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佳二元互补序列偶及非周期二元序列的搜索算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德亮[1](2021)在《具有理想自相关特性的失配二、四元互补序列构造方法研究》文中认为
李浩然[2](2021)在《基于广义分圆的差集偶和几乎差集偶构造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赵伟[3](2015)在《二元互补序列偶及最佳四元阵列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最佳离散信号是十分常见的一种通信系统信号,它能够应用在大多数通信系统,同时它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和跳频通信系统中。因此,对于对最佳离散信号的探索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对二元互补序列偶和最佳四元阵列偶进行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构造方法,类比互补序列的构造方法,提出了新的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构造方法,该方法可构造出奇数长度的二元互补序列偶,扩大了二元互补序列偶的应用空间;对二元互补序列偶相关函数的峰值进行研究,得到奇数长度的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数峰值取得上界的必要条件;根据二元互补序列偶的特性,得出了二元互补序列偶新形式,并提出了二元互补序列偶的特征序列的概念。其次根据二元互补序列偶自身的性质,并结合数据结构中树的概念,构造出了一种树型结构的数据树。在得到的数据树中,规定每片树叶的长度是八个字节,每层树叶都是向下扩展的。上一层的互补序列偶向下延伸可以产生新的序列偶,这种序列偶有八种状态,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数据存储,不是本身生成的序列偶,而是可以表示序列偶的一种方法。这样一来,算法的空间复杂性自然而然下降了。并且,考虑到实际序列偶的性质,把向下生成序列的多种(十六种)可能简化为八种情况,这样一来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时间复杂度。最后,采用一定的投影方法,得到二进制阵列偶与四进制阵列偶的关联关系;为了得到更加合理的四进阵列偶,提出二进阵列偶和互补二进阵列偶可以构造对应的四进阵列偶的方法;进一步阐明,高阶四进阵列偶是可以被构造的,只需要将准最佳阵列偶和最佳四进阵列偶合理地融合,或者用递归的方法,由最佳四进阵列偶得到。
吴琰[4](2011)在《零相关区序列集与零相关区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最佳离散信号及其设计在现代通信、雷达、声纳、制导、以及电子对抗等系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们在最佳离散信号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大量的重要成果。第三代通信系统(3G)都是基于多址技术,为了消除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径干扰与多址干扰,因此对于扩频码的数量以及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想尽办法来增加性能优良的扩频码的存在空间。本文中主要应用迭代法以及交织技术构造序列及序列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针对多载波码分多址通信系统提出来的零相关互补序列集,它不仅具有较多的子序列而且与传统的零相关区序列集相比具有更好的相关性,从而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从集合的角度,给出了ZCZ(Zero Correlation Zone)互补序列集以及相关定义。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序列和正交矩阵通过交织技术的方法来构造零相关互补序列集的方法,并给出了证明及实例。其次,利用差集偶构造最佳二元序列偶并产生移位序列,随后与Hadamard矩阵交织构造出迭代初始序列偶,再进行迭代生成长度更长的ZCZ序列偶,并给出了证明、性能分析以及实例。最后,将正交矩阵偶运用到ZCZ序列偶的构造中,并且给出了利用最佳二元序列偶构造正交矩阵偶的方法,最后正交矩阵偶通过综合应用插值、级联、交织、迭代等方法构造含有更多子序列且相关性良好的ZCZ序列偶集;利用正交矩阵偶对基于差集偶构造ZCZ序列偶的方法进行简化,并给出证明、性能分析以及实例。
穆栋梁[5](2011)在《阵列偶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最佳离散信号设计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论是信号分析、相关性分析,还是扩频、CDMA系统等,都离不开最佳离散信号设计。在传统的最佳离散信号设计中二元序列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在实际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的也多为二元序列。但随着系统容量的扩展以及人们对信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二元序列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这就要进一步寻找性能良好且数量足够多的信号。相较于二元序列,四相序列在数量上可能会更多。同时,阵列偶理论和失配序列又给出了一种新的序列形式,即将两个序列看作是一个偶(或者序列对),由此可以获得更多可供选择的新的信号。因此本文将四相序列的研究与序列偶理论和失配序列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了最佳四相屏蔽阵列偶,屏蔽四相互补序列偶以及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首先,定义了最佳四相屏蔽阵列偶,研究了其性质以及存在的必要条件。在必要条件的限定下,在一维空间进行了搜索,得到了长度从3到12的最佳四相屏蔽序列偶。而在这一范围,最佳四相序列只在长度8、10时存在。还给出了周期乘积、折叠变换两种构造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获得高维、大体积的最佳四相屏蔽阵列偶。其次,给出了屏蔽四相互补序列偶的定义,研究了屏蔽四相互补序列偶的性质,并证明了交叉连接、逆序等几种构造方法,用以构造大长度的屏蔽四相互补序列偶。然后,给出了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的定义,并研究了其性质。通过对四相序列奇周期循环移位形成的矩阵求逆可求得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通过搜索发现,在每一长度上都有较多能量效率较高的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存在。研究表明,通过奇周期乘积方法可以构造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也可以构造四相周期失配序列,从而提供了另一种构造四相周期失配序列的方法。构建了CDMA通信系统模型,对最佳四相屏蔽序列偶、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的误码率性能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
王扬志[6](2010)在《零相关区序列与零相关区序列偶理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扩频序列的相关特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DMA系统中干扰的大小。从而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系统容量的大小。所以,扩频序列设计是CDMA技术的核心课题之一。扩频序列理论包含扩频序列理论界与扩频序列设计两个主要方面。本文主要对三元非周期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构造方法、最佳零相关区序列集与最佳零相关区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组间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构造方法以及基于差集偶理论构造相应的序列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三元非周期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构造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三元非周期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任意两个N×NHadamard矩阵,使用递归构造的方法得到了一类三元非周期零相关区序列集。该构造方法可以同时构造出两个参数相同的三元非周期零相关区序列集,并且这两个序列集相互正交。该方法所得序列的能量效率均高于80%。改进了基于最佳序列与正交矩阵构造最佳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方法,使得周期为偶数的最佳序列均可用来构造最佳零相关区序列集,周期为奇数的最佳序列中的多数可用来构造最佳零相关区序列集。该方法中使用的正交矩阵的阶数为2阶或3阶。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移位序列的方法。此外,由于上述构造方法基于最佳序列,而最佳序列的数量较少,将上述构造方法推广到序列偶的情况,构造了最佳零相关区序列偶集。研究了组间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构造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组间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一个N×NHadamard矩阵与任意一对M×MHadamard矩阵,使用递归构造的方法得到了一类组间零相关区序列集。该序列集对于周期相关函数与非周期相关函数均存在组间零相关区。组间零相关区序列集解决了零相关区序列集中序列数量较少的问题,可以突破零相关区序列集理论界的限制,增加CDMA系统中可用序列的数量。研究了基于差集偶构造最佳二元序列偶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差集偶理论及差集偶的构造方法,提出了几种差集偶的构造方法,这些差集偶对应的二元序列偶均为最佳二元序列偶。提出了一类新的区组设计——可分差集偶的概念,研究了可分差集偶的各种变换,利用Hall多项式证明了可分差集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证明了几乎最佳二元序列偶与一类特殊的可分差集偶的等价关系,利用可分差集偶研究了几乎最佳二元序列偶的性质。
肖丽萍[7](2010)在《最佳离散信号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十年来具有优良相关特性的时间离散信号在需要从接收信号中提取所要信息的测试、数字通信和连续波雷达等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优良相关特性的序列是信息理论中备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几种具有优良相关特性的序列偶和失配信号进行了研究。对最佳四相周期信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佳周期几乎四相序列偶的概念,并研究了其性质、存在空间和构造方法;研究了一种只有一个非单位根的最佳四相序列偶的构造方法,由此可以产生更多长度的最佳周期四相信号;对最佳周期三元序列偶的构造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利用相关恒等变换设计最佳周期三元序列偶的方法。研究了ZCZ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提出了采用最佳序列偶的移位序列与酉矩阵利用相关积构造零相关区序列偶集的方法,通过对一个最佳序列偶特定的移位序列和特定阶数的酉矩阵进行相关积运算,构造出了准最优ZCZ序列偶集及最优ZCZ序列偶集。研究了扩展ZCZ序列偶集零相关区及容量的方法,提出了两种利用已有的ZCZ序列偶集,构造更宽零相关区ZCZ序列偶集的方法,和四种利用已有的ZCZ序列偶集,构造更宽零相关区和更大容量ZCZ序列偶集的方法。通过对原始序列偶集进行特殊移位运算,再和相应阶数的酉矩阵进行相关积运算,构造出了序列偶的长度更长,零相关区更宽,序列偶集的容量更大的ZCZ序列偶集。对周期和奇周期四相失配阵列信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种失配阵列信号的存在条件,给出了利用折叠法和周期乘法构造这两种失配阵列的构造过程,由此构造的失配阵列信号不仅实现了其周期或奇周期相关函数的所有旁瓣为0,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完全消除旁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而且扩展了四相阵列信号的体积。研究了序列偶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从理论上分析推导了在单音连续波干扰条件下不同的序列偶对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影响,并仿真验证了的不同的序列偶扩频方案的性能,为序列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将设计的ZCZ序列偶集应用于QS-CDMA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可行性。研究了OFDM系统信道估计的方法,将失配序列和最佳序列偶应用于OFDM系统进行信道估计,可以简化估计算法,提高估计的准确度。
施炯[8](2010)在《离散屏蔽信号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具有良好相关特性的离散信号在通信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屏蔽序列偶和屏蔽阵列偶是最佳离散信号理论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课题,主要深入研究各种屏蔽序列偶和阵列偶的性质和应用,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在对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二值自相关二进序列偶、最佳屏蔽二进阵列偶、二值自相关二进阵列偶、屏蔽ZCZ/LCZ序列偶集和伪随机Hadamard矩阵等具有良好相关特性信号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提出了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序列偶、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和第一类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等信号,这些信号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屏蔽序列偶和阵列偶的相关理论。本文深入地研究了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序列偶的变换性质、存在的必要条件和频谱特性,利用这些性质和条件可以提高计算机搜索效率。利用计算机算法搜索出了长度在23以内的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序列偶。这些屏蔽序列偶信号同样具有良好的周期循环相关特性,可以为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更多的选择。针对本文提出的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研究了它的性质和频谱特性,给出了计算机搜索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的组合允许条件,利用计算机搜索出了若干二维的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结合屏蔽序列偶和屏蔽阵列偶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序列偶和屏蔽LCZ二进序列偶的唯一性问题,并且利用序列的特征多项式,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个问题。而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伪随机屏蔽二进序列偶、屏蔽ZCZ二进序列偶和几乎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作为上述两种信号的特殊情况,也得到了唯一性证明。在研究伪随机序列的基础上,利用它和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以及伪随机Hadamard矩阵的关系,本文提出了第一类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的概念,证明了它和伪随机Hadamard矩阵的相互构造性,并给出了它们的变换性质。将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和Hadamard矩阵联系起来,不仅可以通过Hadamard矩阵来构造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也可以将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的性质用到Hadamard矩阵中去,在丰富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理论的同时,扩大了Hadamard矩阵的应用。在屏蔽信号的应用方面,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的OFDM时域信道估计方法。算法分析和仿真测试表明,在CP-OFDM和ZP-OFDM系统中,该方法具有系统开销小、计算复杂度低的特点,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同时,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中,使用相同长度的m序列和最佳屏蔽序列偶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对比,显示出基于最佳屏蔽序列偶的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
李琦[9](2009)在《阵列偶相关理论及其在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序列和阵列设计理论在现代通信、雷达、声纳、制导、空间测控、以及电子对抗等系统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结构优良的序列和阵列信号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抗噪声、抗截获、抗衰落等性能,可以实现扩频多址通信等。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基于阵列偶相关理论的各种相关信号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推导出二元序列偶的周期相关理论界,这为进一步研究具有良好相关特性的二元序列偶集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广义伪随机屏蔽二进序列偶,给出了其变换性质、组合允许条件。搜索出若干广义伪随机屏蔽二进序列偶,并与伪随机二进序列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其推广到多维广义伪随机屏蔽二进阵列偶,研究了其等价变换性质、频谱特性和组合允许条件,利用这些条件对小体积广义伪随机屏蔽二进阵列偶进行搜索,并提出了广义伪随机屏蔽二进阵列偶的折叠构造法。提出了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研究了其等价变换性质,及其与非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等价关系。提出了利用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与阵列偶、列正交矩阵、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伙伴以及周期乘积法等多种构造方法。在奇周期相关条件下提出了奇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给出了屏蔽序列偶的奇周期相关函数的特性以及奇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等价变换性质,及其与非周期和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等价关系。搜索出若干奇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并给出了多种构造方法。结果表明其与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集相比具有更大的存在空间。提出了二元互补阵列偶集。对二元阵列偶的非周期相关特性以及二元互补阵列偶集的等价变换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出二元互补阵列偶集的变维并不影响互补性的结论。搜索出若干二元互补阵列偶集,提出多种二元互补阵列偶集的构造方法。研究了互正交二元互补阵列偶集集合的生成方法,由此可生成大量具有更大阵列偶数与体积的互正交二元互补阵列偶集集合。研究了基于最佳序列偶和正交矩阵构造ZCZ序列偶集的方法。对其在QS-CDMA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可满足多用户通信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并对基于序列偶的扩频通信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讨论。
高军萍[10](2009)在《ZCZ阵列偶与互补序列偶理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最佳信号及其设计在现代通信、雷达、空间测控、信号处理、信息加密以及电子对抗等系统的优化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各种序列(或阵列)的性质,为工程应用提供更多具有良好相关特性的最佳离散信号,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了新近提出的零相关区序列阵列理论以及基于阵列偶相关的信号设计思想,主要对ZCZ阵列偶与几类互补序列偶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ZCZ阵列偶的概念,给出了其等价变换性质以及构造方法,并对构造方法进行了理论证明,同时给出了实例和相关函数。基于最佳周期自相关阵列偶和正交矩阵,采用交织方法得到了几类矩形零相关区ZCZ阵列偶集合。通过选择不同的移位序列,可以生成具有一定体积、阵列偶数以及零相关区的ZCZ阵列偶集。该方法不仅可以拓展ZCZ阵列偶的存在范围,而且可以推广到三元、四元或多元ZCZ阵列偶以及ZCZ阵列的构造中;(2)提出了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概念,研究了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等价变换性质,提出多种利用已知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生成具有更大序列偶数目及长度的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并进行了理论证明,同时给出了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构造出大量二元互补序列偶集;(3)提出了非周期相关下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伴集的概念,给出了伴集的定义,利用级联与交织等技术得到了多种伴集集合的构造方法,并进行了理论证明,通过实例表明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得到大量新的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伴集,较传统的互补序列集有更广阔的存在空间。同时给出了由伴集生成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一些方法。(4)提出了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研究了其等价变换性质,得到了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与非周期和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多种构造合成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方法。通过排除等价类的方法减少搜索数量,搜索得到了若干小体积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通过分析结果得到了一些猜想和结论。提出了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集和伴集的概念,并给出了多种构造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等价变换和合成构造方法可以得到大量的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集和伴集,从而扩展了最佳离散信号的选择范围。以上研究成果对完善阵列偶相关理论,拓展最佳离散信号的选择空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最佳二元互补序列偶及非周期二元序列的搜索算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最佳二元互补序列偶及非周期二元序列的搜索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3)二元互补序列偶及最佳四元阵列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循环相关信号 |
1.2.1 循环关联信号的研究 |
1.2.2 阵列循环关联信号的研究 |
1.2.3 循环相关信号的构造方法 |
1.3 偶理论的研究现状 |
1.4 二元互补序列的理论研究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阵列偶理论研究 |
2.1 引言 |
2.2 阵列偶的概念与分类 |
2.2.1 阵列偶的循环相关函数 |
2.2.2 阵列及阵列偶的几种变换 |
2.3 阵列偶的实际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二元互补序列偶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本定义和引理 |
3.3 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构造方法 |
3.3.1 已有的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构造方法 |
3.3.2 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新构造方法 |
3.4 非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构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搜索算法 |
4.1 引言 |
4.2 算法和算法步骤 |
4.2.1 算法的理论思想 |
4.2.2 运算过程 |
4.3 运算流程 |
4.3.1 数据结构生成 |
4.3.2 二元互补序列偶的生成 |
4.3.3 保留最佳二元互补序列偶 |
4.4 搜索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最佳四元阵列偶 |
5.1 现状 |
5.2 基本定义 |
5.3 四元阵列偶性质 |
5.4 最佳四元阵列偶的构造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零相关区序列集与零相关区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扩频序列的研究现状 |
1.3 零相关区序列的研究进展 |
1.4 偶理论的研究进展 |
1.5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章 扩频序列相关的基础知识 |
2.1 引言 |
2.2 周期相关性序列及序列偶的基本概念 |
2.2.1 序列基本概念及定义 |
2.2.2 序列偶基本概念及定义 |
2.3 序列及序列偶的相关性质 |
2.3.1 序列的四种变换 |
2.3.2 序列偶的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
2.4 循环差集与二元序列的关系 |
2.5 序列长度加倍与交织技术基本原理 |
2.5.1 序列长度加倍运算定义及引理 |
2.5.2 交织技术基本原理 |
2.6 零相关区序列集的理论界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零相关区互补序列集的构造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ZCZ 互补序列集的基本定义及引理 |
3.3 (周期)ZCZ 互补序列集的构造 |
3.3.1 子序列个数为2 的ZCZ 互补序列对集的构造 |
3.3.2 子序列个数为l 的ZCZ 互补序列集的构造 |
3.4 ZCZ 互补序列集的构造举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差集偶的零相关区序列偶集构造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差集偶的定义及定理 |
4.3 利用一类差集偶构造ZCZ 序列偶集 |
4.3.1 ZCZ 序列偶集构造步骤 |
4.3.2 ZCZ 序列偶集构造方法的证明 |
4.4 所构造序列偶集的特性及性能分析 |
4.5 ZCZ 序列偶集合的构造举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正交矩阵偶的零相关区序列偶集构造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正交矩阵偶的定义及相关定理 |
5.3 利用一类最佳二元序列偶构造m×m 的正交矩阵偶 |
5.4 利用正交矩阵偶构造ZCZ 序列偶集的方法1 |
5.4.1 ZCZ 序列偶集构造步骤 |
5.4.2 ZCZ 序列偶集构造方法的证明 |
5.5 利用正交矩阵偶构造ZCZ 序列偶集的方法2 |
5.6 所构造序列偶集性能分析 |
5.7 ZCZ 序列偶集合的构造举例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阵列偶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最佳离散信号的发展 |
1-1-1 周期自相关序列 |
1-1-2 非周期相关序列 |
1-1-3 新型序列 |
§1-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最佳四相屏蔽阵列偶 |
§2-1 最佳四相屏蔽阵列偶的定义及性质 |
2-1-1 最佳四相屏蔽阵列偶定义 |
2-1-2 四相屏蔽阵列偶性质 |
2-1-3 最佳四相屏蔽阵列偶的计算机搜索 |
§2-2 最佳四相屏蔽阵列偶的构造 |
2-2-1 周期乘积构造最佳四相屏蔽阵列偶 |
2-2-2 折叠变换构造最佳四相屏蔽阵列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屏蔽四相互补序列偶 |
§3-1 屏蔽四相互补序列偶的定义及性质 |
3-1-1 屏蔽四相互补序列偶定义 |
3-1-2 屏蔽四相互补序列偶性质 |
§3-2 屏蔽四相互补序列偶的构造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 |
§4-1 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的定义及性质 |
4-1-1 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定义 |
4-1-2 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的性质 |
4-1-3 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的计算 |
§4-2 四相奇周期失配序列的构造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在 CDMA 系统中的应用仿真 |
§5-1 CDMA 通信系统模型 |
§5-2 CDMA 通信系统仿真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6)零相关区序列与零相关区序列偶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CDMA 技术的分类与应用 |
1.3 扩频序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零相关区序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5 序列偶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5.1 序列偶与阵列偶理论 |
1.5.2 差集偶理论 |
1.6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2章 三元非周期零相关区序列集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基本概念 |
2.3 三元AZCZ 序列集的构造方法 |
2.3.1 Hadamard 矩阵的循环变换 |
2.3.2 三元 AZCZ 序列集的构造 |
2.4 相互正交AZCZ 序列集的构造方法 |
2.5 与 H.Donelan 的构造方法的比较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最佳 ZCZ 序列集与最佳 ZCZ 序列偶集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本概念 |
3.3 最佳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构造方法 |
3.4 最佳零相关区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 |
3.5 与其它最佳 ZCZ 序列集构造方法的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组间零相关区序列集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本概念 |
4.3 扩频序列的理论界 |
4.4 组间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构造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差集偶构造最佳二元序列偶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本概念 |
5.3 差集与差集偶理论 |
5.3.1 差集的定义 |
5.3.2 差集的扩展形式 |
5.3.3 乘子定理 |
5.3.4 差集偶的性质 |
5.3.5 差集与差集偶的关系 |
5.4 利用差集偶构造最佳二元序列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可分差集偶与几乎最佳二元序列偶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基本概念 |
6.3 可分差集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
6.4 可分差集偶的性质 |
6.5 可分差集偶与几乎最佳二元序列偶之间的关系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最佳离散信号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最佳离散信号 |
1.2 相关信号的研究现状 |
1.2.1 周期相关信号的研究进展 |
1.2.2 非周期相关信号的研究进展 |
1.3 零相关区序列的研究现状 |
1.4 失配滤波序列的研究现状 |
1.5 序列偶的研究现状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7 论文结构 |
第2章 最佳几乎四相序列偶及三元序列偶 |
2.1 基本定义 |
2.2 最佳几乎四相序列偶 |
2.2.1 最佳几乎四相序列偶的定义及性质 |
2.2.2 最佳几乎四相序列偶的存在空间 |
2.2.3 最佳几乎四相序列偶的构造 |
2.3 只有一个非单位根的最佳四相序列偶的构造 |
2.3.1 周期互补二相序列偶的构造 |
2.3.2 只有一个非单位根的最佳四相序列偶的构造 |
2.4 一种最佳三元序列偶的构造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ZCZ 序列偶集的构造 |
3.1 基本定义与定理 |
3.2 基于最佳序列偶的ZCZ 序列偶集合构造 |
3.3 大零相关区ZCZ 序列偶集的构造 |
3.4 大容量ZCZ 序列偶集的构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周期及奇周期四相失配阵列 |
4.1 基本概念 |
4.2 周期四相失配阵列及其存在条件 |
4.2.1 定义 |
4.2.2 存在条件 |
4.3 周期四相失配阵列的构造方法 |
4.3.1 折叠法 |
4.3.2 周期乘法 |
4.4 奇周期四相失配阵列 |
4.4.1 定义及存在条件 |
4.4.2 奇周期四相失配阵列的构造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序列偶在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5.1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基本原理 |
5.2 基于序列偶的扩频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
5.2.1 序列偶扩频通信系统 |
5.2.2 周期序列偶DSSS 系统抗单音连续波干扰性能分析 |
5.2.3 序列偶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仿真 |
5.3 基于ZCZ 序列偶的QS-CDMA 系统性能仿真 |
5.3.1 基于序列偶的QS-CDMA 系统原理 |
5.3.2 基于序列偶的QS-CDMA 系统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失配序列及序列偶的OFDM 信道估计 |
6.1 OFDM 技术基本原理及基于M 序列的OFDM 信道估计 |
6.1.1 OFDM 技术的基本原理 |
6.1.2 基于m 序列的OFDM 信道估计 |
6.2 基于失配序列及序列偶的OFDM 信道估计 |
6.2.1 基于失配序列OFDM 信道估计系统模型及算法 |
6.2.2 基于序列偶的OFDM 信道估计 |
6.3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离散屏蔽信号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循环相关信号的研究现状 |
1.2.1 序列循环相关信号理论研究进展 |
1.2.2 阵列循环相关信号理论研究进展 |
1.3 离散屏蔽信号的研究现状 |
1.3.1 离散屏蔽信号理论研究进展 |
1.3.2 离散屏蔽信号工程应用进展 |
1.4 二值自相关信号的研究现状 |
1.4.1 二值自相关信号理论研究进展 |
1.4.2 二值自相关信号的构造方法 |
1.5 低/零相关区信号的研究现状 |
1.5.1 低/零相关区信号理论研究进展 |
1.5.2 低/零相关区信号的构造方法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7 本文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序列偶 |
2.1 引言 |
2.2 基本定义 |
2.3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序列偶的性质 |
2.4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序列偶的存在条件 |
2.5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序列偶的频谱特性 |
2.6 计算机搜索结果 |
2.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 |
3.1 引言 |
3.2 基本定义 |
3.3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的性质 |
3.4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的频谱特性 |
3.5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存在的必要条件 |
3.6 计算机搜索结果 |
3.7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的构造 |
3.7.1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与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序列偶间的折叠构造 |
3.7.2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之间的折叠构造 |
3.8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与最佳屏蔽二进阵列偶 |
3.9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离散屏蔽信号的唯一性 |
4.1 引言 |
4.2 基本定义 |
4.3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序列偶的唯一性 |
4.4 屏蔽LCZ二进序列偶的唯一性 |
4.5 屏蔽ZCZ二进序列偶的唯一性 |
4.6 二值自相关屏蔽二进阵列偶的唯一性 |
4.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第一类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 |
5.1 引言 |
5.2 基本定义 |
5.3 第一类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和伪随机HADAMARD矩阵的相互构造 |
5.4 第一类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和伪随机HADAMARD矩阵的变换性质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基于最佳屏蔽序列偶的OFDM信道估计 |
6.1 引言 |
6.2 系统模型 |
6.2.1 CP-OFDM系统 |
6.2.2 ZP-OFDM系统 |
6.2.3 信道模型 |
6.3 信道估计原理 |
6.3.1 基于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的CP-OFDM信道估计算法 |
6.3.2 基于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的ZP-OFDM信道估计算法 |
6.3.3 与m序列方法的比较 |
6.3.4 频域均衡 |
6.3.5 信道估计过程 |
6.4 信道估计性能 |
6.4.1 MSE分析 |
6.4.2 复杂度分析 |
6.5 仿真分析 |
6.5.1 仿真系统描述 |
6.5.2 仿真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总结 |
7.1 论文的研究成果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缩略语 |
图表索引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9)阵列偶相关理论及其在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扩频通信与CDMA 技术 |
1-2-1 扩频通信系统及其原理 |
1-2-2 CDMA 技术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传统序列的研究 |
1-3-2 新型序列的研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二元序列偶的周期相关理论界 |
2-1 已有的序列理论界 |
2-2 一些相关定义 |
2-3 二元序列偶的周期相关理论界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义伪随机屏蔽二进序列偶与阵列偶 |
3-1 广义伪随机屏蔽二进序列偶 |
3-1-1 广义伪随机屏蔽二进序列偶的相关定义 |
3-1-2 屏蔽二元序列偶周期相关函数的若干性质 |
3-1-3 等价变换性质 |
3-1-4 组合允许条件 |
3-1-5 搜索结果与对比分析 |
3-2 广义伪随机屏蔽二进阵列偶 |
3-2-1 一些相关定义 |
3-2-2 等价变换性质 |
3-2-3 谱特性 |
3-2-4 存在的必要条件 |
3-2-5 折叠构造方法 |
3-2-6 若干搜索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 |
4-1 基本定义 |
4-2 等价变换性质 |
4-3 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合成与构造 |
4-3-1 与非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关系 |
4-3-2 利用最佳屏蔽二元序列偶与阵列偶构造 |
4-3-3 利用已知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构造 |
4-3-4 利用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伙伴构造 |
4-3-5 基于列正交矩阵构造 |
4-3-6 周期乘积构造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奇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 |
5-1 一些相关定义 |
5-2 屏蔽二元序列偶奇周期相关函数的若干性质 |
5-3 等价变换性质 |
5-4 奇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构造 |
5-4-1 与非周期和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关系 |
5-4-2 基于奇周期最佳屏蔽二元序列偶构造伙伴集合 |
5-4-3 由已知奇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生成新集合 |
5-4-4 利用伙伴构造奇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 |
5-4-5 基于列正交矩阵构造奇周期屏蔽二元互补序列偶集 |
5-4-6 两种奇周期乘积构造法 |
5-5 若干搜索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二元互补阵列偶集 |
6-1 二元互补阵列偶集的相关定义 |
6-2 二元阵列偶的非周期相关函数特性 |
6-3 二元互补阵列偶集的等价变换性质 |
6-4 二元互补阵列偶集的构造方法 |
6-4-1 若干阵列运算定义 |
6-4-2 阵列偶数的扩展 |
6-4-3 利用二元互补阵列偶集伙伴构造 |
6-4-4 利用二元互补阵列偶集与列正交矩阵构造 |
6-4-5 利用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生成二维二元互补阵列偶集 |
6-4-6 二元互补阵列偶集的变维 |
6-4-7 二元互补阵列偶集的kronecker 积构造法 |
6-4-8 二元互补阵列偶集的搜索结果 |
6-5 互正交二元互补阵列偶集集合的构造 |
6-5-1 直接构造法 |
6-5-2 递归构造法 |
6-5-3 利用列正交矩阵构造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ZCZ 序列偶集及其在 QS-CDMA 中的应用研究 |
7-1 ZCZ 序列偶集的相关定义 |
7-2 ZCZ 序列偶集的构造 |
7-3 基于ZCZ 序列偶集的QS-CDMA 系统及其性能分析 |
7-3-1 系统模型 |
7-3-2 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
7-4 基于序列偶的扩频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10)ZCZ阵列偶与互补序列偶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循环相关信号的研究进展 |
1.2.1 循环相关信号理论研究进展 |
1.2.2 循环相关信号构造方法研究进展 |
1.2.3 最佳二元阵列理论的研究进展 |
1.2.4 循环相关信号在工程中的应用 |
1.3 非循环相关信号的研究进展 |
1.3.1 二元互补序列理论研究进展 |
1.3.2 非二元互补序列理论研究进展 |
1.3.3 互补序列构造方法研究进展 |
1.3.4 互补序列在工程中的应用 |
1.4 具有低/零相关区的序列和阵列设计理论的研究进展 |
1.5 序列偶(阵列偶)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ZCZ 阵列偶理论及其构造方法研究 |
2.1 基本定义 |
2.1.1 序列偶、阵列偶的定义及相关表示 |
2.1.2 零相关区阵列偶的定义 |
2.1.3 交织阵列的定义 |
2.2 ZCZ 阵列偶的等价变换性质 |
2.3 ZCZ 阵列偶集的构造 |
2.3.1 预备知识 |
2.3.2 ZCZ 阵列偶构造方法 |
2.4 在ZCZ 阵列扩展中的应用 |
2.5 本章 小结 |
第三章 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理论研究 |
3.1 基本定义 |
3.1.1 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相关定义 |
3.1.2 一些必要变换的定义 |
3.2 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变换性质 |
3.3 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 |
3.4 本章 小结 |
第四章 二元互补序列偶伴集的理论研究 |
4.1 基本定义 |
4.2 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伴集构造方法 |
4.3 基于伴集的互补序列偶集生成方法 |
4.4 本章 小结 |
第五章 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理论的研究 |
5.1 基本定义 |
5.1.1 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的相关定义 |
5.1.2 一些必要变换的定义 |
5.2 二元互补序列偶奇周期相关函数的若干性质 |
5.3 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的等价变换性质 |
5.4 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构造与合成方法 |
5.5 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搜索结果及其分析 |
5.6 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研究 |
5.6.1 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定义 |
5.6.2 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等价变换性质 |
5.6.3 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构造 |
5.7 奇周期二元互补序列偶集的伴集构造方法 |
5.8 本章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最佳二元互补序列偶及非周期二元序列的搜索算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具有理想自相关特性的失配二、四元互补序列构造方法研究[D]. 郑德亮. 燕山大学, 2021
- [2]基于广义分圆的差集偶和几乎差集偶构造方法研究[D]. 李浩然. 燕山大学, 2021
- [3]二元互补序列偶及最佳四元阵列偶的研究[D]. 赵伟. 燕山大学, 2015(02)
- [4]零相关区序列集与零相关区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研究[D]. 吴琰. 燕山大学, 2011(10)
- [5]阵列偶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穆栋梁.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5)
- [6]零相关区序列与零相关区序列偶理论的研究[D]. 王扬志. 燕山大学, 2010(08)
- [7]最佳离散信号及应用研究[D]. 肖丽萍. 燕山大学, 2010(08)
- [8]离散屏蔽信号理论与应用研究[D]. 施炯. 北京邮电大学, 2010(11)
- [9]阵列偶相关理论及其在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李琦. 河北工业大学, 2009(11)
- [10]ZCZ阵列偶与互补序列偶理论的研究[D]. 高军萍. 天津大学,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