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期种猪生产性能测定

四川省三期种猪生产性能测定

一、四川省第三期种猪性能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农业农村部[1](2021)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农种发[20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全国畜牧总站,有关单位:畜禽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根基,是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推进畜禽种业发展,2008年以来,我部陆续发布实施了奶牛、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遗传改良计划,有力推进了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为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丰富百姓"菜篮子"提供了有力支撑。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2020)在《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西部现代种业强市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指出绵府办发[2020]29号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绵阳市西部现代种业强市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0月28日

姚美玲[3](2020)在《长白猪核心群的选育及杂交繁育体系建立》文中认为随着国内肉猪生产规模化的不断发展,各猪场培育、引种更新种猪就成为猪场的常规工作,长期经常性引入种猪不仅加重了猪场经济负担,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基于国内规模化猪场自身种猪繁育需要,特别是在目前非洲猪瘟频发的大背景下,规模化猪场组建种猪核心群,建立科学实用种猪选育繁育体系,使猪群整体性能不断提高,满足猪场自繁种猪需要,对猪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巴彦县祥龙种猪场为例,依据国家《种猪遗传评估方案》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要求,依据猪场长白猪猪群现有生产性能,组建长白猪种猪核心群,制定选育目标,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持续开展对核心群种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胴体指标选育,开展配合力测定工作,为国内规模化猪场猪群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提供借鉴。(1)通过建立选择指数,对猪场原有核心猪群进行选择,建立200头基础母猪,30头公猪的长白猪种猪核心群;确定育种目标为达100kg体重日龄≤175d,达100kg体重背膘厚≤18mm;窝总产仔数≥12头以上;(2)以活体背膘厚(BF)与达到100kg体重日龄(AGE)组成公猪综合选择指数公式I=0.208AGE-0.181BF+36.85;母猪的初生总产仔数(P1)、泌乳力(P2)仔猪初生平均个体重(P3)母猪选择指数公式为I=0.76P1+2.74P2+2.54P3;(3)经过4世代持续选育,核心群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可达102.4kg,平均背膘厚度2.08cm以下;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达到101.3kg,平均背膘厚度1.89cm。(4)3世代生长期公猪日增重可达783.26g,料重比3.04:1,达100kg体重时间为172.41d;母猪日增重可达752.23g,料重比3.04:1,达100kg体重时间为172.65d;(5)长白猪核心群3世代母猪窝产总仔数13.39头,窝产活仔数12.61头,初生窝重18.99kg,初生个体重1.43kg,20日龄窝重为61.79kg,28日龄断奶重80.74kg,母猪断奶到再发情时间7.39d。(6)核心群长白猪3世代肉猪屠宰率74.8%,67肋膘厚20.4mm,背最长肌横断面面积(眼肌面积)39.3cm2和胴体瘦肉率62.8%。3世代肉猪肉猪PH1为6.18,肌肉颜色(肉色)3.00,肌肉滴水损失3.29%,肌内脂肪含量3.04%。(7)长白猪与大白猪正反交的二元母猪与杜洛克公猪交配的三元猪,母猪产仔数13.69头,仔猪初生重1.51kg以上,杂交优势明显;其三元育肥猪日增重842g,料重比达到2.84:1;胴体指标与肌肉品质较好。生产性能十分优良,生产水平同国内其他种猪场相同杂交组合没有差异。生长速度及胴体瘦肉率有了更明显的提高,能充分满足大型集约化养猪场购种的要求。

谢晶晶[4](2019)在《三个品系大白猪的ESR、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状的关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美系、丹系和加系三个品系的大白猪为实验对象:(1)共测定201头三个品系大白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区核苷酸序列,结合从NCBI下载的227个来自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以及印度尼西亚的野猪个体信息,分析三个品系间大白猪的遗传多态性及亲缘关系;(2)选取影响母猪产仔性状的三个候选基因雌激素受体(ESR)、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和催乳素受体(PRLR),采用PCR扩增及直接测序法对ESR基因的3号、6号以及8号外显子区域、FSHβ基因的3号外显子区域、PRLR基因的10号外显子区域进行SNPs位点检测,并将检测到的SNPs位点与母猪产仔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从而筛选出有利于提高母猪产仔性状的优势基因型。结果如下:(1)三个品系的大白猪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在201头大白猪D-loop区域中共检测到了34个多态位点,其中包括单一多态位点7个,简约信息位点27个,检测到1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891±0.008,核苷酸多样性为0.01198±0.0003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三个品系大白猪间的种群分化情况不明显,初步发现大白猪与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亚洲东北部地区猪种的遗传距离更近。(2)ESR基因研究结果:发现了4个SNPs位点,分别是位于3号外显子内的g.C669T、6号外显子内的g.A1296G、8号外显子内的g.C1665T和g.A1755G。g.C1665T位点的TT基因型和g.A1755G位点的AA基因型能显着提高美系大白猪的初产总产仔数(P<0.05)。H5H8、H2H5、H5H5单倍型组合为产仔性状的优势组合。(3)FSHβ基因研究结果:发现了8个SNPs位点,均位于3号外显子内,分别为g.A511G、g.A617G、g.C630T、g.C652T、g.C678T、g.C735T、g.A746G、g.A921G。g.A511G位点的AA基因型、g.A617G位点的AA和AG基因型、g.C630T位点的CC和CT基因型、g.C652T位点的CT和TT基因型、g.C735T位点的CT和TT基因型、g.A746G位点的AA和AG基因型、g.A921G的AA和AG基因型、g.C678T位点的CT基因型均能显着提高不同品系大白猪的产仔数(P<0.05)。H2H8单倍型组合为产仔性状的优势组合。和g.C678T位点的CT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4)PRLR基因研究结果:发现了9个SNPs位点,均为于10号外显子内,分别为:g.C260G、g.C362T、g.C527G、g.A540G、g.A584G、g.A673T、g.A745G、g.C765T、g.A934G。g.C362T位点的CC和CT基因型以及g.A584G位点的AG基因型能显着提高不同品系大白猪的产仔数(P<0.05)。g.C765T位点的CC基因型和g.A934G位点的AA基因型能极显着提高大白猪的产仔数(P<0.01)。H2H7和H4H4单倍型组合为产仔性状的优势组合。本研究分别挖掘了ESR、FSHβ、PRLR基因中存在的SNPs位点以及有利于提高母猪产仔性状的优势基因型,为筛选高繁殖性能母猪的分子标记提供参考,并为母猪的遗传选育及繁殖性能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苏国旗[5](2019)在《猪β防御素114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在缓解肠道屏障炎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防御素是哺乳动物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防御素具有抗菌活性、促炎抗炎、适应性免疫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既具有开发成抗生素替代品的潜力,又可以作为提高抗病力的药物靶点。2012年通过对猪的基因组比对分析发现了猪βdefensin 114(PBD114),目前为止PBD114的表达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尚未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开展五个试验,首先克隆并分析了PBD114基因序列,比较了不同品种猪PBD114基因表达的差异,探索了PBD114的表达调控机制;在此基础上,成功表达出PBD114蛋白,并以小鼠和IPEC-J2细胞为模型,研究了PBD114在缓解肠道屏障炎性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PBD114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不同品种猪间的差异表达藏猪是西藏和川西地区特有的猪种之一,与外种猪相比,具有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的优点。本试验分别以藏猪和DLY猪的cDNA为模板,克隆了藏猪和DLY猪PBD114基因CDS序列,用DNAMAN比对分析,且分析了猪、人、大猩猩和瘤牛的βdefensin114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藏猪和DLY猪的PBD114基因CDS区序列完全一致,猪、人、大猩猩和瘤牛的beta defenisn 114同源性比较近;为研究PBD114在不同品种猪间的表达规律,选取6头60日龄藏猪(6.63±0.85 kg)和6头60日龄DLY三元仔猪(21.72±0.36 kg),检测PBD114在猪的组织中表达丰度。结果表明:PBD114在DLY猪的十二指肠中表达丰度最高,在藏猪的空肠中表达丰度最高。藏猪的空肠、结肠和肺中的PBD114表达丰度显着高于DLY猪(P<0.05),然而藏猪的肾脏中PBD114表达丰度显着低于DLY猪(P<0.05)。上述结果表明:Beta defensin 114在不同品种和物种间高度保守,藏猪各组织PBD114表达水平普遍高于DLY猪,提示PBD114可能在猪的健康与免疫调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潜在的抗病基因之一。试验二PBD114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研究为探索PBD114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分别以7日龄DLY仔猪和IPEC-J2为体内外模型,用E.coli K88作为病原菌进行攻毒,研究PBD114基因在免疫激活下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E.coli K88显着提高了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PBD114基因的表达量(P<0.05)以及IPEC-J2的PBD114基因的表达量(P<0.05),说明PBD114在免疫激活下上调。由于TLRs是介导免疫激活的重要病原菌受体,为探索PBD114的表达受何种信号途径的调控,进一步采用不同的TLRs激活剂Pam3CSK4、Poly(I:C)、LPS、R837(分别为TLR2、3、4和7激活剂)处理IPEC-J2细胞。结果发现:Pam3CSK4显着降低PBD114基因的表达量(P<0.05);Poly(I:C)、LPS和Imiquimod-R837均显着提高PBD114基因的表达量(P<0.05)。该结果表明,TLR2/3/4/7参与PBD114的表达;TLRs途径的下游是NF-κB和MAPK信号途径,而基因的表达是由转录因子调控。在此基础上,利用JASPAR在线预测发现转录因子NF-κBp65(RELA)和AP-1(FOS和JUN)能够结合PBD114上游启动子区,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证实,转录因子RELA、FOS和JUN均参与了PBD114转录激活,其调控强度为:RELA-JUN>RELA>RELA-FOS>FOS>JUN>FOS-JUN。另外IPEC-J2细胞在E.coli K88攻击下,PBD114基因表达显着提高(P<0.05),但RELA抑制剂PDTC可显着抑制PBD114基因表达(P<0.05),结果进一步表明PBD114基因表达受RELA的调控。上述结果表明:免疫激活(如E.coli K88攻击)可上调猪PBD114基因表达,TLR2/3/4/7信号途径均参与了PBD114基因表达的调控,其中,转录因子RELA、FOS和JUN对PBD114的基因表达起关键调节作用。试验三PBD114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BD114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将PBD114的成熟肽的DNA构建到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化到表达宿主菌Origami B(DE3)构建重组表达菌Origami B-pET32-PBD114,以获得重组PBD114蛋白。通过最优表达条件(最佳表达初始OD600值为0.6、0.8和1.0,最佳IPTG诱导浓度是0.5和1.0 mM,最佳诱导时间是4、6、8和10 h)、亲和层析纯化和蛋白质谱鉴定,成功获得纯度达到95%以上的重组PBD114(rPBD114),且蛋白质谱结果表明rPBD114的氨基酸序列和NCBI数据库中NP001123445重合度达到100%。在线分析PBD114的蛋白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PBD114同人的beta-defensin 2相似,具有α螺旋和β折叠组成的蛋白结构,带有+1电荷的具有双亲性的多肽。体外抑菌试验表明,rPBD114对E.coli DH5α和E.coli K88+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64和128μg/mL;红细胞溶血与细胞毒性试验则证实,rPBD114几乎没有溶血性和细胞毒性,表明rPBD114安全性较好,可用于后续体内外研究。试验四PBD114缓解肠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肠上皮细胞炎性损伤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前面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PBD114在免疫激活下表达量显着提高,但其有怎样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如何。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先用rPBD114和抑制剂PDTC(抑制NF-κB)、GDC-0994(抑制ERK1/2)和T-5224(抑制FOS)预处理IPEC-J2细胞1 h,再分别用PBS和LPS处理细胞3 h,以此探究PBD114缓解肠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rPBD114和抑制剂显着提高LPS引起的IPEC-J2细胞活性的降低(P<0.05)。rPBD114和抑制剂显着提高ZO-1、claudin-1和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P<0.05),显着提高ZO-1和claudin-1蛋白表达(P<0.05)。rPBD114和抑制剂显着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量(P<0.05),显着降低细胞培养液TNFα和IL-1β蛋白浓度(P<0.05)。rPBD114和抑制剂显着降低LPS引起的IPEC-J2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的提高(P<0.05),显着增加IPEC-J2的Bcl-2的基因表达量(P<0.05),显着提高IPEC-J2的Bcl-2/Bax(P<0.05)。显着降低IPEC-J2的Bax的基因表达量(P<0.05),显着降低caspase 8和caspase 9的蛋白水平(P<0.05)。rPBD114和抑制剂显着降低LPS诱导的IPEC-J2细胞pIκB-α/IκB-α、pNF-κB/NF-κB和pERK1/2/ERK1/2的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rPBD114可通过降低NF-κB和ERK信号通路关键分子IκB-α、NF-κB和ERK1/2磷酸化水平,减少肠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进而下调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少肠上皮细胞凋亡。试验五PBD114对LPS诱导小鼠肠道屏障炎性损伤的缓解作用为进一步验证PBD114在缓解肠道屏障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效果,试验将72只3周龄ICR小鼠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配到6个试验组:CON(生理盐水)、LOW(4 mg/kg的rPBD114)、HIGH(8 mg/kg的rPBD114)、LPS(生理盐水+10 mg/kg LPS攻毒)、LOW+LPS(4 mg/kg的rPBD114+10 mg/kg LPS攻毒)和HIGH(4 mg/kg的rPBD114+10 mg/kg LPS攻毒)。预饲一周后,按照试验设计所有试验鼠注射给与等体积的rPBD114或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6天。试验第7天早上小鼠注射完生理盐水和rPBD114后1 h,攻毒组立即注射10 mg/kg LPS,未攻毒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5 h后所有小鼠二氧化碳麻醉处死。结果表明:LOW组显着降低采食量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增加脾脏的脏器指数(P<0.05);LPS攻毒显着增加血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的水平(P<0.05),表明LPS攻毒模型成功导致小鼠肠道炎性损伤;LPS攻毒增加炎性因子的基因和蛋白水平,造成小鼠肝脏、肾脏和肠道屏障的损伤;而给与小鼠rPBD114,可降低血清和空肠的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P<0.05),减少LPS对小鼠肝脏(降低血清ALT)的损伤(P<0.05),并且通过调节空肠凋亡相关基因(增加Bcl-2和Bcl-2/Bax的基因表达,降低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的表达(P<0.05),提高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增加ZO-1、occludin和claudin-1的基因表达,增加ZO-1蛋白表达)表达(P<0.05),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血清IgG、IgM、C3和C4)(P<0.05),从而改善肠道形态(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和提高空肠的绒隐比)(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LPS攻毒造成小鼠全身性炎症和肠道损伤。rPBD114在不影响小鼠生长性能的前提下,通过降低血清和空肠中炎症因子的产生,调节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减少肠黏膜凋亡,提高小鼠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综上所述,PBD114在不同品种猪之间高度保守,且PBD114在藏猪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DLY猪,PBD114在免疫激活下表达上调,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应答基因,其表达受TLR2/3/4/7和转录因子RELA/FOS/JUN调控;PBD114不仅具有抑菌活性,且对免疫激活具有明显的反馈调节作用,即在免疫激活时,PBD114通过降低IκBα,NF-κB和ERK1/2磷酸化水平,抑制炎性因子表达,缓解其导致的肠上皮细胞炎性损伤。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揭示了PBD114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还有望为新型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以及寻求改善动物健康的营养调控措施等提供新的思路。

陈映[6](2019)在《青峪猪生长发育规律和拐点期差异表达基因及最佳肉质性状日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峪猪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区,是湖川山地猪在四川盆周山区的一个类群。青峪猪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等特点,尤其以富含“雪花肉”而着称。和很多地方猪品种一样,青峪猪一直缺乏有效保护,生物学特性相关的基础研究十分有限。为更好的保护这一独特的品种资源,针对青峪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基因表达特性及肉质性状差异开展了研究。首先,利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等3种非线性模型对青峪猪的体重和体尺生长规律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相应的生长曲线。并通过残差标准误(RSE)、决定系数(R2)、校正系数R2(adj.R2)、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等评估各模型的最优拟合度,确定体重和体尺的最佳数学模型,并计算相应的最大生长速度拐点(MGR)、“慢增期—快增期”拐点(GRI)和“快增期—缓增期”拐点(RSI)等重要生理参数。再建立混合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体重和体尺的基本生长发育规律。选取3个拐点(MGR,GRI和RSI)肌肉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3个拐点的基因表达差异,从而研究青峪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特性。最后,结合不同生长阶段肉质差异对比,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分的方法,确定了青峪猪获得最佳肉质的屠宰日龄。主要结果如下:1.青峪猪体重的最优生长模型为Von Bertalanffy模型,体尺(体长、体高、胸围、胸宽、腹围、臀围)最优模型为Logistic模型。其中,青峪猪体重的3个拐点日龄分别为23.82d(GRI)、156.41d(MGR)和288.97d(RSI),拐点体重为3.14kg(GRI)、51.74kg(MGR)和107.03kg(RSI)。2.青峪猪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尺和体重的发育不同步,体尺发育快于体重。体躯长轴、四肢和体宽的发育也不同步,而整个体躯的前后发育是同步的。通过体长指数(LI)发现,早期体高的相对生长强度大于体长,到达70d后体长的相对生长强度大于体高;通过胸围指数(CCI)可以发现,早期胸围的相对发育强度是大于体长和体高;青峪猪臀围发育时间最短,这可能是青峪猪臀围不发达原因之一;在生长发育后期(RSI点以后)其体重的增长和体高显着相关。3.通过分析青峪猪体重的影响因素发现,青峪猪早期的生长发育存在显着的批次效应,故保育前期饲养应该注意环境控制;青峪猪整个出栏周期的生长发育都存在显着的公猪效应,故要注重对高性能公猪的选育。4.青峪猪三个拐点期肌肉组织样品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在生长发育早期(GRI拐点),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的增殖、信号传导和动物机体发育等。在生长发育中期(MGR拐点),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的代谢、细胞器化学反应、蛋白质合成等。在生长发育后期(RSI拐点),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对有机物的反应、细胞器的化学反应和脂质代谢等过程。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随着机体的成熟而越发完善。5.青峪猪在生长发育后期(RSI拐点以后)脂肪沉积的能力增加,并且后期以脂肪沉积为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肉质综合评分可知在365日龄青峪猪综合肉质最佳。

胡红文,李清亮,熊浩森,刘贵平,查琳,夏运红[7](2019)在《内江猪产活仔数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母猪产活仔数是繁殖力的重要指标,一直是生猪研究与生产考核的重点。内江猪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其母猪疾产活仔数以前得到了大量的统计与研究。现笔者根据内江猪目前生产情况重新统计母猪产活仔数,以为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洪秦王[8](2018)在《法国母系种猪在中国的繁殖性能表现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法国母系种猪是目前世界上高繁殖性能特点突出的主要种猪来源之一,法国培育的母系种猪包括母系大白种猪、母系长白种猪。据报道,法国培育的母系种猪,母系大白原种母猪的PSY(NO.Weaned PerSow Per Year)年断奶数已经可以达到31头,以母系大白母猪和长白公猪杂交的二元母猪的PSY年断奶数可以达到33头。随着近几年我国进口法国种猪的数量的不断增加,法国母系种猪在中国养猪业的市场占有比重在稳步上升。为了了解法国国家的种猪遗传评估体系、法国母系种猪的选育特点、进口的法国母系种猪在中国的繁殖性能表现情况,本研究通过现场拜访、技术交流等方法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依据2000~2017年的种猪进口记录,对几个主要进口法国母系种猪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交流,收集其生产、育种数据,与法国的几大主要种猪出口商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为我国养殖法国母系种猪的养殖户提供数据参考。1.本研究于2015年11月起对法国四大种猪出口商进行关于法国国家的种猪遗传评估体系、法国母系种猪的选育特点等的调查与分析,对2000年到2017年进口法国母系种猪的7大中国种猪公司进行关于母系大白、母系长白种猪在中国的繁殖性能表现的调查与分析。2.2015年~2018年期间,先后对法国的四大种猪出口商,包括法国Cooperl科普利信旗下Nucleus种猪公司、法国AXIOM种猪公司(原来法国ADN、GENE+公司合并后取名AXIOM)、Hypor海波尔种猪公司、Choice Genetics法国克里莫集团等进行关于法国国家的种猪遗传评估体系、法国母系种猪的选育特点等调研,采用方法包括现场拜访、视频交流、电话访问等。调研结果显示:法国农业部领导法国种猪育种登记协会、法国IFIP养猪研究院、法国INRA农业大学建立国家层面的遗传评估体系和数据库,联合四大种猪公司和国家公共的公猪站(或称AI人工授精中心)进行基因交流和联合育种。因此法国的种猪遗传评估体系是政府主导型的联合育种,在母系种猪的选育指标以55%选育繁殖性能(包括产活仔数、初生重、均匀度)、45%的生长性能。据调查,法国母系大白的平均群体PSY约为32头左右,母系长白的平均群体PSY约为29头左右,相对我国国内的原种猪场的繁殖性能确实要高出很多。3.2015年~2018年期间,针对2000-2017年进口法国母系种猪的中国企业进行关于其在中国的繁殖性能的表现的调查和分析,分别调查了北京某大型育种集团进口的法国伊彼得种猪(Hypor海波尔的分公司)的繁殖性能表现、Hypor海波尔种猪公司中国合资的核心场的繁殖性能表现、武汉某公司进口的法国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江西某集团进口法国AXIOM种猪公司的繁殖性能表现、河北某农牧集团和山东某集团进口法国Nucleus种猪公司的繁殖性能表现、河南某外资独资公司的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调研结果显示:北京某大型育种集团2000年进口的母系大白的产活仔数在11~12头之间,21日龄的断奶数在7.2~8.2头之间;Hypor中国合资场2012年进口的产活仔数在12~13头之间,23~26日龄断奶,断奶数在10.5~11头之间,PSY=26~27头之间;武汉某公司2011年进口的母系大白的产活仔数为9.79头,21日龄断奶;江西某集团2013年进口的母系大白的产活仔数为12.6~12.8头;河北某农牧集团2011年进口的母系大白和长白的产活仔数均约为14头左右;山东某集团2013年进口的母系大白的平均总仔数为16.46头/窝,平均产活仔数为14.39头,平均断奶数为11.68头/窝,母系长白的总仔数为14.41头/窝,平均产活仔数为12.9头,平均断奶数为13.95头/窝;河南某外资公司2015年进口的母系大白的平均产活仔数为14.5头/窝,平均断奶数为13.5头/窝,母系长白平均产活仔数为14.1头,平均断奶数为13头,该公司的种猪健康度伪狂犬野毒、蓝耳抗原抗体均为阴性。由此可见,2010年以前进口的法国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相对较低,可能也与当时的猪舍建筑、饲养管理水平有关;2010年以后进口的法国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相对较好,基本产活仔数可以达到12头左右,有些生物安全等级更高的企业比如河南某外资独资公司的种猪健康度为伪狂犬野毒、蓝耳抗原抗体均为阴性,因此其繁殖性能尤为突出。上述调查和分析表明,法国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突出,其在中国本土的繁殖性能的表现基于猪场建筑、饲养管理水平、生物安全等级等的不同表现不同,但是生物安全等级越高,健康度越高的法国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越好。

陈映[9](2018)在《四川某美系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及繁殖性疾病控制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获得本猪场母猪繁殖相关数据的信息,收集并整理了猪场2015年到2017年母猪分娩记录数据、生产管理数据、性能测定数据。运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用SPSS22.0对所整理的数据进行F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美系母猪的繁殖性能存在差异。其中总产仔数(TNB)、木乃伊胎(MF)、死胎(FD)、产活仔数(NBA)、出生窝重(PLW)和出生重(BW)在品种间差异显着(P<0.05)。杜洛克猪的总产仔数(9.96头)、产活仔数(8.58头)、出生窝重(12.99kg)均显着低于约克猪和长白猪(P<0.05)。2.不同胎次美系猪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出生均重上产生差异显着(P<0.05)。三个品种的总产仔数与胎次间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约克猪相关系数为(r=0.287,P<0.01),长白猪相关系数为(r=0.352,P<0.01),杜洛克猪相关系数为(r=0.235,P<0.05),三个品种的活产仔数与胎次也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约克猪相关系数为(r=0.256,P<0.01),长白猪相关系数为(r=0.305,P<0.01),杜洛克猪相关系数为(r=0.232,P<0.05)。3.不同配种组合能使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差异。Y♂×Y♀、L♂×L♀的总产仔数显着低于D♂×LY♀/D♂×YL♀(P<0.05),而Y♂×Y♀、L♂×L♀和L♂×Y♀的产活仔数显着低于D♂×LY♀/D♂×YL♀(P<0.05),不同组合与总产仔数(r=0.158,P<0.01)和产活仔(r=0.157,P<0.01)呈现显着的相关性。不同的组合在产弱仔数、出生窝重和出生均重间也有明显的差异。4.在比较不同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时发现,约克猪在夏季产死胎数显着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长白猪在秋季产死胎数也显着高于春季(P<0.05),夏秋季节母猪所产死胎数有高于春冬季节的趋势。长白猪的断奶仔猪数在春季与夏季、冬季存在显着差异(P<0.05)。5.对于不同输精方式比较发现,采用深部输精可显着提高受孕率,总产仔数(12.71±2.84)、活仔数(11.54±3.02)、健仔数(11.17±2.73)、初生重(1.65±0.29)等繁殖性状均显着高于常规输精(P<0.05)。6.选育能够显着的影响美系种猪的总产仔数EBV、核心群体父系指数(SLI)和母系指数(DLI)。通过NETPIG计算对年遗传进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约克和长白猪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都在逐年升高。总产仔数EBV年遗传进展有缓慢增加,说明繁殖性状的确为一种低遗传力性状。背膘EBV与日龄EBV的绝对值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规律。7.对于猪场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控制和净化,本实验通过检测猪群血液、死胎和精液中猪呼吸与繁殖系统综合征(PRRS),伪狂犬(PR)和猪瘟(CSF)的抗体或病原水平来比较免疫前后或免疫方案调整前后的效果,结果发现对免疫方案进行更改后保育猪群的PRRSV,CSFV和PRV抗体水平显着提高;通过运用免疫保健能有效的降低公猪精液带毒和母猪因繁殖性疾病引起产死胎情况。

季柯辛[10](2017)在《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提升生产率是保障我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生猪品种是决定生猪生产率的首要因素。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水平直接决定种猪性能及其利用效率,但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水平较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从管理学角度讲,组织模式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促进建立既能保障体系各环节功能发挥,又能保证主体的经营利润,还适合于我国发展现状的组织模式,成为提升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运行水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为优化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提供依据为研究目标,基于国家创新系统、战略联盟、协同论、交易成本和农户行为等理论,构建出逻辑框架,在查阅文献、走访专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厘清了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概念、类型、特征分析标准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4种核心组织模式的模式类型、运行方式、模式效应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运行系统。根据环节不同,可确定育种环节产学研合作模式、生猪联合育种模式、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和生猪良种扩散模式等4类为体系的核心组织模式;生猪育种环节的产学研模式是不同主体之间目标与利益互补长期协作的结果,促进发展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弥补我国生猪育种企业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生猪联合育种是企业长期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发展和优化不同的联合育种模式是提升育种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是产业链纵向主体之间协作逐渐紧密与利益逐步共享的结果,优化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有助于保证和提升生猪良种质量,促进发展纵向战略联盟模式是一个可考虑的重要路径;生猪良种扩散模式是相关主体组织化水平与交易成本比较的结果,优化生猪良种扩散模式有助于提高商品场户的生猪良种采纳程度。为优化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提升体系发展水平,应进一步鼓励发展多样化的生猪良种生产产学研合作模式;改进政府主导型联合育种,促进大企业联合育种模式形成;促进建立紧密的育繁环节纵向协作关系,优先发展纵向战略联盟模式;进一步完善生猪良种推广政策,发展"公司+农户"模式。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在于:尝试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探讨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问题,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分析视角引入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中,梳理出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中的核心模式及其具体类型,从生猪良种创新、扩散和采纳3个环节的技术特征入手分析相关组织模式的运行方式和模式效应等问题,并利用一手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优化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结论和数据可为政府决策和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依据。

二、四川省第三期种猪性能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省第三期种猪性能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
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咨询委员会名单
各畜种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

(2)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西部现代种业强市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绵阳市西部现代种业强市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种业发展现状
        二、绵阳种业基础分析
        三、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一)发展机遇
        (二)面临问题与约束。
        四、规划依据
    第二章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做优做强与做专做精相统一
        (二)坚持自主创新与内引外拓相促进
        (三)坚持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相协调
        (四)坚持监督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
        三、目标定位
        (一)育种创新能力显着提升
        (二)基地生产水平明显增强
        (三)企业综合实力显着提高
        (四)行业监管能力全面加强
        (五)种业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育种创新能力建设
        (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三)种业产业集群建设
        (四)监管服务能力建设
        (五)种业品牌体系建设
    第三章规划布局
        一、粮油种业布局
        二、畜禽水产种业布局
        三、果蔬种业布局
        四、蚕桑种业布局
        五、中药材种业布局
    第四章重点项目
        一、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
        二、川猪种业园区建设
        三、川菜种业园区建设
        四、油菜区域性良繁基地建设
        五、现代种业基础建设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要素保障
        (一)强化人才支撑
        (二)加强金融服务
        (三)加大财政投入
        (四)支持配套建设
        三、建立长效机制

(3)长白猪核心群的选育及杂交繁育体系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肉猪养殖概况及规模化养殖现状
        1.1.1 国外肉猪养殖概况
        1.1.2 国外肉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及生产技术水平
        1.1.3 国内肉猪养殖概况
        1.1.4 国内肉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及生产技术水平
        1.1.5 黑龙江肉猪养殖情况
    1.2 国内外种猪繁育体系工作发展概况
        1.2.1 良种猪繁育体系的概念
        1.2.2 国外种猪繁育体系
        1.2.3 国内种猪育种体系
    1.3 项目区概况
    1.4 巴彦县翔龙祖代猪场发展情况
    1.5 试验研究的实用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种猪繁育体系构建
    2.1 种猪核心群的建立
    2.2 配备测定所需的仪器设备
    2.3 种猪育种目标的确定
    2.4 核心群选配方法
    2.5 继代猪的选育
    2.6 猪群的饲养管理
    2.7 性状测定方法
    2.8 数据应用与分析
        2.8.1 测定的结果与应用
        2.8.2 公猪选择指数
        2.8.3 母猪选择指数
第三章 核心群种猪性能测定
    3.1 核心群种猪体重体尺及生长性能指标遗传进展情况
        3.1.1 测试猪的选择
        3.1.2 待测猪群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1.3 猪群的饲养管理
        3.1.4 数据测定方法
        3.1.5 测定结果与分析
        3.1.6 结论
    3.2 核心群繁殖性能指标遗传进展情况
        3.2.1 统计猪只的选择
        3.2.2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2.3 猪群管理
        3.2.4 统计数据的测定方法
        3.2.5 测定结果与分析
        3.2.6 结论
    3.3 胴体性状指标及肌肉品质指标遗传进展情况
        3.3.1 测定猪只的选择
        3.3.2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3.3 饲养管理
        3.3.4 胴体指标测定方法
        3.3.5 测定结果与分析
        3.3.6 结论
    3.4 核心群杂交组合性能
        3.4.1 试验猪选择
        3.4.2 猪群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4.3 猪群管理
        3.4.4 测定指标及方法
        3.4.5 测定结果与分析
        3.4.6 结论
第四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个人情况
    教育背景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4)三个品系大白猪的ESR、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状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大白猪品种及不同品系介绍
        2.1 大白猪
        2.2 美系、丹系、加系大白猪
    3 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概述
        3.1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
        3.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
        3.3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
        3.4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3.5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SCP)
        3.6 简单重复序列技术(SSR)
    4 线粒体基因研究概况
        4.1 线粒体D-loop基因简介
        4.2 线粒体基因多态性在猪种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5 雌激素受体基因(ESR)研究概况
        5.1 ESR基因的发现与结构
        5.2 ESR的生物学作用
        5.3 ESR基因与产仔数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6 卵泡刺激素β亚基基因(FSHβ)研究概况
        6.1 FSHβ基因的发现与结构
        6.2 FSHβ的生物学作用
        6.3 FSHβ基因与产仔数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7 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研究概况
        7.1 PRLR基因的发现与结构
        7.2 PRLR的生物学作用
        7.3 PRLR基因与产仔数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8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
        1.3 主要试验试剂及配制
        1.4 分析软件
    2 试验方法及步骤
        2.1 基因组DNA提取
        2.2 DNA纯度及浓度检测
        2.3 目的片段PCR扩增
    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1 遗传多态性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3.2 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计算
        3.3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4 多态信息含量(PIC)计算
        3.5 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构建
        3.6 ESR、FSHβ、PRLR基因与产仔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毛囊基因组DNA提取效果
    2 线粒体基因D-loop区多态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2.1 PCR扩增产物检测
        2.2 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系统发育树构建
    3 ESR基因多态性及关联分析
        3.1 ESR基因PCR扩增产物检测
        3.2 ESR基因SNPs位点检测
        3.3 ESR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3.4 ESR基因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
        3.5 ESR基因与大白猪产仔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4 FSHβ基因多态性及关联分析
        4.1 FSHβ基因PCR扩增产物检测
        4.2 FSHβ基因SNPs位点检测
        4.3 FSHβ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4.4 FSHβ基因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
        4.5 FSHβ基因与大白猪产仔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5 PRLR基因多态性及关联分析
        5.1 PRLR基因PCR扩增产物检测
        5.2 PRLR基因SNPs位点检测
        5.3 PRLR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5.4 PRLR基因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
        5.5 PRLR基因与大白猪产仔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关于毛囊基因组DNA提取
    2 线粒体DNA多态性
    3 ESR基因
        3.1 ESR基因多态性
        3.2 ESR基因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4 FSHβ基因
        4.1 FSHβ基因多态性
        4.2 FSHβ基因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5 PRLR基因
        5.1 PRLR基因多态性
        5.2 PRLR基因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猪β防御素114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在缓解肠道屏障炎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防御素概述
        1.1 防御素的种类
        1.2 防御素的分布与表达
    2 防御素的表达调控
        2.1 营养素对猪防御素的表达调控
        2.2 非营养素对猪防御素的表达调控
    3 防御素的生物学功能
        3.1 抗菌活性
        3.2 促炎和抗炎
        3.3 屏障保护作用
        3.4 加强趋化作用
        3.5 Defensins和 TLRs
        3.6 增强胞内外杀伤能力
        3.7 促进细胞分化
    4 Defensins的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5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PBD114 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不同品种猪间的差异表达
        一、Beta defensin114 的序列分析
        1 PBD114 克隆技术图
        2 试验材料
        3 试验方法
        3.1 总RNA提取和反转录
        3.2 PBD114 基因的扩增
        3.3 核酸电泳
        3.4 DNA纯化
        3.5 DNA加 A
        3.6 DNA连接
        3.7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
        3.8 转化与初筛
        3.9 测序与分析
        4 试验结果
        4.1 PBD114 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4.2 不同物种beta defensin114 同源性
        5 讨论
        6 小结
        二、不同品种猪PBD114 基因的差异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组织样品采集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1.3.2 引物设计
        1.3.3 qRT-PCR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PBD114 在藏猪和DLY猪组织中的表达丰度
        2.2 PBD114 在藏猪和DLY猪中的差异表达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 PBD114 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E.Coli K88 攻毒对PBD114 基因表达的影响
        1.2.2 不同TLRs信号途径对PBD114 基因表达的影响
        1.2.3 转录因子RELA、FOS和 JUN对 PBD114 基因表达的调控
        1.2.4 转录因子RELA和 FOS的抑制对IPEC-J2的PBD114 基因表达的影响
        1.3 试验方法
        1.3.1 腹泻评分
        1.3.2 E.coli K88 的培养
        1.3.3 细胞培养
        1.3.4 总RNA提取、反转录和qRT-PCR
        1.3.5 酶联免疫检测细胞因子
        1.3.6 PBD114 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预测
        1.3.7 载体构建
        1.3.8 转染与荧光检测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免疫激活对PBD114 基因表达的影响
        2.2 不同TLRs信号途径对PBD114 基因表达的调控
        2.3 转录因子RELA、FOS和 JUN对 PBD114 基因表达的调控
        2.4 反向验证转录因子RELA和 FOS对 PBD114 表达的调控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三 PBD114 的大肠杆菌异源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表达策略
        2 试验材料
        3 试验方法
        3.1 表达载体的构建
        3.2 重组大肠杆菌构建
        3.3 诱导表达
        3.4 SDS-PAGE鉴定
        3.5 蛋白质质谱
        3.6 诱导表达条件优化
        3.6.1 诱导初始OD值的优化
        3.6.2 诱导剂IPTG的优化
        3.6.3 诱导时间的优化
        3.7 重组蛋白的纯化回收
        3.8 PBD114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的预测
        3.9 MIC
        3.10 溶血性
        3.11 细胞毒性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试验结果
        5.1 表达载体的构建
        5.2 重组菌Origami B-pET32-PBD114 的构建
        5.3 重组蛋白rPBD114 的表达
        5.4 表达条件的优化
        5.5 重组蛋白rPBD114 的纯化和蛋白质质谱鉴定
        5.6 重组蛋白rPBD114 的空间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5.7 最小抑菌浓度
        5.8 溶血性
        5.9 细胞毒性
        6 讨论
        7 小结
    试验四 重组PBD114 对肠道屏障炎性损伤的缓解及其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重组蛋白rPBD114 处理IPEC-J2 浓度梯度
        1.2.2 重组蛋白rPBD114 处理IPEC-J2 时间梯度
        1.2.3 重组蛋白rPBD114 缓解IPEC-J2 肠道屏障炎性损伤
        1.2.4 重组蛋白rPBD114 缓解IPEC-J2 肠道屏障炎性损伤及其机制
        1.3 试验方法
        1.3.1 细胞培养
        1.3.2 抑制剂安全剂量
        1.3.3 细胞增殖
        1.3.4 荧光定量PCR
        1.3.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1.3.6 ELISA检测细胞因子
        1.3.7 免疫荧光检测ZO-1和claudin-1
        1.3.8 免疫印迹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重组蛋白rPBD114 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的优化
        2.1.1 重组蛋白rPBD114 浓度梯度优化
        2.1.2 重组蛋白rPBD114 时间梯度优化
        2.2 重组蛋白rPBD114 缓解IPEC-J2 炎性损伤
        2.2.1 重组蛋白rPBD114对LPS处理IPEC-J2 细胞增殖的影响
        2.2.2 重组蛋白rPBD114对LPS处理IPEC-J2 细胞凋亡的影响
        2.2.3 重组蛋白rPBD114对LPS处理IPEC-J2 细胞凋亡基因的影响
        2.2.4 重组蛋白rPBD114对LPS处理IPEC-J2 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2.2.5 重组蛋白rPBD114对LPS处理IPEC-J2 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2.3 重组蛋白rPBD114 缓解IPEC-J2 肠道屏障炎性损伤及其机制
        2.3.1 抑制剂浓度梯度筛选
        2.3.2 重组蛋白rPBD114 和抑制剂对IPEC-J2 细胞增殖的影响
        2.3.3 重组蛋白rPBD114 和抑制剂对IPEC-J2 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2.3.4 重组蛋白rPBD114 和抑制剂对IPEC-J2 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2.3.5 重组蛋白rPBD114 和抑制剂对IPEC-J2 细胞凋亡的影响
        2.3.6 重组蛋白rPBD114 和抑制剂对IPEC-J2 细胞凋亡基因和凋亡蛋白的影响
        2.3.7 重组蛋白rPBD114 和抑制剂对IPEC-J2 细胞NF-κB/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五 重组蛋白rPBD114 对小鼠肠道屏障炎性损伤的缓解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1 生长性能
        1.5.2 血液生化
        1.5.3 空肠粘膜凋亡
        1.5.4 肠道形态
        1.5.5 空肠免疫荧光
        1.5.6 荧光定量PCR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重组蛋白rPBD114对ICR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重组蛋白rPBD114对ICR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3 重组蛋白rPBD114对ICR小鼠血清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的影响
        2.4 重组蛋白rPBD114对ICR小鼠血清生化的影响
        2.5 重组蛋白rPBD114对ICR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
        2.6 重组蛋白rPBD114对ICR小鼠肠道形态的影响
        2.7 重组蛋白rPBD114对ICR小鼠空肠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2.8 重组蛋白rPBD114对ICR小鼠空肠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2.9 重组蛋白rPBD114对ICR小鼠炎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总体讨论、结论与展望
    1 总体讨论
    2 主要结论
    3 创新点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青峪猪生长发育规律和拐点期差异表达基因及最佳肉质性状日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文献综述
    1.1 青峪猪概述
        1.1.1 品种简介
        1.1.2 生产性能
    1.2 生长曲线拟合
        1.2.1 动物生长发育规律
        1.2.2 生长曲线模型
        1.2.3 生长曲线应用
    1.3 生长拐点和生长相关基因
        1.3.1 生长曲线拐点研究
        1.3.2 生长相关基因
    1.4 猪肉质性状
        1.4.1 影响因素
        1.4.2 测定指标
    1.5 生长发育与肉质性能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生长曲线拟合
        2.2.1 实验材料
        2.2.2 生长曲线拟合
    2.3 转录组测序和分析
        2.3.1 样品采集
        2.3.2 RNA提取
        2.3.3 测序和分析
    2.4 屠宰测定和主成分分析
        2.4.1 屠宰群体
        2.4.2 测定指标
        2.4.3 主成分分析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长曲线拟合
    3.2 青峪猪生长发育规律
        3.2.1 体尺生长发育规律
        3.2.2 体重和体尺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3.2.3 体重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3.3 生长拐点期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3.3.1 三个拐点转录组差异比较
        3.3.2 不同阶段差异基因GO和 Pathway富集分析
    3.4 不同屠宰日龄胴体和肉质性状研究
        3.4.1 不同屠宰日龄胴体性状研究
        3.4.2 不同屠宰日龄肉质性状研究
        3.4.3 不同屠宰日龄肉质性能主成分分析
4 讨论
    4.1 青峪猪最优生长曲线
    4.2 青峪猪体重和体尺生长发育
    4.3 青峪猪体重的影响因素
    4.4 生长拐点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4.5 不同日龄的胴体和肉质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8)法国母系种猪在中国的繁殖性能表现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当前中国种猪育种行业的遗传评估体系
        1.1 当前世界养猪行业的发展现况
        1.2 种猪健康等级高、性能良好
        1.3 发达国家集约化养殖程度高,我国还处在转型阶段
        1.4 工业化程度高、专业化团队、分工更明细
        1.5 欧美国家有成功的可复制的经营模式
    2 目前我国养猪行业的实际状况
        2.1 中国的养殖环境疫病复杂,生物安全级别低
        2.2 环保压力大污染严重
    3 世界种猪育种体系简况
    4 法国种猪育种体系现状
    5 我国种猪育种体系现状
    6 法国种猪进口情况
        6.1 2000-2017年中国进口种猪数量
        6.2 统计分析2000-2017年的种猪进口数量曲线
        6.3 2011-2017年法国种猪出口量统计分析和每年市场占比分析
        6.4 2011-2017年进口法国种猪的中国企业的统计和分析
        6.5 调查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法国母系种猪在法国本土繁殖性能表现的调查
    1. 法国母系种猪在法国本土的繁殖性能表现的调查
        1.1 法国Nucleus母系种猪的选育特点及其繁殖性能表现
        1.2 法国AXIOM母系种猪的选育特点及其繁殖性能表现
        1.3 Choice Genetics母系种猪的选育特点及其繁殖性能表现
        1.4 Hypor母系种猪的选育特点及其繁殖性能表现
        1.5 小结和讨论
第三章 2000-2017年法国母系种猪在中国的繁殖性能表现的调查与分析
    1. 2000-2017法国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在中国表现情况
        1.1 北京某大型育种公司进口法国伊彼得种猪在中国的性能表现
        1.2 Hypor海波尔母系种猪在中国的繁殖性能表现
        1.3 武汉某农牧科技公司进口的法国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
        1.4 江西某集团进口的法国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
        1.5 河北某农牧集团进口的法国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
        1.6 山东某集团进口的法国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
        1.7 河南某外资公司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
    2 讨论与分析
    3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四川某美系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及繁殖性疾病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母猪的繁殖性能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1.2.1 品种
        1.2.2 胎龄
        1.2.3 交配组合
        1.2.4 分娩季节
        1.2.5 输精方法
        1.2.6 选育技术
    1.3 繁殖性疾病的控制及净化
        1.3.1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1.3.2 繁殖性疾病的控制和净化
    1.4 实验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猪场生产管理
        2.2.1 猪场基本情况
        2.2.2 配种与输精方式
        2.2.3 妊娠检测
        2.2.4 母猪的饲养管理
        2.2.5 仔猪的饲养管理
    2.3 收集记录繁殖性状
    2.4 性能测定
        2.4.1 主要指标测定
        2.4.2 测定器材
        2.4.3 测定头数
        2.4.4 综合指数计算
    2.5 繁殖性疾病抗体和病原检测
        2.5.1 抗体和病原检测目的
        2.5.2 血清抗体水平ELISA检测
    2.6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3.1.1 品种结果分析
        3.1.2 胎龄效应分析
        3.1.3 交配组合结果分析
        3.1.4 不同分娩季节分析
        3.1.5 不同输精方法分析
        3.1.6 选育技术分析
    3.2 繁殖性疾病控制措施的研究
        3.2.1 免疫保健对血液抗体水平的影响
        3.2.2 免疫保健对猪场种猪血液中病原的控制
        3.2.3 免疫保健对猪场母猪产死胎情况的控制
        3.2.4 免疫保健对种公猪精液带毒情况的控制
4 讨论
    4.1 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4.2 胎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4.3 交配组合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4 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5 输精方法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6 选育技术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7 免疫保健对母猪繁殖性疾病的作用
    4.8 其他因素对母猪繁性能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作者简历

(10)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案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逻辑框架
    2.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2 协同学理论
    2.3 战略联盟理论
    2.4 交易成本理论
    2.5 农户行为理论
    2.6 本研究的逻辑框架
第三章 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理论分析
    3.1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概念
    3.2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机理
    3.3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概念、类型和特征分析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主要问题
    4.1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历程
    4.2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现状
    4.3 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猪育种环节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
    5.1 生猪良种生产活动的技术特征
    5.2 生猪育种环节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类型
    5.3 生猪育种环节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效应
    5.4 种猪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猪联合育种模式分析
    6.1 生猪联合育种的概念和技术路径
    6.2 生猪联合育种模式的类型
    6.3 生猪联合育种模式的效应
    6.4 政府主导型生猪联合育种的演进机制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生猪良种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分析
    7.1 生猪良种质量形成过程和技术特征
    7.2 生猪良种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对比分析
    7.3 优化生猪良种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的路径探讨
    7.4 纵向战略联盟模式中的利益分配
    7.5 纵向战略联盟模式中的合作伙伴选择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生猪良种扩散模式分析
    8.1 生猪良种使用的技术特征
    8.2 我国商品场户采纳生猪良种的障碍
    8.3 一个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
    8.4 生猪良种扩散模式对比分析
    8.5 生猪良种扩散模式效应的实证检验
    8.6 商品场户参与生产合同模式的意愿分析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协调度的计算过程
    附录2: 政府主导型生猪联合育种演化博弈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附录3: 商品场户用种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4: 种猪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5: 相关部门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四川省第三期种猪性能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06)
  • [2]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西部现代种业强市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绵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21)
  • [3]长白猪核心群的选育及杂交繁育体系建立[D]. 姚美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0)
  • [4]三个品系大白猪的ESR、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状的关联分析[D]. 谢晶晶.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5]猪β防御素114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在缓解肠道屏障炎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 苏国旗.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 [6]青峪猪生长发育规律和拐点期差异表达基因及最佳肉质性状日龄研究[D]. 陈映.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7]内江猪产活仔数的统计分析[J]. 胡红文,李清亮,熊浩森,刘贵平,查琳,夏运红. 中国猪业, 2019(04)
  • [8]法国母系种猪在中国的繁殖性能表现的调查与分析[D]. 洪秦王.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9]四川某美系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及繁殖性疾病控制措施研究[D]. 陈映.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10]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研究[D]. 季柯辛.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四川省三期种猪生产性能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