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氧无溶剂厚膜长效耐腐蚀涂料(论文文献综述)
China National Coatings Industry Association;[1](2021)在《中国涂料行业“十四五”规划(二)》文中研究表明(接上期)第二章"十四五"涂料行业发展规划1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的预测目标1.1涂料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涂料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期间,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民生对涂料的需求,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涂料需求,为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提供高性能、特种功能性涂料。
池金锋[2](2020)在《环氧基混凝土防护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水电工程、海港码头等各个领域。然而,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材料,水和腐蚀性介质易于渗入其内部,使其发生腐蚀破坏,从而降低其服役寿命。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中我们制备了Diels-Alder(DA)交联环氧涂料和纳米金刚石改性环氧基涂料,并研究了其结构及混凝土防腐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以糠基缩水甘油醚(FGE)和含马来酰亚胺端基的聚醚胺(D230-M)为反应性溶剂,制备了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涂料。25 oC以下,溶剂之间不发生反应,可有效稀释环氧树脂,促使其渗入混凝土孔隙内部(深度可达1.5 mm),形成“植根式”固结增强层。提高温度,除了环氧与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外,溶剂之间发生DA反应而进一步交联,因而涂层交联密度增加,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提高。拉拔测试表明,涂层的附着力最高可达8.6 MPa。电化学阻抗谱图和氯离子渗透性测试结果表明,涂层可有效阻隔腐蚀介质对混凝土的渗透,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2)制备了含氟纳米金刚石(F-ND)改性渗透性环氧基混凝土防护涂料。该涂料能渗入混凝土的内部(深度达3.0 mm),形成固结增强层,涂层的附着力强度高达9.3 MPa。而且,具有疏水和疏油性的含氟纳米金刚石被环氧固定在混凝土表面后形成超疏水、疏油表面。我们的研究表明,涂层的静态水接触角和油接触角分别高达154°和126°,具有优异的超疏水和疏油性能。涂层经过砂纸摩擦100次循环之后,其水的接触角仍然高于150°,即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另外,该涂层形成的三维立体防护体系还具有良好的耐寒、抗冰、自清洁、耐腐蚀等性能。该涂料不仅可用于混凝土,而且还可用于木头、织物等其他多孔性结构材料的表面防护。
谭晓晶[3](2019)在《石墨烯重度防腐涂料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墨烯(GR)作为一种二维片层结构的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具备超导电性、小尺寸性和耐磨耐热等性能,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防腐涂料领域,利用小尺寸特性弥补涂料的缺陷,形成致密结实的物理隔绝层,进而增强涂料的耐腐蚀性能。目前部分研究虽然已经将石墨烯应用到防腐涂料中,使涂料的物理性能或防腐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但还达不到重防腐的效果,无法长期经受更加严苛的环境,所以,找到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的基本配方,达到重度防腐的程度是本研究的重点。在现有石墨烯涂料体系、环氧树脂(EP)重防腐涂料体系配方的基础上,对涂料各组分掺量等试验条件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防腐涂料的耐腐蚀性能,以制备出石墨烯重度防腐涂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涂料重要组成部分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包括:颜填料(品种、掺量、混合比例)、固化剂掺量、石墨烯(掺量、改性)、溶剂比例等,经过机械性能测定、扫描电镜测试、交流阻抗检测后确定,钛白粉做单一颜填料更合适,掺量为4.5g时涂层力学性能较好,再加入云母粉作为混合填料效果优于单一填料,钛白粉与云母粉比例为1:1时涂层阻抗值更高;固化剂(651)掺入1.5g时固化效果较好(占EP的30%),力学性能更强;石墨烯掺量为0.05g时涂层综合性能较好(占EP的1%),偶联剂KH550单独使用对石墨烯改性效果不理想,空心玻璃微珠(HGM)能有效改善石墨烯分散性,HGM/GR为2:13时涂层阻抗值较大;溶剂正丁醇与甲苯比例为1:3时涂层阻抗值较高。以颜填料掺量、石墨烯掺量和固化剂掺量做因素,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三种掺量作为水平做正交试验,分别对样品进行交流阻抗检测分析和极差方差计算,得到因素主次依次为颜填料掺量、石墨烯掺量、固化剂掺量,优化组为颜填料4g、固化剂2.5g、石墨烯0.1g;在上述基础上对混合填料比例、混合溶剂比例、HGM/GR比例做正交设计,对样品做交流阻抗检测,计算极差和方差,得到因素主次依次为填料比例、溶剂比例、改性填料比例,优化组是HGM与GR比为3:7、钛白粉与云母粉比为1:2、正丁醇与甲苯比例为3:7。按照优化组配方制备的石墨烯防腐涂料,经综合性能检测符合重度防腐涂料的国家标准。
徐秉政,徐强,郑晓华,杨芳儿[4](2017)在《金属表层防护材料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属表层防护材料的进步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简要介绍了金属材料腐蚀机理及腐蚀防护技术,综合评述了有机防护涂层、金属防护涂层、无机防护涂层及复合防护层等金属表层防护的作用机理及效果,进一步讨论了近年来金属表层防护材料的发展趋势。
曹慧军,张昕,韩金,李红良,乌学东[5](2017)在《高固体分环氧海洋防腐蚀涂料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环境中,钢结构的腐蚀不可避免,有机涂层是一种延缓金属腐蚀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材料之一。其中高固体分环氧涂料由于绿色环保、涂层致密性好、可厚涂等特点在海洋重防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目前高固体分环氧厚膜、超厚膜涂料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作为环氧涂料中的主要的成膜物质,对涂层的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总结了几种在高固体分环氧涂料中切实可行的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方法,同时指出开发耐冲击性能优异,耐高温,低温固化、水下固化的环氧固化剂也是环氧固化剂的发展趋势。通过曼尼希碱改性合成的环氧固化剂,恰好能满足各种性能的要求,阐述了该类环氧固化剂的合成研究进展状况。
张国梁[6](2015)在《溶剂反应型环氧基混凝土防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混凝土腐蚀破坏发生在基础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海洋工程等各个领域之中,腐蚀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开展混凝土结构防腐蚀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不同的反应型溶剂作为环氧树脂的分散介质,分别制备了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使用糠醛丙酮反应型溶剂制备了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并对其基础物理性能,渗透性能,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涂层具有优异的基础物理性能,涂层干湿粘接强度高达10.9MPa及6.9MPa,对砂浆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材料与砂浆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能够渗透于砂浆表面3.5mm深。通过对材料与砂浆的渗透性能研究,发现材料与砂浆之间的润湿性能大于大部分粘度较小的有机溶剂。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及5%的硫酸溶液中浸泡28天涂层完好无损。第二,酮类化合物与伯胺能够缩合成酮亚胺,因而环氧树脂、胺类化合物与酮类化合物两两之间均能够发生缩合反应最终形成大分子。本论文研究了不同酮类化合物在三者的缩合反应体系中的反应活性,最终选用反应活性及渗透性兼顾的甲基异丁基酮作为环氧树脂的反应型溶剂制备出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研究了不同缩水甘油醚及其用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不同类型固化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通过羟醛缩合改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均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其透光率高达80%。而使用腰果酚醛胺型复合固化剂固化的涂层基础物理性能、渗透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均较好。在上述基础上,使用双官能度缩水甘油醚并且与甲基异丁基酮复合比例为1/2时所得到的涂层配方综合性能最佳。第三,使用缩水甘油醚类反应型溶剂A作为环氧树脂的分散介质,制备出了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并对其基础物理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具有良好的基础物理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其涂层性能还得到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认证。本论文还针对涂料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某养殖池中进行现场施工,对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涂料及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完善。
李光俊,刘来运,李少香[7](2014)在《海洋浪溅区钢结构无溶剂重防腐涂层材料与涂装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开发了一种对底材表面处理要求低、自身性能高的厚膜钢结构防腐涂层材料及与之配套的涂装技术。研究了成膜树脂、改性增韧剂、新型固化剂、亚纳米填料、涂层厚度对带湿带锈钢结构表面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涂层在水中的固化机理和在水中的涂装技术。经检测表明,产品耐盐雾达4 000 h,不起泡、不掉粉、不生锈。
袁晓艳[8](2014)在《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的制备与漆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防腐涂料是现代大型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金属防护材料,可在严苛的腐蚀环境下达到长效防腐的目的。但目前常用的环氧及改性环氧重防腐涂料,均不能同时兼顾性能与环保两方面的要求。本文采用化学合成法,选择分子量较小的双酚A型与双酚F型环氧树脂为基体树脂,合成相应的五元环碳酸酯,同时以端氨基聚醚为固化剂,制备了不同的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并对其配方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如下:环氧-环碳酸酯的制备:选择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环氧树脂与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环氧-环碳酸酯混合树脂体系,所选用的环氧树脂有环氧E-51,环氧NPEF-170。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的制备:所制涂料为双组份涂料,其中A组分由环氧-环碳酸酯树脂体系、颜填料及助剂组成,B组分由固化剂与助剂组成。所选用的颜填料有绢云母粉、纳米氧化锌、滑石粉等,固化剂有D-230、D-400与T-403。涂层性能测试:对所制备的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的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液态技术指标、涂膜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涂膜的耐腐蚀、耐介质指标。液态技术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的合成转化率为25%~45%时所得涂料的粘度便于施工,涂料的固含量≥98%,遮盖力170-210g/cm2,细度50~701μm。涂膜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在环氧-D-230涂料体系中,固化涂层表干时间为24min~30min,实干时间为2h-2.5h,硬度为4H,附着力为l级,柔韧性为1mm~2mm,涂层一次涂膜厚度为500μm~700μm;在环氧-D-400涂料体系中,固化涂层表干时间为27min~40min,实干时间为2h~3h,硬度为3H~4H,附着力为1级,柔韧性为lmm,涂层一次涂膜厚度为500μm~600μm;环氧NPEF-170体系相比于环氧E-51体系柔韧性更佳,干燥时间短。涂膜的耐腐蚀、耐介质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按照国标规定对涂膜样品进行测试,分别在40%的硫酸、40%氢氧化钠、30%的氯化钠、30%工业盐酸溶液及27.5%的工业双氧水中浸泡72h,漆膜均保持无明显变化,耐盐雾性能均高于1000h,最佳配方可高于4000h。实验结果显示,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制备工艺简单,施工方便,间歇时间短,使用范围广,涂料力学机械性能优异,耐腐蚀耐介质性能佳,且整个生产使用过程均符合现代环保理念的要求。
曹慧军,张昕,韩金,李红良,乌学东[9](2014)在《高固体分环氧海洋防腐蚀涂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海洋环境中,钢结构的腐蚀不可避免,有机涂层是一种延缓金属腐蚀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材料之一。其中高固体分环氧涂料由于绿色环保、涂层致密性好、可厚涂等特点在海洋重防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目前高固体分环氧厚膜、超厚膜涂料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作为环氧涂料中的主要的成膜物质,对涂层的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总结了几种在高固体分环氧涂料中切实可行的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方法,同时指出开发耐冲击性能优异,耐高温,低温固化、水下固化的环氧固化剂也是环氧固化剂的发展趋势。通过曼尼希碱改性合成的环氧固化剂,恰好能满足各种性能的要求,阐述了该类环氧固化剂的合成研究进展状况。
康莉萍,孙丛涛,牛荻涛[10](2013)在《海洋环境混凝土防腐涂料研究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因海洋环境腐蚀而过早发生耐久性失效乃至破坏,进而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如果对海洋工程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延长结构的服役寿命,大大降低因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针对混凝土表面涂层防腐措施,介绍了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防腐涂料的种类、主要性能,指出了未来海洋防腐涂料的发展趋势,为防腐涂料的选取提供了参考。
二、环氧无溶剂厚膜长效耐腐蚀涂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氧无溶剂厚膜长效耐腐蚀涂料(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涂料行业“十四五”规划(二)(论文提纲范文)
第二章“十四五”涂料行业发展规划 |
1 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的预测目标 |
1.1 涂料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
1.2 涂料行业“十四五”发展预测的总体目标 |
1.2.1 涂料 |
1.2.1. 1 涂料产量目标产值 |
1.2.1. 2 结构调整目标 |
1.2.2 颜料 |
1.2.2. 1 钛白粉 |
1.2.2. 2 氧化铁颜料 |
2 涂料行业“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趋势 |
2.1 建筑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2 地坪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2.1 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要随着科技进步而提升 |
2.2.2 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实现产品升级 |
2.3 木器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4 工业防腐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4.1 工业防腐市场容量将继续增大 |
2.4.2 同质化或低质化的小企业面临困难 |
2.4.3 产品结构上的进一步环境友好化 |
2.5 汽车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6 船舶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7 集装箱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8 卷材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9 海洋工程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1 0 核电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1 1 工程机械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1 1. 1 高固低黏涂料 |
2.1 1. 2 水性涂料 |
2.1 1. 3 粉末涂料 |
2.1 2 辐射固化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1 2.1 UV LED光固化涂料 |
2.1 2. 2 水性光固化涂料 |
2.1 2. 3 电子束固化涂料 |
2.1 2. 4 基于辐射固化的双重固化涂料 |
2.1 3 航空航天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1 3. 1 特殊功能性多样化趋势 |
2.1 3. 2 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
2.1 3. 3 航空航天涂料市场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可能是减重 |
2.1 4 防火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1 5 防冰涂料产业发展趋势 |
2.1 5. 1 民用航空领域 |
2.1 5. 2 电网系统领域 |
2.1 5. 3 轨道交通领域 |
2.1 5. 4 风力发电领域 |
2.16涂料助剂产业发展趋势 |
2.17钛白粉产业发展趋势 |
2.18氧化铁颜料产业发展趋势 |
2.18.1开拓创新是氧化铁行业发展的源动力 |
2.18.2环保及安全清洁文明绿色生产是氧化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 |
3 涂料行业“十四五”期间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开发的产品 |
3.1 涂料应用基础理论性的研发项目建议 |
3.1.1 应用基础研究 |
3.1.2 新型原材料 |
3.1.3 先进设备和自动化环保技术 |
3.1.4 涂层体系性能评价技术 |
3.2 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开发的产品 |
3.2.1 建筑涂料 |
3.2.2 地坪涂料 |
3.2.3 木器涂料 |
3.2.4 工业防腐涂料 |
3.2.4. 1 绿色环境友好型低VOCs产品 |
3.2.4. 2 功能化产品 |
3.2.5 汽车涂料 |
3.2.6 船舶涂料 |
3.2.7 集装箱涂料 |
3.2.8 卷材涂料 |
3.2.8. 1 水性涂料 |
3.2.8. 2 粉末涂料 |
3.2.8. 3 无铬涂料 |
3.2.8. 4 环境友好节能的辐射固化涂料 |
3.2.9 海洋工程涂料 |
3.2.1 0 核电涂料 |
3.2.1 1 工程机械涂料 |
3.2.1 2 辐射固化涂料 |
3.2.1 2. 1 辐射固化涂料的耐候性 |
3.2.1 2. 2 LED光固化涂料体系的表面固化 |
3.2.1 2. 3 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的绿色生产技术 |
3.2.1 2. 4 辐射固化金属涂料 |
3.2.1 2. 5 水性光固化涂料的高性能化 |
3.2.1 2. 6 阳离子/阴离子光固化涂料应用技术 |
3.2.1 2. 7 大分子化光引发剂 |
3.2.1 2. 8 新型高性能活性稀释剂 |
3.2.1 2. 9 生物基辐射固化涂料 |
3.2.1 2. 1 0 辐射固化功能涂料 |
3.2.1 2. 1 1 辐射固化金属卷材涂料 |
3.2.1 2. 1 2 辐射固化电子涂料 |
3.2.1 3 航空涂料 |
3.2.1 4 防火涂料 |
3.2.1 5 防滑涂料 |
3.2.1 5. 1 开发高耐久型防滑涂料 |
3.2.1 5. 2 进行非晶金属基防滑涂料技术储备 |
3.2.1 5. 3 研制轻质甲板防滑涂料 |
3.2.1 5. 4 防滑涂层高压水清除工艺 |
3.2.16防冰涂料 |
3.2.16.1新型含氟/硅化合物的制备与合成 |
3.2.16.2高性能低表面能树脂的设计与合成技术 |
3.2.16.3防冰涂料表面结构设计与优化技术 |
3.2.16.4防冰涂料性能评价技术 |
3.2.17涂料助剂 |
3.2.18钛白粉 |
3.2.18.1硫酸法钛白粉 |
3.2.18.2氯化法钛白粉 |
3.2.19氧化铁颜料 |
(2)环氧基混凝土防护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混凝土概述 |
1.2.1 混凝土的失效形式 |
1.3 混凝土的防护 |
1.3.1 混凝土本体性能的提升 |
1.3.2 混凝土的涂层防护 |
1.4 环氧树脂涂料的发展概况 |
1.4.1 溶剂非反应型环氧树脂涂料 |
1.4.2 溶剂反应型环氧树脂涂料 |
1.4.3 超疏水功能化环氧树脂涂料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1.5.3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二章 DA反应交联环氧基涂料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2.2 糠基缩水甘油醚(FGE)的合成 |
2.2.3 含马来酰亚胺端基的聚醚胺(D230-M)的合成 |
2.2.4 Diels-Alder(DA)加成物(FD)的合成 |
2.2.5 环氧涂料的制备 |
2.2.6 增强砂浆试件的制备 |
2.2.7 表征方法及仪器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含氟纳米金刚石改性环氧基涂料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3.2.2 含氟纳米金刚石(F-ND)的制备 |
3.2.3 含氟纳米二氧化硅(F-SiO_2)的制备 |
3.2.4 涂层的制备 |
3.2.5 表征方法及仪器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石墨烯重度防腐涂料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重度防腐涂料的概念 |
1.2 重度防腐涂料的耐腐蚀机理 |
1.3 重度防腐涂料应用场合及特点 |
1.3.1 重度防腐涂料应用场合 |
1.3.2 重度防腐涂料特点 |
1.3.3 重度防腐涂料基本分类 |
1.3.4 重度防腐涂料基本组分 |
1.4 国内外重防腐涂料的发展现状 |
1.4.1 国外发展现状 |
1.4.2 国内发展现状 |
1.5 环氧树脂涂料 |
1.5.1 环氧树脂涂料的性能特点 |
1.5.2 环氧树脂在重防腐涂料中的应用 |
1.6 石墨烯概述 |
1.6.1 石墨烯在防腐涂料中的应用 |
1.6.2 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质 |
1.6.3 改性石墨烯 |
1.7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1.7.1 研究目的 |
1.7.2 主要内容 |
2 试验与测试方法 |
2.1 主要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
2.1.1 主要原材料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涂料制备方法 |
2.2.1 基础配方 |
2.2.2 试验步骤 |
2.3 涂料性能测试 |
2.3.1 涂料外观性能测试 |
2.3.2 涂料力学性能测试 |
2.3.3 涂层浸泡测试 |
2.3.4 扫描电镜(SEM) |
2.3.5 电化学交流阻抗检测(EIS) |
2.4 重防腐涂料的国家标准 |
3 涂料组分对其防腐性能的影响 |
3.1 主要试验原料的性能参数 |
3.1.1 环氧树脂 |
3.1.2 聚酰胺树脂 |
3.1.3 消泡剂 |
3.1.4 颜填料 |
3.1.5 溶剂 |
3.2 颜填料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3.2.1 颜填料种类的影响 |
3.2.2 颜填料用量的影响 |
3.2.3 颜填料比例的影响 |
3.3 固化剂掺量的影响 |
3.4 石墨烯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3.4.1 石墨烯掺量的影响 |
3.4.2 改性石墨烯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3.5 溶剂比例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3.5.1 交流阻抗检测分析 |
3.5.2 浸泡试验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重度防腐涂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4.1 组分掺量的确定 |
4.1.1 正交设计 |
4.1.2 交流阻抗检测分析 |
4.2 组分配比的确定 |
4.2.1 正交设计 |
4.2.2 交流阻抗检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金属表层防护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机理 |
1.1 金属腐蚀 |
1.2 金属防护技术 |
2 金属表层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
2.1 金属防护涂层材料 |
2.2 有机防护涂层材料 |
2.3 无机防护涂层材料 |
2.4 复合防护层材料 |
3 发展趋势 |
4 结束语 |
(6)溶剂反应型环氧基混凝土防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混凝土结构腐蚀危害 |
1.2.1 混凝土结构的主要腐蚀破坏形式 |
1.2.2 腐蚀介质渗透性与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关系 |
1.2.3 混凝土结构的防护 |
1.3 环氧防腐蚀涂料发展概况 |
1.3.1 环氧树脂[24] |
1.3.2 环氧防腐涂料的研究进展 |
1.4 溶剂反应型环氧防腐材料发展概况 |
1.4.1 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 |
1.4.2 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1.5.3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部分 |
2.2.1 原料及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2.3 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制备 |
2.2.4 材料固结性能的测定 |
2.2.5 涂层基础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
2.2.6 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渗透性能的测试及表征 |
2.2.7 渗入固结型防腐涂层的耐腐蚀性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反应机理 |
2.3.2 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固结性能 |
2.3.3 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基础物理性能 |
2.3.4 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渗透性能测试 |
2.3.5 糠醛/丙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2.3 测试与表征 |
3.2.4 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制备 |
3.3 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溶剂反应机理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反应可行性分析 |
3.4.2 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性能优化 |
3.4.3 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基础物理性能 |
3.4.4 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渗透性能测试 |
3.4.5 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材料的透光性能 |
3.4.6 甲基异丁基酮/环氧基渗入固结型防腐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的制备与应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的制备 |
4.2.4 测试与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的性能测试 |
4.3.2 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的现场施工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 |
(7)海洋浪溅区钢结构无溶剂重防腐涂层材料与涂装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外状况和发展趋势 |
1.1 国外海洋环境重防腐涂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 国内重防腐涂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试验部分 |
2.1 原材料 |
2.2 设备及仪器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高性能成膜物的研究与开发 |
3.2 成膜改性树脂的研究 |
(1) 增韧剂对环氧树脂稀释率的比较 |
(2) 耐盐雾试验 |
3.3 颜填料的优化设计 |
3.4 环氧树脂涂料在空气及水中的成膜机理研究 |
3.5 新型固化剂的研究 |
(1) 机械性能 |
(2) 潮湿表面上的固化性能 |
3.6 纳米材料的应用 |
3.7 涂层厚度设计 |
4 结语 |
(8)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的制备与漆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腐蚀防护 |
1.2.1 腐蚀防护工作 |
1.2.2 防护涂层性能要求 |
1.2.3 重防腐涂料的特性 |
1.3 重防腐涂料的发展现状 |
1.3.1 环氧重防腐涂料的发展现状 |
1.3.2 改性环氧树脂重防腐涂料 |
1.3.3 重防腐涂料的的发展方向 |
1.4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研究与应用 |
1.4.1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产生 |
1.4.2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性能特点 |
1.4.3 环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
1.4.4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
1.5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1.5.1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理论意义 |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制备 |
2.1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制备 |
2.1.1 环碳酸酯的制备原理 |
2.1.2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制备原理 |
2.2 药品与设备 |
2.3 实验部分 |
2.3.1 环碳酸酯的合成 |
2.3.2 环氧当量的测定 |
2.3.3 固化剂的选择 |
2.3.4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制备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环碳酸酯合成的影响条件 |
2.4.2 固化剂的选择 |
2.4.3 树脂体系的选择 |
2.5 小结 |
第3章 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的制备 |
3.1 前言 |
3.1.1 重防腐涂料的成膜机理 |
3.1.2 重防腐涂层性能的基本要求 |
3.1.3 重防腐涂料的技术性能指标 |
3.2 药品与仪器 |
3.3 实验部分 |
3.3.1 涂料的制备工艺 |
3.3.2 试样的制备 |
3.3.3 性能测试 |
3.4 分析与讨论 |
3.4.1 涂料配方的设计 |
3.4.2 前处理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3.4.3 施工方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3.4.4 树脂体系制备方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3.4.5 混合树脂体系的选择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高固体分环氧海洋防腐蚀涂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2高固体分环氧防腐涂料研究现状 |
3高固体分环氧涂料主要成膜物质研究现状 |
3. 1环氧树脂发展状况 |
3. 2高固体分环氧树脂固化剂研究状况 |
4结语 |
四、环氧无溶剂厚膜长效耐腐蚀涂料(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涂料行业“十四五”规划(二)[J]. China National Coatings Industry Association;. 中国涂料, 2021(04)
- [2]环氧基混凝土防护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池金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石墨烯重度防腐涂料的试验研究[D]. 谭晓晶.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4]金属表层防护材料研究进展[J]. 徐秉政,徐强,郑晓华,杨芳儿. 材料导报, 2017(S2)
- [5]高固体分环氧海洋防腐蚀涂料的研究进展[A]. 曹慧军,张昕,韩金,李红良,乌学东. 2017浙江省腐蚀与防护学术与技术发展论坛——现代表面技术推广应用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及交流论文选编, 2017
- [6]溶剂反应型环氧基混凝土防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国梁.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3)
- [7]海洋浪溅区钢结构无溶剂重防腐涂层材料与涂装技术研究[J]. 李光俊,刘来运,李少香.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4(12)
- [8]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的制备与漆膜性能的研究[D]. 袁晓艳. 中北大学, 2014(04)
- [9]高固体分环氧海洋防腐蚀涂料的研究进展[J]. 曹慧军,张昕,韩金,李红良,乌学东. 中国材料进展, 2014(01)
- [10]海洋环境混凝土防腐涂料研究及发展趋势[J]. 康莉萍,孙丛涛,牛荻涛. 混凝土,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