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氟氯氰菊酯浸帐防制疟疾媒介按蚊的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卫,张群群,杨成运,钱丹,鲁德领,赵玉玲,周瑞敏,李素华,王昊,刘颖[1](2019)在《河南省消除疟疾的进程与科技成就》文中认为本文回顾了近70年河南省疟疾防治工作的历程,总结了疟疾防治四个不同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归纳了以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为主的综合性疟疾防治策略和"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经验,探讨了科技创新在疟疾防治和消除疟疾中的重要作用。为消除疟疾后监测、防止输入再传播实施精准干预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林立旺,徐保海,陈国忠,王灵岚,黄耕诚,陈金秋,许龙善[2](2013)在《福建省病媒生物控制学科的发展与规划》文中研究说明该文较全面地回顾和总结了福建省病媒生物及其传染病防治研究历史、病媒生物控制学科的发展现状,从福建省自然与地理气候条件分析了开展病媒生物控制的重要性,剖析了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对病媒生物控制科学发展趋势加以预测,提出了我省病媒生物控制学科发展的思路与战略任务,对引导我省病媒生物控制学科的发展方向、推动学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裴速建,李凯杰,张华勋,胡乐群,黄光全,刘井元,董小蓉,林文[3](2012)在《湖北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抗药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区分剂量标准和方法,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根据校正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结果襄州区、广水市、京山县中华按蚊对DDT、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首只蚊虫击倒时间依次为4~42 min、4~20 min和5~18 min,击倒率依次为2.06%~6.60%、4.9%~11.43%和3.23%~23.47%,校正死亡率均小于50%,均为抗性群体;对马拉硫磷首只蚊虫击倒时间10~13 min,击倒率17.76%~35.05%,校正死亡率广水市小于80%为抗性群体、襄州区和京山县在82.6%~88.78%,为初步抗性群体。结论湖北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DDT仍具有很高的抗药性,对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也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和抗击倒力。应加强监测,现场防制宜适当加大使用剂量,确保防制效果。
尚晓鹏[4](2012)在《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湖北省主要传疟媒介按蚊种群的变化、密度和生态习性、近8年来的密度变化以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为消除疟疾前的疟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京山县、广水市和随州市曾都区三地区的媒介按蚊密度和生态习性;采用人工叮咬、帐诱捕蚊和灯诱三种方式进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按蚊抗药性监测;选取历年疟疾流行区的京山县、广水市、曾都区、武穴市和枣阳市为调查点,收集20052012年各地区的密度值;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检验和x2检验。结果:2012年5个监测点均未发现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中华按蚊幼虫孳生在水稻田以及与其有关联的水塘和水沟渠中,中华按蚊吸人血比例为12.78%,吸畜血比例为87.22%。各地区中华按蚊幼虫密度曲线和成蚊密度曲线基本一致。78月份为中华按蚊幼虫密度高峰期,成蚊密度高峰在78月。2012年中华按蚊幼虫密度调查中,曾都区8月下旬密度最高(3.62条/勺);中华按蚊成蚊密度调查中,武穴市7月份人诱密度和灯诱密度最高(39.83只/人.小时和214.5只/夜),枣阳市7月帐诱密度最高(0.58只/帐)。2005年2012年各地区中华按蚊人诱密度起伏不定,最高点为2010年曾都区人诱密度(21.86只/人.小时),最低点为2012年广水市人诱密度(1.59只/人.小时),五个地区人诱密度在2011年和2012年均趋于下降;各地区帐诱密度曲线形态各一,最高为2005年武穴市帐诱密度(0.48只/夜),最低为2012年京山县帐诱密度(0.01只/夜)。五个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级别均为R,均为高抗性群体。结论:湖北省嗜人按蚊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中华按蚊偏吸畜血,为半家栖型蚊种,幼虫孳生于水稻田、灌溉渠(沟)和水塘中,密度高峰在78月。中华按蚊成蚊密度各地区分布各一,密度高峰在78月。近8年来各地区密度变化起伏不定。五个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均为高抗性,且抗性有很大的提升。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继续以控制传染病源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媒介按蚊密度,为2018年全省消除疟疾做准备。
刘颖,陈建设,周瑞敏,钱丹,陈清卫,许汴利,张红卫[5](2012)在《中华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调查》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为制定疟疾媒介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6月在河南省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现场分别捕获吸血后中华按蚊成蚊417、421和433只,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检测,计算中华按蚊分别接触4%DDT(1.428g/m2),0.15%氟氯氰菊酯(0.0 534 g/m2),5%马拉硫磷(1.78 g/m2)和0.05%溴氰菊酯(0.0 178 g/m2)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和24 h后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死亡率98%~100%为敏感群体(S级),80%~97%为初步抗性群体(M级),80%以下为抗性群体(R级)。结果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中华按蚊接触DDT的KT50分别为206.13、877.04和826.81 min;接触氟氯氢菊酯的KT50分别为206.43、85.39和427.60 min;接触马拉硫磷的KT50分别为19.98、48.05和97.79 min;接触溴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1122.50、89.65和960 min。接触4%DDT 24 h死亡率分别为82.52%、57.41%和65.69%,抗性级别分别为M、R和R级;接触0.15%氟氯氰菊酯24 h死亡率分别为91.89%、85.00%和72.73%,抗性级别分别为M、M和R级;接触5%马拉硫磷24h死亡率分别为95.10%、95.37%和93.16%,抗性级别均为M级;接触0.05%溴氰菊酯24h死亡率分别为92.08%、77.14%和63.46%,抗性级别分别为M、R和R级。结论河南省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已产生较强抗性,对马拉硫磷产生初步抗性。
苑晶晶[6](2012)在《云南疟疾媒介按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文中指出目的:为了加强我省传疟媒介按蚊的防制工作,通过监测其对杀虫剂抗性,了解蚊媒在杀虫剂长期选择压力下的抗药性现状,有利于指导灭蚊工作,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选择疟疾原高发区思茅、翠云、临翔、潞西、元阳、勐腊、孟连、宁洱每县选1个点作为监测点,选点时应充分考虑当地不同媒介种类在当地的季节分布、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从现场(监测点)捕获饱吸血按蚊的成虫,产卵后实验室饲养至子F1代,蛹羽化后3天内测定。如饲养有困难或野外工作之便利,可于试验前夜在现场采集刚吸血之按蚊,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次日上午供测定用。(2)按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测定,选择有代表性的35个点测试杀虫剂,每实验至少重复两次,同时设空白对照。对照组死亡率超过20%,实验作废,对照组死亡率在520%之间,实验组死亡率以Ab2bott公式校正。分别记录接触10、15、20、30、40、50、60min时的蚊虫击倒数,计算击倒率。饲以10%葡萄糖水观察24小时,24小时后检查死亡蚊数和存活蚊数,计算死亡率。参照WHO抗药评价指标性:24小时死亡率98%100%为敏感群体(S);死亡率80~97.9%为初步抗性群体(M);死亡率80%以下为抗性群体(R)。(3)整理所得数据,利用SSPS11.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蚊虫对不同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90%的击倒时间、KT50和KT90的95%可信限。结果:(1)各个监测点,微小按蚊对常见杀虫剂DDT、马拉硫磷敏感,死亡率均100%;思茅微小按蚊对杀虫剂氟氯氰菊酯死亡率为97.5%,为初步抗性群体,抗性级别M;潞西微小按蚊对杀虫剂溴氰菊酯死亡率小于80%,为抗性群体,抗性级别为R;其余地点微小按蚊对杀虫剂的死亡率均100%,处于敏感水平。从微小按蚊分别接触4%DDT、5%马拉硫磷和0.15%氟氯氰菊酯、0.05%溴氰菊酯后,其首只蚊虫击倒时间,拟除虫菊酯需要的时间为48min,马拉硫磷为5.7min,DDT为1015min;接触药膜滤纸60min后的击倒率DDT为98.8100%,拟除虫菊酯为80.31100%。微小按蚊对DDT的KT50为1724min,马拉硫磷KT50为15.2min,拟除虫菊酯的KT50为929min。DDT的KT90为2844min,马拉硫磷KT90为27.8min,拟除虫菊酯的KT90为1668min。微小按蚊对DDT的KT50、KT90从高到低分别为思茅、临翔、翠云。对拟除虫菊酯KT50、KT90高到低分别为潞西、临翔、思茅、翠云。(2)勐腊中华按蚊对常见杀虫剂DDT、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产生抗性,死亡率分别为81.5%、94.1%、88.9%,抗性级别M,对氟氯氰菊酯死亡率为78%,抗性级别为R。元阳中华按蚊对常见杀虫剂DDT、溴氰菊酯的死亡率分别为66.7%、44.5%,抗性级别R。宁洱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DDT、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死亡率分别为46.9%、34.5%、41.2%,抗性级别为R。而马拉硫磷的死亡率为99.03%,抗性级别为S。孟连中华按蚊对常见杀虫剂DDT、溴氰菊酯的死亡率分别为79.5%、24.6%,抗性级别R。中华按蚊按蚊分别接触4%DDT、5%马拉硫磷、0.05%溴氰菊酯和0.15%氟氯氰菊酯后,其首只蚊虫击倒时间,马拉硫磷需要的时间为312min,DDT为514min,溴氰菊酯为724min。接触药膜滤纸60min后的击倒率DDT为28.443.2%,溴氰菊酯为20.598.1%。中华按蚊对DDT的KT50为72135min,马拉硫磷KT50为2138min,拟除虫菊酯菊酯的KT50为18116min。DDT的KT90为215795min,马拉硫磷KT90为111138min,拟除虫菊酯KT90为53501min。中华按蚊对DDT的KT50从高到低分别为元阳、宁洱、孟连、勐腊;KT90从高到低分别为宁洱、元阳、孟连、勐腊。对马拉硫磷KT50从高到低分别为勐腊、宁洱;KT90从高到低分别为宁洱、勐腊。对拟除虫菊酯KT50高到低分别为孟连、元阳、宁洱、勐腊;KT90高到低分别为宁洱、孟连、元阳、勐腊。(3)临翔吉甫按蚊对常见杀虫剂DDT死亡率100%,抗性级别S,对溴氰菊酯死亡率为97.4%,为初步抗性群体(M)。吉甫按蚊分别接触4%DDT、0.05%溴氰菊酯后,其首只蚊虫击倒时间,DDT需要的时间为14min,溴氰菊酯为9min。接触药膜滤纸60min后的击倒率DDT为100%,溴氰菊酯为100%,其对DDT、溴氰菊酯击倒力强。吉甫按蚊对杀虫剂DDT的KT50为30.1min、KT90为46.4min;对溴氰菊酯的KT50为23.4min、KT90为36.2min。结论:(1)思茅微小按蚊对杀虫剂氟氯氰菊酯产生初步抗性,临翔吉甫按蚊对杀虫剂产生初步抗性,潞西微小按蚊对杀虫剂溴氰菊酯抗性级别为R,其余监测对杀虫剂敏感。(2)各监测点,宁洱的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敏感,其余监测中华按蚊对常用4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3)媒介按蚊对所测杀虫剂部分击倒率>死亡率,表明蚊虫被击倒后有部分恢复,说明其击倒能力强,而部分击倒率均<死亡率,蚊虫击倒后没有恢复,说明杀虫剂毒性比较高。由测试结果可知DDT、马拉硫磷的击倒能力强,灭蚊效果好;拟除虫菊酯类的抗击倒能力强,抗性程度高,应减少使用或停用,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克服或延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李菊林,高琪,周华云,曹俊,朱国鼎,王伟明,顾亚萍,刘耀宝,袁守国,佘桂芝,唐月娥[7](2012)在《江苏省2008-2009年疟疾媒介按蚊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江苏省疟区中华按蚊种群数量、密度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在疟疾流行季节,采用人饵诱捕法、猪舍捕蚊法和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观察接触10、15、20、30、40、50、60min时蚊虫对杀虫剂的击倒率和24h时死亡率。结果 2008年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半通宵帐内人饵共捕获按蚊322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1.61只/(人.h);猪舍内共捕获按蚊886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147.66只/人工小时;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已达到抗性(R)水平;对氟氯氰菊酯为初步抗性(M)水平。2009年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半通宵帐内人饵共捕获按蚊349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1.25只/(人.h);猪舍内共捕获按蚊652只,经鉴定也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108.67只/人工小时。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为R级水平;对马拉硫磷抗性也为R级水平。结论江苏省部分疟区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对氟氯氰菊酯已产生初步抗性。今后,在采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室内滞留喷洒等方法对暴发点或疫情不稳定地区进行处理时,应选择适合的杀虫剂,以达到防制效果;同时为控制疟疾发病,应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蚊意识,减少人蚊接触机会。
张淑[8](2011)在《湖北省农村地区疟疾防治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湖北农村地区疟疾流行与防治现状,了解影响湖北农村地区疟疾流行的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湖北农村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人访谈和现场观察方法调查广水、京山两地6个乡镇疟疾发病与防治资源情况;采用人工帐诱法和牛房捕蚊法进行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监测,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按蚊抗药性监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水、京山农村居民1302人,调查农村居民疟疾防治知识行为;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9年6个乡镇疟疾发病率为0.451.58/万,乡镇全人口血涂片检查率为1.48%2.59%,发热病人血检率为48.32%73.50%。两地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人工帐诱法广水6-9月蚊密度平均为(2.50±0.58)只/人·h,京山蚊密度平均为(7.40±0.98)只/人·h;牛房捕蚊法广水6-9月蚊密度平均为(17.00±6.22)只/人·h,京山蚊密度平均为(46.00±17.35)只/人·h,广水蚊密度高峰为7月份,京山为8月份。中华按蚊对DDT、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的抗性级别均为R。农村居民对“疟疾高发季节”和“疟疾传播途径”两个疟防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67.82%和63.21%,对“疟疾的传染源”和“我国疟疾高发地区”知晓率仅为9.06%和1.61%;农村居民“发热及时就诊”的行为规范率为95.52%,“住房安装纱门纱窗、夏季无露宿习惯、蚊子危害季节使用蚊香”行为规范率分别为87.63%、85.48%、80.34%,“遵照医嘱全程服药”、“蚊子危害季节用杀虫剂处理蚊帐”规范率仅为14.29%、10.14%。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居民的部分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规范率存在差异(P<0.05),影响疟防知识、行为的因素主要是地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P<0.05)。结论:湖北省农村地区2009年疟疾仍然呈低度流行,疟疾防治资源现状不容乐观。疟疾流行区按蚊密度较高,按蚊对DDT、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的抗性级别均为R。居民部分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规范率仍然偏低,影响农村居民疟疾防治知识行为因素主要为地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建议针对湖北农村疟疾流行现状,加强疟疾防治资源建设和按蚊孳生环境治理,根据抗性监测结果指导灭蚊药物使用,开展医务人员为主导的疟疾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胡乐群,李凯杰,张华勋,裴速建,袁方玉,董小蓉[9](2010)在《湖北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中华按蚊的抗药性进行监测,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蚊滤纸接触法,按照WHO区分剂量,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以半数致死量确定抗性程度。结果监测点中华按蚊对DDT首只蚊虫击倒时间≥10 min,击倒率均<20%,KT50176.86~1 718.63 min;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首只击倒时间为10~32 min和5~33 min,击倒率2.91%~18.35%和2.06%~15.00%;其中溴氰菊酯KT50138.41~6 234.72 min,比1996年调查的KT50提高了20~631倍。中华按蚊对DDT、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均<50%,对马拉硫磷区分剂量死亡率为10.20%~58.66%,其中DDT LC50均>4%,与1993年的调查结果一致;溴氰菊酯LT50684.12 min,比1998年上升了306倍。结论中华按蚊对DDT抗性居高不下,对溴氰菊酯抗药性发展迅猛,可能成为疟疾媒介控制的最大障碍。区分剂量法是监测蚊虫对杀虫剂抗性的有效手段,击倒时间和击倒率的变化是检测早期击倒抗性(kdr)的敏感指标。
张华勋,李凯杰,胡乐群,袁方玉,裴速建,肖斌,余品红[10](2010)在《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中华按蚊对DDT、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抗药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区分剂量击倒率、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和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结果广水、京山、襄阳等地中华按蚊对DDT抗击倒力最强,区分剂量击倒率分别为4.86%和0,首只蚊虫击倒时间为24min和>60min,其次是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击倒率分别为10.31、2.91、3.12%和15.00、4.90、2.16%,首只蚊虫击倒时间为19、25、32min和20、5、33min,。区分剂量死亡率:DDT、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均<50%,为高抗群体,马拉硫磷分别为58.66、10.20和25.23%,为抗性群体。结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发展迅猛,对DDT抗性居高不下,可能将成为疟疾媒介控制的最大障碍,应加强监测。
二、氟氯氰菊酯浸帐防制疟疾媒介按蚊的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氯氰菊酯浸帐防制疟疾媒介按蚊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消除疟疾的进程与科技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治过程及成就 |
1.1 控制流行阶段(1950-1979年) |
1.2 实现基本消灭阶段(1980-1994年) |
1.3 实现基本消灭后监测阶段(1995-2009年) |
1.4 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9年) |
2 科技成就 |
2.1 间日疟原虫长、短潜伏期研究 |
2.2 传播媒介按蚊的生物学研究 |
2.3 媒介按蚊控制技术研究 |
2.4 防治技术研究 |
2.5 敏感检测技术的探索 |
2.6 间日疟病例溯源检测技术的研究 |
2.7 疟原虫抗性及其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
3 结语 |
(2)福建省病媒生物控制学科的发展与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福建省自然和地理气候与病媒生物控制的重要性 |
2 福建省病媒生物及其传染病防治研究历史和现状 |
2.1 鼠传疾病的历史与现状 |
2.1.1 鼠疫的防治 |
2.1.2 出血热的防治 |
2.1.3 恙虫病的防治 |
2.2 蚊传疾病的历史与现状 |
2.2.1 疟疾及其传播媒介的防治 |
2.2.2 乙型脑炎及其传播媒介的防治 |
2.2.3 登革热与传播媒介的防制 |
2.2.4 丝虫病及其传播媒介的防治 |
2.3 蜱传疾病的历史与现状 |
2.4 开展病媒生物及种群密度、抗性监测工作 |
2.4.1 病媒生物种群与生物学调查 |
2.4.2 蚊、蝇、蟑、鼠种群密度监测工作 |
2.4.2. 1 蚊蚴监测 |
2.4.2. 2 成蚊监测 |
2.4.3 蝇类监测数据结果分析 |
2.4.4 蟑螂监测数据结果分析 |
2.4.5 鼠监测数据结果分析 |
3 成立消杀研究室及福建预防医学会消毒、杀虫、灭鼠专业委员会 |
4 病媒生物及其传染病防治获得科研成果 |
5 病媒生物及其传染病防制的挑战 |
5.1 病媒生物的扩散将导致新的或潜在的病媒传染病发生 |
5.2 急需加强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和筛选有效杀虫剂 |
5.3 探讨无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灭虫方法是未来病媒生物防制的方向 |
5.4“除四害”创建卫生城市, 是公众对改善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 |
5.5 病媒生物控制科学人才的培养 |
6 病媒生物控制科学发展趋势预测 |
6.1 构建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体系 |
6.2 理想杀虫药械的研发 |
6.3 病媒生物控制将逐渐转化成商业化运转的服务性行业模式 |
7 我省病媒生物控制学科发展思路与战略任务 |
7.1 建立规范的病媒生物防治机构, 加大投入力度 |
7.2 以法律为依据、以“国标”为指导, 建立病媒生物控制学科创新平台 |
7.3 加强监测敏感性, 防范病媒传染病发生 |
7.4 加强监测、风险评估和控制规划制定, 强化风险应对能力 |
(3)湖北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区分剂量法 |
1.2.2 WHO抗药性评价指标[2] |
2 结果 |
2.1 开始击倒时间和击倒率 |
2.2 区分计量死亡率及抗性级别 |
2.3 不同时期中华按蚊对DDT、溴氰菊酯、马拉硫磷的抗药性比较 |
3 讨论 |
(4)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调查对象和范围 |
2 媒介按蚊调查 |
2.1 蚊媒幼虫密度调查 |
2.2 成蚊密度调查 |
2.3 按蚊种群调查 |
3 生态习性调查 |
3.1 季节消长 |
3.2 吸血趋性 |
3.3 孳生习性 |
4 媒介按蚊抗性监测 |
4.1 实验准备 |
4.2 方法和原理 |
4.3 实验过程 |
5 数据收集和资料分析 |
结果 |
1 2012 年各监测点媒介按蚊调查情况 |
1.1 媒介按蚊密度调查情况 |
1.2 媒介按蚊生态习性调查情况 |
2 各监测点 2005~2012 年媒介按蚊密度变化情况 |
3 各监测点媒介按蚊抗性调查结果 |
讨论 |
1 2012 年媒介按蚊密度及生态习性 |
1.1 媒介按蚊幼虫及成蚊密度监测分析 |
1.2 媒介生态调查分析 |
2 五个监测点按蚊密度变化 |
3 抗药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中华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杀虫剂来源 |
1.2 供试蚊虫来源 |
2 方法 |
2.1 检测半数击倒时间 (KT50) 和死亡率 |
2.2 抗药性评价指标 |
结果 |
1 对DDT的敏感性 |
2 对氟氯氢菊酯的敏感性 |
3 对马拉硫磷的敏感性 |
4 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 |
讨论 |
(6)云南疟疾媒介按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湖北省农村地区疟疾防治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疟疾疫情与防治资源调查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2 传疟媒介监测 |
2.1 按蚊密度监测 |
2.2 按蚊抗药性监测 |
3 居民疟防知识与行为调查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4 资料统计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
4.1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4.2 质量控制方法 |
结果 |
1 疟疾疫情与防治资源现状 |
1.1 发热和疟疾发病情况 |
1.2 乡镇血检情况 |
1.3 疟疾防治资源配置情况 |
2 传疟媒介监测 |
2.1 按蚊密度监测 |
2.2 按蚊抗药性监测 |
3 居民疟防知识与行为 |
3.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3.2 疟疾防治知识和行为基本情况 |
3.3 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规范率的影响因素 |
讨论 |
1 疟疾疫情与防治资源 |
2 按蚊密度与抗药性 |
3 居民疟防知识与行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硕士期间科研产出 |
致谢 |
(9)湖北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监测点 |
2 杀虫剂药膜滤纸来源及测试浓度 |
3 供试蚊虫 |
4 方法 |
4.1 区分剂量法 |
4.2 半数致死量法 |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 WHO抗药性评价指标[2] |
结 果 |
1 开始击倒时间和击倒率 |
2 区分剂量死亡率及抗性级别 |
3 KT50 |
4 LC50和LT50 |
讨 论 |
(10)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监测点与材料 |
1.1.1 监测点 |
1.1.2 杀虫剂药膜滤纸来源及测试浓度 |
1.1.3 供试蚊虫 |
1.2 实验方法 |
1.2.1 DDT、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 |
1.2.2 马拉硫磷 |
2 结果 |
2.1 区分剂量击倒率和首只蚊虫击倒时间 |
2.2 区分剂量死亡率及抗性级别 |
2.3 不同年代中华按蚊对DDT、溴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的抗药性比较 |
3 讨论 |
四、氟氯氰菊酯浸帐防制疟疾媒介按蚊的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消除疟疾的进程与科技成就[J]. 张红卫,张群群,杨成运,钱丹,鲁德领,赵玉玲,周瑞敏,李素华,王昊,刘颖.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9(10)
- [2]福建省病媒生物控制学科的发展与规划[J]. 林立旺,徐保海,陈国忠,王灵岚,黄耕诚,陈金秋,许龙善. 海峡科学, 2013(01)
- [3]湖北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J]. 裴速建,李凯杰,张华勋,胡乐群,黄光全,刘井元,董小蓉,林文. 中国热带医学, 2012(10)
- [4]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D]. 尚晓鹏. 武汉科技大学, 2012(05)
- [5]中华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调查[J]. 刘颖,陈建设,周瑞敏,钱丹,陈清卫,许汴利,张红卫.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2(04)
- [6]云南疟疾媒介按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D]. 苑晶晶. 大理学院, 2012(10)
- [7]江苏省2008-2009年疟疾媒介按蚊监测结果分析[J]. 李菊林,高琪,周华云,曹俊,朱国鼎,王伟明,顾亚萍,刘耀宝,袁守国,佘桂芝,唐月娥.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01)
- [8]湖北省农村地区疟疾防治现状调查研究[D]. 张淑. 武汉科技大学, 2011(12)
- [9]湖北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J]. 胡乐群,李凯杰,张华勋,裴速建,袁方玉,董小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08)
- [10]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J]. 张华勋,李凯杰,胡乐群,袁方玉,裴速建,肖斌,余品红. 中国热带医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