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复产建设谈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马朝阳[1](2019)在《基于集对分析与实物期权理论的谦比希铜矿投资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缓解资源瓶颈问题,我国积极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境外矿业投资。但由于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进行投资的企业亏损比例较高。为了更好地利用境外矿产资源,在落实海外开发战略的同时,获得理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企业在进行境外矿业投资时,一方面要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对投资效果与投资价值进行精确评估。论文紧密围绕境外矿业项目投资评价这一主题,在全面总结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从自然资源、技术条件、社会关系、政策法律等方面分析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形成适用于境外矿业投资的风险评价模型与价值评估模型,并以谦比希铜矿为案例背景,进行模型的实际应用与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充分考虑境外投资特点的前提下,识别出影响投资的各项不确定性因素,并以风险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适用于境外矿业投资评价的指标集合,为后续的投资风险评价和投资价值评估提供基础。(2)对影响境外矿业投资风险的关键性指标加以提炼并进行分类,构建针对性强、彼此相对独立的境外矿业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熵权法确定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揭示不同指标对矿业投资风险的影响程度。(3)将集对分析理论引入境外矿业投资风险评价中,以集对分析理论为指导,建立基于五元联系数的同异反风险评价模型,统一处理风险评价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通过邻联系数计算和集对势同异反分析,综合评价境外矿业投资风险及其变化趋势,得出具体的风险评价结果。(4)通过现场调研,分析谦比希铜矿的相关成本,理清其成本结构,充分体现其成本特点以及与国内矿山成本结构的差异性,从而为后续的投资价值评估提供基础参数。(5)为了更好地处理矿业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体现管理的灵活性,采用实物期权理论对境外矿业投资进行价值评估。在对实物期权理论进行研究与对境外矿业投资的期权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境外矿业投资中实物期权的定义与内涵,构建投资评价的财务评价模型和实物期权模型,并根据矿业投资的特点,构建考虑不确定因素与标的资产不可交易性的期权定价模型,给出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期权定价模型求解方法。(6)将所构建的风险评价与价值评估模型应用于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的投资评价中,针对其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风险与投资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采用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投资评价并得出评价结果,得到投资项目中存在较高风险的不确定因素。一方面用于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为境外矿山进行科学的投资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具备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论文将风险管理、集对分析、实物期权等理论引入到境外矿业投资评价中,既有助于提高境外矿产资源项目的投资风险管理水平,又对以财务评价为核心的传统投资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扩展。研究结论给出了谦比希铜矿投资的主要风险因素,评价了矿山生产经营的可行性经济价值,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论文中所提出的模型与方法可在类似条件的境外矿业投资中进行推广应用,有利于相关理论在资源开发行业的具体化和本地化,同时为我国企业进行境外投资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王彬[2](2018)在《中国建材集团水泥板块进军赞比亚的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建材集团是由原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重组而成,水泥产能5.3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主要集中在中国。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传统水泥产业告别了高增长时代,进入了平台过渡期。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央企和世界五百强企业,紧扣“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国家战略,充分运用自己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融合的文化,走出国门,在赞比亚投资建设了集团历史上第一个海外工业园,即:中国建材赞比亚工业园。并计划在全球建十个类似的“迷你工业园”。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建材集团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到海外去拓展业务的必要性,并重点以中国建材赞比亚工业园为背景,从目标国的选择、目标国的进入模式、目标国的本土化战略三个维度,剖析了“为什么选择赞比亚”、“怎样进入赞比亚”、“怎样立足赞比亚”,为后续在其它国家建设类似的“迷你工业园”提供很好的借鉴。
陈雁[3](2017)在《赞比亚矿业投资准入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投资准入是投资者实现境外投资的重要阶段,是决定投资者能否进入一国开展经营活动的关键。因此,在国家投资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外资准入问题也备受各国学者与投资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能源与矿产资源争夺的白热化,国际矿业投资也日益增多。矿业与国家经济安全密不可分,对矿业领域的投资必然受到各国矿业投资立法以及相关矿业投资准入规则的规制。赞比亚矿产资源丰富,其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矿产行业的发展。赞比亚政府一直积极调整矿业政策,完善矿业立法,改善矿业投资法律环境。相较其他非洲国家而言,赞比亚的宏观环境较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矿业投资法律体系。追溯赞比亚矿业投资准入法律制度的渊源可知,虽然赞比亚没有统一的投资法典,但是关于矿业投资准入的主体、准入待遇、准入范围、准入程序等规定分散在各法律规范当中。赞比亚的矿业投资准入法律制度主要围绕《投资法》、《发展署法》以及《矿业与矿产开发法》这三个核心法律文件建立,明确了矿业主体的资格,进入矿业投资的程序,允许投资的范围以及可享受的优惠待遇。除此之外,赞比亚的公司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均有涉及投资准入的规定,如外资企业的存在形式,当地劳动力的雇佣、投资项目的环境保护问题等。中国与赞比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尤其是在矿业投资方面,双方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从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对赞比亚矿业投资的潜力依然巨大。但理论上来看,我国学者大多从宏观角度研究中赞投资关系、赞比亚投资环境等。针对赞比亚矿业投资,尤其投资准入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了解赞比亚矿业投资准入法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这对解决中资企业在投资赞比亚矿业可能面临的准入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探析赞比亚投资法、矿业法以及其他法中有关矿业投资准入的规定,明确准入的主体、程序、范围以及待遇等内容,为中国企业投资赞比亚矿业提供法律上的指导意见,有助于规避矿业投资的准入风险,保障矿业投资的顺利。
陈高仲,石骁,郭汉杰[4](2016)在《非洲中资铜冶炼企业建设工程管理分析——以赞比亚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赞比亚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其在非洲铜冶炼建设工程管理全寿命周期中决策阶段、实施阶段以及运行阶段的成功经验和新思路,在我国铜资源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为中国铜冶炼企业落实海外资源战略,实现国际化建设工程提供借鉴,同时也为该项目的后续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马冉[5](2016)在《中非经贸合作区及其贸易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通过多种方式谋求国家合作,以期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中非友好伙伴关系由来已久,这为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发展论坛的开展,为双方创新合作模式起到了先锋作用。在此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区应运而生。经过近九年的发展,合作区已逐渐步入正轨并呈现出一系列的贸易效应。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中非经贸合作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动机、发展概况和挑战等宏观层面,对园区建成以来贸易效应的研究尚属空白,而贸易效应研究无疑能更好的理解园区运营模式和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内容,该论文恰好能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白。文章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对中非经贸合作区的贸易效应进行研究。首先,论文通过对中非经贸合作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现状的分析,梳理了各园区建设进程和中非经贸合作区的操作模式及其资金来源、政策优惠等,从性质上为中非经贸合作区的贸易效应研究打下基础。之后,建立中非经贸合作区贸易效应的一般解释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对贸易效应进行说明。其中,直接贸易效应重点分析了园区建设带来出口带动和进口替代方面的影响,间接贸易效应主要包括企业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东道国财政收入、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帮助中国产品走进非洲市场,树立产品品牌效应和随之而来的两国制度性合作效应。最后,以赞比亚中非经贸合作区为例,更直观的展现了中非经贸合作区贸易效应。研究表明,中非经贸合作区虽处于项目建设的初期阶段,但园区在直接和间接贸易效应方面已经有所显现,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属于中非双方较为成功的一种经贸合作创新模式。文章结尾处针对中非经贸合作区发展现状,总结了建园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王璐[6](2016)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赞比亚与中国国家资本对赞比亚劳资关系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增加,越来越多出现在非洲的中国资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出现是“新殖民主义”、“最差的投资者”的论调充斥在西方媒体中,给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形象都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非洲的中国资本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对于像赞比亚这样经济结构单一,独立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深受新自由主义浪潮影响的新兴国家,它的经济转型带来了一种怎样的影响?而这种不成熟的转型又在与中国资本的相遇之下发生了强烈的碰撞,不断产生冲突,赞比亚政府在转型后的劳工和中国国家资本之间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本文希望以中国国家资本在赞比亚矿业和纺织业的投资为例,通过对比说明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赞比亚政府失去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无法在所有行业都有效发挥一个资本和劳工协调者的角色,只能优先选择对国家支柱产业的保护。作为海外投资新手的中国国家资本在对赞比亚投资的过程中,并非仅仅以战略资源为导向,而是在寻求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以及战略资源获取的“最优组合”。而赞比亚的劳资关系发展则是赞比亚政府和中国国家资本综合互动的结果。
张玉兰[7](2016)在《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作为矿产资源需求大国要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转移过剩产能。近些年来作为投资主体的中国矿产企业受到世界经济下行和矿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海外已投资资产大幅缩水,未投资项目难以施行。正确评估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投资状况,分析和总结企业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中国矿产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归纳如下:第一章先设定了选题的背景,阐明研究的意义。根据近年来对矿产企业对外投资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理清最新的研究动态和主要观点。然后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并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章介绍了中国矿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弄清楚投资现状首先应该明白为什么投资即投资动机。现状需要介绍现在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投资集中的地方,以及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取得的绩效。投资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在投资过程中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投资过程中有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战略导向不清晰、政治阻碍等问题,经营过程中有风险评估不足、人才短缺、劳工冲突等问题。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的简要信息、投资策略、投资项目、投资案例、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投资策略介绍了战略布局、策略选择、具体项目。投资案例主要分析中国有色集团收购赞比亚卢安夏铜矿,从并购过程和经营过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以前面案例为投资样本,探讨了中国有色集团对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总结了中国有色集团对外投资的投资经验,包括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成功经验有明确投资战略和投资策略,宣传企业品牌、打响市场知名度,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失败教训有改善公司的劳工管理机制,加深企业问的合作,加强价格风险防范。第五章为中国矿产企业的对外投资提出了建议。投资过程的建议有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增加企业竞争优势、制定合理战略做好充分准备、减少政治阻碍和谐发展。经营过程中的建议有定期风险评估和防范、提高当地人才技术水平、实现本土化管理。
龙涛,于汶加,代涛,李颖,邢佳韵[8](2015)在《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区域资源产业开发布局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吉尔吉斯斯坦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本文从互利共赢的资源合作切入,分区域对吉尔吉斯斯坦资源、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合作构想:1中吉合作目标及基本原则:资源产业作为切入点,全方位推动中吉战略合作;将费尔干纳盆地反"C"字形地区作为中吉合作核心区;促进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经济发展,为"大通道"营造良好环境;2合作主要领域和重点布局:电力、公路、铁路、管道等资源通道建设;矿产资源及相关产业合作;3合作模式:积极稳妥、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吉尔吉斯斯坦资源开发合作模式构想——谦比西模式。文章最后指出中吉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还可以共同维护中亚地区的和谐稳定。
王长明[9](2015)在《中国有色集团的逆势求强之道——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涛》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3月,中国进入举世瞩目的"两会时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当天上午,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印象深刻的是:总理工作报告饱含"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的责任情怀,同时对国资国企改革给予了厚重的期望与殷切的嘱托。和他一样,有色行业的"两会"代表、委员,正在党和国家描绘的美好愿景感召下,肩负使命、认真履职,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建言献策,为推动国
王一诺[10](2014)在《中国对非洲资源型投资问题研究 ——如何走向“合作博弈”》文中指出2000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国内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浪潮,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纷纷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加,特别是在矿产领域的直接投资引发了世界经济和学术界的关注。非洲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伙伴关系,成为我国资源类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走出去”战略在非洲与我国对非合作相结合,成为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经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走出去”企业在非洲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劳资冲突、违规生产、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指责,也使部分非洲政府和民众更审慎地对待中国投资。甚至,因为“走出去”从事资源类投资的国有企业比重较大,中资企业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被西方舆论贴上了“新殖民主义”的标签。本文以中色集团在赞比亚铜矿投资作为典型案例,选取博弈理论视角,将中国对非洲投资看作一个博弈机制,研究中国对非洲投资现状与问题,及如何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全文共分为绪论、“走出去”战略与“新殖民主义”争论、中色集团在赞比亚投资概况与问题、中色在赞比亚铜矿投资的博弈格局及其变化、如何走向合作,以及结论与展望六章内容。采用了实证研究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对非投资如何走向合作博弈进行了研究及政策建议。首先,文章就“走出去”战略、中国对非洲投资、“新殖民主义”理论分别进行了理论和文献梳理。研究发现在“走出去”战略引导下,中国对非洲资源投资与中非经济合作战略紧密联系,“新殖民主义”争议暴露出中国政府对非洲投资模式的问题。其次,文章就中色集团在赞比亚铜矿投资案例进行了大量细致文献资料研究,展现出该国有企业在非洲从事资源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工人罢工和政府强制停产等经营困境,并分析出矛盾冲突的出现具有中资企业工资待遇较低、中资企业管理层排斥工会体制、企业安全生产存在隐患以及中赞员工间文化隔阂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都体现出中资企业在非洲的生产经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忽略当地社会价值意识,这也是中国投资者被指责为“新殖民主义”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运用博弈理论,构造了一个动态博弈树模型来解释中国对非洲投资的互动博弈变化,并通过博弈决策机制分析决策双方的策略选择。进而得出文章核心结论,认为中国投资者在非洲经营困境,是因为中国的粗放型投资模式不能满足非洲国家的利益期望,随着非洲投资环境变化和议价能力提高,冲突矛盾日益凸显。为建立双方合作博弈机制,中国转换对非洲投资模式势在必行,变粗放式投资向精细化转变,并且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政府和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改变。在具体政策建议层面,如何将投资模式的变化落实到企业具体的投资行为是政府政策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与同为新兴国家开展对非投资代表,同时也是在赞比亚铜矿投资大国——印度对非投资模式,以及经合组织对跨国企业投资规范进行对比,总结出中国政府可从三方面采取政策措施,即调整对非投资结构,鼓励制造业、科技产业、环保产业走出去;积极加入国际投资冲突协调机制,增进国际交流对话;并建立跨国企业管理机制,以切实引导企业负责任的商业行为。
二、从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复产建设谈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复产建设谈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集对分析与实物期权理论的谦比希铜矿投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
2.1 境外矿业投资风险管理理论及现状 |
2.1.1 境外矿业投资风险概述 |
2.1.2 风险管理理论 |
2.1.3 境外矿业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
2.2 投资风险评价模型与集对分析理论 |
2.2.1 集对分析理论概述 |
2.2.2 联系数及其伴随函数 |
2.2.3 集对势及其同异反分析 |
2.3 实物期权理论及其应用 |
2.3.1 实物期权理论概述 |
2.3.2 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 |
2.3.3 实物期权理论在矿业投资领域的应用 3 赞比亚矿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分析 |
3.1 谦比希铜矿概述 |
3.1.1 矿区概况 |
3.1.2 矿山外部建设条件 |
3.1.3 矿山生产工艺 |
3.2 赞比亚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
3.2.1 宏观环境 |
3.2.2 相关政策法规 |
3.2.3 对外经贸关系 |
3.2.4 基础设施状况 |
3.2.5 金融环境与投资成本 |
3.3 赞比亚矿业投资的风险因素分析 |
3.3.1 自然和地质风险 |
3.3.2 政治和法律风险 |
3.3.3 经济和财务风险 |
3.3.4 社会和环境风险 |
3.3.5 技术和管理风险 |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1 基于五元联系数的风险评价步骤 |
4.2 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2.2 风险评价指标识别与筛选 |
4.2.3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3 风险评价的同异反评价模型构建 |
4.3.1 投资风险评价的评语等级确定 |
4.3.2 五元联系数结构分析 |
4.3.3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3.4 同异反评价模型构建 |
4.4 基于集对势与邻联系数的投资风险分析 |
4.4.1 单一指标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4.4.2 准则层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4.4.3 境外矿业投资整体风险评价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实物期权的境外矿业投资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
5.1 境外矿业投资的实物期权特性分析 |
5.1.1 境外矿业投资的期权特性 |
5.1.2 实物期权的定价特征分析 |
5.2 境外矿业投资的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
5.2.1 谦比希铜矿成本分析 |
5.2.2 投资评价的财务评价模型构建 |
5.2.3 投资评价的实物期权模型构建 |
5.3 考虑不可交易性与不确定因素的期权定价模型构建 |
5.3.1 期权的分解法定价 |
5.3.2 基于分解法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构建 |
5.4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期权定价模型求解 |
5.5 本章小结 6 谦比希铜矿的投资评价结果分析 |
6.1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投资风险评价 |
6.1.1 境外投资的同异反风险评价结果计算 |
6.1.2 谦比希铜矿的投资风险分析 |
6.2 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价值评估参数估计 |
6.2.1 不确定参数选取 |
6.2.2 连续变量随机过程拟合 |
6.2.3 离散变量概率分布分析 |
6.2.4 其他参数确定 |
6.3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投资价值评估 |
6.3.1 内含净现值NPV计算 |
6.3.2 实物期权价值计算 |
6.3.3 谦比希铜矿的投资价值评估 |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中国建材集团水泥板块进军赞比亚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选题依据 |
1.4 研究思路 |
第2章 中国建材集团水泥板块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2.1 中国建材水泥板块的发展历史 |
2.2 中国建材水泥板块的现状 |
2.3 中国建材水泥板块的非洲布局 |
2.4 中国建材水泥板块在赞比亚面临的挑战 |
第3章 赞比亚的宏观环境分析 |
3.1 政治方面 |
3.1.1 政治制度 |
3.1.2 主要党派 |
3.1.3 外交关系 |
3.2 经济方面 |
3.3 社会方面 |
3.3.1 人口环境 |
3.3.2 民族 |
3.3.3 宗教 |
3.3.4 教育 |
3.3.5 医疗 |
3.3.6 社会治安 |
3.4 技术方面 |
第4章 进入赞比亚的模式分析 |
4.1 投资架构搭建优化方案设计 |
4.2 合作方的选择及合作方式 |
4.3 建设模式 |
4.4 投资运营模式 |
第5章 赞比亚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
5.1 人才本土化 |
5.2 绿色发展 |
5.3 用融合的文化融入“一带一路”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赞比亚矿业投资准入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2章 赞比亚矿业投资准入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发展 |
2.1 赞比亚矿业投资准入法律制度的渊源 |
2.1.1 国内法渊源 |
2.1.2 国际法渊源 |
2.2 赞比亚矿业投资准入法律制度的发展 |
2.2.1 赞比亚矿业法的发展 |
2.2.2 赞比亚投资法的发展 |
第3章 赞比亚矿业投资准入法律制度的内容 |
3.1 矿业投资准入的主体条件 |
3.1.1 矿业权主体资格 |
3.1.2 矿业企业的设立 |
3.2 矿业投资准入的审批程序 |
3.2.1 审批机构 |
3.2.2 审批程序 |
3.3 矿业投资准入的范围 |
3.3.1 一般行业准入规定 |
3.3.2 矿产行业准入范围 |
3.4 矿业投资准入的待遇 |
3.4.1 投资待遇标准 |
3.4.2 矿业优惠待遇 |
第4章 中国在赞比亚矿业投资的准入风险及应对 |
4.1 中国在赞比亚矿业投资的准入风险 |
4.1.1 中国在赞比亚矿业投资的现状 |
4.1.2 中国在赞比亚矿业投资面临的准入风险 |
4.2 中国对赞比亚矿业投资准入风险的应对 |
4.2.1 中国政府对投资准入风险的应对 |
4.2.2 中国企业对投资准入风险的应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中非经贸合作区及其贸易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中非经贸合作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经贸合作区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增长极理论 |
2.2.2 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理论 |
2.2.3 产业集群理论 |
第3章 中非贸易发展概况 |
3.1 中非贸易特点之一:规模不断扩大 |
3.2 中非贸易特点之二:产品多样化 |
3.3 中非贸易特点之三:地理分布不均 |
3.4 中非贸易特点之四:经贸合作区成为新驱动 |
第4章 中非经贸合作区的管理机制 |
4.1 中非经贸合作区资金来源 |
4.2 中非经贸合作区的操作模式 |
4.3 中非经贸合作区的特点 |
第5章 中非经贸合作区的贸易效应 |
5.1 中非经贸合作区的贸易效应:一般解释 |
5.2 中非经贸合作区贸易效应:直接效应 |
5.2.1 出口增长效应 |
5.2.2 进口替代效应 |
5.3 中非经贸合作区贸易效应:间接效应 |
5.3.1 技术溢出效应 |
5.3.2 就业增收效应 |
5.3.3 产品品牌效应 |
5.3.4 制度性进步 |
5.4 典型案例-赞比亚中国有色工业园 |
5.4.1 赞比亚中国有色工业园发展概况 |
5.4.2 赞比亚中国有色工业园的贸易效应——以中赞贸易为例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赞比亚与中国国家资本对赞比亚劳资关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赞比亚矿业与纺织业 |
第一节 转型前的赞比亚矿业与纺织业 |
一、矿业 |
二、纺织业 |
第二节 转型后的赞比亚矿业与纺织业 |
一、矿业 |
二、纺织业 |
小结 |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劳资关系 |
第一节 国有化时期赞比亚劳资关系的特点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赞比亚劳资关系特点 |
一、大规模裁员 |
二、无人支付抚恤金 |
三、临时雇佣和合同工外包 |
四、工会权利被削弱 |
小结 |
第三章 新自由主义影响下赞比亚劳工与中国资本的冲突——以中色非洲有限公司和中赞穆隆古希合资纺织公司为例 |
第一节 中国对赞比亚矿业的对外投资——以中色非洲联合铜矿有限公司为例 |
一、成立 |
二、发展 |
三、冲突 |
第二节 中国对赞比亚纺织业的投资——以中赞合资穆隆古希纺织厂为例 |
一、成立 |
二、发展 |
三、衰落 |
第三节 中国国家资本在赞比亚投资的主要特点 |
第四节 失败的“协调者”——赞比亚政府职能的失效 |
一、矿业 |
二、纺织业 |
三、失败的协调者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2 中国矿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
2.1 中国矿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2.1.1 投资动因 |
2.1.2 投资规模 |
2.1.3 投资方式 |
2.1.4 投资区域分布 |
2.1.5 投资绩效情况 |
2.2 中国矿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 |
2.2.1 投资过程中的问题 |
2.2.2 经营过程中的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
3.1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简介 |
3.2 投资策略选择 |
3.2.1 投资策略 |
3.2.2 具体投资项目 |
3.3 赞比亚卢安夏铜业公司并购过程分析 |
3.3.1 项目背景 |
3.3.2 并购过程分析 |
3.3.3 整合经营过程分析 |
3.4 中国有色集团对外直接投资取得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
3.4.1 取得成果 |
3.4.2 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经验 |
4.1 成功经验 |
4.1.1 明确投资战略和投资策略 |
4.1.2 树立企业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 |
4.1.3 提高科研技术水平 |
4.1.4 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
4.2 失败教训 |
4.2.1 改善公司的劳工管理机制 |
4.2.2 加深企业间的合作 |
4.2.3 加强价格风险防范 |
5 相关建议 |
5.1 投资过程中的建议 |
5.1.1 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增加企业竞争优势 |
5.1.2 制定合理战略做好充分准备 |
5.1.3 减少政治阻碍和谐发展 |
5.2 经营过程的建议 |
5.2.1 定期风险评估和防范 |
5.2.2 提高当地人才技术水平 |
5.2.3 实现本土化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8)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区域资源产业开发布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思路和数据来源 |
2.1 研究思路 |
2.2 数据来源 |
3 吉尔吉斯斯坦资源禀赋及相关产业发展 |
3.1 区域资源禀赋 |
3.2 矿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
3.2.1 矿业是国家支柱产业,金与锑冶炼具有一定规模 |
3.2.2 矿业后端加工产业链不完整,大量进口冶炼产品 |
3.2.3 矿业投资环境宽松,投资额呈快速增长趋势 |
3.3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资源产业发展互补性 |
3.3.1 在矿产品、工业产品等领域互补性强 |
3.3.2 在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有互补性 |
3.3.3 在资源开发技术、装备、资金等领域具有互补性 |
4 中吉资源产业合作影响因素 |
4.1 经济社会状况 |
4.1.1 经济水平低,工业发展滞后 |
4.1.2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主要集中于楚河州和奥什州 |
4.2 区域安全判断 |
4.3 基础设施建设 |
4.4 矿业开发政策 |
4.5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
5 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资源产业合作构想 |
5.1 合作目标及基本原则 |
5.2 合作主要领域和重点布局 |
5.2.1 电力、公路、铁路、管道等资源通道建设 |
5.2.2 矿产资源及相关产业合作 |
5.3 合作模式 |
5.3.1 积极稳妥、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 |
5.3.2 吉尔吉斯斯坦资源开发合作模式构想——谦比西模式 |
6 结论 |
(10)中国对非洲资源型投资问题研究 ——如何走向“合作博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走出去”研究综述 |
二、中国对非投资研究综述 |
三、“新殖民主义”理论综述 |
第三节 本文特点 |
一、主要观点 |
二、理论分析视角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和逻辑思路 |
第二章 “走出去”战略与“新殖民主义”争论 |
第一节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概况 |
第三节 中国对非洲投资与“新殖民主义”争议 |
第三章 中色集团在赞比亚的投资概况与问题 |
第一节 投资概况 |
第二节 面临的问题 |
一、劳资纠纷,频遭罢工 |
二、政府介入,遭遇停产 |
第三节 问题的原因 |
一、中资企业工资与待遇 |
二、中资管理与工会体制 |
三、中资企业安全与环境 |
四、中赞员工间文化隔阂 |
第四章 中色在赞比亚铜矿投资的博弈格局及其变动 |
第一节 中赞经济合作博弈空间 |
一、赞比亚经济单一,积极引进外资 |
二、中国矿产资源紧缺,鼓励对外投资 |
第二节 中赞经济合作博弈机制 |
一、中赞经济合作决策模型 |
二、中赞双方决策选择偏好 |
第三节 中赞双方策略选择分析 |
一、中国在赞比亚投资经营策略分析 |
二、赞比亚对中方政策变化行为分析 |
第五章 如何走向合作博弈? |
第一节 中国对非投资是新殖民主义吗? |
第二节 借鉴国际经验深化对非合作 |
一、印度对非投资战略经验启示 |
二、经合组织跨国企业准则借鉴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观点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从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复产建设谈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集对分析与实物期权理论的谦比希铜矿投资评价研究[D]. 马朝阳.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7)
- [2]中国建材集团水泥板块进军赞比亚的战略研究[D]. 王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05)
- [3]赞比亚矿业投资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 陈雁. 湘潭大学, 2017(02)
- [4]非洲中资铜冶炼企业建设工程管理分析——以赞比亚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为例[J]. 陈高仲,石骁,郭汉杰. 中国有色冶金, 2016(03)
- [5]中非经贸合作区及其贸易效应研究[D]. 马冉. 天津财经大学, 2016(10)
- [6]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赞比亚与中国国家资本对赞比亚劳资关系的影响[D]. 王璐.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9)
- [7]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研究[D]. 张玉兰. 辽宁大学, 2016(02)
- [8]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区域资源产业开发布局分析[J]. 龙涛,于汶加,代涛,李颖,邢佳韵. 资源科学, 2015(05)
- [9]中国有色集团的逆势求强之道——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涛[J]. 王长明. 中国有色金属, 2015(07)
- [10]中国对非洲资源型投资问题研究 ——如何走向“合作博弈”[D]. 王一诺. 复旦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