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卫矛无性繁殖试验初报

食肉卫矛无性繁殖试验初报

一、肉花卫矛的无性繁殖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佟兆庆[1](2017)在《卫矛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以卫矛(Euonymus alatus(Thunb.)Sieb)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试材,选取ABT1#、IBA、NAA和IBA+NAA 4种生根促进剂,设置浓度梯度分别为:200 mg·L-1、500 mg·L-L、1000mg·L-1处理卫矛插穗,其中200mg·L-1的浓度浸泡处理插穗2h、4h、6h,500mg·L-1和1000mg·L-1的浓度速蘸处理插穗10s、30s、60s,以清水处理作对照,研究激素不同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卫矛扦插繁殖的影响;选取IBA和IBA+NAA2种生根促进剂浓度均为500 mg·L-1处理插穗10s,以清水处理作对照,研究卫矛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变化,并对生根过程解剖结构观察,探究卫矛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种植物生根促进剂中,以混合激素IBA+NAA处理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全部高于对照组,达80.0%~96.7%,为最适宜激素种类;以NAA处理生根效果最差,全部生根率均低于对照组。在低浓度浸泡处理中,IBA 200 mg·L-1处理4h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88.3%、平均根长3.7cm、大于2cm根数为35.0条、根系效果指数为6.48。在高浓度速蘸处理中,IBA+NAA 500 mg·L-1 处理 30s 和 IBA+NAA 1000 mg·L-1处理60s为最佳方案,各项指标分别为:生根率90.0%、91.7%;平均根长3.3cm、2.9cm;大于2cm根数24.0条、25.7条;根系效果指数3.96、3.73。建议采用IBA 200 mg·L-1 处理 4h、IBA+NAA 500 mg·L-1 处理 30s 和 IBA+NAA 1000 mg·L-1 处理 60s 这三种生根促进剂配比对卫矛进行扦插繁殖处理。2.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为:IAA在不定根的诱导及表达阶段含量升高,而在不定根伸长阶段迅速下降,高浓度的IAA对不定根的形成有促进作用;ABA在不定根诱导阶段显着下降,随即在不定根表达阶段呈升高,其谷值与不定根形成峰值出现时间相吻合,可见ABA对不定根的形成有抑制作用;GA3在不定根的表达阶段显着下降,不定根突出表皮后GA3呈上升趋势,可知,GA3能促进不定根的伸长;ZR在不定根突破表皮前在较低浓度浮动,不定根突破表皮阶段大幅度上升,而在不定根伸长阶段迅速下降,可见,低浓度ZR更有利于不定根的伸长。IAA/ABA和GA3/ABA比值与生根率呈正相关,ZR/ABA与生根效果呈正相关。3.生根过程中内源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为:淀粉在扦插初期呈下降趋势,在不定根表达阶段大幅度上升,并在不定根伸长阶段在高水平浓度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大致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可溶性糖在扦插初期下降,于根原基诱导期呈上升趋势,随即在不定根表达及伸长阶段下降。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出现峰值和谷值的临界点大致吻合。氮含量在扦插初期迅速上升,随即在不定根的表达阶段持续下降,并于不定根伸长阶段缓慢积累趋于稳定。C/N值与生根效果呈正相关关系。4.在形态解剖学观察中,未发现潜伏根原基,属于诱生根原基类型。卫矛嫩枝扦插不定根的生成以皮部生根为主,也有少部分为愈伤组织生根,属于混合生根类型。根的原始体细胞在形成层靠近木质部的区域或形成层附近产生,但IBA500 mg·L-1处理的插穗分化现象不明显;IBA+NAA500 mg·L-1的处理在形成层附近细胞分化现象剧烈,且根原基形成的位点较多。扦插后6d左右基部切口明显膨大,木栓翅基部和韧皮部观察到开裂现象,扦插6~12d逐渐从根原基细胞发育成不定根,插穗约在18d形成完整的根系。

徐茵[2](2017)在《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生理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是华南地区极具应用前景的经济林木和常绿观赏树种。长期以来以种子繁殖为主,存在严重的变异分化现象,而扦插繁殖能较好的保存母本的优良性状。本文从扦插基质、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入手探索短序润楠的扦插繁殖技术体系,运用多重比较、极差分析及隶属函数评价等方法对扦插效果进行判断;此外通过动态监测插穗内的6项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来研究短序润楠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学特性。旨在提高短序润楠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繁殖效率,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形成所需时间较长,属于较难生根树种。短序润楠扦插不定根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愈伤组织形成阶段、不定根表达阶段和不定根伸长阶段;ABT处理组和清水对照组愈伤组织最早形成期基本一致,均在扦插后的20d左右,但前者不定根形成期比后者提前15d左右。(2)5种不同基质处理对短序润楠插穗的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期、根系形态和生根指标均有显着影响。以黄心土+河砂+珍珠岩(1:1:1,V/V)复合基质综合表现最优,生根率为47.62%,黄心土+河砂(1:1,V/V)复合基质综合表现最差,生根率仅为21.43%。(3)正交试验中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短序润楠插穗的根系形态和生根指标均有显着影响。短序润楠扦插繁殖的最佳处理为处理3(A1B3C3),即使用浓度为800mg/L的生长调节剂ABT,处理短序润楠插穗30min可使扦插综合效果最优,生根率为48.89%;短序润楠扦插生根效果的主次水平均为生长调节剂种类>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即生长调节剂种类为最主要影响因素,其余依次为处理浓度和时间。(4)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插穗生根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扦插过程中二者含量的高低以及变动幅度的大小,直接会对扦插效果造成影响;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率与SOD活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并与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IAAO活性及MDA含量呈显着负相关,生长调节剂处理提高了插穗内SOD活性,减缓了叶绿素(a+b)的分解速率,降低了IAAO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增加插穗抵御逆境能力和促根激素IAA含量,延缓插穗衰老,从而促进生根,提高生根率。(5)短序润楠扦插过程中各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十分密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b)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SOD、叶绿素a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MDA呈极显着负相关;SOD与MDA呈显着负相关,与叶绿素(a+b)、叶绿素a相关性呈显着正相关。说明在短序润楠的扦插生根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并不是单一的对插穗生根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

陈舒博,丁彦芬,赵天鹏,张利[3](2015)在《卫矛属植物扦插繁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卫矛属植物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是一类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并具有一定的药用及经济价值。扦插繁殖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速度快,成为卫矛属植物繁殖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现对卫矛属植物扦插繁殖的插穗选择准备、扦插时间、生根处理、扦插基质的配置及后期的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卫矛属植物扦插繁殖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旨在对卫矛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冯岳东[4](2012)在《檵木与红花檵木的实生繁殖及其实生苗的SRAP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植物育种过程中,种质资源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通过有性杂交、种子繁殖可以实现基因重组,改变群体中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可以分离筛选出更多新的变异类型。而目前对檵木及红花檵木种子萌发特性了解甚少,本研究选用檵木及红花檵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和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采收时期、不同贮藏方法、不同播种时间、不同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同时,利用SRAP对红花檵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早期进行遗传差异检测和分析,从分子水平揭示檵木与红花橙木种子繁殖后代的遗传差异。以期为檵木属植物通过有性杂交、实生选种等方法进行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试验供试材料在种子长度(纵径)、宽度(横径)、厚度、单粒重、千粒重存在显着差异性,能一定程度作为品种鉴定依据;其中红花檵木‘圆叶青’各指标值均最大(纵7.10mm、横3.74mm、厚3.15mm、千粒重40.423g)檵木纵径、千粒重最小(5.48mm、17.813g),横径与厚度值较少(2.98mm.2.51mm)(2)橙木及红花檵木种子具有后熟特性,需要经过100天左右的低温沙藏(层积处理)度过其深度生理休眠才能较好地发芽(室内发芽率可达70%-80%);(3)种子适宜的采收时期的确定,在长沙地区,为了在蒴果开裂种子散落前收集到具有较好萌发力的红花檵木种子,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较为适宜;(4)檵木及红花檵木种子室外秋播发芽率显着高于室外春播发芽率。实生苗的性状分离程度依种子来源的品种不同而有不同,来源于‘透骨红’、‘双面红’、檵木的实生苗性状比较稳定,分离少,而来源于‘圆叶青’、‘长叶青’、‘花叶檵木’的实生苗性状分离程度大,说明前三者的基因型比较纯合,后三者杂合度较高。(5)通过6对引物对红花檵木‘圆叶青’20份子代与红花檵木’圆叶青’、红花檵木“透骨红”及檵木进行SRAP分析,共统计扩增出198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66条,多态性比率79.09%;共扩增出位点167,其中多态位点数149,多态性比率为89.22%。各供试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671-0.8545,平均相似系数为0.7265。其中红花檵木’圆叶青’、红花檵木“透骨红”及檵木之间遗传差异性较小;红花檵木有性繁殖后代与母本及不同子代间在遗传信息上存在较大差异;(6)根据表型性状观察,从性状分离较大的实生苗中选出了枝条生长呈匍匐、水平或下垂状态,新叶呈鲜红、黄色的优良单株;通过SRAP遗传差异性分析,从有性繁殖后代中筛选出了一个遗传信息丰富株系(20号),两个叶色表型性状分类与遗传信息聚类有一定差异性的株系(2号和8号)。

史绍林[5](2012)在《文冠果种子催芽和组织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冠果(Xanthocerras sorbifolia Bungge)隶属于无患子科文冠果属,为单种属。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油料和荒山绿化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本文针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低的的现状和野外中是群体内类型混杂,株间产量悬殊及繁殖率低的问题做了相关的研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利用数理统计估计原理,研究文冠果种子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文冠果大多数种子百粒重为64.66-66.78g,种子的直径为9.58-11.08mm,种子的长度为12.47-13.65mm,种子的含水量为111.78%-12.86%,种子的生活力为93.76%-94.23%,表明供试的文冠果种子具有很高生活力。置床30天后种子只有13%种子萌发,区间估计为(9.62%-19.93)但是大多数仍然没有萌发迹象。对没有萌发的种子做生活力测定发现仍然有80%种子具有活力,表明文冠果种子本身活力较高,萌发潜力很大,但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不能萌发,据此可以判断文冠果种子存在一定的休眠特性。2、采用运用L。(34)正交设计方法,通过对文冠果种子进行高温层积、物理处理和赤霉素处理,寻求对文冠果进行催芽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25℃砂床层积、2ug/g浓度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为最适催芽条件。3、通过多项指标测定,在文冠果幼苗期,我们认为N、P及N*P交互作用均影响幼苗生长发育。初步确定文冠果幼苗生长初期生长方案为N1P2,即营养液中N元素用1/2Hoagland中N浓度,P为1/2Hoagland中P浓度的0.5倍为幼苗期最佳营养液。4、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以文冠果种胚为外植体进行芽诱导试验,结果表明:从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可能性小于直接从种子直接诱导不定芽,在不定芽诱导中Ms培养基优于B5培养基,在添加细胞分裂素的BA的情况下,不添加NAA不定芽诱导并伸长良好,这有可能种子本身含有足够的生长素,需要下一步的试验证明。就不定芽继代来看,我们继代的不定芽生长健壮,这比其他文献中的生长更好。在生根培养中添加5.5%蔗糖和0.6%琼脂。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激素添加0.5mg/1的NAA和0.5mg/1的IBA生根率达70%,根系生长健壮,并移栽了部分生根苗,认为文冠果尽管生根困难,但移栽相对容易成活。首次尝试用无糖滤纸桥生根技术进行了文冠果生根试验,生根状况良好,今后应进行较大规模的试验。5、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初步进行了文冠果体细胞诱导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体细胞胚型愈伤组织诱导中,如果添加BA和NAA,愈伤组织膨大迅速,容易褐化,笔者发现在添加2,4-D的基础上笔者添加了VC后,愈伤褐化速度明显减慢,这在前人的试验中未见报道。在悬浮培养中,在MS培养基中生长比在B5培养基中生长迅速,也容易褐化,进一步培养后出现很多根状物,根状物在固体培养基中死亡逐渐死亡。

陈斌[6](2011)在《五种海岛地被植物的扦插和耐荫性试验》文中提出地被植物已经成为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手段之一。研究海岛特色地被植物的耐荫性,对于海岛地被植物的优化配置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景观配置,更好地发挥海岛植物的景观效应和生态效应,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五种海岛地被植物资源开发和抗逆性研究现状,还根据生态学原理及景观生态设计原则,初步探讨了这5种地被植物配置模式。本文对舟山海岛5种地被植物进行了不同季节的扦插繁殖试验,分析了不同季节及不同ABT浓度条件对不同植物扦插成活率、生根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滨柃(Eurya emarginata (Thunb.) Makino)、厚叶石斑木(Rhaphiolepis umbellata (Thunb.) Makino)、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钝齿冬青(Ilex crenata Thunb)5种地被植物为实验材料,在用65%遮荫网一层、二层覆盖和未遮荫等三种处理情况下培养6个月后,进行相对生长量、新梢节间长、单叶重、叶长与叶宽、单叶厚、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电导度等多个生理指标的综合测定。研究了不同遮荫条件对植株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和分析其各数值的相关系数,以确定合理判断地被植物耐荫能力的标准,并对5种植物的耐荫性大小做出判断。结果表明:1.研究结果得出了不同植物最佳扦插季节和ABT浓度,同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扦插生长受季节和ABT浓度条件制约程度有所不同。2.五种地被植物资源开发程度不高,基本处于科研和园林领用的起步阶段,工厂化育苗较少,市场种苗也较少,但由于抗性极强,开发前景极佳,部分种苗处于有价无苗的地步。抗逆性研究也仅限于柃木、滨柃的实验室研究,主要以生理指标为主。3.耐荫性研究表明,3种不同的遮荫条件,对5种不同的地被植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实验前后测得五种植物的单叶重、叶长与叶宽、叶片厚度、相对生长量、新梢节间长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电导度等均呈现了有序的变化趋势。4.对这5种地被植物的耐荫性进行定量研究后,发现多个指标除个别数据外,均呈现较好的相关,说明这些指标在判定五种植物耐荫性从高到低顺序具有一致性。以此推断五种植物耐荫性从高到低顺序为:柃木、滨柃、厚叶石斑木、赤楠、钝齿冬青。

薛会雯[7](2011)在《金叶大叶黄杨繁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叶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v.Microphyllus Butterscotch)为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大叶黄杨的栽培变种。金叶大叶黄杨叶色金黄,色彩稳定,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加上抗逆性强和耐修剪的特点,在园林中常作为构建彩篱、色块和模纹的绝佳材料,其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关于此品种的应用报道很少。为了将金叶大叶黄杨成功应用于我国的园林绿化中,我们对引自澳大利亚的金叶大叶黄杨品种进行了繁殖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技术、扦插繁殖技术及种子繁殖技术。得到如下结论:1.金叶大叶黄杨的组织培养(1)外植体取材时期的选择研究了4、6和8月3个不同外植体采集时期对芽诱导的影响,结果发现,6月份为金叶大叶黄杨外植体采集的最佳时期,污染率仅有10.2%。(2)筛选得到初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1mg/L+6-BA 0.5m g/L+IBA 0.05mg/L,诱导率为76.67%。(3)筛选得到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1mg/L+6-BA 0.5m g/L,芽的增殖系数为4.50。(4)筛选得到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 0.5mg/L+IBA 1.0 mg/L,生根率为59.85%。2.金叶大叶黄杨扦插繁殖(1)扦插基质对生根的影响分别通过4种基质:泥炭土:珍珠岩=1:3;泥炭:蛭石=1:1;沙:土=1:4;珍珠岩,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泥炭土:珍珠岩=1:3的混合基质最适合金叶大叶黄杨扦插,扦插苗生根率达到52.08%。(2)扦插时期对生根的影响分别在6、7、8、9月份进行扦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叶大叶黄杨在7、8月份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分别达到了22.91%和20.83%。(3)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选取IBA、NAA和Hormones三种激素对插穗进行处理,每种激素设定了三个浓度梯度,IBA和NAA分别为1000ppm,3000ppm,8000ppm, Hormones则分为Horml, Horm2, Horm3;在同种激素不同浓度的对比当中Horm3, IBA3000ppm和NAA1000ppm在同组中生根率最高。在不同激素不同浓度的对比中Horm3生根率最高,达到了63.54%。(4)生根类型通过对扦插苗成活后生根部位的观察,金叶大叶黄杨插条生根是从枝条周身皮部生长出来的,无愈伤组织生根。金叶大叶黄杨扦穗生根属皮部生根型。3.金叶大叶黄杨种子繁殖(1)低温层积处理低温层积处理可以有效的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随低温层积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当种子低温层积60d时种子发芽率达到了64.67%。(2)低温层积后赤霉素浸种处理低温层积和赤霉素浸种对种子的发芽率有极显着影响,当种子低温层积60d后用500ppm的赤霉素溶液浸种4d,发芽率可达到81.33%。(3)低温层积前赤霉素浸种处理赤霉素对种子的发芽率有极显着影响,用500ppm的赤霉素溶液浸种4d后低温层积30d,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到71.33%。4.金叶大叶黄杨适应性研究经过对金叶大叶黄杨一年的适应性研究初步得出,金叶大叶黄杨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热性可以在在长沙安全越冬、度夏,初步得出金叶大叶黄杨可以在长沙正常生长。扦插移栽苗叶色变异较少,叶色基本保持金黄色;组培苗叶色遗传稳定;实生苗变异系数较高,有45.3%的植株叶色变为绿色。总之,比较金叶大叶黄杨繁殖方法发现,组织培养的繁殖周期短,通过筛选出的最优培养基激素组合,初步建立了金叶大叶黄杨最优再生体系。应用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使金叶大叶黄杨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为以后的工厂化培育提供技术支持。扦插繁殖的生根率较高,植株叶色稳定,可用于工厂化育苗。而种子处理后发芽率较高但是变异系数高,不能很好的保持植株原有的优良特性。如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繁殖,建议用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系数高,遗传稳定。

孟丙南[8](2010)在《四倍体刺槐扦插技术优化及生根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原产美国,是多年生豆科树种,是适合于用材林、能源林、水土保持林、饲料林和蜜源林等的多用途树种。四倍体刺槐(Tetraploid Robinia pseudoacacia L.)引自韩国,属难生根树种,其扦插生根困难,成活率低。本研究以四倍体刺槐K4无性系等为试验材料,对其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技术进行优化试验,尤其采用越冬沙藏催根法和埋枝黄化催芽法进行扦插研究。重点对埋枝黄化催芽嫩枝扦插生根过程进行形态结构、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水平研究,并对其利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蛋白质水平的扦插不定根形成的调控机制,为四倍体刺槐无性系扦插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林木无性系的扦插生根机理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借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四倍体刺槐K2、K3、K4、YD无性系和当地实生刺槐的硬枝扦插试验表明,插穗部位、生长调节剂种类和生长调节剂处理浓度对硬枝扦插成活率存在显着影响,不同品系间生根能力也存在显着差异,其中YD无性系成活率为87.78%,而四倍体刺槐K4无性系的成活率仅23.33%。2.越冬沙藏催根扦插法以沙藏前和扦插时的两次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可以提高四倍体刺槐K4无性系的硬枝扦插成活率;配合沙藏时插穗基部垂直向上放置的“倒催根”方法,K4无性系硬枝扦插成活率达71.11%。3.在组织培养幼化苗木建立的采穗圃中采取嫩枝插穗,从插穗部位、生长调节剂种类、处理浓度、处理时间、扦插时期和扦插基质6个因素优化刺槐无性系嫩枝扦插技术,确定了最佳生根效果的组合。其中,K4无性系以6月初,半木质化带顶芽的上部插穗,蛭石作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ABT 2000 mg/L速蘸处理30 s为最佳处理组合,生根率达77.78%。4.埋枝黄化催芽法是在春季对硬枝插穗进行覆沙催芽处理,利用基部黄化的催芽嫩枝进行扦插的方法。本方法提高四倍体刺槐K4无性系的硬枝扦插成活率达90.6%,而且比常规嫩枝扦插缩短了生根时间。5.针对K4无性系埋枝黄化催芽的黄化嫩枝和未黄化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从形态结构上研究确定了3个不定根形成阶段,即愈伤组织诱导期、不定根原基形成期和不定根伸长期;发现生根过程的氧化酶POD、IAAO和PPO的活性、以及内源激素IAA、ABA、GA3、ZR的水平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随着时间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与不定根的形成有密切关系。6.建立了稳定性好、分辨率高适合四倍体刺槐埋枝黄化催芽嫩枝插穗韧皮部的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体系。首次对埋枝黄化催芽的黄化嫩枝和未黄化嫩枝的扦插生根过程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确立了特异蛋白质点148个,并对其中蛋白表达丰度较高的40个点进行了蛋白质肽质量指纹谱(PMF)分析。通过MASCOT数据库搜索,明确鉴定了13个蛋白,其中包括核糖蛋白、代谢蛋白、信号蛋白、木质素合成蛋白和叶绿素蛋白等。通过对这些蛋白质在生根过程中功能的分析,从蛋白质表达水平探讨了扦插生根的分子调控机理。

王慧[9](2009)在《卫矛属几种植物的扦插繁育技术和抗逆性研究》文中指出卫矛属植物在浙江分布较广泛,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耐修剪、抗病虫害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园林观赏价值,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乡土观赏植物,目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还未得到广泛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本课题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卫矛属几种植物肉花卫矛(Euonymus carnosus)、西南卫矛(E. hamiltonianus)、卫矛(E. alatus)、白杜(E. maackii)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野外生境调查、移栽试验、生长特性观察、扦插繁殖技术研究和抗旱、抗盐生理特性的研究,以期为浙江城市园林绿化和沿海盐碱地绿化的抗逆性植物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对肉花卫矛、西南卫矛、卫矛、白杜进行野外生境调查、移栽试验和生长特性观察,移栽试验中西南卫矛的成活率最高,达到83.3%,肉花卫矛移栽成活率最低,仅为50.0%。(2)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NAA、IAA和GGR-6号)对西南卫矛和卫矛进行生根处理,结果表明:西南卫矛为愈伤组织生根类型,卫矛为以皮部生根为主的综合生根类型。150mg·L-1GGR-6处理的西南卫矛生根率最高,达到52.23%;卫矛经过300mg·L-1 IAA处理后生根率最高,达到91.10%。(3)对肉花卫矛、西南卫矛、卫矛和白杜4种植物进行持续干旱胁迫试验,选取细胞膜透性、叶绿素总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和形态指标等6个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对它们的抗旱性进行评价排序,其抗旱性强弱依次是:卫矛>西南卫矛>白杜>肉花卫矛。(4)对肉花卫矛、西南卫矛、卫矛和白杜4种植物分别进行4种浓度(3‰、6‰、9‰、12‰)的NaCl单盐胁迫试验,选取细胞膜透性、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和形态指标等5个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对4种不同种类的卫矛耐盐性进行评价排序,耐盐性强弱依次是:白杜>卫矛>西南卫矛>肉花卫矛。

李淑瑜[10](2009)在《大叶女贞组培快繁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为木犀科女贞属常绿大灌木或乔木,病害少,对二氧化硫及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是大气污染地区的最佳绿化树种,也是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常绿阔叶树种之一。本试验系统的研究了大叶女贞离体培养中所涉及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植体的消毒;初代及继代基本培养基的筛选、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及组合;最佳生根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等。主要结果如下:1.外植体采取的最佳时间为4月份。以萌蘖茎段和幼嫩新梢为外植体时,外植体的消毒效果最好。最佳的消毒方法是:0.1%HgCl2浸泡消毒5 min,无菌水冲洗5次以上。2.以萌蘖茎段和幼嫩新梢为外植体时,启动培养中萌动效果最好。初代培养中最适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萌蘖茎段在起始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上萌动率最高,为80.28%;幼嫩新梢在起始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05 mg/L上萌动率最高,为73.45%.3. MS比WPM及B5培养基更适于大叶女贞继代增殖培养。当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用量为全量时,大叶女贞的增殖系数达到最高。萌蘖茎段上萌发的腋芽在MS+6-BA 4.0 mg/L+NAA 0.1 mg/L上增殖系数高达4.42.4.在生根培养中,大量元素对生根的影响极其显着,当大量元素为1/2 MS时,大叶女贞平均生根率最高,达到57.45%,同时平均生根数也达到3.15条。最适生根配方为1/2 MS+NAA 0.3 mg/L.萌蘖茎段培养出的试管苗的平均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均显着高于幼嫩新梢,平均生根率达到最高为61.34%,平均生根数最多为3.58条。5.对培养中产生的大量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分化试验,当6-BA浓度为3.0 mg/L,NAA浓度为0.1 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同时经这种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分化率最高,为9.1%.

二、肉花卫矛的无性繁殖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花卫矛的无性繁殖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卫矛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外源植物激素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1.2 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物质的变化
        1.2.1 内源植物激素与扦插生根的关系
        1.2.2 营养物质与扦插生根的关系
    1.3 扦插生根过程中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1.3.1 愈伤组织与不定根形成的关系
        1.3.2 不定根的发育过程
    1.4 卫矛属植物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对卫矛扦插生根的影响
        2.2.2 卫矛嫩枝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
        2.2.3 卫矛插穗生根过程解剖结构观察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外源植物激素对卫矛扦插生根的影响
        3.1.1 不同浓度的ABT1
        3.1.2 不同浓度的IBA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的NAA对卫矛扦插生根的影响
        3.1.4 不同浓度的IBA+NAA对卫矛扦插生根的影响
        3.1.5 低浓度生根促进剂处理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3.1.6 高浓度生根促进剂处理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3.2 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3.2.1 插穗生根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3.2.2 插穗生根过程中各激素比值的变化
    3.3 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3.3.1 生根过程插穗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3.3.2 生根过程插穗中可溶性淀粉含量变化
        3.3.3 生根过程插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3.3.4 生根过程插穗中总氮含量变化
        3.3.5 生根过程插穗中C/N比值变化
    3.4 卫矛嫩枝插穗生根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3.4.1 卫矛嫩枝的解剖结构
        3.4.2 卫矛嫩枝插穗生根过程外部形态观察
        3.4.3 卫矛嫩枝扦插生根过程解剖结构观察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外源植物激素对卫矛扦插生根的影响
        4.1.2 生根过程卫矛插穗中内源物质的变化
        4.1.3 卫矛嫩枝扦插形态解剖学观察
    4.2 讨论
        4.2.1 外源植物激素对卫矛扦插生根的影响
        4.2.2 内源激素与卫矛插穗生根的关系
        4.2.3 卫矛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4.2.4 卫矛插穗生根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2)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生理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表
1 前言
    1.1 短序润楠的研究概况
        1.1.1 短序润楠的生物学特征
        1.1.2 短序润楠的地理分布
        1.1.3 短序润楠的应用前景
    1.2 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扦插繁殖研究现状
        1.2.2 影响扦插繁殖的内在因素
        1.2.3 影响扦插繁殖的外部因素
    1.3 扦插繁殖生理学研究
        1.3.1 营养物质与生根
        1.3.2 酶活性与生根
        1.3.3 扦插生根过程中形态解剖学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及处理
    2.3 试验设计
        2.3.1 基质对短序润楠扦插生根影响试验
        2.3.2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正交试验
        2.3.3 短序润楠生根生理基础研究试验
    2.4 扦插与插后管理
    2.5 测定指标和方法
        2.5.1 生根情况指标测定
        2.5.2 生理指标测定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质对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的影响
        3.1.1 对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期的影响
        3.1.2 基质对扦插生根影响的方差分析
        3.1.3 不同基质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3.1.4 不同基质扦插生根效果的综合评价
    3.2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2.1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影响的方差分析
        3.2.2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2.3 正交试验各因素水平的主次分析
        3.2.4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效果影响的综合评价
    3.3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生理基础研究
        3.3.1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进程
        3.3.2 ABT处理组和清水对照组生根性状的方差分析
        3.3.3 生根进程中插穗内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4.1.2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生理基础的研究
        4.1.3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类型的讨论
    4.2 结论
        4.2.1 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4.2.2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生理基础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说明

(3)卫矛属植物扦插繁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插穗的选择、准备
    1.1 插穗的选择
    1.2 插穗的准备
    1.3 扦插的时间
2 不同的生根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 不同的扦插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4 外界环境对生根率的影响
5 扦插及后期养护管理
6 展望

(4)檵木与红花檵木的实生繁殖及其实生苗的SRA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红花檵木育种研究进展
        1.1 檵木、红花檵木野生资源调查研究
        1.2 红花檵木品种选育研究
        1.3 红花檵木繁殖研究
        1.4 檵木属授粉习性研究
    2 林木种子休眠原因与解除研究进展
        2.1 抑制种子萌发因子
        2.1.1 种胚外包被组织的影响
        2.1.2 种胚未成熟
        2.1.3 种子未完成后熟
        2.1.4 抑制萌发物质的存在
        2.2 促进种子萌发的途径
        2.2.1 机械处理
        2.2.2 水浸法
        2.2.3 层积处理
        2.2.4 激素处理
        2.2.5 化学药剂处理
        2.2.6 其他
    3 SRAP分子标记技术与应用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继木、红花欉木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第三章 檵木及红花橙木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采收储藏
        1.2.2 发芽试验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收时期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2.2 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 不同贮存方法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2.4 播种时间对种子萌发率影响
    3 结论
    4. 讨论
第四章 红花檵木实生苗的SRAP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仪器
        1.4 试验试剂
        1.5 试验方法
        1.5.1 试验材料采集
        1.5.2 DNA提取
        1.5.3 DNA质量检测
        1.5.4 SRAP-PCR基本体系与扩增程序
        1.5.5 SRAP引物序列
        1.5.6 SRAP-PCR扩增产物检测
        1.5.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品质与质量检测
        2.2 SRAP-PCR扩增产物检测
        2.3 SRAP多态性及遗传系数比较
        2.3.1 红花檵木子代与各对照供试材料聚类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2.3.2 红花檵木‘圆叶青’种子繁殖子代返青现象遗传信息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1 全文总结
    2 文章创新之处
    3 对以后研究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5)文冠果种子催芽和组织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文冠果的研究
        1.1.1 植物形态特征
        1.1.2 植物生态学特性
        1.1.3 文冠果繁殖技术研究
        1.1.4 文冠果引种选育研究
    1.2 种子催芽研究进展
        1.2.1 水浸催芽
        1.2.2 化学药剂浸种催芽
        1.2.3 层积催芽
    1.3 无土栽培的研究进展
        1.3.1 无土栽培在国内的研究进展
        1.3.2 无土栽培在国际的研究进展
    1.4 文冠果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4.1 种胚消毒的研究进展
        1.4.2 愈伤组织的诱导
        1.4.3 茎段培养
        1.4.4 体细胞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文冠果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文冠果种子百粒重、种子长度、直径的测定
        2.2.2 文冠果种子含水量测定
        2.2.3 文冠果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2.2.4 种子发芽测定
    2.3 讨论
3 几种处理对陈年文冠果种子催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与器材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3 实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3.2.2 不同处理对文冠果陈年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文冠果陈年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3.3 讨论
    附图
4 N、P营养元素对文冠果幼苗的影响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固体基质孔隙度的测定
        4.1.4 电导率的测定
        4.1.5 形态指标测定
    4.2 结果及分析
        4.2.1 文冠果各指标的测定结果
        4.2.2 N、P营养对幼苗的影响
        (1) N、P营养对幼苗苗高生长量的影响
        (2) N、P营养对幼苗地径增加量的影响
    4.3 讨论
5 文冠果组织培养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器材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6 文冠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细胞悬浮体系的建立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文冠果胚型愈伤组织的诱导
        6.2.2 文冠果悬浮培养
    6.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五种海岛地被植物的扦插和耐荫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1.1.2 国内外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1.1.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2 海岛地被植物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2 研究材料
    2.1 厚叶石斑木
    2.2 赤楠
    2.3 柃木
    2.4 滨柃
    2.5 钝齿冬青
3 扦插繁殖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ABT浓度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2.2 不同季节不同ABT浓度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2.3 不同植物插穗生根类型和移栽成活率
    3.3 小结
4 耐荫性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遮荫处理对五种地被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
        4.2.2 遮荫处理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4.3 遮荫处理对五种地被植物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4.4 小结
5 5种地被植物园林应用配置
6 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照片
个人简历
致谢

(7)金叶大叶黄杨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观赏植物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1.1.1 观赏植物有性繁殖的研究现状
        1.1.2 观赏植物无性繁殖的研究现状
    1.2 大叶黄杨的研究现状
        1.2.1 大叶黄杨的概况
        1.2.2 大叶黄杨的景观应用
        1.2.3 大叶黄杨繁殖技术研究
        1.2.4 金叶大叶黄杨的概况
    1.3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研究的项目依托和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金叶大叶黄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案与方法
        2.2.1 不同时间取材及材料准备
        2.2.2 初代培养
        2.2.3 继代增殖培养
        2.2.4 生根培养
        2.2.5 炼苗与移栽
        2.2.6 培养条件
    2.3 实验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2.3.1 实验结果统计
        2.3.2 实验结果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初代培养激素配方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2.4.2 继代增殖培养激素配方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2.4.3 生根培养激素配方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小结与讨论
        2.5.1 外植体取材时期的选择
        2.5.2 初代培养的最佳培养方案
        2.5.3 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方案
        2.5.4 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方案
        2.5.5 炼苗与移栽结果
    2.6 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3. 金叶大叶黄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3.1 试验地概况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插穗的选取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数据分析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3.2 扦插时期对生根的影响
        3.3.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生根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3.4.1 扦插基质
        3.4.2 扦插时期
        3.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3.4.4 生根类型
        3.4.5 最优扦插条件
4. 金叶大叶黄杨种子繁殖技术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金叶大叶黄杨种子表型形状测定方法
        4.2.2 解除金叶大叶黄杨种子休眠方法的研究
        4.2.3 发芽测定
        4.2.4 数据分析方法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金叶大叶黄杨种子表型形状测定分析
        4.3.2 低温层积对金叶大叶黄杨种子萌发的影响
        4.3.3 低温层积后赤霉素浸种对金叶大叶黄杨种子萌发的影响
        4.3.4 赤霉素浸种后低温层积对金叶大叶黄杨种子萌发的影响
        4.3.5 各处理对金叶大叶黄杨种子萌发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5. 金叶大叶黄杨适应性研究
    5.1 观测材料
    5.2 观测方法
        5.2.1 越冬观测
        5.2.2 越夏观测
        5.2.3 植物生长量及叶色变化观测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耐寒性
        5.3.2 耐热性
        5.3.3 植物叶色变化观测
6.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缩略词
图版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四倍体刺槐扦插技术优化及生根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林木扦插繁殖研究现状
        1.1.1 林木的种类和品系
        1.1.2 插穗的年龄和部位
        1.1.3 插穗的规格和状态
        1.1.4 扦插时期
        1.1.5 扦插环境
        1.1.6 生长调节物质处理
        1.1.7 插穗的处理技术
    1.2 扦插不定根形成机理研究现状
        1.2.1 形态结构研究
        1.2.2 生理生化研究
    1.3 林木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1.3.1 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1.3.2 林木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1.4 刺槐及四倍体刺槐繁殖研究现状
        1.4.1 种子繁殖研究
        1.4.2 组织培养繁殖研究
        1.4.3 嫁接繁殖研究
        1.4.4 扦插繁殖研究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刺槐无性系硬枝扦插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论与小结
3 越冬沙藏催根扦插繁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4 埋枝黄化催芽嫩枝扦插和生根生理生化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5 嫩枝扦插技术优化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6 埋枝黄化催芽嫩枝插穗双向电泳体系建立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与小结
7 埋枝催芽黄化嫩枝扦插蛋白质组学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3 讨论与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卫矛属几种植物的扦插繁育技术和抗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1.1.1 植物抗旱性指标研究现状
        1.1.1.1 形态指标
        1.1.1.2 生理生化指标
    1.2 植物抗盐性研究进展
        1.2.1 盐分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2.1.1 膜透性的改变
        1.2.1.2 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1.2.1.3 盐胁迫对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
        1.2.1.4 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2.2 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调节
        1.2.2.1 渗透调节功能
        1.2.2.2 酶促保护系统
        1.2.2.3 植物激素诱导合成
        1.2.2.4 植物拒盐作用
        1.2.2.5 离子区域化
    1.3 卫矛属植物研究进展
        1.3.1 卫矛属地理分布和分类学研究现状
        1.3.2 卫矛属药用价值研究
        1.3.3 卫矛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
        1.3.3.1 种子萌发
        1.3.3.2 无性繁殖的研究
        1.3.4 卫矛属植物的抗逆性研究
第二章 卫矛属植物野外调查和移栽技术研究
    2.1 四种卫矛的基本形态特征
        2.1.1 肉花卫矛(Euonymus carnosus Hemsl.)
        2.1.2 西南卫矛(E. hamiltonianus Wall.)
        2.1.3 卫矛(E. alatus (Thunb.) Sieb.)
        2.1.4 白杜(E. maackii Rupr.)
    2.2 野外生境调查研究
        2.2.1 调查内容与方法
        2.2.2 调查结果
        2.2.2.1 肉花卫矛的野外生境
        2.2.2.2 西南卫矛的野外生境
        2.2.2.3 白杜的野外生境
        2.2.2.4 卫矛的野外生境
    2.3 野外引种栽培
        2.3.1 材料与方法
        2.3.1.1 移栽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2.3.1.2 树木移植方法
        2.3.1.3 常规管理措施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卫矛属植物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插床准备
        3.1.2 插穗采集与处理
        3.1.3 试验设计
        3.1.4 扦插和插后管理
        3.1.5 生根情况观测及数据处理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扦插生根过程
        3.2.2 西南卫矛和卫矛的生根特点
        3.2.3 不同处理对西南卫矛扦插生根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卫矛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卫矛属植物抗旱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处理
        4.1.3 测定方法
        4.1.3.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4.1.3.2 植物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4.1.3.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1.3.4 保护酶活性的测定
        4.1.3.5 生长状况形态指标的观测
        4.1.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4.1.5 应用抗逆性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干旱胁迫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4.2.2 干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4.2.3 干旱胁迫对叶绿素总含量变化的影响
        4.2.4 干旱胁迫对SOD 活性变化的影响
        4.2.5 干旱胁迫对POD 活性变化的影响
        4.2.6 干旱胁迫对MDA 含量变化的影响
        4.2.7 干旱胁迫对植物形态指标变化的影响
        4.2.8 抗旱性指标综合评价
    4.3 结论与讨论
        4.3.1 4 种卫矛抗旱性与相关指标变化的关系
        4.3.2 对于各树种苗期抗旱特性研究的控水方法的探讨
第五章 卫矛属植物抗盐性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处理
        5.1.3 指标测定
        5.1.4 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盐分胁迫对4 种卫矛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5.2.1.1 盐分胁迫对肉花卫矛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5.2.1.2 盐分胁迫对西南卫矛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5.2.1.3 盐分胁迫对白杜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5.2.1.4 盐分胁迫对卫矛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5.2.2 盐分胁迫对4 种卫矛SOD 活性的影响
        5.2.2.1 盐分胁迫对肉花卫矛SOD 活性的影响
        5.2.2.2 盐分胁迫对西南卫矛SOD 活性的影响
        5.2.2.3 盐分胁迫对白杜SOD 活性的影响
        5.2.2.4 盐分胁迫对卫矛SOD 活性的影响
        5.2.3 盐分胁迫对4 种卫矛POD 活性的影响
        5.2.3.1 盐分胁迫对肉花卫矛POD 活性的影响
        5.2.3.2 盐分胁迫对西南卫矛POD 活性的影响
        5.2.3.3 盐分胁迫对白杜POD 活性的影响
        5.2.3.4 盐分胁迫对卫矛POD 活性的影响
        5.2.4 盐分胁迫对4 种卫矛MDA 含量的变化的影响
        5.2.4.1 盐分胁迫对肉花卫矛MDA 含量的影响
        5.2.4.2 盐分胁迫对西南卫矛MDA 含量的影响
        5.2.4.3 盐分胁迫对白杜MDA 含量的影响
        5.2.4.4 盐分胁迫对卫矛MDA 含量的影响
        5.2.5 盐分胁迫对4 种卫矛植物形态指标的影响
    5.3 抗盐性指标综合评价
    5.4 结论与讨论
        5.4.1 植物的抗盐性与相关指标变化的关系
        5.4.2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一 实验材料
附图二 扦插生根图片
附图三 抗逆性试验图片
个人简介
致谢

(10)大叶女贞组培快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女贞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1.1.1 资源与分布
        1.1.2 园林应用
        1.1.3 栽培繁殖及病虫害防治
    1.2 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1.2.1 不同外植体对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1.2.2 不同培养基对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大叶女贞启动培养
        2.2.2 大叶女贞初代培养
        2.2.3 继代与增殖培养
        2.2.4 壮苗与生根培养
        2.2.5 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叶女贞启动培养
        3.1.1 不同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3.1.2 不同取材部位的外植体污染情况
        3.1.3 不同取材时期的外植体污染情况
    3.2 大叶女贞初代培养
        3.2.1 不同取材部位外植体的萌动情况
        3.2.2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3.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外植体萌动与分化的影响
    3.3 继代与增殖培养
        3.3.1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3.3.2 最适大量元素用量的筛选
        3.3.3 不同外植体来源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3.3.4 不同种类细胞分裂素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3.3.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继代苗增殖的影响
    3.4 壮苗与生根培养
        3.4.1 壮苗培养
        3.4.2 不同大量元素用量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4.3 不同外植体来源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4.4 最适生根配方的筛选
    3.5 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3.5.1 不同时间暗培养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3.5.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4 讨论
    4.1 启动培养中污染的控制
    4.2 外植体的选择
    4.3 培养物的褐化
    4.4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4.5 植物生长调节剂
    4.6 继代增殖过程中的玻璃化现象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四、肉花卫矛的无性繁殖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卫矛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的研究[D]. 佟兆庆.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 [2]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生理基础研究[D]. 徐茵.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3]卫矛属植物扦插繁殖研究进展[J]. 陈舒博,丁彦芬,赵天鹏,张利. 北方园艺, 2015(12)
  • [4]檵木与红花檵木的实生繁殖及其实生苗的SRAP分析[D]. 冯岳东.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1)
  • [5]文冠果种子催芽和组织培养研究[D]. 史绍林. 齐齐哈尔大学, 2012(02)
  • [6]五种海岛地被植物的扦插和耐荫性试验[D]. 陈斌.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3)
  • [7]金叶大叶黄杨繁殖技术研究[D]. 薛会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05)
  • [8]四倍体刺槐扦插技术优化及生根机理研究[D]. 孟丙南.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 [9]卫矛属几种植物的扦插繁育技术和抗逆性研究[D]. 王慧. 浙江林学院, 2009(02)
  • [10]大叶女贞组培快繁体系研究[D]. 李淑瑜. 河北农业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食肉卫矛无性繁殖试验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