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李勇平,邴萍萍,许涛[1](2021)在《论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持续加大,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也有了更高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承担着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其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整体科研的水平。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有的素质能力,以及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新时期科研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效率的建议,为继续提高新时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陈茫[3](2021)在《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科研创新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校科研创新过程变得更具复杂性和时效性,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所需的知识需求也日益强烈,而从图书馆获取所需的科研知识资源和专业的科研服务支持,是实现科研创新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智能服务的需求和情境正成形成,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目前国内外一些着名的高校图书馆正开展智能服务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然而,在图书馆智能服务的开展过程中,却存在着服务联系松散、服务推进缓慢、服务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那么,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具体是什么,是什么推动着图书馆智能服务的有序推进?有哪些关键影响因素,相关影响因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能否对其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仿真?这些研究问题亟待深入的展开研究。本文围绕图书馆智能服务展开相关理论研究,对于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提升图书馆智能服务效果,促进高校科研创新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运用多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机理模型,从人的智力支持、智能服务技术支持、知识交互等方面,揭示了图书馆智能服务各要素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该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过程中有其核心的服务需求与服务内容,并构建了该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机理模型;其中,人的智力支持、智能服务技术支持、知识交互等方面各要素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性和规律性,且彼此关联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该服务的有序进行。其次,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方法,构建了该图书馆智能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识别并揭示了该图书馆智能服务的关键因素构成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通过深度访谈分析共获得27个概念范畴,并汇总形成了知识服务资源、科研服务参与、智能服务感知、科研服务需求、服务应用动机、智能技术体验、服务科研效果等主范畴;其中,智能服务感知和智能技术体验等是新变量。该模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接下来,运用结构方程的定量分析方法,基于上文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并揭示了各关键影响因素对于服务科研效果的作用影响。研究发现:知识服务资源、科研服务参与、智能服务感知、科研服务需求、服务应用动机、智能技术体验等,对服务科研效果存在显着正向影响;而服务应用动机和智能技术体验等是重要的中介变量。该模型的实证分析为揭示关键影响因素的复杂作用关系提供了证据支持。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模拟仿真方法,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刻画和揭示了该服务系统内部的动态结构、运行趋势与反馈回路等。研究发现:该服务系统有其特有的系统构成、系统特性、建模目的、模型边界和因果反馈回路等;在服务开展初期,服务主体位于较高的知识位势,利用智能服务技术支持提升服务科研效果;而服务主体的知识存量、科研人员的知识存量、智能服务技术支持等是系统运行的关键变量。本论文探究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新课题。揭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机理;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关键影响因素模型,识别、揭示并验证了各关键影响因素对服务科研效果的作用影响;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中知识交互,为图书馆智能服务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借鉴。
戴文红[4](2020)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再造研究 ——以浙江某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主要服务功能之一,对高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科研管理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开展的有序性、高效性。因此,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大背景下进行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的新要求,对照新要求提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建设的对策。对地方高校来说,“双一流”建设有别于“211工程”、“985工程”等传统高校建设项目,它打破了身份固化的现状。因此,在此建设机遇下,进行科研管理研究可助力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本文以浙江某高校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科研管理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探索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的5点新要求:第一,编制科研规划,重优势创特色的学科支持模式;第二,强化组织策划能力,科研管理高效率;第三,拥有一流的科研队伍与管理队伍;第四,服务社会需求,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第五,注重分类评价,优化科研评价管理。在此探索基础上,本研究对浙江某高校科研管理进行现状分析,发现该校就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效果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科研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优势学科建设投入不够、缺乏国家级科研平台、科研信息平台管理滞后、科研绩效考核不合理等。产生相应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科研管理者工作理念陈旧,利用科研信息平台的主动性低、部门间及部门院系间协同性不够、科研团队组建不理想、建设经费不足等。在“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管理新要求及浙江某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的探讨下,利用“流程再造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等两大理论体系,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建设提出了5点对策:一是对高校科研管理流程再造;二是构建专业化科研管理队伍;三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四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五是建立以高质量成果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制度。本文提出的对策可为地方高校建设符合“双一流”高校发展的科研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张文君[5](2020)在《“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思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思路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双一流"视域下对于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一些"双一流"视域下科研人员素质培养措施,以供参考。
王晴[6](2020)在《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文中研究指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代表着高校科研团队的水平,也代表着高校科研发展的水平。随着高校科研的不断发展,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科研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充足的科研管理知识。本文阐述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分析了培养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途径,旨在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更好的发展。
路静[7](2019)在《关于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思考和建议》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对科研方面的重视也愈发体现出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又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高校作为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在进行人才培养、科研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科研管理作为学校科研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对管理人员素质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在目前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科研工作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想要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保障学校科研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就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团队,建立起科学、高效、有序的科研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
邢欢[8](2019)在《关于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初探》文中提出本文以高效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探究作为主要的论述和分析对象,结合当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当下的素质问题,建议校领导能进行卓有成效的富有针对性的教导意见和建议,能够真正帮助校科研管理人员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伦道德,能够在重大问题上经得起考验,也能够使得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始终做一个对得起自己的学术的好老师,也能成为学校内的得力干将。
张丹[9](2019)在《我国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现如今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科技全面发展战略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然而,在进行科技活动的过程中,科技资源的数量和配置效率决定了科技发展的速度,对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西部地区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主要系统之一,其科技投入绩效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对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绩效进行评价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论文首先分析西部地区的科技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析科技投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经费投入存在“马太效应”、投入结构类型不合理、经费投入所带来的产出较低等问题。在科技人力资本方面,存在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研人员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在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方面,主要体现在绩效评价指标不合理、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运用较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三个方面。究其原因,在政策方面主要包括科研政策不完善和科研制度缺乏针对性两方面原因。针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可靠的经费预算、科研经费使用监管不到位、经费报销程序复杂滞后;对于人力资本方面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本补偿、人力资本激励过于刚性、人力资本内部存在歧视;其次,通过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对各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建立超效率DEA模型从科技投入的总过程和分过程两个维度进行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测算,并将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再利用泰尔指数对西部地区与东、中地区效率差异进行比较度量和分析,建立Tobit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调整科技投入结构、改善科研经费管理、加强科研人员管理、优化科研管理政策、加大科研经费柔性化管理力度五大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对西部地区投入产出综合效率进行分析可知,效率值高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投入产出效率;(2)西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小于东、中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3)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大于中、东部地区;(4)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绩效受到技术进步、投入结构、市场化程度的影响,人力资本质量对科技投入绩效影响不显着。
程铭[10](2019)在《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档案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党政管理的记录与见证,是高校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其中的科研档案,由于记录着高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在科学研究中从立项到结项以及后续的获奖情况等各个环节,是代表学校科研实力、学校竞争力的重要记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校科研档案在高校管理中所占据的地位以及其管理水平都未获得与其价值相匹配的重视和提高。面对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不仅需要夯实以往传统档案管理的基础,更需要不断加强科研档案数字化的进程,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科研档案管理水平能够与学校发展水平以及高校科研档案用户的需求相匹配。论文将以高校科研档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划定为沈阳市全部公立本科院校,通过实地调研以及问卷反馈的手段,获取19所公立本科院校的科研档案管理情况数据。调研以及问卷涉及了档案部门基本情况、档案工作人员情况、科研档案控制情况、科研档案数字化情况、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情况、科研档案利用情况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建议七个部分,根据获得的调研数据以及反馈结果,结合图表形式,通过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充分了解沈阳市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的管理情况。根据调研数据以及分析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情况,从中查找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短板,包含高校档案部门与科研部门沟通不足、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落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受重视程度较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程度低、高校科研档案利用模式过于保守。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问题,结合国家、社会、高校的具体情况,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从高校科研档案收集力度、高校管理系统建设、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高校科研档案知识产权范围、高校科研档案利用范围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改进建议,为现实中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科研档案管理力度的加大,推动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程,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的价值,提高沈阳市以及全国范围内具有适用性的高等院校的科研档案管理水平。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论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
(二)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
(三)具有熟练的协调和管理能力 |
(四)具有信息时代的管理创新能力 |
二、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一)科研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
(二)科研管理方法单一,过程管理滞后 |
(三)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
(四)科研管理碎片化,管理者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
三、新时期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建议 |
(一)培养建立知识体系 |
(二)培养现代管理能力 |
(三)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 |
(四)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优化管理模式 |
四、结语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3)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1.3.1 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分析 |
1.3.2 高校科研创新的研究综述 |
1.3.3 图书馆智能服务的研究综述 |
1.3.4 面向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服务研究综述 |
1.3.5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知识服务理论 |
2.1.2 复杂系统理论 |
2.1.3 系统动力学理论 |
2.2 高校科研创新概念及内涵 |
2.3 智能服务情境概念及内涵 |
2.4 图书馆智能服务概念及内涵 |
2.5 本文研究的整体逻辑与框架 |
2.5.1 研究的整体框架 |
2.5.2 研究的子框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及机理分析 |
3.1 智能服务过程的分析框架 |
3.2 智能服务的过程阶段分析 |
3.2.1 智能服务创建阶段 |
3.2.2 智能服务实施阶段 |
3.2.3 智能服务收尾阶段 |
3.2.4 智能服务归档阶段 |
3.3 智能服务过程机理的多案例研究 |
3.3.1 机理分析步骤 |
3.3.2 案例研究设计 |
3.3.3 案例简要介绍 |
3.3.4 过程机理分析 |
3.3.5 案例研究结论 |
3.4 管理启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关键因素识别 |
4.1 扎根理论方法及流程 |
4.1.1 扎根理论方法 |
4.1.2 具体操作流程 |
4.2 访谈设计与资料收集 |
4.2.1 样本对象的选择 |
4.2.2 研究问题的设计 |
4.2.3 访谈资料的处理 |
4.3 扎根编码与范畴提炼 |
4.3.1 编码有效性 |
4.3.2 开放式编码 |
4.3.3 主轴编码 |
4.3.4 选择性编码 |
4.3.5 理论饱和度检验 |
4.4 模型阐释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影响因素实证 |
5.1 研究假设与实证模型 |
5.1.1 知识服务资源的影响 |
5.1.2 科研服务参与的影响 |
5.1.3 智能服务感知的影响 |
5.1.4 科研服务需求的影响 |
5.1.5 服务应用动机的影响 |
5.1.6 智能技术体验的影响 |
5.1.7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
5.2 调查问卷与实证方法 |
5.2.1 调研目的与调查对象 |
5.2.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5.2.3 调查问卷的变量测量 |
5.2.4 结构方程模型及流程 |
5.3 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 |
5.3.2 量表的信度 |
5.3.3 量表的效度 |
5.4 假设验证与模型拟合 |
5.4.1 研究假设检验验证 |
5.4.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
5.4.3 研究结果实证分析 |
5.5 管理启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系统动力学仿真 |
6.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
6.1.1 模型应用原理 |
6.1.2 模型构建步骤 |
6.1.3 模型应用意义 |
6.2 系统分析 |
6.2.1 系统分析与构成 |
6.2.2 系统建模的目的 |
6.2.3 系统模型的边界 |
6.3 系统建模 |
6.3.1 系统边界的限定 |
6.3.2 因果关系与反馈 |
6.3.3 模型的系统流图 |
6.3.4 系统动力学方程 |
6.3.5 初始参数的设置 |
6.3.6 模型有效性检验 |
6.4 系统模型仿真与结果应用讨论 |
6.4.1 运行趋势及应用 |
6.4.2 关键变量及应用 |
6.4.3 主导回路及应用 |
6.5 管理启示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调查问卷 |
附录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再造研究 ——以浙江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主要内容 |
3.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科研管理 |
2.高校科研 |
3.高校科研管理 |
(二)理论基础 |
1.流程再造理论 |
2.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高校科研管理的新挑战 |
(一)“双一流”建设 |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的新要求 |
1.编制科研规划,重优势创特色的学科支持模式 |
2.强化组织策划能力,科研管理高效率 |
3.拥有一流的科研队伍与管理队伍 |
4.服务社会需求,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
5.注重分类评价,优化科研评价管理 |
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浙江某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分析 |
(一)浙江某高校的基本概况 |
1.基本概况 |
2.科研管理机构的设置 |
3.科研管理部门政策法规 |
4.近三年科研情况 |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浙江某高校科研管理的举措及成效 |
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浙江某高校科研管理的举措 |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浙江某高校科研管理取得的成效 |
五、“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浙江某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浙江某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科研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 |
2.优势学科建设投入强度不够 |
3.缺乏国家级科研平台 |
4.科研信息平台管理滞后 |
5.科研绩效考核不合理 |
(二)原因分析 |
1.科研管理者工作理念陈旧,利用科研信息平台的主动性低 |
2.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院系之间工作协调性不够 |
3.科研团队的组建不理想 |
4.高校建设经费不足 |
5.学校对学院绩效考核监管不到位 |
六、“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建设的对策 |
(一)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对高校传统科研管理流程进行再造 |
1.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对高校科研管理流程进行再造的意义 |
2.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对高校传统科研管理流程再造的方式 |
(二)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构建专业化科研管理队伍 |
1.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优化科研管理队伍结构 |
2.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加强科研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
(三)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
1.创建三大类科研创新团队 |
2.通过人才引育,壮大科研团队的队伍 |
(四)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
(五)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建立以高质量成果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制度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思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一流”视域下对于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 |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
(三)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工作实践性不足 |
三、“双一流”视域下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措施分析 |
(一)完善培训体系 |
(二)加强沟通学习 |
(三)鼓励挂职锻炼 |
四、结语 |
(6)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
1.掌握大量的管理知识 |
2.掌握现代的管理方法 |
3.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的途径 |
1.培养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 |
2.培养科研管理人员开阔的胸襟 |
3.培养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
三、结语 |
(7)关于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思考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 |
(一)未树立科研管理人才概念 |
(二)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
(三)管理团队缺乏稳定性 |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 |
二、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建议 |
(一)选拔和培养专业科研管理人才 |
(二)创新管理理念 |
(三)创建科研管理团队 |
(四)创新管理机制 |
(8)关于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于当下的科研管理人员分析 |
(一) 当下的科研管理人员使命重大。 |
(二) 当下的科研管理人员面对诱惑较多。 |
(三) 当下的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 |
二、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重要性分析 |
(一) 通过素质培养保持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 |
(二) 通过素质培养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 |
(三) 通过素质培养严厉打击一切不正之风。 |
三、如何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 |
(一)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 |
(二) 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 |
(三) 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
(四) 注意事项。 |
四、结束语 |
(9)我国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区域”的界定 |
2.1.2 科技投入的内涵 |
2.1.3 科技投入绩效的概念 |
2.1.4 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非均衡发展理论 |
2.2.3 区域创新理论 |
2.2.4 投入产出理论 |
3 西部地区科技投入及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分析 |
3.1 东中西部地区科技投入产出的现状对比 |
3.1.1 科技投入现状 |
3.1.2 科技产出现状 |
3.2 西部地区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 |
3.2.1 科研经费投入不合理 |
3.2.2 科技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 |
3.3 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3.3.1 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不准确 |
3.3.2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的运用较差 |
3.3.3 绩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
3.4 原因分析 |
3.4.1 科研管理政策及制度不配套 |
3.4.2 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不完善 |
3.4.3 人力资本激励效果差 |
3.5 本章小结 |
4 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 |
4.1 数据来源与体系构建 |
4.1.1 数据来源 |
4.1.2 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3 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
4.2 科技投入与产出效率分析 |
4.2.1 超效率DEA模型构建 |
4.2.2 实证分析 |
4.3 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区域差异对比研究 |
4.3.1 区域差异度量方法 |
4.3.2 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区域差异度量与分析 |
4.3.3 科技投入成果产出效率区域差异度量与分析 |
4.3.4 科技投入经济产出效率区域差异度量与分析 |
4.4 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
4.4.1 指标选取 |
4.4.2 Tobit模型构建 |
4.4.3 模型测算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绩效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
5.1 调整科技投入结构 |
5.1.1 提高基础研究支出比例 |
5.1.2 均衡区域科技投入水平 |
5.2 促进科研经费协同管理 |
5.2.1 实现科研经费的协同监管 |
5.2.2 促进科研经费的有效配置 |
5.3 加强科研人员管理 |
5.3.1 提升科研人员素质水平 |
5.3.2 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
5.3.3 完善科研人员绩效评价体系 |
5.4 优化科研管理政策 |
5.4.1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体制机制 |
5.4.2 完善科研监督制度 |
5.4.3 提高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
5.5 加大科研经费柔性化管理力度 |
5.5.1 加强弹性化预算管理 |
5.5.2 丰富科研经费资助模式 |
5.5.3 提高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柔性化 |
5.5.4 完善科研经费柔性化决算管理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 |
0.1.1 相关概念 |
0.1.2 研究范畴 |
0.2 研究现状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点 |
0.3.1 研究创新点 |
0.3.2 研究不足点 |
0.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0.4.1 研究思路 |
0.4.2 研究方法 |
0.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0.5.1 研究目的 |
0.5.2 研究意义 |
1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调查 |
1.1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收集现状 |
1.1.1 高校科研档案收集范围 |
1.1.2 高校科研档案归档时间 |
1.1.3 高校科研档案移交方式 |
1.1.4 高校科研档案数量情况 |
1.2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机构情况 |
1.2.1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统计 |
1.2.2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 |
1.3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系统使用状况 |
1.3.1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系统获取途径 |
1.3.2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类型 |
1.3.3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接口 |
1.4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数字化程度 |
1.5 沈阳市本科院校科研档案价值发挥程度 |
1.5.1 科研档案利用主体及内容权限范围 |
1.5.2 科研档案利用方式 |
2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2.1 高校档案部门与科研部门沟通不足 |
2.1.1 档案部门前端控制较弱 |
2.1.2 档案部门与科研部门系统不兼容 |
2.2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受重视程度较低 |
2.2.1 主管领导科研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
2.2.2 独立档案部门设立未全覆盖 |
2.2.3 高校档案管理经费不足 |
2.3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距较大 |
2.3.1 高校科研档案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 |
2.3.2 高校科研档案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 |
2.3.3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数量欠缺 |
2.4 高校科研档案信息化程度偏低 |
2.4.1 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落后 |
2.4.2 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程度低 |
2.5 高校科研档案利用模式过于保守 |
2.5.1 科研档案利用群体限制 |
2.5.2 科研档案利用方式单一 |
2.5.3 科研档案利用内容范围狭小 |
3 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改进措施 |
3.1 加大科研档案的收集力度 |
3.2 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
3.2.1 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招聘标准 |
3.2.2 开展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和技能考核 |
3.3 完善高校管理系统的集成 |
3.4 加快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进程 |
3.5 明确科研档案知识产权范围 |
3.6 拓宽高校科研档案利用范围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J]. 李勇平,邴萍萍,许涛. 学周刊, 2021(29)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研究[D]. 陈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再造研究 ——以浙江某高校为例[D]. 戴文红.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思路分析[J]. 张文君. 产业创新研究, 2020(08)
- [6]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J]. 王晴. 知识窗(教师版), 2020(03)
- [7]关于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思考和建议[J]. 路静. 今日财富, 2019(20)
- [8]关于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初探[J]. 邢欢. 知识经济, 2019(19)
- [9]我国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 张丹.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10]沈阳市公立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研究[D]. 程铭. 辽宁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