者治疗前拍摄的CBCT观察上颌窦与上颌第一磨牙牙根的解剖关系,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实验组为上颌第一磨牙≥1个牙根进入上颌窦底,经观察选出20颗上颌第一磨牙,对照组为第一磨牙牙根均未接触上颌窦底,共15颗上颌第一磨牙。经常规排齐上下牙列,纠正过陡的Spee曲线之后,更换至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作为主弓丝,被动结扎一个月,记为T0期,使用0.012英寸镍钛拉簧作为力源,从上颌前牙区牵引钩至上颌第一磨牙颊面管,以200g力量滑动内收,关闭拔牙间隙。每4周复诊一次,检测镍钛拉簧力值,持续加力20周,记为T1期。所有患者分别于T0期、T1期拍摄CBCT。将CBCT数据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导出,使用Mimicsl5.0三维处理软件进行颌骨和牙齿的三维重建。重新设定冠状面C、矢状面S、水平面H,分别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颊尖点Cc及近颊根、远颊根、腭根根尖点RM、RD、RP点到冠状面C的水平距离,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牙冠和牙根移动量差异,牙轴倾斜度的改变,并通过三维配准观察两组牙牙根的吸收情况。使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Wilcoxon秩和检验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正畸加力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的牙冠及牙根均发生近中移动,到C平面水平距离均减小,比较加力前后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2.加力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牙冠水平距离变化量均大于牙根的水平距离变化量,同一磨牙的冠、根移动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比较,实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冠、根移动量差值小于对照组冠、根移动量差值,实验组磨牙近中倾斜的角度较对照组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期内两组上颌第一磨牙根尖仅有轻度的吸收,无严重的牙根的吸收破坏的情况。结论:1.牙根进入上颌窦底的上颌第一磨牙在正畸移动过程中冠、根均向近中方向发生有效的移动。2.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为冠、根同向、冠移动量多于根移动量,牙轴向近中倾斜的移动。3.牙根进入上颌窦底的上颌第一磨牙在正畸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主要表现为轻度吸收。

欧祥云[9](2017)在《烤瓷牙龈比色板的初步研制及颜色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牙龈瓷粉及染色剂,制作出不同比例配方的牙龈烤瓷比色片,从而为研制出可用于临床的牙龈比色板作初步探讨。方法:选用金属牙龈瓷粉G1G5和染色剂Akz01Akz20,按一定的比列配方混合后分组,把G1与Akz01Akz20混合记为A组;G2与Akz01Akz20混合记为B组;G3与Akz01Akz20混合记为C组;G4与Akz01Akz20混合记为D组;G5与Akz01Akz20混合记为E组,电子天平称量,称量纸包好,每组包含21包,然后在铸造的镍铬合金基底板上根据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烧制步骤进行比色片的烧制,烧制成功的比色片进行打磨抛光,超声清洗,最后用Vita EasyshadyAdvance4.0无线电脑比色仪测量各色片的色度值(L*、C*、H*值),并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比色板各组颜色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具体表现如下:AE组中,E组的明度L*值处于最高值的范畴,而C组的明度L*值处于最低值的范畴。说明E组的明度最高,色彩最浓、最亮,而C组的明度最低,色彩最淡、最暗;对于饱和度C*值而言AE组中,E组的变化最小,而AD组都有比较大的变化,加入第6种染色剂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下降,虽也有增高,但幅度都比较小。总体上来看,B组的数值处于最大值处,说明B组的饱和度总体上较其余组大,最远处离中心位置最远,具有比其余组颜色更鲜艳的比色片;AE组中的色调H*值的变化是AD组中加入相同的染色剂后H*值的增加或减少基本一致,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少,而且幅度比较大,而E组的起伏波动最小,并且与其他四组相距较远。说明E组的色相最小,其更倾向于红色方向。(2)各组比色板色差及分布区域不同。具体表现为:L*值的分布范围为10.1026.90;C*值的分布范围为0.5014.20;H*值的分布范围为0.8072.40;△E值的分布范围为14.6027.30。(3)定制比色板的色度值范围绝大多数在天然牙龈颜色色度值范围内,说明定制比色板的颜色能基本模拟天然牙龈的颜色。结论:定制烤瓷牙龈比色片能一定程度扩展现有牙龈瓷的临床运用范围,其与现有的牙龈颜色的色度值比较,能基本覆盖牙龈颜色,但比色片的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宋晓光[10](2016)在《前牙美学区再次修复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前牙美学区的修复越来越受到患者和修复医师的关注。原有的前牙修复体存在着问题、甚至失败的患者,对此有着迫切的修复要求和更高的美学需求。本文针对临床中遇到的前牙美学区再次修复病例进行报告,分析原有修复体失败的原因及再次修复时需要考虑的美学因素,探索规范的美学修复流程。方法:选取5例2014年6月2015年5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要求再次修复病例。其中,修复体要求拆除重新制作的原因为:烤瓷冠修复后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影响美观;烤瓷联冠修复后有异味、脱落;烤瓷修复体边缘不密合,牙龈退缩,冠边缘外露;一例为根管治疗后未及时修复,出现冠折,影响美观,要求修复;一例为烤瓷冠脱落,牙龈红肿明显,要求重新修复。出现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在修复前未进行彻底的牙体牙髓治疗;修复体咬合问题;医生临床操作失误;患者口腔卫生维护较差以及修复体边缘破坏生物学宽度等。美学区的再次修复是在保证口颌系统功能及口腔健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美学修复的相关因素。基本的操作流程是:就诊后通过全面口腔检查,明确修复失败的原因及重新修复如何解决并避免再次出现这些问题。美学修复流程:修复前进行美学设计、美学分析、必要的牙周及牙体牙髓治疗、制作诊断蜡型、口内诊断饰面,让患者可以直观感受预期的修复效果,便于医患交流;并对诊断蜡型、诊断饰面进行调改,待达到医患均满意后,制作硅橡胶导板指导临床牙体预备;规范临床操作、精细牙体预备、获得清晰准确的印模、利用诊断蜡型制作精美的临时修复体恢复美观、保护基牙、维持修复体的修复空间、维持咬合关系;修复体的颜色再现与邻牙及对颌牙相协调,并且注意个性化的条纹及色素斑块的恢复。在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时,注重修复体的咬合功能恢复,使修复体获得正中合平衡、前伸与侧方组牙功能合。对术前、术后数码照片进行美学分析、测量美学参数的改变。结果:再次修复后,修复体美学参数符合患者的生理要求。患者对修复体的形态,功能及颜色均较为满意。治疗过程中以及术后回访注重修复体的咬合功能以及口腔卫生维护,确保长期稳定的临床效果。结论:1.前牙美学区再次修复应充分分析患者的修复失败原因,利用诊断蜡型,诊断饰面,牙龈成形术、冠延长术等方法,规范美学诊疗流程以确保最终的美学效果。2.美学修复是通过对牙周与牙体形态的改变,在恢复功能与形态的基础上,追求美观与功能之间的平衡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修复效果。

二、全口烤瓷牙比色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口烤瓷牙比色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多次烧结对快速结晶氧化锆全冠边缘适合性影响的研究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多次烧结对快速结晶氧化锆全冠边缘适合性影响的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口腔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一 牙列缺失全口义齿修复
    病例二 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
    病例三 右上前牙瓷贴面修复
    参考文献
综述 传统印模或数字化印模对固定修复体适合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2)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精度研究
    前言
    一、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精度的体外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二、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精度的临床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系统分析与评价
    前言
    1.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病例报告
    前言
    一、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一后牙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病例
        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体会
    二、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二上前牙外伤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病例
        病例三前磨牙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病例
        数字化技术在即刻种植及牙龈塑形中的应用体会
    三、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病例报告
        病例四可摘局部义齿咬合抬高病例
        病例五可摘局部义齿选择性压力印模病例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会
参考文献
综述 口内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CAD/CAM全瓷冠修复后牙牙体缺损与常规烤瓷冠修复的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修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牙龈反应及美观效果满意度评分比较
3 讨论

(4)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在临床的应用
    3 下前牙美学区特点及牙弓形态的分型
    4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设备
    2 数据的获取
    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下颌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种植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 牙冠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 有限元模型与在三种牙弓形态中拟合
    4 三维有限元模型材料属性
    5 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触面设定
    6 测试加载应力
    7 有限元模型划分单元数和节点数
    8 测量分析指标与方法
结果
    1 提取种植体周围Von-Mises值
    2 模型1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3 模型2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4 模型3中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
讨论
    1 实验选用加载力
    2 实验选择的材料属性
    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 不同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5)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表达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材料与实验试剂
        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3 实验分组
    4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建立
    5 动物处死及样本采集
    6 实验方法
        6.1 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PCR法)
        6.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6.3 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法)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建立
    2 RT-PCR mRNA检测结果
        2.1 不同力值下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mRNA表达情况
        2.2 不同时间点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mRNA表达情况
    3 ELISA蛋白检测结果
        3.1 不同力值下牙周组织中Caspase-3、ICAM-1 的蛋白表达情况
        3.2 不同时间点牙周组织中Caspase-3、ICAM-1 的蛋白表达情况
    4 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4.1 HE染色结果
        4.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讨论
    1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改良
        1.1 降低装置脱落率
        1.2 力值的准确施加
    2 不同正畸力对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 的影响
    3 不同加力时间对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 的影响
    4 Survivin与 Caspase-3 互为抑制基因在OTM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
    5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适宜力值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20例临床病例汇报
    病例报告一(正畸——上颌缺牙、下颌前突的单颌拔牙矫治)
    病例报告二(正畸——前突、上颌尖牙缺失的拔牙矫治)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三(正畸——双颌前突的拔牙矫治)
    病例报告四(正畸——双颌前突的拔牙矫治)
    病例报告五(正畸——双颌前突的拔牙矫治)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六(正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 III 类错合)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七(正畸——重度拥挤的非拔牙矫治)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八(正畸——种植钉推磨牙向后的二次矫治)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九(正畸——骨性 II 类 III°深覆合的隐适美二次矫治)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十(修复——不良修复体重新制作)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十一(修复——高嵌体修复根管后治疗牙)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十二(儿牙——右下后牙区根管治疗联合间隙管理)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十三(粘膜——疑似梅毒相关性阿弗他溃疡)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十四(牙周——慢性牙周炎)
    病例报告十五(牙周——慢性牙周炎)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十六(牙体——根管治疗)
    病例报告十七(牙体——根管治疗)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十八(口外——粘液腺囊肿)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十九(口外——阻生齿拔除)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前牙瓷贴面临床效果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
综述 前牙瓷贴面修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数字化在前牙美学分析、设计、再现中的应用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病例一
临床病例二
临床病例三
临床病例四
临床病例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数字化口腔扫描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8)上颌窦底对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实验材料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远中向移动量
    2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近远中现移动量
    3 牙轴倾斜度改变
    4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吸收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20例)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烤瓷牙龈比色板的初步研制及颜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略缩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前牙美学区再次修复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病例报告(一)
病例报告(二)
病例报告(三)
病例报告(四)
病例报告(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牙烤瓷冠修复失败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全口烤瓷牙比色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次烧结对快速结晶氧化锆全冠边缘适合性影响的研究及病例报告[D]. 陈圣元.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D]. 兰晓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CAD/CAM全瓷冠修复后牙牙体缺损与常规烤瓷冠修复的对比观察[J]. 高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8)
  • [4]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持式固定桥骨组织在三种牙弓形态中的应力分布[D]. 梁佳越. 青岛大学, 2020(01)
  • [5]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表达作用研究[D]. 刘恒瑜. 青岛大学, 2020(01)
  • [6]前牙瓷贴面临床效果回顾性研究[D]. 王鲁涛. 浙江大学, 2020(02)
  • [7]数字化在前牙美学分析、设计、再现中的应用病例报告[D]. 侯瀚博.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8]上颌窦底对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临床研究[D]. 姜委杰. 青岛大学, 2019(02)
  • [9]烤瓷牙龈比色板的初步研制及颜色分析[D]. 欧祥云. 贵州医科大学, 2017(01)
  • [10]前牙美学区再次修复病例报告[D]. 宋晓光.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标签:;  

全口烤瓷牙比色法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