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泵广义经济调度研究

循环泵广义经济调度研究

一、循环水泵广义经济调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睿[1](2021)在《长春某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与运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能耗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集中供热是目前建筑耗能里最具节能潜力的部分。通常在集中供热管网设计过程中,仅凭经验设计会使得管网前期投资增加,进而导致运行阶段存在水力失调的问题,难以满足管网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另外,运行调节过程中供热量和热负荷不匹配问题,使得水泵能耗过高,能源浪费严重。对集中供热管网进行管路设计优化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而管网的运行调节优化可以提高安全可靠性,提升供热品质,降低供热成本。因此,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运行调节优化对满足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春第三热电厂某集中供热管网为研究对象,对其设计与运行优化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对管网的工程信息汇总分析,并应用EPANET软件建立管网拓扑模型,对现有管网管路设计进行验证。以管网的年折算费用为目标函数,应用遗传算法构建了管网设计优化模型,对管网进行管路设计优化。对比分析采用不同变异概率、交叉概率、电价以及负荷率时对管径优化的影响规律及对整个优化数学模型求解结果的影响。对比结果显示:变异概率为0.1,交叉概率为0.4时,管网投资年折算费用最低为901.15万元,且优化了管路中存在问题的管段。通过电力价格的变化和管网负荷率的变化对管径优化的影响分析,验证了管网管路设计优化方案具有通用性。其次,结合网络图论和回路矩阵计算模型,建立了管网水力工况数学模型,采用MKP法对回路矩阵进行求解,并利用Hac Net软件校核该算法的准确性,由此对管网水力失调和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高管网水力稳定性的措施。本文采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水力初调节模拟分析软件,该软件可实现智能寻优水力平衡,应用该软件对管网初调节分析优化,在水力初调节前,该供热管网的35个换热站,高达20个存在水力失调现象,经工程现场水力调节后,全部用户均达到水力平衡。再次,基于管网2019-2020采暖季的运行工况统计分析,结合水泵并联变频运行的综合效率和变负荷水泵节能运行策略,对管网采用质调节、量调节以及两阶段和三阶段的变流量质调节进行分析,绘制了管网流量、供回水温度及温差变化曲线;并以循环泵耗电量最小为目标,优化出四种不同运行调节方式下管网最佳调节方式。结果显示:管网采用三阶段变流量质调节的能耗最低,与质调节方式相比电耗节约46.9%。最后,在管网运行调节过程中,水泵采用不同变频运行调节方式时,水泵的效率、功率和能耗都有所不同。本文结合试验系统,分析水泵在不同变频模式下以及不同管网负荷率下,随着频率的变化,水泵装置的功率及效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同步变频运行模式优于异步变频与定变结合模式。

董焕然[2](2021)在《考虑网络传输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能源变革的不断深化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需求侧资源类型和能源需求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侧能源系统的经济、清洁、高效、智能等多维度供能需求将日益突出。综合能源系统作为一种混合型能源供应形式,融合“冷热电气”多能源互补与“源网荷储”多环节协调优势,将大幅度满足用户侧能源系统建设需求。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特点极大程度的适应于当前我国能源发展趋势,但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与专业性,目前我国综合能源系统的推行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当前阶段下,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落实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关键技术是实现用户侧能源系统节本增效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从横向“冷热电气”多能源耦合以及纵向“源网荷储”多环节互补的角度出发,建立横纵双向互补机理模型。结合现有研究现状,重点研究异构能源网络在规划优化中的协同方法,基于网络约束对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进行建模。并分析模型优化特点与寻优需求,提出适应性求解算法,实现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技术建模与落实,为客户侧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的耦合原理,厘清深层能量耦合协调机制,为复杂场景下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分析不同网络的传输机理与传输规律,建立冷热管网传输模型与损耗模型,提出多样化网络调节方式,建立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优化问题的边界约束与物理模型。第三,构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模型,建立经济性、独立性、环保性多目标以及网络平衡约束、系统运行约束等多约束模型,并根据优化模型的复杂性、非线性求解需求,提出具有自适应协方差和里维飞行的多目标群搜索算法,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与实现方法。本文在现有分布式能源设备物理模型基础上,考虑网络传输机理与调节特性,通过建设冷、热、电、气异质能源网络传输模型与损耗模型,细化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中的网络调节能力。本研究解决考虑网络传输特性与传输约束下,复杂场景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问题,支撑双碳目标下我国需求侧清洁化发展路径,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用户侧可再生资源利用与分布式电源消纳场景,为我国能源供应的清洁化、低碳化、经济化转型提供用户侧解决方案。

樊红梅[3](2021)在《基于空间均衡的科尔沁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危机愈发严重,将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对国家水安全构成严重挑战。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配置。新时期的治水理念对水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充分考虑“空间均衡”思想。西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业灌溉面积大规模的扩张,部分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过度,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位于西辽河流域中下游,水资源自然禀赋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因此本研究基于空间均衡的治水理念,对科尔沁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研究,为区域水资源配置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开展了544眼典型农业灌溉井的“以电折水”系数测算实验。以典型井的地下水埋深、泵龄、灌溉方式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以电折水”系数进行预测,预测误差最大值9.47%,最小值0.01%,平均值3.00%,拟合效果较好。结合“以电折水”系数及历年农业用电量复核了科尔沁区近十年农业用水量,为水资源配置提供基础数据。(2)梳理了水资源空间均衡量化方法并进行水资源空间均衡计算分析。通过总结水资源空间均衡已有量化方法优缺点,并采用基于和谐平衡理论的三节点直线关系法计算了科尔沁区2010~2019年工业、农业、生活及总用水的空间均衡系数与总体空间均衡度,并评价空间均衡等级。总体上,科尔沁区农业、工业、生活及总用水均属于空间较不均衡与接近不均衡等级,空间均衡水平较差。(3)构建了基于空间均衡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构建了以空间均衡为上层目标,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为下层目标的双层多目标合理配置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规划年水资源配置方案。(4)评价了传统的和基于空间均衡理论的水资源配置效果。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修正的层次分析法(AHP)对准则层以及指标层进行赋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隶属度对配置效果进行评价。传统水资源配置2025年、2030年配置效果均为较不合理等级;基于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置2025年为合理等级,2030年为优良等级。

江艺宝[4](2020)在《多重不确定性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研究》文中认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广泛接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方式。电力系统学科亟需解决的一项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用能负荷的多重不确定性环境下,以更加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方式实现能量从生产、传输到使用的全环节优化配置。随着分布式热电联产机组、电动热泵、空调等分布式能量转换设备在配电系统和微电网中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和供热系统、供冷系统的能量转换和信息交互日益频繁,逐渐形成以主动配电系统为核心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扩大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边界,为提高能量转化利用效率、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纳提供了可行路径。然而,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电力、热力系统网络潮流为非线性非凸模型,多能源系统耦合机理复杂,显着增加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难度;另一方面,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固有不确定性给多能源系统协同运行带来严峻挑战,传统能源系统彼此独立的运行方式也不利于实现调控成本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全局最优。为此,本文从考虑非线性网络潮流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建模出发,进而研究考虑热网储能特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评估方法,并按照电-电热-电热冷气的递进顺序,研究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可靠、高效运行提供方法借鉴。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提出了考虑非线性网络潮流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建模方法。基于Z-bus矩阵构建配电系统线性化电力潮流模型,建立了基于简化热力动态模型和约束松弛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凸优化模型,并开发了基于动态双变量分割的自适应逼近算法,提高模型松弛质量和求解效率,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策略的运行成本。所提出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平衡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在满足建模精度的前提下,显着提高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的可求解性和可扩展性。(2)提出了考虑热网储能特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评估方法。基于供热系统不同的运行模式,如变供热流量模式、变供热温度模式等,建立了考虑供热管网储热特性的等效热储能模型,评估热电联合调度中供热管网能够提供的功率支撑和能量支撑,并采用基于序列线性规划的热电联合调度近似求解算法进行计算分析。所提出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评估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仿真计算量大的缺点,直接量化分析供热系统慢动态、高时延特性对电力系统运行产生的影响,实现供热系统应对功率扰动的灵活调度能力的事前快速评估。(3)提出了考虑不确定性的主动配电系统随机运行优化方法。针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力负荷的多重不确定性,建立了考虑多元分布式可控资源的主动配电系统多时间尺度随机模型预测控制框架。构建了含电压机会约束的主动配电系统在线随机滚动优化调度模型,在保证电压合格率等概率型指标的前提下,降低硬约束带来的优化算法保守性。基于简化Z-bus灵敏度矩阵和序列线性规划方法,提出了基于随机滚动优化框架的主动配电系统运行优化方法。所提方法能够协调分布式灵活控制资源,解决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主动配电系统在线安全与高效运行的难题。(4)提出了基于扩展扰动不变集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高效鲁棒运行优化方法。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和电、热多能负荷的区间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集合分析、计算几何和运筹优化的热电鲁棒联合调度高效算法。基于扩展的扰动不变集理论和约束紧缩加速算法,在不引入任何辅助变量和辅助约束的前提下,实现含不确定性变量鲁棒优化模型到确定性优化模型的转换,在保证算法鲁棒性的同时提高鲁棒优化模型的在线求解效率。引入budget不确定集合改进约束紧缩加速算法,实现鲁棒优化算法保守度的灵活调节。所提方法实现外界功率扰动下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在线鲁棒运行,并显着提升鲁棒优化算法的可扩展性和求解效率。(5)提出了基于混合随机区间优化的微能源网多能协同优化运行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凸组合的不确定运行域表征设备能效参数和运行状态的区间不确定性,采用概率密度函数和场景法表征可再生能源和多能负荷的概率不确定性,能够同时分析系统内外部异构多重不确定性对微能源系统运行策略产生的影响。开发了基于场景的两阶段混合随机区间优化模型求解算法,将不确定性的概率和区间信息同步传递至运行策略的优化结果。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量化分析多重不确定性对微能源网多能协同运行策略产生的影响,并根据运行人员的风险偏好事前制定适应的运行计划。

刘佳楠[5](2020)在《考虑地源热泵季节平衡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策略》文中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能源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例如多种能源形式间的互补和转换问题。园区综合能源系统(community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CIES)作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方案之一,能够实现多种能源的统一规划、运行和管理。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作为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较高的能源转换效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冷热负荷无法实现季节平衡的情况下,地源热泵的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无法保持稳定,CIES的整体运行效率也会因此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运行策略,在保证CIES稳定、经济、合理运行的同时实现地源热泵的季节平衡,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点:1)根据CIES的整体结构和相关设备运行原理,完成了包含光伏系统、地源热泵、蓄冷/热水箱、双工况主机、常规冷水主机、蓄冰槽、电锅炉等多种设备在内的多个子系统的建模工作。2)建立了考虑地源热泵季节平衡的CIES全年运行优化模型。地源热泵采用季节性间歇运行和阶段性间歇运行的工作模式,与园区内多种供能、储能设备协同互补满足负荷需求。通过优化地源热泵与园区内其他设备间冷、热负荷的功率分配,得到最优的运行方案,从而保证地源热泵全年供冷、供热总量的平衡,实现系统长期稳定运行。3)通过引入控制变量,提出了考虑日前负荷需求、环境状况等不确定性因素的CIES日前优化调度策略。为了降低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对日前运行造成的影响,在预分配调度计划的基础上,日前运行方案需要根据环境因素和负荷需求的偏差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引入不确定性约束,根据园区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出力的日前预测值,在保证全年季节平衡的前提下获得更加灵活、更加合理的日前调度方案。

徐慧[6](2020)在《基于风光水储互补发电系统的火电及碳捕集优化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全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形势日益紧张,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由于大规模随机波动的风电、光电接入电网中,导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火电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煤炭燃烧产生的CO2加重了大气的温室效应。因此,在解决因大规模风、光并网对电网带来的冲击以及风电和光电消纳问题的同时,还亟需解决火电机组的碳排放问题。首先,考虑到大规模随机波动的风、光并网对电网的冲击,利用风电和光伏发电具有天然的互补特性,以及水电和抽水蓄能具有平抑风、光波动的能力,故本文将风电、光电、水电和抽水蓄能看成一个整体,建立了含风光水储的互补发电系统。通过各能源之间的协调配合将原本具有随机波动的风光转化为一个出力稳定且具有可控性的电源进行供电,减少了对电网的冲击,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然后,从清洁能源并网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互补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联合火电一起运行对于整个电网运行的影响,建立了互补发电系统-火电的优化调度模型。基于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的发电政策,互补发电系统并网后被全额收购,剩余负荷部分由火电机组承担。互补发电系统分别以输出功率波动性最小和跟踪负荷曲线变化作为目标函数,根据不同目标函数下的风光水储出力安排计算出广义负荷值,即火电机组需要承担的剩余负荷。再以火电机组总成本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得到各火电机组的出力值。通过大量的仿真验证了:可以在全额消纳风电和光电的基础上减小风、光并网对火电机组的影响。最后,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传统的火电机组运行不仅带来了温室效应,也加剧了化石能源枯竭的危及。故本文提出:一方面利用碳捕集技术将传统的的火电机组改造成碳捕集机组,避免CO2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建立了互补发电系统-碳捕集的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在基于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调度结果已知的基础上,以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仿真结果表明:碳捕集机组不仅能够有效削弱新能源的波动性,避免了风、光并网对电网带来的冲击,而且可以明显降低碳排放强度,对电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刘斯斌[7](2020)在《工业园区多能流系统动态分析与运行调度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在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问题日趋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寻求更高效、清洁的能源综合利用方式是破解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资源锐减难题的关键。多能流系统打破了传统供能模式中不同能流系统单独规划、独立管控的壁垒,通过互联互通互补、能源梯级利用实现能源资源的有效集成,是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多能流系统的优化运行展开研究,建立了多能流系统网络模型,并基于模型对比了多能流系统中热水供热系统与蒸汽供热系统的热惯性差异,分析了利用热惯性储热对实现系统热负荷削峰填谷运行的潜力,着重研究了考虑储热的工业园区多能流系统日前优化调度问题,建立了以系统运行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多能流系统优化调度总体技术路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建立了基于图论原理的多能流系统综合网络模型,针对多能流系统流体网络建立了热工水力动态计算模型,针对电能网络建立了潮流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能源转换设备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能流系统联合计算方法。基于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多能流系统中热水供热管网与蒸汽供热管网的热惯性差异,验证了利用系统热惯性对实现系统热负荷削峰填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热水供热管网与蒸汽供热管网均表现出大延迟大滞后特性;且不同于热水供热管网热力延迟近似等于水力延迟的特点,蒸汽供热管网的热力延迟远大于水力延迟,表现出更强的热惯性;利用供热系统的大惯性特点可有效平稳系统能源转换设备出力,实现热负荷削峰填谷。考虑系统储热环节建立了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的多能流系统日前运行优化调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优化调度总体技术路线。所述理论应用于某工业园区多能流系统的优化调度,建立了包含燃气热水锅炉、地源热泵、储能水罐、供能网络等子系统的多能流系统仿真模型,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反向修正后模型中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电耗等关键参数的稳态计算误差小于5%,动态计算误差小于10%。在此基础上以冬季供热工况为应用场景,利用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对系统运行调度展开优化。结果显示,考虑了系统热惯性的日前运行优化调度方案可为系统单日节省运行成本达1414元,相比于不考虑系统热惯性的优化方案以及原调度方案显示出更好的经济性和机组出力稳定性。

吴殿法[8](2019)在《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广义能耗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利用为主,而燃煤发电是煤炭利用最主要的方式。燃煤发电是我国火力发电的主要形式,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的能源安全及能源清洁利用程度。随着燃煤发电技术的不断升级,落后产能不断淘汰,超低排放技术更是得以大力推进和发展。能源利用的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是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挤压了传统燃煤电站的生存空间。且随着我国经济向低能耗集约型转变,燃煤发电机组存在着产能过剩风险。这些因素对燃煤发电机组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目前我国燃煤发电能耗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其排放水平也达到了燃气轮机排放标准。在短期内,基于现有技术进一步节能减排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境下,如何深入挖掘其节能降耗的潜力,保持其与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竞争力,提升其为我国能源体系的优质服力能力,就成了紧迫的问题。本文突破传统的机组热力系统能耗评价的概念,提出将机组系统与相关约束环境一起组成广义能量系统,并对其进行广义能耗评价研究。本文以研究广义能量系统的综合特性为出发点,以多目标综合评价技术为主要方法开展研究。以燃煤发电机组为主体的广义能量系统的性能研究仍以机组能耗分布的确定为基础,因此对经典能量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拓展,提高了其对运行于实际边界条件下的机组系统能耗特性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多目标评价技术在燃煤发电机组广义能耗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了具体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及改进方向。首先,对单耗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做了深入研究。论证了系统产品单耗与发电煤耗在数值上的等价关系,明确了以燃煤低位热值近似其燃料比(?)时所得的能耗分布与理论分布的差异,并指出了其误差被归入了锅炉燃烧过程这一事实,同时给出了误差定量计算方法,论证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近似计算对工程应用的合理性及方便性。同时对单耗分析所依赖的参考环境温度取值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证实了在单耗分析方法实施时明确其参考环境的重要性,随着参考环境温度的变化,凝汽器与锅炉排烟过程能耗变化相对敏感。此外,针对单耗分析方法在处理机组实际冗余数据时的不足,将数据协调方法引入单耗分析的流程,数据协调方法同时考虑了机组系统空间冗余测量及准稳态时序上的冗余信息,在此基础上实施单耗分析所获得的能耗指标也更贴合实际。其次,对多目标综合评价技术在燃煤发电机组广义能耗评价工作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多目标综合评价技术的一般化流程与相关要素,分析了容易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及相应的模型调整方向。对多目标评价技术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小样本处理技术、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权重的敏感性分析、权重的不确定性分析及多层次评价模型中指标误分类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给出了应对的处理方法,包括小样本时Bootstrap自助法的引入、AHP权重不确定性的定量计算、多层评价技术指标位置敏感性计算方法等。最后,结合实际应用情境,对燃煤发电机组开展了基于其自身特性的综合评价工作。建立了面向未来节能发电调度的机组排序评价模型及燃煤发电机组可持性发展能力的评价模型。以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为主,综合运用了信息熵模型、层次分析法、模糊粗糙集方法、博弈组合模型等,同时对所建评价模型开展了指标权重敏感性分析及不确定性分析。通过对即有样本信息的挖掘和利用,旨在从技术层面增加评价模型的透明度,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降低机组综合评价技术的应用难度,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意义的指导。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探索了多目标综合评价技术在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广义能耗评价中的适用性,初步建立了系统的评价流程与方法体系,可为相似的广义能量系统多目标评价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与指导。

高耀岿[9](2019)在《火电机组灵活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新能源电力已远超出电网的承载能力,新能源电力的规模化消纳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火电机组的灵活运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传统意义上,火电机组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运行能力,但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大环境下,面对现行电网的调度方式,其灵活运行能力还远未达到实际需求。机组本体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设计与改造是提升火电机组灵活运行能力的重要基础,运行控制技术是深度挖掘火电机组灵活运行能力,实现机组快速、深度变负荷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为火电机组的灵活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具体从制粉系统优化控制、协调系统优化控制、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控制以及供热机组多能源协同控制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适应灵活运行的制粉系统优化控制。考虑到制粉系统动态特性是影响锅炉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其典型的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特性又是限制其快速响应锅炉指令的主要矛盾,为此本文从多变量解耦控制的全局出发,首先在分析制粉系统的原理及特性的基础上,基于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建立了制粉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模型,并利用实际历史运行数据完成了模型的辨识和验证;其次提出了一种以磨出口煤粉流量作为制粉系统出力控制的新方法,并以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为核心,融合磨出口煤粉流量预估补偿控制和磨出口温度定值节能最优控制,构建了制粉系统多变量优化控制方案,并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最后在深入分析制粉系统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对经典汽包炉模型进行改进,并通过仿真验证表明一次风流量动态补偿能够提高协调控制系统的稳定性。2、适应灵活运行的协调系统优化控制。考虑到火电机组燃料量至主蒸汽压力、中间点焓(直流炉)的响应过程存在较大的迟延和惯性,常规的前馈+PID控制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性能,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类大迟延、大惯性系统的控制难题,本文以带前馈的阶梯式广义预测控制算法为核心,并融合传统的前馈控制和解耦控制理念,设计了火电机组协调系统优化控制方案。以亚临界汽包炉机组和超超临界直流炉机组为例,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在考虑机组动态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各自的协调系统优化控制方案。在实验室环境下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内蒙古某电厂330MW汽包炉机组和福州某电厂660MW直流炉机组上,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3、适应深度变负荷的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控制。考虑到“以热定电”是限制供热机组深度变负荷能力的主要原因,“热电解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在我国东北某电厂灵活性改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热泵、两级旁路以及储热罐等对机组热电特性的影响,给出了供热安全区的计算方法,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各辅助供热方式下供热机组的热电解耦能力和深度调峰能力;然后基于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建立了各辅助供热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模型,并根据该厂供热原理将各系统串联起来,形成联合供热系统仿真模型;最后在所构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深度热电解耦控制系统,完成了供热机组常规、浅度、深度热电解耦控制,提高了供热机组的调峰能力。4、适应快速变负荷的供热机组多能源协同控制。考虑到供热机组是一个集成锅炉蓄能、热网蓄能、储热罐蓄能等多种能源形式于一体的多能源转换系统,并且各蓄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互补特性。为此本文在分析多能源系统特点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能源协同控制全局优化方案,该方案主要由多能源协同调度系统、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系统以及多能源在线评估系统构成。然后详细阐述了各系统的实现方法和主要任务,其中多能源协同调度系统主要完成电负荷指令的处理和优化分配;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各系统蓄能的协同控制;多能源在线评估系统主要完成各系统蓄能的在线评估。最后在联合供热系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多能源协同负荷控制系统,验证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协同各系统蓄能,在提升机组快速变负荷能力的同时保证了热网供热品质。

李明[10](2019)在《综合能源系统建模分析与运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世界各国开始探索一种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优化各类能源的统筹分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综合能源系统以其能量转化设备(如热电联产机组、热泵及循环泵等)为纽带,通过供热网络,电力网络以及供气网络等能源子网间的能量流动及互补,有效了实现能流的合理分配以及提升能量的利用效率,无疑将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为了得到综合能源系统整体性能的准确模拟,从而开展综合能源的相关规划、运行、评价与服务等综合技术解决方案,需要从整体上对综合能源系统内各能流子系统进行统一建模与分析。为此,本文将从能量网络理论出发,基于能量公理化的思想,揭示了不同类型的能量流在空间中传递的普遍特性,并以阻性元件、容性元件和感性元件等来表示能量在空间中传递的惯性、弹性以及耗散现象。结合键合图理论,构建了综合能源系统中传输元件模型(管/线)以及能量耦合元件模型(感应电机、离心泵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的时变/时不变网络等值模型。为考察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特性,构建了综合能源系统的时变/时不变能量网络方程,开展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综合能源系统稳态/动态特性研究。随后,提出(火用)的概念以表征系统能源品质。以系统(火用)经济损失最小为目标,就该系统的供热/供冷两种模式建立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通过带精英保留策略的遗传算法对系统内部控制变量进行决策寻优,以得出当前时段的最优运行策略。以此为基础,结合近似动态规划的方法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日前调度决策寻优,实现多时段系统综合能源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

二、循环水泵广义经济调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循环水泵广义经济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长春某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与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管网设计优化研究现状
        1.2.2 水力平衡研究现状
        1.2.3 管网运行调节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集中供热管网管路设计优化
    2.1 工程概况及管网简化
    2.2 EPANET对管网管路设计的验证
        2.2.1 EPANET软件水力计算模型
        2.2.2 管网数据交互平台的建立
        2.2.3 供热管网拓扑模型建立
        2.2.4 管网拓扑模型校核
        2.2.5 EPANET管网管路分析
    2.3 管路设计优化
        2.3.1 管网优化目标函数
        2.3.2 优化设计约束条件
        2.3.3 优化设计求解方法
    2.4 管网管路设计优化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4.1 不同交叉与变异概率的管路设计优化
        2.4.2 不同电价下的管路设计优化
        2.4.3 不同负荷下的管路设计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中供热管网初调节及水力平衡分析
    3.1 管网水力计算
        3.1.1 管网水力计算理论基础
        3.1.2 管网水力计算工程实例
    3.2 管网水力平衡及水力失调
        3.2.1 水力失调概念
        3.2.2 水力失调产生的原因
        3.2.3 水力失调分类
        3.2.4 水力调节方法
    3.3 模拟分析数学模型
        3.3.1 管网的数学描述
        3.3.2 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求解分析
        3.3.3 模拟分析初调节法
        3.3.4 模拟分析初调节软件
    3.4 模拟分析初调节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4.1 应用Hac Net对 MKP法流量校核
        3.4.2 模拟分析初调节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中供热管网运行调节优化
    4.1 供热管网运行调节方式及模型
        4.1.1 供热管网运行调节方式
        4.1.2 水泵能耗模型
        4.1.3 供热管网运行调节模型
    4.2 供热管网运行调节优化工程实例分析
        4.2.1 管网运行调节现状分析
        4.2.2 水泵变频优化及数据库的建立
        4.2.3 运行调节优化
    4.3 管网水泵运行调节的试验研究
        4.3.1 试验系统介绍
        4.3.2 试验方案
        4.3.3 并联水泵同步变频试验研究
        4.3.4 并联水泵异步变频试验研究
        4.3.5 并联水泵定变结合试验研究
        4.3.6 并联水泵变频节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考虑网络传输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系统研究现状
        1.2.2 综合能源互补特性研究现状
        1.2.3 异质能流传递特征研究现状
        1.2.4 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综合能源互补特性及系统架构研究
    2.1 综合能源系统概况
    2.2 综合能源异质能流互补特性
        2.2.1 供能互补
        2.2.2 经济互补
        2.2.3 时空互补
        2.2.4 稳定性互补
        2.2.5 环保互补性
    2.3 综合能源系统架构
        2.3.1 能流架构
        2.3.2 网络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能源网络支路能量损耗模型研究
    3.1 能源网络中的广义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
        3.1.1 广义基尔霍夫定律
        3.1.2 集中参数的等效传递方程
        3.1.3 电能的等效传递过程
        3.1.4 热能的等效传递过程
    3.2 网络不同形式能源传递过程分析
        3.2.1 电、冷/热、气能源传输特性
        3.2.2 电能的传递特性和传递过程分析
        3.2.3 热(冷)能的传递特性和传递过程分析
        3.2.4 压能的传递特性和传递过程分析
    3.3 管网运行调节方式及特点
        3.3.1 管网运行调节方式
        3.3.2 管网运行调节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方法研究
    4.1 系统分布式能源设备模型构建
    4.2 系统网络模型构建
        4.2.1 综合能源系统异质能源网络传输模型
        4.2.2 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网络损耗模型
    4.3 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模型
        4.3.1 优化目标函数
        4.3.2 约束条件
    4.4 多目标模型求解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算例分析
    5.1 参数输入
        5.1.1 输入数据
        5.1.2 系统参数
        5.1.3 优化参数
    5.2 优化结果
    5.3 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基于空间均衡的科尔沁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
        1.2.2 水资源空间均衡研究进展
        1.2.3 “以电折水”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2 水资源基本条件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1 供水量
        2.3.2 用水量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2.5 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6 本章小结
3 水资源空间均衡原理及计算方法
    3.1 水资源空间均衡概念
    3.2 水资源空间均衡原理
    3.3 水资源空间均衡已有计算方法对比
        3.3.1 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3.3.2 基于不平衡指数
        3.3.3 基于位序-规模法则
        3.3.4 基于和谐平衡理论
    3.4 水资源空间均衡计算方法
        3.4.1 空间均衡系数计算方法
        3.4.2 空间均衡度计算方法
    3.5 科尔沁区近十年水资源空间均衡分析
        3.5.1 工业用水空间均衡计算
        3.5.2 农业用水空间均衡计算
        3.5.3 生活用水空间均衡计算
        3.5.4 总用水空间均衡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空间均衡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4.1 水资源配置基本理论
        4.1.1 水资源配置内涵
        4.1.2 水资源配置原则
        4.1.3 水资源配置属性
    4.2 水资源配置模型构建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3 模型求解与结果
        4.3.1 模型参数确定
        4.3.2 模型求解
        4.3.3 模型配置结果
        4.3.4 水资源空间均衡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水资源配置效果综合评价
    5.1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PSO-AHP模型的构建
        5.3.2 PSO-AHP模型的求解
        5.3.3 求解指标权重
        5.3.4 一致性检验
    5.4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5.4.1 因子集合及评价等级确定
        5.4.2 评判矩阵的建立
        5.4.3 计算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5.4.4 模糊综合评价
        5.4.5 等级评定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多重不确定性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项目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与术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主动配电系统运行优化研究现状
        1.2.2 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研究现状
        1.2.3 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评估研究现状
        1.2.4 综合能源系统不确定性分析与运行优化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2章 考虑非线性网络潮流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建模
    2.1 引言
    2.2 能量生产/转换设备和多能储能装置建模
        2.2.1 能量生产与转换设备建模
        2.2.2 分布式多能储能装置建模
        2.2.3 非线性能效和模型近似处理
    2.3 电力潮流线性化模型
        2.3.1 电压幅值和系统网损灵敏度分析
        2.3.2 基于状态空间方程的线性化配电潮流模型
    2.4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凸优化模型
        2.4.1 考虑网络潮流约束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
        2.4.2 简化热力动态模型
        2.4.3 二次等式约束和双线性约束的凸松弛
        2.4.4 自适应逼近求解算法
    2.5 算例分析
        2.5.1 微能源网建模精度验证
        2.5.2 配电系统线性化潮流精度验证
        2.5.3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凸优化模型效果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热网储能特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评估
    3.1 引言
    3.2 热电联合运行模型
        3.2.1 简化热电联合调度模型
        3.2.2 供热系统运行方式建模
    3.3 热电联合调度灵活性评估方法
        3.3.1 广义等效热储能模型
        3.3.2 热网灵活性直接评估算法
        3.3.3 热电联合调度近似求解算法
    3.4 算例分析
        3.4.1 10 节点电力系统+8 节点热力系统算例
        3.4.2 123 节点电力系统+30 节点热力系统算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不确定性的主动配电系统随机运行优化
    4.1 引言
    4.2 主动配电系统随机运行优化模型
        4.2.1 运行优化目标函数
        4.2.2 设备运行约束
        4.2.3 网络运行约束
    4.3 电压机会约束和扰动仿射控制
        4.3.1 电压机会约束
        4.3.2 扰动仿射参数化方法
    4.4 主动配电系统在线随机滚动优化运行框架
    4.5 算例分析
        4.5.1 33 节点配电系统算例
        4.5.2 123 节点配电系统算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扩展扰动不变集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高效鲁棒运行优化
    5.1 引言
    5.2 考虑区间不确定性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
    5.3 仿射状态反馈控制和扩展扰动不变集
        5.3.1 基本定义
        5.3.2 扰动不变集的扩展方法
    5.4 约束紧缩加速算法
        5.4.1 基于边界不确定集合的约束紧缩加速算法
        5.4.2 基于budget不确定集合的约束紧缩加速算法
    5.5 算例分析
        5.5.1 ERD算法鲁棒性验证
        5.5.2 约束紧缩加速算法计算效率验证
        5.5.3 ERD算法保守性和计算效率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混合随机区间优化的微能源网多能协同运行优化
    6.1 引言
    6.2 微能源网确定性运行优化模型
        6.2.1 目标函数
        6.2.2 运行约束
    6.3 微能源网多重不确定性建模
        6.3.1 DER出力不确定性建模
        6.3.2 DER效率不确定性建模
        6.3.3 系统功率不确定性建模
    6.4 电-气-冷-热微能源网混合随机区间运行优化模型
        6.4.1 微能源网混合随机区间优化模型精简形式
        6.4.2 基于场景的两阶段求解算法
    6.5 算例分析
        6.5.1 确定性运行策略分析
        6.5.2 区间运行策略分析
        6.5.3 混合概率-区间运行策略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与科研奖励

(5)考虑地源热泵季节平衡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CIES优化调度研究
        1.2.2 地源热泵季节平衡研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CIES结构及设备建模
    2.1 引言
    2.2 CIES结构与运行原理
        2.2.1 供冷期供能结构
        2.2.2 供暖期供能结构
    2.3 光伏系统模型
    2.4 地源热泵子系统模型
        2.4.1 供冷期模型
        2.4.2 供暖期模型
    2.5 冰蓄冷子系统模型
    2.6 冷水主机子系统模型
    2.7 蓄热式电锅炉子系统模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地源热泵季节平衡的CIES全年运行优化模型
    3.1 引言
    3.2 数学建模
        3.2.1 目标函数
        3.2.2 约束条件
        3.2.3 优化模型
    3.3 问题求解
    3.4 算例分析
        3.4.1 负荷功率分配
        3.4.2 各场景运行结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不确定性的CIES日前优化调度策略
    4.1 引言
    4.2 数学建模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2.3 优化模型
    4.3 问题求解
    4.4 算例分析
        4.4.1 负荷功率分配
        4.4.2 各场景运行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CIES中各子系统运行参数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6)基于风光水储互补发电系统的火电及碳捕集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清洁能源研究现状
        1.2.2 含清洁能源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1.2.3 互补发电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互补发电系统工作原理及特性
    2.1 引言
    2.2 互补发电系统的构成
    2.3 风、光、水、储的数学模型
        2.3.1 风力发电的数学模型
        2.3.2 光伏发电的数学模型
        2.3.3 水力发电的数学模型
        2.3.4 抽水蓄能的数学模型
    2.4 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发电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补发电系统-火电的优化调度
    3.1 引言
    3.2 互补发电系统-火电的运行原理
    3.3 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调度模型
        3.3.1 目标函数
        3.3.2 约束条件
    3.4 火电机组的优化调度模型
        3.4.1 目标函数
        3.4.2 约束条件
    3.5 算例分析
        3.5.1 互补发电系统优化仿真分析
        3.5.2 火电机组优化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补发电系统-碳捕集的优化调度
    4.1 引言
    4.2 碳捕集技术的基本原理
    4.3 碳捕集机组的运行机理
        4.3.1 碳捕集机组的捕集流程
        4.3.2 碳捕集机组的数学模型
    4.4 互补发电系统-碳捕集的调度模型
        4.4.1 数学模型
        4.4.2 目标函数
        4.4.3 约束条件
    4.5 算例分析
        4.5.1 仿真场景设定
        4.5.2 参数设定
        4.5.3 算例仿真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工业园区多能流系统动态分析与运行调度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多能流系统概述
        1.2.2 多能流系统集成分析研究现状
        1.2.3 多能流系统优化调控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图论的多能流系统综合网络建模
    2.1 基于图论原理的多能流系统网络描述
        2.1.1 图论概述
        2.1.2 多能流网络在图论中的表达
    2.2 流体网络热工水力动态模型
        2.2.1 一维均质流体模型
        2.2.2 求解步骤
    2.3 电能网络潮流计算模型
        2.3.1 潮流计算模型
        2.3.2 求解步骤
    2.4 能量耦合转换设备模型
    2.5 多能流系统计算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园区多能流系统优化调度
    3.1 多能流系统集成思想概述
    3.2 多能流系统储能环节分析
        3.2.1 多能流系统传统储能环节
        3.2.2 多能流系统管网储热特性分析
    3.3 考虑储热的多能流系统日前运行优化调度
        3.3.1 目标函数
        3.3.2 约束条件
        3.3.3 模型求解算法
    3.4 多能流系统优化调度总体技术路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工业园区多能流系统模型构建
    4.1 某多能流系统应用场景概述
        4.1.1 系统结构介绍
    4.2 多能流系统仿真模型构建
        4.2.1 系统各子系统模型介绍
        4.2.2 冬季供暖工况验证
        4.2.3 夏季供冷工况验证
        4.2.4 误差原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储热的多能流系统优化调度应用
    5.1 考虑管网储热的热负荷削峰填谷分析
    5.2 多能流系统日前运行调度优化
        5.2.1 参数设置
        5.2.2 某日负荷波动与机组运行状况分析
        5.2.3 优化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8)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广义能耗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燃煤发电机组发展现状
        1.1.2 燃煤机组的发展趋势及挑战
    1.2 燃煤发电机组能量系统评价方法
        1.2.1 热经济性评价方法及其发展
        1.2.2 基于数据驱动的能耗评价方法
        1.2.3 多目标评价与系统广义能耗评价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单耗分析理论的燃煤发电机组能耗评价
    2.1 引言
    2.2 燃煤发电机组单耗分析模型
    2.3 发电产品单耗与发电煤耗的数量等价关系
    2.4 燃料比(?)及参考环境计算基准对单耗分析的影响
        2.4.1 燃料比(?)对单耗分析结果的影响机理分析
        2.4.2 燃料比(?)取近似低位热值对结果的影响
        2.4.3 以电量化燃料比(?)计算的单耗分析
        2.4.4 环境基准温度对单耗分析的影响
    2.5 燃煤发电机组单耗分析计算基准对比案例研究
        2.5.1 案例机组基本参数及建模方法
        2.5.2 案例结果分析
    2.6 基于数据协调模型的燃煤发电机组单耗分析
        2.6.1 数据预处理与准稳态检验
        2.6.2 考虑时序冗余的数据协调方法
        2.6.3 基于数据协调模型的机组单耗分析案例
        2.6.4 案例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发电机组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
    3.1 引言
    3.2 多目标综合评价要素及流程
    3.3 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4 评价样本数据预处理
    3.5 常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
        3.5.1 灰色关联法
        3.5.2 灰色面积关联法
        3.5.3 优劣解距离法
        3.5.4 模糊粗糙集方法
        3.5.5 层次分析法
        3.5.6 信息熵方法
    3.6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6.1 权重获取方法
        3.6.2 权重组合方法
    3.7 燃煤机组多目标综合评价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目标综合评价技术关键问题研究
    4.1 引言
    4.2 小样本集信息提升
        4.2.1 自助法简介
        4.2.2 基于自助法的BECC模型
    4.3 指标相关性分析
        4.3.1 基于权重的指标相关性处理
        4.3.2 基于评价模型的指标相关性处理
        4.3.3 一种指标非线性关系预判方法
    4.4 指标权重敏感性分析
        4.4.1 基于权重调节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4.4.2 指标权重灵敏度计算
    4.5 指标权重不确定性分析
        4.5.1 基于既有主观权重的不确定性分析
        4.5.2 AHP权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4.6 多层次评价模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技术的燃煤发电机组广义能耗评价案例研究
    5.1 引言
    5.2 面向节能发电调度的燃煤机组综合性能评价模型研究
        5.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2.2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机组性能综合评价模型
        5.2.3 研究案例基本信息
        5.2.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2.5 指标权重敏感性分析
        5.2.6 BECC权重有效性分析
        5.2.7 灰色分辨系数对结果的影响
    5.3 燃煤发电机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5.3.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3.2 基于灰色面积关联模型的综合评价模型
        5.3.3 研究案例基本信息
        5.3.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3.5 AHP权重不确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9)火电机组灵活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制粉系统优化控制研究现状
        1.2.2 协调系统优化控制研究现状
        1.2.3 供热机组热电解耦研究现状
        1.2.4 供热机组蓄能利用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适应灵活运行的制粉系统优化控制
    2.1 制粉系统工作原理及特性
    2.2 制粉系统非线性动态模型
        2.2.1 一次风非线性动态方程
        2.2.2 磨煤机非线性动态方程
        2.2.3 模型参数辨识及验证
    2.3 制粉系统多变量优化控制
        2.3.1 阶梯式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
        2.3.2 基于多变量预测控制的制粉系统优化控制
        2.3.3 控制系统仿真及验证
    2.4 制粉系统存粉深度利用控制
        2.4.1 改进的制粉系统最简模型
        2.4.2 一次风流量动态补偿控制
        2.4.3 控制系统仿真及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适应灵活运行的协调系统优化控制
    3.1 阶梯式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研究
        3.1.1 预测控制与阶梯式控制的基本原理
        3.1.2 阶梯式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3.1.3 控制器跟踪与无扰切换
    3.2 汽包炉机组协调系统优化控制
        3.2.1 汽包炉机组动态特性分析
        3.2.2 汽包炉机组协调优化控制
        3.2.3 控制系统仿真验证
        3.2.4 330MW级汽包炉机组控制验证
    3.3 直流炉机组协调系统优化控制
        3.3.1 直流炉机组动态特性分析
        3.3.2 直流炉机组协调优化控制
        3.3.3 控制系统仿真验证
        3.3.4 660MW级直流炉机组控制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适应深度变负荷的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控制
    4.1 抽汽供热基本原理及特性分析
        4.1.1 抽汽式供热基本原理
        4.1.2 抽汽式供热安全区计算
    4.2 吸收式热泵辅助供热模型研究
        4.2.1 基本原理及特性分析
        4.2.2 水和溴化锂溶液物性特性
        4.2.3 吸收式热泵动态模型
    4.3 含两级旁路供热机组模型研究
        4.3.1 基本原理及特性分析
        4.3.2 含两级旁路供热机组动态模型
    4.4 储热罐辅助供热模型研究
        4.4.1 基本原理及特性分析
        4.4.2 储热罐动态模型
    4.5 热网系统计算模型研究
        4.5.1 热网热负荷计算模型
        4.5.2 供回水温度计算模型
    4.6 联合供热系统仿真模型
        4.6.1 联合供热基本原理
        4.6.2 联合供热仿真模型
    4.7 深度热电解耦控制系统
        4.7.1 控制系统设计
        4.7.2 控制系统仿真及验证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适应快速变负荷的供热机组多能源协同控制
    5.1 多能源协同控制全局优化方案
        5.1.1 多能源系统特点及局限性
        5.1.2 多能源协同控制全局优化方案
    5.2 多能源协同调度系统
        5.2.1 信号多尺度分解方法
        5.2.2 控制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5.2.3 负荷指令处理和优化分配
    5.3 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系统
        5.3.1 锅炉蓄能协同控制系统
        5.3.2 热网蓄能协同控制系统
        5.3.3 储热罐蓄能协同控制系统
    5.4 多能源在线评估系统
        5.4.1 热网蓄能评估
        5.4.2 储热罐蓄能评估
    5.5 多能源协同负荷控制系统
        5.5.1 控制系统设计
        5.5.2 控制系统仿真及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10)综合能源系统建模分析与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潮流
        1.3.2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规划与优化调度
        1.3.3 综合能源市场经济理论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能量网络基本理论
    2.1 能量网络基本概念
    2.2 能量网络的基础理论体系
        2.2.1 能量公设
        2.2.2 传递公理
        2.2.3 能量传递方程
        2.2.4 广义基尔霍夫定律
    2.3 能量网络元件模型
        2.3.1 阻性元件
        2.3.2 容性/感性元件
        2.3.3 能量转换元件
    2.4 能量网络方程
    2.5 时变能量网络仿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计及(火用)损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3.1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3.1.1 网络模型
        3.1.2 能量耦合设备模型
    3.2 综合能源系统的(火用)分析理论
        3.2.1 (火用)在管线传输中的特征规律
        3.2.2 电(火用)、压(火用)及热(火用)计算
    3.3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
        3.3.1 目标函数
        3.3.3 不等式约束
        3.3.4 等式约束
        3.3.5 带精英保留策略的遗传算法
    3.4 算例分析
        3.4.1 算例模型
        3.4.2 结果分析
        3.4.2.1 迭代收敛曲线
        3.4.2.2 状态变量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4.1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4.2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2.3 近似动态规划理论
        4.2.3.1 ADP理论基础
        4.2.3.2 基于值函数迭代的ADP算法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模型
        4.3.2 结果分析
        4.3.2.1 近似值收敛曲线
        4.3.2.2 系统状态分析
        4.3.2.3 算法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循环水泵广义经济调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春某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与运行优化研究[D]. 李睿.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2]考虑网络传输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研究[D]. 董焕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基于空间均衡的科尔沁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 樊红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4]多重不确定性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研究[D]. 江艺宝. 浙江大学, 2020
  • [5]考虑地源热泵季节平衡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策略[D]. 刘佳楠. 天津大学, 2020(02)
  • [6]基于风光水储互补发电系统的火电及碳捕集优化调度研究[D]. 徐慧.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7]工业园区多能流系统动态分析与运行调度优化[D]. 刘斯斌. 浙江大学, 2020(08)
  • [8]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广义能耗评价方法研究[D]. 吴殿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9]火电机组灵活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高耀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10]综合能源系统建模分析与运行优化研究[D]. 李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循环泵广义经济调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