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弹性剂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粘弹性剂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一、粘弹剂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伶俐[1](2021)在《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及难治性青光眼(refractory glaucoma,R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两种不同类型青光眼术后降眼压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差异。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POAG及RG的患者共36例(45眼),均行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根据患者青光眼类型分为POAG组17例24眼;RG组19例21眼,RG组病例包括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的青光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色素性青光眼(pigmentary glaucoma,PG)、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uveitic glaucoma,UG)、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S)。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天、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种数、前房深度、滤过泡情况、手术成功率以及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眼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节点眼压分别与术前眼压相比,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眼压均于术后1个月左右趋于平稳。术后3个月,POAG组平均眼压由(30.30±6.29)mmHg降至(14.13±3.08)mmHg;RG组的平均眼压由(31.90±6.43)mmHg降至(16.05±4.63)mmHg。对患者术后眼压进行相比,发现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均明显减少(P<0.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BCVA比较,各时间节点视力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POAG组中有95.83%的滤过泡为功能性滤过泡;RG组中有85.71%的滤过泡为功能性滤过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POAG组3眼发生术后一过性低眼压性浅前房,2眼出现包裹性滤过泡;RG组3眼出现一过性低眼压性浅前房,3眼包裹性滤过泡,1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所有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POAG组患者术后3个月手术完全成功22只眼(91.67%),部分成功2只眼(8.33%),24只眼均达到手术成功率标准。RG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手术完全成功的共16只眼(76.19%),手术部分成功2只眼(9.52%),总手术成功率为85.71%。结论: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POAG及RG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疗效。

李之喆,刘建军[2](2020)在《粘弹剂在高眼压抗青光眼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粘弹剂在高眼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9例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 25眼)和参照组(19例, 25眼)。参照组施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术中加用粘弹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临床治疗效果、术后不同时间段眼压水平、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滤过泡机化包裹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眼压为(11.68±3.24)mm Hg(1 mm Hg=0.133 kPa),参照组则为(12.03±3.16)mm H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67,P=0.7007>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眼压为(16.04±3.14)mm Hg,低于参照组的(17.76±2.82)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77, P=0.0471<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滤过泡机化包裹发生率32.00%低于参照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弹剂在高眼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不会影响患者的手术结果 ,且应用粘弹剂后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得到显着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眼内压的维持,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均较高。

黄丹丹[3](2020)在《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研究,通过微切口(2.2mm)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观察其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compound trabeculectomy,Trab)进行比较。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对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50例(60眼)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对24例(30眼)患者进行微切口(2.2mm)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phaco-ECP组),26例(30眼)患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phaco-Trab组)为对照组。由同一位临床和手术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实施上述手术,随访术后36个月内术眼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心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降眼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t检验、x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从而探究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白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结果:1、眼压:phaco-ECP组除了在术后第1天,术后其他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其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phaco-Trab组在术后所有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个月内,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力:两组在术后36个月时的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在手术前后,该两组间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在手术前后,两组间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后3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4、中心视野:在手术前后,两组间的视野平均缺损(MD)值和模式标准差(PS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后36个月的视野MD值和PS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RNFL厚度:两组在术后36个月的RNFL厚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在手术前后,两组间的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并发症:phaco-ECP组的并发症(20%,2种)比phaco-Trab组(26.7%,4种)少。phaco-ECP组包括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前房纤维性渗出。phaco-Trab组包括术后浅前房、前房纤维性渗出、滤过泡渗漏、低眼压。7、降眼压药物使用及手术完全成功率:两组手术前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完全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aco-ECP联合手术与phaco-Trab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相似,能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延缓视野损害,减少降眼压药物使用。phaco-ECP联合手术比phaco-Trab联合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另一安全有效的选择。

任新军[4](2019)在《Healaflow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研究及其他眼底疾病中的应用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Healaflow覆盖封闭视网膜裂孔联合27G微创玻璃体切除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于巩膜外垫压原理和微创观念,本研究采用特制微导管系统将Healaflow作为一种新型内垫压材料注射于脉络膜上腔,引起脉络膜上腔内垫压效应,观察研究其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操作的可重复性,为推广临床采用脉络膜上腔内垫压术提供依据;以此为契机,基于Healaflow特性,将其应用于其他眼科疾病,开发新的、更符合临床述求的粘滞性材料,尤其是玻璃体腔填充物,提供理论依据和积累经验,拓展其眼科应用。方法:(1)体外实验:空气状态下,将0.05ml的Healaflow和普通粘弹剂透明质酸钠(爱尔康,美国)分别注射于培养瓶内的上壁、侧壁和下壁,遂将培养瓶内充满平衡液,置于37℃温箱中,定期观察和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粘弹剂溶解和移位情况。(2)设计前瞻性研究,收集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 A、B级)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采用27G玻璃体切除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和无菌空气填充,术后无体位限制。观察首次和最终视网膜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等。(3)收集就诊于我院并临床确诊为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PVR C1级以下)纳入第二部分研究。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裂隙灯检查、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和眼B超检查等。患眼行27G套管穿刺巩膜制作光纤切口,全视网膜镜下定位视网膜裂孔位置,冷冻裂孔和变性区,必要时引流视网膜下液。角膜缘后3.5-4.0mm制作平行角膜缘长度约2mm全层巩膜切口,用15度刀平行于角膜缘垂直切开全层巩膜,暴露睫状体平坦部。将特制钝性针头经巩膜切口插入脉络膜上腔,全视网膜镜下于靶点位置注射0.1-0.4ml Healaflow。拔出导管,缝合巩膜和结膜切口。术中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常规光谱抗生素点眼,详细记录术后1周、1月、3月、6月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病情进展情况。(4)Healaflow用于其他眼部疾病:1)Healaflow用于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气液交换,彻底吸除视网膜下液后Healaflow覆盖黄斑裂孔,术毕空气填充,术后无体位限制;2)Healaflow用于治疗严重PDR,气液交换后将Healaflow覆盖于视网膜裂孔上,空气填充,术后自由体位;3)前房注入Healaflow,用于治疗低眼压患者。结果:(1)体外实验:不同时间点(包括1天、3天、1周和2周),Healaflow组始终保持贴壁黏附无溶解,直径和大小无改变。然而,普通粘弹剂透明质酸钠3天后全部溶于平衡液中。(2)37例38眼入组患者中,女性16例(43.2%),男性21例(56.8%),平均年龄为59.5±9.5岁,平均随访时间8.9±3.8个月,单一视网膜裂孔患者21例(55.3%),介于2-5个视网膜裂孔患者17例(44.8%),黄斑受累及患者25眼(65.8%),13眼(34.2)黄斑未受累及。37眼首次视网膜成功复位(97.4%),最终复位率为100%。仅一例首次视网膜未复位,与术前接受大量视网膜光凝后,裂孔周围视网膜僵硬、瘢痕形成有关,二次手术时,将裂孔周围视网膜放射状切开后仍使用Healaflow覆盖裂孔,最终成功复位视网膜。术前和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02±0.82和0.23±0.17(LogMAR视力),一过性眼压升高28眼(73.7%),随访期间,无视网膜脱离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3)7例7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入组,男性3人(42.9%),女性4人(57.1%),右眼3眼(42.9%),左眼4眼(57.1%),平均年龄33.7±10.0岁(19-43岁),平均随访时间7.6±3.4个月,黄斑受累及患者5眼(71.4%),2眼(28.6%)黄斑未受累及。7例入组患者首次视网膜成功复位(100%),术前和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4±0.5和0.1±0.1(LogMAR视力,P=0.093),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1例(14.3%),随访期间,无视网膜脱离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4)Healaflow在其他眼部疾病中的应用:成功用于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和严重PDR各一例,术后空气填充,无体位限制,裂孔闭合良好,术后视功能恢复快,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Healaflow用于治疗低眼压患者3例,眼压维持在6-11mmHg之间。维持时间6个月以上,减少了重复注射次数。结论:(1)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了Healaflow在培养瓶中不同位置贴壁后,水浴下持续存留时间至少两周。(2)27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率高,视功能恢复快,术后不需限制体位,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持久的手术方式。(3)Healaflow半衰期长,粘滞性和内聚性高,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脉络膜上腔内填充材料,在保障视网膜复位高成功率和微创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时间。特制脉络膜上腔导管系统为微创手术治疗其他视网膜和脉络膜疾病提供了入路和可行性,为开发新的脉络膜上腔治疗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积累。(4)基于Healaflow特性,拓展其应用于眼科其他疾病,如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低眼压综合征等。

王科华[5](2014)在《DisCoVisc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DisCoVisc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应用的角膜内皮保护效应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8例143眼。根据术中使用的粘弹剂类型随机分为2组:DisCoVisc组73眼,术中使用DisCoVisc;对照组70眼,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爱维)。再根据Emery-Little分级标准:分为软核类(Ⅱ-Ⅲ级核)DisCoVisc组40眼、对照组38眼,硬核类(≥Ⅳ级核)DisCoVisc组33眼,对照组32眼。比较术中超声乳化时间(UST)、累计释放能量(CDE)以及植入人工晶体后的抽吸清除粘弹剂的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裸眼视力、眼压、角膜水肿情况、中央角膜厚度及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1) 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软核类及硬核类)术中UST、CDE、粘弹剂抽吸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DisCoVisc组和对照组(软核类及硬核类)术前及术后第1天、1周、1月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软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1周、1月的裸眼视力≥0.5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CoVisc组和对照组(硬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2.7%和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月两组间裸眼视力≥0.5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isCoVisc组和对照组(软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的总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时两组均无角膜水肿发生;DisCoVisc组和对照组(硬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8.2%和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角膜水肿的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两组均无角膜水肿发生。(5) 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软核类及硬核类患者)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CoVisc组和对照组(软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1周、1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CoVisc组和对照组(硬核类患者)术后第1天中央角膜厚度的增加分别为40.87±24.52μm和64.53±28.2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时角膜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软核类及硬核类)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软核类患者)术后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CoVisc组和对照组间(硬核类患者)术后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12.56±5.46%和19.61±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sCoVisc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对于晶状体核硬度较大的患者,DisCoVisc较单纯透明质酸钠粘弹剂具有更好的角膜内皮保护效应。

徐鸿飞,王泓涛,陈云福[6](2012)在《丝裂霉素C联合粘弹剂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和粘弹剂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2,38只眼)和对照组(n=32,37只眼)。研究组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0.4mg/mL的MMC棉片,缝合结膜瓣前在巩膜瓣下及前房内注入少量粘弹剂(1%gluey Healon)。对照组仅应用MMC,而不用粘弹剂。结果:研究组术后有6眼发生浅前房(15.8%),对照组术后有17眼发生浅前房(4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远期滤过泡形成及眼压控制方面两组无显着差异。结论:在应用MMC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如联合应用粘弹剂,可以有效预防浅前房的发生而不影响远期效果。

刘艳[7](2012)在《青光安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观察青光安4种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探讨青光安有效组份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初步判断青光安有效组份的安全性。方法 将健康成年新西兰长耳白兔42只,体重1.8-2.2k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为:A组: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MMC对照组;D组:有效组份1组;E组:有效组份2组;F组:有效组份3组;G组:有效组份4组。将B、C、D、E、F、G六组实验动物兔眼行常规小梁切除+虹膜根部切除术;C组在术中联合应用MMC;A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在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药。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测量眼压,观察滤过泡形成情况;检查术口愈合及眼部一般情况。用药4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术眼滤过道全层组织,HE染色后观察滤过性手术术区组织形态及成纤维细胞个数,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滤过泡区域Tenon囊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C、E组眼压回升缓慢,第4周时眼压仍为最小,该两组眼压值与A、B、D、F、G组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和E组术后都能维持有效滤过泡,B组滤过泡在术后两周内基本都变为无功能滤过泡或滤过泡消失,D、F、G组在术后第4周都有部分滤过泡存在。成纤维细胞个数组间比较,除D组与F组间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意义。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除C组与E组、B组与G组、F组与G组组间胶原表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均为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一般情况及第4周标本光镜观察,MMC组有一眼出现术后并发症,各有效组份组眼部组织结构未见异常病变。结论(1)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术后眼压异常回升,滤过性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2)在正常兔眼上行常规小梁切除+虹膜根部切除术,可成功建立滤过性手术模型。(3)青光安有效组份2和MMC都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瘢痕组织增生,具有明显的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作用。(4)通过实验观察可初步说明青光安有效组份2 口服给药,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优于MMC。可能成为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一个全新安全药物。

李由[8](2012)在《嵌合式丝裂霉素壳聚糖海绵抗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青光眼滤过术后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瘢痕粘连导致滤过泡瘢痕化是青光眼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基于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病理生理特点,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们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减少滤过道瘢痕形成,显着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该技术包括:改进手术方式和技巧,引入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在术中外置可拆除巩膜缝线,术后控制性定量拆除或激光松解巩膜缝线;术中术后使用抑制瘢痕形成的药物;术中使用植入物。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是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手术,它在巩膜表层下作深层巩膜、Schlemm管外壁、前小梁和狄氏膜前的角膜基质切除,保留自然的小梁狄氏膜作为滤过层,并在巩膜层间植入透明质酸钠生物胶,使房水通畅外渗的同时有一些阻力,在眼压逐步降低时保持眼球完整性,由此建立一个巩膜内空间,使房水在巩膜腔中经不同流出通道进行引流。该手术优点在于:手术并发症相对较低,视力恢复较快;术后炎症反应较轻;滤过泡更加弥散及扁平;眼内炎的发生率较低。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预防瘢痕形成的药物只有5-Fu和丝裂霉素C(MMC)。丝裂霉素C是使用最早抗代谢药物之一,抗增殖作用很强,约为同剂量5-Fu的100倍,可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延缓术后伤口瘢痕愈合的过程,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FU,可提高预后较差眼的青光眼手术成功率,其效果已经临床和询证医学验证。临床常在术中用MMC0.2~0.4mg/ml的棉片置于巩膜瓣、结膜瓣下2-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但局部单独一次性给药方式远期易形成包裹性无功能滤过泡,导致手术失败。青光眼滤过手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植入材料的改进。现有的术中植入物有包括透明质酸钠凝胶、生物膜、晶体前囊膜、胶原膜、自体巩膜条等,可机械隔离巩膜瓣和巩膜床,避免或减少纤维粘连,保持滤过道通畅。现在常用的透明质酸钠凝胶和胶原的生物降解期大约只有3-6个月。当植入物降解过程中,非穿透部分的滤过膜表面会逐渐发生纤维增殖而变厚。从而房水的滤过效果可能受到影响,减压室也常常会因纤维增殖而逐渐减小,甚至完全消失。羊膜、巩膜条等植入物可能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等副作用。而透明质酸钠凝胶则因来源受限、价格昂贵而难以普及。因此我们考虑植入材料的改进。在材料的改进上应该选择成型性好、生物相容性良好、眼内降解缓慢、且具有一定的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的生物材料。壳聚糖是一种良好的可降解的天然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且具有止血和抑菌作用,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减少瘢痕粘连等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类重要的控制释放给药系统,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骨关节、腹腔术后粘连,可作为眼科粘弹剂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以上研究基础和文献复习,我们希望在植入物中整合抗纤维化药物,即研制良好组织相容性的嵌合式丝裂霉素C壳聚糖的缓释海绵,进行体外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从而达到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减少滤过泡的瘢痕形成,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第一章嵌合式丝裂霉素壳聚糖缓释海绵的制备目的:通过制剂学手段将药物和材料结合起来,制备性质稳定的嵌合式丝裂霉素壳聚糖缓释海绵。方法:(1)选用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为基本原料同时复合医用几丁糖通过冷冻干燥,制备壳聚糖海绵;(2)采用二次冷冻干燥技术将两种材料进行嵌合,制备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壳聚糖缓释海绵(MMC-SPCM),使制品的孔隙率更大,孔径更小,更利于药物的填充和负载;(3)采用SD大鼠体内植入MMC-SPCM,测定其组织相容性和体内降解性。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软件,对海绵干、湿态厚度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制备不同浓度的新型嵌合式丝裂霉素C的载药缓释海绵;海绵干湿态厚度比较,P干态=0.593,P湿态=0.2033,各组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1);(2)检测载药海绵有效地体外缓释的药物释放量;(3)载药海绵在大鼠体内无毒副作用,体内吸收时间3月以上。结论:(1)成功制备不同浓度的新型嵌合式丝裂霉素C的载药缓释海绵;(2)嵌合式丝裂霉素C的载药缓释海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为其作为体内植入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章丝裂霉素缓释海绵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体外实验研究目的:确认MMC-SPCM中丝裂霉素的生物学活性,体外验证该控释系统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同时探索最低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较低丝裂霉素浓度。方法:(1)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培养原代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2)收集稳定传代4-6代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将其分为四组:A组--丝裂霉素缓释海绵组(MMC-SPCM组)、B组--单纯丝裂霉素组(MMC组)、C组--壳聚糖海绵组(SPCM组)和D组--磷酸盐缓冲液组为空白对照组(PBS组)。在MMC-SPCM组中加入2.5mm*5mm大小的丝裂霉素缓释海绵,其中含有MMC含量分别为250、100、50、25、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MMC浓度分别为250、100、50、25、组中加入2.5mm*5mm大小的壳聚糖海绵;PBS组设空白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对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3)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数量并照相;(4)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软件,对5种不同浓度和4个处理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应用LSD法进行组件两两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成功培养原代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并经免疫荧光证实;(2)随着样品中MMC的浓度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浓度25μg/ml即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浓度为50μg/ml的MMC-SPCM组与100μg/ml的MMC组抑制率分别为77.48%和76.18%,两者抑制率相当;(3) MMC-SPCM影响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形态,使正常细胞形状改变,细胞数减少,凋亡和坏死细胞增多;(4)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发现,丝裂霉素浓度较高时,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浓度为50μg/ml的MMC-SPCM细胞死亡与凋亡比例适当。结论:(1)成功培养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2)验证了我们所制备的丝裂霉素壳聚糖缓释海绵中丝裂霉素的活性正常,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3)利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考察和比较了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凋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25μg/ml)的丝裂霉素壳聚糖缓释海绵仍然具有抑制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说明其具有缓释作用。(4)筛选出浓度为50μg/ml的4MC-SPCM为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最佳浓度。为下一步体内实验将丝裂霉素壳聚糖缓释海绵应用于动物实验研究其在抗青光眼术后粘连奠定了基础。第三章丝裂霉素缓释海绵预防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体内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研究丝裂霉素缓释海绵对预防兔眼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有效作用,从基因水平证明了丝裂霉素壳聚糖缓释海绵的有效性。方法:(1)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右眼为实验组行非穿透小梁手术。A组为生理盐水组(NS组),仅作非穿透小梁手术,瓣下注入生理盐水;B组植入SPCM组;C组植入MMC-SPCM组。(2)分别在术后1天、3天、5天、1周、2周、4周、8周、12周观察结膜充血等一般情况、滤过泡高度和面积、眼压变化(每组6只)。(3)分别于术后10d和28d将兔处死(每组2只),3月时处死18只。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4)分别于术后10d将兔处死(每组2只),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三组VEGF和TGF-β2的]mRNA水平。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软件,对不同时间段3个处理组的眼压、滤过泡面积和高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时间段3个处理组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并采用LSD法或Dunnett T3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术眼结膜、角膜、前房等眼前节一般情况,三组无明显差异;(2)术后滤过泡大小和高度变化,随着术后时间延长,逐渐变小、消失。21天时NS组滤过泡完全消失。方差分析三组组间两两比较术后滤过泡情况,滤过泡高度变化:14d时NS组与SPCM组比较,P=0.015,P<0.05有显着差异,NS组与MMC-SPCM组比较,P<0.001,有显着差异;28-84d时,三组组间两两比较,P<0.001,有显着差异。滤过泡面积变化:14d时NS组与SPCM组比较,P=0.002,有显着差异;NS组与MMC-SPCM组比较,P<0.001,有显着差异;28d时,NS组与SPCM组和MMC-SPCM组比较,P<0.001,有显着差异;56-84d时,三组组间两两比较,P<0.001,有显着差异。(3)术后眼压变化,术后3d,NS组分别与SPCM组和MMC-SPCM组比较,P<0.001,眼压变化有显着差异;术后5-84d,三组组间P<0.001,三组组间两两比较眼压值变化都有显着性差异。MMC-SPCM组3月时仍能维持较低眼压;(4)组织病理学改变:术后10d时,NS组结膜、结膜下及滤过道区域可见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管明显充血扩张,并可见到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滤过道区域的炎性细胞较前明显减少,胶原排列较前紧密,成纤维细胞较前增多。MMC-SPCM组,可见壳聚糖海绵,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最少,SPCM组介于两者之间。术后28d,NS组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排列致密,滤过道基本堵塞。MMC-SPCM组,仍可见胶原纤维疏松和滤过道存在,膜片残留。术后3月,MMC-SPCM组,仍可见胶原纤维疏松和滤过道存在。(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MC-SPCM组的VEGF和TGF-β2的mRNA水平均远远低于NS组和SP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成功建立兔眼青光眼非穿透小梁手术模型。(2)通过观察术后兔眼前节一般情况无异常,表明局部应用丝裂霉素缓释海绵对眼内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组织相容性良好。(3)通过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的改变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应用MMC-SPCM能有效预防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粘连。(4)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MC缓释海绵组通过明显抑制手术部位的VEGF和TGF-β2的mRNA水平来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从基因水平证明了MMC-SPCM的有效性。

苏亚丽,牛松涛,陈瑞合[9](2011)在《粘弹剂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粘弹剂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5例经充分降压后眼压仍很难降至正常的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粘弹剂,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眼压控制在10~21 mm Hg,4例需要加用药物控制。术中、术后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粘弹剂可以保证手术效果,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刘杏,肖辉,黄晶晶,钟毅敏,陈晓蓓,曹丹[10](2009)在《改良显微小梁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虹膜节段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粘弹剂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术中根据患者的年龄、炎症和结膜Tenon囊情况选用不同浓度的MMC(0.25~0.33mg/ml),应用粘弹剂分离虹膜前后粘连和瞳孔区机化膜并剪除机化膜,节段切除虹膜,可控缝线缝合巩膜瓣。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炎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共38例42眼,平均随访时间(12.01±3.56)月。术后末次复查与术前比较,视力提高14眼,不变28眼;前房炎症消失35眼,减轻7眼;平均眼压(15.20±4.64)mmHg与术前(38.37±12.93)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5,P=0.000)。手术总成功率92.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MMC、粘弹剂、虹膜前后粘连分离、虹膜节段切除及可控缝线技术能够提高较严重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葡萄膜炎复发。

二、粘弹剂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粘弹剂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术前检查
    1.5 术前准备
    1.6 手术方法
    1.7 术后处理与随访
    1.8 并发症处理
    1.9 评价标准
    1.10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前一般情况
    2.2 眼压
    2.3 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
    2.4 BCVA
    2.5 滤过泡分型
    2.6 手术并发症情况
    2.7 手术成功率
3 讨论
    3.1 关于手术方式的改良
    3.2 手术疗效评价
    3.3 术后并发症
    3.4 改良手术的优势与思考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器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2)粘弹剂在高眼压抗青光眼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1周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眼压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1年滤过泡机化包裹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3)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合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Healaflow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研究及其他眼底疾病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联合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和排除标准及退出标准
    1.1.3 手术材料
    1.1.4体外实验
    1.1.5 手术步骤
    1.1.6 研究指标
    1.1.7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Healaflow体外实验结果
    1.2.2 患者一般情况
    1.2.3 术中情况
    1.2.4 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
    1.2.5 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
    1.2.6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1.3 讨论
1.4 小结 二、脉络膜上腔填充Healaflow内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方法
    2.1.3 术后观察和随访
    2.1.4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眼部情况
    2.2.2 术后主要观察指标
    2.2.3 并发症
2.3 讨论
    2.3.1 评估Healaflow脉络膜上腔内垫压效应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2.3.2 在巩膜外垫压基础上改进为脉络膜上腔垫压的优势体现
    2.3.3 评估脉络膜上腔注射Healaflow对术后视功能的影响
    2.3.4 对比分析本研究与传统外路手术成功率
    2.3.5 脉络膜上腔注射Healaflow手术时间和术后眼压变化
    2.3.6 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2.3.7 脉络膜上腔内垫压术潜在并发症
2.4 小结 三、Healaflow在眼科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3.1 Healaflow应用于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3.1.1 病例基本情况
    3.1.2 治疗过程及预后
3.2 Healaflow应用于严重PDR治疗
    3.2.1 病例基本情况
    3.2.2 治疗过程及预后
3.3 Healaflow应用治疗低眼压
    3.3.1 病例基本情况
    3.3.2 治疗过程及预后
3.4 病例总结与讨论
    3.4.1 Healaflow应用于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4.2 Healaflow应用于严重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4.3 Healaflow应用于低眼压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临床应用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DisCoVisc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 主要仪器设备
    2. 一般资料
    3. 术前检查
    4. 手术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术中参数
    3. 眼压
    4. 术后视力
    5. 术后角膜水肿情况
    6. 角膜厚度
    7.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第四章 讨论
    1. DisCoVisc的物理学及流变学特性
    2. DisCoVisc的角膜内皮保护效应
    3. DisCoVisc的安全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丝裂霉素C联合粘弹剂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 果
    2.1 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
    2.2 术后眼压变化情况
    2.3 术后滤过泡形成情况
    2.4 术后并发症
3 讨 论

(7)青光安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设备和手术器械
        1.3 主要药品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青光眼滤过手术动物模型的建立
        2.3 给药方法
        2.4 青光眼术后的常规检查
        2.5 标本采集及处理
        2.6 滤过性手术术区组织形态检查
        2.7 手术区结膜下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
        2.8 滤过泡区域内Tenon囊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3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1 青光眼术后的常规检查结果
        1.1 眼压
        1.2 滤过泡形成情况
        1.3 术口愈合情况及前房深浅炎性反应
    2 滤过性手术术后标本的光镜观察
        2.1 正常对照组(A组)
        2.2 手术对照组(B组)
        2.3 MMC对照组(C组)
        2.4 组份1治疗组(D组)
        2.5 组份2治疗组(E组)
        2.6 组份3治疗组(F组)
        2.7 组份4治疗组(G组)
    3 手术区结膜下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
    4 滤过泡区域内Tenon囊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滤过道瘢痕形成情况与手术成败
    2 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与滤过道瘢痕形成的关系
    3 青光眼滤过手术动物模型的建立
    4 青光安组份对滤过道瘢痕形成的影响
    5 青光安有效组份的安全性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中西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嵌合式丝裂霉素壳聚糖海绵抗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嵌合式丝裂霉素壳聚糖缓释海绵的制备
1.1 壳聚糖样品的制备
    1.1.1 几丁质的制备
    1.1.2 特定壳聚糖的制备的性质研究
    1.1.3 实验结果
1.2 嵌合丝裂霉素C壳聚糖海绵的制备及性质评价
    1.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2.3 实验内容
    1.2.4 实验结果
    1.2.5 统计学方法
1.3 讨论
    1.3.1 壳聚糖的性质
    1.3.2 MMC缓释海绵的生物相容性
    1.3.3 MMC缓释海绵的生物降解性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丝裂霉素缓释海绵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体外的实验研究
2.1 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荧光鉴定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1.3 结果
2.2 MMC缓释海绵促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2.4 结果
    
2.2.4.1 CCK8法检测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2.2.4.2 MMC对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影响
    
2.2.4.3 MMC对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2.3 讨论
2.4 结论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丝裂霉素缓释海绵预防预防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体内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观察指标由同一检查者采用盲法完成.记录术前、术后1D、3D、1w、2 w、3w、1M、3M检查
    3.3.1 一般情况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术眼结膜、角膜、前房等眼前节情况
    3.3.2 滤过泡
    3.3.3 眼压
    3.3.4 组织病理学检查
    3.3.5 荧光实时定量PCR
3.4 统计学分析
3.5 实验结果
    3.5.1 一般情况
    3.5.2 滤过泡情况
    3.5.3 眼压变化
    3.5.4 组织病理学改变
    3.5.5 荧光实时定量PCR
3.6 讨论
    3.6.1 关于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瘢痕化
    3.6.2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3.6.3 相关基因检测与瘢痕形成的关系
3.7 结论
3.8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综述(大纲) 缩写词简表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加国内国际会议 统计学审稿证明

(9)粘弹剂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 果
    2.1 视力
    2.2 眼压
    2.3 并发症
3 讨 论

四、粘弹剂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D]. 陈伶俐.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粘弹剂在高眼压抗青光眼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李之喆,刘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0(31)
  • [3]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D]. 黄丹丹.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Healaflow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研究及其他眼底疾病中的应用探索[D]. 任新军.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DisCoVisc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D]. 王科华. 中南大学, 2014(03)
  • [6]丝裂霉素C联合粘弹剂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J]. 徐鸿飞,王泓涛,陈云福. 中国临床医学, 2012(06)
  • [7]青光安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D]. 刘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05)
  • [8]嵌合式丝裂霉素壳聚糖海绵抗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研究[D]. 李由.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7)
  • [9]粘弹剂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J]. 苏亚丽,牛松涛,陈瑞合.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9)
  • [10]改良显微小梁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J]. 刘杏,肖辉,黄晶晶,钟毅敏,陈晓蓓,曹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9(03)

标签:;  ;  ;  ;  ;  

粘弹性剂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