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51~1995年田林县传染病疫情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乔会妮[1](2021)在《近代广西教会医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丁捷[2](2018)在《“官”、“报”之间:清末新政中的《北洋官报》研究》文中指出从古代到近代,从性质上来看,报刊大致可以划分官报和民报。近代是民报的勃兴和古代官报的衰落时期。而以《北洋官报》为代表的新式官报,在清末最后十年却进入大爆发的时期,成为报刊史上独特的一观。以民报作为参考来看待《北洋官报》,看到的是这份官报的落后性,似乎乏善可陈。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如果把官报纳入从古到今官方传播体系的演变过程之中,《北洋官报》的进步性就凸显出来,并且会启发人们从新的视角去提出问题。《北洋官报》在直隶新政中扮演何种角色?其和清廷、督抚、下级官员、士绅、议会等各种政治势力产生了怎样的互动,建立了怎样的关系?本文的主旨即在探讨新政背景下,《北洋官报》所构建的新型“官”与“报”之间的关系。为了探讨这种新的“官”与“报”关系,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把《北洋官报》的历史划分为兴起、发展、衰落、转变四个阶段,官报和政治关系的分析贯穿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来说,每一个阶段又大致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展开论述:官报和督抚或者议会的关系如何,官报自身的人事变化如何,官报的财政经济状况,官报本身的栏目或本文改革等等。每一章都对爬罗剔抉得来的零散史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把官报的所作所为放置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去描绘《北洋官报》具体的媒介实践,为分析官报所构建的新型“官”“报”关系打下基础。通过分析,本文发现了《北洋官报》并非只是一张官报,它从创办伊始就被纳入新政的有机系统中,其扮演着多种角色。它是新闻的报道者,承担报纸基本的告知功能;还是公文的传递者,成为政府信息传递机关;还增编宣讲用的白话报,担当社会教育的角色;它还通过赢利来援助学堂,充当慈善者的角色;并在救灾等公共事务中募集捐款,成为社会公益的鼓动者。《北洋官报》承担多种角色,说明了它和当时的经济政治改革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了新型的官报和政治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简单概述为:官报依靠政治力量获得初始资金,利用这笔资金和政治上的派销特权,实现自我经济独立和盈余,并反哺当时的改革。但是这种关系也不是一直不变的,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会影响官报和政治的关系,比如谘议局成立后,想斩断官报和政治的密切关系,要求督抚取消官报的政治特权。作为自救,《北洋官报》反而加深了对政治的依附,并于民国成立后不久归并直隶行政公署。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依托最新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北洋官报》和《袁世凯全集》等资料,完整地呈现《北洋官报》从创刊到进入民国后转变为公报的历史过程,丰富了对于这份报纸的研究;二是从媒介实践的研究路径出发,把《北洋官报》纳入清末政治改革的宏观视野中,分析其和政治之间的互动,梳理出新的“官”“报”关系模式。
黄劲松,汤健闻,吕冬艳[3](2017)在《百色市2006~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百色市2006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和流行特征,为百色地区预防及控制乙脑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方法对百色市2006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乙脑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百色市共报告乙脑病例92例,其中男62例,女30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波动于0.84/10万0.03/10万之间,发病季节性明显,68月份为高发季节,以014岁儿童发病为主,占98.91%。结论百色市乙脑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开展预防接种、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乙脑传播和流行的关键。
李明丽[4](2015)在《空间分析技术在广西HIV/AIDS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趋势面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在广西HIV/AIDS地理流行病学中的应用研究目的应用趋势面模型研究广西艾滋病(HIV/AIDS)在不同县(市、区)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局部变异情况。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广西HIV/AIDS空间异质性分布特征,探测“热点”和“冷点”区域,为确定广西HIV/AIDS重点防控区域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从国家HIV/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1996~2014年广西HIV/AIDS病例资料,结合《广西统计年鉴》和《广西年鉴》的人口资料,计算广西112个县(市、区)累积HIV感染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HIV infection,CI)、累积 AIDS 患病率(Cumulative prevalence of AIDS,CP)、累积 HIV/AIDS 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of HIV/AIDS,CMR)和累积HIV/AIDS 病死率(Cumulative fatality rate of HIV/AIDS,CFR)作为分析指标。应用SAS9.1软件进行趋势面模型拟合分析、绘制广西HIV/AIDS地理流行病学等值线图和曲面图。应用ArcGIS10.2软件完成空间自相关分析、绘制疾病专题图。结果(1)1996~2014年广西HIV/AIDS流行具有显着特征:总体疫情依然严峻,疫情地理分布极不平衡;HIV/AIDS感染源数量的增速得到有效控制,病死率下降明显;既往HIV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感染早发现晚现象严重;主要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同性性传播比重明显增高;大比重感染年龄逐渐延后,老年人(≥60岁)成为重点感染人群。(2)构建二阶趋势面模型可较好描述广西HIV/AIDS的地理分布特征;残差值分析显示广西存在促进或抑制HIV/AIDS发生的局部异常点。(3)CI、CP和CMR趋势面总体趋势:随着经纬度的增加,峰值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在纬度25°~27°的区域,峰值自西向东逐渐增加;自西南区域向东北区域形成峰值主线,峰值力度向四周逐渐递减,西北区域最低。CFR趋势面总体趋势:随着纬度的增加,峰值呈逐渐递减趋势,而在纬度25°~27°的区域,峰值由西向东逐渐增加;高峰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域,逐渐向西南、西北递减,西北区域最低。(4)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1996-2014年广西CI、CP、CMR和CFR均存在空间正向自相关(P<0.05),具有高值聚集性分布。局域Getis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广西HIV/AIDS集中流行区域存在五个“中心”现象。其中,CI、CP和CMR的共同“热点”区域集中在以柳州市区为中心的桂中区域、以贺州市区为中心的桂东北区域,三者的共同“冷点”区域为凤山县;CFR“热点”区域集中在以贺州市区为中心的周围区域、以凭祥市为中心的桂西南区域和桂东南区域,“冷点”区域集中在以右江区为中心的桂西区域、南宁市区和武鸣县等桂南区域。结论(1)广西HIV/AIDS整体疫情依然严峻,感染人群呈现多样化、流行模式多维化。(2)广西HIV/AIDS疫情整体上存在显着的县域分布差异,局部出现促进或抑制HIV/AIDS发生的异常点。(3)广西CI、CP、CMR和CFR空间格局非随机分布,而是存在明显的聚集特征。第二部分: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广西HIV/AIDS流行因素空间异质研究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在广西HIV/AIDS流行因素空间异质研究中的适用性,为研判广西HIV/AIDS的防制成效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以来源于国家HIV/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3年广西HIV/AIDS病例资料为例,结合《2014年广西统计年鉴》中的相关社会经济学数据与广西CDC提供的高危人群估计数据,采用GWR模型分析广西HIV/AIDS感染率与社会经济学、高危人群的空间关系,并与经典的全局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进行比较。应用 ArcGIS 10.2软件完成数据分析。结果(1)GWR模型和OLS模型的结果显示:HIV/AIDS感染率的正向影响因素为人均GDP、吸毒者估计比例和外来务工者估计比例,负向影响因素为城市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结构上表现为空间异质性。(2)GWR模型结果显示:人均GDP系数呈现自中部和中北部向两边区域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而城市化率系数呈现自四周向中部和中北部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提示中部和中北部区域HIV/AIDS感染率受人均GDP和城市化率的影响更大。吸毒者估计比例系数呈现自北部向西南部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提示在北部区域的吸毒者聚集区HIV/AIDS感染率较高。外来务工者估计比例系数在东部、东北部和北海区域较高,提示这些地区的HIV/AIDS感染率与外来务工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3)GWR模型的AIC、R2、校正R2和σ2全面优于OLS模型。按照AIC评价标准,可判定GWR模型较OLS模型更接近真实模型。结论GWR模型能较好地探测广西HIV/AIDS流行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余水兰,江超穗,汤健闻[5](2013)在《百色市199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百色市199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百色市19962011年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百色市19962011年累计报告麻疹7 473例,年平均发病率11.68/10万。病例以散居儿童和中小学生为主,发病集中在36月,﹤1岁和510岁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5.22%。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40.42%,无免疫史的占33.73%,免疫史不详的占25.85%。结论发病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免疫失败,应继续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重点地区查漏补种,切实提高麻疹监测系统工作质量。
黄凤晓,蒙建军,余水兰,黄劲松,劳伟锋[6](2013)在《百色市2012年儿童白喉抗体监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掌握广西百色市1~6岁儿童在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常规免疫后白喉的免疫状况,为制定白喉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现况研究的原理,全市12个县(区),每个县(区)各抽取150名儿童,每个县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6个年龄组(1~6岁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常住儿童(当地居住3个月以上),收集血清样本进行白喉抗体检测。结果全市共调查1~6岁儿童1 800名,其中白喉IgG(DTIgG)≥0.01 IU/mL有1 682人,保护率为93.44%,DTIgG平均含量为0.16 IU/mL。结论百色市1~6岁儿童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后,免疫抗体居于高水平状态,并形成了牢固的免疫屏障,预测百色市近年不会有白喉流行。
庞铭辉[7](2010)在《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西的少数民族档案种类繁多、数量可观,是珍贵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旅游中具有文化、经济、审美、科学等多元的价值。其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追溯氏族源流、见证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反映民族风情、彰显历史光辉等几方面;经济价值则体现在刺激旅游经济新增长点、推动旅游业的增长、拓宽旅游服务领域等几方面;审美价值主要从少数民族档案的内容、载体、文字几方面体现;在科学价值上,则对建筑、医药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目前,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在文化旅游中的开发利用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拓展了少数民族档案价值的开发空间、打造了一定的民族旅游产品以及促进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广西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总量丰富,但旅游价值挖掘难度大,而且空间分布零散,集聚度低,对它们的开发也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加上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档案事业发展滞后、相关理论研究不足等等,都对少数民族档案文化旅游价值的开发造成制约。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在文化旅游中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要保障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基础条件,在此条件下还要各旅游开发部门以及档案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再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开发,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少数民族档案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
李海,莫兆军,杨进业,谭毅,韦增良,周开姣,莫毅,董邕辉[8](2008)在《广西自治区2006-2007年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广西诺如病毒腹泻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诺如病毒腹泻疫情报告及个案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共报告9起(城市1起,农村地区8起)诺如病毒腹泻疫情,累计病例1 174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75例(6.39%),临床诊断病例1 099例(93.61%),无死亡病例。疫情暴发地点主要为农村地区的学校、监狱、自然村屯,农村病例数构成(86.20%)高于城市(13.80%)(P<0.01);病例时间分布有明显季节性,2006年病例时间分布与2007年分布不一致,2006年病例全部集中在9、10和12月,2007年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占总病例数的78.75%(452/574);病例年龄主要为1019岁(39.52%)和2029岁(28.88%),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2.19∶1,职业分布主要为在校学生和服刑人员。病例症状较轻,病程一般为23 d,具有自限性。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经水和食物、人传人接触传播等多途径传播。共采集81份病例和10份密切接触者急性期粪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RNA阳性72份和5份,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50.00%。结论广西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多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初夏季节。应加强疫情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重点针对疫情好发地区,采取健康教育、加强饮用水卫生和饮食卫生等综合措施,减少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的发生。
闭克锋,李敬芳[9](2001)在《1951~1995年田林县传染病疫情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1951~1995年田林县传染病疫情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51~1995年田林县传染病疫情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官”、“报”之间:清末新政中的《北洋官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2.1 晚清报刊史研究 |
1.2.2 晚清媒体与政治研究 |
1.2.3 晚清舆论研究 |
1.2.4 清末官报研究 |
1.3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难点 |
1.4.1 创新点 |
1.4.2 难点 |
2 新式官报的溯源与早期实践 |
2.1 “官—民”人际传播体系溯源及其危机 |
2.2 邸报传播体系的构建及其不足 |
2.3 从补充到赘疣——官方传播体系在晚清的不适应 |
2.3.1 对新报的补充 |
2.3.2 从补充到“疣赘” |
2.3.3 晚清士人官方传播的改进建议 |
2.4 清廷的调适——清末中央和地方创立官报的尝试 |
2.4.1 《官书局报》和《官书局汇报》:最早的新式官报 |
2.4.2 《时务报》改官报的尝试及其失败 |
2.5 本章小结 |
3 清末新政改革与《北洋官报》的创办 |
3.1 庚子事变后官报思想的复活 |
3.1.1 晚清大员办理官报的谏言 |
3.1.2 清廷和民间的反应 |
3.2 《北洋官报》的创办 |
3.2.1 袁世凯创办北洋官报的动机 |
3.2.2 创办初期袁世凯广揽人才 |
3.2.3 创办初期的资金来源 |
3.2.4 印刷业务的兴盛 |
3.2.5 内部组织的建立及其评价 |
3.3 《北洋官报》初期的栏目设置 |
3.3.1 新闻栏目的设置 |
3.3.2 图片栏目的设置 |
3.3.3 评论的兴起 |
3.4 初涉新政:创刊初期的新政报道 |
3.4.1 新政开始:破旧 |
3.4.2 新政构建:立新 |
3.4.3 报道外省新政营造舆论 |
3.4.4 翻译日本文章以资参考 |
3.5 本章小结 |
4 袁世凯督直时期《北洋官报》的发展 |
4.1 《北洋官报》报人群体的变动 |
4.2 新政的报道文体与报道偏向 |
4.2.1 报道文体——文体形式的多样性 |
4.2.2 报道偏向——作为“精神奖励”的官报 |
4.2.3 辟谣——官报对于新政的维护 |
4.3 《北洋官报》附刊的演变与白话文转向 |
4.3.1 附报的出现:学报的兴起和演变 |
4.3.2 语体的变革:从文言到官话 |
4.3.3 官话和白话的并行 |
4.3.4 图片配图与白话文解说 |
4.4 增加论说:袁世凯对《北洋官报》的第一次改革 |
4.4.1 书册式到单张式再到书册式 |
4.4.2 袁世凯的不满和官报的第一次改革 |
4.5 突出公牍:袁世凯对《北洋官报》的第二次改革 |
4.6 推动清廷立宪和地方自治 |
4.6.1 反驳中国不能立宪之说 |
4.6.2 敦促清政府加快立宪进度 |
4.6.3 天津试办自治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
4.7 本章小结 |
5 遭遇危机:直督的变动和《北洋官报》的衰落 |
5.1 直督的变化和《北洋官报》人事的变迁 |
5.2 “官纸归并官报”引发的风波 |
5.3 “取缔北洋官报局”一案引发的纷争 |
5.3.1 顺直谘议局对《北洋官报》的责问 |
5.3.2 清廷政治改革成《北洋官报》的救命稻草 |
5.3.3 两次风波与清末新政的关系分析 |
5.4 作为“文书”的《北洋官报》的改革 |
5.4.1 官报内容的变革 |
5.4.2 官方发行方式的转变 |
5.5 宪政背景下《北洋官报》的报道特点 |
5.5.1 对于天津议事会所议事件的报道 |
5.5.2 《北洋官报》对于谘议局议案的相关报道 |
5.5.3 介入防疫救灾等公共事务 |
5.6 本章小结 |
6 由官报到公报:《北洋官报》的转变 |
6.1 动荡局势下《北洋官报》的舆论处置 |
6.2 从晚清到民国的顺利转变与舆论特点 |
6.2.1 由官报到公报的顺利过渡 |
6.2.2 《北洋公报》的内容安排和评论分析 |
6.3 《直隶公报》:独立性的完全丧失 |
6.3.1 印刷和编辑业务的分开 |
6.3.2 北洋印刷局的继续经营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语:“官”“报”关系的独特形态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表格索引 |
附录二 :图片索引 |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百色市2006~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收集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情况 |
2.2 流行病学的特征 |
2.2.1 人群的分布 |
2.2.2 时间分布 |
2.2.3 地区分布 |
2.2.4 乙脑疫苗的接种史 |
3 讨论 |
(4)空间分析技术在广西HIV/AIDS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趋势面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在广西HIV/AIDS地理流行病学中的应用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广西HIV/AIDS流行因素空间异质研究中的应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地理信息系统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百色市199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流行概况 |
2.1.1 流行强度 |
2.1.2 周期性 |
2.2 流行病学特征 |
2.2.1 地区分布 |
2.2.2 季节分布 |
2.2.3人群分布 |
2.2.4 免疫史 |
2.3 麻疹监测情况 |
2.3.1 含麻疹成分疫苗 |
2.3.2 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l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 |
2.3.3 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查漏补种工作 |
2.3.4 MSS运行情况 |
3 讨论 |
(6)百色市2012年儿童白喉抗体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疫情资料 |
1.4 血清学检测方法 |
1.5 血清抗体保护指标 |
1.6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持证率与百白破联合疫苗全程接种率 |
2.2 血清学检测结果 |
2.2.1 不同地区白喉抗体水平 |
2.2.2 不同年龄白喉抗体水平 |
2.2.3 不同性别白喉抗体水平 |
2.2.4 保护性抗体消失或未产生 |
3 讨论 |
(7)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少数民族档案的研究 |
二、文化旅游的研究 |
三、少数民族档案与文化旅游的关系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 |
第一节 在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价值 |
一、追溯氏族源流 |
二、见证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 |
三、反映民族风情 |
四、彰显历史光辉 |
第二节 在文化旅游中的经济价值 |
一、刺激旅游经济新增长点 |
二、推动旅游业的增长 |
三、拓宽旅游服务领域 |
第三节 在文化旅游中的审美价值 |
一、内容美 |
二、文字美 |
三、载体美 |
第四节 在文化旅游中的科学价值 |
第五节 在文化旅游中的社会价值 |
第三章 广西少数民族档案文化旅游价值开发的现状与分析 |
第一节 取得的成绩 |
一、价值的开发空间得到拓展 |
二、打造了一定的民族旅游产品 |
三、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
一、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总量丰富,但旅游价值挖掘难度大 |
二、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空间分布零散,集聚度低 |
三、少数民族档案的开发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地域个性 |
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层次低,制约民族档案的开发 |
五、档案事业发展的不足 |
六、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 |
第四章 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在文化旅游中价值开发利用的途径 |
第一节 开发的基本条件 |
一、资源条件 |
二、资金条件 |
三、技术条件 |
四、市场条件 |
第二节 开发主体 |
一、政府 |
二、旅游企业 |
三、非政府组织 |
四、档案部门与开发主体的关系 |
第三节 开发的方式 |
一、在民族文化村的建设中开发利用 |
二、为民俗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信息资源 |
三、在民俗旅游节庆活动中充分利用 |
四、深入开发少数民族档案本身形成的人文景观 |
第四节 少数民族档案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 |
一、产品的设计原则 |
二、产品设计的主要工作 |
三、产品设计示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广西自治区2006-2007年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2 研究对象 |
1.3 调查方法 |
1.4 实验室检测方法 |
1.5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2 地区分布 |
2.3 时间分布 |
2.4 人群分布 |
2.5 病例临床表现 |
2.6 实验室检测 |
2.7 流行因素分析 |
3 讨论 |
四、1951~1995年田林县传染病疫情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广西教会医院研究[D]. 乔会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2]“官”、“报”之间:清末新政中的《北洋官报》研究[D]. 丁捷.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1)
- [3]百色市2006~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J]. 黄劲松,汤健闻,吕冬艳. 右江医学, 2017(03)
- [4]空间分析技术在广西HIV/AIDS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中的应用研究[D]. 李明丽.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5]百色市199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分析[J]. 余水兰,江超穗,汤健闻. 现代预防医学, 2013(23)
- [6]百色市2012年儿童白喉抗体监测分析[J]. 黄凤晓,蒙建军,余水兰,黄劲松,劳伟锋.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02)
- [7]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研究[D]. 庞铭辉. 广西民族大学, 2010(06)
- [8]广西自治区2006-2007年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特征分析[J]. 李海,莫兆军,杨进业,谭毅,韦增良,周开姣,莫毅,董邕辉. 华南预防医学, 2008(05)
- [9]1951~1995年田林县传染病疫情报告[J]. 闭克锋,李敬芳. 广西预防医学, 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