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英语学习者谈心(论文文献综述)
杨嵋[1](2021)在《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家庭文化资本以促进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
欧阳玉婷[2](202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调查》文中认为
黄庆[3](2021)在《留学生学习汉语AAB式结构的偏误分析》文中认为重叠作为一项语法手段在现代汉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对于留学生来说一直是学习的困难所在。本文挑选重叠结构中的一种(AAB式)作为研究对象: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搜集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两种途径考察留学生学习汉语AAB式结构的偏误情况,再追溯偏误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能给二语习得者和对外汉语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本文具体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别介绍了留学生学习汉语AAB式结构偏误分析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AAB式本体研究和偏误研究现状以及支撑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立足CCL和BCC语料库,细致地梳理了动词性AAB式、形容词性AAB式和名词性AAB式的句法分布和语义内涵。三类AAB式结构差异较大,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重叠类型、结构类型、句法功能以及语义内涵。第三部分为留学生学习AAB式结构的偏误调查。调查对象为32位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问卷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AAB式句法功能和语义内涵的掌握情况。通过回收的问卷可以看出:动词性AAB式完成情况最好;留学生对各种AAB式语义普遍掌握较差;高级水平留学生完成情况整体好于中级水平留学生。第四部分则是留学生学习AAB式结构的偏误分析。我们对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和调查问卷出现的错误用例进行系统地整理,将动词性AAB式、形容词性AAB式以及名词性AAB式的偏误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偏误、语法偏误以及语义偏误,并挑选典型的偏误例句进行解释说明。第五部分一一阐述了留学生学习AAB式结构的偏误原因和相关教学建议。迁移、学习策略、教材编排及教师讲解等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留学生学习AAB式的效率。因此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汉语AAB式结构,教材应注意编排顺序,设置多样化的习题;教师讲解时应向学生区分各种AAB式的差别,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讲练;要注重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詹扬[4](2021)在《中职英语教师情感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都对中职学校培养的初、中级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英语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知识储备之一。然而,一方面由于中职生,正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青春期,自身情绪常处于矛盾与敏感相互交错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困于学业压力以及升学失利而导致的情感受挫,进入中职学校后面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畏惧和逃避的,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也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这就给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加大了难度也发出了挑战,如何解决学生怕学,教师怕教的难题?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学说为中职英语教学的这个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教师要借助自身积极的情感因素,打通学生的情感壁垒,帮助学生跨越情感的障碍,以此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水平,促进语言学习的输入和吸收,最终达到提升中职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为此笔者在曲靖某中职学校开展了调查研究,利用了量表和问卷从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角度,探究中职学校教师情感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现状如何?2、中职学校教师情感投入现状如何?3、中职教师情感投入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何?并用SPSS20.0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和回归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水平较差,具体体现在英语学习内容的倾向性不明确,英语学习方法延展性较差,英语学习的贯注稳定性较差,自我效能感不高。中职英语教师的情感投入水平不足,教师还要更多的对学生投以关心、理解、鼓励、尊重的积极情感。教师情感投入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显着的相关性,教师情感投入的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教师的关心和理解能够正向预测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倾向性和学习方法的延展性,教师的理解和鼓励能够正向预测学生英语学习的贯注稳定性和英语学习效能感。
陈心怡[5](2021)在《高中英语写作课“项目式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中英语课程中,写作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项目式学习逐渐成为英语教学领域值得关注的一种方式。许多国内外学者对项目式学习和英语写作的结合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以此来推动高效英语写作课堂的构建。本研究将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某中学高二(24)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项目式学习”模式应用于英语写作课堂。通过为期4个月的行动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项目式学习”模式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和态度有什么影响?2.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写作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研究法和观察法,对该中学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教学实践,并且结合问卷结果、访谈内容、课堂观察和作文文本等材料以及前后测结果的纵向比较,得出结论。研究表明:(1)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证明“项目式学习”模式能提升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对于写作的态度和看法也发生了积极的改变。通过小组活动、组间互评等形式,消除了传统写作课堂的枯燥无味,从而导致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浓厚。“项目式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也促进了教师的角色从课堂主导者向指导者的转变。(2)在写作课中应用了“项目式学习”模式后,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有所提高,而且学生对于词汇的运用、语法的掌握、文章的谋篇布局和写作内容的选择都有所改善,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同时,通过教师创设的英语情境,学生更易于使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项目式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优势,为今后教师深入该模式的写作教学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英语写作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刘倩[6](2021)在《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作为打开西方世界现代科学和工业技术的一把重要钥匙,其在我国对外交流中占有显着地位。随着英文使用量的逐渐增多,在英语学习中,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也逐步增高。然而,从我国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可以看出:英语写作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仍是一项挑战。因此,对于现今英语教学而言,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研究首先以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提出的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关于自己认知的知识为理论基础,探讨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依据O’Malley、Chamot(1990)的观点,将元认知策略具体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以及评估与调节策略,这三种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自主能力的提高。本文从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视角出发,针对元认知策略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具体应用做出实证研究。该实证研究以喀什大学2020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具体问题主要包括:(1)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整体现状怎样?(2)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融入元认知策略能否增强学生的元认知使用意识?(3)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下的英语写作训练能否促进英语写作成绩的提高?其次,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问卷、测试、访谈,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通过SPSS软件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元认知策略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使用频率较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水平有待提高。在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元认知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的提高。元认知知识匮乏的学生写作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不知道对学习做出合理的计划、监控和评价。尽管有些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使用了一定的元认知策略,但是从最终的英语写作作品来看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和学习。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先进行大量的元认知知识补充,然后进行一定的元认知训练,从最后的测试结果来看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较为缺乏元认知知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常使用元认知策略。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补充元认知策略知识;转变自身角色;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及时的反馈。学生应该深刻理解元认知知识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增强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意识,从而提升英语写作的兴趣,促进英语写作成绩的提高。
李国忠[7](2021)在《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但是现如今教育很难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个性化教学再一次备受关注。本研究聚焦于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主要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个性化教学?为什么实施个性化教学?怎样实施个性化教学?由此,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回答了“什么是个性化教学”这一问题,通过对“个性”、“教学”的词源分析,并梳理工具书、国内外学者的各种关于个性化教学的定义,本研究试图给出个性化教学的定义并论述个性化教学的特征。本文认为个性化教学是根据每个学习者的知识背景、需要、兴趣,教师优化、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及作业布置,促进学习者个性健康发展。它的特征为:情景性、主体性、开放性、双向性。第二,回答了“为什么要实施个性化教学?”这一问题,并回答了“为什么能够实施个性化教学”这一问题。通过文献的阅读与梳理得出结论为:1.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在于:学生的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最根本原因,个性化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且符合时代潮流,它也是对传统课堂弊端的一种弥补。2.个性化教学的条件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个性化教学的不懈追求;高中物理课程设置为个性化教学创设了条件。第三,回答了“怎样实施个性化教学?”这一问题,为了充分回答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这一问题,本文依次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当前个性化教学的现状如何?第二,影响个性化教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根据对现状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策略。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三方面:1.使用国外学者编制的个性化教学评估工具,通过对样本学生的调研,描述了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现状。结果显示,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群体学生对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评价存在差异。2.探究了教师可访问性、奉献精神、教师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环境、课堂环境六个因素对个性化教学及其三个维度的具体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教师的奉献精神对个性化教学具有正向影响;教师支持对个性化教学具有正向影响;学校环境对个性化教学具有正向影响;课堂环境对个性化教学具有正向影响。教师可访问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个性化教学不具有正向影响。3.从目标设置、环境创设、教学方式、教学反馈、作业布置这几方面提出个性化教学的策略。本研究一方面为教学评估人员、行政人员测评教学提供了一份可以借鉴的工具,同时此工具为教师改进自身的个性化教学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假设,通过大样本获得的数据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从而避免了坐而论道的弊端。
唐瑶[8](2021)在《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调查研究 ——以合川区3所农村中学为例》文中提出长期以来,由于巨大的考试压力、家长的热切期待、老师们的过高期望,以及较差的学习环境和不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等,农村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焦虑。2001年,随着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拉开帷幕,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使得英语教学关注的焦点由“如何教”转向了“如何学”,更加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更加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随后,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英语学习焦虑作为语言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其研究价值不容忽视。近年来,国内有关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却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重庆市合川区三所农村初中的初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本研究主要回答如下问题:1.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现状是什么?2.影响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因素是什么?3.如何缓解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本研究借鉴了Horwitz的外语学习课堂焦虑量表,以情感过滤假说、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就英语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和否定评价焦虑三个维度展开了全面的研究。本研究选取300名初二年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又选取了10名学生、10名教师及10名学生家长作为访谈对象。调查研究内容分别包括:1.学生方面,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自身能力及兴趣、自身性格、学习方法及压力缓解方式四个因素;2.教师方面,主要包括教师的评价方式、交流方式、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四个因素;3.家长方面,主要涉及到家长的文化程度、成绩期待、家庭陪伴及教育理念四个因素。调查结果如下:1.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整体处于中等水平。2.影响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因素主要来自学生自身,以及他们的老师和家长三个方面。根据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的分析,本研究揭示出了被试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因素,并从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视角分别提出了缓解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针对性措施,希望能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叶芳媛[9](2021)在《小说工程策略融入英语阅读的教学实践与评估》文中认为在STEM教育浪潮之下,越来越多的教学者探究跨学科教育,英语学科也同样在探索,在中学阶段,英语作为主科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其中阅读教学由于其大篇幅的文章阅读,往往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英语阅读教学也一直在寻求创新教学方式。基于此,本研究将小说工程策略融入至英语阅读教学中,并结合乐高教具,设计了一套英语阅读课程,并展开实践,探究该课程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英语阅读以及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组前后测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某中学兴趣班学生共27人,通过英语阅读测试卷、英语写作测试卷、英语学习动机量表、访谈收集数据,并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一学期课程学习,有以下几点研究发现:第一,本研究的前后进行了英语阅读测试卷的检测,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学生的阅读成绩有所提高。学生在访谈时都表示该课程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帮助;第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学生的写作并未有显着影响。第三,学习动机量表一共分为三个维度(学习者层面、工具型动机与内部动机),通过学习动机量表前后测,发现学生在学习者层面这一维度上有显着差异。最后,本研究分别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估这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起晓舒[10](2020)在《时空介词“在”与英语相应介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我们要表达时间、空间时,汉语介词“在”常常能发挥它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称之为“时空介词”。介词“在”可以置于介引对象之前,与之构成“在+X”的介词短语,还可以和方位词、名词等组合成介词框架,把介引对象置于中间。介词“在”的介引对象不同,表达的时空意义也会不同。在英语中,与时空介词“在”相应的英语介词多种多样,它们都置于介引对象之前,英汉时空介词的使用条件和介引的成分各有其特点。本文分别对表达时间、空间范畴的介词“在”与英语相应介词进行比较,通过汉英时空介词的对比研究,预测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对介词“在”的习得难点,分析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偏误的产生。为验证笔者的预测和分析,从汉语学习者的作文语料来考察他们对时空介词“在”的掌握情况,收集了语料库中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这五个国家汉语学习者的作文语料,从使用情况和偏误率两方面分析了英语母语者对时空介词“在”的习得难点,探究影响习得难度的诸多因素,进而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与英语学习者谈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英语学习者谈心(论文提纲范文)
(3)留学生学习汉语AAB式结构的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AAB式结构本体研究现状 |
1.3.2 AAB式结构偏误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语料来源 |
2 AAB式结构的句法分布和语义内涵 |
2.1 动词性AAB式结构的句法分布和语义内涵 |
2.1.1 动词性AAB式结构特征 |
2.1.2 动词性AAB式句法功能 |
2.1.3 动词性AAB式语义内涵 |
2.2 形容词性AAB式结构的句法分布和语义内涵 |
2.2.1 形容词性AAB式结构特征 |
2.2.2 形容词性AAB式句法功能 |
2.2.3 形容词性AAB式语义内涵 |
2.3 名词性AAB式结构的句法分布和语义内涵 |
2.3.1 名词性AAB式结构特征 |
2.3.2 名词性AAB式句法功能 |
2.3.3 名词性AAB式语义内涵 |
2.4 小结 |
3 留学生学习AAB式结构的偏误调查 |
3.1 调查对象及目的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目的 |
3.2 调查问卷设计和结果 |
3.2.1 调查问卷设计 |
3.2.2 调查结果 |
3.3 小结 |
4 留学生学习AAB式结构的偏误分析 |
4.1 动词性AAB式结构偏误分析 |
4.1.1 动词性AAB式结构偏误 |
4.1.2 动词性AAB式语法偏误 |
4.1.3 动词性AAB式语义偏误 |
4.2 形容词性AAB式结构偏误分析 |
4.2.1 形容词性AAB式结构偏误 |
4.2.2 形容词性AAB式语法偏误 |
4.2.3 形容词性AAB式语义偏误 |
4.3 名词性AAB式结构偏误分析 |
4.3.1 名词性AAB式结构偏误 |
4.3.2 名词性AAB式语法偏误 |
4.3.3 名词性AAB式语义偏误 |
4.4 小结 |
5 留学生学习AAB式结构的偏误原因及习得建议 |
5.1 内部原因及建议 |
5.1.1 语际迁移 |
5.1.2 语内迁移 |
5.1.3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
5.2 外部原因及建议 |
5.2.1 教材原因及建议 |
5.2.2 教师原因及建议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4)中职英语教师情感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
1.1.2 《中等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教学实践的要求 |
1.1.3 中职学生对情感的需求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教师情感的国内外综述 |
2.1.1 情感的界定 |
2.1.2 教师情感的界定 |
2.1.3 国内外教师情感研究综述 |
2.2 教师情感投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英语学习兴趣的界定 |
2.2.2 国内外教师情感投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依据 |
3.1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 |
3.2 情感过滤假说对中职教师情感投入的指导意义 |
3.2.1 乐观、积极的教师情感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端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 |
3.2.2 宽容、理解教师情感投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感 |
3.2.3 严谨、反思的教师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 |
3.2.4 真诚、信任的教师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方法 |
4.2.1 定性研究法 |
4.2.2 定量研究法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工具 |
4.4.1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量表 |
4.4.2 中职英语教师情感投入调查问卷 |
4.5 研究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讨论 |
5.1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现状的调查结果 |
5.2 中职英语教师情感投入的调查结果 |
5.3 中职教师情感投入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相关性的调查结果 |
5.4 研究结果讨论 |
5.4.1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现状 |
5.4.2 中职教师情感投入现状 |
5.4.3 中职教师情感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启示 |
6.2.1 中职教师情感投入的内部因素 |
6.2.2 中职英语教师情感投入的外部因素 |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高中英语写作课“项目式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项目式学习 |
2.1.2 “项目式学习”模式 |
2.2 项目式学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3 项目式学习应用于英语写作的研究 |
2.3.1 国外研究 |
2.3.2 国内研究 |
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三章 行动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行动研究实施 |
4.1 前期准备阶段 |
4.1.1 前测作文 |
4.1.2 学生前测问卷 |
4.1.3 教师访谈 |
4.1.4 教学内容及基本安排 |
4.2 行动实施阶段 |
4.2.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2.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3 反思总结阶段 |
4.3.1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3.2 两轮行动研究总结 |
第五章 行动研究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简介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现状 |
1.1.2 英语写作教学出现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元认知理论的定义及结构 |
2.1.1 元认知理论的定义 |
2.1.2 元认知理论的结构 |
2.2 元认知策略的定义及结构 |
2.2.1 元认知策略的定义 |
2.2.2 元认知策略的结构 |
2.3 元认知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对比 |
2.4 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 |
2.4.1 国外关于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的研究 |
2.4.2 国内关于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的研究 |
第三章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问卷 |
3.3.2 测试 |
3.3.3 访谈 |
3.4 实验过程 |
3.4.1 实验前测 |
3.4.2 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培训 |
3.4.3 实验后测 |
3.5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 |
3.5.1 传授元认知知识,建立元认知使用意识 |
3.5.2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过程 |
3.5.3 实验班元认知策略写作训练教学流程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问卷信度分析 |
4.2 问卷效度分析 |
4.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4 对元认知意识的定量分析 |
4.5 对英语写作成绩的定量分析 |
4.5.1 写作测试数据分析 |
4.5.2 元认知策略培训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
4.6 写作成绩前后测配对对比分析 |
4.7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8 讨论 |
4.8.1 定量分析结果讨论 |
4.8.2 定性分析结果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5.1 主要研究发现和成果 |
5.1.1 元认知知识的不充分 |
5.1.2 不常使用元认知策略 |
5.2 教学启示和建议 |
5.2.1 学生层面 |
5.2.2 教师层面 |
5.3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1:元认知策略调查问卷供前测和后测使用 |
附录2:2018年6月四级作文题目(供前测使用) |
附录3:2018年12月四级作文题目(供后测使用) |
附录4:四级作文评分标准 |
附录5: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内外对个性化教学的高度重视 |
(二)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变革的理想选择 |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现状与述评 |
(一)国内个性化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
(二)国外个性化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述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掌握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思想 |
第三章 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
一、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
(一)词源分析 |
(二)工具书中关于个性概念的分析 |
(三)学者关于个性化教学的理解 |
(四)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
二、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特征 |
(一)情境性 |
(二)主体性 |
(三)开放性 |
(四)双向性 |
第四章 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及条件 |
一、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
(一)学生的差异是最根本的原因 |
(二)个性化教学的良好效果 |
(三)符合时代的要求 |
(四)学习风格客观存在 |
(五)弥补传统课堂的弊端 |
二、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条件 |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
(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个性化教学的不懈追求 |
(三)高中物理课程设置为个性化教学创设条件 |
第五章 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现状及差异分析 |
一、个性化教学现状及差异 |
(一)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总体情况 |
(二)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差异分析 |
二、教师可访问性现状及差异 |
(一)教师可访问性的描述统计 |
(二)教师可访问性的差异分析 |
三、个性化教学实践现状及差异 |
(一)个性化教学实践的描述统计 |
(二)个性化教学实践的差异分析 |
四、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差异 |
(一)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描述统计 |
(二)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分析 |
五、教师访谈与分析 |
(一)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二)访谈的初步结论 |
第六章 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影响因素研究 |
一、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
二、调查问卷的开发 |
(一)影响因素的选择 |
(二)调查问卷的构成 |
(三)专家评定与师生访谈 |
三、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 |
(一)问卷预测 |
(二)问卷正式调查 |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
(五)理论模型的设定 |
(六)个性化教学与影响因素的验证 |
(七)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七章 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策略 |
一、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目标设置策略 |
(一)评估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及需求 |
(二)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
二、个性化教学环境创设的策略 |
(一)改善学校环境 |
(二)构建个性化师生关系 |
三、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方法策略 |
(一)探究性教学 |
(二)合作学习 |
(三)积极学习 |
四、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反馈策略 |
(一)反馈应具体明确 |
(二)反馈应以任务为中心,自我参考,并确定下一步行动 |
(三)避免规范性反馈 |
(四)避免对学生个人进行个性化反馈 |
五、高中物理个性化作业布置策略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当前我国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现状研究结论 |
(二)个性化教学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 |
(三)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调查问卷原版 |
附录二 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调查问卷修订版 |
附录三 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对高中物理老师的访谈 |
附录五 论文中的表格呈现 |
致谢 |
(8)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调查研究 ——以合川区3所农村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 英语学习焦虑现象普遍存在 |
二 英语课程的要求 |
第二节 论文结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 农村初中生 |
二 英语学习焦虑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 人本主义理论 |
二 情感过滤假说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述评 |
一 相关研究贡献 |
二 已有研究不足 |
三 研究发展趋势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 访谈法 |
第五节 研究工具 |
一 调查问卷 |
二 访谈提纲 |
三 SPSS统计分析软件 |
第四章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的调查结果 |
第一节 调查过程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一 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的总体调查结果 |
二 英语交际焦虑现状的总体调查结果 |
三 英语考试焦虑现状的总体调查结果 |
四 英语否定评价焦虑现状的总体调查结果 |
五 影响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因素的调查结果 |
第三节 访谈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一 学生访谈情况 |
二 教师访谈情况 |
三 家长访谈情况 |
第四节 影响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因素 |
一 学习者自身因素 |
二 教师因素 |
三 家庭因素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措施建议 |
一 学生方面 |
二 教师方面 |
三 家长方面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 |
第四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问卷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二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访谈提纲(学生用) |
附录三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访谈提纲(教师用) |
附录四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访谈提纲(家长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9)小说工程策略融入英语阅读的教学实践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从STEM到 STEAM再到 STREAM |
1.1.2 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1.1.3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跨学科整合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问题及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小说工程(Novel Engineering) |
1.4.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2.1.2 输入假说理论 |
2.1.3 STREAM教育 |
2.2 小说工程研究 |
2.2.1 小说工程国内研究 |
2.2.2 小说工程国外研究 |
2.3 小说工程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2.4 英语阅读跨学科相关研究 |
2.5 故事书英语教学相关案例分析 |
2.6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流程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工具 |
3.4.1 英语阅读测试卷 |
3.4.2 英语学习动机量表 |
3.4.3 英语测试卷 |
3.4.4 乐高Storystarter故事套装 |
3.4.5 访谈提纲 |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5.1 数据收集 |
3.5.2 数据分析方法 |
3.6 课程设计 |
3.6.1 故事书选择 |
3.6.2 课程安排 |
3.6.3 课程评估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融入小说工程策略的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 |
4.2 融入小说工程策略的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
4.3 融入小说工程策略的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
4.4 访谈分析 |
4.4.1 课堂观察教师分析 |
4.4.2 学生访谈分析 |
4.5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5.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英语学习动机量表 |
附录B 英语测试卷 |
附录C 课程评估表 |
附录D 教案样例 |
附录E 学习单样例 |
致谢 |
(10)时空介词“在”与英语相应介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汉语介词“在”的本体研究 |
(一) 汉语介词概述 |
(二) 关于汉语介词“在”的研究 |
二、英语相应介词的研究 |
(一) 英语介词概述 |
(二) 与“在”相应的英语时空介词研究 |
三、关于英汉介词的对比研究 |
四、介词“在”与英语相应介词的对比研究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
二、对比分析理论 |
三、偏误分析理论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时间介词“在”与英语相应介词的对比 |
第一节 汉语时间介词“在” |
一、表达时间的“在+X” |
二、表达时间的“在”字介词框架 |
第二节 相应的英语介词 |
一、“在+X”中“在”的相应英语介词 |
二、“在”字介词框架的相应英语介词 |
第三节 时间介词“在”的汉英对比 |
一、汉英时间介词的表达形式对比 |
二、汉英时间介词的搭配宾语对比 |
(一) X的词性类型对比 |
(二) X的意义类型对比 |
第三章 空间介词“在”与英语相应介词的对比 |
第一节 汉语空间介词“在” |
一、表达空间的“在+X” |
二、表达空间的“在”字介词框架 |
第二节 相应的英语介词 |
一、“在+X”中“在”的相应英语介词 |
二、“在”字介词框架的相应英语介词 |
第三节 空间介词“在”的汉英对比 |
一、汉英空间介词的表达形式对比 |
二、汉英空间介词的搭配宾语对比 |
(一) X的词性类型对比 |
(二) X的意义类型对比 |
第四章 习得难度的预测与检验 |
第一节 习得难度的预测 |
一、时间介词“在”的难度预测 |
二、空间介词“在”的难度预测 |
第二节 习得难度的检验 |
一、时间介词“在”的难度检验 |
(一) 使用情况分析 |
(二) 习得难度等级 |
二、空间介词“在”的难度检验 |
(一) 使用情况分析 |
(二) 习得难度等级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与英语学习者谈心(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家庭文化资本以促进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行动研究[D]. 杨嵋. 四川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调查[D]. 欧阳玉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留学生学习汉语AAB式结构的偏误分析[D]. 黄庆.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中职英语教师情感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相关性研究[D]. 詹扬.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高中英语写作课“项目式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D]. 陈心怡.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6]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倩. 喀什大学, 2021(07)
- [7]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 李国忠.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8]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调查研究 ——以合川区3所农村中学为例[D]. 唐瑶.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9]小说工程策略融入英语阅读的教学实践与评估[D]. 叶芳媛.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时空介词“在”与英语相应介词的对比研究[D]. 起晓舒.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