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舟山大黄鱼养殖发展迅速(论文文献综述)
常晓艺[1](2021)在《基于模糊控制的网箱养殖精准投饵与设备研制》文中研究说明
李喆睿[2](2021)在《基于GIS的深水网箱养殖选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箱养殖业在我国渔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海水网箱往往布置在近岸或内湾海区,养殖过程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使海域的养殖容量超过其环境承载力,从而引发一系列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养殖装备的研发,网箱养殖向深远海发展。海域空间布局与深水网箱养殖区选址成为深水网箱养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的相关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深水网箱养殖区的选址问题。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根据深水网箱养殖的特点和需求,对影响深水网箱养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并确定了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限制性因素三类共14种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AHP对获得14个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排序。水质>海洋功能区划>水动力>水深>台风>水温>海洋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波浪>底质>养殖品种>管理政策>养殖管理>饵料供应。(2)将GIS技术应用到深水网箱养殖选址问题的空间分析中,对上述得到的14种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GIS为基础构建深水网箱养殖选址的空间模型,实现基于GIS的深水网箱养殖选址问题的定量化分析。(3)以浙江省舟山海域为例,应用AHP方法与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适宜区进行模拟研究,实现舟山海域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适宜区的选址,得到相对科学的选址区位结果。本研究对深水网箱养殖区域的选择和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水产养殖业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陶勇[3](2021)在《新时期背景下舟山现代水产养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田玉先[4](2021)在《基于小型探鱼无人船的大型围网养殖区大黄鱼分布特性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黄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其含有丰富且易被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也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养殖鱼类品种。普通近岸网箱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围网养殖是大黄鱼的主要养殖方式,围网养殖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养殖模式,具有污染少,水体流动快,养殖环境贴近自然,养殖对象品质更加接近原生态等优点。但养殖空间大、鱼类活动范围广阔同时给投喂和捕捞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精准定位鱼群分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现场实验对DE-FR01单波束鱼探仪获取的鱼群硬度值与鱼群数量以及所处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式并通过对网箱内已知大黄鱼数量进行拟合公式合理性验证。其次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集DE-FR01单波束鱼探仪和温度、盐度、光照、pH、溶解氧传感器于一体的多功能小型无人船,探测围网养殖区大黄鱼分布位置、硬度以及海水温度、盐度、光照、pH、溶解氧等海洋环境数据,于2019年11月15日和2020年4月29日以浙江省舟山市桃花岛大黄鱼围网养殖基地为试验场开展了6次现场采集数据,数据经过处理后,采用MATLAB对大黄鱼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讨论大黄鱼的空间分布特性;通过对海区养殖环境的数据处理,分析海区环境(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pH、水深和光照)对大黄鱼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由实验获取的硬度值、鱼体深度位置及数量等数据通过拟合分析,得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式:(?)。(2)在桃花岛大型围网养殖区域的水平方向上,体长约为22cm的大黄鱼主要分布在围网养殖区西北区域的凹口内及近岸礁石区,即大黄鱼多分布于礁石丰富且水流相对较缓的区域。(3)在深度约10m的桃花岛养殖区域垂直方向上,体长约为22cm的大黄鱼主要分布在绝对水深为5~7 m,加权相对水深为0.4~0.8的位置,即大黄鱼多分布于养殖海区的中下层。(4)围网养殖海区内温度、盐度、pH、溶解氧等海洋环境条件变化较小,大黄鱼往往分布在光照强度相对较弱的区域。
秦锦清[5](2020)在《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作为渔农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海洋教育的开端与重要组成,对丰富海洋教育发展史,完善海洋教育理论,促进海洋水产业的发展,乃至建设海洋强国,都有着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但学界长期以来对海洋水产教育这一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较为贫乏。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历史分析法,对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历史资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从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展背景、教育实践以及评价启示等方面作了系统分析与研究。清末民初,我国渔权屡屡受到侵犯,急需加强维护;传统渔业面临困境,急需大力变革;海洋水产教育落后,急需培养专门人才。随着清末“癸卯学制”颁布,大力提倡实业教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海洋水产教育应运而兴。其先后经历了诞生(1903-1912)、发展(1912-1922)、完善(1922-1937)和调整(1937-1949)四个主要阶段。为我国沿海地区培养了一批海洋水产专业人才,促进了海洋水产科学观念与技术的传播,并提高了渔民的文化素养与水产技术。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是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主体。本文从宏观层面,梳理其多层次多样化的学制系统;从中观层面梳理其各司其职的学校管理系统;从微观层面梳理其详尽完备的专业课程系统。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是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有机组成,是对学历海洋水产教育的重要补充。本文对各种非学历教育组织代表性机构及其教育目的、形式、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比较。总体而言,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要效仿外国先进海洋水产教育;二是学校选址布局区域相对均衡;三是学历海洋水产教育体系完备;四是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五是注重海洋水产调查研究与成果出版。当然,受多方因素制约,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也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本土化程度不高以及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成效不等的问题。众所周知,“三渔”问题不仅是当代的社会热点问题,其实也是近现代以来的一个历史问题。近现代许多水产教育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解决渔业、渔民、渔村问题的见解和思路,对于我们今天从教育和科技的视角解决“三渔”问题仍有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知往鉴今,历史启迪未来。我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曲折发展历程及其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也留给了我们当代巨大的启示:一是海洋水产教育要主动服务海洋水产业的发展;二是政府要重视并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三是学历海洋水产教育要注重实践;四是要高度重视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五是必须保持高度开放性与国际化。因此,认真地研究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仍可为我们解决今日的“三渔”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曹平[6](2020)在《棘头梅童鱼营养成分分析及其亲鱼营养状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在课题组对棘头梅童鱼人工繁养技术攻关与研究基础上,对闽东海域棘头梅童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四个不同地理群体肌肉营养组成的比较分析,野生及人工养殖幼鱼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并对其亲鱼不同组织中脂肪和脂肪酸分析,及其亲鱼成熟卵巢生化成分分析,旨在填补该方面资料的空白,探明棘头梅童鱼及不同地理群体、野生及人工养殖幼鱼、亲鱼阶段生化组成特点,为棘头梅童鱼营养价值研究、产业化扩繁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闽东海域棘头梅童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测定分析了繁殖季节闽东海域30尾棘头梅童鱼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7.21%,粗脂肪含量为0.56%,水分含量为77.70%,粗灰分含量为1.49%。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检测),占肌肉总量的17.01%(鲜样百分比),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总量为6.09%,占氨基酸总量的35.8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66.73%。棘头梅童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标准。棘头梅童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从AAS来看为亮氨酸,从CS来看为苯丙+酪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7.04。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26.24%(干样百分比),占氨基酸总量的34.40%。共检测到32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8.22%,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1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5.63%。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8.23%,12.34%。综合来看,棘头梅童鱼必需氨基酸营养组成合理,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脂肪酸种类丰富,EPA和DHA含量高,微量元素比值合理,有较高的食用与营养价值。2.四个地理种群棘头梅童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4个野生棘头梅童鱼群体样本于2019年6月-8月份别采集于上海崇明、浙江舟山、浙江台州和福建宁德4地沿海海域,分别对其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台州、舟山、崇明、宁德四个地理种群棘头梅童鱼肌肉中水分含量分别为80.87%、81.43%、80.00%和78.63%,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6.43%、16.93%、16.63和17.03%,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10%和1.13%、1.17%和1.1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00%、0.83%、0.83%和0.83%。四个地理种群棘头梅童鱼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分别为6.82%、7.04%、6.75%和6.96%。其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标准。依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分值,四个地理种群棘头梅童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和缬氨酸。四个地理种群棘头梅童鱼肌肉中分别检测到32种、32种、31种和30种脂肪酸,组成种类丰富。另外,四个地理种群棘头梅童鱼肌肉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常量元素均以钾元素含量最高,微量元素均以铁元素含量最高。研究表明,四个地理种群的棘头梅童鱼均是符合人体营养需求的优质水产品。3.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幼鱼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对野生及养殖棘头梅童鱼幼鱼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幼鱼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养殖幼鱼,而粗蛋白和灰分含量稍低于养殖幼鱼。棘头梅童鱼野生和养殖幼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天冬氨酸,色氨酸含量最低。野生幼鱼脂肪酸中EPA与DHA的含量分别为4.49%、14.39%,养殖幼鱼脂肪酸中EPA与DHA的含量分别为2.29%、10.08%,野生幼鱼显着高于养殖幼鱼。野生幼鱼和养殖幼鱼的矿物质含量丰富,在微量元素方面,野生幼鱼中铁元素和硒元素含量显着高于养殖幼鱼。4.海捕棘头梅童鱼亲鱼不同组织中脂肪和脂肪酸分析对野生棘头梅童鱼亲鱼(性腺发育至Ⅳ期)卵巢、肌肉和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卵巢、肝脏和肌肉中的总脂含量分别为4.84%、2.66%和0.56%。卵巢总脂含量约为肌肉总脂含量的8.6倍,差异性显着。饱和脂肪酸在卵巢中含量最低,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卵巢中最高,具有显着性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肌肉、卵巢和肝脏中呈递增趋势。卵巢组织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反油酸,含量为19.95%。EPA+DHA含量为24.10%。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1.61%,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3.99%,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4.40%。肌肉组织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硬脂酸,含量为32.77%,EPA+DHA含量为20.57%,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6.4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3.22%,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0.31%。肝脏组织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硬脂酸,含量为35.50%,EPA+DHA含量为26.46%。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4.2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8.29%。5.闽东海域棘头梅童鱼成熟卵巢生化成分分析采用常规生化成分测试方法测定了闽东海域棘头梅童鱼成熟卵巢的一般生化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成熟卵巢水分含量为58.31%,粗蛋白含量为18.13%,粗脂肪含量为4.84%,粗灰分含量为2.33%。卵巢组织中含有17中氨基酸(因酸处理,色氨酸未检测),含量为18.64%(鲜重),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脯氨酸。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92%,占氨基酸总量的37.13%,以赖氨酸含量最高。含有8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73%。含有2种半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99%,占氨基酸总量的10.67%。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及甘氨酸)总含量为5.59%。卵巢中共检测到3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13种,含量为31.61%。不饱和脂肪酸有17种,含量为68.39%。单不饱和脂肪酸有7种,含量为33.99%,多不饱和脂肪酸有10种,含量为34.40%。EPA+DHA的含量为24.10%。
胡思玲[7](2020)在《九个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又称黄花鱼、金箔鱼、黄瓜鱼、黄鱼等。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Osteinchthyes),辐鳍亚纲,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Larimichthys),分布于中国大陆近海域。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退化,野生大黄鱼的数量急剧下降。为恢复这一传统的渔业资源,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对大黄鱼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工作,浙江、福建等地区每年向自然海区放流数以千万计的人工鱼苗。近年来自然海区大黄鱼资源量在逐年增加,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关于增殖放流的大黄鱼对野生大黄鱼群体的遗传影响有必要进行评估。本研究利用大黄鱼的外部形态、解剖结构:鳔侧支、耳石结构,线粒体COI基因、Cytb基因和D-loop区以及微卫星分子标记手段,比较和分析了大黄鱼的种质差异和遗传变异,以期为大黄鱼种质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遗传群体的形态及分子特征根据资源调查发现,舟山部分大黄鱼野生群体的解剖特征与现有分类学图书资料中大黄鱼解剖特征不完全相符,耳石形态与原来解剖学描述也有差异。故通过比较舟山大黄鱼野生群体和福鼎大黄鱼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对大黄鱼的侧线下鳞、鳔支管的描述进行修订与补充。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舟山野生大黄鱼和福鼎养殖大黄鱼的相似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2.线粒体DNA标记分析利用不同线粒体DNA分子标记(COI基因、Cytb基因和D-loop区)对9个大黄鱼群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454bp COI序列中,总变异位点27个,简约信息位点12个,其中养殖群体含10个变异位点,野生群体含23个变异位点;获得的741bp Cytb序列中,总变异位点64个,简约信息位点34个,其中养殖群体含20个变异位点,野生群体含62个变异位点;805bp控制区中,总变异位点126个,其中养殖群体含56个变异位点,野生群体含113个变异位点。碱基组成上,大黄鱼的碱基组成均具有碱基偏向性,转换颠换比值R分别为2.1、41.6、8.7。在所有样本中COI基因检测出2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0.92,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5,其中野生及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0.92、0-0.54;Cytb基因和D-loop区检测出73和97个单倍型,养殖与野生单倍型多样性为(0-0.83、0-0.91)和(0.9-0.97、0.99-1)。UPGMA进化树显示野生群体聚在一起,养殖群体聚在一起。大黄鱼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养殖群体,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与野生群体组群间存在显着遗传分化。中性检验的Tajima’s D和Fu’s Fs分析发现野生大黄鱼群体经历了快速暴发和扩张事件。还得出大黄鱼线粒体D-loop区在种内的群体的鉴定中具有更高的灵敏性。3.微卫星DNA标记分析利用自主开发的16个大黄鱼微卫星引物,对9个大黄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历史动态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16个位点中有6个属中度多态位点(0.25<PIC<0.5),10个属高度多态位点(PIC>0.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1,7个位点显着偏Hardy-Weiberg平衡,9个位点未偏离平衡。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观测杂合度(Ho)、等位基因丰富度(Ar)、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在ZS群体最高,在DQZ群体最低且均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表明这9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遗传分化系数达到了显着或极显着水平。遗传距离结果表明DQZ和Z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D=0.28、S=0.781),D1Y与ZS的遗传距离最小(D=0.020、S=0.981),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DQZ和YD首先聚为一大支,然后自然群体(ZS、D1Y、GZY)聚为一类,Z、SC、D1、FD聚为一类,Structure结果也呈现相似的结果,最佳K值为2或5。瓶颈效应结果表明有效群体大小(Ne)范围在8.1到无穷大,野生群体在历史上都很有可能经历过遗传瓶颈效应,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图呈L型分布。
耿永真[8](2020)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牧场的开发建设就成了人们新的消费需求推动下的一个新的尝试。就现在的海洋生态环境来看,破坏程度日益增加,海洋生物的品种也正在急剧下降,海洋渔场范围也不断收缩,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的养殖品质不断下降,这样的情况不管是渔业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现阶段全球的渔产养殖业正在面临产业调整和资源重构的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渔产养殖业也存在诸多的发展机遇。在我国的渔产养殖行业当中,由于受到国家国情以及渔产管理体制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渔业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为了能够有效改善海洋荒漠化的现状,海洋牧场建设的提出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所以在现阶段海洋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的运用好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理念来让渔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如何能够提升海洋牧场的渔业产量,增加渔民的稳定收入,如何让传统的海洋牧场转型成为集多种功能作用于一体的多元化海洋牧场,都是现阶段我国渔产管理部门所想要实现的发展目标。本文以舟山海洋牧场为研究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发,在学习产业发展等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情况。第一部分是本次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了本次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式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了海洋牧场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应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基于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PEST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三个建设区的发展案例。第四部分,从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四个角度对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在最后对四个层面的因素做了小结。第五部分通过列举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发展先进经验,总结出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值得借鉴的几个方面,主要为:优化管理、完善法规、提高海洋保护力度等。最后一部分是本次论文的总结与展望,主要是将整篇论文在研究内容上进行梳理和总结,最终得出研究的结论,同时将观点进行阐明。
李子孟[9](2020)在《浙江沿海海产品中砷形态分布及含量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海产品饮食健康备受关注。据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华东地区市场上水产品受重金属砷的影响较大。本课题针对这一现象,调查了浙江沿海中海水和沉积物砷含量水平,结合砷的迁移途径与转化规律,推断浙江沿海海产品中砷含量的风险性。调查分析了我省沿海常见捕捞、养殖海产品中砷形态分布及其砷含量水平,掌握了浙江沿海海产品中重金属砷的污染现状。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渔业环境和海产品中砷的相关性,并对浙江沿海海产品中砷的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调查分析了杭州湾、舟山海域、三门海域、乐清湾、南麂列岛海域等5个浙江沿海重要海域102个调查站位的水质和沉积物中砷含量水平,结果如下:三门沿海海域表层海水总砷含量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海域,海域沉积物总砷含量差异较小,5个海域水质和沉积物砷含量均符合标准。结合文献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推断浙江沿海海产品中砷含量水平较低,风险性较低。2.优化了HPLC-ICP-MS的流动相的浓度和pH,以及色谱柱选择和ICP-MS质谱参数的设定。采用优化后的方法对浙江省沿海常见海产品中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进行了测定,采集并检测了28种777个海产品样品,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类海产品的总砷含量均值在0.48-17mg/kg之间,其中总砷含量最高的是紫菜,其次为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鱼类总砷含量最低。不同种类海产品的无机砷含量均值在0.0065-0.24mg/kg之间,其中紫菜的无机砷含量最高,然后是贝类和甲壳类,头足类和鱼类总砷含量最低。所有海产品均符合无机砷限量标准,表明了浙江沿海海产品的低风险性。3.所有海产品(除了紫菜)中的砷主要以AsB的形态存在,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砷形态化合物。紫菜样品中砷糖是主要的砷形态,DMA有少量检出,为5%左右,无机砷AsⅢ、AsV占1%以下,MMA基本未检出;鱼类中,大黄鱼有少量AsⅢ和DMA检出。4.无机砷含量最高的是紫菜,FAO/WHO所规定的限量值ADI为0.128mg,根据计算结果表明证明浙江沿海海产品的无机砷膳食风险较小。
李雅娟[10](2019)在《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宁德大黄鱼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2019年,提出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我国正朝着质量兴农、品牌发展的新时代跨步向前。大黄鱼素有“国鱼”之美誉。在浙江、福建等地,大黄鱼捕捞养殖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巨大,宁德作为“中国大黄鱼之乡”,更是我国最大的大黄鱼商品鱼生产、苗种繁育养殖基地和出口基地。但是,当前大黄鱼产业竞争激烈,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黄鱼产品附加值低、质量良莠不齐、大黄鱼缺乏相应的知名度、美誉度等诸多问题。水产品区域品牌作为一种个性化识别标志和制度设计,以“区域名+品类名”的形式出现,通过将水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原产地有机联系,利用信号与识别效应,向公众传递出水产品独特、高品质的信号,提升了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质量感知,进而赢得消费者的产品信赖。随着大黄鱼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位,大黄鱼产品区域品牌化至关重要。“宁德大黄鱼”作为宁德着名的区域公用品牌,当前出现区域公用品牌监管力度不足、品牌泛用滥用、公共品牌资产蛀蚀、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有待提升、品牌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消费者作为区域品牌大黄鱼消费主体,对区域公用大黄鱼品牌产生不信任的态度,对其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印象,极大降低了消费者对区域公用品牌的忠诚度,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不利于区域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作者以福建厦门、宁德、福州三地消费者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围绕大黄鱼品牌,以消费者为研究视角,对消费者的消费特点、购买行为、产地认知等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探究消费者对大黄鱼品牌的偏好因素;在此基础上以宁德大黄鱼为例建立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及这些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作用机制,并对我国区域品牌大黄鱼市场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对于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本章先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品牌、区域品牌、水产品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研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随后对文献进行简要述评。第三章为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概况部分。首先对大黄鱼的地理分布、生产与消费状况做了简要概述,其次总结概况了当前我国的大黄鱼企业品牌和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现状,最后以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为例,简要描述当前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本文后续调查研究提供背景依据。第四章为理论模型和研究设计部分。首先在参考国内外研究基础之上选取理论模型,其次构建影响消费者区域大黄鱼公用品牌支付意愿模型框架,最后选择调查区域和调查对象进行量表开发和主体问卷设计。第五章为实证研究部分。首先对从福建福州、厦门、宁德获得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对消费者的大黄鱼品牌偏好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之上对福建省三个市消费者的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支付意愿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探讨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第六章为结论与建议部分。根据描述性分析结果和消费者对大黄鱼品牌偏好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制定多元营销策略,维护现有客户群,挖掘潜在客户、普及产品认证与商标知识、加强大黄鱼品牌建设、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水产品认证体系等对策建议。在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提出政府做好引导者、扶持者、管理者角色、鼓励龙头企业在树品牌、强品牌中的带动作用、塑造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总体形象,提升消费者忠诚度、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对策建议。
二、浙江舟山大黄鱼养殖发展迅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舟山大黄鱼养殖发展迅速(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GIS的深水网箱养殖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深水网箱养殖概述 |
1.2.1 深水网箱养殖 |
1.2.2 我国深水网箱养殖政策与建设概况 |
1.2.3 深水网箱养殖与传统网箱养殖的区别 |
1.2.4 目前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 |
1.3 深水网箱养殖选址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GIS的深水网箱养殖选址问题 |
2.1 深水网箱养殖选址的原则 |
2.2 深水网箱养殖选址问题的本质 |
2.3 深水网箱养殖选址准备 |
2.4 基于GIS的深水网箱养殖区选址 |
2.4.1 GIS在海洋上的应用 |
2.4.2 GIS空间分析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深水网箱养殖选址影响因素研究 |
3.1 深水网箱养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3.2 层次分析法 |
3.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3.2.2 AHP计算方法与原理 |
3.3 深水网箱养殖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
3.3.1 自然因素(N) |
3.3.2 社会因素(S) |
3.3.3 限制性因素(L) |
3.4 基于AHP的深水网箱养殖选址影响因素的评价 |
3.4.1 深水网箱养殖选址影响因素评估模型 |
3.4.2 深水网箱养殖选址影响因素权重计算 |
3.4.3 深水网箱养殖选址影响因素评估 |
3.5 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IS在深水网箱养殖选址中的应用---以舟山海域大黄鱼网箱养殖为例 |
4.1 研究海域概况 |
4.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4.3 舟山海域的深水网箱养殖区选址 |
4.3.1 选址条件确定 |
4.3.2 选址关键 |
4.3.3 选址方案设计 |
4.3.4 选址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附录 关于“海水网箱养殖选址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
(4)基于小型探鱼无人船的大型围网养殖区大黄鱼分布特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水声学在鱼类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
1.2.1 渔业水声学探测方法 |
1.2.2 水声学技术在国内外的鱼类调查现状 |
1.2.3 鱼探仪的组成结构及基本原理 |
1.2.4 鱼探仪应用之船载鱼探仪 |
1.3 影响鱼类分布的环境因素 |
1.4 本文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小型探鱼无人船构造与性能 |
2.1 前言 |
2.2 探鱼无人船的组成结构 |
2.2.1 探鱼无人船硬件配置 |
2.2.2 岸基控制台 |
2.2.3 手动遥控端 |
2.2.4 软件控制端 |
2.3 探鱼无人船测量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黄鱼数量与硬度值、深度关系验证实验 |
3.1 前言 |
3.2 实验设计与过程 |
3.2.1 时间和地点 |
3.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2.3 鱼探仪对海水深度的测定 |
3.2.4 鱼探仪对不同深度大黄鱼硬度值的测定 |
3.2.5 鱼探仪对不同数量大黄鱼硬度值的测定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鱼探仪对海水深度测量的准确性 |
3.3.2 大黄鱼数量与深度和硬度值的关系及验证 |
3.4 讨论 |
3.4.1 流速与风浪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
3.4.2 仪器性能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桃花岛围网养殖区大黄鱼分布特性 |
4.1 前言 |
4.2 研究区域与试验环境条件 |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桃花岛围网养殖区大黄鱼水平分布特性 |
4.4.2 桃花岛围网养殖区大黄鱼垂直分布特性 |
4.4.3 环境条件对大黄鱼分布的影响 |
4.5 讨论 |
4.5.1 围网养殖区大黄鱼水平分布特性 |
4.5.2 围网养殖区大黄鱼垂直分布特性 |
4.5.3 环境条件对大黄鱼分布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文献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基本概念和范围界定 |
1.3.1 基本概念 |
1.3.2 范围界定 |
1.4 文献综述 |
1.4.1 研究文献的统计学特征 |
1.4.2 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
1.4.3 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历史分析法 |
1.7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展背景及概况 |
2.1 中国近现代海洋渔业的自然环境及资源 |
2.1.1 全国海洋渔业的环境与资源概述 |
2.1.2 沿海各省的海洋渔业资源具体表现 |
2.2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兴起的动因 |
2.2.1 渔权屡屡受到侵犯,急需加强维护 |
2.2.2 传统渔业面临困境,急需大力变革 |
2.2.3 海洋水产教育落后,急需专门人才 |
2.3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展概况 |
2.3.1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诞生阶段(1903-1912) |
2.3.2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展阶段(1912-1922) |
2.3.3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完善阶段(1922-1937) |
2.3.4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调整阶段(1937-1949) |
2.4 中国近现代沿海各省海洋水产教育的发展 |
2.4.1 近现代辽宁省海洋水产教育 |
2.4.2 近现代河北省(含天津市)海洋水产教育 |
2.4.3 近现代山东省海洋水产教育 |
2.4.4 近现代江苏省(含上海市)海洋水产教育 |
2.4.5 近现代浙江省海洋水产教育 |
2.4.6 近现代福建省海洋水产教育 |
2.4.7 近现代广东省海洋水产教育 |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学历海洋水产教育的实践 |
3.1 教育制度的近代化演变与海洋水产教育 |
3.1.1 “癸卯学制”与海洋水产教育 |
3.1.2 “壬子·癸丑学制”与海洋水产教育 |
3.1.3 “壬戌学制”与海洋水产教育 |
3.1.4 《职业学校规程》与海洋水产教育 |
3.2 海洋水产学校建筑与实习设备 |
3.2.1 学校建筑面积与规模 |
3.2.2 教学实习设备及场所 |
3.3 海洋水产学校的行政管理 |
3.3.1 管理组织结构 |
3.3.2 学校主要部门及其功能 |
3.4 海洋水产学校的学生状况 |
3.4.1 入学资格 |
3.4.2 招生方式 |
3.4.3 学生规模 |
3.4.4 学生管理 |
3.5 海洋水产学校的专业设置 |
3.5.1 “癸卯学制”时期海洋水产专业设置情况 |
3.5.2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海洋水产专业设置情况 |
3.5.3 “壬戌学制”时期海洋水产专业设置情况 |
3.6 海洋水产学校的课程设置 |
3.6.1 “癸卯学制”期间海洋水产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
3.6.2 “壬子·癸丑学制”期间海洋水产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
3.6.3 “壬戌学制”期间海洋水产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
3.7 海洋水产学校的实习活动 |
3.7.1 海洋水产教育实习课程的发展概况 |
3.7.2 海洋水产教育实习活动典型案例 |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的实践 |
4.1 海洋水产业专业人才职业培训班 |
4.1.1 海洋水产业专业人才职业培训班典型案例 |
4.1.2 海洋水产业专业人才职业培训班的特点 |
4.2 渔业技术传习所 |
4.2.1 渔业技术传习所典型案例 |
4.2.2 渔业技术传习所的特点 |
4.3 渔民小学(学堂) |
4.3.1 渔民小学典型案例 |
4.3.2 渔民小学的特点 |
4.4 海洋水产教育宣传展览会 |
4.4.1 海洋水产教育宣传展览会典型案例 |
4.4.2 海洋水产教育宣传展览会的特点 |
4.5 四种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组织形式的比较 |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评价与启示 |
5.1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特点 |
5.1.1 效仿外国先进海洋水产教育 |
5.1.2 学校选址布局区域相对均衡 |
5.1.3 学历海洋水产教育体系完备 |
5.1.4 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形式灵活多样 |
5.1.5 注重海洋水产调查研究与成果出版 |
5.2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成就与历史意义 |
5.2.1 初步建立了海洋水产教育体系 |
5.2.2 培养了一批海洋水产专业人才 |
5.2.3 促进了海洋水产科学观念与技术传播 |
5.2.4 提高了渔民的文化素养与水产技术 |
5.3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不足 |
5.3.1 政府对海洋水产教育投入不足 |
5.3.2 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本土化不够 |
5.3.3 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成效不等 |
5.4 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启示 |
5.4.1 海洋水产教育要主动服务产业 |
5.4.2 政府要重视并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
5.4.3 学历海洋水产教育要注重实践 |
5.4.4 高度重视非学历海洋水产教育 |
5.4.5 必须保持高度开放性和国际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棘头梅童鱼营养成分分析及其亲鱼营养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鱼类营养成分研究概述 |
1.1.1 鱼类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保健功效 |
1.1.2 鱼类营养评价 |
1.1.3 海水鱼类营养需求研究 |
1.2 棘头梅童鱼概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闽东海域棘头梅童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样品前处理 |
2.1.3 试剂 |
2.1.4 仪器 |
2.1.5 实验方法 |
2.1.6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
2.1.7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一般营养成分 |
2.2.2 氨基酸组成 |
2.2.3 营养品质评价 |
2.2.5 脂肪酸组成 |
2.2.6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
2.3 讨论 |
2.3.1 棘头梅童鱼的一般营养成分 |
2.3.2 棘头梅童鱼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
2.3.3 脂肪酸组成 |
2.3.4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
第三章 四个地理种群棘头梅童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样品前处理 |
3.1.3 实验方法 |
3.1.4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一般营养成分 |
3.2.2 氨基酸含量 |
3.2.3 肌肉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品质评价 |
3.2.4 脂肪酸组成 |
3.2.5 矿物质元素组成 |
3.3 讨论 |
3.3.1 一般营养成分 |
3.3.2 氨基酸组成与营养品质 |
3.3.3 脂肪酸组成 |
3.3.4 矿物质元素组成评价 |
第四章 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幼鱼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样品前处理 |
4.1.3 实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一般营养成分 |
4.2.2 氨基酸组成 |
4.2.3 脂肪酸组成 |
4.2.4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
4.3 讨论 |
第五章 海捕棘头梅童鱼亲鱼不同组织间脂肪及脂肪酸分析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样品处理 |
5.1.3 脂肪及脂肪酸测定方法 |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棘头梅童鱼亲鱼不同组织中的脂肪含量 |
5.2.2 棘头梅童鱼亲鱼不同组织中脂肪酸含量 |
5.3 讨论 |
第六章 闽东海域棘头梅童鱼成熟卵巢生化成分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实验材料 |
6.1.2 样品前处理 |
6.1.3 实验方法 |
6.1.4 数据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一般营养成分 |
6.2.2 氨基酸组成 |
6.2.3 脂肪酸组成 |
6.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7)九个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分类地位 |
1.2 大黄鱼的生活习性 |
1.3 大黄鱼的经济价值 |
1.4 大黄鱼种群的划分 |
1.5 大黄鱼的养殖 |
1.6 大黄鱼的种质资源研究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不同遗传群体的形态及分子特征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DNA分析遗传变异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遗传变异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径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海洋牧场及人工鱼礁概述 |
2.1.1 海洋牧场的概念及类型 |
2.1.2 人工鱼礁的概念及类型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发展战略理论 |
2.2.2 现代渔业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现状 |
3.1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基本概况 |
3.2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PEST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3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
3.3.1 东库-三横海洋牧场 |
3.3.2 庙子湖-青浜海洋牧场 |
3.3.3 舟山白沙岛海洋牧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的SWOT分析 |
4.1 优势因素 |
4.1.1 渔产丰富 |
4.1.2 建设条件优越 |
4.1.3 海洋牧场建设前期已初见成效 |
4.2 劣势因素 |
4.2.1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
4.2.2 渔业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
4.2.3 人才资源匮乏 |
4.3 机会因素 |
4.3.1 新区和自贸区建设机遇 |
4.3.2 渔业示范基地建设机遇 |
4.3.3 一带一路战略机会 |
4.4 威胁因素 |
4.4.1 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
4.4.2 市场竞争激烈 |
4.4.3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收益目的的冲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经验借鉴 |
5.1 国外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经验借鉴 |
5.1.1 美国海洋牧场发展依靠各方参与 |
5.1.2 日本海洋牧场发展依靠政策及技术支撑 |
5.1.3 加拿大海洋牧场依靠保护经验 |
5.2 国内其他地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经验借鉴 |
5.2.1 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以资金扶持为主导 |
5.2.2 河北省海洋牧场建设以科研技术为支撑 |
5.2.3 辽宁省海洋牧场建设以持续健康发展理念为引导 |
5.3 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发展带来的启示 |
第六章 推进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政府层面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科学规划 |
6.1.1 政府加强规划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
6.1.2 高起点科学与规划,拓展融资渠道 |
6.2 企业层面重视科学研究,提高管理效率 |
6.2.1 重视科研,培养优秀人才 |
6.2.2 科学高效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6.3 社会层面注重生态保护,提升环保意识 |
6.3.1 提升生态海洋意识,保护海洋环境 |
6.3.2 加强生态海洋宣传力度,认识生态海洋重要性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7.1 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浙江沿海海产品中砷形态分布及含量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砷元素 |
1.3 渔业环境中砷的迁移转化途径和规律 |
1.4 海产品中砷的存在形态和含量概况 |
1.5 砷形态分析方法 |
1.6 海产品中砷含量标准 |
1.7 海产品中砷的膳食风险评价 |
第二章 浙江沿海海域砷含量水平调查及对海产品砷含量影响分析 |
2.1 引言 |
2.2 浙江沿海典型海域砷含量水平调查 |
2.3 浙江沿海渔业环境中砷含量水平对海产品的影响评估 |
2.3.1 浙江沿海海水水质中砷含量水平及对海产品的影响 |
2.3.2 海洋沉积物中砷含量水平及对海产品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海产品中砷的存在形态及含量水平分析方法优化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溶液的配置 |
3.2.3 仪器与设备 |
3.2.4 总砷和砷形态样品前处理与分析 |
3.2.5 总砷测定条件 |
3.2.6 砷形态测定条件 |
3.2.6.1 色谱柱的选择 |
3.2.6.2 流动相及洗脱方式的优化 |
3.2.6.3 砷形态其他实验条件 |
3.2.7 方法学验证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海产品中砷含量水平和存在形态比较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浙江沿海海产品中砷含量水平的调查分析 |
4.3.2 海产品中砷形态分布 |
4.3.3 海产品中砷膳食风险评估 |
4.4 小结 |
论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0)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宁德大黄鱼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区域品牌研究进展 |
2.2 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进展 |
2.2.1 农产品区域品牌内涵研究 |
2.2.2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特征 |
2.2.3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关系 |
2.2.4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关系 |
2.3 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进展 |
2.3.1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内涵 |
2.3.2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
2.4 区域品牌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研究 |
2.4.1 影响区域品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前因变量 |
2.4.2 影响区域品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 |
2.4.3 影响区域品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结果变量 |
2.5 简要述评 |
第三章 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概况 |
3.1 大黄鱼简介 |
3.1.1 大黄鱼地理分布状况 |
3.1.2 大黄鱼生产与消费 |
3.2 大黄鱼品牌概况 |
3.2.1 大黄鱼企业品牌 |
3.2.2 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 |
3.3 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 |
3.3.1 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现状 |
3.3.2 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设计 |
4.1 理论模型 |
4.1.1 消费者剩余理论 |
4.1.2 有序逻辑回归模型 |
4.2 框架构建 |
4.3 研究设计 |
4.3.1 调查区域与调查对象选择 |
4.3.2 量表开发 |
4.3.3 主体问卷设计 |
4.3.4 研究假设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5.1 样本数据来源 |
5.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1 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
5.2.2 消费者消费特点与购买行为选择分析 |
5.2.3 消费者认知度分析 |
5.2.4 品牌关注度分析 |
5.2.5 信度分析 |
5.3 消费者对大黄鱼品牌偏好因素分析 |
5.3.1 大黄鱼品牌偏好因素分析假设 |
5.3.2 变量选取与赋值 |
5.3.3 消费者对大黄鱼品牌偏好因素实证分析结果 |
5.4 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5.4.1 因子分析 |
5.4.2 有序逻辑回归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消费者对大黄鱼品牌偏好因素分析 |
6.1.1 结论 |
6.1.2 对策建议 |
6.2 宁德大黄鱼区域公用品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6.2.1 结论 |
6.2.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浙江舟山大黄鱼养殖发展迅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模糊控制的网箱养殖精准投饵与设备研制[D]. 常晓艺.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2]基于GIS的深水网箱养殖选址研究[D]. 李喆睿. 浙江海洋大学, 2021(02)
- [3]新时期背景下舟山现代水产养殖发展对策研究[D]. 陶勇.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4]基于小型探鱼无人船的大型围网养殖区大黄鱼分布特性初步研究[D]. 田玉先.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5]中国近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研究[D]. 秦锦清.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6]棘头梅童鱼营养成分分析及其亲鱼营养状态研究[D]. 曹平.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7]九个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胡思玲.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8]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 耿永真.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9]浙江沿海海产品中砷形态分布及含量的调查研究[D]. 李子孟.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10]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宁德大黄鱼为例[D]. 李雅娟.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