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论文文献综述)
胡宜安[1](2021)在《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新转向》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是深刻和深远的。首先,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人类生命的极大毁灭与破坏;其次,它将几乎所有人都强行拖拽在死亡面前,感受死亡带来的恐惧并思考自己的生命现实;最后,它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生命教育话题,即瘟疫之下,我们是否学会如何应对?我们是否教会学生如何应对?
丛非从[2](2021)在《两个人的婚姻,为什么要一个人成长?》文中研究表明一切问题,皆自我成长。当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我时,婚姻对你来说就是件人生小事。当婚姻出现矛盾,就要有所改变。不是你要改,就是他得改。问题是,到底谁改变呢?很多人去参加了自我成长的课程,越学越委屈,他们会发出一种疑问:两个人的婚姻,凭什么我改变呢?是啊,改变从来都是自愿的,没有人强迫过你改变。对方只是不愿意改变而已,但没人说你一定要改变啊。对方不改变,就意味着你必须改变吗?
陈佳佳[3](2020)在《改变,只为贴近幼儿的心灵——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活动室环境创设之改变》文中认为在探索课程游戏化的当下,幼儿园课程正在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课程游戏化的六大支架帮助教师改变了固有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其中,支架三提到:"改变活动室内小学化的课桌椅摆布方式,要求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允许幼儿跨区域游戏。"这里的关键词是"改变",我们需要思考:谁在改变?为谁改变?改变什么?怎样改变?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一步步地探索,从关注到准备,再到行动,踏上了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路程,尝试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对活动室的环境创设做出一些"改变"。
牛学智[4](2020)在《当前长篇小说与现代性叙事的距离》文中提出长篇小说叙事在文学中的权重地位,似乎不用太多解释人们即能心领神会。如此,着名或知名作家的长篇小说,不管它们获不获大奖,自然而然会成为一种风气。得风气者得天下,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市场规律。然而,普通读者读长篇小说,风气虽然能左右阅读方向,但不太会从根本上改变阅读体
宋德发[5](2020)在《论莱蒙托夫“拿破仑组诗”中的拿破仑形象》文中研究表明莱蒙托夫的"拿破仑组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将拿破仑视为民族自由的践踏者,因此用"敌人""法国佬""狂夫""三星期的勇士"等鄙视性词语将他塑造成"可恶的侵略者";另一类将拿破仑视为自由的扞卫者和传播者,所以用"命运的伟丈夫""伟大却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虽然被击败了,仍不失为英雄"等肯定性语言将他塑造成"可敬的英雄"。对拿破仑两类截然不同形象的塑造,源于莱蒙托夫身上热爱祖国与追寻自由的交织。
田丽霞[6](2018)在《闲思偶悟——思考使我成长》文中研究指明我喜欢思考,尤其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因为思考让我明白了很多问题,带给我很多快乐。一句话,思考使我成长。一、熟,真的能生巧吗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重复强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写不对重写,再写十遍;念不好重念,再念二十遍;背不下来,接着背,再背三十遍;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深刻,重新认识,
秦人[7](2018)在《方城记》文中认为引子出身农家的李若凡,是西京出版社的一名编辑,负责文学文化类图书出版工作。他自喻为标准的兵马俑,乍看起来还真有几分相像,就像是从临潼兵马俑博物馆走出来的一个活脱脱的俑人,细看轮廓,脸型是兵马俑那种典型的方脸盘,鼻子有些小,中等偏低的个子,体型很敦实。一日,他与同乡好友西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子路喝茶聊天。说到西京的历史文化,张子路不无感慨地说:西京长安有着千年帝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具有神性的地方,曾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历史文化,具有神话般的传奇历史,曾
董希淼,CFP[8](2017)在《互联网巨头牵手银行会幸福吗》文中指出百度公司与农业银行的强强联合,互联网公司与商业的跨界携手,不是谁改变谁,更不是谁吃掉谁。双方在合作中相互改变、彼此融合,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服务,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种"非友即敌"的零和思维,有悖时代潮流,已经完全过时了。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更多的组织和个人
吴群涛[9](2017)在《“另类青春之歌”—朋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文中提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源于英美的朋克如今已成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青年文化。早在七十年代末朋克便传入中国,在中国摇滚发展的推动下,于九十年代中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广泛关注和热情追捧。在近四十年时间的传播过程中,中国元素和中国话语融入朋克,并对其进行筛选、吸收和改造,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朋克亚文化。论文绪论部分对朋克文化这一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同时对研究意义和价值、创新点、重难点、方法、思路、论文结构安排等进行了相应介绍。论文第一章从梳理英语中“punk”的词源及衍变入手,回顾朋克运动在英美的兴起与发展,剖析出朋克的文化内涵。同时,由“punk”汉译上出现过的论争切入,对朋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予以概述——经过十余年的“道听途说”和近十年的“地火燎原”,目前朋克在中国的传播处于平稳发展期。在此期间,国内主要有四种朋克传播方式,包括翻译、“打口”、“迷笛”和独立厂牌,它们的联合作用扩大了朋克的受众群体,促成了中国摇滚朋克时代的到来。论文第二章聚焦中国“朋克时代”,选取朋克先锋崔健和何勇,北京朋克乐队群“无聊军队”,以“盘古”、“舌头”、“苍蝇”和“生命之饼”为代表的外省朋克和广受国际媒体关注的“挂在盒子上”为核心的女子朋克乐队进行深入考察,解析朋克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和特征。论文第三章论述具有代表性的乐评人与朋克紧密相关的活动与观点。主要分析涵括郝舫、李皖、颜峻三位知名乐评人的朋克乐评。他们分别代表了国内乐评人在对待朋克文化主要的批评方式与态度,其作品受到了不同时期各个层次的中青年读者的认可,实质上参与了朋克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朋克文化的认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论文第四章先从文化认同中的立场和思维、文学的个性表达与普遍诉求和文化认同与文学审美范式的转换三个方面来论析文化认同与文学审美范式的关系,再从文学书写与亚文化传播紧密关联的角度,连通卫慧与棉棉、宁肯与春树这两组具体的“朋克书写个案”的脉象,分析当代作家对朋克文化的接受差异。论文结论呼应绪论及正文各部分,强调指出朋克文化实践的最大意义是不断地敞开问题,让人们拥有更多自由地表达与争论的空间、方式与勇气,并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付艳萍[10](2016)在《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是教育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核心问题,并提出要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主要是高中阶段)机制。如何推动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当下面临的紧迫问题。资优教育是面向资优生提供的适合其能力发展与学习需求的教育。鉴于其在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重视资优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美国高中资优教育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实践层面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框架。这对于我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将立足于我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对美国高中资优教育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研究。本研究发现,在理论层面,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先后历经三大资优教育范式,包括资优儿童范式、才能发展范式与适才教育范式。三大范式在资优的认识、教育目的、教育对象以及教育策略上存在差异。资优教育范式的不断演进,推动着美国高中资优教育的发展。政策层面,通过纵向分析不同时期美国联邦政府的资优教育政策发现,按照政策价值取向的不同,这些政策经历关注期、摇摆期、稳定期与深化期四大发展阶段。横向来说,联邦及各州政府制定了全面的资优教育政策,其内容包括资优生识别、教育教学服务、财政资金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管理与服务等五个方面,这为高中资优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一系列教育政策的颁布体现美国政府对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的重视。实践层面,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实践充分体现了校内外机构的结合。其中,资优高中是美国高中资优教育的主要教育机构,包括传统的私立精英高中、作为老牌名校的考试高中以及方兴未艾的州长高中。此外,其他一般高中的AP课程、IB课程与双注册项目,以及社会机构实施的暑期学校、网络教育项目与校外竞赛等资优教育项目,是高中资优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具体实践而言,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招生选拔、课程教学、教师资源、经费来源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总之,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实践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实施富有挑战性的教育,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获得来自政府的全方位支持。然而,美国高中资优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两大方面的问题。首先,美国高中资优教育面临着社会范围内对于其合理性、教育形式、招生标准与教育效果的争议;其次,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育对象较为单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受标准化改革影响等问题。深入分析发现,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文化传统、教育思想、政治立场以及价值取向等。总之,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在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实现了理论、政策与实践三大层面的协同并进,具有明确的国家利益导向,并获得强大的社会力量支持。特别是,尽管饱受国内社会舆论的争议,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始终在包容中寻求发展,这对我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我国高中资优教育的未来发展建议,具体包括:建构高中资优教育的合理性认知,肯定示范性高中的存在价值;政府承担主要职责,从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建立与教育研究者的沟通联系入手,为推动高中资优教育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寻找改进高中资优教育实践的多方面路径,包括拓宽资优教育范围、采取多元化选拔标准、提供丰富的课程以及加强资优教师的能力建设;鼓励校内外教育力量的协同参与,构建四位一体的资优教育支持体系;高中资优教育应加强与普通教育的联系,利用自身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普通教育发展,引领全民优质教育。
二、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1)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新转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命教育面临的挑战 |
(一)重新认识生命的真相 |
(二)面对瘟疫的生命意识仍不成熟 |
(三)生命教育模式的自身缺陷 |
二、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面临的几个转向 |
(一)生命认知的辩证思维转向 |
(二)生命情感的多向体验转向 |
(三)生命教育的共同体转向 |
(四)人本学的方法论转向 |
三、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几个主题 |
(一)生命教育必须求真 |
(二)生命教育应该去“港湾化” |
(三)生命教育必须强化死亡教育维度 |
(2)两个人的婚姻,为什么要一个人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1. 谁更需要关系,谁改变 |
2. 谁更需要和谐,谁改变 |
3. 谁更难以耐受不满足感,谁改变 |
4. 谁更难以耐受悬浮,谁改变 |
(3)改变,只为贴近幼儿的心灵——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活动室环境创设之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谁在改变 |
二、为谁改变 |
三、改变什么 |
(一)改变观念 |
(二)改变方式 |
四、怎样改变 |
(一)规划空间,体现自主 |
(二)区域划分,开放合理 |
(三)拓展空间,满足需求 |
(四)游戏共享,增加互动 |
(4)当前长篇小说与现代性叙事的距离(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5)论莱蒙托夫“拿破仑组诗”中的拿破仑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可恶的侵略者 |
二、可敬的英雄 |
结语 |
(9)“另类青春之歌”—朋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界定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四、研究的创新点、重点与难点分析 |
五、主要研究方法、思路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一章 嬗变与发展:朋克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
第一节 嬗变中的朋克 |
一、朋克文化身份的“三重变奏” |
二、国内对“punk”汉译名的论争 |
第二节 朋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一、传播历程 |
二、主要传播方式及影响 |
第二章 喧嚣与愤怒:中国摇滚的“朋克时代” |
第一节 朋克先锋 |
一、崔健对“冲撞”风格的尝试 |
二、何勇与“性手枪”精神的契合 |
第二节 “无聊军队”朋克群体 |
一、“无聊军队”促进朋克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
二、建构“青春乌托邦”:无聊军队专辑音乐歌词分析 |
第三节 外省朋克 |
一、外省朋克:“盘古”、“舌头”和“苍蝇” |
二、武汉朋克:“生命之饼(SMZB)” |
第四节 女子朋克 |
一、中国摇滚中的女性朋克 |
二、“挂在盒子上”:中国第一(支)女子朋克乐队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拨乱反正:国内乐评人对朋克的引介与批判 |
第一节 “比零还少,比最多还多”:郝舫哲评朋克 |
一、书写摇滚:《伤花怒放》与《灿烂涅盘》 |
二、论朋克的未来:《比零还少》 |
三、译介朋克:《上车走人》与《请宰了我》 |
第二节 “在黑暗中,看到一点亮光”:李皖文评朋克 |
一、引介西方朋克摇滚诗歌 |
二、重申对朋克概念的认识 |
三、展开对中国朋克摇滚的批评与反思 |
第三节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颜峻怒评朋克 |
一、活跃在摇滚现场的诗人 |
二、论噪音与音乐 |
三、对中国朋克的批判性反思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书写与差异:中国当代作家对朋克的文学接受 |
第一节 文化认同与文学审美范式 |
一、文化认同中的立场和思维 |
二、文学的个性表达与普遍诉求 |
三、文化认同基础上文学审美范式的建构 |
第二节 卫慧、棉棉的朋克书写比较 |
一、浪漫遮蔽反叛:卫慧的“另类”文学 |
二、残酷彰显叛逆:棉棉对朋克精神的推崇与实践 |
第三节 宁肯、春树的朋克书写比较 |
一、歌声表达灵魂:宁肯对朋克的改造与演绎 |
二、狂欢追求独立:春树用朋克表述自由青春力量 |
结语 |
附录 |
Ⅰ. 英美朋克亚文化年表 |
Ⅱ. 朋克文化术语翻译及释义 |
Ⅲ. 中国朋克亚文化年表 |
Ⅳ. 历届迷笛音乐节概况(2000-2017)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呼唤 |
(二) 我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的需求 |
二、基本概念界定 |
(一) 资优与资优生 |
(二) 资优教育 |
(三) 高中资优教育 |
三、高中资优教育研究的述评 |
(一) 关于资优教育理论的研究 |
(二) 关于资优教育政策的研究 |
(三) 关于资优教育实践的研究 |
(四) 对已有研究的评论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的范式演进 |
一、资优儿童范式 |
(一) 智力水平 |
(二) 分轨教学 |
二、才能发展范式 |
(一) 特殊才能 |
(二) 多元因素 |
(三) 资赋与才能 |
三、适才教育范式 |
(一) 学习需求 |
(二) 反应干预教学 |
四、不同范式差异比较 |
(一) 资优认识 |
(二) 教育目的 |
(三) 教育对象 |
(四) 教育策略 |
第三章 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的政策变迁 |
一、资优教育政策的阶段性发展 |
(一) 关注期(1931-1964) |
(二) 摇摆期(1965-1982) |
(三) 稳定期(1983-2000) |
(四) 深化期(2001-至今) |
二、资优教育政策的内容 |
(一) 资优生的识别 |
(二) 教育教学服务 |
(三) 财政资金支持 |
(四) 教师专业发展 |
(五) 管理与服务 |
三、资优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一) 重视资优教育发展 |
(二) 政策内容较为全面 |
(三) 各州政策存在差异 |
(四) 积极回应理论研究 |
第四章 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的实践现状 |
一、高中资优教育的实践机构 |
(一) 高中资优教育机构概述 |
(二) 资优教育的专门学校:资优高中 |
(三) 具有资优教育项目的教育机构 |
二、高中资优教育的实践内容 |
(一) 教育目标 |
(二) 招生选拔 |
(三) 课程教学 |
(四) 教师资源 |
(五) 经费保障 |
三、高中资优教育的实践特点 |
(一) 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
(二) 富有挑战性的教育 |
(三) 全方位的政府支持 |
(四) 校内外机构相结合 |
第五章 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高中资优教育的社会争议 |
(一) 合理性的争议 |
(二) 教育形式的争议 |
(三) 招生标准的争议 |
(四) 教育效果的争议 |
二、高中资优教育的内部问题 |
(一) 教育对象较为单一 |
(二) 教育质量存在差异 |
(三) 标准化改革的影响 |
第六章 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文化传统 |
(一) 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 |
(二) 个人主义与多元文化 |
(三) 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 |
二、教育思想 |
(一) 进步主义与资优教育 |
(二) 要素主义与资优教育 |
三、政治立场 |
(一) 两党执政理念的对立 |
(二) 教育政策取向的摇摆 |
(三) 教育政策实施的趋同 |
四、价值取向 |
(一) 公平与卓越的矛盾 |
(二) 公平与平均的误读 |
(三) 超越矛盾与误读 |
第七章 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的经验启示 |
一、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的经验 |
(一) 实现理论政策实践的并进 |
(二) 体现明确的国家利益导向 |
(三) 需要强大的社会力量支持 |
(四) 在争议与包容中寻求发展 |
二、我国高中资优教育的发展建议 |
(一) 树立高中资优教育的合理性认知 |
(二) 政府承担责任并提供全方位支持 |
(三) 改进资优教育实践的多方面路径 |
(四) 校内校外教育力量的协同参与 |
(五) 以资优教育引领全民优质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类 |
二、英文类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论文参考文献)
- [1]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新转向[J]. 胡宜安. 中国德育, 2021(17)
- [2]两个人的婚姻,为什么要一个人成长?[J]. 丛非从.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1(02)
- [3]改变,只为贴近幼儿的心灵——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活动室环境创设之改变[J]. 陈佳佳. 好家长, 2020(95)
- [4]当前长篇小说与现代性叙事的距离[J]. 牛学智. 小说评论, 2020(03)
- [5]论莱蒙托夫“拿破仑组诗”中的拿破仑形象[J]. 宋德发.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闲思偶悟——思考使我成长[J]. 田丽霞. 班主任, 2018(09)
- [7]方城记[J]. 秦人. 百花洲, 2018(03)
- [8]互联网巨头牵手银行会幸福吗[J]. 董希淼,CFP. 企业观察家, 2017(07)
- [9]“另类青春之歌”—朋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 吴群涛. 武汉大学, 2017(06)
- [10]美国高中资优教育发展研究[D]. 付艳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