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频振荡通气结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宋亚楠[1](2021)在《咖啡因对早产鼠高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38MAPK信号途径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咖啡因(Caffeine,CA)干预对Wistar早产仔鼠高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oti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途径关系的研究。方法:将60只Wistar早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5):空气+生理盐水组(A+N组)、空气+咖啡因组(A+C组)、高氧+生理盐水组(H+N组)、高氧+咖啡因组(H+C组),其中H+N组和H+C组持续暴露于高氧中(氧浓度为60%自制氧箱),A+C组和H+C组早产鼠出生后每日于腹腔注射咖啡因29mg/kg,自剖产后第一天始,每日固定时间注射至3天、7天、14天止。A+N、H+N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相同时间停止注射。各组分别于生后第3天、7天、14天时随机对5只早产鼠进行肺组织取材: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 alveolar count,RAC)、肺组织胶原含量、肺湿/干重比值(Wet/Drg ratio,W/D)、免疫组化法检测磷酸化p38MAPK在肺组织中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磷酸化p38MAPK及p38MAPK蛋白含量变化。结果:与A+N、A+C组相比,H+N、H+C各组早产鼠在第3天、7天、14天肺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炎症改变,主要出现少量红细胞、液体渗出及肺水肿等病理变化,且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肺部炎症改变逐渐明显,第14天时肺组织炎性渗出减少,肺间质增厚并伴随轻度纤维化。高氧暴露下咖啡因干预后肺组织炎症较前明显减轻。H+N、H+C组早产鼠肺组织RAC值较A+N、A+C组显着降低(P<0.05),W/D比值及肺组织胶原含量显着升高(P<0.05),咖啡因干预后RAC值、W/D比值及肺组织胶原含量较前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N、H+C组早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阳性细胞数量表达增多,分布广泛,尤其高表达于大量浸润炎性细胞,咖啡因干预后磷酸化p38MAPK阳性细胞数量较前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N、H+C组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时早产鼠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N、A+C组(P<0.05),咖啡因干预后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含量降低(P<0.05)。结论:高氧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导致肺部炎症反应进而形成肺纤维化,而咖啡因可能通过下调p38MAPK表达,减轻高氧暴露下肺部炎性反应发生,进一步对肺组织起保护作用。
黄丹[2](2021)在《雷帕霉素通过lncRNA-LOC102553434介导细胞焦亡途径调控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指缺血状态的组织重新恢复血流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性改变,能够影响局部缺血组织的功能、诱发炎症反应和损伤远隔器官。肺是IR过程中最脆弱的远隔器官之一。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是21世纪临床医生面临的常见问题。ALI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类危重症,是由严重创伤、休克、酸中毒或严重感染等多种肺内外因素引起的,病死率高达4031%,以炎症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发展至严重阶段被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和肺结构发育不成熟增加了肺对IR损伤的敏感性,而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助于LIR诱导的ALI的病理过程。尽管ALI已被广泛探索几十年,但相关研究没有取得较大进展,ALI患者仍然需要面临长期的身体损伤。随着对ALI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大部分学者认为炎症风暴是ALI发生的关键因素。雷帕霉素(RAPA)是属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IL)-2的表达从而阻碍T细胞及B细胞激活实现免疫抑制,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移植抗排异治疗和淋巴管肌瘤。大量研究证明RAPA不仅能抑制癌症进展,且在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血液类疾病中疗效显着。总之,RAPA能缓解炎症,具有ALI治疗潜力。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转录本,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发现,lncRNA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控焦亡相关蛋白进而调控各种疾病发生发展。LncRNA在LIR诱导的组织损伤中的研究已有报道,然而,lncRNA在LIR肺损伤中的调控机制还尚未清楚。第一部分RAPA通过抑制细胞焦亡保护LIR诱导的ALI研究目的:探究RAPA对LIR诱导的ALI动物模型的疗效和机制。研究方法:本实验以假手术组(sham组)为对照,构建LIR诱导的ALI大鼠模型(IR组),实验组使用RAPA进行预处理(IR+RAPA组)。使用HE染色确定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检测大鼠的SOD活性和MDA含量以评估抗氧化能力;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焦亡标志因子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炎症因子大鼠血清中IL-1β、IL-18的水平变化。研究结果:1.与IR组相比,IR+RAPA组肺水肿、充血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具有异型性的肺组织明显保留。2.与IR组相比,IR+RAPA组显着逆转了由于IR处理导致的大鼠SOD活性、MDA水平、NLRP3和caspase-1蛋白水平以及1L-1β和1L-18含量的改变。第二部分大鼠LIR肺组织转录组测序分析研究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通过焦亡或损伤相关通路参与RAPA改善ALI进程的差异表达lncRNA和mRNA。研究方法:本实验模型组采用LIR诱导大鼠的ALI(IR组),实验组使用RAPA对LIR大鼠预处理(IR+RAPA组),最后通过高通量测序表征两组大鼠的肺组织表达谱,以获得IR组和IR+RAPA组肺组织中mRNA和lncRNA的差异表达特征。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了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的富集情况;Miranda和RNAhybird软件对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与miRNA的关系进行预测,构建ce RNA调控关系。研究结果:1.IR组和IR+RAPA组间总计鉴定到220个差异表达mRNA,与IR组相比,IR+RAPA组有149个下调表达的mRNA和71个上调表达的mRNA。此外,鉴定到63个差异表达的lncRNA,与IR组相比,IR+RAPA组有27个下调表达的lncRNA和36个上调表达的lncRNA。2.IR组和IR+RAPA组间的差异表达mRNA及lncRNA主要参与IL-1的细胞反应、IL-6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粘附分子等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3.IR组和IR+RAPA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共得到1945条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表明存在差异表达lncRNA通过海绵吸附miRNA影响mRNA的表达对ALI的发生和治疗产生影响。4.lncRNA LOC102553434和MMP9在IR组的表达量显着高于Sham组和IR+RAPA组,且MMP9是LOC102553434/rno-miR-674-5p/MMP9轴的下游靶基因,因此,RAPA处理降低LOC102553434在ALI肺组织中的表达进而可能通过靶向rno-miR-674-5p/MMP9轴改善肺损伤。第三部分LOC102553434在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中功能研究研究目的:探究RAPA通过LOC102553434介导的ce RNA机制抑制细胞焦亡改善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通过q RT-PCR检测Blank组、LPS组和LPS+RAPA组中炎症因子(1L-1β、1L-18)以及LOC102553434、rno-miR-674-5p和MMP9的表达变化;利用si RNA干扰LOC102553434的表达,随后使用CCK-8鉴定细胞增殖能力;WB检测Blank组、LPS组、LPS+RAPA+si-NC组和LPS+RAPA+si RNA组中NRPL3、caspase-1以及MMP9的表达。研究结果:1.与LPS组相比,Blank和LPS+RAPA组肺泡上皮细胞的1L-1β、1L-18、LOC102553434和MMP9表达显着下降,而rno-miR-674-5p的表达显着升高。2.干扰LOC102553434后,LPS+si RNA组的肺泡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较LPS组和LPS+si RNA-NC组增强。3.与LPS组或LPS+RAPA+si-NC组相比,LPS+RAPA+si RNA组的肺泡上皮细胞中NRPL3、caspase-1以及MMP9蛋白表达显着降低。结论:1.RAPA通过抑制细胞焦亡保护LIR诱导的ALI。2.差异表达lncRNA通过海绵吸附miRNA调节mRNA的表达,参与LIR导致的大鼠ALI的病理过程,而RAPA通过调控lncRNA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ALI的目的。3.LOC102553434可能通过作用于rno-miR-674-5p/MMP9轴参与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发生,有望成为ALI潜在的预防和治疗靶点。4.RAPA通过下调LOC102553434的表达进而下调MMP9的表达以及抑制焦亡相关分子的表达的双重抑制作用来减轻ALI,可能是ALI治疗的有效候选药物。
朱长乐[3](2020)在《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分为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综述综述一对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综述二对急性肺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等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重点综述。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分为四个实验;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分为五个实验。第一部分: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一目的:通过LPS干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道滴注LPS溶液的方式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低剂量清金化痰汤、高剂量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灌胃。检测肺湿/干比、BALF蛋白质浓度、炎症因子分泌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气道滴注LPS可显着上调大鼠肺重量的湿/干比和大鼠BALF的蛋白质浓度,增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促进炎症因子CXCL-1、IL-6和MPO的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浸润,引起肺泡壁增厚、支气管上皮细胞水肿。清金化痰汤可显着降低肺重量湿/干比和大鼠BALF的蛋白质浓度,减轻ALI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减少蛋白质由毛细血管、间质向肺泡的渗透,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炎症因子CXCL-1、IL-6和MPO的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目的:通过LPS干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道滴注LPS溶液的方式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低剂量清金化痰汤、高剂量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灌胃。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IHC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结果:气道滴注LPS可显着促进TLR4、MYD88、NLRP3的蛋白表达的升高和NF-κB磷酸化。清金化痰汤可显着降低TLR4、MYD88、NLRP3蛋白的表达,抑制了 NF-κB的磷酸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三目的:探索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对BEAS-2B细胞损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冻干机将含药血清冻干为含药血清冻干粉。以空白含药血清冻干粉、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克拉霉素含药血清冻干粉干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药物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各药物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结果: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和克拉霉素含药血清冻干粉可以引起细胞明显的水肿,细胞内可见黑色颗粒物质,并且无明显抑制炎症因子IL-8、IL-6、TNF-α、MPO分泌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四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清金化痰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大鼠灌胃纯水、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7天后采血、离心,制备含药血清。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并分析各药物及其含药血清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清金化痰汤中含有9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黄芩苷、伪麻黄碱、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连翘苷、大黄酸、甘草酸铵、齐墩果酸,其中3个为入血成分,分别为黄芩苷、伪麻黄碱、甘草酸铵。第二部分: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五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药物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各药物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结果:黄芩苷标准品浓度在10μg/ml及以下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细胞生长状态较好,细胞扁平,呈多边形。黄芩苷用药对炎症因子IL-8、IL-6、TNF-α、MPO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六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黄岑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LPS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炎症因子的含量、观察细胞形态、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上皮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结果:LPS干预BEAS-2B细胞可显着促进细胞因子IL-8、IL-6、TNF-α、IFN-γ、IL-1β和GM-CSF的分泌,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诱导上皮细胞损伤。黄芩苷可显着地抑制IL-8、IL-6、TNF-α、IFN-γ、IL-1β和GM-CSF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迁移数量。实验七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的BEAS-2B细胞损伤的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LPS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检测细胞中TLR4、MYD88、TRIF、NF-κB、NLRP3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LPS干预BEAS-2B细胞可激活TLR4信号通路,显着上调TLR4、MyD88、NLRP3蛋白的表达和NF-κB的磷酸化,黄芩苷可显着地下调TLR4、MyD88、p-NF-κB和NLRP3蛋白含量和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八目的:探索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气道滴注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苷和克拉霉素灌胃。检测肺湿/干比、BALF蛋白质浓度、炎症因子分泌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LPS干预上调了 BALF和血清中的炎症因子CXCL-1、IL-6、IL-1β、TNF-α和MPO的分泌,增加了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黄芩苷干预可显着降低大鼠肺组织重量的湿/干比和BALF的蛋白质浓度,抑制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到肺泡间质和肺泡间隙,减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水肿,抑制上皮细胞的黏液分泌,抑制BALF和血清中炎症因子CXCL-1、IL-6、IL-1β、TNF-α和MPO的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九目的:探索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气道滴注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苷和克拉霉素灌胃。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IHC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结果:LPS干预促进TLR4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黄芩苷可以显着地抑制TLR4、MYD88、P-NF-κB、NLRP3、P-ERK和P-p38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道滴注5mg/kg的LPS溶液可诱导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因子分泌增加、肺组织病理变化,符合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可以用于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2.清金化痰汤能够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大鼠的急性肺损伤。3.清金化痰汤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黄芩苷可显着抑制LPS诱导BEAS-2B细胞的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4.黄芩苷可以抑制LPS诱导的急性大鼠肺损伤模型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肺水肿和大鼠的急性肺损伤。5.黄芩苷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转录,减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炎症风暴的爆发。6.黄芩苷能够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炎症反应的扩大。
赖芳[4](2020)在《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急性肺损伤(ALI)是危重症常见并发症,临床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是引发ALI的主要病因之一。脓毒症ALI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救治困难,目前仅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性液体管理是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可改善预后的措施,尚无药物可明确改善脓毒症ALI预后。寻求对脓毒症ALI有效的干预措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医药治疗脓毒症、ALI等危重症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中医救治危重症亦有较多进展。目前多数医家将其归于“暴喘”、“喘脱”范畴,无论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均多有长足发展。通过系统整理脓毒症ALI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我们发现,针刺足三里在干预脓毒症ALI有一定优势。为进一步系统整理现有文献情况,本研究参考SYRCLE动物实验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文献中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ALI的动物实验文献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动物实验并开展研究,提出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价目前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ALI的已有文献报道情况,总结证据特点,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动物实验。2.实验证实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并从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机制。方法:1.参考SYRCLE动物实验系统评价的方法,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CENTRAL)、Embase(Excerpt Medica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医学网(Wanfang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7个数据库从建库到2019年5月31日的文献进行系统地检索、筛选、整理有关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ALI的动物实验文献,总结现有实验结果设计、结果情况,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结合文献调研情况,优化设计动物实验方案设计,以进一步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作用及机制。2.参照美国胸科协会对脓毒症ALI动物造模的推荐方式及造模成功评判标准,采用脂多糖(LPS)气道内滴入的方法构建大鼠脓毒症ALI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共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模型组、电针组、模型+同期麻醉组、模型+非同期麻醉组,每组15只。假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气道内滴入;电针组于气道内滴入LPS造模后30min给予执行电针30min,每日1次,共执行3次;模型+同期麻醉组于LPS气道内滴入造模后,每次电针组执行电针时同期给予麻醉药麻醉;模型+非同期麻醉组于造模后不予任何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情况至造模后第7天。3.同上方法及标准构建大鼠脓毒症ALI模型,进行机制探讨,共3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模型组、模型组、电针组、PNU组(使用CAP通路关键受体α 7nAChR激动剂PNU-282987)、MLA组(使用α 7nAChR拮抗剂甲基牛扁亭)、PNU+电针组、MLA+电针组,每组5只。假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气道内滴入;电针组于造模后30min给予电针30min 1次、造模后24h取材前30min执行电针治疗1次,PNU组、MLA组于造模后30min分别给予PNU-282987、甲基牛扁亭腹腔注射,PNU+电针组、MLA+电针组分别于造模后30min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并给予电针30min 1次,造模后24h取材前30min执行电针治疗1次。造模后24h取材,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后上清液用于BALF蛋白含量测定,细胞沉淀重悬后涂片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称取肺组织湿重及烤干至恒重重量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血液离心取上清测定血清蛋白含量,与BALF蛋白含量比较计算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取采用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NF-κB蛋白水平、α 7nACHR蛋白水平;以组织活性测试盒(南京建成)测定肺组织ChAT、AChE活性。结果:1.动物实验系统评价结果:从7个数据库共检索获得4417篇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通过标题、摘要筛选获得74篇文献,通过全文获取及阅读最后共纳入19篇文献。(1)目前关于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肺损伤的动物实验文献大多数(约63%)为5年之前发表,肺损伤评价指标相对粗浅、单一,疗效评估未足够全面;(2)19篇文献中仅4篇文献采用足三里单穴进行干预,其余均配以其他穴位进行干预,针刺足三里穴的作用效果未能充分明确;(3)针刺干预时机89.5%的文献为造模前预处理,仅10.5%为造模后立即针刺干预,与临床实际可切入干预时机相距甚远;(4)机制研究方面不够深入,可结合针刺足三里在脓毒症方面的其他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入探讨;(5)文献的总体质量较低,偏倚风险较高。根据当前研究进展及系统评价结果,提出采用合适、稳健的脓毒症肺损伤模型,通过死亡率、较全面的肺损伤评价指标评价通过足三里单穴进行造模后等待再行干预处理的效果,并从胆碱能抗炎通路对作用机制进行探讨。2.动物实验结果:(1)生存分析:无论是与模型+同期麻醉组还是与模型+非同期麻醉组相比,电针组7天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2)肺组织病理评分: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NU组、PNU+电针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下降趋势更明显;MLA组、MLA+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组织湿/干重比: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湿/干重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ALF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模型组较假模型组均明显升高(白细胞,P<0.05;中性粒,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ALF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ELISA炎症因子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模型组较假模型组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肺组织ChAT活性检测: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组织ChAT活性明显升高(P<0.05)。(8)肺组织AChE活性检测: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组织AChE活性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肺组织NF-κ B蛋白表达:模型组较假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肺组织NF-κ B表达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肺组织α 7nAChR蛋白表达:假模型组、模型组、电针组肺组织α 7nAChR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较上述三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1.目前文献研究提示电针足三里可能可减轻脓毒症肺损伤,但尚未较全面、系统进行验证,机制研究不够深入,胆碱能抗炎通路可能是电针足三里发挥作用的重要通路。2.本研究以LPS气道内滴入建立脓毒症ALI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在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验证电针足三里干预的有效性,与模型组相比,电针足三里可改善脓毒症ALI大鼠7天死亡率,造模后24h肺损伤明显减轻。3.通过检测胆碱能抗炎通路关键调控因子的活性,本研究发现,电针足三里可显着提高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组织ChAT活性,降低肺组织NF-κ B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6的水平,进一步通过与使用胆碱能抗炎通路关键受体α 7nAChR激动剂及拮抗剂的组别比较,发现电针足三里可能是通过神经电刺激促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生成和释放而产生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发挥抗炎作用,而不是通过影响α 7nAChR表达或增强α 7nAChR与受体激动剂结合等机制产生作用。
王鑫[5](2020)在《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在肺保护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下机械通气,结合术中各阶段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个体化潮气量与常规潮气量设定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性别不限,年龄30~50岁之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体重指数(BMI)18~24kg/㎡,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基础疾病,无常规麻醉禁忌证,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T组),每组患者各20例。全麻诱导舒芬太尼0.4ug/kg、依托咪酯0.3mg/kg、罗库溴铵0.6mg/kg,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达指定数值(两组患者均在40~60之间),施行气管插管,确认导管进入气管内且导管位置良好,连接导管与麻醉机、监护仪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数值,麻醉机参数设置为吸入氧浓度50%,氧流量1L/min,吸呼比(I:E)为1:2,气道峰压<30cm H2O;潮气量设置:C组采用常规潮气量设置8ml/kg,初始呼吸频率12次/分,T组患者术前测定静息状态时潮气量,术中机械通气潮气量采用静息状态时所测值,即设置个体化潮气量,初始呼吸频率12次/分,两组患者设定相应潮气量后,依据Pet CO2调节呼吸频率使两组实现等效通气(即Pet CO2均维持在40±5mm Hg之间)。全麻维持微量泵静脉泵注异丙酚(3~5mg/kg/h)、瑞芬太尼(0.1~0.2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术中依据BIS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整泵注剂量。两组患者分别在以下时点即T1(麻醉前)、T4(术后6h),采集患者静脉血5ml,经离心(3000r×10min)后取上清液,-80℃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样本中人I型细胞质膜蛋白(HTI56)、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浓度;于T1(麻醉前)、T2(插管后20分钟)、T3(插管后40分钟)、T4(术后6h)记录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于T2(插管后20分钟)、T3(插管后40分钟)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压(Pmean)。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ASA分级、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T1(麻醉前)炎症因子IL-6、TNF-α、HTI56及SP-A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T4(术后6h)IL-6、TNF-α、HTI56及SP-A均较术前升高,且IL-6、TNF-α、HTI56及SP-A升高幅度C组大于T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相比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亦可维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稳定,不会引起呼吸道阻力增加及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2)相比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可使术后IL-6、TNF-α、HTI56及SP-A等炎症指标的释放减少,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肺血屏障损伤,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程璐[6](2020)在《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应答失调所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贯穿脓毒症病程始终。由于肺组织对炎症介质的显着易感性,肺脏是脓毒症最早累及的靶器官,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在引起ARDS的诸多病因中,脓毒症是最常见的肺外因素,占40%-60%。随着小潮气量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复张等机械通气方式的应用,ARDS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重度ARDS的病死率仍然高达70%。中医古籍中并无“脓毒症”记载。根据感染、炎症等临床表现归为温热病范畴,肺为娇脏,为五脏之华盖,最易受外邪入侵。毒邪壅肺,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不布津,大量病理产物内聚,加重全身炎症反应。通过meta分析评估通腑泻肺治疗对ARDS的综合疗效,并依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理论,自制通腑泻肺方(TFXF),肺肠同治。通过临床试验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鉴于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是涉及固有免疫系统和脓毒症炎症进展的关键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借助ELISA、Westerm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一般情况,72h生存率以及NLRP3、Caspase-1、IL-1β、IL-8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索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则治法的原理,为研究开发应用“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对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中医在ARDS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自拟通腑泻肺方应用于临床,评估其临床疗效,探讨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3]建立脓毒症相关ARDS动物实验模型,通过观察通腑泻肺方对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关键分子的影响,阐明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搜索2001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通腑泻肺法治疗ARDS的随机对照研究,最终纳入27项研究,观察通腑泻肺法对病死率,ARDS并发症(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炎性介质表达(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呼吸机参数(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等的影响。以风险比(R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作为二分类变量效应值,以MD或SMD作为连续型变量的效应值。效应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应用Cochrane Q和I2统计学评价异质性。应用“漏斗图法”评价发表偏倚。[2]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诊断为脓毒症相关ARDS、中医辨证符合痰热壅肺证的患者共计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给予通腑泻肺方免煎颗粒:大黄12g、枳实12g、厚朴9g、葶苈子20g、桑白皮20g、青皮12g。100ml温水冲调,每日1剂,2次/天;对照组给予等量温开水鼻饲。两组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0天)、治疗4天及7天氧合指数、肠粘膜通透性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浓度、以及炎症介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并统计两组28天累积死亡率。[3]采用腹腔注射LPS法复制脓毒症模型,以氧合指数<200mmHg,作为评价脓毒症相关ARDS造模是否成功的标准。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采用ELISA、Westerm Blot等方法检测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中关键分子及IL-8,HMGB1、IL-27等炎性介质的表达,初步探讨通腑泻肺中药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1]荟萃分析发现使用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较西医常规治疗能显着降低ARDS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减少腹胀、应激性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ARDS的治疗,结合通腑泻肺策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改善肺氧合状态、减少炎性介质表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力学指标等方面存在突出优势。[2]临床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治疗组第4天、第7天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4天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7天血清DAO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但两组间TNF-α及NO表达的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治疗组大鼠生存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ELISA联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提示通腑泻肺方能有效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外周血清和肺组织中炎性因子HMGB1、IL-1β、IL-8、IL-27的蛋白的表达(P<0.05),且大剂量通腑泻肺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NLRP3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NLRP3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活化的Caspase-1 p20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大、小剂量TFXF组Caspase-1 p20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小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减少,仅观察到大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下降。模型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其中大剂量TFXF组对IL-1β表达具有显着抑制效应。研究结论:[1]Meta分析结果表明通腑泻肺治疗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的吸收,缓解胃肠道功能障碍所致的腹胀,防止菌群移位,修复受损的胃肠粘膜屏障。可清除内毒素,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改善肺水肿症状,有利于ARDS的缓解,从而降低ARDS患者呼吸机支持参数,减少气道阻力,改善氧合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通腑泻肺治疗减少炎性介质在肺部的聚集,调控体内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反应平衡有关。[2]临床研究提示通腑泻肺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炎症反应,通过减轻因炎症反应带来的肺损伤,改善氧合。通腑泻肺治疗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及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进而减轻肠功能障碍引起的肺损伤的发生。[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能显着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合成;抑制Caspase-1活化,下调下游IL-1β、IL-8,IL-27及HMGB1等炎性介质蛋白表达。
李宛卫[7](2019)在《一氧化碳干预Cx43-ERK信号通路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仍是引起新生儿伤残甚至死亡的最常见的临床危重症,其所并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可引起了肺组织结构的大量破坏,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易发展为难治性新生儿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国内外新生儿ALI/ARDS的研究起步较晚,临床上缺乏大样本数据的对照性研究。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通常由血红素加氧酶分解血红素而形成。其作为血红素分解代谢的副产物,在体内外具有抗炎、抗凋亡、抗氧化、抗增殖、舒张血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O水平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升高对多种细胞的坏死具有保护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低浓度CO不仅可以通过抑制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凋亡而减少ALI,而且也可以减少AEC坏死。遗憾的是,CO减少AEC坏死从而保护ALI的分子通路还没有完全揭示清楚。新近的观点认为细胞坏死可受信号分子的调控,与凋亡一样存在较为复杂的信号通路,即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因此可能为细胞死亡的干预提供新机会。在CO保护ALI的过程中,程序性坏死发挥何种作用,目前也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重症患儿中较常见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发病凶险,死亡率较高,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国内外治疗PPHN的手段有限,迫切需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来降低其病死率和伤残率。而CO具有舒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效应,研究显示,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有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蛋白及其活性的表达,是内源性CO生成和释放的重要场所之一,内源性HO/CO系统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深入研究CO抑制AEC程序性坏死的信号转导通路,为临床上外源性吸入低浓度CO防治新生儿呼吸危重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开发新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一):通过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备新生大鼠ALI的动物模型;(二):在新生大鼠ALI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arbon monoxide releasing molecule 3,CORM3)或非活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Inactive carbon monoxide releasing molecule 3,i CORM3)。收集各组肺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测,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的总数和蛋白质的含量。并同时对各组肺组织应用定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来检测Cx43(Connexin43)及坏死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三):采用A549细胞,完成细胞复苏与传代,利用细胞转染技术,研究CO通过下调Cx43水平保护LPS导致的ALI。(四):临床选择机械通气PPHN新生儿,随机给予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吸入或CO吸入,收集临床资料,检测相关指标。结果1.气管导管内滴入LPS或者腹腔内注入LPS均可以建立新生大鼠ALI的动物模型。其表现为肺湿/干重比(Lung wet/dry weight ratio,w/d)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和蛋白浓度升高。2.LPS导致肺组织损伤这些变化通过腹腔注射给予CORM3后得到显着改善,但给予i CORM3却没有明显效果。3.CORM3能抑制LPS诱导的ALI中Cx43表达升高,过度表达的Cx43能减弱CORM3对肺的保护作用。4.LPS能增加坏死相关标记物MLKL、RIP1、RIP3、FADD的表达,给予CORM3能够明显阻碍这些标记物表达的升高。5.CORM3可减弱LPS诱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激活,ERK抑制剂U0126可减弱其对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保护作用。6.吸入NO能降低肺动脉压力(n=8,P<0.05)和吸入CO也能一定程度降低肺动脉压力(n=5,P<0.05)。7.低浓度吸入CO能降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α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8、白介素-6的水平(n=5,P<0.05)。结论1.通过气管导管内滴入LPS或者腹腔内注入LPS均可以建立新生大鼠ALI的动物模型,为研究ALI提供更好的动物模型。2.CO减少LPS诱导的ALI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3.CO通过下调Cx43减少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4.CO通过下调Cx43激活的ERK信号通路保护LPS诱导的ALI。5.低浓度CO有抗炎的作用及一定的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
周游[8](2019)在《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防治反作应用反及应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大气细颗粒物(PM2.5)已被证实可通过引起机体促炎/抗炎反应失衡而诱导肺损伤的发生,同时研究表明,PM2.5中的主要成份可被Toll样受体4(TLR4)识别,并触发信号转导,近年来,TLR4/NF-κB信号通路被公认为与肺损伤的发病及其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同时也已证实该信号通路在PM2.5诱导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国医大师邓铁涛认为,雾霾属邪毒,其性轻扬易袭肺脏,其性湿浊易酿痰瘀,其可致虚,入体易从热化,并将雾霾性肺损伤的病机归为毒、热、痰、瘀四大病理产物相互搏结于肺而发病,因此确立治法为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并在其百岁之际献方邓氏清霾汤。该方在前期临床研究中已证实可减轻痰热郁肺型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本研究在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No.20193005)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基金项目(No.2016030101)资助下,在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雾霾性肺损伤学术理论思想的指导及前期邓氏清霾汤治疗痰热郁肺型急性肺损伤临床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假设: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功效的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炎症介质释放所实现。为验证假设,我们在对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后开展体内、体外实验研究,对邓氏清霾汤防治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为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奠定研究基础。目的:明确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PM2.5诱导肺损伤大鼠模型的优化建立选用72只SPF级4~6月龄SD大鼠(体质量200~240g)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trol)、PM2.5低浓度组(0.25mg/m L)、PM2.5中浓度组(0.5mg/m L)、PM2.5高浓度组(1mg/m L)。采用单侧鼻腔滴注法进行动物模型建立,分别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各滴鼻1次(体积100μL/只),并且于第3次、第4次、第5次滴鼻之后24h,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采用麻醉后腹主动脉放血处死。每次取材后,记录大鼠的行为活动、体重变化等一般情况;取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取左侧完整肺组织,进行肺组织W/D比值计算;取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Brandford法测定肺通透指数;采用血氧分析仪测定腹主动脉血氧合指数,评价模型建立是否成功。2.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将邓氏清霾汤熬制成低(0.72g/m L)、中(1.45g/m L)、高(2.90g/m L)三种不同浓度剂量的药液。将72只SPF级4~6月龄SD大鼠(体质量200~240g)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地塞米松组(DXM)、邓氏清霾汤低(Low dose)、中(Medium dose)、高(High dose)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浓度为0.5mg/m L的PM2.5混悬液进行单侧鼻腔滴注法建立肺损伤大鼠模型,于造模当天算起,分别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各滴鼻1次(体积100μL/只),同时从造模当日起,各中药组大鼠进行中药灌胃(体积3m L/只),每日1次,地塞米松组大鼠每日灌胃相同体积的地塞米松溶液(浓度0.02mg/m L),对照组大鼠每日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4周。在第5次滴鼻(即造模第28天)之后24h,对各组大鼠进行麻醉后腹主动脉放血处死。记录大鼠的行为活动、体重变化等一般情况;取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取左侧完整肺组织,进行肺组织W/D比值计算;取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Brandford法测定肺通透指数;取BALF进行吉姆萨染色(Giemsa),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BALF中IL-1β、IL-6、IL-10和TNF-α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采用血氧分析仪测定腹主动脉血氧合指数。3.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含药血清制备:选用24只SPF级4~6月龄SD大鼠(体质量200~240g)随即分为2组,即给药组(12只)、空白组(12只)。给药组采用邓氏清霾汤中剂量(1.45g/m L)灌胃(体积3m L/只),每日1次,连续1周。空白组采用相同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后2h,用2%戊巴比妥钠(2m L/kg)腹腔注射麻醉后进行腹主动脉取血,血液经离心、过滤、灭活补体后保存备用。细胞实验:选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细胞)进行离体实验,细胞复苏后进行常规培养与传代,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6组,即空白组(Blank)、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中药组(Drug)、抑制剂组(PDTC)。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用浓度为0.5mg/m L的PM2.5混悬液刺激细胞,空白组、对照组不做PM2.5染毒处理。空白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20%空白组大鼠血清培养细胞,对照组、中药组采用20%大鼠含药血清培养细胞,各组干预细胞24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进行检测。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TLR4、My D88、IKKα/β、IκB-α、NF-κB p65(胞浆及胞核)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免疫染色(IFS)法检测细胞中NF-κB移位变化及入核情况;采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检测入核后NF-κB与DNA启动子结合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检测NF-κB激活i NOS和COX-2基因启动子转录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转录后i NOS和COX-2 m RNA的表达水平,以及生成i 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NF-κB诱导释放的炎症介质NO、PGE2的表达水平及炎性因子IL-10、IL-1β、TNF-α和IL-6的表达情况。结果:1.动物模型优化建立成功(1)大鼠一般情况: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大鼠未见死亡,高浓度大鼠于第1次滴鼻后死亡4只,于第3次滴鼻前死亡3只,第4次滴鼻前因麻醉死亡1只,滴鼻后随即死亡4只。对照组:实验全过程中所有大鼠精神反应灵敏,活泼好动,毛色白有光泽,进食及排便未见异常,体重均速增长,未问及异常呼吸音。低浓度组:实验全过程中所有大鼠精神状态良好,毛发有光泽,进食正常,后期部分大鼠体重稍有下降;多数大鼠于第4次滴鼻后出现喉间痰鸣音。中浓度组:多数大鼠于第4次滴鼻后出现精神萎靡,皮毛渐黄无光泽,进食量逐渐减少,体重增加缓慢,偶出现轻度气喘症状,重者可闻及喉间痰鸣音。高浓度组:部分大鼠于第2次滴鼻前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反应迟钝,爪甲、口唇发绀;多数大鼠于第3次滴鼻后出现喘息急促、口唇青紫、无进食现象,死亡率高。(2)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病理评分: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肺组织进行3次取材结果观察,无明显差异:视野内极少出现炎症细胞及血液渗出;肺泡结构完整,肺泡腔无塌陷,极少数肺泡腔略微增大;肺泡壁无断裂、融合,仅有少部分水肿;肺间质内少量血性渗出及炎症浸润;支气管管壁无增厚及充血。低浓度组:3次取材肺组织病理结果差异较小:视野范围内见肺组织少量炎症细胞及渗出;肺泡壁少量断裂,轻度水肿;肺泡腔少许增宽;肺间质出现少量炎症细胞;支气管管壁无明显增厚及充血。中浓度组:第2次取材(22d)发现较第1次取材(15d)肺组织病理损害略有增加,具体观察为:视野内肺组织损害轻微,多数肺泡结构完整,肺泡腔无塌陷,但部分肺泡腔略增大,肺泡壁部分断裂及水肿;支气管管壁无明显增厚。第3次取材(29d)发现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严重,表现为:满肺野充血水肿,多数肺泡结构不可见;肺间质及支气管管壁增厚,且支气管管壁周围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高浓度组:第1次取材观察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表现为肺泡结构绝大多数被破坏,肺间质可见充血、大量炎症细胞及红细胞渗出;第2次取材观察结果,肺组织结构不可见,被大量炎症细胞及红细胞包裹。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第1次取材后,高浓度组较对照组比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较对照组,评分无明显差异。第2次取材后,高浓度组较对照组比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较对照组,评分无明显差异。第3次取材后,中浓度组较对照组比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低浓度组较对照组,评分无明显差异。(3)实验室指标:第1次取材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肺通透指数、肺组织W/D比值和氧合指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肺通透指数、肺组织W/D比值显着升高,氧合指数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次取材后: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肺通透指数、肺组织W/D比值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较对照组相比,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浓度组较对照组相比,肺通透指数、肺组织W/D比值升高,氧合指数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次取材后: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肺通透指数、肺组织W/D比值、氧合指数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肺通透指数、肺组织W/D比值显着升高,氧合指数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浓度组大鼠在第3次取材前均死亡,影响本次检测。2.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具有防治作用(1)大鼠一般情况:各组大鼠均未见死亡。取材前观察各组大鼠情况如下:对照组:所有大鼠反应敏捷,精神可,活泼喜动,毛发色白有光泽,进食及大便未见异常,未闻及异常呼吸音及喉间痰鸣音。模型组:绝大多数大鼠活动迟缓,喜静恶动,精神萎靡,皮毛发黄,进食量减少,出现气喘症状,重者可闻及喉间痰鸣音。地塞米松组:大多数大鼠喜静恶动,精神疲惫,行动迟缓,毛色黄白相间,多数大鼠进食量明显减少,少部分大鼠出现气促症状,部分可闻及喉间痰鸣音。各中药治疗组:绝大多数大鼠活泼好动,精神可,反应灵活,食量适中,毛发有光泽,均未闻及喉间痰鸣音;其中低剂量组多数大鼠表现咳嗽、气促等症状;中、高剂量组少数大鼠出现咳嗽、气促且症状较轻。大鼠体重情况:第1d体重:各组间大鼠体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第7d体重: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体重值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体重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d体重:地塞米松组、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重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体重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d体重: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重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重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大鼠体重值明显增加(P<0.01);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体重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d体重: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值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重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大鼠体重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组织形态及病理学:肺组织形态学观察:对照组:肺组织表面光滑,肺体呈均匀淡粉色,未见肿胀、充血、渗出以及明显梗死灶。模型组:双侧肺组织呈肿胀伴有凹凸细砂粒状,色暗红,肺包膜下出现较多处出血灶,甚则连成片状。地塞米松组:肺组织表面较光滑,肺整体呈淡粉色,中间夹杂点状出血点及少量渗出液。低剂量组:双肺体积明显增大,肺组织中央呈暗红色充血状,周边呈淡粉色。中、高剂量组:双肺体积无明显增大,整体呈淡粉色,未见明显充血点及渗出液。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对照组:肺泡结构正常,分布均匀,肺泡腔饱满光滑无异常增大,肺泡壁无充血水肿、融合及断裂,肺泡间隔无增厚、增宽;肺间质内出现极少量渗血及炎症细胞;支气管管壁无充血、狭窄;模型组:整个肺组织损害严重,视野内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渗出、充血和水肿,无完整肺泡结构;支气管管壁充血、增厚;地塞米松组:视野内肺组织少量炎症细胞及出血、水肿;可见较完整肺泡结构,少部分肺泡腔塌陷,少量肺泡出现融合、断裂;部分肺间质充血及炎性渗出;支气管管壁轻度增厚;低剂量组:视野内肺组织较多炎症渗出和充血;多数肺泡结构不完整,肺泡腔塌陷,肺泡间隔融合、增厚;肺间质充血伴炎症细胞增多;支气管管壁增厚、充血;中、高剂量组:视野内肺组织结构相对完整,极少量肺泡腔塌陷或增大,肺泡壁少许水肿、断裂和增厚;肺间质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支气管管壁未见明显充血、狭窄。(3)实验室指标: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BALF中炎性因子IL-1β、IL-10、TNF-α、IL-6的表达、肺组织W/D比值、肺通透指数及炎症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BALF中炎性因子IL-1β、IL-10、TNF-α、IL-6的表达,肺组织W/D比值,肺通透指数及炎症细胞数量有一定程度下降,氧合指数有一定程度上升;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BALF中炎性因子IL-1β、IL-10、TNF-α、IL-6的表达,肺组织W/D比值,肺通透指数及炎症细胞数量均有下降,氧合指数均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治疗效果在减少肺组织病理损害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减轻肺损伤产生的症状方面中药效果明显优于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在控制炎性因子释放与提高氧合指数方面效果优于中药。3.邓氏清霾汤可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转导及其下游炎症介质释放,以减轻PM2.5诱导肺损伤的炎症反应(1)不同浓度PM2.5对NR838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PM2.50.5mg/m L组相比,PM2.52mg/m L组细胞存活率在12h、24h、48h、72h显着下降;与PM2.50.5mg/m L组相比,PM2.54mg/m L组细胞存活率在12h、24h、48h、72h显着下降;与PM2.50.5mg/m L组24h相比,72h细胞存活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对TLR4/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影响: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TLR4、My D88、IKKα/β、IκB-α、核内NF-κB p65、胞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TLR4、My D88、IKKα/β、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多,IκB-α、胞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TLR4、My D88、IKKα/β、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少,IκB-α、胞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PDTC组比较,TLR4、My D88、IKKα/β、IκB-α、核内NF-κB p65、胞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对NF-κB移位及入核的影响: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两者视野内可见少量高强度红色荧光,胞核内红色荧光极少,NF-κB p65蛋白与胞核共定位区域荧光强度值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整体视野内荧光强度增加,红色荧光主要聚集于胞核内,NF-κB p65蛋白与胞核共定位区域荧光强度值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视野内整体荧光强度降低,胞核内红色荧光聚集明显偏少,NF-κB p65蛋白与胞核共定位区域荧光强度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PDTC组比较,NF-κB p65蛋白与胞核共定位区域荧光强度值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对NF-κB与DNA结合活性影响: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NF-κB与探针的结合情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NF-κB与探针的结合能力增强,其灰度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NF-κB与探针的结合能力较弱,其灰度值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PDTC组比较,NF-κB与探针的结合情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PM2.5对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共转染组(D组)较其余三组(A组、B组、C组),细胞中相对荧光强度值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各组对NF-κB转录后激活炎症介质的影响: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i NOS和COX-2 m 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与NO、PGE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i NOS和COX-2 m 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与NO、PGE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i NOS和COX-2 m 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与NO、PGE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PDTC组比较,NO和PGE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各组对NF-κB转录后促进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IL-6、IL-10和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IL-6、IL-10和TNF-α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IL-10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PDTC组比较,IL-1β、IL-6、IL-10和TNF-α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用浓度为0.5mg/m L,体积为100μL的PM2.5混悬液通过鼻腔滴注法在滴鼻5次(即造模28天)后可成功优化建立PM2.5诱导肺损伤大鼠模型,该动物模型符合肺损伤的主要特征,且合乎人类肺损伤的发生机制。2.PM2.5染毒肺组织后,可造成大鼠出现肺损伤症状,发生肺组织病理损害,引发炎症反应。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表现在缓解肺损伤症状,降低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且存在量-效关系。3.PM2.5刺激细胞后,可通过干预TLR4/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活化NF-κB使其移位、入核,促进与靶DNA结合,并引发转录,促使大量炎症介质生成及炎性因子释放,发生炎症反应;邓氏清霾汤可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减少活化的NF-κB移位、入核,降低与靶DNA结合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生成及炎性因子释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
宋斯迪[9](2019)在《SDF-1α/CXCR4信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海水吸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文中指出随着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养殖业的发展以及部队进行海上训练、演习等活动,海水淹溺人数逐年增多。由于海水具有高渗、高碱特点,并含有多种病原体,因此海水溺水的损害通常比淡水更严重。近年来,海水淹溺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海水淹溺后,首先侵害肺实质细胞[1],另一方面通过启动急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seawater drowning 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SWD-ALI),其损伤程度明显重于其他类型肺损伤,并可迅速进展为海水呼吸窘迫综合征(SW-RDS)。早期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呼吸支持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案。海水淹溺性急性肺损伤病情凶险,尽管诊疗设备和救治手段精益求精,但SW-RDS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在许多实验研究中使用,而且开始用于治疗肺损伤和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并初见成效。本研究旨在观察SDF-1α/CXCR4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海水吸入性肺损伤的调节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本实验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收集大鼠B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表型,并诱导成骨细胞分化。通过Transwells实验观察SDF-1α和CXCR4阻断剂AMD3100对BMSCs迁移的影响。建立SD大鼠海水吸入肺损伤模型,分别给予BMSCs、AMD3100预处理的BMSCs、SDF-1α干预,从肺组织湿/干重比、病理改变、SDF-1α和CXCR4的mRNA表达及蛋白检测水平等几个方面评估SDF-1α/CXCR4信号在外源性BMSCs移植治疗SW-RDS中的作用。【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海水吸入性肺损伤的修复及SDF-1α/CXCR4信号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并建立大鼠海水吸入性肺损伤模型。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迁移,CXCR4阻断剂AMD3100预处理BMSCs和SDF-1α肺部给药调控SDF-1α/CXCR4信号,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SDF-1α和CXCR4表达,HE染色和肺湿干比检测肺损伤。【结果】体外Transwell实验表明SDF-1α可促进BMSCs的迁移,这种作用可被AMD3100所拮抗。BMSCs可改善海水吸入引起的肺组织渗出、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降低肺湿干比,AMD3100预处理则可抑制BMSCs的上述治疗作用。而SDF-1α肺部给药可促进BMSCs对海水吸入性肺损伤的修复。【结论】BMSCs可有效治疗大鼠海水吸入性肺损伤,调控SDF-1α/CXCR4信号可促进BMSCs向损伤肺组织迁移、定植,进而促进大鼠海水吸入性肺损伤的组织修复。
陈文龙[10](2019)在《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Trollius altaicus extract powder,TAEP)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1)采用限量法进行TAEP初步安全性评价。选取SPF级昆明种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随机分两组,即溶剂对照组、TAEP组,TAEP以10g/kg剂量按0.35ml/10g体积进行一次性灌胃给药,给药后,观察14d,记录动物所出现的毒性反应,统计各组动物死亡情况。若观察期间内无动物死亡,可判定其急性毒性分级为安全无毒;若观察期间内出现动物死亡,则选择寇氏法继续进行TAEP安全性评价。(2)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TAEP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2 mg/kg),共6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分别按相应剂量灌胃给予受试物30天(阳性对照组灌胃29天),实验第30天,阳性对照组在造模前1小时灌胃给予地塞米松(2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行气管滴注PM2.5悬液14 mg/kg,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造模3h后,经腹主动脉取血,取全血进行白细胞分类及计数,分离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取大鼠左肺行肺泡灌洗,并收集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取大鼠右肺下叶称取质量后计算肺湿/干重比(W/D),右肺上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TAEP初步安全性评价给药观察14天中,动物未出现呕吐、嗜睡及其他中毒症状,体重增长无异常,确定TAEP的毒性分级为安全无毒。(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白细胞、计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P<0.01),血清和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均升高(P<0.01),血清中SOD和GSH含量降低(P<0.01),LDH、MDA、NO含量升高(P<0.01),肺组织W/D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EP各剂量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和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SOD和GSH含量升高(P<0.05或P<0.01),LDH、MDA、NO含量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W/D降低(P<0.05或P<0.01);模型+TAEP高剂量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地塞米松组接近(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随TAEP剂量增加大鼠肺泡形态结构破坏降低,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高剂量组大鼠肺脏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及各级支气管均结构完整,与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相近。结论:初步安全性评价实验确定TAEP的急性毒性分级为安全无毒;TAEP可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自身免疫调节作用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发挥较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二、高频振荡通气结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频振荡通气结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咖啡因对早产鼠高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38MAPK信号途径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雷帕霉素通过lncRNA-LOC102553434介导细胞焦亡途径调控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肢体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概述 |
2、炎症小体的作用机制 |
3、细胞焦亡参与ALI发病过程 |
4、LncRNA对细胞焦亡和ALI的影响 |
5、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疾病的影响 |
6、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一部分 RAPA通过抑制细胞焦亡保护LIR诱导的ALI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步骤 |
3 结果 |
3.1 RAPA缓解LIR诱导的ALI |
3.2 RAPA在 ALI大鼠中发挥抗氧化作用 |
3.3 RAPA通过抑制细胞焦亡保护LIR诱导的ALI |
3.4 RAPA减轻LIR诱导的炎症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大鼠LIR肺组织转录组测序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步骤 |
3 结果 |
3.1 数据质量评估与比对 |
3.2 Clean reads的基因结构分析和染色体位置分布 |
3.3 差异表达的lncRNA和 mRNA |
3.4 差异表达mRNA和 lncRNA功能富集分析 |
3.5 lncRNA-miRNA-mRNA的 ceRNA分析结果 |
3.6 候选lnRNA的 qRT-PCR验证 |
3.7 lncRNA-miRNA-mRNA共表达网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LOC102553434 在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中功能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RAPA保护肺泡上皮细胞免受LPS损伤 |
3.2 RAPA调控LOC102553434、rno-miR-674-5p和 MMP9 的表达 |
3.3 干扰LOC102553434 恢复LPS损伤的肺泡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 |
3.4 LOC102553434 干扰抑制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焦亡和MMP9 的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肢体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概述 |
参考文献 |
(3)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急性肺损伤的认识 |
2 急性肺损伤的病因病机 |
3 中药复方药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4 中药单体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与临床表现 |
2 病理特征 |
3 ALI的发病机制 |
4 ALI的治疗药物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清金化痰汤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对BEAS-2B细胞损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质谱分析清金化痰汤及其含药血清的主要成分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五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七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八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九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1 定义及流行病学 |
1.1.2 发病机制 |
1.1.3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西医治疗进展 |
1.2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中医研究进展 |
1.2.1 祖国医学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认识 |
1.2.2 祖国医学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进展 |
1.3 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1.3.1 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中医理论基础 |
1.3.2 针刺足三里干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西医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 |
1.4 小结 |
第二章 针刺足三里对实验性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系统评价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检索策略 |
2.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3 数据提取与偏倚风险评价 |
2.3 研究结果 |
2.3.1 纳入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3 研究质量和发表偏倚 |
2.3.4 疗效评价 |
2.4 讨论 |
2.4.1 影响针刺足三里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作用的因素 |
2.4.2 针刺足三里改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结局指标的选择及机制探讨 |
2.4.3 局限性 |
2.4.4 进一步实验研究的方案优化 |
2.5 小结 |
第三章 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仪器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试剂配制 |
3.2 实验动物 |
3.3 实验流程及方案 |
3.3.1 实验流程图 |
3.3.2 实验分组 |
3.3.3 造模方法 |
3.3.4 干预措施 |
3.4 取材、指标观察与检测 |
3.4.1 血清样本收集 |
3.4.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收集 |
3.4.3 BALF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 |
3.4.4 肺组织取材 |
3.4.5 肺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3.4.6 肺组织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评估 |
3.4.7 肺湿/干重比值 |
3.4.8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
3.4.9 肺组织病理评分 |
3.4.10 肺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检测 |
3.4.11 肺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检测 |
3.5 统计分析 |
3.6 结果 |
3.6.1 一般现象观察及生存分析 |
3.6.2 肺组织病理结果 |
3.6.3 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W/D) |
3.6.4 BALF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 |
3.6.5 肺毛细血管蛋白渗漏程度 |
3.6.6 ELISA检测结果 |
3.6.7 ChAT、AChE活性检测 |
3.6.8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3.7 小结 |
3.8 讨论 |
3.8.1 ALI动物模型的评判标准 |
3.8.2 本实验采用的脓毒症ALI动物造模方式的理论依据及模型构造情况 |
3.8.3 干预措施以外的影响因素 |
3.8.4 肺脏局部CAP参与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ALI的调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 |
致谢 |
附件 |
(5)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在肺保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肺保护性通气在机械通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脓毒症相关ARDS的概念及认识的变迁 |
1.2 ARDS异质性研究 |
1.3 脓毒症相关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 |
1.3.1 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的平衡失调 |
1.3.2 血管内皮损伤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
1.3.3 凝血功能紊乱 |
1.3.4 肠道细菌/细菌内毒素移位 |
1.4 中医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理论认知 |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进展 |
1.5.1 脓毒症病因治疗 |
1.5.2 机械通气治疗 |
1.5.3 新型治疗策略的选择 |
1.5.4 中医药及针灸治疗 |
第二章 通腑泻肺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搜索方案和研究选择 |
2.2.2 确定研究的特点 |
2.2.3 偏倚风险 |
2.2.4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肠功能的影响 |
3.1 研究背景 |
3.2 资料与方法 |
3.2.1 研究设计 |
3.2.2 病例选择 |
3.2.3 研究方法 |
3.2.4 观察指标 |
3.2.5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3.3.1 一般情况 |
3.3.2 动脉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 |
3.3.3 肠屏障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 |
3.3.4 28d累积死亡率 |
3.4 讨论 |
第四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1.1 失控的炎症反应继发的肺损伤是脓毒症相关ARDS核心发病机制 |
4.1.2 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脓毒症炎症风暴相关,进一步加重继发靶器官损伤 |
4.1.3 通腑泻肺(TFXF)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临床疗效显着,可能通过抑制NLRP3的激活,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轻脓毒症相关肺损伤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3.1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大鼠72h生存率的影响 |
4.3.2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3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4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小体及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一氧化碳干预Cx43-ERK信号通路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一氧化碳在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急性肺损伤新生大鼠动物模型的制备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一氧化碳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一氧化碳干预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Cx43在一氧化碳保护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Cx43-ERK信号通路在肺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一氧化碳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一氧化碳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一氧化碳保护急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防治反作应用反及应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第一节 PM2.5与雾霾 |
一、PM2.5 |
1 PM2.5定义 |
2 PM2.5来源和组成 |
3 PM2.5时空分布特征 |
4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5 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二、雾霾 |
1 古籍对雾霾的记载 |
2 古籍对雾霾致病的认识 |
3 雾霾的发病及致病特征 |
4 雾霾病的辨证论治 |
5 雾霾与肺脏疾病 |
第二节 PM2.5诱导肺损伤 |
一、PM2.5诱导肺损伤的现代医学研究 |
1 病理机制 |
2 治疗进展 |
3 展望 |
二、中医药防治雾霾性肺损伤的研究概况 |
1 诊断依据 |
2 病因病机 |
3 治疗进展 |
4 展望 |
第三节 NF-κB信号通路 |
1 NF-κB的概述 |
2 NF-κB上游信号转导途径 |
3 TLR4/NF-κB信号通路 |
4 NF-κB与肺损伤 |
5 以NF-κB为靶点的药物治疗 |
第四节 邓铁涛教授治疗雾霾性肺损伤经验总结 |
1 邓老对雾霾致病特点的探究 |
2 邓老对雾霾性肺损伤的诊疗 |
3 总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PM2.5诱导肺损伤大鼠模型的优化建立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试剂配制 |
1.5 PM2.5混悬液制备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处理方式及模型制备 |
2.3 标本取材与检测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病理评分 |
3.3 肺组织干湿重比值 |
3.4 肺通透指数 |
3.5 氧合指数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节 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试剂配制 |
1.5 PM2.5混悬液制备 |
1.6 药物制备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处理方式 |
2.3 动物模型制备 |
2.4 标本取材与检测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肺组织形态、病理学观察 |
3.3 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种类及数量 |
3.4 肺组织炎症标志物的表达 |
3.5 氧合指数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节 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1.6 含药血清制备 |
1.7 中药药液和PM2.5混悬液制备 |
2 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实验分组及处理 |
2.3 标本取材与检测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不同浓度PM2.5对NR838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2 各组对TLR4/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 各组对NF-κB入核、与DNA结合的影响 |
3.4 PM2.5对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 |
3.5 各组对NF-κB转录后激活炎症介质的影响 |
3.6 各组对NF-κB转录后促进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SDF-1α/CXCR4信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海水吸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SDF-1α/CXCR4信号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海水吸入型肺损伤中的作用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SDF-1α/CXCR4 信号对BMSCs迁移的影响 |
3.2 CXCR4在BMSCs治疗海水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3.3 SDF-1α在BMSCs治疗海水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3.4 海水吸入和BMSCs治疗对肺组织SDF-1α和CXCR4 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TAEP提取及配制 |
2.2 PM_(2.5) 采集与制备 |
2.3 TAEP的初步安全性评价 |
2.4 TAEP对 PM_(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方法 |
2.5 实验相关指标检测 |
3 ALI病理评分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质量控制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高频振荡通气结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咖啡因对早产鼠高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38MAPK信号途径关系的研究[D]. 宋亚楠.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雷帕霉素通过lncRNA-LOC102553434介导细胞焦亡途径调控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 黄丹. 南昌大学, 2021(01)
- [3]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D]. 朱长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D]. 赖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麻醉中个体化潮气量设定在肺保护中的作用[D]. 王鑫.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程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一氧化碳干预Cx43-ERK信号通路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D]. 李宛卫.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8]邓氏清霾汤对PM2.5诱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防治反作应用反及应其机制研究[D]. 周游.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
- [9]SDF-1α/CXCR4信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海水吸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D]. 宋斯迪.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10]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陈文龙.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