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电磁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王畅[1](2021)在《基于虚拟实验的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研究 ——以高中物理电磁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李秋娇[2](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新一轮高中物理课改围绕核心素养,指明学生的学习是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做准备,需养成相应的品格与能力。物理学史是物理概念、规律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的记录,描述了从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发展及成长过程。本文在核心素养理念的热潮下,结合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提出课题,并调查核心素养下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核心素养下物理学史融入课堂的教学策略,然后编写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施,检测教学实施效果,表明将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全文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调研,总结研究的不足,提出问题,然后对本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进行理论概述,分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调查了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对物理学史的需求情况,教师物理学史教学现状,分析了教材中物理学史的引入情况,并对调查和分析结果进行总结。通过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和教育教学规律,分别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核心素养下物理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第三部分根据提出的教学策略,以《自由落体运动》和《电子的发现》两节课为例编写了具体的教学案例,然后在贵阳市第一中学进行了教学实施,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的形式对教学案例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将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都有积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最后,对本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展望。
肖艳丹[3](2020)在《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教育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型与综合型人才成为社会的需要。集成式STEM教育不仅仅是对课程的整合,而且是以组合不同学科领域为重点来开展的教学方法,教学基于现实为背景,增强了学习的综合性,有效支持学生获得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和技能。因此,集成式STEM教育成为各国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物理新课改指出了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很多学生仍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不足,将集成式STEM教育理念融入物理学科教学能使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是走出初中物理学习困境的一条有效路径。教学资源是支持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而现有的初中物理配套教学资源以定性演示为主,集成性程度还不足,需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因此,本文从集成式STEM教育的理念角度出发设计并开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以期为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为教学提供支持。本文基于学习场域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调查和研究,通过准实验研究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展开。理论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相关的理论进行整理概述,首先概述了问题的研究背景,基于研究背景确定研究问题为相关理论指导下如何开发能够有效促进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的教学资源。针对研究的问题,将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分别是基于相关学习理论下集成式教学资源设计模型的构建、初中物理“电磁学”主题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和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研究,研究尝试探索一条新的教学资源设计方案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分别对集成式STEM教育、STEM融入物理教学以及物理教学资源开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对教学资源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理论,并基于理论的指导提出资源开发的建议。实践部分主要是开发教学资源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效果检验。首先在理论部分概述的基础上确定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其次,参考集成式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跨学科理念下的物理学科教学方法,构建集成式教学资源设计模型,模型构成的学习场域分为显性场域与潜在场域两个部分,再依据模型设计了五阶段的教学资源开发路径。然后,对初中物理学习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初中物理课程知识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学情、学习环境的情况,运用教学资源开发路径,设计并开发初中物理“电磁学”主题集成式教学资源作为参考案例。最后,依据集成式STEM教学模式提出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模式建议,将开发的“电磁学”主题教学资源案例应用于教学并开展实证研究,对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集成式教学资源显着提升了学生的课程成绩,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实验能力,同时显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教学场域质量有较高的评价,且有较高的满意度、自我概念和跨学科STEM学习态度,教学中学生能形成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本研究设计的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资源是集成式STEM教育理念下物理教学的重要支持,是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保障,研究所得结论为集成式教学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教学资源开发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依据教师和学习者的使用反馈不断修改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可继续完成初中物理其他知识主题的教学资源开发,形成系列集成式教学资源,以更好的支持初中物理的系统学习,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学段和学科的资源开发提供经验借鉴。
李炳涛[4](2020)在《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以博白县为例》文中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探索和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相互作用、运动变化等基本规律,它是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其中物理实验,它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得以归纳总结的依据,也是物理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同时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以及是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方式。本课题以新课改为研究平台,探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以时代背景、国外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国内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等作为出发点,从新课改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引出目前我国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系列问题和不足。其次,以某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从物理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教师和学生对物理实验地位及作用的认识、教师和学生对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政策意义的认识、教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意义的认识等方面,找出该地区农村初中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分析和研究该地区农村初中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师和学生对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政策意义的认识不足及轻视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教师培训、学生思想教育、低成本实验教学和改变物理考核制度等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把该地区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育的真实面貌展现出来,让人们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在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现状,同时也为研究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资料收集法等,也是根据笔者在农村初级中学多年任教过程的切身体会而撰写本篇论文。
廖帅[5](2020)在《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高中物理教学应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注重提升素质教育,旨在系统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物理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中必不缺少的教学方式,也是落实中学物理教学改革,践行新课标理念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具又是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措施和手段,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自制教具不仅可以弥补实验教学不足,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的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使用自制教具能够较好地满足高中物理教学需求。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针对目前国内外在中学物理自制教具教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本人通过国外的研究发现许多国家对自制教具、低成本实验较为重视,给予许多借鉴和启发;通过国内的研究发现,对自制教具笼统而宽泛的研究比较多,对物理学具体每一部分的系统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物理自制教具的使用现状以及电磁学部分的教学现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一些学校的实验仪器配置老化、短缺,只能满足基础的教学需要;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多数教师更偏向于使用快捷方便的多媒体来满足教学需要;并且教师在自制教具的观念认知上对自制教具的意义了解甚少。在调研的基础上,与部分一线教师进行深入访谈,通过教师访谈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对于自制教具有心无力,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与见解却因缺乏制作的方法与经验而放弃制作。本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具开发的经验、教具指导老师的理念以及与各一线教师的经验交流,提出了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开发的策略。在开发策略的基础上,本人开发了“多功能安培力演示仪”、“楞次定律演示仪”、“互感现象演示仪”和若干“趣味性电磁演示仪”等部分电磁学教具案例,从教具制作背景、结构和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以及该教具的特点等进行详细地阐述。本人在重庆某高中选取两个班级,在一个班级将自制教具实际应用于教学中,对照班级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通过实际应用一个学期后,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随堂检验、课堂表现和与学生的交流等,发现在物理教学中融入自制教具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物理学习兴趣与态度等方面有显着成效。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一线物理教师在自制教具的开发上提供一些参考,能更好地发挥出物理自制教具的教育教学功能。
王瑞雪[6](2020)在《手机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具体现象能让实验者更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规律、定理、概念和公式。因此,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物理教学当中,往往面临实验仪器陈旧,实验现象不清晰,数据分析困难等诸多难题。于是,部分教育者将传感器技术引入物理实验教学当中,传感器技术具有测量数据精准快速的特点,为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传感器相关实验器材价格昂贵,数量偏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验的大量需求。智能手机内部集成了多种传感器,这些内置的传感器性能强,精度高,反应快,同时还能分析采集各类相关物理量数据,非常适用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手机传感器应用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手机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类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其中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然后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基于手机传感器设计了12个物理实验,分别涉及力学、光学、电磁学和热学知识。最后本文重点介绍展示了一个利用手机传感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案例:该实验用手机CCD传感器和Vernier Video Physics App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学生利用手机录制实验过程,再利用手机中Vernier Video Physics应用软件(App)针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创建轨迹,得到其x-t或者v-t图象,进而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在实验前后以选择和问答题的形式设计测试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了两个班对物理概念的掌握情况,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手机传感器辅助开展课堂演示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程度,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演示实验耗时长,精准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也大为提高,充分证明了手机传感器应用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为手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教学参考案例和经验借鉴。
陈悦[7](2019)在《高中物理实验仪器改进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高效直观的实验既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性能良好的实验仪器是做好实验的基础,但实验仪器落后、实验效果不佳是目前我国物理实验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理教学工作的进行。为解决物理实验仪器落后、实验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高中物理电学、力学和光学中四项实验为案例,包括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进验电器、利用钕磁铁改进直流电动机、利用半导体激光器改进光的干涉衍射实验、利用Tracker软件改进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提供了高中物理实验仪器创新性改进的有效方法,对未来开发出更多低成本、高质量的物理实验仪器,以及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物理实验仪器改进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物理实验仪器改进的教育理论基础,实验仪器改进的要求与途径。第三部分为实验仪器的改进案例,对仪器进行现代化改进,给出改进思路、方法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四部分为实验仪器改进的研究价值与展望,以及对仪器改进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说明。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望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
王芳[8](2020)在《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实验作为基础的物理课堂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小到一把刻度尺,大到精准的实验仪器。为了实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实验器材的成本,填补部分实验仪器的空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也为了更好地研究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制作低成本高智慧的教具,展开了如下研究:(1)运用了文献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开展初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从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的现状、相关文献研究的范畴和教具制作的困难与对策进行梳理,初步了解自制教具的研究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普遍认为物理实验非常重要,也对“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持积极态度。学生喜欢老师自制教具,并且动手制作教具的欲望也非常强烈。但仍有一部分老师选择“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进一步访谈发现,制作经验不足、选材困难、动手能力弱、制作时间长、制作效果不稳定、学校重视度不够、经费支持不足等因素使得老师不敢轻易尝试自制教具教学。少部分老师还是会为了教学动手制作教具。研究此课题非常有意义。(2)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逐步分析并总结出可支撑的理论研究基础。(3)自制教具制作与应用策略的总结。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教学,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教具制作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出电磁学部分教具的三个制作策略(分析课标与教材,理清制作原理;遵循一定原则,精准高效取材;根据常规方法,具体高效制作)和两个应用策略(投入实际课堂,注重教学创新;坚持分享与协作,及时教学反思)。(4)自制教具制作与应用案例。基于上述初步研究的成果,我们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制作出了“电容器的电容演示仪”、“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演示仪”、“楞次定律演示仪”、“电磁阻尼演示仪”、“传感器演示仪”等系列教具,并投入实际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5)笔者以自制教具“电磁阻尼演示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了“单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通过行动研究法,在某高二年级班上进行教学实践。实践结果发现:采用自制教具“电磁阻尼演示器”开展教学,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加专注,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手脑并用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谈元凯[9](2019)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电磁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推行,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融入到新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来,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偏向形式化,因此需要结合新的标准并在目前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寻找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式。第1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可行性、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的研究方法等基本内容。第2章是理论依据。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支持本次的教学研究。第3章是论文研究之前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学生群体的现状调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上海目前高中阶段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并为本次研究后续的研究方案制定做了铺垫。第4章是研究过程中的具体优化原则和案例设计。通过对现状的总结,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一个具体的优化策略和模式,并且根据四类基本的物理课,结合核心素养进行教学优化。最终结合具体的核心素养条目对优化内容进行说明。第5章是针对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几次教学检测做了教育统计学分析,并做出了相关结果。第6章是结合上述教育测量结果以及学生其他方面的成果,做出本次研究的结论以及后续的研究展望。比对被试对象的检测结果,可以发现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到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环节中,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促进对电磁学实验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改善教师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作为后续的长远研究,对此次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展望。
马文婧[10](2019)在《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越发提倡教育全球化,各国在教育领域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美国的教育一直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其课程改革的也处于发展的前沿,它的改革对于世界物理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美国的教育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本论文研究了中美两国教材的实验部分,分析两国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实验的要求,对两国教材的实验数量分类统计,对其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挖掘两国教材在实验部分的特色和优点,汲取二者长处,设计符合中国学生的实验教学内容,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式。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论文的第一、二两章主要为论文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对中美两国课程标准的对比,通过分析两国课程标准的科学探究实验部分,两国都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和处理数据、评估数据、交流合作的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依据实验的栏目、类型、教学方式和使用仪器进行分类统计数量,对两国教材的实验数量及类别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美国实验更注重探究性和生活化,中国实验更注重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论文第四章主要基于实验的内容——目录、插图、结构和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美国教材更具有规范性,注重细节,具有开放性。论文第五章是选取具体实验案例的分析对比,美国教材对实验过程叙述详细,层层递进,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但中美国情和教学内容都有差异,所以提前对学生进行了对美国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测试,通过实践发现美国教材的实验内容有助于中国学生的实验水平的提升,所以在论文第六章,设计符合中国教学内容的教学实验案例,并在高中进行实践,通过实验测试,使用改进后的实验案例进行教学的班级学生实验能力测试高于未使用的班级,所以基本认为改进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论文的最后根据所做研究进行总结及反思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展望。
二、提高电磁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电磁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意义 |
1.4.2 创新之处 |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2 核心素养下物理学史教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物理学史 |
2.1.2 核心素养 |
2.1.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4 教学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教育重演论 |
2.3 物理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模式 |
2.3.1 HPS模式 |
2.3.2 教育重演模式 |
2.4 物理学史对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
2.4.1 有助于增强物理观念 |
2.4.2 有助于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
2.4.3 有助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2.4.4 有助于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 |
3 核心素养下物理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新教材分析 |
3.1 学生对物理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需求情况调查及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问卷设计思路 |
3.1.3 问卷发放 |
3.1.4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
3.1.5 学生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
3.1.6 学生调查结论 |
3.2 高中教师物理学史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访谈对象的选择 |
3.2.3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3.2.4 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
3.2.5 教师访谈结论 |
3.3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模块物理学史的内容分析 |
3.3.1 新教材中物理学史的引入栏目 |
3.3.2 新教材中物理学史的类型及对核心素养的作用 |
3.3.3 新教材中物理学史的内容统计 |
3.4 现状调查及新教材分析总结 |
3.4.1 学生调查总结 |
3.4.2 教师访谈总结 |
3.4.3 教材分析总结 |
4 核心素养下物理学史融入课堂的教学策略 |
4.1 课前准备的策略 |
4.1.1 史料选择 |
4.1.2 教学模式选择 |
4.2 新课教学的策略 |
4.2.1 探寻本质,构建物理观念 |
4.2.2 再历理论推导,形成科学思维能力 |
4.2.3 重演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4.2.4 渗透伟人故事,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
4.3 教学评价的策略 |
5 核心素养下物理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
5.1 教学案例1:《自由落体运动》 |
5.1.1 课前准备 |
5.1.2 教学设计 |
5.1.3 教学评价 |
5.2 教学案例2:《电子的发现》 |
5.2.1 课前准备 |
5.2.2 教学设计 |
5.2.3 教学评价 |
6 核心素养下物理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实施及效果 |
6.1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实施及效果 |
6.1.1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实施 |
6.1.2 《自由落体运动》课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6.2 《电子的发现》教学实施及效果 |
6.2.1 《电子的发现》教学实施 |
6.2.2 《电子的发现》课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6.3 教师访谈分析 |
6.4 教学实施总结 |
7 总结、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教师基本信息表 |
附录3 :高中教师物理学史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4 :《自由落体运动》授课情况课后调查问卷 |
附录5 :《电子的发现》授课情况课后调查问卷 |
致谢 |
(3)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信息化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3.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困境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
1.基于相关学习理论下集成式教学资源设计模型的构建 |
2.初中物理“电磁学”主题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
3.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研究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框架 |
2.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集成式STEM教育研究综述 |
1.STEM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
2.集成式STEM教育应用现状 |
(二)集成式STEM融入物理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三)集成式STEM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
三、基本理论概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集成式STEM |
2.教学资源 |
3.集成式教学资源 |
(二)理论基础 |
1.学习场域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体验式学习理论 |
4.信息处理理论 |
四、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资源模式设计 |
(一)初中物理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
1.初中物理课程知识内容分析 |
2.学习者分析 |
3.学情分析 |
4.学习环境分析 |
(二)集成式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 |
1.适度分解原则 |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
3.设计多样化的设计原则 |
4.科学与合理性原则 |
5.开放性原则 |
(三)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资源开发的指导方案 |
1.集成式教学模式 |
2.以人为本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模式 |
3.跨学科理念下的物理学科教学方法 |
(四)集成式教学资源设计模型 |
(五)集成式教学资源开发路径 |
1.准备阶段——理论指导分析 |
2.分析阶段——学习需求分析 |
3.设计阶段 |
4.生成阶段 |
5.实践阶段 |
五、集成式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实例——快乐电城 |
(一)准备阶段——理论指导分析 |
(二)分析阶段——学习需求分析 |
1.学习者分析 |
2.学情分析 |
3.知识内容分析 |
4.主题知识系统化、模块化 |
(三)设计阶段 |
1.教学资源设计环境条件 |
2.元素组件——资源呈现形式 |
3.教学资源整体框架 |
4.教学资源设计思路及使用方法 |
(四)生成阶段——技术实现 |
1.场景模型的制作 |
2.微课教学资源的制作 |
3.教学视频的制作 |
4.模拟仿真案例的制作 |
5.“快乐电城”总体模型 |
(五)实践阶段 |
1.教学资源开发整合 |
2.教学资源测试与评价 |
3.教学资源反馈修改 |
六、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资源的教学应用与效果 |
(一)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资源的应用实验设计 |
1.集成式教学资源的实证对象 |
2.教学实验方案 |
3.教学案例的应用实践 |
(二)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案例实证分析与评价 |
1.初中物理集成性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成绩比较 |
2.教学实验整体效果检验 |
3.初中物理集成性教学资源应用调查统计分析与评价 |
(三)教学实验研究结论 |
1.初中物理集成性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成绩比较 |
2.教学实验整体效果检验 |
3.初中物理集成性教学资源应用调查统计分析与评价 |
(四)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资源开发的不足与改进 |
1.模型的比例设计仍需优化 |
2.创意作品设计还需完善 |
3.模型的可操作性有待解决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创造力调査问卷 |
附录2 中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行为表现量表(教师评价使用) |
附录3 中学生作品设计评价量表(供教师评价学生作品使用) |
附录4 教学场域质量评价量表 |
附录5 评估学生物理相关的自我概念的量表项目 |
附录6 STEM的学生态度问卷 |
附录7 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以博白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2 国外研究的概况 |
3 国内研究的概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新课改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 |
5.1 转变课程功能 |
5.2 改革课程结构 |
5.3 改革课程内容 |
5.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
5.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
5.6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
6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
6.1 教师对物理实验的认识 |
6.1.1 教师的教育观念 |
6.1.2 目前物理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6.1.3 国家及学校对物理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 |
6.1.4 教师对物理实验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6.1.5 教师对物理实验课中的演示实验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6.1.6 教师对物理实验课中的学生实验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6.1.7 教师对物理课外实验活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6.1.8 物理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
6.1.9 教师对学生做实验兴趣的分析与评价 |
6.1.10 物理实验课影响教学进度调查分析 |
6.2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 |
6.2.1 学生的学习观念 |
6.2.2 学生对物理实验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6.2.3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积极性 |
6.2.4 学生对自身实验能力的评价 |
6.2.5 学生对教师物理实验教学能力的评价 |
6.2.6 物理实验课对学生考试成绩的作用 |
6.2.7 实验课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调查分析 |
6.2.8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面对问题的态度 |
6.2.9 学生希望开展物理实验课和获得物理知识的方式 |
7 解决策略与提出建议 |
7.1 加强农村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力度 |
7.2 完善物理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
7.3 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 |
7.4 提高教师待遇 |
7.5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
7.6 倡导科学探究式教学 |
7.7 开展物理实验技能操作竞赛 |
7.8 开展科技创新大赛 |
7.9 加强实验后勤保障力度 |
7.10 完善物理实验室管理机制 |
7.11 改变初中物理考核方式 |
7.12 减少教师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负担 |
7.13 倡导低成本实验 |
7.14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实验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5)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
1.1.2 高中物理实验的困境 |
1.1.3 高中物理自制教具的开发的重要性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关于教具的理论研究 |
2.1 概念界定 |
2.2 教具作用 |
2.3 教具中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 |
2.3.3 杜威“从做中学”学习理论 |
2.3.4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
2.4 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 |
第3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
3.1 问卷调查 |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2.2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3.3 教师访谈 |
3.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开发和应用的策略 |
4.1 自制教具的理论基础 |
4.1.1 自制教具开发的原则 |
4.1.2 自制教具开发的方法和流程 |
4.1.3 自制教具的评价 |
4.2 培养教师自制教具的开发能力 |
4.2.1 教师开发教具的积极性 |
4.2.2 教师设计教具的能力 |
4.2.3 教师制作教具的能力 |
4.3 营造学校自制教具的开发环境 |
4.3.1 教师间的帮助 |
4.3.2 教师团队的合作 |
4.3.3 学校的条件与氛围 |
第5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开发案例 |
5.1 多功能安培力演示仪 |
5.2 楞次定律演示仪 |
5.3 互感现象演示仪 |
5.4 趣味电磁演示仪 |
5.4.1 电磁秋千 |
5.4.2 电磁驱动 |
5.4.3 电磁旋转 |
5.4.4 电磁小车 |
5.4.5 电磁互生 |
5.4.6 无线台灯 |
5.4.7 互感音响 |
第6章 教学案例的应用效果分析与反思 |
6.1 应用对象及方案 |
6.2 应用效果分析 |
6.3 应用结论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6)手机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手机传感器应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手机传感器简介 |
2.1 手机传感器的定义及特点 |
2.2 手机传感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第3章 手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案例 |
3.1 手机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力学模块的应用 |
3.2 手机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光学模块的应用 |
3.3 手机传感器在高中物理电磁学模块的应用 |
3.4 手机传感器在高中物理热学模块的应用 |
第4章 实际教学案例:利用手机CCD传感器和Vernier Video Physics App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
4.1 研究设计 |
4.2 研究过程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学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中物理实验仪器改进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物理实验仪器改进的教育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3.表象理论 |
4.表象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二)物理实验仪器改进的基本要求 |
1.符合科学性原则 |
2.符合直观性原则 |
3.符合实用性原则 |
4.符合安全性原则 |
(三)物理实验仪器改进的基本途径 |
1.仿制或设计代用仪器 |
2.改进原有仪器的性能 |
3.研制新仪器,开发新实验 |
二、高中物理实验仪器改进案例 |
(一)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仪器改进案例 |
1.静电学问题—验电器的改造及应用 |
2.电磁学课题—直流电动机的改造 |
(二)高中物理光学实验仪器改进案例 |
1.使用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光的衍射实验 |
2.使用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光的干涉实验 |
(三)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仪器改进案例 |
1.利用Tracker软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2.Tracker软件应用说明 |
三、实验仪器改进的研究价值与展望 |
(一)实验仪器改进的作用 |
1.增强实验教学时效性 |
2.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5.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
(二)实验仪器改进对师生的建议 |
1.提高教师自制实验仪器的技能 |
2.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意识 |
(三)实验仪器改进思路的延拓和展望 |
(四)实验仪器改进有待解决的问题 |
1.“黑盒”问题 |
2.误差和过灵敏问题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自制教具相关文献研究的情况 |
2.2 利用“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的现状 |
2.3 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开展的困难与解决对策研究 |
第三章 自制教具研究基础 |
3.1 自制教具 |
3.1.1 概念界定 |
3.1.2 自制教具的特点 |
3.1.3 自制教具的作用与意义 |
3.2 自制教具的理论依据 |
3.2.1 建构主义理论 |
3.2.2 “从做中学”理论 |
3.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3.3 《课标》要求 |
第四章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运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方法 |
4.2 问卷调查 |
4.2.1 “自制教具及物理实验”问卷调查 |
4.2.2 “实验教学方法和观念认知”问卷调查 |
4.3 教师访谈 |
4.3.1 问题编制与实施 |
4.3.2 访谈结果分析 |
4.4 调查结论 |
第五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 |
5.1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应用策略 |
5.1.1 制作策略 |
5.1.2 应用策略 |
5.2 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体系分析 |
5.3 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应用案例 |
5.3.1 电容器的电容演示仪 |
5.3.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演示仪 |
5.3.3 楞次定律演示仪 |
5.3.4 电磁阻尼演示仪 |
5.3.5 传感器演示仪 |
第六章 “电磁阻尼演示器”教学实践 |
6.1 教学实践 |
6.2 应用效果分析 |
6.2.1 学生课堂表现 |
6.2.2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6.2.3 学生动手能力 |
6.2.4 反思与总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自制教具及物理实验”调查问卷 |
附录 B “实验教学方法和观念认知”调查问卷 |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D 《电磁阻尼》片段教学设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电磁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的立据 |
1.2.1 现有的教材和学情分析 |
1.2.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
1.4.1 研究意义 |
1.4.2 可行性分析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目标 |
1.6.2 研究方案 |
1.6.3 研究进度及安排 |
第2章 理论依据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2 课程目标 |
2.2 教育心理学理论 |
2.2.1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2.2.2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 |
2.2.3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学科核心素养和实验教学的相互关系 |
2.3.1 教师教学方式 |
2.3.2 学生学习方式 |
2.3.3 教学环境影响 |
第3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
3.1 调查目的 |
3.2 问卷的实施与设计 |
3.2.1 调查对象的分析 |
3.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3.3.1 调查结果统计 |
3.3.2 统计结果分析 |
3.3.3 调查研究小结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材中电磁学实验的优化及案例设计 |
4.1 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的概述 |
4.1.1 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细目 |
4.1.2 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的特点 |
4.2 实验教学的优化原则 |
4.2.1 电磁学实验内容的优化原则 |
4.2.2 电磁学实验教学手段的优化原则 |
4.2.3 核心素养下学生实验课学习水平的评价制定 |
4.2.4 实验教学优化的具体操作模式 |
4.3 教学案例设计 |
4.3.1 概念课教学中实验的优化案例——《磁感应强度》 |
4.3.2 规律课教学中实验的优化案例——《电流的磁场》 |
4.3.3 实验课教学中实验的优化案例——《多用电表的使用》 |
4.3.4 探究课教学中实验的优化案例——《简单的逻辑电路》 |
4.4 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对实验教学的分析 |
4.4.1 关于《磁感应强度》教学案例设计中实验的分析 |
4.4.2 关于《电流的磁场》教学案例设计中各实验的分析 |
4.4.3 关于《多用电表的使用》教学案例设计中实验的分析 |
4.4.4 关于《简单的逻辑电路》教学案例设计中各实验的分析 |
第5章 实验教学的评价检测及分析 |
5.1 实验教学的研究实况说明 |
5.1.1 实验教学的研究对象 |
5.1.2 教学方案和进度 |
5.2 课堂教学的检测制定 |
5.2.1 前测——分班考试 |
5.2.2 后测1——物理实验学习的阶段性检测 |
5.2.3 后测2——物理实验学习的阶段性检测 |
5.3 成绩分析 |
5.3.1 A班和B班的前后测成绩分析 |
5.3.2 A班前后测之间的成绩分析 |
5.3.3 B班前后测之间的成绩分析 |
5.4 教育统计结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教学结果 |
6.1.1 教学测验结果 |
6.1.2 其他学习成果 |
6.2 研究结论 |
6.2.1 教学检测的相关结论 |
6.2.2 学生成果的相关结论 |
6.3 研究结论对核心素养下物理教学的影响 |
6.4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6.4.1 研究反思 |
6.4.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
附录2 关于高中物理课堂中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学生课堂自我评价表(部分) |
附录4 前测试卷 |
附录5 后测试卷1 |
附录6 后测试卷2 |
附录7 学生教学检测的原始成绩 |
附录8 学生成果:研究性课题报告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10)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2.3 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分析 |
第三章 中美物理教材实验数量对比分析 |
3.1 中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数量 |
3.2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数量 |
3.3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实验数量分析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美物理教材实验内容对比分析 |
4.1 目录对比 |
4.2 实验插图对比 |
4.3 实验结构对比 |
4.4 实验评价方式对比 |
4.5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实验内容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案例对比及对中国学生适应性分析 |
5.1 中美教材“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关系”实验对比 |
5.2 美国实验模式对中国学生的适用性研究实践案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对比研究的教学改进案例及效果分析 |
6.1 实践对象的选取 |
6.2 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
6.3 教学案例实践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提高电磁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虚拟实验的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研究 ——以高中物理电磁学为例[D]. 王畅.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 李秋娇.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3]初中物理集成式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肖艳丹.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4]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以博白县为例[D]. 李炳涛.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5]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廖帅.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手机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 王瑞雪. 西南大学, 2020(01)
- [7]高中物理实验仪器改进的案例研究[D]. 陈悦. 鞍山师范学院, 2019(01)
- [8]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D]. 王芳.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电磁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研究[D]. 谈元凯.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10]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比较研究[D]. 马文婧. 宁夏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