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子——纪念破冰船“雪龙”号船长袁绍宏

海之子——纪念破冰船“雪龙”号船长袁绍宏

一、海之子——记“雪龙”号破冰船船长袁绍宏(论文文献综述)

殷允岭[1](2015)在《“雪龙号”纪实(四)》文中指出十四、气象万千玉破天惊2007年12月7日上午10时,执行南极科考的雪龙船破浪航行。驾驶台上挤满了好奇的人群,一位长发美女坐上驾座,用唱歌的声音高叫:"啊,看见冰川了!靠近点,再靠近点儿吧!"这是第24次南极科考遇上的第一座冰山,它巍峨、陡耸而峻峭,银光闪闪、华美高贵而又玲珑剔透。一头长发、具有艺术家气质的

殷允岭[2](2014)在《“雪龙号”纪实(一)》文中研究指明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行动,一种无人想起,也似乎无从想象的目标。当我以建筑工序的奠基、砌垒、支架、上梁、一砖一瓦构建本书时,那心底所感觉的,竟像是写官之榜样《焦裕禄》,民之楷模《雷锋传》,航天功勋《孙家栋》,注定了我的激情将融入时代脉搏,时代精神。如此,我便表达着自身心力感性显现的、咏诵族谱亮点的"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南极精神"之诗章,乘龙放歌了。说起南极精神,自有"爱国、求实、创新、拼搏"之格言,作为南极精神的高度概括。

詹力扬[3](2006)在《南大洋表层海洋和底层大气中N2O的分布特征及其海气交换通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执行南极科学考察雪龙船在21和22次南极科考航次中对航线上的大气N2O样品、22航次的海水N2O样品进行采集,并带回陆地实验室进行分析,对N2O在大气和水体中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风速、水温盐度等参数对航渡期间的海气通量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⑴夏季,21次队和22次队航线所经过区域大气边界层中N2O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14.9±1.4ppb和312.6±1.8ppb。在航线经过海区,大气N2O浓度在边界层的随纬度变化分布上相对均匀,在10ppb(310~320ppb)内波动。可以猜测大气中N2O的波动可能与陆源输入,海冰融化和之后生物的作用以及海洋水文结构有关。⑵在22次队航次中,航线上表层海水中N2O浓度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表层海水最高浓度出现在南大洋62.62°S,浓度值为分别为17.54±0.27nM,最低浓度出现在南海16.72°N,浓度值为5.67±0.17nM。前者约为后者的三倍。在30°S~30°N的纬度范围内,表层N2O浓度有较大的波动,最高值出现在赤道附近和30°S、30°N附近,这可能部分是由于受到近岸高N2O浓度水体影响的结果。南大洋表层水体N2O浓度则存在明显的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所有观测的参数中,SST为表层海水N2O浓度的主控因子。将表层海水N2O浓度换算成pN2O可以观察到,pN2O在整个航迹上则呈现南低北高的分布状态,并且分布曲线存在一定的波动,这些波动可能与海洋的锋面结构存在一定的相对应关系。研究还首次发现在航线上的某些区域,表层海水pN2O与叶绿素的分布呈镜像对应关系。此外,返程航线上表层海水N2O分压和大气N2O分压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可观察到大气N2O浓度向对应与表层海水pN2O升高或降低的趋势。这一点也证明了大气N2O浓度可能受到海洋来源的影响。⑶在22队航次中,航线经过区域海气通量平均值为2.12±1.14μmol m-2d-1,在整个航段的分布状况如下:南大洋(68~30°S)的范围内,N2O海气通量平均值为1.51±1.22μmol m-2d-1。48~55°S为通量正负值的分界区,在这一纬度范围以南出现通量负值区,以北则基本为正。纬度范围在30°S~30°N的区域海气通量基本为正,通量平均值为3.62±1.03μmol m-2d-1,在30°S、30°N赤道和10°N出现通量高值。根据对通量相关因素的研究可以发现,观测区域的风速是海气通量的主控因素,海气N2O分压差值的正负则决定了这一时期海区的源汇性质。⑷调查期间,普里兹湾为大气N2O的弱汇区。海气通量平均值为-1.70±0.95μmol m-2d-1。海气通量在湾内64°S到湾顶的分布相对均匀。普里兹湾成为大气N2O汇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温低盐的夏季表层水的形成过程中表层海水在海冰融化淡水注入的情况下被稀释,导致N2O的浓度降低。另一方面强烈的层化作用

万昆[4](2005)在《在地球的南端》文中研究指明埃默里冰架是南极三大冰架之一,在这里开展科学考察,可以了解南极气候、环境的变化,可以揭示很多科学猜想。但这里严酷的环境,又让人不寒而栗。

任建民[5](2003)在《迈向北极的足迹》文中研究说明北极那岌岛,南边丹墨城。气舟左右望,绵亘七日程。盛夏冰海开,气舟乃纵行。衣影吸其绿,万碧浸波澄。舟穿众岛中,奇怪争逢迎。辟道如江湖,忘在海中经。 1908年5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的康有为来到北冰洋上的斯瓦尔巴群岛,“纵观山水,维舟七日,极海山之大观”,写

骆杰[6](2002)在《海之子——记“雪龙”号破冰船船长袁绍宏》文中认为 从20世纪80年代,南极科学考察开始,极地考察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见极地考察队员时指出:“南极科学考察,对于了解地球环境的变迁,预测人类未来生存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光荣而艰苦的事业。”随着我国南、北极科学考察的一次次成功,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和船长袁绍宏的名字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事迹被各家媒体争相报道。

刘琼花,朱鹰[7](2001)在《朱鹰:让生命尽显原色》文中研究指明 我和朱鹰的见面颇具戏剧性。因为他正在准备北京广播学院的传播学广告专业硕士学位的考试,所以不愿意接受采访,但乐意作为朋友随便聊聊,于是便相约去听音乐。素未谋面,我只能如约手拿一本《新闻天地》杂志作为接头暗号。站在长沙市侯家塘立交桥下的蒙娜丽莎中西餐厅门口引颈而望,想着他说的:"我穿着黑毛衣,黑衬衣,露出的袖子是黑的—身高1.80—"黑色

白山杉[8](1999)在《我在北极拍电视》文中提出

二、海之子——记“雪龙”号破冰船船长袁绍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之子——记“雪龙”号破冰船船长袁绍宏(论文提纲范文)

(1)“雪龙号”纪实(四)(论文提纲范文)

十四、气象万千
    玉破天惊
    命悬极地
    极夜———与黑魔、寒魔共舞
    冰寒夜话儿女情长
    记者评述———中国女性越冬南极——赵萍、林清在长城湾
    冰穹A惊魂
    冰洋烈火———磷虾
十五、群星灿烂 (下)
    秦君为稼
    大河传奇
十六、三十立极
    义救“院士”
    “龙”归大海
    泰山凌绝顶
    天花乱坠
        创长城站最快卸货纪录
        86小时完成新站址地勘任务
        格罗夫山考察发现583块陨石
        填补南大洋断面大纵深综合观测空白
        站区度夏科考成果丰硕
        站区后勤及运行保障顺利
    搜救马航
    邢豪好梦
    习大大来了

(2)“雪龙号”纪实(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随龙入海
    “幸遇”屡现
    十一级大风暴
    日机如蝇
二、雪龙出世
    引龙主角
    我的船之路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故事四
    大珠小珠落玉盘
    意外之一:雪龙船于亚丁逗留一月
    意外之二:遭遇“万宝路”运河
    意外之三:印度洋上修理主机
三、“长城”笔记
    原来南极是我家
    企鹅乖乖儿
    海豹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慧敏女子
    雪龙号的红珊瑚
    南极情结
    蓝眼睛的情诗
    中山五味录
    冰灵雪魂记
    生命的元旦
    雪莲并蒂的日子
    回家
五、捷克老头
    “勇士”诞生
    生死之间
    “复活节”诗境
    “助手”疑云
    天使还是恶魔

(3)南大洋表层海洋和底层大气中N2O的分布特征及其海气交换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海洋中 N_2O 的垂直分布和影响因素
        1.1.1 海洋中N_2O 的垂直分布
        1.1.2 影响N_2O 垂直分布的因素
    1.2 海洋中N_2O的产生机制
        1.2.1 反硝化作用
        1.2.2 硝化作用
        1.2.3 同化还原作用
    1.3 海洋 N_2O 的源汇和通量
        1.3.1 海洋中N_2O 的源汇特性
        1.3.2 N_2O 海气通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4 小结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及其特征
        2.1.1 研究区域
        2.1.2 研究区域特征
    2.2 南大洋 N_2O 研究意义
        2.2.1 南大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2.2.2 南大洋海洋大气 N_2O 研究的意义
    2.3 N_2O 采样分析方法概况
        2.3.1 氧化亚氮的分离和检测
        2.3.2 氧化亚氮的采样和预处理
    2.4 实验方法
        2.4.1 现场N_2O 大气样品的采集
        2.4.2 海水样品采集
        2.4.3 样品预处理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大气 N_2O 分布特征
    3.1 21 次南极科学考察大气 N_2O 分布特征
        3.1.1 21 次南极考察南大洋大气中N_2O 的浓度分布
        3.1.2 南大洋各航段大气N_2O 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3.2 22 次南极科学考察大气 N_2O 分布特征
        3.2.1 大气 N_2O 总体分布状况
        3.2.2 各航段大气N_2O 浓度的分布和可能影响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海水中 N_2O 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航线上表层海水中N_2O 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4.1.1 表层海水N_2O 浓度和SST 的关系
        4.1.2 表层海水N_2O 浓度和表层海水盐度的关系
        4.1.3 表层海水N_2O 浓度和风速的关系
        4.1.4 表层海水N_2O 浓度和水文结构的关系
        4.1.5 表层海水浓度叶绿素的关系
        4.1.6 表层海水N_2O 浓度和大气N_2O 浓度的关系
    4.2 普里兹湾表层海水N_2O 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4.2.1 普里兹湾表层海水N_2O 浓度的分布与SST 与盐度的关系
        4.2.2 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N_2O 浓度的分布与大气N_2O 浓度的分布的关系
    4.3 小结
第五章 N_2O 的海气通量评估
    5.1 海气通量研究概述
        5.1.1 基本原理
        5.1.2 实验室方法
        5.1.3 现场观测
        5.1.4 影响海气通量的因素
    5.2 海气通量的计算
    5.3 N_2O 海气通量研究
        5.3.1 雪龙船各航段N_2O 海气通量研究
        5.3.2 普里兹湾海气通量的研究
        5.3.3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存在问题与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海之子——记“雪龙”号破冰船船长袁绍宏(论文参考文献)

  • [1]“雪龙号”纪实(四)[J]. 殷允岭.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03)
  • [2]“雪龙号”纪实(一)[J]. 殷允岭.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4(09)
  • [3]南大洋表层海洋和底层大气中N2O的分布特征及其海气交换通量研究[D]. 詹力扬. 厦门大学, 2006(01)
  • [4]在地球的南端[J]. 万昆. 森林与人类, 2005(08)
  • [5]迈向北极的足迹[N]. 任建民. 人民日报, 2003
  • [6]海之子——记“雪龙”号破冰船船长袁绍宏[J]. 骆杰.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02(06)
  • [7]朱鹰:让生命尽显原色[J]. 刘琼花,朱鹰. 新闻天地, 2001(04)
  • [8]我在北极拍电视[J]. 白山杉. 今日四川, 1999(04)

标签:;  ;  

海之子——纪念破冰船“雪龙”号船长袁绍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