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孙有泉[1](2007)在《老年肺癌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老年化,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发病高峰年龄为70~74岁,且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老年人由于衰老,各器官在功能调节、结构等多方面出现减退现象,使得老年人在中医病因病机、症状体征及治疗方面有着自身特点。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故老年人对细菌、病毒、物理、化学等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下降,这就决定了老年肺癌临床特点合并症多,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有时可合并三种以上疾病。老年人全身局部反应性低,症状较隐匿,其诊断时多为晚期,全身机能减退,使得老年肺癌患者难以承受传统手术及放疗,放化疗毒副反应大。鉴于上述特点,老年肺癌就同时具有老年人和肺癌的双重特点,故治疗上老年肺癌有其自身特点。而年龄并不是影响生存率及治疗有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治疗的选择必须选择那些毒副作用可以耐受,且具有较好疗效,能使大多数老年患者受益的治疗。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了老年肺癌患者在中医病因病机、流行病学、诊断、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微创治疗及中药治疗等多诸多方面的特点:正气虚弱是老年肺癌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各种新的检查手段的应用于临床,提高了临床诊断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手术术式的发展,使得老年肺癌患者部分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新的术式对老年患者保留了肺功能,术后死亡率减低,且疗效与根治手术相仿;新的放疗技术的发展尤其三维适形放疗技术临床应用,使得放疗更加适形,剂量、疗效提高,且毒副作用减少,使得更加适合老年患者,放疗模式的更新及与手术化疗配合治疗提高了临床效果;新的毒副反应小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应用大大改善了老年肺癌治疗现状;近年来新出现的基因、免疫、靶向治疗其较之化疗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反应相对较低,且治疗的针对性强,成为老年肺癌患者新的可选择的治疗;微创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因创伤小,局部疗效好的特点,尤其适合那些不能承受手术、放化疗等创伤或毒副反应较大的治疗,且经微创治疗后减轻肿瘤负荷,可提高患者体力状态,从而使老年患者接其他治疗提供可能;中医药治疗的肺癌可以提高化疗效果及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加快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老年肺癌患者较好的选择。手术、化疗加之与放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及中医药等多种方法合理配合的综合治疗,使的老年肺癌患者的肿瘤缓解率、生存治疗提高率及生存期延长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及各种微创技术的应用对肺部局部肿块的消除大大提高了疗效,并且使老年患者能够承受。目前综合治疗已成为老年肺癌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模式。
斯韬[2](2007)在《肺癌的微创治疗》文中认为肺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在多数发达国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或第三位。肺癌患者就诊时绝大多数已为中晚期,能够手术治疗者仅占20%30%,尽管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总的治愈率和5年生存率仍低于15%。近年来,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热点。这些微创治疗方法的应用对肺癌的治疗产生了哪些变化?是否真的微创、安全?如何合理的评价疗效?如何合理联合应用?就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分为五种:超低温冷冻消融效应,高温消融效应,放射线束损毁效应,光动力效应,介入治疗技术。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临床文献中这五种微创治疗技术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评价方法。发现这些治疗方法并发症多不严重,且发生率低;在控制局部病灶,提高生活质量等近期疗效上效果显着,但远期疗效如何尚无定论;在评价方法上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且存在很多不严谨之处:例如,在统计生存率的时候未将各TNM分期分开来统计;在筛选病例时没有尽量排除众多干扰因素。本文通过对这些临床报导的分析,希望对今后如何开展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苏涛锋[3](2006)在《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97例经过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总结其规律,为氩氦刀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为肺癌尤其是中晚期的治疗探索一种更成熟的治疗方案,以丰富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通过总结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优势所在,为中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行肺癌(包括肺转移癌)氩氦刀手术病人97例,分析氩氦刀联合中药对肺癌患者行为状况、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生存期等疗效的影响。 结果: 1、影像学评价: 1)术中CT影像监测结果 97例病人,冷冻消融瘤灶共计135个,冷冻后病灶毁损区CT值均见明显降低,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1cm者46个,占34.07%;冰球覆盖瘤灶范围85%~95%者60个,占44.44%;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85%者20个,占14.81%;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以下者9例占6.67%。总有效率达93.33%。 2)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 术后3月为83.67%;术后6月的有效率为84.71%;术后12月的有效率为59.70%;术后18月的有效率为58.97%;术后24月的有效率为47.06%。 2、行为状况(卡氏评分)变化 术后3个月共追访到病例71例,(提高+稳定)62例,占87.32%;术后6个月共追访到病例51例,(提高+稳定)41例,占80.39%;术后12个月共追访到病例27例,(提高+稳定)21例,占77.78%;术后18个月共追访到病例11例,(提高+稳定)5例,占45.46%;术后24个月共追访到病例4例,(提高+稳定)2例,占50.00%。 3、生活质量(QOL)评价 氩氦刀术后1~6月良好率较术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而术后12月以后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其良好率较术前有所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亦有所下降。 4、术后症状变化 术后7天,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14天、1月,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减轻。术后3月,除咯痰外均有所减轻。术后6月,除咳血外,其余
邱长宜,陈莉萍,程志玲[4](2003)在《1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文中提出通过对1例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黄文生[5](2001)在《《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伊洵,杨秀玉[6](2002)在《滋养细胞疾病》文中研究说明应邀参加“专家座谈会”的专家(依姓氏笔划为序)王伊洵主任医师 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沈阳,110042)石一复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杭州,310006)向阳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00730)张惜阴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200011)张琼英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妇科(长沙,410011)杨秀玉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00730)岳天孚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300052)
袁建华,刘子江[7](1993)在《介入血管造影及治疗的并发症和处理》文中认为本文总结了介入血管造影及治疗中的53人次并发症,并分类对其发生的原因、处理和预防作了探讨,以供临床工作参考。
张弘[8](1991)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和栓塞术治疗肺癌的护理》文中提出 我院自1990年8月~1991年4月对2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了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BAI)和栓塞术(BAE),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重点讨论了BAI和BAE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的具体措施,认为在施行BAI和BAE治疗中,各项护理措施以及对病情的观察,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经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BAI)和栓塞(BAE)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目前已被公认对肺恶性肿痛治疗的有效方法,特别是中晚期肺癌以及肺部转移瘤,治疗效果明
曾娟琴[9](2013)在《开胸病人术中心搏骤停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文中研究指明开胸术中心搏骤停是麻醉和手术中最为严重和紧急的并发症,脑组织在4min6min的完全缺血缺氧后将发生不可挽回的脑死亡,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术是挽救呼吸心搏骤停病人生命的唯一途径[1]。2003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共实施7 653例普胸手术,术中发生心搏骤停12例,经积极抢救,11例脱离危险,死亡1例。现将心搏骤停原因及护理总结如下。
二、1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肺癌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老年肺癌的综述及文献研究 |
1 前言 |
2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病因病机 |
3 肺癌的流行病学 |
3.1 肺癌的地域分布 |
3.2 肺癌与种族及民族 |
3.3 性别 |
3.4 年龄 |
4 肺癌的病因学 |
4.1 吸烟 |
4.2 大气污染 |
4.3 职业致癌因素 |
4.4 电离辐射 |
4.5 营养 |
4.6 基因和激素 |
4.7 慢性肺部疾病 |
5 肺癌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点 |
5.1 鳞状细胞癌 |
5.2 小细胞癌 |
5.3 腺癌 |
5.4 大细胞癌 |
5.5 腺鳞癌 |
5.6 类癌 |
5.7 支气管腺癌 |
6 肺癌的诊断 |
6.1 肺癌的症状及体征 |
6.2 肺癌的检查方法 |
6.3 肺癌的诊断与分期 |
7 肺癌的手术治疗 |
7.1 小细胞肺癌 |
7.2 非小细胞肺癌 |
7.3 外科术式进展 |
8 肺癌的放射治疗 |
8.1 放射生物学基本理论 |
8.2 放射治疗的新技术 |
8.3 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
8.4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
9 肺癌的化学治疗 |
9.1 抗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
9.2 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和毒性反应 |
9.3 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 |
9.4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 |
10 肺癌的生物治疗 |
10.1 生物反应调节治疗 |
10.2 基因治疗 |
10.3 分子靶向治疗 |
11 肺癌的微创治疗 |
11.1 肺癌的冷冻治疗 |
11.2 肺癌的热疗 |
11.3 光动力治疗 |
11.4 电化学治疗 |
11.5 介入治疗 |
12 肺癌的中医治疗 |
12.1 肺癌的辨证论治 |
12.2 专方验方治疗 |
12.3 中成药治疗 |
13 肺癌的综合治疗 |
13.1 手术与放疗 |
13.2 手术与化疗 |
13.3 放疗与化疗 |
13.4 其他 |
14 肺癌的合并症与转移的处理 |
14.1 癌性胸水 |
14.2 肺癌咳嗽咯血 |
14.3 肺癌发热感染 |
14.4 肺癌疼痛 |
14.5 上腔静脉综合症 |
14.6 骨转移 |
14.7 脑转移 |
14.8 肝转移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肺癌的微创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超低温冷冻消融效应 |
1.1 治疗原理研究 |
1.2 血管对氩氦刀的影响 |
1.3 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1.4 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优势及局限性 |
1.5 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
1.6 氩氦刀形成冰球大小、时间的研究 |
1.7 氩氦刀术后并发症、副反应及处理 |
1.8 氩氦刀的疗效 |
1.8.1 临床评价 |
1.8.2 影像学评价 |
1.8.3 实验室指标 |
1.8.4 远期疗效 |
1.9 小结 |
2. 高温消融效应 |
2.1 激光疗法 |
2.1.1 激光的种类 |
2.1.2 适应症及禁忌症 |
2.1.3 硬质支气管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的选择 |
2.1.4 操作方法 |
2.1.5 并发症 |
2.1.6 疗效评价 |
2.1.7 疗效影响因素 |
2.1.8 小结 |
2.2 微波治疗 |
2.2.1 经内镜微波治疗 |
2.2.2 经皮穿刺微波治疗 |
2.2.3 小结 |
2.3 射频消融 |
2.3.1 基础研究 |
2.3.2 适应症及禁忌症 |
2.3.3 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
2.3.4 评价标准 |
2.3.5 临床疗效 |
2.3.6 并发症 |
2.3.7 小结 |
2.4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 |
3. 放射线束损毁效应(放射性粒子植入) |
3.1 ~(125)I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
3.2 治疗机理 |
3.3 适应症 |
3.4 剂量的选择 |
3.5 疗效的影响因素 |
3.6 治疗方法的选择 |
3.7 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 |
3.8 临床应用 |
3.9 并发症 |
3.10 小结 |
4. 光动力治疗 |
4.1 历史沿革 |
4.1.1 光敏剂 |
4.1.2 激光器 |
4.2 治疗原理 |
4.3 光动力治疗的优点 |
4.4 毒副作用 |
4.5 实验研究 |
4.6 注意事项 |
4.7 临床应用 |
4.8 小结 |
5. 介入治疗技术 |
5.1 肺癌的血液供应 |
5.2 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种类 |
5.3 临床疗效 |
5.4 小结 |
6. 微创治疗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一、肺癌的流行病学 |
二、中晚期肺癌的西医治疗 |
1、中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 |
1.1 肺癌外科术式研究 |
1.2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手术治疗 |
1.3 残肺癌的手术治疗 |
1.4 周围型小肺癌的手术治疗 |
1.5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手术治疗 |
1.6 多原发性肺癌的手术治疗 |
2、中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 |
2.1 单纯放疗 |
2.2 综合治疗 |
3、中晚期肺癌的化学治疗 |
4、中晚期肺癌的生物治疗 |
5、中晚期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
6、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 |
7、中晚期肺癌的基因疗法 |
三、中晚期肺癌的中医治疗 |
1、肺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
1.1 肺癌的病因病机 |
1.2 肺癌的辨证分型 |
1.3 有效单方、验方 |
2、肺癌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
2.1 癌性咳嗽 |
2.2 癌性发热 |
2.3 癌性咳血 |
2.4 胸腔积液 |
2.5 癌性疼痛 |
2.6 肺癌合并感染 |
四、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1、手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
2、放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3、化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4、免疫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
一、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研究 |
1、氩氦刀的基础性研究 |
1.1 疗效学研究 |
1.2 病理学研究 |
1.3 影像学研究 |
1.4 治疗机理研究 |
2、氩氦刀的临床研究 |
2.1 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2.2 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优势 |
2.3 氩氦刀治疗的局限性 |
2.4 氩氦刀术后副反应及处理 |
2.5 氩氦刀治疗的评价标准 |
3、氩氦刀的临床应用 |
3.1 氩氦刀的单独使用治疗肺癌 |
3.2 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 |
3.3 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 |
二、其它微创治疗中晚期肺癌 |
(一) 热疗 |
1、激光治疗 |
2、微波治疗 |
2.1 内镜微波治疗 |
2.2 经皮穿刺微波治疗 |
2.3 微波透热治疗 |
3、射频消融治疗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
3.1 RFA单独应用治疗中晚期肺癌 |
3.2 RFA与放化疗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 |
4、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 |
(二) 光动力治疗 |
1、光动力治疗的一般研究 |
2、光动力治疗的实验研究 |
3、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 |
(三) 支架治疗术 |
(四) 介入治疗 |
1、肺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
1.1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BAI) |
1.2 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
1.3 支气管动脉栓塞(BAE) |
1.4 支气管动脉加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BAI+PAI) |
1.5 血管内介入与其他疗法结合 |
2、肿块内直接介入治疗 |
2.1 肿块内微泵植入 |
2.2 术中药物微粒植入 |
2.3 瘤体内同位素微粒植入 |
2.4 支气管腔内介入治疗 |
2.5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 |
3、肺癌的腔内介入治疗 |
(五) 电化学治疗 |
临床研究 |
一、前言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1、肺癌诊断标准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肺癌TNM分期(UICC,2002)标准 |
2、病例纳入标准 |
3、病例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内容 |
3、计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
4、疗效评价标准 |
4.1 术中CT影像监测评价标准 |
4.2 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标准 |
4.3 行为状况评价标准 |
4.4 生活质量(QOL)评价标准 |
4.5 症状变化评价标准 |
4.6 WHO实体瘤疗效评定 |
4.7 生存期 |
5、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
5.1 临床资料 |
5.2 治疗方法 |
6、研究结果 |
6.1 疗效评价 |
6.2 中药应用情况 |
6.3 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
7、讨论 |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7.2 本研究的特点 |
7.3 研究结果分析 |
7.4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7.5 氩氦靶向冷冻技术治疗肺癌的特点 |
7.6 中药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
7.7 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 |
8、问题和展望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4)1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
2 护理 |
2.1 原因分析 |
2.2 抢救 |
2.3 预防 |
(9)开胸病人术中心搏骤停的抢救配合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发生心搏骤停的原因 |
2.1 窒息 |
2.2 迷走神经受刺激过度兴奋, 反射性心率减慢, 严重者致心搏骤停 |
2.3 短期大量失血 |
2.4 心疝 |
2.5 过氧化氢刺激 |
2.6 电刀刺激 |
3 抢救配合 |
3.1 保持气道通畅 |
3.2 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
3.3 恢复循环 |
3.3.1 心脏按压 |
3.3.2 电除颤 |
3.3.3 复苏药物的应用 |
3.4 脑保护和保暖 |
4 护理 |
4.1 做好新入手术室护士培训 |
4.2 术前访视病人, 制订术中抢救预案 |
4.3 分工协作, 密切配合 |
4.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好抢救记录 |
4.5 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反馈信息 |
四、1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肺癌的文献研究[D]. 孙有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2]肺癌的微创治疗[D]. 斯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3]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D]. 苏涛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4]1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J]. 邱长宜,陈莉萍,程志玲. 护理学杂志, 2003(12)
- [5]《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J]. 黄文生. 河南医药信息, 2001(18)
- [6]滋养细胞疾病[J]. 王伊洵,杨秀玉.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08)
- [7]介入血管造影及治疗的并发症和处理[J]. 袁建华,刘子江. 冶金医药情报, 1993(03)
- [8]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和栓塞术治疗肺癌的护理[J]. 张弘. 医教研究, 1991(04)
- [9]开胸病人术中心搏骤停的抢救配合与护理[J]. 曾娟琴. 全科护理, 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