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大原因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张华伟[1](2021)在《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多参数监护仪能安全可靠的运行。方法:对276台多参数监护仪的外观、生理参数与电气安全进行检测与统计分析。结果:检测的合格率86%,同一使用科室,多参数监护仪的问题较为集中。结论:对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保障其安全性与可靠性,但随着监护仪使用时间的加长,总是有可能"旧伤复发"或出现新的问题,而对多参数监护仪使用科室或操作、维修、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培训却可以大大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刘文琴[2](2021)在《S省药品监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余梓璇[3](2021)在《蓝帆医疗公司跨国并购战略及其效应研究》文中认为
张平[4](2021)在《CM医疗中国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龙慧,王世先,王忱,周春燕[5](2021)在《围麻醉期全程多模式保温在老年患者全麻超微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索围麻醉期全程多模式保温在老年患者全麻超微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行超微经皮肾镜手术的15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全程保温组,各75例。全程保温组采用术前、术中、复苏室、术后多模式体温保护。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鼻咽温,当鼻咽温低于35.5℃(不包括35.5℃)时给予和全程保温组同样的处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鼻咽温在手术开始60min、手术开始90min、入PACU即刻、入PACU 30min这4个时间点明显低于全程保温组(P<0.05)。对照组术毕Hb明显低于全程保温组(P<0.05)。对照组的围麻醉期心脏不良事件、鼻咽温低于35.5℃、苏醒延迟、寒战、伤口感染的例数以及手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多于全程保温组(P<0.01)。结论围麻醉期全程多模式保温在老年患者全麻超微经皮肾镜手术中能够保持围麻醉期鼻咽温平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马佳楚[6](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基于COPD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控制与康复的极大挑战及其出院准备评估工具缺乏的现状。构建适合临床应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旨在早期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并全面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出院准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混合研究设计。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之后,应用Meta分析法及半结构访谈法对初步形成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接着,借助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各层级指标权重;最后,基于该指标体系构建经过预试验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具体如下:1.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Sciencedirect、Geenmedical等国内外数据库中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研究,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了解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状。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2.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的临床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横断面研究。使用Note express及Rev Man5.3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开展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筛查指标体系草案。回顾COPD住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相关文献,制定访谈提纲,选取2020年7月-8月某三甲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名再入院患者,采用Colaizz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开展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3.选择国内COPD临床护理和管理领域的专家进行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修订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以第三轮专家咨询的各指标间重要性赋值均数的差值确定Satty标度,确定各指标体系矩阵模型。最终自动输出各指标权重与组合权重以及一致性系数(CR值)。确立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4.基于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适合临床使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并通过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2月选取某三甲医院18名符合纳排标准的COPD出院患者对评估表进行预试验信效度检测。形成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结果:1.综合“老年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专家共识”中的实施流程以及国外wiess提出的出院准备概念模型中的出院计划流程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理论框架。同时,借鉴国内外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有研究内容,初步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52项。2.根据Meta分析结果及半结构访谈结果对初步拟定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即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指标以及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指标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问卷,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6项以及三级指标61项。3.本研究共选择了16位专家进行了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整理3轮专家咨询问卷,根据指标筛选标准、专家意见及小组讨论,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以及三级指标73项,确立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0%、100%、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8、0.860、0.891。第一、二及三轮专家咨询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分布在0.105~0.333、0.121~0.231、0.123~0.260。依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各矩阵结果显示:各矩阵CR值均<0.1,各层级指标权重如下: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需求指标(0.5396)、基本信息(0.2970)、筛查指标(0.1634)。二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COPD药物指导需求(0.1230)、COPD症状管理需求(0.0889)、COPD康复锻炼需求(0.0889);三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祛痰剂使用指导(0.0486)、水肿的处理(0.0444)、肺康复锻炼的认知引导需求(0.0444)。4.预试验结果显示:该评估表中各条目的Cronbach’sα为0.856,I-CVI为0.800-1.000,S-CVI为0.803。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信效度良好。结论:1.该评估表通过Meta分析、质性研究、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会议及预试验进行了构建与修订,具有良好的科学性与全面性;3轮专家咨询结果中专家积极性权威性较高、协调性好,评估表临床预试验信效度较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通过对该指标体系权重大小的分析以及初步临床应用对评估表的修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2.最终形成了包括一级条目3项、二级条目13项以及三级条目50项在内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为明确COPD出院患者关键问题,构建并实施个性化出院准备方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流程,从而降低COPD患者出院风险,实现出院准备就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亦平[7](2021)在《针刀联合腰腹肌锻炼治疗腰4/5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针刀联合腰腹肌锻炼治疗腰4/5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厦门市中医院骨三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2例,采用腰腹肌锻炼,共锻炼3周;试验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刀治疗,7天1次,共治疗3次,针刀当天休息不锻炼;两组治疗期间均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抗炎止痛、“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前后两组的NRS评分及JOA评分,并运用SPSS26.0软件对其进行两组内、组间比较,计算并比较两组JOA改善率的临床疗效。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前NRS评分及JOA评分进行比较,经检验P值均大于0.05,故两组具有可比性。2.N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NR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P值均小于0.05,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采取的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疼痛;进一步对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说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RS差值有差异,试验组NRS差值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减轻疼痛效果优于对照组。3.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小于0.05,说明两组干预措施均对患者JOA评分有影响;治疗后两组比较,P值小于0.05,说明治疗后JOA评分有差异;试验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治疗后患者总体情况优于对照组。4.JOA改善率的临床疗效判定比较:计算两组患者JOA改善率,并转化为临床疗效判定,经统计:试验组临床控制11例,临床控制率为36.67%;显效19例,显效率为63.33%。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临床控制率为6.67%;显效22例,显效率为73.33%,有效6例,有效率20%,无效0例,无效率0%,比较2组JOA改善率的临床疗效判定,P值小于0.05,说明两组干预措施对JOA改善率的临床疗效不同,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联合腰腹肌锻炼与腰腹肌锻炼的治疗措施均对L4/5旁中央型LDH具有优良疗效,针刀联合腰腹肌锻炼的对腰腿痛的镇痛效果,对LDH患者的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活动的改善以及临床疗效均优于腰腹肌锻炼。
蓝嘉欣[8](2021)在《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对肾阳衰惫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尿潴留的临床程度分级、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厦门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泌尿外科病房接受治疗的肾阳衰惫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采用间歇导尿治疗,试验组39例用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每日1次,7次/周,治疗2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尿潴留的临床程度分级、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最后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尿潴留的临床程度分级、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前,经检验,患者上述指标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尿潴留的临床程度分级、膀胱功能积分均较前好转(P<0.05),膀胱残余尿量均较前减少(P<0.05),且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显着(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白细胞阳性率: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阳性率均较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白细胞阳性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导尿时间及拔管率:治疗后,试验组导尿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且试验组拔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疗效评价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均较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可以改善肾阳衰惫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自主排尿能力,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患者导尿时间,提高拔管率,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李欣欣[9](2021)在《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历、支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问卷法,调查护士在经历护理不良事件后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历和支持现状,分析护士人口学资料、不良事件资料、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对第二受害者经历和支持的影响。此外,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心理体验和应对策略。研究结果为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者提高对护理不良事件中第二受害者护士的关注和支持以及制定完善的支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于2020年7月-2020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不同级别医院的护士进行第二受害者经历、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将1525名经历护理不良事件的当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整理录入与分析。2.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3名经历护理不良事件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按Colaizzi现象学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1.共回收问卷3665份,有效问卷3420份,有效率93.32%。3420份有效问卷中,44.59%(1525 阳性例数)的护士在工作中作为当事人经历过护理不良事件,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阳性例数和占比分别为1045例(46.67%)、340例(37.86%)、140例(49.47%)。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第二受害者占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历与支持现状得分:总分86.34分;各维度得分:心理痛苦(15.44±3.18)分,生理痛苦(13.08±4.02)分,职业自我效能(12.09±2.74)分,同事支持(10.58±2.04)分,上级支持(10.21±2.56)分,机构支持(8.38±1.86)分,非工作相关支持(4.76±1.54)分,离职倾向(6.54±1.93)分,缺勤(5.27±1.87)分。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困扰严重,得到的支持不足,这在三级医院尤为显着。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P=0.038)、一级医院(P=0.033)相比,三级医院的护士第二受害者痛苦水平较高、得到的支持不足。二级医院与一级医院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同年龄、工作单位性质、职务、每周工作时间、最近一次经历不良事件的级别、患者家属是否理解或配合、不良事件的责任程度、是否经历了科室/大科/护理部层级的分析讨论或汇报、医院是否能有效调查处理、医院是否有对医护人员有支持体系、是否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等各项研究指标与第二受害者经历及支持水平之间具有关联性(P<0.05)。医院患者安全文化与第二受害者经历及支持水平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有显着关系(所有P<0.01)。4.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在单位类型、每周工作时间、家属是否配合、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科室监管者的期望和促进安全的行动、同科室内团队合作、交接班与转科、医院管理者对病人安全的支持、对差错的沟通反馈、组织学习和持续改进、开放性沟通是第二受害者经历及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5.通过访谈得出4个主题:第二受害者经历了显着的负性心理体验、但仍有正性心理体验,积极的应对策略和消极的应对策略。结论1.山东省10个地市医疗机构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占比为44.59%,低于国际水平,与国内发生现状基本持平。2.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困扰严重,得到的支持明显不足,这在三级医院尤为显着。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的护士第二受害者痛苦水平较高、得到的支持不足。二级医院与一级医院之间无差异。3.第二受害者的痛苦经历及支持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每周工作时间、患者家属是否配合、是否经历处罚、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是主要影响因素。4.在支持现状不足的情况下,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仍有正性心理体验和积极的应对策略。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弹性调配,合理排班,降低因每周工作时间不合理带来的安全风险。2.医院管理者应正视第二受害者现象,建立第二受害者评估机制和方法,并提供正式有效的组织支持和专业心理辅导。3.完善非惩罚性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减少对错误的惩罚性反应,鼓励支持性的同事、主管和机构互动。
康婧[10](2021)在《基于混合方法的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基于混合方法研究思路与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的循证特点,依托针刺前瞻性临床试验原始数据,探索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治疗方案优化的方法学框架。2.以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MUI)为例,从有效性、安全性、初始效应和持续效应角度剖析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定性研究中的专家访谈方法,形成较高质量证据的方案完善建议,为下一阶段临床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优化方案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既往混合方法与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相关文献,梳理针刺治疗方案优化的核心要点,以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方式,即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有序结合,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展开本课题。第一阶段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原始数据,进行多角度深入统计分析,本阶段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研究一评价电针治疗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疗效、安全性、初始效应及持续效应;研究二评价采用相同针刺方案下,对比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与非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接受12周电针治疗与24周随访观察后,评估电针在两组患者间是否存在差异,讨论该针刺方案对均衡型MUI患者是否具有治疗特异性。第二阶段在定量研究结论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对专家进行访谈,利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深度分析探索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该针刺方案的优化提供定性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定量研究1.1临床疗效分析研究一纳入均衡型MUI患者共79例,电针组34例,对照组45例。经过12周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在主要结局指标平均24小时尿失禁次数较基线改善50%的人数占比为32.4%;次要结指标如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尿垫使用量、漏尿量等方面较基线均有明显改善,虽然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各指标数据较为接近,说明相比持续治疗36周的对照组,12周治疗24周不干预的电针组疗效存在一定优势。在生活质量方面,电针组尿失禁问卷量表在三个时间段的评分较基线对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受尿失禁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小。1.2初始效应分析研究一结果表明,在治疗期内首次访视时(第2周),电针组尿失禁次数较基线改善50%的患者例数为2人,从基线到首次出现疗效所用平均时间为4.35±4.42周。与对照组相比,虽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随着电针组的治疗次数增加,电针组疗效变化明显,尤其是在第12周为甚,提示针刺效应的实现需要累积一定的时间与刺激量。对影响初始效应的因素分析发现,均衡型MUI患者合并疾病越复杂、24小时尿失禁次数越多,初始效应越不佳。1.3疗效持续性分析研究一结果表明,12周电针治疗结束后,电针对均衡型MUI患者存在较长时间的针刺持续效应,该效应可持续至随访结束。在整个随访期内,电针组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为16.0±10.28周,随访结束时电针组有效人群比例达70.6%。对影响疗效持续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均衡型MUI患者在第12周时有效人群比例越高,随访期的疗效持续效应时间越长。1.4原始方案对均衡型MUI疗效特异性分析研究二纳入249例MUI患者,其中均衡型MUI患者34例,非均衡型MUI患者215例,均以相同的针刺方案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在主要疗效指标、次要疗效指标、初始效应、持续效应与安全性等方面差异。两组患者虽然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非均衡型MUI患者在各项指标的数据比较更占优势,提示对于均衡型MUI有必要在现有针刺方案基础上进行针刺方案的优化。2.定性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方法中的滚雪球抽样与方便抽样法确定9位访谈专家,转录文本资料约8万字,采用主题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深度分析,形成4个主题:治疗方案优化的辨证思考、方案优化的临床取穴思考、治疗频次和时机与疗效的关系、对针刺疗效持续性的思考,与第一阶段定量研究结果充分融合,在保障原始方案对于均衡型MUI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情况下,对人群定义分类、针刺干预、疗效评价结局指标3个大方面进行了完善,形成针刺方案优化的建议。研究结论1.构建了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治疗方案优化的方法学框架1)研究筹备阶段:针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原始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结合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特点,从有效性、安全性角度概况描述原始针刺方案;2)研究设计阶段:遵照循证医学指导原则,依托学术专家团队事先设计课题实施方案,采用混合方法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序进行,对针刺方案治疗效果的优势与不足进行量化;3)数据分析阶段:根据课题实施计划,通过多因素及重要变量筛选的统计学方法,分析针刺原始方案的初始效应、持续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针刺治疗方案的完善要点,为下一阶段专家访谈提供数据支持;4)定性访谈阶段:引入专家深度访谈法既可验证定量研究中的部分结果,又可扩充符合针刺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治疗方案完善要点,弥补原有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方案外推性的不足。遵循混合方法设计原则整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果,制定较高质量证据的针刺方案完善建议。2.形成了均衡型混合型尿失禁的针刺方案优化建议均衡型MUI的针刺优化方案采用了PICO方式呈现,即患者人群(P)、干预(I)、对照(C)、结局(O)。(“*”表示在原方案上优化的部分)。⑴人群P*依照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工作组的建议,受试者须符合混合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既存在伴有急迫感的非自主漏尿,又存在伴随使力、喷嚏和咳嗽等出现的非自主性漏尿。在一周内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出现的漏尿次数相同。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膀胱排尿日记卡和咳嗽压力试验等进行诊断。纳入标准要求受试者年龄处于35-75岁之间;出现混合性尿失禁症状至少3个月;咳嗽压力试验结果呈阳性;尿失禁症状达到中重度,即尿失禁严重程度指数(Urinary Incontinence Severity Index)≥3分;基线期72小时尿失禁次数至少为2次。主要排除标准包括: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或其他类型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II度;膀胱残余尿量>30ml;最大尿流率<20ml/s;有盆底手术史。所有受试者在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⑵干预I基础期治疗:电针组受试者入组后接受12周电针治疗,每周3次,每次治疗30分钟,共计36针次。随访期治疗*:电针组受试者在24周随访期内,前8周接受电针治疗,每周1次,每次治疗30分钟,共计8次。针灸师资质:针刺治疗由具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针灸师完成。取穴*:双侧中髎穴、双侧会阳穴、双侧三阴交穴。定位:中髎: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三阴交: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操作*:中髎穴在第3骶后孔外上约1cm处进针,针刺角度向内向下约30-45°,针刺深度50-60mm;会阳穴的针刺角度稍向外上斜刺,针刺深度50-60mm;提插捻转以得气(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感或针感向会阴部或肛门部传导);三阴交穴进针采用直刺法,针刺深度20mm-40mm,提插捻转以得气。电针仪电极连接于双侧中髎穴和会阳穴的针柄上;选取疏密波,频率10/50Hz,电流强度0.1-5m A。⑶对照C对照组受患者采用索利那新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共36周。盆底肌训练包括在医院进行的集中训练和家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要求患者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于医院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包括识别接受训练的盆底肌肉,专注训练阴道、肛门周围肌肉力量。患者分别在仰卧位、站位、坐位三种姿势下进行训练,需以最大力度持续收缩盆底肌肉,保持8秒,放松8秒,然后进行4次快速收缩,每次持续1-2秒。上述训练在每种姿势(仰卧位、站位、坐位)下重复12次。每次训练45分钟,前12周每周1次,后24周每隔4周1次。集中训练由接受过专业治疗师培训的科研助手组织,第1-12周每周1次,第13-36周每四周1次。集中教授患者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方法:正常呼吸时保持肢体不动,收缩会阴及阴道周围的肌肉;以最大力度持续收缩盆底肌,保持8s,放松8s,然后做4个持续时间1-2s的快速收缩,并在不同体位(仰卧、坐立和站立)下重复上述操作12次。家庭训练要求患者在家自己进行训练,并且从专业网站下载PFMT视频作为指导。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每日训练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做一组(包括12个持续性收缩与48次快速收缩),持续36周。患者跟随盆底肌训练指导视频进行学习,并通过训练日志记录盆底肌训练的次数。口服索利那新(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次,1次5mg,共36周。⑷结局O疗效评价指标*:(主要结局指标)第1-12周平均24小时尿失禁次数较基线改善50%的例数。疗效持续性评价*:随访24周期间患者疗效平均持续周数。
二、四大原因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大原因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论文提纲范文)
(1)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检测设备与方法 |
1.1 检测设备 |
1.2 检测方法 |
1.3 检测依据 |
2 检测项目 |
2.1 外观 |
2.2 生理参数 |
2.3 电气安全 |
3 检测结果 |
4 讨论分析 |
4.1 外观 |
4.2 生理参数 |
4.3 电气安全 |
5 质控规范 |
6 结语 |
(5)围麻醉期全程多模式保温在老年患者全麻超微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与手术情况: |
2.2 各时间点的鼻咽温: |
2.3 术毕PT、APTT、BT、Hb: |
2.4 各种不良事件与术后住院天数: |
3 讨论 |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的背景及意义 |
1.2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背景及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内外尚未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工具 |
2.2 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工具研究鲜见 |
2.3 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研究缺乏全面性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研究内容 |
5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5.1 操作性定义 |
5.2 理论依据 |
6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1 成立课题小组 |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形成 |
2.1 理论框架 |
2.2 文献回顾 |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初步拟定 |
3.1 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Meta分析 |
3.2 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 |
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的确立 |
第二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
1 德尔菲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 |
1.1 确定函询专家 |
1.2 实施专家函询 |
1.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1.4 结果 |
1.5 专家函询结果 |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 |
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三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
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预试验版本的形成 |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检验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研究结果 |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
4 讨论与小结 |
4.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科学性 |
4.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可靠性 |
4.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全面性 |
4.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实用性 |
4.5 全面评估患者,制定个体化出院准备方案 |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研究不足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出院准备评估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针刀联合腰腹肌锻炼治疗腰4/5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6 剔除及脱落病例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临床疗效判定 |
2.5 不良事件处理 |
2.6 统计方法 |
2.7 伦理审查 |
结果 |
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NRS评分比较 |
3 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比较 |
4 两组治疗后JOA改善率的临床疗效判定比较 |
5 不良事件及随访结果 |
讨论与分析 |
1 LDH的病因病机 |
1.1 LDH的病因 |
1.2 LDH的病理机制 |
2 祖国医学对治疗LDH的认识 |
2.1 经络理论的认识 |
2.2 经筋理论的认识 |
2.3 阿是穴理论的认识 |
2.4 针刀疗法与经络、经筋及阿是穴理论的联系 |
3 针刀联合腰腹肌锻炼治疗LDH的机制 |
3.1 针刀治疗LDH的机制 |
3.2 腰腹肌锻炼治疗LDH的机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NRS评分的分析 |
4.3 JOA评分的分析 |
4.4 临床疗效判定的分析 |
5 安全性分析 |
6 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针刀治疗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及处理 |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
1.7 中止标准及处理 |
2 样本量估算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材料准备 |
3.3 治疗方法 |
3.4 评估方法 |
3.5 彩超检查 |
3.6 不良事件处理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情况 |
4.2 安全性指标 |
4.3 实验室观察指标 |
4.4 疗效评定指标 |
5 统计学方法 |
6 质量控制 |
7 试验流程图 |
研究结果 |
1 研究完成情况 |
2 基线资料比较 |
3 实验室观察指标比较 |
3.1 治疗前结果 |
3.2 治疗后结果 |
4 临床疗效比较 |
分析与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脑卒后尿潴留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发病机制 |
2.3 治疗 |
3 课题设计思路 |
3.1 立题思路 |
3.2 中医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的再认识 |
3.3 西医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的再认识 |
3.4 调神温阳针法选择依据 |
3.5 间歇导尿选择依据 |
3.6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的选择依据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1 安全性分析 |
4.2 治疗前结果及分析 |
4.3 治疗后结果及分析 |
4.4 机制探讨 |
5 课题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医关于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历、支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技术路线 |
文献综述 |
1 相关概念 |
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现状 |
3 第二受害者发生现状 |
4 不良事件对第二受害者的影响 |
5 第二受害者支持现状 |
第一部分 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历和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质量控制方法 |
3 伦理原则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第二部分 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心理体验和应对策略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建议 |
本研究的价值和不足 |
附录 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历、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基于混合方法的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综述:混合方法研究概述及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 |
1.1 混合方法研究的概念 |
1.2 混合方法研究的特征 |
1.3 混合方法研究的目的 |
1.4 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类型 |
1.5 混合方法研究的步骤 |
1.6 混合方法研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应用现状 |
2 综述:混合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
2.1 保守疗法 |
2.2 药物疗法 |
2.3 手术疗法 |
2.4 小结 |
3 综述: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中治疗方案评价的统计方法应用现状 |
3.1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概念及统计方法的作用 |
3.2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评价的原始研究与二次研究 |
3.3 结语 |
第二部分 定量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数据来源 |
3 研究一:电针对于均衡性混合性尿失禁的疗效、安全性、初始效应及持续效应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统计分析方法 |
3.4 研究结果 |
3.5 针刺初始效应与持续效应分析 |
4 研究二: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针刺治疗方案的特异性分析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3 统计分析方法 |
4.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5.1 研究方法 |
5.2 取穴分析 |
5.3 临床疗效分析 |
5.4 安全性分析 |
5.5 初始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 |
5.6 针刺效应持续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
5.7 研究不足 |
6 结论 |
第三部分 定性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4 访谈具体流程 |
4.1 成立访谈小组,制定访谈提纲 |
4.2 访谈者培训 |
4.3 确定访谈专家名单 |
4.4 开展预访谈 |
4.5 修改访谈提纲 |
4.6 访谈专家 |
4.7 访谈记录整理 |
4.8 文件存档 |
5 研究实施 |
5.1 研究场所 |
5.2 抽样方法 |
5.3 研究情境 |
5.4 研究对象 |
5.5 质量控制 |
6 研究资料分析方法 |
6.1 熟悉资料 |
6.2 形成初始编码 |
6.3 寻找主题 |
6.4 审查主题 |
6.5 定义与命名主题 |
6.6 撰写报告 |
7 分析结果 |
8 讨论 |
结语 |
一 结论 |
二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三 本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专家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件2 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3 访谈转录资料 |
致谢 |
四、四大原因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控制[A]. 李瑞,张华伟. 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21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 2021
- [2]S省药品监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刘文琴.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3]蓝帆医疗公司跨国并购战略及其效应研究[D]. 余梓璇. 东华大学, 2021
- [4]CM医疗中国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5]围麻醉期全程多模式保温在老年患者全麻超微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J]. 杨龙慧,王世先,王忱,周春燕. 福建医药杂志, 2021(03)
-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D]. 马佳楚.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7]针刀联合腰腹肌锻炼治疗腰4/5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亦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D]. 蓝嘉欣.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9]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历、支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欣欣. 山东大学, 2021(12)
- [10]基于混合方法的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D]. 康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不良事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