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力学》教学重点及方法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詹闽研[1](2021)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工程力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学生基础等方面找出问题,并提出了在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方案,为高职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汤强[2](2021)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实践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力学"的教学逐渐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对"工程力学"教学进行改革。因此,文章简要地分析了"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的具体策略。
张莹[3](2021)在《1952年院系调整背景下的中国力学专业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力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代表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研究这一时段技术学科的提出和中国力学专业创建不仅是对学科历史的补充,而且为当今学科建设、学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带来一些有益启示,更是为建设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学术界对学科建设的关注度逐渐增强,前人已经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但尚存一些薄弱环节。研究着力于以下三方面工作:一、考察在1949年之后中国力学学科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包括对科学家在力学专业建立之初对力学专业性质的讨论;二、梳理三种类型的力学专业的创建情况;三、分析技术科学思想对力学学科在中国建立的影响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对三种类型的力学专业建立过程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力学学科是在科学家的影响下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下建立起来的,是中国特色学科。研究以科学社会学的视角对力学在中国的建立过程进行历史考察,为技术学科的发展和国家一级学科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沈火明[4](2021)在《“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程力学"课程是西南交通大学众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工程力学"课程的建设目标,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强化改革举措,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特点开发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包括视频教程、电子教案、数字课程、在线课程和数字化教材等。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紧密联动,实施探究式、启发式、关联式教学法和课程思政,扎实推进了"工程力学"的课程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毕晓茜[5](2021)在《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文中认为工程力学实验是工程力学课程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学习工科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工程力学实验是在学习工程力学理论的前提下进行的巩固操作,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工程协作意识,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从目前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处罚,提出了促进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相关举措,希望能对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谷俊斌[6](2020)在《少学时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文中指出工程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不减、教学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力学的教学任务是成功进行教学改革的突破点。针对少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王洪岭,刘玉丽[7](2019)在《基于“教”与“学”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提出工程力学是职业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工程力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自主学习能力。
郭勇[8](2019)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措施》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也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工程力学教学上,为工程力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们对工程力学学习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工程力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高的学科,在利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信息化背景下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出发,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过程和具体内容。
董婉婉,杨修飞[9](2019)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程力学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建设目标,结合工程力学传统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几方面,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以促进应用型人才建设,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刘畅,秦春,陈炜晔,蒋亮[10](2018)在《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实践教学经验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就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目的,探究了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即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优化。
二、《工程力学》教学重点及方法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力学》教学重点及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工程力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等职业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现状 |
1.1 教学内容 |
1.2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
1.3 学生基础 |
2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
2.1“1+X”证书制度的实行 |
2.2 现代学徒制的推行 |
3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方案探索 |
3.1 教材内容优化 |
3.2 教学方法手段改进 |
3.3 结合BIM技术进行课程改革 |
3.4 邀请企业参与课程改革 |
3.5 考核方式改革 |
4 结语 |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实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
1.1 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
1.2“工程力学”课程地位模糊不清 |
1.3“工程力学”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 |
1.4“工程力学”教学思想以及考核方式有待更新 |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策略 |
2.1 完善“工程力学”教学体系,合理利用教学时间 |
2.2 创新“工程力学”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
2.3 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 |
2.4 完善“工程力学”考核方式 |
3 结语 |
(3)1952年院系调整背景下的中国力学专业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力学学科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力学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1.5 资料来源 |
第2章 中国力学学科的建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
2.1 国家的政策支持 |
2.2 力学家的推动作用 |
2.3 对力学学科性质的讨论 |
2.4 力学学科的建立 |
第3章 基础学科视野下的力学发展——以同济大学数理力学系为例 |
3.1 师资建设历程 |
3.2 课程设置沿革 |
3.3 历年人才培养统计 |
第4章 应用学科视野下的力学发展——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为例 |
4.1 师资队伍建设进程 |
4.2 课程历史沿袭 |
4.3 历届毕业生统计分析 |
第5章 技术学科视野下的力学发展——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为例 |
5.1 师资力量优化过程 |
5.2 专业课程设置变革 |
5.3 历年毕人才统计 |
第6章 三种不同类型的力学专业建设对中国力学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
6.1 力学专业与人才培养 |
6.2 科学家的影响 |
6.3 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 |
6.4 摆脱西方的模式构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
二、课程建设实践 |
三、课程建设思考 |
(5)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1 对工程力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
1.2 实验内容与时代发展不匹配 |
1.3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
1.4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没有目的性 |
1.5 工程力学实验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2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手段 |
2.1 提高工程力学实验课程的重要程度 |
2.2 更新实验内容,拓展教学手段 |
2.3 进行校企合作 |
3 结语 |
(6)少学时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教学内容的选择 |
3 教学方法的选取 |
4 结语 |
(7)基于“教”与“学”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对工程力学认知偏差 |
(二)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二工程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
(一)教学内容优化 |
(二)教学方法多样性 |
1. 知识内容与科学方法的讲授 |
2.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
3. 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
4.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四结束语 |
(8)信息化背景下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化背景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
二、信息化背景下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教材内容单一 |
(二) 教学方法落后 |
(三)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
(四)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
(五) 课时比较少 |
(六) 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 |
三、信息化背景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过程 |
(一) 课前布置 |
(二) 课中设计 |
(三) 课后巩固 |
四、信息化背景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内容 |
(一) 教师要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 |
(二) 灵活应用先进的教学软件 |
(三) 注重互动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
(四) 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五、结论 |
(9)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程力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1 内容多、课时少,重理论、轻实践 |
1.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
1.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 |
1.4 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 |
2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措施 |
2.1 合理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
2.2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2.3 采用“互联网+”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模式 |
2.4 改革考核方式 |
3 总结 |
(10)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
二、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
(一) 教学内容改革 |
(二) 教学方法改革 |
(三) 教学评价体系优化 |
三、结语 |
四、《工程力学》教学重点及方法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工程力学为例[J]. 詹闽研. 福建建材, 2021(10)
-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 汤强. 江苏科技信息, 2021(25)
- [3]1952年院系调整背景下的中国力学专业考察[D]. 张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J]. 沈火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21(21)
- [5]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毕晓茜. 科技资讯, 2021(03)
- [6]少学时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 谷俊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06)
- [7]基于“教”与“学”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王洪岭,刘玉丽. 教育现代化, 2019(83)
- [8]信息化背景下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措施[J]. 郭勇. 高教学刊, 2019(14)
- [9]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程力学教学研究[J]. 董婉婉,杨修飞.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19)
- [10]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 刘畅,秦春,陈炜晔,蒋亮. 西部素质教育, 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