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陆抗病毒蛋白抗HCV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吕瑞华,冯昭,马添翼,吕蕊花,高静,彭亮,张岗[1](2020)在《商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查阅本草和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商陆本草考证、真伪鉴定、炮制、成分与药理、临床研究及工农业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本草考证表明历代古籍有商陆或当陆或章陆等名称,其功效为外敷痈肿疮毒、内服利尿消肿,产地由西北向东南转移;商陆根具备同心环异常结构,有别于常见8种混伪品。商陆主要以醋制法进行减毒增效炮制。商陆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多糖和抗病毒蛋白(PAPs),具有利尿泻下、改善肾脏、肝脏、呼吸道炎症和神经性炎性疾病的作用,及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主要用于组方治疗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等,外敷治疗便秘。商陆还在植物抗病、抗虫、环境修复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该药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支持。
孙红想[2](2019)在《商陆醋炙前后成分变化及对CCl4诱导鸡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肝脏作为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保护好肝脏是防治畜禽疾病不可缺少的措施。因此,本试验通过进一步研究商陆和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4诱导鸡只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的应用上提供了基础。1 FT-IR和HPLC比较商陆醋炙前后成分变化的研究:采取红外光谱法比较商陆和醋炙商陆的物质组成,发现商陆醋炙前后主要成分基本未发生改变,仅醋炙商陆的KNO3含量降低。高效液相法检测发现醋炙商陆提取物中的EsA的含量高于商陆提取物。2商陆提取物对CCl4诱导鸡肝损伤的预防试验:180只1 d健康肉鸡,随机分为9组。第1为空白组,第2组为模型组、第3组为药物对照组(用药联苯双酯20 mg/kg);第4-6组分别为商陆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用药量分别为0.4 mL/kg、1.2 mL/kg、2 mL/kg);第7-9组分别为醋炙商陆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用药量分别为0.4mL/kg、1.2 mL/kg、2 mL/kg)。在11 d,第1-2组灌胃蒸馏水,第3-9用药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用5 d。在15 d,第2-9组鸡只腹腔注射10 mL/kg的25%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第1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橄榄油。造模48 h后,处死鸡只。计算肝指数并取肝组织固定,检测血清中相关的酶、抗氧化因子、炎性因子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在鸡只的肝指数检测中,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模型组中鸡只肝指数比其他各组的高;(2)与模型组相比,商陆及醋炙商陆各剂量组鸡只血清中AST、ALT、MDA、PEG2、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显着提高了血清中SOD、GSH-Px、CAT的含量(P<0.05);(3)商陆及醋炙商陆各剂量组均能减轻CCl4诱导的肝组织损伤;(4)与模型组相比,商陆及醋炙商陆提取物各组均能显着抑制肝组织中iNOS、COX-2蛋白的表达(P<0.05)。3商陆提取物对CCl4诱导鸡肝损伤的治疗试验:180只1 d健康肉鸡,随机分为9组。第1为空白组,第2组为模型组、第3组为药物对照组(用药联苯双酯20 mg/kg);第4-6组分别为商陆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用药量分别为0.4 mL/kg、1.2 mL/kg、2 mL/kg);第7-9组分别为醋炙商陆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用药量分别为0.4mL/kg、1.2 mL/kg、2 mL/kg)。在第15 d和18 d时,第2-9组均腹腔注射10 mL/kg的25%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第1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橄榄油。第16 d开始,第1-2组灌胃蒸馏水,3-9组每天灌胃1次相应的药物,连用5 d。21 d处死鸡只。计算肝指数并取肝组织固定,检测血清中相关的酶、抗氧化因子、炎性因子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在鸡只的肝指数检测中,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模型组中鸡只肝指数比其他各组的高;(2)与模型组相比,商陆及醋炙商陆各剂量组鸡只血清中AST、ALT、MDA、PEG2、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显着提高了血清中SOD、GSH-Px、CAT的含量(P<0.05);(3)商陆及醋炙商陆各剂量组均能减轻CCl4诱导的肝组织损伤;(4)与模型组相比,商陆及醋炙商陆提取物各组均能显着抑制肝组织中iNOS、COX-2蛋白的表达(P<0.05)。
杨涛[3](2018)在《植物病毒抑制物Y3的原核表达及其抗病特性》文中提出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是一种RNA单链病毒,寄主范围广泛,可以感染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等重要作物并对其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非常重要。目前在防治TMV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使用抗病毒的化学药剂,然而相对于使用化学药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对作物产生药害等问题,具有TMV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的探索和使用,显然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途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蛋白类植物病毒抑制剂不仅具有抗TMV活性,而且部分还具有促生作用,因而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Y3蛋白是从食用菌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子实体中纯化得到的一种碱性蛋白质,具有抑制TMV的作用,研究表明Y3蛋白能与TM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进行体内外互作,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病毒的侵染率。除此之外,Y3的性质表现为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为了确定Y3蛋白与TMV CP的互作位点以及明确其是否为RIPs,及抗病毒活性与RIPs之间的关系,本试验对Y3进行了定点突变和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并对原核表达系统得到的各重组蛋白进行DNA-nuclease活性、RNA N-糖苷酶活性检测和抗TMV活性检测。(1)经过结构预测后确定突变位点,利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对基因y3核酸序列进行定点突变,使基因y3t1的第128位碱基由胸腺嘧啶(T)突变为鸟嘌呤(G),相应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突变为半胱氨酸(Cys);y3t2中第165位碱基由腺嘌呤(A)突变为胞嘧啶(C),相应氨基酸由精氨酸(Arg)突变为丝氨酸(Ser)。得到y3基因的突变体后,构建y3及其突变体的原核表达系统。结果表明,y3基因及其突变体成功连入表达载体pET32a中,并且在Rosetta菌株中成功得到了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分子量为35kDa的重组蛋白P-Y3、P-Y3T1、P-Y3T2。(2)对从毛头鬼伞得到的Y3蛋白和各重组蛋白进行DNA-nuclease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各蛋白均可以使质粒pET28a、pET32a和pUC19由超螺旋构象切割成线型或者开环构象,这说明各蛋白都具有DNA-nuclease活性;而对各蛋白的RNA N-糖苷酶检测显示,经各蛋白处理过的烟草总RNA中的28S rRNA并没有释放出特定的Endo片段,说明各蛋白都不具有RNA N-糖苷酶活性,因而Y3蛋白并不是RIPs。(3)进行Y3和突变体蛋白的抗TMV活性检测,体内和体外均表明原核表达产物与从毛头鬼伞中的得到的蛋白的抗TMV活性相当。在体外实验中,经P-Y3T1处理过的TMV接种烟草后9天样品中TMV含量的OD450值为1.205,要高于经Y3、P-Y3及P-Y3T2处理过的TMV接种烟草后同期样品中TMV OD450值0.892、0.848和0.742;在体内试验中,经P-Y3T1处理过的烟草接种TMV后9天样品中TMV含量的OD450值为1.211,要高于经Y3、P-Y3及P-Y3T2处理过的烟草接种TMV后同期样品中TMV OD450值0.687、0.832和0.672,这说明y3t1中的突变位点可能为蛋白的抗性位点。
魏周玲[4](2017)在《异源表达几种核糖体失活蛋白及对TMV的抑制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病毒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它是仅次于真菌病害的一大病害,严重危害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使得利用抗病育种这一技术防治植物病毒病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近年的研究表明,将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基因转化植物,转基因植物获得抗病毒能力。因此,本文克隆获得四种核糖体失活蛋白(无毒缺失突变体PAP-c、α-MC、MAP30、Luffin-a),将四种RIPs在本氏烟中异源表达,在烟草中观察四个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研究RIPs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抑制作用及其引起的抗性防御反应。为解释不同RIPs对植物病毒的抗性作用及对RIPs诱导植物产生抗性抵御病毒侵染的作用提供依据。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商陆抗病毒蛋白基因、丝瓜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和苦瓜素基因全序列,设计并合成扩增PAP-c和α-MC、MAP30、Luffin-a基因全长引物,通过RT-PCR及基因克隆方法,从苦瓜、丝瓜和商陆春叶克隆得到苦瓜α-MC、MAP30、丝瓜Luffin-a和商陆PAP-c;用Wolf PSORT预测蛋白定位,将苦瓜α-MC、MAP30、丝瓜Luffin a和商陆PAP-c融合在GFP的N端,构建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的瞬时表达载体,亚细胞定位根据融合标记的GFP来确定,从而验证预测结果;在本氏烟中植物中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瞬时表达RIPs,再接种TMV,病毒在接种叶片的蛋白表达量和RNA积累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两种方法检测,分析瞬时表达RIPs的抗病毒效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植物防卫相关基因NPR1、PR1、PR2的表达,探究RIPs的抗病毒机理。克隆得到基因α-MC、MAP30、Luffin-a和PAP-c,分别为861、861、831和711 bp。Wolf PSORT预测显示RIPs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上。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标记GFP的RIPs均定位在本氏烟叶片表皮细胞质膜上,与Wolf PSORT预测的RIPs定位结果相一致。异源表达四种RIPs的植物细胞无明显毒性,表达部位细胞完整。在本氏烟中异源表达RIPs后,再接种TMV-GFP,在紫外灯下观察发现四种RIPs处理后的本氏烟在接种TMV-GFP 48 h后没有出现绿色荧光,而对照组出现荧光。72 h后处理组出现零星荧光,但对照组的绿色荧光开始扩散,连续观察,处理组几乎没有变化,接种TMV-GFP 6天后,发现处理组的绿色荧光几乎没有扩大的趋势,而对照组的绿色荧光已扩散至心叶;ELISA检测表明,在接种TMV-GFP 6天后的叶片中,对照组与健康植物的OD492比值几乎已达到处理组的10倍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MV RNA的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TMV RNA表达量是处理组的149倍,表明四个RIPs对TMV复制和移动都有明显抑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显示,NPR1基因在只注射TMV、单独分别表达α-MC、MAP30、Luffin-a以及分别表达α-MC、MAP30、Luffin-a后注射TMV的本氏烟中都被诱导表达,但后者的表达量是前两个处理的约1.5-3倍左右,在只分别接种α-MC、MAP30、Luffin-a和分别表达α-MC、MAP30、Luffin-a后注射TMV的本氏烟中都检测到PR1、PR2,但后者的表达量显着高出前者约5-7倍,表明异源表达RIPs对植物病毒的抗性作用可诱导植物中防卫相关基因NPR1、PR1、PR2的表达,从而引起更强的防御反应。异源表达RIPs显着抑制TMV,能够激活植物防卫反应,且对植物细胞无明显毒性。研究结果为利用异源表达RIPs方法开发控制植物病毒新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黄超[5](2015)在《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I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文中研究表明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s,PAPs)属于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具有 RNAN-糖苷酶的活性,能专一地从真核生物核糖体60S大亚基的28S rRNA特异位点A4324上切下一腺嘌呤,使其难与蛋白质合成的延伸因子EF-2结合,从而阻碍了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PAPs是一类天然的广谱抗病毒蛋白,能够抗多种植物和动物病毒,近年来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对其分子结构、蛋白质化学和抗病毒机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和原料药支撑。目前,PAPs用于抗人乙肝病毒等感染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已展现出其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在防治植物和动物病毒感染上具有显着的效果,但前提是需要获得大量的高纯度、高活性的PAP抗病毒蛋白,由于PAPs蛋白是由不同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表达的蛋白产物,无法满足大量生产的需要,若能将此类基因克隆、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建立高效的变性、复性关键工艺,创新建立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快速抗病毒生物活性鉴定方法,表达、筛选出高纯度、高生物活性的重组抗病毒蛋白PAP,就能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好的满足研究与产业化需求。本文选定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作为基因克隆和蛋白纯化的试验材料:1、取新鲜的春季叶片,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五指山美洲商陆的cDNA序列,以得到的cDNA序列为模板,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克隆PAP-Ⅰ基因,经测序验证无碱基突变和移码突变。2、对P4P-Ⅰ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AP-Ⅰ基因的cDNA编码区全长由942个碱基组成,信号肽位于N末端,由22个氨基酸组成,C末端的29个氨基酸作为稳定区;该基因具有PAP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属于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P;PAP-Ⅰ基因的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是定位于胞外(Extracellular);根据PAP-Ⅰ蛋白的理化性质推测PAP-Ⅰ蛋白的分子式为C1577H2493N4150469S14,其相对分子量为35.22 kD,等电点(pi)为8.86。理论推导其半衰期大约为30 h,不稳定参数为34.39,蛋白质性质稳定(标准:40以下为稳定蛋白)。亲水性平均数:-0.189,预测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其脂肪指数为90.29;PAP-Ⅰ蛋白的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其次为延伸链结构和α-螺旋,β-转角所占比例最少;通过SWISS-MODEL软件对PAP-Ⅰ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同源建模,获得其氨基酸序列的预测三维结构;对PAP-Ⅰ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P-Ⅰ蛋白有一个跨膜结构域;亲水和疏水性分析推测PAP-Ⅰ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对PAP-Ⅰ蛋白潜在磷酸化位点的分析表明,PAP-Ⅰ蛋白能够被丝氨酸激酶、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所磷酸化,从而实现其功能的调控。3、针对五指山美洲商陆PAP-/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PAP-Ⅰ。4、研究了 pET30a-PAP-Ⅰ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与纯化方法,通过实验获得了优化的诱导条件,0.6 mmol/L IPTG为最适的诱导浓度,最佳诱导时间为4 h。5、利用麦胚提取物转录/翻译偶联系统,根据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抗病毒机制及其具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特性,建立了通过抑制荧光素酶合成的机理来鉴定重组蛋白生物活性的新技术。本方法与传统生物学抗病毒活性鉴定方法相比较,不但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而且快速、简便。6、以纯化的天然PAP蛋白作为抗原,采用交替使用完全佐剂和不完全佐剂的方法免疫新西兰长耳兔,最终获得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克服了 PAP-Ⅰ蛋白免疫原性低的困难,为PAP表达纯化中进行蛋白鉴定提供了高效特异抗体。7、用Ni-Aga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纯化的目的蛋白为单一条带,纯化效果良好,经SDS-PAGE和Western验证,结果表明得到的蛋白为PAP-Ⅰ蛋白。8、对表达的蛋白采用柱上循环复性的方法进行复性,通过麦胚提取物转录/翻译偶联系统来鉴定重组蛋白的活性,0.2 μg复性后的重组蛋白对荧光素酶表达的抑制率为84.1%;1.2μg复性后的重组蛋白对荧光素酶表达的抑制率可以达到99.9%,显现出较强的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活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 PAP-Ⅰ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技术,高效重组PAP的变性、复性关键技术和重组PAP的蛋白定量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技术,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和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和原料的支撑。
芦迪[6](2011)在《家蝇幼虫提取蛋白的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抗病毒蛋白作为一类新型的潜在抗病毒药物,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有学者曾报道家蝇体内含有抗病毒活性物质。家蝇(Musca domestica L.),属于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环裂亚目(Cyclorrhapha)、蝇科(Muscidae)。本文以家蝇幼虫为材料,提取了蝇蛆蛋白,检测了其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索氏提取从家蝇幼虫体内得到一种脱脂蛋白,利用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为靶标病毒,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为病毒载体,研究了家蝇幼虫体内粗提脱脂蛋白的抗病毒活性。研究发现,PRV病毒与粗提蛋白(0.1mg/m1)在室温下混合2小时后,滴度从原来的5.62×104(TCID50 m1-1)下降至3.16×104,说明粗提蛋白对PRV病毒存在抑制活性;感染前1小时和感染后1小时加入粗提蛋白测得的病毒滴度分别为3.16×104和1.0×104,表明粗提蛋白可能对病毒的吸附注入阶段敏感。2.研究了粗提蛋白对PRV病毒在CEF细胞上吸附注入阶段的影响作用:在病毒感染前1和2小时加入粗提蛋白,在病毒感染2小时后收集细胞培养瓶上清液,测得病毒滴度分别为5.62×104和2.51×104,上清液中仍然含有大量病毒,表明在病毒感染前加入粗提蛋白,可以影响PRV病毒对CEF细胞的吸附注入作用。3.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家蝇幼虫粗提蛋白后回收得到2个峰,A1和A2。分别测定各组分的抗病毒活性发现,A2纯化蛋白(0.2mg/m1)在与病毒混合作用后,使病毒的滴度由5.62×104降至3.75×104,A1纯化蛋白对病毒滴度没有影响。4.利用MTT法分别对A1和A2纯化蛋白进行了抗肿瘤A549细胞的活性抑制研究,结果表明A1纯化蛋白对A549细胞没有任何作用,而A2纯化蛋白对A549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A2蛋白浓度提高,抑制率上升,说明A2纯化蛋白是我们需要的目标蛋白。本实验通过对家蝇幼虫抗病毒蛋白的抗PRV病毒和抗A549肿瘤细胞的研究,为昆虫抗病毒活性蛋白的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陈西柳[7](2011)在《商陆抗病毒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天然PAP-S的制备及其毒性研究目的:从美洲商陆种子中提取天然PAP-S,研究其对小鼠的急性及亚急性毒性。方法:采集美洲商陆种子,粉碎后加蒸馏水搅拌离心。上清液通过酸碱柱CM-Sephadex C-50分离酸性及碱性蛋白,碱性蛋白通过分子筛Sehpadex G-50柱收集第一洗脱峰,浓缩后通过酸碱柱CM-Sephadex C-52再次分离酸碱性蛋白,收集第二洗脱峰。SDS-PAGE检测分子量,BCA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单次腹腔注射PAP-S,每组浓度分别为0.5、0.7、1、1.4、2、2.8、4、5.6mg/kg,观察注射后14天内小鼠的健康状况及死亡率。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连续14天腹腔注射PAP-S,浓度分别为0、0.125、0.25、0.5mg/kg,停药一天后采血检测血清ALT、BUN水平,取肝、肾组织做HE染色。结果:洗脱后得到分子量约为30KD的单一条带,冻干后得到约200mg粉末。取1mg粉末溶于1ml生理盐水,BCA测得蛋白浓度为0.6mg/ml。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显示3天和14天时LD50分别为2.41和1.75mg/kg。亚急性毒性试验显示,高浓度PAP-S组血清ALT水平较阴性对照组轻度升高,但各组间BUN水平无显着性差异。HE染色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结论:成功制备了天然PAP-S。低浓度PAP-S无明显肝肾毒性。第二部分天然PAP-S体内抑制HBV复制的研究目的:探讨天然PAP-S在HBV转基因小鼠模型体内抗HBV的效果。方法:给药前,将24只HBV转基因小鼠按照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配对,分为阴性对照组、拉米夫定组、PAP-S 0.125mg/kg及0.25mg/kg组。持续给药45天,于给药第15、30、45天及停药15天后白眼眶静脉丛采血,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BV 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水平;取肝、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给药后小鼠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计算肝脏HBsAg阳性细胞的数量,real time RT-PCR测肝组织中HBV复制中间体mRNA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45天时拉米夫定组、PAP-S 0.125mg/kg、0.25mg/kg组对血清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为75.7%(P<0.01)、68.9%(P<0.01)、78.7%(P<0.01);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29.7%(P<0.01)、23.3%(P<0.01)、36%(P<0.01)。各组肝肾组织HE染色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AP-S组小鼠肝脏组织中HBsAg阳性细胞数量较生理盐水组减少。RT-PCR结果显示天然PAP-S组HBV mRNA水平被抑制。结论:0.125及0.25mg/kg天然PAP-S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对HBVDNA、HBsAg、HBV mRNA有抑制作用。第三部分全长及不同片段缺失型PAP基因及与HBV核心蛋白融合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蛋白纯化目的:构建全长及不同片段缺失型PAP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及与HBV核心蛋白融合的PAP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蛋白纯化。方法:以PGEM-PAP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全长及不同片段缺失型PAP基因,经酶切、连接后测序确认。以已测序的全长及不同片段缺失型PAP质粒及HBc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PCR扩增PAP-HBc融合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检测均证实为目标序列。将原核载体pET-28a与构建好的克隆用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连接酶切产物,经测序证实得到pET-28a-PAP-HBc原核质粒。将全长PAP、全长PAP-HBc融合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B-D-Galactoside,IPTG)诱导后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目的蛋白。结果:构建的全长及不同片段缺失型PAP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AP-HBc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各基因正确地插入到载体中,且读码框正确。诱导分离纯化得到的蛋白,经SDS-PAGE检测证实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全长和不同片段缺失型PAP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纯化出部分已构建质粒的蛋白。第四部分全长及HBc融合PAP基因原核表达蛋白体内抗HBV的研究目的:观察PAP12及PAP12-HBc融合蛋白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给药前,将24只HBV转基因小鼠按照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配对,分为阴性对照组、拉米夫定组、PAP12组(0.125mg/kg)及PAP12-HBc融合蛋白组(0.125mg/kg).持续给药45天,于给药第15、30、45天及停药15天后自眼眶静脉丛采血,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BV 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水平;取小鼠肝、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给药后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计算肝脏HBsAg阳性细胞的数量,real time RT-PCR测肝组织中HBV复制中间体mRNA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45天时PAP12组、PAP12-HBc融合蛋白组对血清HBVDNA的抑制率分别为73%(P<0.01)、77%(P<0.01);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24.7%(P<0.01)、27.2%(P<0.01)。各组HE染色均未见肝肾组织有明显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AP12组及PAP12-HBc融合蛋白组小鼠肝脏中HBsAg阳性细胞数量较生理盐水组减少。PAP12组、PAP12-HBc融合蛋白组的HBV mRNA较生理盐水组少。结论:PAP12及PAP12-HBc融合蛋白在慢性HBV感染小鼠体内对HBV有抑制作用,并未见明显肝肾毒性。
舒少华[8](2009)在《栝楼抗肿瘤蛋白的纯化及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云南等省市。主要以果实和根部入药,均是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材。瓜蒌,中国药典载为栝楼的果实,主要用来治疗心、肺方面的疾病。天花粉则来源于栝楼的块根,主要用于中期引产,主要成分为天花粉蛋白。天花粉蛋白曾在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在临床上容易引起发热、休克甚至死亡等过敏性反应,目前临床上很少使用。国外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天花粉蛋白是一种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尤其对HIV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因此天花粉蛋白又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其毒副作用同样限制了其临床使用。目前很多医药工作者开始转向于寻找新的具有较低毒副作用的核糖体失活蛋白。本研究从所收集到的不同种质资源的栝楼中成功的分离、纯化到一种核糖体失活蛋白—Trichosanthrip,并对其性质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从14份不同居群栝楼的种子中,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阳离子交换色谱和葡聚糖凝胶过滤色谱成功的纯化到了Trichosanthrip,经测定其纯度高达96.6%,产率为1 mg/100g种仁。2.Trichosanthrip经胰酶降解后使用LC-MS/MS分析,发现Trichosanthrip为AAILTSS超级蛋白质家族的一种新蛋白质。此类蛋白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是植物种子中的一种自我防卫物质,具有抗真菌、病毒、细菌等病原物及抗昆虫的活性。3.使用MALDI-TOF MS精确测定Trichosanthrip分子量为10964.717 D;Trichosanthrip具有很好的RNA N-糖苷酶活性和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活性,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IC50为1.6 ng/ml。4.Trichosanthrip能体外抑制S180肿瘤细胞增殖,使S180 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导致其出现G0/G1期细胞阻滞现象,其对S180的IC50为19.91μg/mL。5.Trichosanthrip能明显的抑制接种S180昆明种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在1.5mg/kg·d剂量下,抑瘤率可达91.36%;在最高剂量1.5 mg/kg·d下,Trichosanthrip对小鼠的体重、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几乎无影响,其体重和脏器指数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变化;且Trichosanthrip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小,LD50为103 mg/kg,且当剂量达到75 mg/kg时才表现出急性毒性,远远高于实体瘤抑制实验中的最大剂量。
艾辉[9](2008)在《家蝇幼虫抗病毒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家蝇幼虫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色谱分离方法和分析鉴定技术从家蝇幼虫体内分离纯化获得了抗病毒活性蛋白(HAP),测定了其抗病毒活性、清除自由基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并对其分子构象表征进行了初步解析,同时还研究了中间产物家蝇幼虫清蛋白的抗生物氧化、免疫药理活性以及副产物几丁糖的抗氧化、抗真菌、抗肿瘤活性,为家蝇幼虫的深层次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家蝇幼虫清蛋白的抗病毒和抗氧化活性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测定了家蝇幼虫清蛋白对两种昆虫病毒(AcMNPV和BmNPV)的抗病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家蝇幼虫清蛋白对AcMNPV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并能显着降低家蚕病毒BmNPV对家蚕的侵染能力。非脂质体系抗氧化、体外、体内抗生物氧化等实验结果表明家蝇幼虫清蛋白还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和减弱肝组织匀浆及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机体红细胞氧化溶血,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避免细胞受损伤,并能显着地降低老龄小鼠肝匀浆和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对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也具有显着的增强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延缓衰老的作用。2.家蝇幼虫清蛋白的免疫药理活性研究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三个方面进行了动物体内实验,家蝇幼虫清蛋白能刺激正常小鼠免疫器官的增长,增强正常小鼠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吞噬能力和血清溶血素活性,能促进脾脏和胸腺中Con A活化和未活化的T淋巴细胞、脾脏中LPS活化的B淋巴细胞增殖,并能显着增强脾NK细胞对肿瘤细胞YAC-1的杀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家蝇幼虫清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3.家蝇幼虫抗病毒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特性研究采用离子交换色谱DEAE-52、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100和Sephadex G-75柱层析,从家蝇幼虫清蛋白中分离获得了一种对昆虫病毒AcMNPV和BmNPV具有良好抗病毒活性的蛋白级分HAP。紫外扫描分光光度分析、层析法、电泳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其为具有色谱纯和电泳纯的样品。HAP还具有良好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并能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显着促进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显示了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4.家蝇幼虫抗病毒蛋白的分子构象分析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分析技术研究了HAP在溶液中的分子构象。实验结果显示,HAP具有典型的蛋白质紫外吸收光谱图,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吸收峰;二级结构主要以β-折叠和无规卷曲结构为主,α-螺旋结构含量较少,β-折叠结构含量为79.1%,无规卷曲结构含量为17.3%,α-螺旋结构含量为3.6%;HAP最大发射波长在332nm处,最佳激发波长为283nm。5.副产物几丁糖的生物活性研究将已提纯过清蛋白的家蝇幼虫残渣进一步分离获得了活性物质几丁糖,并对其生理活性功能和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家蝇幼虫几丁糖具有良好的还原力、金属离子鏊合能力以及清除自由基活性,其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和EDTA相似。家蝇幼虫几丁糖对七种植物病原真菌(棉花立枯病、弯孢霉、花生白绢病、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番茄叶霉病和匍枝根霉)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对匍枝根霉的作用效果最佳,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0mg/mL。此外,在体外细胞水平上家蝇幼虫几丁糖对两种肿瘤细胞(Hela细胞和S-180细胞)的增殖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李昌[10](2008)在《新型抗HIV-1蛋白西诺维恩、格瑞弗森及其重组导向制剂构建、表达与活性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针对当前AIDS/HIV治疗中面临的病毒变异快、病毒感染细胞贮存池难以清除、病毒感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损伤等关键问题,以构建具特异杀伤和免疫治疗双重功能的基因工程制剂为目标,筛选能够与HIV-1膜蛋白特异结合的抗病毒蛋白西诺维恩(CVN)、格瑞弗森(GRFT)以及免疫诱导因子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A(SEA)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菌和酵母表达系统,获得了重组抗病毒蛋白CVN、GRFT及其偶联SEA的重组导向制剂CS、GS,对其进行初步活性分析。同时制备了稳定表达中国流行株HIV-1膜蛋白的靶细胞模型,利用该模型,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测定(IFA)、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试验等,对CVN、GRFT及其重组导向制剂CS、GS的体外结合活性、细胞结合活性及细胞杀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抗病毒蛋白和重组导向制剂,并且都具有良好的细胞结合活性。重组导向制剂可非特异性活化PBMCs、特异性介导CTLs杀伤表达HIV-1膜蛋白的靶细胞,为该制剂进一步推向临床奠定了基础。
二、商陆抗病毒蛋白抗HCV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陆抗病毒蛋白抗HCV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商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商陆的本草考证 |
1.1 名称考证 |
1.2 功用考证 |
1.3 产地考证 |
2 商陆的真伪鉴别 |
3 商陆的现代炮制研究 |
4 商陆的化学成分研究 |
4.1 三萜皂苷类 |
4.2 多糖类 |
4.3 抗病毒蛋白 |
5 商陆的药理作用 |
5.1 利尿泻下 |
5.2 对肾脏的作用 |
5.3 对肝脏的作用 |
5.4 对呼吸道炎症的作用 |
5.5 对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作用 |
5.6 抗菌、抗病毒作用 |
5.7 抗肿瘤作用 |
5.8 其他作用 |
6 商陆的临床研究 |
7 商陆在工农业领域的研究 |
8 小结与展望 |
(2)商陆醋炙前后成分变化及对CCl4诱导鸡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商陆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
1.1 商陆的化学成分 |
1.2 商陆的生物学作用 |
1.3 商陆的炮制及毒性 |
2 四氯化碳肝损伤的机制 |
2.1 氧化应激与肝损伤 |
2.2 炎症因子与肝损伤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红外光谱与高效液相法比较商陆醋炙前后成分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商陆与醋炙商陆的红外光谱图分析 |
2.2 商陆提取物与醋炙商陆提取物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鸡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2 方法 |
2.1 商陆提取物及醋炙商陆提取物的制备 |
2.2 四氯化碳溶液的配制 |
2.3 联苯双酯溶液的配制 |
2.4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5 检测指标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的肝指数测定结果 |
3.2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AST、ALT的含量测定结果 |
3.3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的氧化指标SOD、CAT、GSH-Px和 MDA的含量测定结果 |
3.4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PGE2、IL-6、TNF-α和IL-1β的含量测定结果 |
3.5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
3.6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肝脏组织中COX-2和iNOS蛋白的WB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的肝指数的影响 |
4.2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AST、ALT含量的影响 |
4.3 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SOD、CAT、GSH-Px和 MDA含量的影响 |
4.4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PGE2含量的影响 |
4.5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肝脏的病理形态的影响 |
4.6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肝组织中COX-2和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四章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鸡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2 方法 |
2.1 商陆及醋炙商陆提取物的制备 |
2.2 四氯化碳溶液的配制 |
2.3 联苯双酯溶液的配制 |
2.4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5 检测指标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肝脏指数的检测结果.. |
3.2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AST、ALT的含量测定结果 |
3.3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SOD、CAT、GSH-Px和MDA的含量测定结果 |
3.4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PGE2的含量测定结果 |
3.5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
3.6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肝组织中COX-2和iNOS蛋白的表达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肝脏指数的影响 |
4.2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的血清中AST、ALT含量的影响 |
4.3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GSH-Px、SOD、MDA和CAT含量的影响 |
4.4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PGE2含量的影响 |
4.5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的组织病理学影响 |
4.6 商陆与醋炙商陆提取物对CCl_4诱导肝损伤鸡只肝组织中COX-2和iNOS蛋白的表达影响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植物病毒抑制物Y3的原核表达及其抗病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烟草花叶病毒及其防治现状 |
1.2 抗烟草花叶病毒天然活性蛋白的研究现状 |
1.2.1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proteins,RIPs) |
1.2.2 蛋白激发子(ProteinElicitor) |
1.3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概述 |
1.3.1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布 |
1.3.2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类与结构特点 |
1.3.3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酶活性 |
1.4 几种核糖体失活蛋白及其抗植物病毒研究进展 |
1.4.1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抗病毒活性 |
1.4.2 商陆抗病毒蛋白及其无毒突变体 |
1.4.3 苦瓜素(Alpha-momorcharin,а-MC) |
1.4.4 苦瓜毒蛋白MAP30(Momordicaanti-HIVproteinof30kDa) |
1.4.5 丝瓜核糖体失活蛋白 |
1.5 定点突变技术的研究现状 |
1.5.1 重叠延伸PCR(over-lapextensionPCR,OE-PCR)法 |
1.5.2 大引物PCR法(megaprimerPCR) |
1.5.3 全质粒的一步反向PCR突变方法 |
1.6 Y3蛋白的研究现状 |
1.7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1.7.3 研究意义 |
第2章 蛋白Y3基因的克隆及其突变体的获得 |
2.1 试验材料 |
2.1.1 菌种 |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3 生物信息软件及网络资源 |
2.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2.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 试验方法 |
2.2.1 y3基因的克隆分析 |
2.2.2 y3基因突变体的获得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毛头鬼伞总RNA总RNA的提取 |
2.3.2 y3基因cDNA序列PCR扩增结果 |
2.3.3 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 |
2.3.4 y3基因cDNA序列测序结果与分析 |
2.3.5 蛋白Y3中二硫键数目及位置预测 |
2.3.6 y3突变体上、下游片段的扩增 |
2.3.7 y3突变体的PCR扩增 |
2.3.8 y3基因突变体序列测序结果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章 蛋白Y3及其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菌种和载体 |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1.3 生物信息软件及网络资源 |
3.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3.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2 试验方法 |
3.2.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3.2.2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3.2.3 细胞收集与破碎 |
3.2.4 各重组蛋白的纯化及条件优化 |
3.2.5 各重组蛋白的浓缩及bufferexchange |
3.2.6 各重组蛋白的标签蛋白切除 |
3.2.7 酶切后各重组蛋白的bufferexchange |
3.2.8 Y3蛋白粗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y3、y3t1及y3t2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验证 |
3.3.2 各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条件优化 |
3.3.3 各融合蛋白的纯化 |
3.3.4 各重组蛋白标签蛋白的切除 |
3.3.5 毛头鬼伞子实体中Y3蛋白的粗提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重组蛋白DNA-nuclease活性和RNAN-糖苷酶活性检测 |
4.1 试验材料 |
4.1.1 质粒和各种蛋白 |
4.1.2 试验所需仪器设备 |
4.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
4.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4.2 试验方法 |
4.2.1 蛋白DNA-nuclease活性检测 |
4.2.2 蛋白RNAN-糖苷酶活性检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Y3蛋白及各重组蛋白DNA-nuclease活性检测 |
4.3.2 Y3蛋白及各重组蛋白RNAN-糖苷酶活性检测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5章 各重组蛋白对TMV的抑制作用 |
5.1 试验材料 |
5.1.1 烟草植株和TMV |
5.1.2 试剂盒 |
5.1.3 主要仪器设备 |
5.1.4 溶液配制 |
5.2 试验方法 |
5.2.1 TMV的提取 |
5.2.2 ELISA检测TMV的含量 |
5.2.3 测定各蛋白对TMV的抑制作用 |
5.3 结果分析 |
5.3.1 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
5.3.2 测定各蛋白对TMV体外活性的抑制作用 |
5.3.3 测定各蛋白对TMV体内抑制作用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蛋白Y3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
6.1.2 基因y3的突变体的获得、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诱导表达纯化 |
6.1.3 蛋白Y3及各重组蛋白DNA-nuclease活性和RNAN-糖苷酶活性检测 |
6.1.4 蛋白Y3及各重组蛋白的抗TMV活性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异源表达几种核糖体失活蛋白及对TMV的抑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普通烟草花叶病毒病 |
1.1.1 病原学 |
1.1.2 症状 |
1.1.3 综合防治进展 |
1.2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1.2.1 病毒来源的基因介导的抗性 |
1.2.2 寄主基因介导的抗性 |
1.2.3 其他来源基因介导的抗性 |
1.3 核糖体失活蛋白概述 |
1.3.1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布 |
1.3.2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类与结构特点 |
1.3.3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酶活性 |
1.3.4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 |
1.4 几种核糖体失活蛋白及其抗病毒研究进展 |
1.4.1 商陆抗病毒蛋白及其无毒突变体 |
1.4.2 苦瓜素(Alpha-momorcharin,а-MC) |
1.4.3 苦瓜毒蛋白MAP30(Momordica anti-HIV protein of 30kDa) |
1.4.4 丝瓜核糖体失活蛋白 |
1.5 植物系统性获得抗性及其病程相关蛋白基因 |
1.6 本文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RNA的提取 |
2.2.2 RT-PCR扩增 |
2.2.3 测序结果分析 |
2.2.4 构建表达载体 |
2.2.5 Western Blot验证蛋白在本氏烟中的表达 |
2.2.6 异源表达四种核糖体失活蛋白在本氏烟中的亚细胞定位 |
2.3 讨论 |
第三章 异源表达核糖体失活蛋白对TMV的抑制作用 |
3.1 试验材料 |
3.1.1 植株和菌液 |
3.1.2 试剂和引物 |
3.2 试验方法 |
3.2.1 菌液活化 |
3.2.2 土壤根癌农杆菌渗入法浸润本实验 |
3.2.3 观察RIPs对TMV的抑制 |
3.2.4 ELISA检测TMV的含量 |
3.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MV RNA含量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表达RIPs的本氏烟中TMV的侵染移动情况 |
3.3.2 ELISA检测TMV含量 |
3.3.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MV RNA的表达量 |
3.4 讨论 |
第四章 异源表达核糖体失活蛋白诱导植物系统性抗性 |
4.1 试验材料 |
4.1.1 供试植株 |
4.1.2 试剂和引物 |
4.2 试验方法 |
4.2.1 DAB染色法检测细胞中H2O2 |
4.2.2 NBT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的超氧化物 |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DAB染色法检测细胞中H2O2 |
4.3.2 NBT染色法检测超氧化物 |
4.3.3 RT-qPCR检测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5)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I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核糖体失活蛋白研究进展 |
1.1.1 核糖体失活蛋白定义 |
1.1.2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类 |
1.1.3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活性 |
1.1.4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应用 |
1.2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的研究进展 |
1.2.1 种类 |
1.2.2 结构特性 |
1.2.3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的活性 |
1.2.4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的细胞毒性 |
1.2.5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的抗病毒机制 |
1.3 PAP蛋白的运用 |
1.3.1 PAP蛋白在植物中的运用 |
1.3.2 PAP蛋白在医学中的运用 |
1.4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
1.4.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优缺点 |
1.4.2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类型(根据启动子区分) |
1.4.3 表达载体的类型 |
1.4.4 宿主菌的种类 |
1.4.5 大肠杆菌表达外源蛋白改进的措施 |
1.5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5.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
1.5.2 主要的研究内容 |
1.5.3 主要的研究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方法 |
2.2.1 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I基因的扩增 |
2.2.2 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I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2.4 工程菌的诱导和表达 |
2.2.5 菌液SDS-PAGE分析 |
2.2.6 PAP-Ⅰ蛋白的纯化 |
2.2.7 天然PAP-Ⅰ蛋白抗体的制备 |
2.2.8 Western blot鉴定 |
2.2.9 PAP-Ⅰ蛋白的变性 |
2.2.10 PAP-Ⅰ蛋白的复性 |
2.2.11 PAP-Ⅰ蛋白的活性验证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总RNA的提取结果 |
3.2 PAP-Ⅰ基因的扩增结果 |
3.3 PAP-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1 PAP-Ⅰ基因序列分析 |
3.3.2 PAP-Ⅰ基因氨基酸序列的保守结构域分析 |
3.3.3 PAP-Ⅰ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 |
3.3.4 PAP-Ⅰ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 |
3.3.5 PAP-Ⅰ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 |
3.3.6 PAP-Ⅰ蛋白的三级结构预测 |
3.3.7 PAP-Ⅰ蛋白的跨膜结构预测 |
3.3.8 PAP-Ⅰ蛋白的亲水性/疏水性预测 |
3.3.9 PAP-Ⅰ蛋白的磷酸化修饰位点预测 |
3.4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3.5 pET30a-PAP-Ⅰ表达载体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
3.5.1 IPTG浓度对PAP-Ⅰ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3.5.2 IPTG诱导时间对PAP-Ⅰ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3.6 天然PAP-Ⅰ蛋白的质谱鉴定 |
3.7 天然PAP-Ⅰ蛋白抗血清的效价测定 |
3.8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Western blot验证 |
3.9 重组蛋白活性的验证结果 |
4. 讨论 |
4.1 PAP-Ⅰ基因的克隆 |
4.2 PAP-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4.3 PAP-Ⅰ基因的原核表达 |
4.4 重组蛋白的变复性 |
4.5 天然PAP- I蛋白抗体的制备 |
4.6 重组PAP- I蛋白活性的检测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家蝇幼虫提取蛋白的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 |
1.1 病毒的危害 |
1.2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 |
2 天然抗病毒活性物质 |
2.1 抗病毒蛋白 |
2.1.1 美洲商陆蛋白 |
2.1.2 MX蛋白 |
2.2 其它抗病毒活性物质 |
3 昆虫抗病毒蛋白的研究进展 |
3.1 Melittin |
3.2 Cecropins |
3.3 Alloferons |
3.4 N-Myristoylated Peptide |
3.5 蚕体内抗病毒蛋白 |
4 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的概况 |
5 家蝇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家蝇幼虫抗病毒活性蛋白的分离提取及活性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1.1 供试虫源 |
1.1.2 供试病毒 |
1.1.3 供试十日龄鸡胚 |
1.1.4 主要试剂 |
1.1.5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家蝇幼虫活性蛋白的提取 |
1.2.1.1 脱脂蝇蛆粉的制备 |
1.2.1.2 蝇蛆蛋白的提取 |
1.2.2 蝇蛆粗提蛋白对PRV的活性 |
1.2.2.1 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 |
1.2.2.2 病毒滴度的测定 |
1.2.2.3 蝇蛆粗蛋白的细胞毒性测定 |
1.2.2.4 蝇蛆粗蛋白对PRV病毒直接钝化活性作用 |
1.2.2.5 蝇蛆粗蛋白处理细胞感染最佳条件 |
1.2.2.6 蝇蛆粗蛋白对PRV病毒吸附阶段影响作用 |
2 结果分析 |
2.1 家蝇幼虫活性蛋白的抗PRV作用 |
2.1.1 蝇蛆粗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
2.1.2 蝇蛆粗蛋白对PRV病毒直接钝化作用 |
2.1.3 蝇蛆粗蛋白处理细胞感染最佳条件 |
2.1.4 蝇蛆粗蛋白对病毒吸附阶段的影响作用 |
3 讨论 |
第三章 家蝇幼虫抗病毒活性蛋白的纯化及抗肿瘤A549细胞活性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1.1 供试虫源 |
1.1.2 供试病毒及肿瘤细胞 |
1.1.3 供试十日龄鸡胚 |
1.1.4 主要试剂 |
1.1.5 仪器设备 |
1.2 离子交换色谱DEAE-52柱层析纯化粗提蛋白 |
1.2.1 DEAE-52柱层析材料活化 |
1.2.2 平衡 |
1.2.3 装柱 |
1.2.4 上样洗脱 |
1.2.5 样品浓缩 |
1.3 纯化蛋白抗PRV活性 |
1.3.1 纯化蛋白对CEF细胞的毒性 |
1.3.2 纯化蛋白的抗PRV活性 |
1.4 纯化蛋白对肿瘤细胞A549抑制作用 |
1.4.1 肿瘤细胞A549的传代培养、冻存及复苏 |
1.4.2 纯化蛋白的对肿瘤细胞A549抑制活性 |
2 结果分析 |
2.1 离子交换色谱DEAE-52柱层析纯化结果图谱 |
2.2 纯化蛋白抗PRV活性 |
2.2.1 纯化蛋白对CEF细胞的毒性 |
2.2.2 纯化蛋白的抗PRV活性 |
2.3 纯化蛋白对肿瘤细胞A549抑制作用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商陆抗病毒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及中文对照 |
前言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天然PAP-S的制备及毒性研究 |
一 引言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天然PAP-S体内抑制HBV复制的研究 |
一 前言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全长及不同片段缺失型PAP基因及与HBV核心蛋白融合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蛋白纯化 |
一 前言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全长及与HBV核心蛋白融合PAP原核表达蛋白体内抗HBV的研究 |
一 前言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和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栝楼抗肿瘤蛋白的纯化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栝楼研究概况 |
1.1 栝楼植物形态特征及种质资源 |
1.1.1 栝楼植物形态特征 |
1.1.2 栝楼种质资源 |
1.2 栝楼的药用部位及药理作用 |
1.2.1 瓜蒌 |
1.2.2 瓜蒌子 |
1.2.3 天花粉 |
2 核糖体失活蛋白研究进展 |
2.1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基本特征 |
2.1.1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类和分布 |
2.1.2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结构 |
2.1.3 核糖体失活蛋白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理 |
2.2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酶学活性 |
2.2.1 多聚核苷酸:腺苷糖苷酶活性 |
2.2.2 RNA水解酶活性 |
2.2.3 超螺旋DNA的解螺旋活性 |
2.2.4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离子通道活性 |
2.3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 |
2.3.1 植物防御作用 |
2.3.2 调节植物细胞代谢 |
2.3.3 储存蛋白 |
2.4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毒性 |
2.5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应用 |
2.5.1 核糖体失活蛋白在农业上的应用 |
2.5.2 核糖体失活蛋白在医药上的应用 |
3 癌症的发生及治疗概况 |
3.1 癌症的发生概况 |
3.2 癌症的治疗概况 |
3.3 免疫毒素在抗肿瘤上的应用概况 |
4 问题与展望 |
第2章 栝楼中一种新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离、纯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Trichosanthrip粗提取 |
1.2.2 CM-52阳离子交换层析 |
1.2.3 Sephadex G50凝胶过滤 |
1.2.4 15%SDS-PAGE |
1.2.5 蛋白质浓度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Trichosanthrip的分离、纯化 |
2.2 15%SDS-PAGE |
2.3 Trichosanthrip在纯化过程中的产率和纯度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章 Trichosanthrip的鉴定及性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胰酶降解的Trichosanthrip多肽的LC-MS/MS分析 |
1.2.2 Trichosanthrip分子量测定 |
1.2.3 rRNA N-糖苷酶活性 |
1.2.4 细胞外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活性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胰酶降解的Trichosanthrip多肽的LC-MS/MS分析 |
2.2 Trichosanthrip分子量测定 |
2.3 rRNA N-糖苷酶活性 |
2.4 细胞外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活性测定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章 Trichosanthrip抗肿瘤活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S180肿瘤细胞悬浮液配制 |
1.2.2 Trichosanthrip体外对S180肿瘤细胞抑制作用 |
1.2.3 Trichosanthrip对S180细胞周期的影响 |
1.2.4 Trichosanthrip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测定 |
1.2.5 Trichosanthrip对S180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Trichosanthrip体外对S180肿瘤细胞抑制作用 |
2.2 Trichosanthrip对S180细胞周期的影响 |
2.3 Trichosanthrip对小鼠的急性毒性 |
2.4 Trichosanthrip对S_(180)小鼠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2.5 Trichosanthrip对昆明种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家蝇幼虫抗病毒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昆虫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
1.1 昆虫抗菌肽 |
1.1.1 昆虫抗菌肽的类型 |
1.1.1.1 天蚕素类抗菌肽族 |
1.1.1.2 昆虫防御素 |
1.1.1.3 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族 |
1.1.1.4 富含甘氨酸的抗菌肽族 |
1.1.2 昆虫抗菌肽的应用 |
1.2 昆虫抗病毒蛋白/多肽 |
1.2.1 病毒简介及其危害 |
1.2.2 抗病毒蛋白的研究现状 |
1.2.3 昆虫抗病毒蛋白/多肽的研究现状 |
1.3 昆虫凝集素 |
1.4 昆虫溶菌酶和多酚氧化酶 |
1.5 昆虫金属硫蛋白 |
1.6 昆虫抗冻蛋白 |
1.7 昆虫几丁糖 |
1.8 昆虫体内其他活性物质的应用 |
2 蛋白质分离纯化常用技术手段 |
2.1 离子交换色谱 |
2.2 凝胶过滤色谱 |
2.3 亲和色谱 |
2.4 共价色谱 |
3 家蝇的利用研究现状 |
4 本课题的选题思想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家蝇幼虫清蛋白的抗病毒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虫及其饲养方法 |
2.1.2 病毒来源 |
2.1.3 细胞和实验动物 |
2.1.4 主要试剂 |
2.1.5 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脱脂蝇蛆粉的制备 |
2.2.2 家蝇幼虫清蛋白的分离提取工艺 |
2.2.3 家蝇幼虫清蛋白的抗病毒活性测定 |
2.2.3.1 对sf9细胞生长的影响 |
2.2.3.2 抗AcMNFV活性测定 |
2.2.3.3 抗家蚕病毒BmNPV感染试验 |
2.2.4 家蝇幼虫清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2.2.4.1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
2.2.4.2 对H_2O_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 |
2.2.4.3 对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2.2.4.4 对小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2.2.4.5 对老龄小鼠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2.5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家蝇幼虫清蛋白(PEF)的抗病毒活性测定 |
3.1.1 对sf9细胞生长的影响 |
3.1.2 抗AcMNPV活性测定 |
3.1.3 抗AcMNPV的活性观察 |
3.1.4 对BmNPV感染家蚕的抑制作用 |
3.1.5 抗BmNPV感染家蚕试验的活性观察 |
3.2 家蝇幼虫清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3.2.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
3.2.2 对H_2O_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 |
3.2.3 对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3.2.4 对小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3.2.5 对老龄小鼠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三章 家蝇幼虫清蛋白的免疫药理活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供试样品 |
2.1.2 细胞和实验动物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对小鼠体重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
2.2.2 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
2.2.3 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
2.2.4 对半数溶血值的影响 |
2.2.5 对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6 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
2.2.7 对IL-2活性的影响 |
2.2.8 急性毒性试验 |
2.2.9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对小鼠体重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
3.2 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 |
3.3 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
3.4 对半数溶血值的影响 |
3.5 对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3.6 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
3.7 对IL-2活性的影响 |
3.8 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
4 讨论 |
第四章 家蝇幼虫抗病毒蛋白的分离纯化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设备和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离子交换色谱DEAE-52柱层析 |
2.4.1.1 DEAE-52柱层析材料溶胀 |
2.4.1.2 漂洗 |
2.4.1.3 活化 |
2.4.1.4 装柱 |
2.4.1.5 柱平衡 |
2.4.1.6 样品预处理 |
2.4.1.7 上样与洗脱 |
2.4.1.8 样品浓缩 |
2.4.1.9 抗AcMNPV活性测定 |
2.4.2 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100柱层析 |
2.4.2.1 Seplmdex G-100柱材料的预处理 |
2.4.2.2 样品制备收集 |
2.4.2.3 上样及洗脱 |
2.4.2.4 样品收集与浓缩 |
2.4.2.5 各分离级分的抗病毒活性测定 |
2.4.3 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75柱层析 |
2.4.3.1 Sephadex G-75柱材料的处理 |
2.4.3.2 样品制备收集 |
2.4.3.3 上样及洗脱 |
2.4.3.4 样品收集与浓缩 |
2.4.3.5 各分离组分抗病毒活性测定 |
2.4.4 SDS-PAGE电泳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家蝇幼虫清蛋白的DEAE-52柱层析分离 |
3.1.1 DEAE-52分离纯化图谱 |
3.1.2 抗病毒活性测定 |
3.2 级分A_2的Sephadex G-100柱层析分离 |
3.2.1 Sephadex G-100分离纯化图谱 |
3.2.2 抗病毒活性测定 |
3.2.2.1 抗AcMNPV活性测定 |
3.2.2.2 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试验 |
3.3 级分B_2的Sephadex G-75柱层析 |
3.3.1 Sephadex G-75分离纯化图谱 |
3.3.2 抗病毒活性测定 |
3.3.2.1 抗AcMNPV活性测定 |
3.3.2.2 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活性测定 |
3.3.3 SDS-PAGE电泳分析 |
4 讨论 |
第五章 家蝇幼虫抗病毒蛋白的纯度鉴定、分子构象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设备和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凝胶过滤色谱鉴定抗病毒蛋白的纯度 |
2.4.2 RP-FIPLC分析 |
2.4.3 紫外光谱分析 |
2.4.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2.4.5 圆二色谱(CD)分析 |
2.4.6 荧光光谱分析 |
2.4.7 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测定 |
2.4.8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测定 |
2.4.9 对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凝胶过滤色谱鉴定蛋白的纯度 |
3.2 RP-HPLC分析 |
3.3 紫外光谱分析 |
3.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3.5 圆二色谱分析 |
3.6 荧光光谱分析 |
3.7 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
3.8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
3.9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测定 |
4 讨论 |
第六章 副产物几丁糖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虫源 |
2.1.3 细胞和真菌 |
2.1.4 主要试剂 |
2.1.5 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副产物几丁糖的制备工艺 |
2.2.2 红外光谱分析 |
2.2.3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抗肿瘤活性测定 |
2.2.4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2.2.4.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
2.2.4.2 还原力测定 |
2.2.4.3 金属离子鏊合能力测定 |
2.2.4.4 羟基自由基活性测定 |
2.2.4.5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测定 |
2.2.5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抗真菌活性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
3.2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抗肿瘤活性测定 |
3.3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3.3.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
3.3.2 羟基自由基活性测定 |
3.3.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测定 |
3.3.4 还原力测定 |
3.3.5 金属离子鏊合能力测定 |
3.4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抗真菌活性测定 |
3.5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抗真菌活性观察 |
4 讨论 |
4.1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抗肿瘤活性 |
4.2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抗氧化活性 |
4.3 家蝇幼虫几丁糖的抗真菌活性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1 全文总结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新型抗HIV-1蛋白西诺维恩、格瑞弗森及其重组导向制剂构建、表达与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HIV 感染分子机制及其防治研究现状 |
1 AIDS/HIV 的流行情况 |
2 HIV 病原学 |
3 HIV 感染与致病分子机制 |
4 HIV 的进化与变异 |
5 AIDS/HIV 防治研究现状 |
6 问题与展望 |
第二章 抗HIV 重组导向制剂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1 AIDS 靶向治疗的历史、原理及研究现状 |
2 AIDS 靶向治疗运载工具研究 |
3 AIDS 靶向治疗生物弹头研究 |
4 AIDS 新的免疫治疗策略研究 |
5 问题与展望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新型抗病毒基因西诺维恩、格瑞弗森的合成构建、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抗HIV 重组导向制剂CS、GS 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重组抗病毒蛋白及其导向制剂的纯化与复性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HIV-1 感染靶细胞模型的制备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西诺维恩、格瑞弗森及其重组导向制剂活性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六章 西诺维恩、格瑞弗森及其重组导向制剂在酵母中表达探索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CURRICULUM VITAE |
四、商陆抗病毒蛋白抗HCV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商陆的研究进展[J]. 吕瑞华,冯昭,马添翼,吕蕊花,高静,彭亮,张岗. 中草药, 2020(18)
- [2]商陆醋炙前后成分变化及对CCl4诱导鸡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孙红想.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3]植物病毒抑制物Y3的原核表达及其抗病特性[D]. 杨涛. 南昌大学, 2018(12)
- [4]异源表达几种核糖体失活蛋白及对TMV的抑制作用研究[D]. 魏周玲. 西南大学, 2017(02)
- [5]海南五指山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I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D]. 黄超. 海南大学, 2015(07)
- [6]家蝇幼虫提取蛋白的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 芦迪.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7]商陆抗病毒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D]. 陈西柳. 华中科技大学, 2011(10)
- [8]栝楼抗肿瘤蛋白的纯化及活性研究[D]. 舒少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9]家蝇幼虫抗病毒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艾辉.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5)
- [10]新型抗HIV-1蛋白西诺维恩、格瑞弗森及其重组导向制剂构建、表达与活性研究[D]. 李昌. 吉林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