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票指数期货与股票市场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宁[1](2021)在《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毕宇曼[2](2021)在《疫情背景下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与能源股指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原油期货市场一直是全球重点金融市场之一,由于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极端事件冲击,自其发展以来已经发生了多次原油价格危机。我国作为原油消费大国在2018年推出了上海原油期货,从此与国内外金融市场关联性日益加深,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市场需求端和供给端大幅度萎缩,外加OPEC+会议谈判破裂,导致全球原油价格急速暴跌,我国还发生严重的“原油宝”事件。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年后市场随之低迷,而我国各方投资主体对油价非常敏感,能源股票则是与原油价格关系最紧密的板块之一,另外,鉴于如今全球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共同为全球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明确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我国传统能源股指和新能源股指在极端时期的风险溢出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中证申万煤炭指数、申万石油化工指数和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指数为研究对象,在时间维度上,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时期和疫情发生时的极端时期进行对比研究,在市场维度上,把传统能源市场和新能源市场区别开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建立GARCH(1,1)-t模型拟合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三个能源股指收益率的边缘分布,将得到的边缘分布分别代入静态和时变形式的共六种Copula函数中得到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各能源股指分别在疫情发生前时期和疫情发生时期的相依结构,比较结果并从中选取出最优拟合的Copula函数来计算两个时期的条件在险价值CoVaR值,以此来衡量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市场间的相依结构、风险溢出方向和风险溢出强度这三个方面都可体现出新冠肺炎疫情这类极端事件对市场冲击的存在。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与能源股票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受冲击影响由正向的单向风险溢出变为双向风险溢出,即能源股票市场在疫情极端时期也对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存在正向风险溢出效应。并且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对传统能源市场的风险溢出强度在疫情的冲击下明显增大,而新能源市场与传统能源市场相比之下却表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基于以上结果分别为政府制定者、市场建设者、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骆滨[3](2021)在《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影响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标的,能规避和对冲股票市场波动的风险,股指期货的上市也丰富了投资者的标的选择,使投资者能更有效的分散风险。2015年股灾发生之后,投资者对股指期货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监管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股指期货的交易。近几年监管层逐渐放开对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股指期货的交易量逐渐提升,但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认知依然不高。股指期货是否能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以及风险事件会对股指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会发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是投资者和监管者较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研究疫情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能让投资者和监管者更好的认识股指期货。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股指期货发展和特征以及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的影响。其次选取疫情这一风险事件前后股指期货的高频交易数据,通过VAR模型建模,实证分析股指期货在疫情前后价格发现能力的变化。通过BEEK-GARCH模型和DCC-GARCH模型建模,实证分析了疫情这一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VAR模型进行建模时发现股指期货在疫情中价格发现能力有所减弱,但仍具有较好的价格发现的作用。(2)股票指数现货市场及其股指期货市场不论在疫情前还是疫情中的波动性溢出效应都是双向的。但股指期货对现货指数的长期波动在疫情发生后大幅上升,且市场的关联系数波动增加了 5倍,说明疫情的发生显着的增加了期现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最后本文提出建议监管局能更完善股指期货的交易制度和监管制度,适度放开对股指期货的限制。同时也让市场参与者更加深入的了解股指期货,更有序的参与到期货市场和金融市场,增强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平稳运行的能力。
张晴[4](2021)在《不同限制视角下股指期货市场定价效率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股指期货作为重要的衍生工具,具有套期保值、使得资产配置更加丰富的作用。而一个定价机制良好的股指期货市场,对资本市场的健全和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股灾期间,中金所推出了针对股指期货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2017年,中金所又实施股指期货“松绑”政策。交易规则的变化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尚不完善,有关股指期货定价效率、交易规则对期货市场定价效率影响的研究依旧是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沪深300股指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和2017年的股指交易规则变化为节点划分三个区间。首先运用持有成本模型和结合了市场因素的无套利区间定价模型,以错误定价、套利机会出现的频率、套利机会持续的时间和定价误差为测度指标,比较了三个区间股指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线性回归的计量模型进一步探究市场定价效率的变化,考虑了指数波动率和到距离期日时间两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在2010-2015年期间,股指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2)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中,几乎没有反向套利机会,正向套利机会出现的次数较多。(3)沪深300现货指数波动率与定价误差、股指期货期现套利机会出现的次数间没有显着的因果关系。(4)总体上,距离到期同时间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定价误差、错误定价呈正向关系。(5)2015年中金所推出的股指限制措施有效地降低股市波动的同时,在股票市场稳定之后,对股指期货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限制。2017年股指交易规则调整后,股指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显着改善,逐渐向成熟方向发展。最后,本文在交易规则变化、做空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监管机构应该进一步推进股指期货“松绑”政策,以期提高股指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做空机制,推动资本市场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金怡梦[5](2021)在《纳入沪深300股指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金融市场能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金融学中重要的课题。股票指数的推出,既是金融市场上产品的创新,也是我国在金融市场交易方式上的重大突破,有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向成熟发展。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从股票指数及其衍生品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展开,关于股票指数是否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发挥治理效用,则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鉴于高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其行为对企业有颇为重要意义。同时,有效的薪酬契约设计能够激励高管尽职地工作,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因此研究纳入股指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上市公司被纳入股票指数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以沪深300股票指数成分股为研究对象,利用沪深300股票指数的推出这一自然实验,运用2010年6月至2019年12月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讨了企业被纳入沪深300股票指数这一事件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实证主要利用多时点的双重差分模型展开检验,并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与稳健性检验增强实证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讨论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影响结果上的差异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纳入沪深300股票指数降低了高管薪酬方案中的货币薪酬总量和股权激励中以纯权利形式发放的比例,前者是由于卖空机制和信息传导机制的存在约束了高管行为,缓解了委托代理问题;后者则是为了使这种约束力进一步发挥采取的措施。纳入沪深300股票指数也降低了股权激励强度,这是由于卖空机制在短期内会影响到高管薪酬的稳定性。最后,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本文为企业提出建议,帮助企业更全面地认识被纳入沪深300股票指数的利弊,以及在高管薪酬设计上的具体方案。
陈泳吉[6](2021)在《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石油相关行业股指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石油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国家的工业、制造业等行业和居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2020年我国对外原油依存度达到72.7%,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国际油价波动会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我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中的话语权是必要的。上海原油期货于2018年3月26日挂牌交易,其推出的主要目的是争夺石油定价权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经过三年的发展,其成为了亚太地区主要的石油定价基准,也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石油相关行业股指的关系,对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控制风险,石油相关行业企业调整经营策略,石油现货、期货市场发展政策制定,以及国家能源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上证指数以及石油相关行业股票指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自2018年3月26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日度数据,采用EG二步法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探究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波动与整体股票市场以及不同细分行业股票市场的相关关系。本文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和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第二章对价格传导理论以及石油价格波动对股票市场影响的传导机制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并简单概述了本文用到的EG二步法协整检验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第三章界定研究对象,首先对上海原油期货的现状、推出意义进行阐述。然后根据Wind一级行业分类标准对石油相关行业进行划分,分为石油生产行业、石油消费行业与既是石油消费又是石油替代行业,并分阶段地分析了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上证指数、石油生产行业及石油消费行业股指之间的波动趋势。最后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四个研究假说,在下文的实证分析中对假说进行验证。第四章为实证部分,首先对研究选取的变量和数据进行了说明,然后对数据进行基本统计分析,之后对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建立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上证指数、石油生产行业股指、石油消费行业股指、既是石油消费又是石油替代行业股指的EG二步法协整检验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第五章为结论及对策建议,根据上述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得出本文结论,并且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发现,长期来看,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上证指数和五个石油相关行业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上证指数下跌0.1396%,能源行业股指上涨0.1401%,工业行业股指下跌0.2261%,可选消费行业股指下跌0.0965%,材料行业股指上涨0.1794%,公共事业行业股指上涨0.1333%。在短期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均衡关系遭到冲击,偏离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向长期均衡关系修正。依据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石油相关行业股指的相关关系,证券市场投资可以利用期货控制风险,石油相关行业企业依据原油期货价格变动调整经营策略,原油期货、现货市场制定发展政策,国家制定能源政策等相关建议。
李莎莎[7](2020)在《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市场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金融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的衍生品。股指期货作为以股票为标记物的特殊期货,在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以及稳定股票市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较晚,其发展和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本应该稳定股票市场的稳定器在2015年股灾发生的时候却被认为是造成了股市震荡的原因。当传统金融无法解释所发生的金融异象的时候,行为金融学为研究提供了基础。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投资行为会促成股指期货的交易以及价格,而投资者情绪,作为一种投资者心理集体表现出来的系统偏差,影响了整个市场中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了股指期货市场。又由于股指期、现市场的紧密联系,股指期货市场不仅受到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也受到了股票市场的影响。本文以2015年股灾发生前后的股指期货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限制交易政策管控的前后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情绪以及股票市场情绪是对股指期货市场收益以及波动的影响。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在对股指期现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情绪与股指期货市场的关系进行分析梳理的前提下,提出假设:股指期现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同时影响了股指期货市场的收益以及波动。通过构建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采用传统回归模型(OLS)以及混频抽样模型(MIDAS)验证股指期现市场投资者情绪在限制交易的政策管控前后对股指期货市场收益以及波动的影响,并运用GARCH-MIDAS模型来研究股指期现市场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有政策管控,混频抽样模型关于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货市场影响的解释度都高一些;在交易限制政策前后,无论是股指市场投资者情绪还是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都对股指期货的收益以及波动产生了影响,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指期货市场变化的重要因素,在交易限制政策管控前后股指期现市场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货的收益以及波动的影响都是正向的,而政策管控中的影响却是负向,并且股指期货收益以及波动对投资者情绪的反应有一定的增强。在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波动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否在限制交易的政策管控之中,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货市场波动影响的方向都是正向的。
杨洪书[8](2020)在《原油期货与我国行业板块间投资组合策略研究 ——基于长记忆性视角下的联动关系》文中研究表明证券市场的波动性风险始终是个人投资主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与我国股票指数均表现出了高波动性的特征,而两个市场的波动率也在时间上呈现出了相互关联的变化趋势。本文以世界原油期货市场与中国股市之间的联动关系为出发点,在行业板块的维度上,对国际原油期货在管控我国股市风险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文章选取2012年6月10日至2019年12月30日的收益率周数据,定量测算布伦特原油期货差价合约价格与我国上证14个行业板块指数之间的动态联动关系,并对测算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双变量DCC-GARCH模型,这一模型仅在收益率序列具有随机游走特征的前提下适用,但R/S分析和修正R/S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收益率序列均表现出长记忆属性,因此传统方法并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文章采用分整技术对收益率序列进行处理,形成了长记忆性视角下的4种双变量模型组合:DCC-FIGARCH、DCC-FIEGARCH、c DCC-FIGARCH和c DCC-FIEGARCH。模型组合的综合估计结果表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与上证12个行业板块间存在显着的正向联动关系,这种关系为原油期货-股票投资组合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地,文章对布伦特原油期货与上证12个行业板块间的投资组合策略进行了设计,并对各种情形下的风险管控有效性进行了度量。结果表明国际原油期货在管控我国股市风险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作用的强弱在不同的行业板块上有不同的体现,“信息”板块和“电信”板块是原油期货最为理想的配套板块。同时,投资组合比重优化策略比风险对冲策略更适用于投资计划的制定,而DCC-FIEGARCH和c DCC-FIEGARCH模型相对而言更适用于资产配置比例的计算。文章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同时也表明平稳期和危机期的风险管控效果比危机后期更好,莫斯科市场的风险管控效果较伦敦市场略好。文章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个人股市投资者和投资组合经理提供了风险管控的思路,同时为分散化的投资理念和跨国跨市的投资组合方案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为应对我国股票市场国际化风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参考。
魏鹏宇[9](2020)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及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资本市场领域之中投资主体也变得逐渐丰富,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得以完善。而在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过程中,有必要推出股指期货,以进一步实现我国金融的创新发展。早在1982年美国便推出了首个股指期货,随后西方发达国家便相继推出了股指期货产品。我国是在2010年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该股指期货是我国首个股指期货产品。对于股票市场而言,股指期货可以针对现货价格所出现波动等一些风险而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对于股票市场稳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已将近十年,一直被视为观察我国期货市场表现的核心指数,就其资金体量和周转速度以及参与机构的风控表现而言,现阶段国内股指期货市场正逐渐步入正轨。不过,该股指期货有没有按照其推出时的“初心”进行运转,彰显其价格发现、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核心作用?至今仍然未能形成统一认识。尤其是在2015年6月我国股市出现了股灾,而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指出正是股指期货才导致了股市最终的崩盘,一时间股指期货就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么,期货能否像在其他领域一样在股指范围内展现其对于现货交易独特的价值,并且可不可以切实有效的改善长久困扰着投资者们的股指异动情况呢?可不可以为市场参与者带来越来越多的潜在收益契机?深刻理解和解析这些难以消退的谜团一直都是各方高度关切的焦点。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股指期货对于我国现货市场价格实际波动情况以及股指期货自身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围绕2017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沪深300股指以及股指期货数据展开分析,以各项国内金融期货市场规则和规律为讨论的基础性条件,尝试进行连续时间序列分析。依靠计量统计的方法对现阶段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着重实证分析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学者有关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影响以及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研究,对学者研究成果加以梳理,总结出股指期货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从而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然后,借助于GARCH模型,研究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了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强度要高于指数现货市场,同时股指期现市场呈现持续的均衡结构,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两者的波动溢出效应是相互的。市场波动溢出效应若因意外冲击而产生则以现货市场为主,若因过去波动而产生则以期货市场为主,期货市场给现货市场带来的影响呈现逐渐消退的现象,前者的存在能够有效的改善后者异动,从而避免金融市场失序;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作用非常灵敏,其从期货市场所接受的信息往往能够迅速反馈。最后,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M)结合脉冲响应方法、方差分解等信号系统领域中的研究手段,深入剖析沪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非均衡的动态调整微观动态结构。通过围绕波动溢出进行的实证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双向溢出能够从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中清晰的观察到并表现出失衡的特征。借助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得出,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和现货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沪深300股指的变动明显受到期货价格变的影响,同时自身的变动也对股指期货价格变动起到显着作用。而且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同样也证明了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占主动地位。本文立足于实证的思路,对于股指期现货存在的价格和波动溢出规律带来的套利机会展开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操作主张,希望能够为期货市场的健康理性运转带来一些积极意义;同时,由于所得到相关结果还给今后如何从制度改进的角度提升当前决策和监管水平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确保整个市场能够长时间处于更加完善的监管状态。
高翔飞[10](2020)在《股指期货交易规则放松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沪深300为例》文中认为2019年4月中旬,A股市场到达3300点的相对高位,市场出现一定的看空情绪。此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大幅放松股指期货交易规则,降低了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或者套利的成本,便利了投资者的空头操作。此后两周内上证指数急跌近10%,市场出现大量对股指期货交易股则放松的指责声音。本文即希望通过对比分析股票市场在这一政策性事件前后所表现的定价效率差异,为此次股指期货政策松绑提供理论支持。按照理论分析,放松股指期货交易会降低期货市场交易成本,提高期货市场内信息传导的速度和效率,增强其价格发现功能,进而通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机制,提高现货市场的定价效率。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机制主要有两种:其一,通过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利功能促进期货市场的价格信息向现货市场传导,消除现货市场的价格偏离;其二,制度和投资者构成上的差别使得期货市场的价格在多数情况下都领先于现货市场,这种领先通过金融市场间的信息外溢就会提升现货市场的定价效率。本文选取部分沪深300的成分股和部分非股指期货成分股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4月的政策调整为自然实验,以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为时间区间,根据现有研究,选取三个定价效率指标为衡量标准。通过回归分析计算每只股票在事件前后每个月的定价效率,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此次政策调整对现货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松股指期货交易规则能够提升现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同时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成分股受股指期货交易的影响更大,其定价效率不论是事前还是事后都要高于非股指成分股。定价效率还受换手率、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影响,股票定价效率在事后出现下降主要就是由于市场行情的大幅恶化。中金所放松股指期货交易规则这一政策是合理的,从长远角度看能够提升股票现货市场的定价效率。
二、股票指数期货与股票市场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票指数期货与股票市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疫情背景下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与能源股指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原油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性 |
1.2.2 原油市场与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 |
1.2.3 风险溢出效应研究方法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传导路径分析 |
2.1 我国原油期货市场与能源股票市场发展概况 |
2.1.1 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发展概述 |
2.1.2 我国能源市场发展概述 |
2.2 风险溢出效应理论 |
2.2.1 风险溢出效应概念界定 |
2.2.2 风险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
2.3 原油期货价格对股票价格传导路径分析 |
2.3.1 宏观传导路径 |
2.3.2 微观传导路径 |
第3章 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模型 |
3.1 GARCH模型 |
3.2 Copula模型 |
3.2.1 Copula函数的定义、性质及类型 |
3.2.2 Copula函数的参数估计 |
3.2.3 Copula函数的拟合优度检验 |
3.3 CoVaR模型 |
3.3.1 CoVaR的定义及计算 |
3.3.2 GARCH-Copula-CoVaR模型的构建 |
第4章 上海原油期货与能源股指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4.1 数据选取 |
4.2 对原油期货价格和能源股指的描述性统计 |
4.3 基于GARCH模型的边缘分布估计 |
4.4 基于Copula模型的相依结构及其评价 |
4.4.1 Copula模型的参数估计 |
4.4.2 最优Copula函数的选择 |
4.5 基于CoVaR模型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结果分析 |
4.5.1 Copula-CoVaR的计算 |
4.5.2 CoVaR风险溢出效应的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3)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影响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3.1 创新点 |
1.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相关研究 |
2.2 股指期货波动溢出效应相关研究 |
2.3 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影响的相关研究 |
2.4 简要评述 |
3 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影响理论分析 |
3.1 股指期货的发展和特征分析 |
3.1.1 股指期货发展分析 |
3.1.2 股指期货特征分析 |
3.2 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影响理论分析 |
3.3 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波动溢出影响理论分析 |
4 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影响实证分析 |
4.1 模型选择 |
4.2 数据说明和描述性统计 |
4.2.1 数据说明 |
4.2.2 描述性统计 |
4.3 VAR模型检验 |
4.3.1 平稳性检验 |
4.3.2 Granger因果检验 |
4.3.3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分解 |
4.4 本章小结 |
5 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波动溢出效应影响实证分析 |
5.1 模型选择 |
5.2 基于BEEK-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
5.3 基于DCC-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4)不同限制视角下股指期货市场定价效率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股指期货套利研究综述 |
1.2.2 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价格引导关系研究综述 |
1.2.3 股指期货定价效率研究综述 |
1.2.4 当前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结构安排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可能存在的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股指期货相关介绍 |
2.1.1 股指期货简介 |
2.1.2 沪深300 股指期货介绍 |
2.2 股指期货定价相关理论 |
2.2.1 供求理论 |
2.2.2 有效市场假说 |
2.2.3 套利理论 |
2.2.4 无套利均衡理论 |
2.3 相关概念界定 |
2.3.1 限制视角界定 |
2.3.2 股指期货定价效率界定 |
第3章 交易规则变化及不同限制视角下股指期货定价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沿革 |
3.1.1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
3.1.2 股指期货交易规则变迁 |
3.2 交易规则变化对股指期货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
3.2.1 股指交易规则限制对股指期货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
3.2.2 股指交易规则放松对股指期货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4章 股指期货定价效率模型设计 |
4.1 股指期货定价效率模型介绍 |
4.1.1 持有成本模型 |
4.1.2 无套利区间定价模型 |
4.2 股指期货定价效率的度量 |
4.2.1 套利机会出现的频率 |
4.2.2 套利机会持续的时间 |
4.2.3 错误定价 |
4.2.4 定价误差 |
4.3 股指期货定价效率实证模型设计 |
第5章 股指期货定价效率的实证研究 |
5.1 数据选取及区间划分 |
5.2 股指期货理论价格参数的确定 |
5.2.1 无风险利率 |
5.2.2 股息 |
5.2.3 交易成本 |
5.2.4 股指期货保证金率、融券保证金率和融券费用 |
5.3 不同限制视角下股指期货市场定价效率测度指标比较的实证分析 |
5.3.1 套利机会出现频率的比较 |
5.3.2 套利机会持续时间的比较 |
5.3.3 错误定价的比较 |
5.3.4 定价误差的比较 |
5.4 股指期货市场定价效率的回归实证 |
5.4.1 回归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5.4.2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纳入沪深300股指对高管薪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创新点与不足 |
一、本文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纳入股指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研究 |
一、纳入沪指对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 |
二、纳入沪指对市场波动率的影响研究 |
第二节 市场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
第三节 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三节 传导机制分析 |
一、资本市场传导途径分析 |
二、信息传导途径分析 |
第四节 提出研究假设 |
第四章 被纳入股指对高管薪酬影响的实证设计 |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指标意义 |
第三节 模型构建 |
第五章 被纳入股指对高管薪酬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
第三节 回归结果及分析 |
一、DID结果分析 |
二、PSM-DID结果分析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一、平行趋势检验 |
二、安慰剂检验 |
第五节 异质性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6)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石油相关行业股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石油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
1.2.2 石油价格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 |
1.2.3 相关性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径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1.4.1 创新点 |
1.4.2 难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价格传导理论 |
2.2 原油期货价格对石油相关行业股指的传导机制 |
2.3 EG二步法协整检验 |
2.4 误差修正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上海原油期货发展现状及研究假说 |
3.1 上海原油期货市场现状分析 |
3.1.1 上海原油期货市场简介 |
3.1.2 上海原油期货推出的必要性及意义 |
3.2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对石油相关行业影响的研究假说 |
3.2.1 石油相关行业的分类 |
3.2.2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对上证指数影响的假说 |
3.2.3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对石油生产行业影响的假说 |
3.2.4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对石油消费行业影响的假说 |
3.2.5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对既是石油消费又是石油替代行业影响的假说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上海原油期货与石油相关行业股指相关性实证分析 |
4.1 变量选择及说明 |
4.2 数据基本分析 |
4.3 ADF平稳性检验 |
4.4 EG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
4.4.1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上证指数的相关性 |
4.4.2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石油生产行业的相关性 |
4.4.3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石油消费行业的相关性 |
4.4.4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既是石油消费又是石油替代行业的相关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市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传统金融学理论关于下股指期货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投资者情绪的研究现状 |
2.2.1 投资者情绪的定义 |
2.2.2 投资者情绪的测度 |
2.2.3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
2.3 投资者情绪与股指期货的研究现状 |
2.4 文献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货收益影响的分析 |
3.2 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货市场波动影响的分析 |
3.3 混频模型研究的理论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股指期、现货市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的构建 |
4.1 样本选择 |
4.2 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的构建 |
4.2.1 投资者情绪的构建方法 |
4.2.2 股指期货市场代理指标的选取 |
4.2.3 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的构建 |
4.3 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的构建 |
4.3.1 股票市场代理指标的选取 |
4.3.2 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的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5 股指期货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影响 |
5.1 模型构建 |
5.1.1 MIDAS(m,K)模型 |
5.1.2 GARCH-MIDAS模型 |
5.2 期货情绪对股指期货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
5.3 期货情绪对股指期货市场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
5.4 期货情绪对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影响 |
6.1 股票情绪对股指期货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
6.2 股票情绪对股指期货市场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
6.3 股票情绪对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7.3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原油期货与我国行业板块间投资组合策略研究 ——基于长记忆性视角下的联动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原油期货与股市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
1.2.2 原油期货和股市长记忆性的研究现状 |
1.2.3 原油期货与股市间投资组合的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投资组合构建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
2.1 动态联动关系的一般理论 |
2.1.1 动态联动关系的概念 |
2.1.2 原油期货与股市间的联动关系作用机制 |
2.1.3 衡量动态联动关系的数理方法 |
2.2 长记忆性视角下的动态联动关系 |
2.2.1 序列长记忆性的概念 |
2.2.2 原油期货和股市的长记忆性特征分析 |
2.2.3 长记忆性序列联动关系的测算方法 |
2.3 基于动态联动关系的投资组合理论 |
2.3.1 跨市投资组合理论 |
2.3.2 投资组合策略的构建方式 |
2.3.3 投资组合策略的评价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动态联动关系的构建与测算 |
3.1 数据的处理和描述性统计 |
3.1.1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
3.1.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3.2 序列的长记忆性检验 |
3.2.1 使用R/S分析技术的检验 |
3.2.2 使用修正R/S分析技术的检验 |
3.3 条件方差的构建和波动率的测算 |
3.3.1 均值方程的构建和ARCH检验 |
3.3.2 FIG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构建 |
3.3.3 FIEG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构建 |
3.4 条件协方差的构建和联动关系的测算 |
3.4.1 DCC-GARCH过程的条件协方差构建 |
3.4.2 cDCC-GARCH过程的条件协方差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投资组合策略的设计与评价 |
4.1 投资组合策略的设计 |
4.1.1 投资组合比重优化策略 |
4.1.2 风险对冲策略 |
4.2 投资组合策略的评价 |
4.3 风险管控效果的稳健性检验 |
4.3.1 重新划分样本期间 |
4.3.2 更换原油期货品种 |
4.4 资产组合方式汇总 |
4.5 政策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及价格发现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研究 |
1.2.2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股指期货研究基本理论基础 |
2.1 我国股指期货简介 |
2.1.1 我国股指期货发展历史 |
2.1.2 股指期货的特征和功能 |
2.1.3 我国股指期货品种介绍 |
2.2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理论 |
2.3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理论概述 |
第三章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3.1 实证模型与方法概述 |
3.1.1 平稳性检验 |
3.1.2 ARCH效应检验 |
3.1.3 GARCH及其拓展模型 |
3.2 数据选取 |
3.3 沪深股票指数日收益率序列的统计特征 |
3.3.1 描述性统计 |
3.3.2 平稳性检验结果 |
3.4 GARCH及其拓展模型检验 |
3.4.1 ARCH效应检验结果 |
3.4.2 EGARCH模型及DCC-MGARCH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分析 |
4.1 实证模型与方法概述 |
4.1.1 格兰杰因果检验 |
4.1.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4.1.3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
4.2 实证结果分析 |
4.2.1 平稳性检验 |
4.2.2 协整检验 |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4.2.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分析 |
4.2.5 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分析 |
4.2.6 方差分解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股指期货交易规则放松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沪深300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股票定价效率相关研究 |
2.1.1 基于信息反映速度的股票定价效率相关研究 |
2.1.2 基于信息含量的定价效率相关研究 |
2.2 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联动关系相关研究 |
2.3 当前研究现状分析 |
2.3.1 定价效率相关研究分析 |
2.3.2 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联动关系相关研究分析 |
第三章 我国股指期货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
3.1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沿革 |
3.1.1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及发展 |
3.1.2 股指期货交易规则变迁 |
3.2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
3.2.1 功能机制分析 |
3.2.2 制度机制分析 |
3.2.3 交易规则放松的影响分析 |
3.3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模型设计 |
4.1 定价效率指标确定 |
4.2 模型设计 |
4.3 控制变量 |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1 研究数据选取 |
5.2 描述性统计 |
5.3 实证过程的规范性说明 |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股票指数期货与股票市场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D]. 杨宁. 山东财经大学, 2021
- [2]疫情背景下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与能源股指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D]. 毕宇曼.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风险事件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影响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D]. 骆滨. 浙江大学, 2021(09)
- [4]不同限制视角下股指期货市场定价效率的比较分析[D]. 张晴. 吉林大学, 2021(01)
- [5]纳入沪深300股指对高管薪酬的影响[D]. 金怡梦.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6]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石油相关行业股指相关性研究[D]. 陈泳吉.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7]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市场影响的研究[D]. 李莎莎.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8]原油期货与我国行业板块间投资组合策略研究 ——基于长记忆性视角下的联动关系[D]. 杨洪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9]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及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 魏鹏宇.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10]股指期货交易规则放松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沪深300为例[D]. 高翔飞.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期货论文; 股指期货论文; 股指论文; 原油论文; 沪深300股指期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