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走访慰问

深入基层走访慰问

一、深入基层走访慰问(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21)在《晒晒“我家”今年办的实事》文中研究表明当好职工"娘家人"是各级工会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党的重要嘱托,也是职工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工会职责所在。如何当好职工"娘家人"?那就是要多为职工办实事、解烦忧。又到年底了,又进入工作总结阶段了。不论是各区总工会还是局总公司工会,年初的计划均已顺利完成。那么,工会今年又为职工做了哪些实事?取得了哪些成效?让我们来这里来晒一晒,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朱娜[2](2021)在《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桂林L区“优抚之家”社工服务项目为例》文中提出老年退役军人服务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国家日渐强大,党和政府对于退役军人的优抚安置非常重视。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优抚政策,对退役军人进行优待。传统的老年退役军人服务提供方式单一,而老年退役军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退役军人服务尤为重要。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工作参与到老年退役军人服务中,为原来传统的工作模式增加活力。将一部分行政工作之外的工作交给社工机构完成,在减轻政府部门工作量之外,也创新了工作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当前社会服务普遍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社会工作能够针对老年退役军人这类人群的不同特点,分析需求,制定计划,解决困难。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老年退役军人服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已经有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社会对老年退役军人的关注度也很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满足服务对象需求,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社工参与到老年退役军人服务中,为传统工作模式的创新提供可能。本文以老年退役军人为服务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以及无结构访谈法对“优抚之家”整个服务项目的实务过程进行梳理,通过选取服务活动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分析出社会工作介入老年退役军人实务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本篇文章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文章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在传统老年退役军人服务单一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退役军人服务中是必然趋势。提出了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叙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笔者对整个社工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梳理分析,从每个服务计划入手,着重分析服务活动的开展过程,结合思考并发现其中的问题。通过项目的实施与运行,社会工作者基本完成了项目目标,老年退役军人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社会参与提高,人际交往的圈子扩大,提升自我价值感,获得社会的尊重。第三部分,阐述社会工作介入老年退役军人服务过程的问题以及成因,具体问题包括:一是社工开展老年退役军人服务过程行政色彩较严重,二是社工开展老年退役军人服务支持力度不够;三是社工机构服务整体运作能力不足;四是社工开展老年退役军人服务的评估与监管不力。而关于问题形成的原因则包括政府与社工机构地位不平等、各方资源投入不足、社工行业及社工自身存在不足、老年退役军人社工服务评估过程不规范。第四部分,笔者根据前文分析的社会工作介入老年退役军人过程的问题以及相关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是政府要鼓励引导社工机构发展;二是加大老年退役军人社工服务的支持力度;三是社工机构要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四是社会工作者要增强自身专业性;五是注重老年退役军人社工服务评估过程的专业性。相关建议的提出,以期为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介入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郑松林[3](2020)在《退役军人服务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 ——以清远市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重大决定,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挂牌成立,此后,从中央到村一级相继设立了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开启了新时代由专门部门集中统管退役军人事务的全新模式。退役军人的今天就是现役军人的明天,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惠及的不仅仅是退役军人,也是在激励现役军人和军属,既有利于破解现实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解除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实现改革强军的战略目标。本研究以清远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和全市退役军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梳理出退役军人有就业创业、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生活保障、医疗保障、荣誉激励等需求,有要求身份认定、提高优抚补助标准、落实安置政策、生活特殊困难帮扶等诉求。针对退役军人的服务需求和信访诉求,清远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信访业务高位运行、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困境。在深入分析困境成因的基础上,笔者以服务型政府理论、社会支持系统理论为指导,提出在面对退役军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时,应借鉴清远市引入禁毒社工的经验,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思路,在当前各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有场地、有经费的情况下,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同时也是一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引入到退役军人服务上来,并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退役军人服务的具体策略和建议,旨在为从社会工作视角完善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提供借鉴,进而扩大退役军人服务的内涵和范围,提升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牛青[4](2020)在《政府回应过程中的基层干群关系研究 ——以2018年寿光市T镇洪灾为例》文中提出从公共关系的学科视角来看,政府虽然是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但基层干部才是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劝说的直接行动者。干群关系是一对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政治关系,在与群众维系和谐关系的互动过程中,政府回应承担着对外信息发布的责任,无疑发挥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政府需要作出舆情回应的各种事件类型的增多,回应效果得到高度关注,其中公共安全事件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基层干部在回应过后深入基层时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更是在动态检验着政府回应对基层干群关系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从政府回应的大背景出发,集中探讨基层干群关系是否受到波及,对目前干群关系现状和群众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为全方位塑造干部亲民、担当的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政府信任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格鲁尼格关系策略模型为理论基础,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2018年寿光洪灾事件为线索,选取T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此次政府回应和后续干群关系现状整理后,从公共关系视角入手展开分析。换句话说,此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是政府回应状况的好坏、群众得知回应过后的系列反应,以及这些因素是否和基层干群关系有必然的关系。基于关系策略模型,结合选题经过策略加工,认为基层干群和谐关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合法性、回应力、双向沟通、信任。通过问卷和访谈整理,发现基层干群关系总体和谐,政府回应与干群关系并无必然联系,表现为基层群众对干群关系的主观感知和谐度较高、满意度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个别疏离情况,“塔西陀陷阱”挑战、群众对政府回应和基层干部的满意度呈现不均衡特征、政府回应不当引发干群双重不满等。经过分析,归因为基层政府公信力弱、风险防范意识和回应能力不足、监督机制存在漏洞,群众观念意识淡薄等。最后,本文认为,干群关系的维系策略应该从政府和干部入手,坚持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整合社会力量进行信息传播和社会帮扶、开展关系修复工作等,总之,基层干群关系的维系重在主动沟通,不断消弭干群双方错误认识。

李斌[5](2020)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访惠聚”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访惠聚”工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民生建设的宏大工程。新疆“访惠聚”工作开展以来,全疆各地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载体“访惠聚”工作在米东区开展以来,是否取得了成效及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论证“访惠聚”工作在实践中具有的重要价值,以此为“访惠聚”工作的下一步深入开展提供参考。论文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本人三年的“访惠聚”工作经历为依托,选取典型社区和村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访谈,针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访惠聚”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特色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综合提炼总结。绪论部分在明确研究背景与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搜集和阅读,从群众路线、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等几个视角对文献进行了评述。研究内容分为4部分,首先简介基本概念和“访惠聚”工作的理论基础,说明“访惠聚”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对米东区“访惠聚”工作的进展和特色进行介绍,重点挖掘分析取得的工作成效,主要从脱贫攻坚、党建促治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去极端化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5个方面进行说明。米东区“访惠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在人员配置、驻村干部工作能力、带动致富能力、“惠民生”成果长效化、派出单位后盾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尝试为进一步加强“访惠聚”工作提出自己的思考。论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访惠聚”工作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小见大,旨在探析提升“访惠聚”工作成效的方法和途径,为在基层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中共怒江州委组织部课题组,丰占光,姜富荣[6](2019)在《健全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凝聚广大党员力量、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关爱帮扶困难党员而在基层党建领域探索形成的一种新的实践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关心爱护党员和基层干部,特别要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的问题,实际上是对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进行破题。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正式形成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

能艳兰[7](2019)在《积极老龄化语境下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供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养老问题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备受关注,加之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催生了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得养老模式和理念在养老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和创新。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提出作为应对养老问题的一大突破性成果,在养老模式的发展和创新中得到充分运用,养老社区作为该理念的实践正以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随运而生。养老需求各异,充分考虑养老需求,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积极的适老环境和适老服务是养老社区建设的重点。本研究基于对昆明市养老社区老年人的个案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走访、访谈等方式,一方面,对昆明市养老社区中老年人对于医疗、日常生活照料、文娱健身、心理慰问、安全、再就业六类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进行调研分析,并总结需求的特征;另一方面,理清昆明市养老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供给机制和管理体系,分析城市政府、非营利组织、家庭等五大服务供给主体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情况;同时,进一步对养老社区中老年人对于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即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和具体供需情况进行说明。基于此,从政府、社会、社区、老年人四个维度对养老社区服务供需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基础引导老年人需求、以制度供给为养老服务供给创造条件、以满意度为导向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将积极老龄化理念贯彻落实到养老社区的建设发展中,落实其健康、保障、参与三大维度的核心要素,以满意度为导向形成养老服务的供需平衡从而实现积极老龄。

许换换[8](2019)在《城市社区干群关系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W市L街为例》文中认为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干群关系事关国家长久发展,决定党的兴衰成败,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城市社区作为党的群众工作政策体系中的基础一环,社区干部在凝聚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社区干群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以及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社区治理中如何有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城市社区干群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基层城市社区干群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比较的研究方法,并在具体资料收集过程中使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以分析当前W市L街三种类型社区即混合型老旧Q社区、单位型老旧H社区以及新型商品房J社区干群关系的问题、原因以及优化路径。调研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型老旧Q社区干群状况相较于H社区和J社区最佳,三种类型社区干群关系的各维度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在三个社区各自总体的干群关系现状方面却呈现出较大的共性之处,即三种类型社区干群关系在总体上都还是比较弱的,处于一种“低认知”、“弱互动”、“弱情感”等方面的疏离化状态。城市社区干群关系疏离化的原因比较复杂,其疏离化之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时代大背景下城市社区发展以及利益、制度、干部、群众等层面的共性影响因素,也有不同类型社区规模、封闭性、建筑形体等外部特征和社区内部性质的个性化影响因素。新时代条件下有效密切城市社区干群关系,必须从找准社区居民主要利益点、完善社区制度建设、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居民整体素质等方面着手,以此深化社区干群联系和互动,增强居民对社区干部的正向情感和认同,促进社区干群正向“强关系”的建立,最终构建城市社区紧密融洽型干群关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党在基层社区的执政基础,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刘耀堂[9](2019)在《走访慰问送温暖 问计把脉谋发展——全国律师行业党委组织开展“大走访 大慰问 大调研”活动综述》文中研究表明1月24日清晨,浙江六合律师事务所的冯淼律师早早地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一位"客人"的到来。2012年,冯淼律师被派遣到网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法律服务工作。存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冯淼律师从没叫过一声篱、喊过一次累,始终把法律援助工作放在第一位。与此同时,浙江楷泽律师事务所的陈杏英律师也赶到了浙江六合律师事务所。虽然身患重病,但陈杏英律师此刻却显得格外精神。2012年以来,陈杏英律师担任社区

鲁竞夫[10](2018)在《国有企业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管控机制研究 ——基于两个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比较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使得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面临巨大挑战,由此引发的集体性劳资冲突屡见报端。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2015年中央10号文件)提出各劳动关系主体应共同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落地到企业层面,企业内的管理方、党组织和工会如何协调配合以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呢?这一现实问题亟待理论研究的回应。既有的产业关系系统研究、公司治理研究和企业党组织研究都与该现实问题相关,但受制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的局限性,无法针对性地回应本现实问题。为了回应集体性劳资冲突频发的紧迫现实,为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劳资冲突管控提供理论指引,本研究探究了资源型国有企业内的管理方、党组织和工会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行为、过程、效果和情境。具体来说,本研究提出了3个研究问题,分别是关乎行为存在性的研究问题1:在资源型国有企业中,各劳动关系主体分别有哪些劳动关系管理行为?关乎管控过程的研究问题2:在资源型国有企业中,各主体如何通过其劳动关系管理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以及关乎情境的研究问题3:在资源型国有企业中,情境如何影响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管控?围绕以上3个研究问题,本研究历时4年,通过对两个背景相似、但劳资冲突管控效果迥异的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深入调研(包括共计50人的访谈、以及长达1个月的以轮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田野调研),基于跨界理论、劳动过程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嵌入理论等理论透镜,得到如下研究发现:第一,在资源型国有企业中,企业的管理方、党组织和工会均存在劳动关系管理行为,分别是人力资源实践、党组织跨界行为和工会实践。第二,管理方和党组织分别通过人力资源实践和党组织跨界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班组长和工会分别在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发挥中介作用。在直接效应中,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实践与党组织跨界行为不存在优劣之分;但在中介效应中,以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为主的多种人力资源实践的有机整合,以及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的党组织跨界行为,更有利于班组长和工会发挥中介作用。第三,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管控要受到“新单位制”这一情境的影响。“新单位制”的转型对集体性劳资冲突具有“激发效应”,但不必然导致集体性劳资冲突。冲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管控体系的内部运行失效及其“外部嵌入”较差,根本原因则是家长式人力资源实践和与生产经营脱节的党组织跨界行为本身潜藏隐患。第四,“关系”在中国情境下的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劳资冲突管控中非常重要。本研究可能的理论贡献有以下三点:第一,实现了劳资冲突管控研究的中国情境化。一方面,本研究将企业层面的党组织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主体纳入研究视野,构建了党组织跨界行为这一全新构念,并系统地探究了该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过程、效果和情境,在中国情境下拓展了劳资冲突管控研究的主体范围。另一方面,西方学者往往重视劳动过程中的“实践面向”对于劳资冲突管控的作用;与之不同,本研究发现“关系面向”在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劳资冲突管控过程中更为重要,在应用劳动过程理论进行劳资冲突研究方面,实现了中国情境化。第二,充实和拓展了跨界理论。过往关于跨界理论的研究认为跨界行为由协调行为、使节行为和监管行为三个维度构成。本研究在编码过程中提炼出了垂范行为这一全新维度,并探究了该行为如何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充实和拓展了跨界理论的内涵和作用机制。第三,深化了人力资源实践相关研究。关于人力资源实践如何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既有的研究成果之间存在争议与矛盾。相应地,人力资源实践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过程和效果也变得模糊不清。作为回应,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人力资源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工会等主体的中介作用以及情境的变化等,都会对人力资源实践的效果产生影响。既有研究之间的争议与矛盾往往源自对某些影响因素的忽略。这就给予了上述争议与矛盾以合理的解释,深化了有关人力资源实践的研究。本研究可能带来如下实践启示:在企业一线的劳资冲突管理中,管理方和党组织应提高实效性,避免形式化;同时应充分发挥企业工会和一线班组长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企业应识时通变、顺势而为,时刻注意其劳动关系管理行为是否与时俱进。最后,本文总结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深入基层走访慰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入基层走访慰问(论文提纲范文)

(1)晒晒“我家”今年办的实事(论文提纲范文)

东城区总工会
    解决职工困难当好“娘家人”
朝阳区总工会
    打好服务职工“组合拳”
大兴区总工会
    用心用情用力守护职工
平谷区总工会
    精准服务为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延庆区总工会
    列“办实事”清单以实意促实干
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工会
    用心用情打造“幸福工程”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工会
    把好事办到职工群众心坎儿上

(2)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桂林L区“优抚之家”社工服务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
        1.研究问题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研究的创新点
    (四)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二、桂林L区“优抚之家”社工服务项目介绍及执行
    (一)项目简介
        1.机构简介
        2.项目概要
    (二)老年退役军人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分析
        1.老年退役军人的基本情况
        2.老年退役军人的需求分析
        3.项目服务设计
    (三)项目准备和宣传工作
        1.前期调查与准备
        2.宣传工作
    (四)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及计划
        1.总目标
        2.具体目标
        3.项目服务计划
    (五)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执行
        1.“关爱到家”走访慰问服务计划实务过程分析
        2.“助力优抚·社工同行”个案辅导服务计划实务过程分析
        3.“我和祖国共成长”小组活动服务计划实务过程分析
        4.“老有所乐·宝刀未老”社区活动服务计划实务过程分析
        5.“聚爱优抚·关爱传递”资源链接服务计划实务过程分析
    (六)项目评估
        1.方案评估
        2.过程评估
        3.结果评估
    (七)项目总结
三、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过程存在的问题
        1.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过程行政色彩较严重
        2.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支持力度不够
        3.社工机构整体服务运作能力欠缺
        4.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的评估与监管不力
    (二)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过程问题的成因
        1.政府与社工机构地位不平等
        2.各方资源投入不足
        3.社工行业及社工自身存在不足
        4.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评估过程不规范
四、解决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过程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要鼓励引导社工机构发展
        1.促进政府职能转型
        2.加强社工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二)加大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支持力度
        1.扩大资金来源
        2.多方协作提供服务
    (三)社工机构要提升自身能力建设
        1.落实员工激励制度
        2.完善内部管理监督体制
        3.机构提高链接资源能力
        4.打造项目品牌
        5.吸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四)社会工作者要增强自身专业性
        1.提升社工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2.加大机构督导力度
        3.服务介入过程注重技巧的运用
    (五)注重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评估过程的专业性
        1.立足项目需求开展服务
        2.注重评估方式专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退役军人服务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 ——以清远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方法
        1、问卷法
        2、访谈法
        3、文献研究法
    (六)研究思路
    (七)研究创新点
        1、研究对象代表性强
        2、研究资料较丰富
        3、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退役军人
        2、退役军人服务
        3、社会工作
    (二)理论基础
        1、服务型政府理论
        2、社会支持系统理论
三、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现状
        1、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2、服务开展及其效果
        3、当前退役军人服务的新趋势
    (二)清远市退役军人基本情况
        1、人员结构情况
        2、退役军人信访群体划分
    (三)清远市退役军人需求分析
        1、就业创业需求
        2、社会适应心理调适需求
        3、生活保障需求
        4、医疗保障需求
        5、荣誉激励需求
四、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一)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的困境
        1、信访业务高位运行,各级工作人员疲于应付
        2、工作力量薄弱,制约服务工作有效开展
        3、社会力量参与度不足
        4、退役军人社会支持不足
    (二)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困境的成因分析
        1、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原因
        2、管理体制的原因
        3、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原因
        4、退役军人自身的原因
五、社会工作介入退役军人服务的策略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1、退役军人服务机构是社会工作介入的有效载体
        2、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退役军人
        3、社会工作服务退役军人的理念和方法科学有效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
        1、根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2、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3、开发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4、推动社会工作机构积极参与
        5、构建退役军人社会支持网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政府回应过程中的基层干群关系研究 ——以2018年寿光市T镇洪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政府回应的研究
        二、关于基层干群关系的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基础
        一、关系管理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二、格鲁尼格“关系策略模型”的核心内容
        三、关系策略模型在本文的应用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政府回应的内涵
        二、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概念界定
        三、基层干群关系的多学科解释
    第二节 基层干群关系维护中政府回应的角色定位
        一、政务信息的整合者
        二、事件真相的还原者
        三、社会情绪的稳定者
        四、政民关系的沟通者
    第三节 从关系策略模型解构政府回应下的基层干群关系
        一、合法性:政府的合法性是回应群众期待的政治基础
        二、回应力:努力加强政府回应主客体能力建设和平台载体建设
        三、双向沟通:信息对称是缓解干群紧张关系的润滑剂
        四、信任:政治信任是实现基层干群关系和谐的终极目标
第三章 寿光市T镇洪灾中政府回应下基层干群关系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寿光市T镇的基本情况简介
        一、蔬菜基地T镇的基本镇情
        二、T镇经济迅速发展的成熟模式
    第二节 2018 年寿光洪灾中的政务舆情回应
        一、寿光洪灾引发的舆情事件回溯
        二、相关基层政府舆情回应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寿光T镇田野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研数据来源
        二、田野调研问卷的基本情况统计
    第四节 寿光T镇洪灾期间政府回应对基层干群关系的影响分析
        一、政府回应不当引发干群对利益诉求表达不畅的双重不满
        二、受灾村民对上级政府回应和基层干部的满意度呈现不均衡特征
        三、基层政府全力救援是干群和谐关系达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章 政府回应中的基层干群关系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基层干群关系和谐共生的整体情况和促成因素
        一、群众对基层干群关系主观感知和谐程度整体较高
        二、群众对基层政府合法性的认可度整体较高
        三、群众对灾后重建和其他善后举措的期望与认知的落差较小
        四、基层干群之间的沟通效果比较好
        五、基层干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攻坚克难赢得群众信任
    第二节 政府回应过程出现个别基层干群关系疏离现象
        一、基层干群信任关系面临“塔西佗陷阱”挑战
        二、个别基层干部下乡慰问走过场疏离干群关系
        三、群众的从众心理和情绪感染增加了关系修复的难度
    第三节 基层干群关系“亮红灯”的原因分析
        一、“央强地弱”差序政府信任格局下基层政府公信力缺失
        二、基层政府风险防范意识和舆情应对能力不足
        三、部分基层政府部门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四、个别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存在思想认知偏差
第五章 政府回应过程中基层干群关系的维持策略
    第一节 坚持政府工作合法性的价值理念
        一、毫不动摇坚持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念
        二、完善有利于公民参与的制度和形式
        三、强化服务型政府理念
    第二节 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务舆情动态回应机制
        一、前期:加强政府舆情监测预警能力的建设
        二、中期:完善政府各部门、各层级联动机制
        三、后期:采取正向激励、失信惩罚原则规范的追责机制
    第三节 政府回应中立足基层干群关系的整合重在双向沟通
        一、着力提高基层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
        二、“民意兼容”多样化畅通民意收集和回应渠道
        三、基层干部走访慰问群众需强化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
        四、多渠道营造有利于建构基层干群和谐关系的社会氛围
    第四节 在日常性回应中增进政府信任和基层干群关系修复
        一、迅速、主动取得与群众的联系
        二、寻找干群“共同关心”作出适度承诺
        三、直面多元主体意见以求平等对话达成共识
        四、对工作失误进行合理归因并担当责任
        五、多管齐下整合社会力量助力群众重建工作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关于寿光市政府回应中基层干群关系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5)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访惠聚”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1.4.1 难点
        1.4.2 创新点
第2章 “访惠聚”工作相关理论及其重要性
    2.1 基本概念
        2.1.1 “访惠聚”工作
        2.1.2 驻村干部
        2.1.3 基层组织
    2.2 “访惠聚”工作的理论基础
        2.2.1 党的群众路线
        2.2.2 党中央治疆方略
        2.2.3 社会公共管理
        2.2.4 基层党组织建设
    2.3 “访惠聚”工作的重要性
        2.3.1 实现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
        2.3.2 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2.3.3 推进与全国同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
第3章 米东区“访惠聚”工作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3.1 米东区“访惠聚”工作现状及实施进程
        3.1.1 米东区基本情况
        3.1.2 米东区“访惠聚”工作实施进程
        3.1.3 米东区“访惠聚”工作特色
    3.2 米东区“访惠聚”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
        3.2.1 深入细致了解民情,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3.2.2 织密织牢“党建+治安”网格,维稳基础更加牢固
        3.2.3 持续整顿,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
        3.2.4 强化“五个认同”教育,挤压极端思想空间
        3.2.5 建立基层文化阵地,选树先进典型示范引领
第4章 米东区“访惠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工作队人员配置不合理
        4.1.2 驻村干部的工作能力欠缺
        4.1.3 工作队带动致富难度大
        4.1.4 “惠民生”成果长效化不足
        4.1.5 派出单位后盾作用发挥不明显
    4.2 原因分析
        4.2.1 工作队选派调整机制不完善
        4.2.2 学习培训不到位
        4.2.3 群众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4.2.4 执行主体间沟通协调不畅
        4.2.5 派出单位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第5章 进一步加强“访惠聚”工作的思考
    5.1 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队人员配置
    5.2 丰富学习培训内容,提高干部能力素质
    5.3 增强工作队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
    5.4 畅通渠道,促成“惠民生”的长久价值
    5.5 提高站位,做好驻村干部的坚强后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健全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怒江州健全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
    1. 领导重视,发挥党组织在激励关怀帮扶中的主导作用
    2. 创新方式,分类帮扶,不断增强关爱帮扶的实效性
    3. 全面调查,摸清底数,不断增强关爱帮扶的针对性
    4. 积极筹措关怀帮扶资金,提高党内关怀帮扶工作的操作性
    5. 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党内关爱、帮扶工作成效显着
    6.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制度
    7. 狠抓主要领导抓党建和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着力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
二、怒江州健全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 怒江州困难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 怒江州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对激励、关怀、帮扶的内涵认识不深,把握不准。
        二是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不到位。
        三是各部门、单位之间差异较大,不平衡。
        四是对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
        五是对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效果不实。
        六是长效帮扶机制还没有健全和完善。
三、积极探索健全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新思路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 健全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必须坚持“四个结合”
    3. 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增强党员干部内生动力
    4. 健全完善党内帮扶机制,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感召力
        一是要进一步探索创建帮扶基金,解决有钱帮扶问题。
        二是坚持因人帮扶,分类帮扶。
        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帮扶制度。
    5. 创新资金筹措和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要建立党员关爱帮扶专项资金制度。
        二是要探索设立“党内关怀基金”制度。
    6.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党内帮扶良好氛围

(7)积极老龄化语境下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供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小结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积极老龄化
        二、养老社区与社区养老
        三、机构养老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供给需求理论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四、简短评析
第三章 积极老龄化语境下的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的供需情况
    第一节 积极老龄化语境下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
        一、不同服务类别的需求分析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差异分析
        三、养老服务需求的特征
    第二节 积极老龄化语境下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的供给情况
        一、社区服务的政策支持
        二、供给机制及管理体系
        三、供给主体及服务内容
        四、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第三节 积极老龄化语境下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一、构建满意度模型
        二、信度效度分析
        三、模型拟合
        四、结果分析
    第四节 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的供需情况与满意度
        一、服务了解程度
        二、需求—满足情况
        三、满意度分析
第四章 积极老龄化语境下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供需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养老社区服务供需问题分析
        一、政府层面的问题分析
        二、社会层面的问题分析
        三、社区层面的问题分析
        四、老年人层面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养老社区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层面的原因分析
        二、社会层面的原因分析
        三、社区层面的原因分析
        四、老年人层面的原因
第五章 积极老龄化语境下平衡养老社区服务供需的建议
    一、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基础引导老年人需求
        (一) 以积极老龄氛围引导传统观念转变
        (二) 以积极老龄实践引导社区老龄参与
        (三) 以社区认同进行情感引导
    二、以制度供给为养老服务供给创造条件
        (一) 积极老龄理念的合法化
        (二) 设置专项,保障服务供给的资金
        (三) 以满意度为导向进行监督评估
    三、以满意度为导向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一) 养老服务市场的按需发展
        (二) 养老服务种类的按需供给
        (三) 养老环境的按需建设
        (四) 养老服务人员的按需供给
结语
    一、小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8)城市社区干群关系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W市L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缘由
    1.2 基层干群关系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2 城市社区干群关系的理论与概念阐释
    2.1 城市社区干群关系的理论基础
    2.2 城市社区干群关系的概念阐释
3 城市社区干群关系的基本现状
    3.1 三类社区基本概况
    3.2 三类社区干群主体概况
    3.3 三类社区干群关系现状与比较
4 城市社区干群关系疏离化的原因分析
    4.1 利益层面
    4.2 制度层面
    4.3 干部层面
    4.4 群众层面
    4.5 社区层面
5 密切城市社区干群关系的基本路径
    5.1 找准主要利益点是密切社区干群关系的基本前提
    5.2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是密切社区干群关系的重要保证
    5.3 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是密切社区干群关系的关键环节
    5.4 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是密切社区干群关系的重要方面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研日志(节选)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10)国有企业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管控机制研究 ——基于两个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比较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基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提出)
        1.2.1 研究问题1:企业内各主体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的存在性研究
        1.2.2 研究问题2:各主体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过程研究
        1.2.3 研究问题3:情境与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
        1.2.4 关于研究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为何聚焦资源型国有企业
    1.3 研究意义
        1.3.1 学术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概念界定与释义
        1.4.1 资源型国有企业的界定(限定研究对象的范围)
        1.4.2 人力资源实践的界定(管理方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
        1.4.3 党组织跨界行为的界定(党组织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
        1.4.4 工会实践的界定(工会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
        1.4.5 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界定(管控结果)
        1.4.6 “新单位制”的界定(情境)
        1.4.7 “内部嵌入”与“外部嵌入”的界定(管理体系之间的契合度)
    1.5 技术路线
        1.5.1 研究范式
        1.5.2 技术路线图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管理方的行为:人力资源实践
        2.1.1 人力资源实践的分类和构成
        2.1.2 人力资源实践的结果变量
        2.1.3 人力资源实践研究述评
    2.2 企业党组织的行为:党组织跨界行为
        2.2.1 研究党组织跨界行为的必要性
        2.2.2 跨界行为的分类和构成
        2.2.3 跨界行为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调节变量
        2.2.4 跨界行为研究述评
    2.3 企业工会的行为:工会实践
        2.3.1 工会实践的分类和构成
        2.3.2 工会实践的结果变量
        2.3.3 工会实践研究述评
    2.4 劳资冲突及其管控
        2.4.1 劳资冲突的分类和影响
        2.4.2 如何管控劳资冲突?两种主流学派的纷争
        2.4.3 劳资冲突及其管控研究述评
    2.5 劳资冲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理论视角:劳动过程理论视角
        2.5.1 劳动过程理论的重要性
        2.5.2 劳动过程理论的意涵和优势
        2.5.3 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
        2.5.4 劳动过程理论研究述评
    2.6 组织学习理论:解释管控过程中,劳动关系主体自身的变化过程
        2.6.1 组织学习的意涵
        2.6.2 组织学习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2.6.3 组织学习的影响因素
        2.6.4 组织学习的作用
        2.6.5 组织学习理论研究述评
    2.7 社会交换理论:解释管控过程中,员工-组织关系的变化过程
        2.7.1 社会交换理论释义
        2.7.2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如何应用于劳动关系研究?
        2.7.3 社会交换在组织内发生的层次
        2.7.4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劳动关系研究述评
    2.8 情境:“新单位制”及其转型的影响
        2.8.1 计划经济下的“单位制”
        2.8.2 市场经济下的资源型国有企业中的“新单位制”
        2.8.3 “新单位制”及其转型与集体性劳资冲突
        2.8.4 “新单位制”的转型所带来影响的理论解释:嵌入理论
        2.8.5 关于情境变化的影响之研究述评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案例研究方法简介
        3.1.1 案例研究方法的意涵、发展和分类
        3.1.2 为什么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
        3.1.3 为什么本研究采用比较案例研究?
    3.2 本案例研究的特殊之处:拓展式案例研究
        3.2.1 拓展式案例研究的意涵、发展和分类
        3.2.2 拓展式案例研究的特点
        3.2.3 为什么本研究需要使用拓展式案例研究?
        3.2.4 本研究如何进行拓展式案例研究?
    3.3 案例选择
        3.3.1 案例选择的抽样逻辑:理论抽样
        3.3.2 案例选择的原因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3.4.1 数据收集方法
        3.4.2 数据收集情况
        3.4.3 数据分析方法
    3.5 从数据到理论
        3.5.1 方法论方面的说明
        3.5.2 应用典型范例
    3.6 效度和信度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背景
    4.1 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
        4.1.1 S1公司的基本情况
        4.1.2 S2公司的基本情况
    4.2 情境相同:均长期身处“新单位制”下,并面临转型
        4.2.1 S1公司和S2公司均长期身处“新单位制”下
        4.2.2 S1公司和S2公司均面临“新单位制”的转型
    4.3 劳资冲突的管控效果对比:S1公司的失败与S2公司的成功
        4.3.1 S1公司的管控失败:发生了集体性劳资冲突
        4.3.2 S2公司的管控成功:未发生集体性劳资冲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存在性研究:各主体的劳动关系管理行为的存在性及其构成
    5.1 企业管理方:人力资源实践
        5.1.1 S1公司的人力资源实践
        5.1.2 S2公司的人力资源实践
        5.1.3 S1、S2公司人力资源实践的对比
    5.2 企业党组织:党组织跨界行为
        5.2.1 S1公司的党组织跨界行为
        5.2.2 S2公司的党组织跨界行为
        5.2.3 S1、S2公司党组织跨界行为的对比
    5.3 企业工会:工会实践
        5.3.1 S1公司的工会实践
        5.3.2 S2公司的工会实践
        5.3.3 S1、S2公司工会实践的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直接效应研究:劳动关系管理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直接作用
    6.1 企业管理方:人力资源实践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直接效应分析
        6.1.1 S1公司管理方的直接效应分析
        6.1.2 S2公司管理方的直接效应分析
        6.1.3 S1公司和S2公司的对比分析
    6.2 企业党组织:党组织跨界行为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直接效应分析
        6.2.1 S1公司党组织的直接效应分析
        6.2.2 S2公司党组织的直接效应分析
        6.2.3 S1公司和S2公司的对比分析
    6.3 企业工会:工会实践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直接效应分析
        6.3.1 S1公司工会的直接效应分析
        6.3.2 S2公司工会的直接效应分析
        6.3.3 S1公司和S2公司的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介效应研究:班组长和工会的中介作用
    7.1 中介过程的关键角色:工会(组织层面)和班组长(个体层面)
        7.1.1 组织层面的中介角色:工会
        7.1.2 个体层面的中介角色:班组长
    7.2 管理方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中介过程
        7.2.1 S1公司管理方的中介过程
        7.2.2 S2公司管理方的中介过程
        7.2.3 S1公司和S2公司的对比分析
    7.3 党组织管控集体性劳资冲突的中介过程
        7.3.1 S1公司党组织的中介过程
        7.3.2 S2公司党组织的中介过程
        7.3.3 S1公司和S2公司的对比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情境研究:“新单位制”及其转型对劳资冲突管控的影响
    8.1 管控成败的“外部嵌入”分析:基于嵌入理论视角
        8.1.1 S1公司管控体系的“外部嵌入”:差
        8.1.2 S2公司管控体系的“外部嵌入”:好
    8.2 管控成败的内部过程分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
        8.2.1 管控成败的内部过程分析:直接效应分析
        8.2.2 管控成败的内部过程分析:中介效应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果与讨论
    9.1 命题1:关于行为存在性的命题
        9.1.1 命题1的提出(回应研究问题1)
        9.1.2 命题1相关内容的研讨
    9.2 命题2:关于作用过程的命题
        9.2.1 提出命题2.1(关于直接效应的命题),以回应研究问题2.1
        9.2.2 提出命题2.2(关于中介效应的命题),以回应研究问题2.2
        9.2.3 命题2的提出(回应研究问题2)
    9.3 命题3:关于情境影响的命题
        9.3.1 提出命题3.1(关于“情境是什么”的命题),以回应研究问题3.1
        9.3.2 提出命题3.2(关于“情境变化的影响”的命题),以回应研究问题3.2
        9.3.3 命题3的提出(回应研究问题3)
    9.4 “涌现”出的其他研究发现:“关系”的重要性
    9.5 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劳资冲突管控过程模型
        9.5.1 “新单位制”下的劳资冲突管控过程图解
        9.5.2 “新单位制”转型时的劳资冲突管控过程图解
    9.6 贡献与启示
        9.6.1 理论贡献
        9.6.2 实践启示
    9.7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9.7.1 本研究的局限性
        9.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田野调研实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深入基层走访慰问(论文参考文献)

  • [1]晒晒“我家”今年办的实事[J]. 本刊编辑部. 工会博览, 2021(34)
  • [2]老年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桂林L区“优抚之家”社工服务项目为例[D]. 朱娜.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退役军人服务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 ——以清远市为例[D]. 郑松林.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政府回应过程中的基层干群关系研究 ——以2018年寿光市T镇洪灾为例[D]. 牛青.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5]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访惠聚”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斌. 新疆大学, 2020(07)
  • [6]健全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J]. 中共怒江州委组织部课题组,丰占光,姜富荣. 创造, 2019(07)
  • [7]积极老龄化语境下昆明市养老社区服务供需研究[D]. 能艳兰. 云南大学, 2019(03)
  • [8]城市社区干群关系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W市L街为例[D]. 许换换.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走访慰问送温暖 问计把脉谋发展——全国律师行业党委组织开展“大走访 大慰问 大调研”活动综述[J]. 刘耀堂. 中国律师, 2019(02)
  • [10]国有企业集体性劳资冲突的管控机制研究 ——基于两个资源型国有企业的比较案例研究[D]. 鲁竞夫.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深入基层走访慰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