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应拒绝成人

小学德育应拒绝成人

一、小学德育教学要拒绝成人化(论文文献综述)

金春花[1](2021)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文中研究说明任何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都在于学校水平的实施,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只有通过对学校水平的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切实的考察才能得出结论。本研究以2016年9月开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变革为背景,通过分析学校水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实施成败的真实变量,确定各变量对课程实施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力图探索成功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为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的修订提供借鉴和决策依据。本研究以J省C市的四所小学为个案,对经历“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教师、校长进行调查研究的同时,考察实际课堂教学。收集资料主要采用深度访谈、课堂观察、文件收集等方式。研究发现,学校水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呈现如下特征:第一,课程实施者们对课程必要性的认同度高,对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呈现出较高的认同度。但是对文件课程的认同度不高,从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到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异议及困惑。第二,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程认识之间存在不一致,虽然在访谈过程中表明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起点,但是多数课堂教学都体现了权威主义、教师中心、输入的价值单一等特征。第三,课程实施环境不尽如人意,与较高的课程目标定位相比,课程实施环境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条件性资源的匮乏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小科文化的制约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复杂,既有政府的教育投入、地方教育行政的作为、学校基建的设计思路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学校文化、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发现,影响学校层面“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因素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课程改革本身的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影响较大,课程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较低、“道德与法治”课程文本存在不确定因素等,对教师的课程认同感和改革适应性具有消解的影响;学校内部因素中校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它可以决定“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校的地位、教师的地位;教师信念和教师知识是制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深度的关键因素,教师对学科价值的信念、对学生的信念、对教学的信念、教师自身的信念等对教师做课程决策都起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地方教育行政、大学等对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给予的物质资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智力上的资源支持也不尽如人意,这些学校外部的因素制约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本研究的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实施有五个方面的建议,包括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修订课程方案,完善教材编写;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促进课程实施走向深入;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快学科教师专业化进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周芮[2](2021)在《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W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随着图书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国家发起了“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号召,阅读被提升到影响国民综合素质的高度。“书香校园”也是“书香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小学长期处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弱势地位,农村小学图书室建设情况更加值得关注。本研究旨在立足于客观现实,发现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以满足农村小学师生的使用需求、提高学校的育人实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首先,采用调查研究法、实地观察法,通过对重庆市W区教育局和I、J、O三个农村小学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以及相关实证资料搜集,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生均图书不达标,图书更新太缓慢;馆舍面积太狭小,基础设施未配齐;图书内容不适切,需求匹配不到位;运行模式不科学,开放时间被压缩;图管员素养偏低,服务质量待提高;信息化建设滞后,电子阅读推广难。其次,结合访谈文本和实证材料探析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从政府层面发现:图书配置单向化,忽略使用者需求;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图书硬件配置;阅读推广后续乏力,书香校园难以建成。学校层面发现:过度依赖上级部门,主体责任意识不足;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图书室地位边缘化;习惯和技术双重限制,信息化发展受阻;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缺乏培训与约束。社会层面发现:城镇化进程加快,教育资源配置滞后;农村文化氛围不浓,阅读习惯趋于保守;休闲方式泛娱乐化,学生阅读行为弱化。最后,针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其一,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的投入与指导,具体要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激发图书室发展动能;完善图书配置机制,精准匹配阅读需求;加强统一指导与监督,保障图书室高效运行。其二,农村小学发挥图书资源完善和优化配置的主体作用,具体要自主购买部分资源,及时填补阅读缺口;完善图书室管理制度,规范图书室运行状态;加强图管人员培养,促进图书室服务升级;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善阅读空间建设,促进图书功能发挥。其三,农村社区配合农村小学营造良好的图书阅读和利用环境,具体要大力推广图书功能,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建设农家书屋,引领农村阅读风尚;社区教育同步展开,爱心关怀留守儿童。其四,社会组织给予农村小学力所能及的物质支持和爱心帮扶,具体要切实关注农村教育,积极开展社会捐赠;开展进校志愿服务,共同推动阅读建设。

周颖卿[3](2021)在《基础教育中儿童的成人化倾向及其批判》文中提出

李怡月[4](2021)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研究》文中提出童话深受儿童喜爱,它能够让儿童带着幻想的钥匙,打破现实的羁绊,开启一扇扇想象的大门,激励儿童向往美好的未来。童话也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学习资源,凭借其幻想性、象征性、逻辑性等特点,牢牢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对儿童想象力、创造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童话选文数量显着增加,童话选编质量得到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广泛使用并得到专家肯定的统编版教科书引起笔者的研究兴趣。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现状如何,教科书使用者对童话选文作何评价,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有何特点,基于统编版童话选编特点能为教科书童话选编的改进及童话选文的使用带来哪些启示是笔者本次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次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与访谈法。首先,笔者对以往教科书童话选编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整理相关童话理论,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笔者依据前人的童话选编分析框架与童话相关理论研究构建本文的童话选编现状分析框架,分别从篇数、篇幅、题材、类型、叙事方式、改编情况六方面进行内容分析,以此来了解目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现状。还从使用者角度进行分析,借鉴国外教科书评价的相关理论,设计本文关于教科书使用者评价调查的访谈维度,从使用者的需求与童话选文对使用者产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调查。综合童话选文的内容分析与使用者的评价结果分析,笔者总结出统编版教科书童话选文的特点:富有趣味、知识性强;改编为主,符合儿童认知;篇数缩减,课型丰富;题材广泛,有一定难度;类型多样,数量不均。最后,笔者结合童话选文特点,从童话选编的改进与童话选文的使用两方面提出建议:在童话选编方面,注意合理分布选文数量、均衡选编选文类型;在童话选文使用方面,要关注每篇童话课文的知识要点与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不同童话课型的教学方式要有所区分。教师可采取与原作对比教学的方式,彰显童话的价值。运用读演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童话主题。采用“1+X”拓展阅读的方法,关注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马颖[5](2020)在《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审视 ——以S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文中指出课间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周一至周五除去课堂教学活动所需时间以外的其他所有剩余时间内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所构成的生活。本文以S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使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实地调查该校三、四年级学生课间生活的现状,其中包括课间生活的时间利用情况、空间利用情况、小课间自由活动情况与大课间课外活动情况。中年级小学生的课间生活主要由小课间和大课间组成,小课间学生的活动以课间游戏为主,大课间学生的活动包括课间操活动、升旗仪式和各类校内活动等。本文从小课间游戏与大课间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对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意义进行阐述,小课间游戏的道德意义是学生通过游戏培养守规则、合作与竞争、宽容、关怀等道德品质,在游戏中磨练耐挫力、自制力等道德意志。大课间课外活动的道德意义是学生通过参加升旗仪式培养爱国情感、学会自律,通过参加生活实践类活动培养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等良好品质,通过参加竞赛类活动培养羞耻感与集体责任感,通过参加宣传演习类活动感知社会职业、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经观察发现小学生课间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存在于教育管理者与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互动中。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互动中的不道德现象表现为:缺乏人道主义关怀、对本校教师子女的优待等不公平现象、不诚实的“诚实教育”、理性精神的匮乏。师生互动中的不道德现象表现为:教师占用学生小课间等不人道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差别对待等不公平现象、教师教学生说谎等不诚实现象。小学生课间生活中出现不道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对课间生活的道德意义认知不足、可利用资源不足、课间活动的功利性、教师与学生的消极参与等。通过剖析中年级小学生课间生活中不道德现象存在的原因,指出具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的构成要素:合理的时间与空间安排、高效利用的小课间、新颖有趣的课间操、走出刻板的升旗仪式、接近学生生活的课间活动。从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三个主体角度提出有助于建构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的建议:教育管理者统筹全局、教师有效参与课间生活、学生主动参与课间活动。

唐雅杰[6](2020)在《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以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课程改革在小学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德育主题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有效形式,在主体性、实践性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国家德育课程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用给德育课堂增添了生活性与活动性色彩。但长期以来小学德育工作与国家德育课程分离、德育主题活动与学生经验以及社会生活分离,导致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缺乏整合,零散性、随意性、重复性等现象突出,德育主题活动实效性不明显。鉴于此,本研究在调查了解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缺乏整合的基础上,从“课程整合”的视角探讨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结合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特点,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价值诉求、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基本要素、实践建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通过调查研究法,在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遵义市等周边地区的8所乡村小学发放教师问卷300份,并通过访谈的形式,对部分乡村小学领导、教师及小学生进行访谈(正式访谈)与日常交流(非正式访谈),统计结果显示,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缺乏整合。第二,在分别探讨“课程整合”与“德育主题活动”各自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两者的共性,深入研究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价值诉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哲学、心理学两方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列昂节夫的活动个性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其的理论支持。第三,确立了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应遵循系统性、主体性、开放性、过程性、本土性等基本原则。第四,基于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详细阐述了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具体包括活动的目标设计、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过程设计、评价方案的确立等内容。第五,从实践层面对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提出一些建议,从而解决谁来设计、设计什么、怎么设计这三个实践层面上的问题,以期形成可操作的活动设计方案。

马金悦[7](2020)在《东乡族村落幼儿园美感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而且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从而激励人的精神,温润心灵。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种情感的教育最终要追求的是“真、善、美”的情感,所以美感教育是对“真、善、美”的萌育。在幼儿园实施美感教育能够愉悦幼儿身心、催发幼儿想象、发掘幼儿智力、净化幼儿心灵。东乡族自治县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气候干旱,经济落后,是国家级贫困县。美感教育对于生活在山大沟深的黄土高原上的东乡族村落幼儿具有独特的价值,能给他们带去美的滋养和心灵的慰藉,提升东乡族幼儿学习品质,促进村落幼儿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研究对象中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研究内容为主要依据。以准备——具体执行——记录观察——认真反思”这四个过程模式开展行动研究。笔者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时长三周的行动实践,在这过程中,笔者与研究过程中的合作教师交流、访谈,并且在该班幼儿原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之上和互动了解中,对活动内容进行筛选补充,修改和完善活动方案,使活动方案更适合东乡族村落幼儿的发展特点,最后对活动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在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笔者是以非参与式观察的方式做观察记录,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及时将遇到的问题与合作教师商讨解决,与合作教师一起对活动进行反思,对活动方案设计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活动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这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阐述选题缘由,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之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核心概念的界定,明确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价值剖析:借鉴教育学、美学等相关的理论学科阐述分析美感教育与东乡族村落儿童之间的内在关系,挖掘美感教育对东乡族村落儿童发展的价值。第三部分,行动研究:该部分是研究者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通过进入到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特征,与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之上与合作教师一起实施活动方案。第四部分,结论:在实施行动研究之后,研究者为了以后更好地将美感教育融入东乡族村落幼儿园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吴珍婷[8](2020)在《班级德育生态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走向生态化,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生态化趋势之中。学校作为德育的主渠道,依靠班级落实具体的德育理念和实践,因而班级德育的生态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生态世界观的视域下,班级德育成为一种特殊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它包含班级德育内部诸因素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各要素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作为生态系统,班级德育体现出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三个特点,这就意味着要从生态的视野以整体、开放、动态的要求审视班级德育。但是在现实班级生活中,班级德育生态出现整体性残缺、开放性失衡、动态性欠缺等问题。整体性残缺体现在德育过程的培养“跛脚失衡”、德育活动的实施“各自为政”、德育共同体的组建“四分五裂”;开放性失衡体现在德育生态位失守、家校合作中缺乏信任、社会风气轻度污染等,此类外界影响共同制约班级德育发展;动态性欠缺体现在班级德育调整速度缓慢、调节质量落后,不能快速应对变化发展,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新需求。班级德育生态是否良序运行,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顺畅形成道德品质。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本有三种原因:班级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各自定位迷失,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尚未形成生态的德育合作;“以生为本”观念的缺失,班级德育未能一切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为谋取眼前的短期利益,班级德育被窄化和表面化。因此,要更新观念、落在实践地优化班级德育生态。具体来说有三条路径:以整体的观念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建立紧密合作的班级德育共同体和立体化的德育体系;以开放的心态育人,在班级主导下综合多方力量,化负面影响为正面支持;以发展的眼光育人,班级德育及时根据社会的变迁、学生的需求调整更新,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德育,使他们具有长远的道德发展能力。

刘佳惠[9](2020)在《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贾志敏老师,是我国着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逾60年。走过艰难岁月的贾志敏老师,从迫于生计的代课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语文教育名师,历经的重重困难磨炼了贾志敏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塑造了贾志敏作为语文教师高尚的品德。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贾志敏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论文主要致力于研究贾志敏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从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研究了贾志敏字词教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方法和基本特色,贾老师的字词教学以奠定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为教学指向,通过词语训练、朗读训练、建构情境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在字词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突出,贾老师特别注意使用合理的教学调控手段。第三章,主要研究了贾志敏阅读教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方法和基本特色。贾老师的阅读教学自然朴实,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独特的导入语设计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第一道门,贾老师的教学魅力促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构,因而形成了活泼生动、参与度极高的阅读课堂,而适时的评价调控手段则可以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第四章主要研究贾志敏作文教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方法和基本特色。贾老师坚持小学生写作要“多读、多写、多改”,贾老师极力地避免错误的写作教学倾向,他倡导把写作训练跟人格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经过严格训练的学生,在掌握写作技能之后才能顺畅地自由表达童心童意童趣。第五章,是基于前四章的研究和分析,笔者从贾志敏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获得的有益启示。以上的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地联系贾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从新的研究角度总结出贾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

骆知欣[10](2020)在《“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的教学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童话是深受儿童喜爱的儿童文学,被选入教科书之前,童话以社会客体的身份存在,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原生价值;童话被选入教科书后,便以课文的形式存在,其价值主要表现为教学价值。“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选入了较多童话,教科书中的童话有哪些教学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些教学价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分析了教科书童话的教学价值并以二年级下册童话篇目《青蛙卖泥塘》为例,探究如何在实践中落实教学价值。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交代选题缘由、提出本研究欲解决的问题。其次,根据研究问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再次,根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法。随后,对“价值”“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和“童话”这几个核心概念分别进行界定。最后,阐述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价值分析的依据和框架。该部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召唤结构理论为依据,以童话的原生价值为基础,按照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这四个维度建构出童话教学价值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教学价值的分析。该部分围绕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这四个维度分别对童话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进行教学价值分析。第四部分,教学价值的落实。该部分以二年级下册童话篇目《青蛙卖泥塘》为例,探究如何在实践中落实童话的教学价值。第五部分,教学建议。基于对童话教学价值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究,提出童话教学的四个建议:第一,重视原生价值,走向童话的教学价值。第二,学习相关理论,了解童话的教学价值。第三,用好三大系统,分析童话的教学价值。第四,提高教师素养,落实童话的教学价值。

二、小学德育教学要拒绝成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德育教学要拒绝成人化(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意义
    五、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课程
        (二)课程实施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理论研究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研究
        (二)课程实施策略与模式的研究
        (三)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
        (四)课程实施的程度研究
    三、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一)有关德育课程设计的研究
        (二)有关德育课程实施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资料的收集方法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 教师领悟的课程:如何“看”道德与法治课程
    一、对课程价值的认识
        (一)课程的关键价值:培养价值观
        (二)课程的关键价值:培养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对课程目标、内容的看法
        (一)对课程目标的看法
        (二)对课程内容的看法
    三、对课程变革的关注
        (一)对课程改革背景的认识
        (二)对教材编写依据的认识
        (三)对“道德与法治”与“品德与生活”区别的看法
    四、分析与讨论
        (一)文件课程与领悟课程,在价值认识层面存在差距
        (二)对文件课程的关注度较低,对运作课程的关注度较高
        (三)对课程变革的关注度较低
第四章 教师运作的课程:如何“做”道德与法治课程
    一、对课程内容的处理
        (一)内容调适决策
        (二)内容创新决策
    二、对课程资源的处理
        (一)忠实于国家课程标准及课程理念
        (二)忠实于拓展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
        (三)课程资源的创生性开发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和采用
        (一)“澄清价值Ⅰ模式”的设计与采用
        (二)“澄清价值Ⅱ模式”的设计与采用
        (三)“体验实践模式”的设计与采用
    四、学生学业评价的做法
        (一)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的决策
    五、分析与讨论
        (一)课程内容的处理呈现的特征
        (二)课程资源的处理呈现的特征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采用呈现的特征
        (四)学生学业评价的实施呈现的特征
第五章 学校内部因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影响
    一、学校课程管理的影响
        (一)课程规划影响学科地位和学科发展的高度
        (二)条件性资源的供给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
    二、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一)教师信念决定课程实施的深度
        (二)教师知识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三、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
        (一)小科文化对专业身份认同的影响
        (二)合作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人际关系对教师心理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 学校外部因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影响
    一、地方教育行政的影响
        (一)地方教育行政的角色与作为
        (二)培训缺位与对专业援助的期待
    二、社区、家长的影响
        (一)社会对课程的评价
        (二)家长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第七章 文件课程因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影响
    一、文件课程的设计及特征
        (一)课程性质
        (二)价值目标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四)课程的要求
    二、文件课程及教材的影响分析
        (一)文件课程的影响
        (二)教材的影响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本研究的结论
        (一)学校水平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特征
        (二)归因
    二、推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建议
        (一)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德育的重要价值
        (二)修订课程方案,进一步完善教材编写
        (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促进课程实施走向深入
        (四)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地位和专业化水平
        (五)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校长访谈提纲
    三、访谈实录
    四、课堂观察表
后记

(2)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W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图书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2.农村小学处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弱势地位
        3.国家提出“全民阅读”建设的号召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一、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与基本要求
    (一)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1.发挥图书教育功能、促进师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2.完善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育人实力的需要
        3.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要求
        1.符合国家制定的图书馆建设标准
        2.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3.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4.满足农村小学师生的使用需求
二、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
    (一)生均图书不达标,图书更新太缓慢
    (二)馆舍面积太狭小,基础设施未配齐
    (三)图书内容不适切,需求匹配不到位
    (四)运行模式不科学,开放时间被压缩
    (五)图管员素养偏低,服务质量待提高
    (六)信息化建设滞后,电子阅读推广难
三、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政府层面
        1.图书配置单向化,忽略使用者需求
        2.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图书硬件配置
        3.全民阅读推广乏力,书香校园难以建成
    (二)学校层面
        1.过度依赖上级部门,主体责任意识不足
        2.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图书室地位边缘化
        3.习惯技术双重限制,信息化发展受阻
        4.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缺乏培训与约束
    (三)社会层面
        1.城镇化进程加快、教育资源配置滞后
        2.农村文化氛围不浓、阅读习惯趋于保守
        3.娱乐消遣方式泛滥,学生阅读行为弱化
四、促进农村小学图书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建议
    (一)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的投入与指导
        1.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激发图书室发展动能
        2.完善图书配置机制,精准匹配阅读需求
        3.加强统一指导与监督,保障图书室高效运行
    (二)农村小学发挥图书资源完善和优化配置的主体作用
        1.自主购买部分资源,及时填补阅读缺口
        2.完善图书室管理制度,规范图书室运行状态
        3.加强图管人员培养,促进图书室服务升级
        4.积极组织相关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5.完善阅读空间建设,促进图书功能发挥
    (三)农村社区配合农村小学营造良好的图书阅读及利用环境
        1.大力宣传图书功能,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2.加快建设农家书屋,引领农村阅读风尚
        3.社区教育同步展开,爱心关怀留守儿童
    (四)社会组织给予农村小学力所能及的物质支持与爱心帮扶
        1.切实关注农村教育,积极开展社会捐赠
        2.开展进校志愿服务,共同推动阅读建设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教育局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4:校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5:图书室管理员访谈提纲
附录6:W区教育局工作文件
致谢

(4)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童话对儿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童话作品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占较大比重
        (三)统编版童话选编研究相对较少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童话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价值研究
        (二)关于童话选编原则研究
        (三)关于各版本教科书童话选编研究
        (四)关于童话选编存在的问题研究
        (五)关于童话选编问题的成因研究
        (六)关于童话选编建议研究
    四、研究问题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访谈法
    六、核心概念界定
        (一)统编版教科书
        (二)童话
        (三)选编
第二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研究设计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内容分析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内容分析框架设计
    二、教科书使用者评价访谈调查设计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提纲设计
第三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现状
    一、童话选文篇数及分布
        (一)统编版篇数减少
        (二)精读课篇数占比最大
        (三)篇数随年级升高而减少
    二、童话选文篇幅
        (一)篇幅在501 字以上的选文最多
        (二)篇幅从三年级开始增长
        (三)拟人体类型篇幅最长
    三、童话选文题材
        (一)科学知识题材最多
        (二)低年级题材更加丰富
    四、童话选文类型
        (一)以拟人体为主
        (二)以文学童话为主
        (三)以散文体童话故事为主
    五、童话选文叙事方式
        (一)以三段式叙事为主
        (二)叙事方式多样
    六、童话选文改编情况
        (一)改编数量分析
        (二)改编方式分析
第四章 统编版教科书使用者对童话选文的评价结果分析
    一、学生评价结果
        (一)童话选文很有趣
        (二)童话选文有难度
        (三)童话选文知识丰富
        (四)童话选文有助于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评价结果
        (一)学生在理解童话主题方面有难度
        (二)常人体、超人体类型欠缺
        (三)改编童话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四)童话选文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童话选文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第五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特点
    一、富有趣味,知识性强
    二、改编为主,符合儿童认知
    三、篇数缩减,课型丰富
    四、题材广泛,有一定难度
    五、类型多样,数量不均
第六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改进与使用建议
    一、童话选编改进建议
        (一)合理分布选文数量
        (二)均衡编排选文类型
    二、童话选文使用建议
        (一)有的放矢教学,实现一课一得
        (二)对比童话原作,彰显童话价值
        (三)区分课型差异,实施多样化教学
        (四)读演结合,降低理解难度
        (五)“1+X”拓展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第七章 结语
    一、结论
    二、不足之处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5)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审视 ——以S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基于现实的反思
        1.1.2 基于自身经历的反思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趋势
        1.3.1 关于课间生活的研究
        1.3.2 关于学校生活道德性的研究
        1.3.3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研究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生活德育论
        1.4.2 其他相关理论
    1.5 核心概念界定与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5.1 核心概念界定
        1.5.2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对象选择
        1.6.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S小学中年级学生课间生活的现状
    2.1 “时间都去哪了”——课间活动的时间利用情况
        2.1.1 “急匆匆的课间操”
        2.1.2 “抢占小课间”
        2.1.3 “如果我能决定休息时间”
    2.2 “可望不可及的操场”——课间活动的空间利用情况
        2.2.1 “狭窄空间里的饥渴”
        2.2.2 “只可远观处”
    2.3 “无游戏不童年”——小课间自由活动
        2.3.1 课间是否游戏
        2.3.2 课间不做游戏的原因
        2.3.3 游戏玩伴选择
        2.3.4 游戏中的冲突
        2.3.5 “日理万机”的班主任
    2.4 丰富多彩的大课间课外活动
        2.4.1 课间操活动
        2.4.2 大课间升旗仪式
        2.4.3 大课间组织的校内活动
第三章 对S小学中年级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审视
    3.1 S小学中年级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意义
        3.1.1 小课间:课间游戏的道德意义
        3.1.2 大课间:课外活动的道德意义
    3.2 中年级小学生课间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分析
        3.2.1 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互动中的不道德现象
        3.2.2 师生互动中的不道德现象
    3.3 中年级小学生课间生活存在不道德现象的原因
        3.3.1 学校教育工作者对课间生活的认识不足
        3.3.2 课间活动的功利性
        3.3.3 课间活动可利用资源不足
        3.3.4 教师与学生的消极参与
第四章 构建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
    4.1 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的构成要素
        4.1.1 合理的时间安排与空间安排
        4.1.2 高效利用的小课间
        4.1.4 新颖有趣的课间操
        4.1.5 走出刻板的升旗仪式
        4.1.6 接近学生生活的课间活动
    4.2 建构有德育价值的课间生活的建议
        4.2.1 教育管理者统筹全局
        4.2.2 教师有效参与课间生活
        4.2.3 学生主动参与课间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生课间生活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2 :小学生课间生活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3 :小学生课间生活的观察提纲
    附录4 :访谈提纲(学生版)
致谢

(6)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国家相关政策对小学德育活动的规定和要求
        (二)对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现状的反思
        (三)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体系化设计有助于小学生的道德成长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乡村小学
        (二)课程整合
        (三)德育主题活动
    四、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三)研究总体评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
        (一)视角创新
        (二)内容创新
第一章 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三、调查结论——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缺乏整合
第二章 课程整合视域下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理论概述
    一、课程整合与德育主题活动的相互关系
        (一)课程整合与德育主题活动的基本价值诉求一致
        (二)课程整合与德育主题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课程整合视域下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列昂节夫的活动个性理论
        (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章 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开放性原则
    四、过程性原则
    五、本土性原则
第四章 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德育主题活动目标的设计
        (一)德育主题活动目标设计的基本内涵
        (二)对德育主题活动目标设计的分析
    二、德育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
        (一)德育主题活动内容设计的基本内涵
        (二)对德育主题活动内容设计的分析
    三、德育主题活动实施的设计
        (一)德育主题活动实施设计的基本内涵
        (二)对德育主题活动实施设计的分析
    四、德育主题活动评价的设计
        (一)德育主题活动评价设计的基本内涵
        (二)对德育主题活动评价设计的分析
第五章 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的实践建议
    一、优化德育主题活动设计队伍,建立多主体参与设计模式
        (一)提高师生参与活动设计意识与能力,准确理解活动设计理念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上下联动的德育活动设计合作关系
    二、丰富德育主题活动具体内容,构建主题活动多维开发设计体系
        (一)分类开发活动主题,形成模块化设计体系
        (二)分段设计活动主题,实现系统编排整理
        (三)分期制定活动主题,保证活动有序连续
        (四)活动内容具体有效,承载于教材,落实于实践
    三、设计纵横相应、动静结合的主题活动方式
        (一)纵横相应的德育主题活动设计方式
        (二)动静结合的德育主题活动设计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东乡族村落幼儿园美感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缘由
        1.1.1 发展美感教育是国家政策的需要
        1.1.2 普及幼儿美感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1.3 农村美感教育困境与优势并存
        1.1.4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1.2 文献综述
        1.2.1 对美育思想的研究
        1.2.2 对农村美育的研究
        1.2.3 对幼儿园美育现状的研究
        1.2.4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研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美育
        1.3.2 美感教育
        1.3.3 幼儿园美感教育
        1.3.4 幼儿园教育活动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美感教育对东乡族村落儿童发展的意义
    2.1 美感教育的特性分析及其教育功能
        2.1.1 美感教育的特性分析
        2.1.2 美感教育对3——6岁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
    2.2 美感教育对东乡族村落幼儿发展的价值
        2.2.1 东乡族村落述略
        2.2.2 美感教育对东乡族村落幼儿的独特价值
3.东乡族村落幼儿园美感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
    3.1 理论基础
        3.1.1 格式塔心理美学
        3.1.2 大美育系统论
    3.2 美感教育目标
    3.3 美感教育原则
    3.4 美感教育内容
    3.5 美感教育方式方法
    3.6 美感教育评价
4.东乡族村落幼儿园美感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4.1 行动研究的情境
        4.1.1 研究现场
        4.1.2 研究对象
        4.1.3 合作参与的教师
    4.2 行动研究的准备
        4.2.1 研究计划
        4.2.2 研究方法
        4.2.3 研究过程
    4.3 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3.1 方案的呈现与分析
        4.3.2 环境创设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班级德育生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班级德育的生态审视
    第一节 班级德育生态的界定
        一、班级生态
        二、班级德育生态
    第二节 班级德育生态的特点
        一、根本性质:整体性
        二、活力所在:开放性
        三、发展保证:动态性
第三章 班级德育生态的问题表现
    第一节 整体性的残缺
        一、“顾此失彼”的德育过程培养
        二、“各自为政”的德育活动实施
        三、“四分五裂”的德育共同体组建
    第二节 开放性的失衡
        一、失守的德育生态位
        二、缺乏信任的家校合作
        三、轻度污染的社会风气
    第三节 动态性的欠缺
        一、固步自封的缓慢调整
        二、不尽人意的落后调节
第四章 班级德育生态的问题根源
    第一节 角色定位的迷失
        一、班级教师,呆板的执行者
        二、学校领导,怯懦的守护者
        三、学生家长,低效的参与者
    第二节 “以生为本”的缺失
        一、无立德,何以树人
        二、无立体,何以教人
        三、无自主,何以育人
    第三节 价值追求的丧失
        一、利益分歧,让位智育
        二、利益既得,表层德育
第五章 班级德育生态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更新观念,整体育人
        一、全员育人,实现班级教师的共生
        二、全方位育人,构建立体化班级德育
    第二节 开放心态,和谐育人
        一、紧密联合外界力量,实现良性互动
        二、坚持班级主导,协调各方德育力量
    第三节 拓宽视野,可持续育人
        一、追求时效,及时适应变化自我调控
        二、谋求实效,保障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缘起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贾志敏字词教学研究现状
        1.2.2 贾志敏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1.2.3 贾志敏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1.2.4 贾志敏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教学方法
        1.3.2 语文教学方法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研究法
2 贾志敏语字词教学方法研究
    2.1 贾志敏字词教学的核心观点
        2.1.1 重视字词,深化目标
        2.1.2 字词实践,注重运用
        2.1.3 走进语文,走进生活
    2.2 贾志敏字词教学的主要方法
        2.2.1 联动生活,构筑情境
        2.2.2 言语训练,语用实践
        2.2.3 朗读起始,教学有序
    2.3 贾志敏字词教学的基本特色
        2.3.1 关注学生,鼓励为主
        2.3.2 评价调控,高效简洁
        2.3.3 温和善诱,传递情感
3 贾志敏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3.1 贾志敏阅读教学的核心观点
        3.1.1 回归本质,回归语文
        3.1.2 建构语言,形成语感
        3.1.3 自然阅读,浸润情感
    3.2 贾志敏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3.2.1 正确朗读,高效指导
        3.2.2 言语实践,勾连说写
        3.2.3 情感熏陶,以文表情
    3.3 贾志敏阅读教学的基本特色
        3.3.1 精彩导入,引领课堂
        3.3.2 师生对话,以生为主
        3.3.3 课堂评价,灵活多样
4 贾志敏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4.1 贾志敏作文教学的核心观点
        4.1.1 学会做人,学做真人
        4.1.2 儿童作文,儿童表达
        4.1.3 写作训练,掌握技能
    4.2 贾志敏作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4.2.1 读写结合,互为补充
        4.2.2 听说写作,积极转化
        4.2.3 有序训练,阶梯练习
    4.3 贾志敏作文教学的基本特色
        4.3.1 师生交往,教学相长
        4.3.2 调动情绪,引导表达
        4.3.3 作文评改,细致有效
5 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的启示
    5.1 遵循规律,运用规律
    5.2 注重训练,注重实践
    5.3 真诚爱生,激励教育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的教学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意义
2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教学价值分析的依据和框架
    2.1 分析依据
        2.1.1 两大理论基础
        2.1.2 童话原生价值
    2.2 分析框架
        2.2.1 《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中教学的基本价值及其关系
        2.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语文素养
3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选文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3.1 知识价值分析
    3.2 能力价值分析
    3.3 品格价值分析
    3.4 方法价值分析
4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助读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4.1 知识价值分析
    4.2 能力价值分析
    4.3 品格价值分析
    4.4 方法价值分析
5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练习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5.1 知识价值分析
    5.2 能力价值分析
    5.3 品格价值分析
    5.4 方法价值分析
6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教学价值的落实——以《青蛙卖泥塘》为例
    6.1 《青蛙卖泥塘》的教学价值分析
        6.1.1 选文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6.1.2 助读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6.1.3 练习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6.2 《青蛙卖泥塘》的教学设计
        6.2.1 教学目标的确定
        6.2.2 教学内容的选择
        6.2.3 教学案例的设计
7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的教学建议
    7.1 重视原生价值,走向童话的教学价值
    7.2 学习相关理论,了解童话的教学价值
    7.3 用好三大系统,分析童话的教学价值
    7.4 提高教师素养,落实童话的教学价值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小学德育教学要拒绝成人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D]. 金春花.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农村小学图书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W区为例[D]. 周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基础教育中儿童的成人化倾向及其批判[D]. 周颖卿.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 [4]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选编研究[D]. 李怡月.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小学生课间生活的道德审视 ——以S小学中年级学生为例[D]. 马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课程整合视域下乡村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研究[D]. 唐雅杰.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东乡族村落幼儿园美感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D]. 马金悦. 西南大学, 2020(01)
  • [8]班级德育生态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吴珍婷.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研究[D]. 刘佳惠.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10]“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的教学价值研究[D]. 骆知欣.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小学德育应拒绝成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