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论文文献综述)
闫晓鑫[1](2020)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测试题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围绕“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要求将落实在实践中,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标志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化学五大核心素养正式落地,取代三维目标。近几年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考察在化学试题中的体现越来越明显。但我国核心素养与化学试题对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试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本文以2017-2019年哈尔滨地区的高三二轮复习后的化学第一次模拟试题、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梳理、分析、确定化学核心素养等概念的基础上,对哈尔滨地区的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六套卷进行研究,包括化学模拟试题的知识要点分布、题型、分值、素养能力的考查以及素养体现的分析,根据统计图表对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大核心素养的试题进行特征分析,并且对体现核心素养的典型试题进行分析,详细解读核心素养在模拟试题中的体现。依据统计的结果总结哈尔滨地区化学模拟试题考查核心素养的情况,然后对比分析哈尔滨地区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与全国Ⅱ卷的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征。根据近三年的化学模拟试题研究,提出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如课程内容情景化,体现化学实践力、注重知识整合,把握核心概念、增加实验教学,提供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注重问题的提出,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等。最后对本论文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的该课题作出展望。
张颖[2](2019)在《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对初中英语口语教与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以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反拨效应,又称反拨作用,通常指考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产生的影响(刘晓华,辜向东2013)。考试既有积极正面的反拨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反拨作用。如果是重大的考试,那么为考试做的准备可能主导整个的教与学活动(Hughes,1989)。因此正确利用考试正面积极的反拨作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重大意义。中考作为大规模、高风险的考试,肩负着初中毕业生的终结性评价和高中入学的选拔,也是作为很多初中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评价的指标之一。然而目前,对测试反拨效应的研究多集中雅思考试、托福考试、国内四六级考试、高考等。对中考的研究,尤其是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则开展的研究数量不多。本文因此针对长沙市中考反拨效应展开相关研究。长沙市中考英语是从2015年开始增加口语测试。以“人机对话”智能评分的考查形式进行,且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本研究围绕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活动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是如何对教师教学进行反拨作用的?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是如何对学生学习进行反拨作用的?这种反拨效应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的15名英语教师和26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对初中英语口语教与学的反拨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第一章为绪论,是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本文结构做简要介绍。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是对国内外反拨效应研究进行论述。第三章提出了研究问题,介绍了研究对象,阐明了研究工具和研究过程。第四章具体阐述了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第五章是对本研究的回顾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对初中英语口语教与学具有反拨作用。对教师的反拨作用具体表现为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改变;而且对不同教师产生反拨作用程度不同、类别有差异。对学生的反拨作用具体表现为其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上的改变,而且对不同的学生产生的反拨作用程度不同,类别有差异。2.这种反拨效应是复杂的,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有正面的积极的反拨效应,如重视口语教学和学习,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反拨效应,如产生应试教育。总体上看,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的反拨效应从两方面提出建议。一是教学方面,包括教师、学校和学生。教师:1.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2.提高自身专业素养。3.运用信息技术延伸英语课堂。学校:1.开展教研攻关,从学校层面重视口语教学,将口语教学落到实处。2.增设和规范外教课程。学生:1.重视英语口语学习。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口语学习方式。二是口语测试方面。1.完善当前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增加考后人工复试。2.完善初中英语口语评价体系,增加形成性评价。
郑雪辉[3](2018)在《中考化学模拟试题的测评研究》文中提出模拟考试是中考前必备的一项工作,模拟试题的命制与评价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但从文献资料的分析中发现研究者大多是对中考试题命制和评价、备考策略等进行研究,而对模拟试题的研究比较少,特别是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测量评价研究更缺乏,对中考化学模拟试题的测评研究将使中学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经文献探讨、结合实际,构建了试题测评的能力指标,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化学用语记忆能力等10个二级指标。采用了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广州市花都区某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初三学生共316人作为样本。运用了教育测量、评价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将模拟试题与中考试题的内容、能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样本的二次模拟试题采用了描述性统计(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Q-Q检验、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推断性统计(u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全面分析模拟试题,定位化学备考的重点和难点,比较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业成就类型、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异。经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一模总体信度是0.942,效度是0.916。一模中重点中学信度是0.790,效度是0.749;一模中普通中学信度是0.924,效度是0.870。二模中重点中学信度是0.849,效度是0.754;二模中普通中学信度是0.938,效度是0.916。说明二次模拟测试,不管是在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进行测评,模拟试题都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2)一模总体平均难度是0.211,平均区分度是0.474。一模中重点中学平均难度是0.114,平均区分度是0.189;一模中普通中学平均难度是0.371,平均区分度是0.579。二模中重点中学平均难度是0.196,平均区分度是0.299;二模中普通中学平均难度是0.363,平均区分度是0.170。说明二次模拟测试,不管是在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进行测评,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都比较低,鉴别力不够。(3)进行了模拟试题和中考试题的分析和对比,发现试题结构、题型、重难点一致,试题容量相似,试题内容效度和构造效度高。模拟试题对复习备考具有良好的指引性和预测性。(4)在0.01置性水平,一模中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在一级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备考重点和难点相同,是记忆能力和应用能力,在二级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备考重点有差异,难点相同,是科学探究能力。(5)在0.01置性水平,二模与一模比较:重点中学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备考重点发生了迁移,变成了理解能力,普通中学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备考重点不变;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在一级能力指标上响应的难点不变,而在二级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备考难点发生了迁移。(6)在0.01和0.05置性水平,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业成就类型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明显差异,普通中学低于重点中学,学困生低于学优生;普通中学的男女生学习水平无明显差异,重点中学的女生在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低于男生。(7)对不同类别的学生一级能力指标与测试总分之间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可预测不同类别学生中考化学成绩的数学线性回归模型方程。本研究创新之处是首次对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进行概念操作化,建立科学系统的能力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级能力指标和测试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定位出备考重点;通过样本在能力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定位出备考难点;通过数理统计数据实证了备考的重点和难点会随着人和时间发生迁移的结论;实证了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性和共同性。这些在模拟试题研究中是首次发现。
杜钰[4](2017)在《吉林省中考英语听力命题趋势及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听是我们接触外界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英语学习接受信息的关键途径。随着我国与世界的频繁交往,英语作为交流媒介必不可少,听力理解能力更是关注的焦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不仅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更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中考英语听力测试作为评价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必然会促进和推动初中英语听力的教与学。本论文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探索出2011-2016年吉林省中考英语听力测试命题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听力策略,旨在改善中学生的听力现状,为日常的听力教学实践提出有益的启示。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听力测试已经取得的众多研究成果下,结合我国初中听力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归纳法与演绎法,对2011-2016近六年间吉林省中考英语听力命题趋势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从题型、话题和考点三方面收集数据,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评价英语听力测试的内容效度,以期从宏观上把握中考英语的命题趋势,并得出听力测试命题规律对初中英语听力教与学带来的启示。通过从题型、话题、考点三方面对2011-2016年英语听力测试真题的研究,发现中学英语听力测试的命题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建议中学教师的听力课堂要在听力策略,语言知识,语篇知识,背景知识和话题方面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培养语感,让学生用英语思维考虑解决听力问题,提高对英语听力的兴趣。本文的研究对明确中考英语测试命题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初中英语听力教与学,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李芳[5](2017)在《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外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的发展,我国对反拨效应的研究也与日俱增。但主要是针对大规模英语测试,对中考英语测试反拨效应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中考阅读测试反拨效应的研究更少。而在中考英语测试中,英语阅读所占分值较大,其反拨作用不容小觑。所以本文旨在研究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本研究应用反拨效应理论,研究对象是常德市240名初三学生和30位初三英语教师,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试卷分析、教案分析、课堂观察等研究工具,试图解决以下问题: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对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选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选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和学生对当前中考阅读测试有哪些评价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考阅读测试不仅从整体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对教师和学生的目的、态度、方法和资源选择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选择这三方面产生的反拨作用是积极的,而在教学目的这一方面产生的反拨作用是消极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产生了积极的反拨作用,而在对学习目的和学习资源选择这两方面的调查中发现,消极反拨作用大于积极反拨作用。在对教师和学生对当前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评价和建议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对阅读选择的满意度高于摘录要点的满意度。根据研究结果,本论文还讨论了如何正确利用反拨效应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冀超君[6](2015)在《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海口市中考英语试卷效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效度理论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旨在探究海口市中考英语测试的效度。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评判测试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的依据,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对所选取的海口市2011-2014年中考英语试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现状进行调查、给出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共采用四种研究方法:一、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关于语言测试及语言测试效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对其进行梳理、分析、整合、归类,以便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范式;二、对比分析法,根据前人提供的效度研究法对所选取的四份海口市中考试卷进行分析,以便考察试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三、教育统计法,对分析试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直观数据作为一项论据;四、访谈法,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师访谈了解教师对英语测试效度的想法,以便探究效度存在问题的原因。本研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2011-2014年中考英语测试能够选取具有代表性且符合学生水平的测试内容,同时能提供明确的评分标准,并在测试前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些对于保证测试的效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调查的四份试卷效度存在的问题是:测试内容与测试目标相关度不高;测试目的不明确;测试起到的消极的反拨作用会导致初中英语教学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培养目标。造成海口市2011-2014年中考英语测试效度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三个:一、海口市中学英语教师“应试教学”的错误教学观;二、海口市初中英语教学未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目标;三、海口市中考英语测试目的不明确。针对所调查试卷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本研究提出三点改进建议:一、利用高校教育理论资源,培训中学英语教师的测试与评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加强对出题专家的测试理论培训;三、开展对中考英语试卷质量的常规研究与质量分析。
熊国英[7](2014)在《中考英语试题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反拨作用是指语言测试对语言教与学所产生的影响。按照其影响性质,反拨作用分成正面和负面两种。最近几年,一些国外专家学者不仅关注理论层面的研究,在实践层面也展开了大量反拨作用研究。在我国,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的相关研究近年逐渐受到研究者重视。多数反拨作用的研究以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为研究对象。当下在我国,针对中考英语测试反拨作用与相关问题展开的专门性实证研究,在语言测试领域内尚不多见。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调查中考英语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反拨作用。中考英语测试在我国各省市范围内属于目前举行的规模较大的外语类考试之一,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反拨作用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研究方法和模式,结合教学实践,选取福建省九地市各选一所初级中学,在每所中学中选一个班级(含七、八、九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对三个年级英语教师的英语阅读课堂加以观察。通过个别访谈、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研究数据,分析中考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反拨作用。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以充分发挥英语中考的积极反拨作用,消减其消极作用。
李云[8](2013)在《201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八)》文中研究说明
秦妍辉[9](2013)在《201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四)》文中研究表明
焦春燕[10](2013)在《201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三)》文中指出
二、200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测试题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及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阐释 |
(一)核心素养 |
(二)化学核心素养 |
二、理论基础 |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
(三)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试题分析 |
一、化学模拟试题文本研究 |
(一)试题现状分析 |
(二)考查内容分析 |
(三)试题知识点分布情况 |
二、高中化学模拟试题核心素养维度分析 |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考查分析 |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考查分析 |
(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考查分析 |
(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考查分析 |
(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考查分析 |
三、近三年各年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2017年化学模拟试题的定性分析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2018年化学模拟试题的定性分析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2019年化学模拟试题的定性分析 |
四、近三年化学模拟试题与全国Ⅱ卷对比分析 |
第四章 加强化学试题命题编制的策略 |
一、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 |
(一)利用真是情景,体现与生活的一致性 |
二、注重知识整合,把握核心概念 |
三、重视过程性考核,检测科学探究能力 |
四、渗透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
五、加强课外延伸,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对初中英语口语教与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以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反拨效应理论研究综述 |
2.1.1 Alderson & Wall测试反拨作用假说 |
2.1.2 “参与者—过程—结果”反拨效应模型 |
2.1.3 显性—隐性反拨效应 |
2.1.4 Green反拨效应模型 |
2.2 国外反拨效应实证研究综述 |
2.3 国内反拨效应研究综述 |
2.4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2.1 教师 |
3.2.2 学生 |
3.3 研究工具 |
3.3.1 课堂观察 |
3.3.2 问卷调查 |
3.3.3 访谈 |
3.4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1 课堂观察分析 |
4.2 问卷结果及分析 |
4.2.1 教师问卷 |
4.2.1.1 教师对于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的看法 |
4.2.1.2 教师对于与口语测试题相关联的口语教学的看法 |
4.2.1.3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
4.2.1.4 不同年级教师对口语测试及口语教学的看法 |
4.2.2 学生问卷 |
4.2.2.1 学生对于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的看法 |
4.2.2.2 学生对于与口语测试题相关联的口语学习的看法 |
4.2.2.3 学生的口语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
4.2.2.4 不同年级学生对口语测试及口语学习的看法 |
4.3 访谈结果及分析 |
4.3.1 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
4.3.2 学生访谈结果及分析 |
4.4 研究总结 |
4.4.1 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对教师教学的反拨作用 |
4.4.1.1 课堂观察结果 |
4.4.1.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4.4.1.3 教师访谈结果 |
4.4.1.4 小结 |
4.4.2 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对学生学习的反拨作用 |
4.4.2.1 课堂观察结果 |
4.4.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4.4.2.3 学生访谈结果 |
4.4.2.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1.1 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对教师教学的反拨效应 |
5.1.2 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对学生学习的反拨效应 |
5.1.3 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和负面反拨效应 |
5.2 研究启示 |
5.2.1 对教学的启示 |
5.2.1.1 教师 |
5.2.1.2 学校 |
5.2.1.3 学生 |
5.2.2 对英语口语测试的启示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课堂观察表 |
附录2 教师访谈表 |
附录3 学生访谈表 |
附录4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5 学生调查问卷 |
(3)中考化学模拟试题的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综述 |
1.2.1 化学试题的研究 |
1.2.2 模拟试题的研究 |
1.2.3 化学备考策略的研究 |
1.2.4 教学测评的研究 |
1.2.5 总结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化学模拟试题测评相关概念及测评方法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模拟试题 |
2.1.2 测评 |
2.2 测评方法 |
2.2.1 抽样 |
2.2.2 平均得分率 |
2.2.3 难度 |
2.2.4 区分度 |
2.2.5 信度 |
2.2.6 效度 |
2.2.7 描述性统计 |
2.2.8 推断性统计 |
第三章 模拟试题测评体系的构建 |
3.1 测评能力评价指标设置的依据 |
3.1.1 初中化学课程特征 |
3.1.2 化学学科能力评估要素 |
3.1.3 模拟试题能力评价指标的确立 |
3.2 样本的选择 |
3.2.1 样本选择的考虑因素 |
3.2.2 样本的组成 |
3.3 模拟卷的选择 |
第四章 中考模拟试题的统计分析 |
4.1 测评工具的质量分析 |
4.1.1 试题回收情况 |
4.1.2 信度分析 |
4.1.3 效度分析 |
4.1.4 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
4.2 模拟试题内容与能力指标分析 |
4.2.1 试题考点内容分析 |
4.2.2 模拟试题中考查能力指标分析 |
4.2.3 总结 |
4.3 模拟试题测评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1 第一次模拟试题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第二次模拟试题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3 总结 |
4.4 样本在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
4.4.1 第一次模拟试题的重点和难点定位 |
4.4.2 第二次模拟试题的重点和难点定位 |
4.5 不同类型学生在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
4.5.1 不同类型学生在一模试题中的重难点定位 |
4.5.2 不同类型学生在二模试题中的重难点定位 |
4.5.3 不同类型学生在能力指标中响应的差异性检验 |
4.5.4 不同类型学生能力指标与总分响应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6 不同性别学生在一模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
4.6.1 男女生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重点分析 |
4.6.2 男女生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难点分析 |
4.6.3 男女生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差异性检验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5.1 研究结果 |
5.1.1 构建了中考模拟试题的能力评价指标 |
5.1.2 试题有良好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预测性 |
5.1.3 备考的重难点有异同点,呈动态变化 |
5.1.4 不同类型和性别的学生学习水平有差异 |
5.2 讨论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 |
5.2.2 影响模拟试题预测效度的因素 |
5.3 复习备考策略建议 |
5.3.1 教师备考策略 |
5.3.2 学生备考策略 |
5.4 研究创新 |
5.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2016年花都区初中毕业生水平测试化学试题(一) |
附录二 2016年花都秀外初中毕业生水平测试化学试题(二) |
附录三 2016年花都雅居乐中学初中毕业生水平测试化学试题(二) |
附录四 2016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真题 |
致谢 |
(4)吉林省中考英语听力命题趋势及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关键词的界定 |
(一)吉林省中考 |
(二)英语听力测试 |
(三)中考英语听力命题 |
二、理论基础 |
(一)图式理论 |
(二)输入理论 |
(三)语言测试理论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吉林省中考英语听力命题研究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综合法和分析法 |
(二)归纳法和演绎法 |
四、研究过程 |
五、数据收集及分析 |
(一)题型方面 |
(二)话题方面 |
(三)考点方面 |
六、研究结果 |
(一)题型方面 |
(二)话题方面 |
(三)考点方面 |
第四章 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
一、题型方面 |
(一)积累词汇量,夯实语言基础 |
(二)注重语音语调,进行模仿练习 |
(三)抓关键词,学会记录听力笔记 |
(四)创建良好的听力环境,营造英语氛围 |
二、话题方面 |
(一)关注话题变化,反复操练 |
(二)熟悉话题题材,理解文章脉络 |
(三)加强情景话题训练,提高做题技巧 |
(四)了解话题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 |
三、考点方面 |
(一)培养归纳听力语篇中心思想的能力 |
(二)提高分析听力语篇内在联系的能力 |
(三)学习预测听力语篇发展趋势的能力 |
(四)掌握推理听力语篇细节信息的能力 |
(五)运用英语思维解决听力问题的能力 |
第五章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一)题型方面 |
(二)话题方面 |
(三)考点方面 |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三、对将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吉林省中考英语听力考试大纲的说明 |
附录二 吉林省中考英语听力真题2011 年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5)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论文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反拨效应理论研究 |
2.2 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
2.2.1 有关口语的实证研究 |
2.2.2 有关听力的实证研究 |
2.2.3 有关写作的实证研究 |
2.2.4 整体上的实证研究 |
3 理论基础 |
3.1 反拨作用的定义 |
3.2 反拨作用的分类 |
3.3 反拨作用理论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2.1 2014-2016 常德市中考英语试题 |
4.2.2 教师阅读课教案 |
4.2.3 教师 |
4.2.4 学生 |
4.3 研究工具 |
4.3.1 试卷分析 |
4.3.2 教案分析 |
4.3.3 课堂观察 |
4.3.4 问卷调查 |
4.4 研究过程 |
5 结果与讨论 |
5.1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反拨作用 |
5.1.1 对教学目的的反拨作用 |
5.1.2 对教学方法的反拨作用 |
5.1.3 对教学态度的反拨作用 |
5.1.4 对教学资源选择的反拨作用 |
5.2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反拨作用 |
5.2.1 对学习目的的反拨作用 |
5.2.2 对学习方法的反拨作用 |
5.2.3 对学习态度的反拨作用 |
5.2.4 对学习资源选择的反拨作用 |
5.3 教师和学生对当前中考阅读测试的评价与建议 |
5.3.1 教师对当前阅读测试的评价与建议 |
5.3.2 学生对当前阅读测试的评价与建议 |
6 教学启示 |
7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发现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致谢 |
(6)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海口市中考英语试卷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背景 |
(一) 理论依据 |
(二) 实证与实践依据 |
二 研究目的 |
三 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语言测试 |
(一)语言测试理论 |
(二)语言测试的分类 |
(三)语言测试编制原则 |
二 语言测试效度的理论研究 |
(一)单一效度观时期 |
(二)分类效度观时期 |
(三)整体效度观时期 |
三 国内关于语言测试效度验证的实证研究 |
四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中考英语测试设计原则 |
五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
(一)交际语言能力 |
(二)交际语言测试 |
二 效度理论 |
(一)内容效度 |
(二)结构效度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对象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过程 |
六 数据处理 |
第四章 试卷效度分析 |
一 整体宏观分析 |
二 内容效度分析 |
(一)听力部分 |
(二)选择填空/单项选择 |
(三)完型填空 |
(四)阅读理解 |
(五)情景对话 |
(六)词汇 |
(七)写作 |
三 结构效度分析 |
(一)测试目的和评分标准 |
(二)测试内容 |
(三)测试指导 |
(四)测试的反拨作用 |
四 原因分析 |
(一)海口市中学英语教师“应试教学”的错误教学观 |
(二)海口市初中英语教学未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目标 |
(三)海口市中考英语测试目的不明确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一 本研究的结论 |
(一)效度分析结论 |
(二)改进建议 |
二 本研究的局限性 |
三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附件 |
(7)中考英语试题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反拨作用研究 |
第二节 现代语言测试特点及阅读测试题型 |
第三节 英语阅读测试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考英语(福建九地市卷)阅读理解试题探究 |
第一节 中考英语阅读命题原则及新课标研究与分析 |
第二节 中考英语(福建三明市卷)阅读试题题型分析 |
第三节 总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参与者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第四节 研究步骤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访谈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二节 问卷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三节 总结 |
第六章 阅读试题设计和阅读教学建议 |
第一节 关于中考英语(福建九地市卷)阅读测试题设计的建议 |
第二节 关于中考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考英语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调査问卷 |
附录2 |
致谢 |
(9)201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四)(论文提纲范文)
第Ⅰ卷 (选择题, 共85分) |
第一部分听力部分 |
一、听力测试 (共三节, 满分25分) |
第一节 (共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5分) |
第二节 (共7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7分) |
第三节 (共13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3分) |
第二部分笔试部分 |
二、选择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
三、完形填空 (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
四、阅读理解 (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30分) |
A |
B |
C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5分) |
五、词与短语选择填空 (本题共10分, 每小题2分) |
六、阅读理解填词 (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
七、书面表达 (满分15分) |
要点如下: |
注意: |
【201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 (四) 听力材料录音稿及参考答案】 |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5分) |
第二节 (共7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7分) |
第三节 (共13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3分) |
(10)201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三)(论文提纲范文)
第Ⅰ卷 (选择题, 共85分) |
第一部分听力部分 |
一、听力测试 (共三节, 满分25分) |
第一节 (共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5分) |
第二节 (共7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7分) |
第三节 (共13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3分) |
第二部分笔试部分 |
二、选择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
三、完形填空 (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
四、阅读理解 (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30分) |
A |
B |
C |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35分) |
五、词与短语填空 (共5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10分) |
六、阅读理解填词 (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
七、书面表达 (本题15分) |
提示: |
要求: |
注意: |
【201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 (三) 听力材料录音稿及参考答案】 |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5分) |
第二节 (共7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7分) |
第三节 (共13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3分) |
四、200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测试题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闫晓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2]长沙市中考英语口语测试对初中英语口语教与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以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为例[D]. 张颖.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3]中考化学模拟试题的测评研究[D]. 郑雪辉. 广州大学, 2018(01)
- [4]吉林省中考英语听力命题趋势及特点研究[D]. 杜钰. 吉林师范大学, 2017(06)
- [5]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D]. 李芳. 重庆师范大学, 2017(01)
- [6]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海口市中考英语试卷效度研究[D]. 冀超君. 海南师范大学, 2015(05)
- [7]中考英语试题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 熊国英.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5)
- [8]201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八)[J]. 李云.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3(15)
- [9]201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四)[J]. 秦妍辉.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3(09)
- [10]2013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三)[J]. 焦春燕.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