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脂餐与空腹顿服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敏聪[1](2020)在《高脂餐对曲司氯铵缓释胶囊和双释放胶囊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建立准确的用于测定人血浆曲司氯铵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2)研究两种高脂餐(中式和西式)对单次口服受试制剂曲司氯铵双释放胶囊与参比制剂曲司氯铵缓释胶囊后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并评价两制剂生物的等效性,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数据。(3)评价国内某医药公司生产的曲司氯铵双释放胶囊的耐受性。方法:(1)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曲司氯铵浓度。色谱柱为Venusil XBP C18(2.1×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含2 m M甲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B相为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选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曲司氯铵标准品和内标的监测离子对分别为m/z 392.4→164.2和m/z 400.5→172.0。经淋洗和洗脱后稀释进样,对选择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和基质效应等进行方法学确证。(2)采用开放、单剂量、随机、两周期、两序列交叉设计,14天洗脱期。共入组24名健康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式高脂餐组和西式高脂餐组),每位志愿单剂量交叉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60mg。每周期在服药前(60分钟内)采血一次,在服药后1、2、3、4、5、6、7、8、10、12、16、20、24、36、48、72和96小时共18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采用经过验证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曲司氯铵的浓度,采用Phoenix Win Nonlin6.4软件按非房室模型分析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两制剂在两种高脂餐之间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3)通过不良事件、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12导联心电图评价曲司氯铵双释放胶囊的耐受性。结果:(1)建立的LC-MS/MS法选择性好,空白样品在曲司氯铵和内标的保留时间处无干扰峰。曲司氯铵浓度在10-10000 pg/m 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均符合要求,稳定性好。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曲司氯铵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2)共24名志愿者入组,22名完成试验。在中式高脂餐组中11名志愿者单次口服曲司氯铵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585.37±494.81)ng/m L和(402.75±197.68)ng/m L;AUC0-t分别为(20249.73±13684.20)ng/m L和(16589.27±8212.99)ng/m L˙h;AUC0-∞分别为(21623.00±14076.05)ng/m L和(19156.84±9384.16)ng/m L˙h;Tmax分别为(10.73±5.44)h和(13.272±5.41)h;t1/2分别为(22.13±4.96)h和(30.18±6.64)h;AUC0-t、AUC0-∞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几何均值比90%置信区间分别为96.97%~133.38%,90.36%~125.28%和101.87%~148.79%。在西式高脂餐中11名志愿者单次口服曲司氯铵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560.85±274.22)ng/m L和(453.97±205.70)ng/m L;AUC0-t分别为(22679.90±9182.23)ng/m L和(18771.67±8887.86)ng/m L˙h;AUC0-∞分别为(27447.67±11742.31)ng/m L和(21653.05±10675.04)ng/m L˙h;tmax分别为(10.18±2.75)h和(11.64±2.66)h;t1/2分别为(35.02±14.57)h和(29.06±8.32)h;AUC0-t、AUC0-∞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几何均值比90%置信区间分别为106.80%~146.66%,96.70%~166.31%和101.32%~153.87%。曲司氯铵受试制剂在两种高脂餐中的t1/2存在显着差异(p<0.05)。两种高脂餐对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影响无显着差异(p>0.05)。在西式高脂餐中AUC0-∞、AUC0-t显示出剂型效应的差异(p<0.05)。两种高脂餐中对两制剂的Tmax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均无显着差异(p>0.05)。(3)所有志愿者在试验前后的各种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等对比均无显着异常,整个试验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建立的LC-MS/MS法能准确测定人血浆曲司氯铵浓度。(2)在本次试验中,与西式高脂餐相比,受试制剂在中式高脂餐中t1/2缩短,考虑受中式高脂餐中的食物成分或营养物质比例的影响。在西式高脂餐中AUC0-∞、AUC0-t的剂型效应考虑与两制剂的生产工艺不同有关。在两种高脂餐中两制剂的几何均数比值90%CI均未落在可接受的生物等效范围内(80.00%~125.00%),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两种高脂餐中的均未达等效。(3)国内某医药公司生产的曲司氯铵双释放胶囊耐受性良好。
刘珊珊[2](2019)在《仿制药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吲达帕胺片是由法国SERVIER公司最先开发上市的具有利尿作用机制的抗高血压药,在我国已经有超过30年的仿制药使用历史,先后开展过多次有关生物等效性的研究。但在这些报道的研究中,受试者均选择了男性受试者在空腹条件下进行临床试验,未考虑性别和饮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再加上在2015改革以前,生物等效性实验选择AUC、Cmax、tmax作为判断等效的标准,对于Cmax,一般要求90%的可信区间在70%-143%之间。与现目前相关的指导原则不符,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法规条件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并对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两类口服固体制剂片剂和缓释片进行严格符合新法规要求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性别对吲达帕胺药动学影响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分析观察性别对健康受试者口服吲达帕胺片和缓释片的药动学影响,对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人全血中吲达帕胺浓度的LC-MS/MS分析方法,并从系统适应性、选择性/特异性、质谱检测通道交叉影响、进样残留情况、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稳定性、稀释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验证。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2.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采用单中心、两制剂、两序列、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实验入选了男性和女性健康受试者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应用经过完整验证的LC-MS/MS分析方法定量测定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对吲达帕胺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判断制剂间是否等效,并且分析了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比较其性别差异以及饮食对吲达帕胺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灵敏,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下限和质控样品的批内、批间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人全血中无内源性干扰,无基质效应影响,回收率较高,吲达帕胺全血样品在各种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可应用于吲达帕胺生物等效性或药代动力学研究。2.24名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吲达帕胺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Cmax、AUC0-72h、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吲达帕胺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max,AUC0-72h,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单侧t检验显示:受试制剂Cmax,AUC0-72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92.34%-106.50%,99.68%-104.85%和99.27%-104.70%,符合指导原则中规定的接受限度。3.吲达帕胺缓释片空腹实验,48名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药代参数Cmax、AUC0-72h、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AUC0-72h、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受试制剂Cmax,AUC0-72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94.65%-101.58%,91.37%-103.70%和91.08%-103.74%;餐后实验,40名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药代参数Cmax、AUC0-72h、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AUC0-72h、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受试制剂Cmax,AUC0-72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86.70%-104.60%,82.89%-102.25%和82.49%-102.04%。空腹和餐后实验的药代参数AUC和Cmax均符合2015版药典中规定的判断标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较已报道的方法灵敏度高,样品处理方法简单,线性范围较宽,这样既能满足吲达帕胺普通片的高浓度需求也可满足吲达帕胺缓释片的低浓度需求,成功应用于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吲达帕胺片空腹实验Cmax、AUC0-72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的范围内,故可以表明吲达帕胺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吲达帕胺缓释片空腹和餐后实验所得Cmax、AUC0-72h和AUC0-∞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的范围内,故可以表明吲达帕胺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空腹和餐后服用均具有生物等效性。吲达帕胺缓释片在健康受试者空腹和餐后两种情况下口服给药的药动学行为存在差异,临床使用时需要控制给药方式。性别对健康受试者口服吲达帕胺片和缓释片的药动学行为均存在影响,但该差异不会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产生明显的影响。
阿萨亚[3](2017)在《IL-10、PXR和CYP3A4基因多态性对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及餐后口服氨氯地平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氨氯地平主要在肝脏中由CYP3A4介导代谢。CYP3A4酶表达受孕烷X受体(PXR)等转录因子调控,而PXR的表达又与IL-10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且CYP3A4、PXR、IL-10的表达均存在基因多态性。氨氯地平的临床疗效个体差异是否与CYP3A4、PXR、IL-10的基因多态性关联,值得深入探讨。目的:深入研究CYP3A4、PXR、IL-10的基因多态性对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及餐后口服氨氯地平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为氨氯地平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筛选并入组43名健康受试者(空腹给药组22例与餐后给药组各21例),口服10 mg氨氯地平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系列血样,采用已建立并进行确证的LC-MS/MS方法测定血浆中氨氯地平的药物浓度,应用DAS2.1软件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2.同时采用PCR-RELP方法对43名受试者IL-10(1082 G>A、819C>T、592C>A);PXR(24381A>C、3’UTR10719G>A、3’UTR 11193 T>C);CYP3A4(13989A>G、15820C>G、17776 A insertion)九个突变点进行基因检测,在基因分型的基础上,使用SPSS19.0和GraphPad Prism 5比较分析CYP3A4、PXR、IL-10基因多态性对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及餐后口服氨氯地平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1.IL-10在1082 G>A、819 C>T、592 C>A位点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1.6%、23.2%、18.6%;PXR在24381A>C、3’UTR10719G>A、3’UTR 11193 T>C位点突变频率分别为27.9%、18.6%、25.5%;CYP3A4在13989A>G、15820C>G、17776 A insertion位点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6.5%、20.9%、11.6%。上述9个基因位点突变对空腹口服及餐后口服氨氯地平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和t1/2)均无显着影响(P>0.05)。2.高脂高热量饮食对氨氯地平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吸收程度有明显促进作用,空腹与餐后AUC0-t分别为212.09±40.53 ng·hml-1与291.20±92.02ng·hml-1(P<0.05),AUC0-∞分别为228.56±52.37 ng·hml-1与313.209±103.471ng·hml-1(P<0.05)。结论:1.IL-10、PXR和CYP3A4基因突变对氨氯地平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及餐后口服氨氯地平药代动力学特征无明显影响。2.高脂高热量饮食能显着促进氨氯地平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吸收。
武丽原[4](2017)在《国产盐酸莫西沙星片生物等效性和生物豁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研究国产盐酸莫西沙星片(受试制剂)与原研药(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2、研究盐酸莫西沙星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生物豁免的可行性。方法1、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测定人血浆中莫西沙星浓度,并进行验证;各24名健康中国男性志愿者分别于空腹和餐后口服受试制剂(国内某制药公司研制并生产)和参比制剂(德国Bayer Pharma AG生产),采集血浆样品,并采用已通过验证的HPLC-FLD法测定血浆中莫西沙星的浓度;采用WinNonlin 6.4软件,非房室模型方法计算志愿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莫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90%置信区间法评价制剂间生物等效性。2、采用HPLC-FLD法和摇瓶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在pH值16.8标准缓冲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通过文献确定莫西沙星渗透性。采用HPLC-FLD法和桨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溶出介质中的的溶出度。根据盐酸莫西沙星的溶解性、渗透性,本课题中盐酸莫西沙星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溶出度、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结合辅料因素探讨盐酸莫西沙星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生物豁免的可行性。结果1、志愿者空腹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莫西沙星的cmax分别为(4.41±1.18)μg·ml-1和(4.43±1.07)μg·ml-1;tmax分别为(1.16±0.87)h和(1.21±0.98)h;t1/2分别为(13.40±1.47)h和(13.44±1.42)h;auc0-t分别为(47.11±5.81)μg·h·ml-1和(46.89±5.36)μg·h·ml-1;auc0-∞分别为(51.11±6.63)μg·h·ml-1和(50.92±6.26)μg·h·ml-1。志愿者餐后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莫西沙星的cmax分别为(3.37±0.774)μg·ml-1和(3.64±0.771)μg·ml-1;tmax分别为(1.71±0.69)h和(1.88±0.68)h;t1/2分别为(13.40±1.44)h和(13.74±1.31)h;auc0-t分别为(43.39±6.81)μg·h·ml-1和(44.22±6.92)μg·h·ml-1;auc0-∞分别为(47.30±8.06)μg·h·ml-1和(48.42±8.18)μg·h·ml-1。盐酸莫西沙星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空腹给药试验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0.51±5.37)%,餐后给药试验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8.2±4.48)%。经对数转换后,志愿者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t、auc0-∞和cmax几何均数比值(gmr)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的范围内。2、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在37±1℃,ph值16.8(0.1mol·l-1hcl和ph值为2.0、3.0、4.5、5.1、5.8、6.8的缓冲液)的水溶性介质中最大剂量/溶解度比值(d/s)均小于250ml,具有高溶解性;根据已有文献资料报道,盐酸莫西沙星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大于90%,具有高渗透性;在50rpm转速条件下,500ml溶出介质(0.1mol·l-1hcl、ph值4.5缓冲介质、ph值6.8缓冲介质)中,15min内盐酸莫西沙星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溶出度均达到标示量的85%以上;本课题中的盐酸莫西沙星片受试制剂的辅料处方中辅料为固体制剂常用辅料且含量在fda规定的含量范围内,不影响药物的吸收。结论1、在空腹给药与餐后给药两种试验条件下,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均具有生物等效性。2、盐酸莫西沙星为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属于BCSⅠ类药物;盐酸莫西沙星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均为非常快速溶出的口服固体制剂;盐酸莫西沙星片受试制剂的辅料成分对其生物等效性影响较小;该受试制剂推荐生物豁免。3、其他只含有盐酸莫西沙星单一成分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上市,如果满足下列要求,可以考虑豁免1)该制剂为快速溶出制剂2)处方中辅料对该制剂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无显着影响。
董军亚,岳继华,张继红[5](200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胺碘酮的浓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和改良测定人血清中胺碘酮的方法学。【方法】色谱柱:shim-packvp-ODS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乙酸铵缓冲液=45∶45∶10(v/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2nm。最低检出限为0.125μg/ml。【结果】纯甲醇色谱峰出现在进样后1.809min,AD标准品色谱峰出现在进样后10.421min。以峰面积与标准浓度做回归,得回归方程Y=2.67049×10-6X-0.1619,r=0.962(n=10)。线性范围为:0.125~4μg/ml。日内变异系数为2.1%~5.1%,日间变异系数为3.2%~7.9%。【结论】此法是较为简便可行的检测血清胺碘酮浓度的方法。
杨丽君,朱运贵,原海燕[6](2009)在《人血浆中胺碘酮分散片的药动学研究》文中指出建立了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胺碘酮的浓度,并研究了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胺碘酮分散片(受试制剂)和胺碘酮片剂(参比制剂)0.4g后的药动学。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419.964±211.72)和(414.85±166.66)ng/ml,tmax(4.2±1.2)和(3.8±0.9)h,,t12(38.8±20.4)和(39.6±12.5)h,AUC0-96h(6375,29±3093.14)和(6518.38±3101.07)ng·h·ml-1,AUC0→∞(7165.29±3680.16)和(7325.51±3478.09)n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37±8.38)%。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吐尔洪·买买提[7](2006)在《盐酸胺碘酮光纤传感—印迹荧光敏感膜分析测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盐酸胺碘酮难溶于水,因此其体内吸收受剂型因素影响较大。由于口服或静注胺碘酮后,吸收、消除等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较大以及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因此需要研究发展一种快速测定及过程监测的方法。现有HPLC、HPTLC等方法虽可灵敏、准确测定胺碘酮在血液和其它组织中的浓度,但都属于取样分析。因此,发展并建立原位、过程分析胺碘酮的技术和方法,对于研究药物的体内分布、代谢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色谱分离、抗体仿生、固相萃取、生物模拟传感器及催化剂、临床药物分析、模拟酶等领域应用广泛。荧光猝灭法因其灵敏、高选择性、快速、简便等优点,对无荧光或荧光非常微弱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析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光纤药物溶出度(fiber optic dissolution test,FODT)过程分析法是集浸入式探头、光导纤维传输信号、CCD检测、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一体化的自动溶出度测定方法。利用单通道和六通道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监测仪,建立盐酸胺碘酮片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将光纤公共端部分别降入盛有900mL 0.2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的溶出杯,分别投入盐酸胺碘酮片,采用桨法,转速100r/min,测定波长305nm,参比波长为550nm,通过计算机监视溶出过程。胺碘酮在20.00~240.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试验与《中国药典》2005版溶出度测定方法比较,两种测定方法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现同时检测6片胺碘酮的溶出度,可直接从溶出曲线上提取相关参数;光纤药物溶出过程监测系统原位、实时、连续、定量
施爱明[8](2006)在《进食对替米沙坦片药动学的影响及生物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的高效液相-荧光(HPLC-FD)法;研究空腹和进食情况下替米沙坦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评价单次口服等量的进口和国产替米沙坦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用Waters symmetry C18柱(150×3.9 mm,5μm ),流动相由乙腈:0.1 mol/L醋酸钠(pH=4)按42:58组成,流速为1.0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00 nm和380 nm。(2)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将10名健康受试者于进食和空腹情况下单次口服80 mg替米沙坦,通过HPLC-FD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替米沙坦的浓度,通过3P97程序拟合房室模型并用Excel编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进食对替米沙坦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3)将18名健康受试者空腹随机交叉口服80 mg国产和进品替米沙坦片,采用HPLC-FD法测定血药浓度,对房室模型进行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比较国产和进口替米沙坦片是否生物等效。结果(1)替米沙坦的保留时间为8.8 min,在2.010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2)进食后服用替米沙坦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AUC0-t、AUC0-∞分别为455.21±191.99 ng/mL、2.55±1.12 h、19.95±4.94 h、3503.30±1660.28 ng·h/mL、3758.56±1779.04 ng·h/mL;而空腹服用替米沙坦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AUC0-t、AUC0-∞分别为1186.27±1006.69 ng/mL、1.52±1.13 h、16.57±4.23 h、4893.65±2444.85 ng·h/mL、5087.56±2555.58 ng·h/mL;进食后服用替米沙坦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3.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进食和空腹服用替米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除了t1/2外,均有显着性差异,双单侧t检验显示两种给药方法生物不等效。(3)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空腹口服国产和进口替米沙坦片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759.04±363.71 ng/mL和768.41±310.65 ng/mL; Tmax为1.10±0.64 h和0.92
董军亚[9](2005)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起搏阈值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提出临床观察到半数以上植入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需要合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引起起搏阈值或除颤阈值升高,导致起搏功能障碍或除颤失败等严重后果。故研究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起搏阈值等参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观察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对起搏阈值等参数的影响。临床研究部分观察了静脉常用剂量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起搏阈值等参数的影响;实验部分观察了逐步加大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剂量后对起搏阈值、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 动物实验对象为成年杂种狗12只,雌雄不拘,重14.21±1.98Kg(13-17Kg),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每组6只。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维持自主呼吸。切开颈静脉,放置心房和心室电极后测定基础心房和心室起搏阈值、P波和R波振幅、心房和心室电极阻抗,测定基础动脉血压、心率,起搏前后心电图的PR、QRS和QTc间期。每隔20分钟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一次,连续5次,普罗帕酮剂量依次是3.1mg/Kg,3.1mg/Kg,4.65mg/Kg,4.65mg/Kg,6.2mg/Kg。每次用药后5分钟测定上述指标,并留取血液标本测定药物血清浓度。胺碘酮组实验方法同上,胺碘酮剂量依次是10mg/Kg,10mg/Kg,15mg/Kg,15mg/Kg,20mg/Kg。临床试验选取植入永久起搏器后3个月内的患者20例,测定基础参数后连续静脉注射2次常用剂量的普罗帕酮(70mg/次),间隔20分钟,然后分别于用药后0、30、60、90、120分钟测定上述指标。经过5个半衰期后,静脉注射2次常用剂量的胺碘酮(150mg/次),间隔20分钟,然后分别于用药后0、30、60、90、120分钟测定上述指
汪芳,李一石,黄一玲,田蕾,成小如,陈新[10](2002)在《高脂餐与空腹顿服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比较空腹和高脂餐后顿服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探讨饮食对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年龄 (2 1 6± 1 2 )岁 ,体重 (6 5 8± 5 6 )kg。志愿者分别在空腹12h和进食标准脂肪早餐 (含黄油 1 5 g/kg体重 )后顿服胺碘酮 80 0mg ,两次服药间隔 12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胺碘酮及其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浓度 ,计算餐后与空腹服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结果显示高脂餐后胺碘酮的血浆浓度较空腹服药明显增高。餐后胺碘酮的峰浓度(Cmax)和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0 t)均较空腹服药显着升高 [Cmax(2 330± 12 14)ng/ml对 (90 3± 35 3)ng/ml;AUC0 t(2 72 6 6± 86 6 7)ng·h·ml-1对 (12 82 5± 5 985 )ng·h·ml-1](P <0 0 1) ;消除半衰期 (t1/ 2 )明显延长 [(2 9 6± 9 8)h对 (17 0± 5 3)h](P <0 0 1) ;达到峰值时间 (Tmax)基本不变 [(4 6±1 2 )h对 (4 6± 1 5 )h]。根据各受试者的AUC计算出高脂餐后服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2 39%±75 %。结论 高脂餐后服药增加胺碘酮的吸收 ,显着增加胺碘酮的血药浓度 ,同时减慢胺碘酮自体内的消除 ,提示进食高脂餐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二、高脂餐与空腹顿服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脂餐与空腹顿服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脂餐对曲司氯铵缓释胶囊和双释放胶囊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人血浆曲司氯铵浓度测定LC-MS/MS法的建立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1.2 标准品和内标 |
1.1.3 分析条件 |
1.1.4 溶液配制 |
1.1.5 样品处理 |
1.2 结果 |
1.2.1 选择性 |
1.2.2 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 |
1.2.3 精密度与准确度 |
1.2.4 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 |
1.2.5 稀释回收率 |
1.2.6 稳定性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高脂餐对曲司氯铵两制剂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试验目的 |
2.1.2 试验药物 |
2.1.3 志愿者选择 |
2.1.4 试验设计 |
2.1.5 试验过程 |
2.1.6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2.1.7 耐受性评估 |
2.1.8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
2.1.9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志愿者入组及完成情况 |
2.2.2 血药浓度数据和药代动力学参数 |
2.2.3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2.2.4 方差分析和等效性评价 |
2.2.5 耐受性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饮食因素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仿制药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一章 人全血样品中吲达帕胺浓度的分析方法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1.1 仪器与设备 |
1.1.2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LC-MS/MS分析条件 |
1.2.2 溶液配制 |
1.2.3 定量下限,校正标样和质控样品的配制 |
1.2.4 稳定性与稀释样品的制备 |
1.2.5 全血样品处理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3.1 质谱分析 |
1.3.2 系统适应性 |
1.3.3 选择性/特异性 |
1.3.4 质谱检测通道交叉影响 |
1.3.5 进样残留情况 |
1.3.6 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 |
1.3.7 准确度和精密度 |
1.3.8 基质效应和回收率 |
1.3.9 稳定性 |
1.3.10 稀释效应 |
1.4 讨论 |
1.4.1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的优化 |
1.4.2 内标的选择 |
1.4.3 样品处理方式优化 |
1.5 小结 |
第二章 健康成年受试者空腹口服吲达帕胺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药品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试剂 |
2.1.4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
2.1.5 全血样品制备及处理 |
2.1.6 生物等效性实验设计与实施 |
2.1.7 全血样品的浓度测定质量控制 |
2.1.8 全血样品再分析(ISR) |
2.1.9 全血样品复测 |
2.1.10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吲达帕胺片预实验结果 |
2.2.2 吲达帕胺片正式实验结果 |
2.2.3 吲达帕胺普通片的性别差异 |
2.3 讨论 |
2.3.1 受试者人群选择 |
2.3.2 检测物质的确定 |
2.3.3 参比制剂的选择 |
2.3.4 给药剂量的确定 |
2.3.5 清洗期的设定依据 |
2.3.6 药动学相关参数的确定 |
2.3.7 临床试验设计的依据 |
2.3.8 吲达帕胺片预实验结果分析 |
2.3.9 吲达帕胺片正式实验生物等效性评价 |
2.3.10 吲达帕胺普通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2.4 小结 |
第三章 健康成年受试者空腹和餐后口服吲达帕胺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药品 |
3.1.2 仪器与设备 |
3.1.3 试剂 |
3.1.4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 |
3.1.5 全血样品制备及处理 |
3.1.6 生物等效性实验设计与实施 |
3.1.7 全血样品的浓度测定质量控制 |
3.1.8 全血样品再分析(ISR) |
3.1.9 全血样品复测 |
3.1.10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2.1 吲达帕胺缓释片预实验结果 |
3.2.2 吲达帕胺缓释片正式实验空腹样品测定结果 |
3.2.3 吲达帕胺缓释片正式实验餐后样品测定结果 |
3.2.4 吲达帕胺缓释片在健康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性别差异 |
3.2.5 吲达帕胺缓释片在健康受试者空腹和餐后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
3.3 讨论 |
3.3.1 参比制剂的选择 |
3.3.2 给药剂量的确定 |
3.3.3 预实验结果分析 |
3.3.4 吲达帕胺缓释片生物等效性的评价 |
3.3.5 吲达帕胺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 |
3.3.6 吲达帕胺缓释片与普通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生物等效性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IL-10、PXR和CYP3A4基因多态性对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及餐后口服氨氯地平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和试剂 |
2.1 主要试剂 |
2.2 主要药物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章 方法 |
3.1 受试者筛选 |
3.1.1 入选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剔除标准 |
3.2 受试者给药与样本采集 |
3.3 血浆中氨氯地平LC-MS/MS检测方法 |
3.3.1 主要溶液的配置 |
3.3.2 检测条件 |
3.3.3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
3.3.4 LC-MS/MS测定血浆样品中氨氯地平的方法学考察 |
3.4 IL-10、PXR、CYP3A4基因分型方法 |
3.4.1 外周血液DNA的提取 |
3.4.2 2%的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
3.4.3 IL-10、PXR、CYP3A4基因检测的PCR-RFLP方法 |
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受试者一般资料 |
4.2 氨氯地平LC-MS/MS方法学评价 |
4.2.1 方法专属性 |
4.2.2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4.2.3 定量下限 |
4.2.4 精密度与准确度 |
4.2.5 提取回收率与价值效应 |
4.2.6 稳定性考察 |
4.3 受试者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和曲线 |
4.4 受试者药代动力学参数 |
4.5 基因分型结果 |
4.5.1 43名受试者IL-10、PXR、CYP3A4各突变位点基因分型情况 |
4.5.2 43名受试者IL-10、PXR和CYP3A4各突变位点基因分布频率 |
4.5.3 43名受试者IL-10、PXR和CYP3A4各突变位点相关性比较 |
4.6 饮食对氨氯地平药代动力学影响 |
4.7 IL-10, PXR和CYP3A4不同位点基因型受试者口服氨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统计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国产盐酸莫西沙星片生物等效性和生物豁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章 国产盐酸莫西沙星片生物等效性研究 |
1、试验目的 |
2、分析方法建立与验证 |
3、盐酸莫西沙星片生物等效性研究 |
4、讨论 |
第二章 盐酸莫西沙星普通口服固体制剂生物豁免研究 |
1、试验目的 |
2、药物BCS分类 |
3、溶出度 |
4、辅料因素 |
5、讨论 |
结论 |
本课题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2、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3、致谢 |
4、个人简介 |
(6)人血浆中胺碘酮分散片的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溶液配制 |
2.2 色谱和质谱条件 |
2.3 试验设计 |
2.4 血浆样品的处理 |
2.5 基质效应 |
2.6 标准曲线绘制 |
2.7 精密度与稳定性试验 |
2.8 药动学研究 |
3 讨论 |
(7)盐酸胺碘酮光纤传感—印迹荧光敏感膜分析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光纤传感测定盐酸胺碘酮的溶出度 |
1. 内容与方法 |
1.1 仪器和试剂 |
1.2 单通道光纤传感系统监测盐酸胺碘酮片的溶出度 |
1.3 六通道光纤传感系统监测市售盐酸胺碘酮片的溶出度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分子印迹-荧光猝灭法测定胺碘酮 |
1. 内容与方法 |
1.1 仪器和试剂 |
1.2 胺碘酮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性能研究 |
1.3 分子印迹-荧光猝灭法测定胺碘酮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血液中胺碘酮的萃取与检测 |
1. 内容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样 |
1.2 液液萃取盐酸胺碘酮 |
1.3 膜萃取血液中的胺碘酮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胺碘酮 |
1. 内容与方法 |
1.1 仪器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盐酸胺碘酮分析方法进展 |
综述二 荧光猝灭法进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8)进食对替米沙坦片药动学的影响及生物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摘 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二部分 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三部分 进食对替米沙坦片药动学影响的研究 |
第四部分 替米沙坦片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缩写词表 |
致谢 |
(9)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起搏阈值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动物实验 |
临床研究 |
小结 |
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学研究 |
综述 |
缩略语 |
致谢 |
(10)高脂餐与空腹顿服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结 果 |
一、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
二、胺碘酮 (A) 与其代谢物去乙基胺碘酮 (DEA) 的比较 |
三、不良反应 |
讨 论 |
四、高脂餐与空腹顿服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脂餐对曲司氯铵缓释胶囊和双释放胶囊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影响研究[D]. 林敏聪.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2]仿制药吲达帕胺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D]. 刘珊珊.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IL-10、PXR和CYP3A4基因多态性对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及餐后口服氨氯地平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D]. 阿萨亚. 南昌大学, 2017(03)
- [4]国产盐酸莫西沙星片生物等效性和生物豁免研究[D]. 武丽原. 锦州医科大学, 2017(10)
-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胺碘酮的浓度[J]. 董军亚,岳继华,张继红.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9(07)
- [6]人血浆中胺碘酮分散片的药动学研究[J]. 杨丽君,朱运贵,原海燕.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9(01)
- [7]盐酸胺碘酮光纤传感—印迹荧光敏感膜分析测定研究[D]. 吐尔洪·买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06(04)
- [8]进食对替米沙坦片药动学的影响及生物等效性研究[D]. 施爱明. 苏州大学, 2006(12)
- [9]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起搏阈值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董军亚. 天津医科大学, 2005(07)
- [10]高脂餐与空腹顿服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J]. 汪芳,李一石,黄一玲,田蕾,成小如,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