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HRH刺激试验在性早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纪燕玉[1](2021)在《不同超声指标在女童性早熟的诊断效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使用超声检测中枢性性早熟、其他性早熟及正常女童子宫、卵巢、乳腺变化情况,并与临床其它因素比较,为临床女童性早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超声参数范围,探讨超声技术超声参数在无创性评价女童性早熟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研究对象及方法1、对象: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就诊,家长或监护人诉身高较同龄人矮小,或诉双侧乳腺较大,抽取静脉血行E2、LH、FSH等雌激素项目检查,在家长或监护人同意下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Hypothalamic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刺激试验及骨龄检查,确诊的共有中央性性早熟女童48例(平均月龄90.9±11.5月)、其他病例(非中央性性早熟)女童62例(平均月龄80.5±14.4月),其他病例(非中央性性早熟)女童62例病例包括其他性早熟32例及正常女童30例,上述女童均行盆腔超声及乳腺超声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得到其父母或监护人知情同意。上述病例均除外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等。2、方法:女童晚上10点后禁食后次日清晨行标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测定血清LH、FSH和雌二醇水平,计算峰值LH/FSH比值。取得被检查者及其家属同意,经下腹行盆腔超声检查,要求显示子宫标准纵切及横切面测量子宫上下径、前后径、横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显示显示左右侧卵巢最大切面测量卵巢长径、前后径,并旋转探头90°测量卵巢横径,连续扫查左右侧卵巢计数大于4mm卵泡个数;使用线阵探头扫查乳腺,排除乳腺占位性病变,要求清晰显示腺体,测量双侧乳腺腺体厚度。体积计算参照椭圆体积公式,计算公式如下:子宫体积(ml)=上下径(cm)×前后径(cm)×横径(cm)×0.523。卵巢体积(ml)=长径(cm)×前后径(cm)×横径(cm)×0.523。双侧卵巢体积相加为卵巢总体积。大于4mm卵泡个数是指双侧卵巢大于4mm卵泡个数之和。双侧乳腺总厚度为双侧乳腺腺体组织厚度之和。CPP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 RHa)治疗后三个月病例行同样项目超声检查。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ub></sup>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简单直线相关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分析用于超声参数的预测能力,评估性子宫、卵巢、乳腺超声所测参数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使用Youden指数(J)确定最佳截止值,该指数由“J=最大值(敏感性+特异性-1)”定义。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110名受试者中,48名(43.6%)被诊断为CPP,62名(56.4%)为非CPP,两组间月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期间的实验室参数,包括峰值LH、峰值FSH、峰值LH/FSH比率在CPP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雌二醇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2、超声参数CPP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卵巢总体积、大于4mm卵泡数及乳腺总厚度高于非CPP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子宫体积与峰值LH(r=0.370,P=0.000)、峰值LH/FSH(r=0.214,P=0.025)呈正相关。卵巢总体积与峰值LH(r=0.301,P=0.000)、峰值FSH(r=0.135,P=0.044)、峰值LH/FSH(r=0.183,P=0.045)呈正相关。大于4mm卵泡数量与峰值LH(r=0.424,P=0.000)、峰值FSH(r=0.267,P=0.042)、峰值LH/FSH(r=0.287,P=0.002)呈正相关。4、子宫体积的AUC为0.772(P=0.045),最佳临界值为2.275ml,敏感性为60.4%,特异性为80.6%。子宫内膜的AUC为0.918,最佳临界值为2.650mm,敏感度为85.4%,特异性为82.3%。卵巢总体积的AUC为0.81(P=0.041),最佳临界值为3.005ml,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2.6%。大于4mm卵巢数量的AUC为0.802(P=0.043),最佳临界值为1.500,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79.0%。乳腺总厚度的AUC为0.920,最佳临界值为6.500,敏感度为83.3%,特异性为85.5%。5、CPP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卵巢总体积及大于4mm卵泡数、乳腺总厚度均明显大于其他性早熟组(均P<0.05)。CPP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卵巢总体积及大于4mm卵泡数,乳腺总厚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其他性早熟女童组大于4mm卵泡数、乳腺总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6、超声参数子宫内膜及乳腺总厚度治疗后三月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具有快捷、安全、无创伤、无辐射等优势,能简单直接、有效客观地反映出女童性早熟的特点,为超声在中枢性性早熟诊断初步确定参数临界值,超声参数在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方面的表现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证明其在中枢性性早熟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超声参数及超声技术在无创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枢性性早熟与其他性早熟中有一定价值,但在其他性早熟与正常对照组表现的重叠性说明超声需要根据临床及其它指标进一步综合分析。
徐月勤[2](2018)在《骨龄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指标和乳房早发育与营养代谢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骨龄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指标的研究背景:性早熟一般发生在8岁之前的女孩或者9岁之前的男孩身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过早激活引起的,也被称为中枢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通常是特发性的,除非存在可鉴别的发病原因,例如肿瘤、脑积水、脑损伤或颅内创伤。性早熟的特征除阴毛发育等第二性征外,还有早期的骨骼成熟、线性生长加速和骨盆超声检查变化,包括卵巢、子宫和肾上腺体积的异常变化等。中枢性性早熟可导致骨骺的过早关闭,最终导致身高下降,从而引发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文献研究显示青春期发育过早的女孩比同龄人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因此,对疑似性早熟的女孩进行详细的青春期发育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发育评估,做出相应诊断,一旦确诊,应该进行适当的治疗。促黄体生成素刺激试验是一项辅助性的测试,用于验证促性腺轴的活性,并将中枢性性早熟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病例区分开。对于具有青春期早期进展标志的儿童,如加速线性生长和早期骨骼成熟,当促性腺轴的过早激活被确定时即可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病例。然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需要冗长而复杂的取样过程。有时,在中枢性性早熟确诊前需要进行多次测试。本研究中,我们试图找到实验室或临床上的一项指标,能够预测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的阳性结果。因为对于这些指标的了解可以帮助确定试验的时间,从而协助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具有青春期早期发育标志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的参数进行了归类和比较。相关参数与初始和后续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结果相关,从而找到能够预测测试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在临床实践中一直面临着挑战。作为中枢性性早熟的一项重要诊断手段,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耗时过多并且需要频繁取样。在许多情况下,临床特征与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单独使用刺激实验的诊断结果并不可靠。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打算在具有早期青春期征兆的患儿中,找到一种指标能够预测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的结果。方法:收集在8岁前乳房已经早期发育以及9岁前进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的382名女孩,用于后续的试验。黄体生成素到达峰值的水平大于或者等于5 IU/L、LH峰/FSH峰大于或者等于0.6的患者被认为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中是阳性的。在初始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中收集患儿的实际年龄、骨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和实验室参数。每个病例都使用Tanner规则评估乳房的发育情况。使用Greulich-Pyle方法,即利用手腕和左手的X光片确定骨龄。使用Bayley-Pinneau方法计算预测的成人身高。另外,本研究还用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测定患儿血液中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TSH)的浓度及肝功生化血尿常规等,对性早熟患者及乳房发育患儿行下丘脑-垂体部位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在初始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中,患儿的平均实际年龄为7.8±0.6岁;平均的骨龄为9.3±0.8岁;骨龄和实际年龄差异的平均值为22.5±5.4个月;体重标准差积分的平均值为1.4±0.4;身高标准差积分的平均值为1.6±0.6;6个月的平均生长速度为3.7±0.7厘米/6个月;平均的体重指数为18.7±2.9 kg/m2;黄体生成素的峰值的平均水平为5.7±2.8IU/L,LH峰/FSH峰为1.8±1.2。在初始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中,237名患者的黄体生成素峰值水平大于等于5 IU/L、LH峰/FSH峰大于或者等于0.6,被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其余145名患者的试验结果呈阴性。与结果呈阴性的对照组相比,中枢性性早熟患者的骨龄超前,实际年龄更大,BA-CA差异显着增加,生长速度和生长速度比率显着升高。但是,两组之间的身高标准差积分没有显着差异。另外,与对照组相比,中枢性性早熟患者组的血液中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更高。而两组之间的血液中的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方面没有观察到显着差异。接下来145名在初始LHRH刺激试验中结果呈阴性的患儿进行了后续的LHRH刺激试验。在这145名患儿中,其中42名在后续的LHRH刺激试验中被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103名女孩具有阴性结果。与随访阴性组相比,随访中枢性性早熟组的骨龄超前,BA-CA差异显着增加,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速度比率增加。但是两组之间的体重标准差积分、身高标准差积分以及体重指数都没有显着差异。对于血液中的各项指标,随访中枢性性早熟患者组中检测到更高浓度的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但是两组之间的雌二醇、IGF-1、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以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水平并没有变化。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相关变量,结果显示,在初始LHRH刺激试验中,体重标准差积分、体重指数、雌二醇以及IGF-1的浓度与LHRH刺激试验结果无关。BA-CA差异、生长速度比率、血液中基础的卵泡刺激素浓度以及黄体生成素浓度与LHRH刺激试验结果相关。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发现,BA-CA差异与黄体生成素的峰值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和 0.65。结论: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骨龄超前是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结果最有效的预测因子指标。骨龄对诊断中枢性性早熟有重要价值。第二部分 健康和乳房早发育女孩的营养摄入、糖尿病相关指标和脂质谱的差异分析背景:根据世界各地的调查显示,近年来乳腺发育的年龄呈现明显提前趋势。乳房早发育是指在小于8岁的女孩身上只出现单纯的乳房发育,而没有生长加速、阴毛或者腋毛加速发育、月经初潮或者骨骼成熟,主要发生在生命开始的前两年。乳房增大通常是双侧的,但有时候是单侧的。该增大并不过度,一般乳头或乳晕没有显着变化和进展。它的进展通常不会超过Tanner第3阶段;在单侧增大的案例中,它的进展一般不超过Tanner第2阶段。它的发病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虽然乳房早发育通常是良性,并且一般会自发消退,但接近15%的病例会迅速进展为性早熟。因此乳房早发育病例的临床特征、骨龄、基础和刺激的促性腺激素浓度都应该仔细评估。乳房早发育是一种影响年轻女孩的良性疾病。据报道,多种因素与这种疾病相关,但目前对于乳房早发育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营养摄入、糖尿病参数和脂质谱与乳房早发育的关系。本部分研究有望提供一组潜在的因素,以便更准确地预测乳房早发育的发病。同时本文还收集了符合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28例和未达ICPP(non-CPP)的乳房发育患儿25例进行营养摄入的比较,用BMI衡量营养状况,探讨性早熟患者中骨龄、BMI有无相关性。方法:在本研究中,Greulich和Pyle方法用于骨龄评估。体重指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得:体重/[身高(m)]2。训练有素的儿科内分泌学家根据适用女孩乳房发育的Tanner标准,对参与者的青春期阶段进行了评估。所有患儿均清晨八点空腹采静脉血,离心收集血清。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分别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likegrowthfactorl,IGF-1)、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及泌乳素(prolactin,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空腹胰岛素(insulin,INS)及C肽(C-peptide,C-P)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日本LOYPUS)和配套试剂盒,测肝功生化血脂。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应用直接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APOA)、载脂蛋白 B(apolipoproteinB,APOB)及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应用 GPO-POD法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应用己糖激酶法检测空腹葡萄糖(glucose,GLU)。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HOMA-IR=INS(mU/L)×GLU(mmol/1)/22.5。通过向所有参与者的家庭发出召回表格,我们记录研究开始后一个月内所有参与者每日食物摄入量的记录。结果:本项研究包括263名被诊断为乳房早发育的女孩,以及222名健康女孩被招募为健康对照组。在两组的人体测量特征之间,年龄、骨龄或者体重指数没有显着差异(实际年龄:患者平均的实际年龄为5.3±0.7岁,对照组平均的实际年龄为5.5±0.8岁;骨龄:患者平均的骨龄为6.1±1.1岁,对照组平均骨龄为5.9±1.2岁;体重指数:患者平均的体重指数为15.1±2.6kg/m2,对照组的平均体重指数为15.8±2.1kg/m2),p值均大于0.05。对于血液中的激素水平,结果显示,乳房早发育患者组雌二醇的平均水平为1.74±0.87ng/dL,健康对照组为1.65±0.63ng/dL,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乳房早发育患者组的黄体生成素的峰值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黄体生成素峰值:患者组:3.38±0.79U/L,对照组:3.04±0.62U/L,p<0.05)。利用 Tanner阶段分析参与者的乳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78%的患者处于Tanner阶段Ⅱ期,其余处于Tanner阶段Ⅲ期。另一方面,所有健康女孩都处于Tanner阶段Ⅰ期。研究发现,多种因素被认为与乳房早发育发病相关。所以,我们首先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的营养摄入。结果显示,患者组的蛋白质摄入量和脂肪摄入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16和0.0031)。但是,两组平均每日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基本相同(p值分别为0.1654和0.3699)。患者组血液中IGF-1的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01。接下来,我们评估了两组的糖尿病参数。结果显示,患者组的FGIR略低于健康对照组,但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8)。与健康对照相比,另外两种糖尿病标准,即QUICKI和HOMA-IR,在乳房早发育患者组中也显着不同,p值均小于0.0001。最后,对所有参与者的血清脂质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乳房早发育患者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小于0.0001。然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乳房早发育患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略微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BMI衡量营养状况与性早熟患者相关性,结果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性早熟患者中,骨龄减年龄数值大小与BMI相关(r=0.536,p=0.000),LH峰/FSH峰与BMI相关(r=0.435,p=0.004),统计学上二者高度正相关。结论:乳房早发育与高蛋白高脂肪摄入有一定相关性,与糖尿病相关指标及脂质谱有一定关联,性早熟与体重指数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
齐占江[3](2018)在《经腔内子宫、卵巢超声形态学研究与LHRH激发试验在诊断早发育女童中的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早发育女童行经腔内超声子宫、卵巢形态学及相关测量值的观察以及通过LHRH激发试验了解早发育女童各节点数值的变化范围及规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子宫卵巢各形态学指标最佳的诊断数值(cut-off)以及LHRH激发试验的最佳切值以评估腔内超声及LHRH激发试验在特发性性早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早发育女童48例,均在8岁之前乳房发育就诊,对确诊的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35例),中枢性性早熟(13例)行LHRH激发试验及经腔内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卵巢各超声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出LH基础值的切值及经腔内超声的子宫、卵巢各指标的最佳诊断数值。腔内超声测量指标:子宫的长径、宽径、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宫颈的长度、双侧卵巢的长径、宽径及厚度,一个切面最大卵泡直径结果:1.经腔内子宫卵巢超声在鉴别乳房早发育女童性早熟疾病类型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推荐性早熟的超声诊断标准为:子宫长径>2cm,子宫宽径>1.8cm,子宫厚径>1.16cm,子宫容积>1.83cm,卵巢体积>1.86ml,该诊断标准可做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敏感指标。2.LHRH激发试验中LH的基础值切值为0.33IU/L(敏感度61.5%,特异度74.3%),该指标可作为筛查是否会发展为中枢性性早熟的关键指标。3.LH峰值/FSH峰值能反映早发育儿童HPGA轴的启动情况,且与子宫体积及内膜厚度有很好的相关性,两者结合分析诊断水平可增加。结论:经腔内子宫卵巢超声在鉴别乳房早发育女童性早熟疾病类型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LH峰值/FSH峰值能反映早发育儿童HPGA轴的启动情况,且与子宫体积及内膜厚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马亚萍[4](2016)在《儿童尿促性腺激素与发育》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近年来儿童性发育异常问题逐渐增多,已引起儿童保健、内分泌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促性腺激素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效能不断提高,目前第三代促性腺激素检测技术——免疫化学发光法临床应用广泛,其检测的尿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在性发育异常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评估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价值凸显。与脉冲式分泌的血促性腺激素相比,尿促性腺激素可反映机体某一时段内血促性腺激素平均水平;与创伤性的反复多次血样采集方法相比,无创性的尿样采集方法,可明显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然而,在免疫化学发光法新技术检测的尿促性腺激素相关研究中,有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儿童与青春期前正常儿童尿促性腺激素水平分析、从实验室寻找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的新方法、及在人群中开展前期的预实验,探索上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可行性,相关研究资料甚少。第一部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儿童尿促性腺激素分析目的:分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儿童的尿促性腺激素水平。方法:2009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小儿内分泌病房住院的儿童中,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激发试验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女童50例,青春期男童38例、女童18例,均分别采集夜间12h尿和清晨血样;同期招募正常青春期前男童50例、女童49例,仅留取尿样。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并测尿p H和尿肌酐。数据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结果:(1)一般情况: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青春期男、女童的年龄分别为8.6(6.8~10.6)岁、12.1(9.9~15.6)岁和10.9(8.8~18.3)岁;正常青春期前男、女童的年龄均分别为6.4(6.0~6.8)岁。(2)清晨血促性腺激素: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分别为0.95(0.10~17.70)IU/L、3.75(0.85~27.16)IU/L和0.236(0.030~2.462);青春期男童分别为1.77(0.67~17.03)IU/L、3.82(2.11~18.83)IU/L和0.461(0.157~1.221);青春期女童分别为1.27(0.28~22.99)IU/L、5.81(2.15~8.78)IU/L和0.224(0.098~3.390)。(3)夜间尿促性腺激素:尿p H范围为5.0~7.0。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黄体生成素含量、肌酐比、浓度、及卵泡刺激素含量、肌酐比、浓度、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分别为0.18(0.01~1.54)IU、67.811(9.333~1531.151)IU/mol、0.33(0.10~8.12)IU/L、2.76(0.36~11.54)IU、1184.834(279.976~12018.220)IU/mol、5.435(0.75~40.75)IU/L和0.072(0.010~0.261);青春期男童分别为0.66(0.03~7.63)IU、183.248(17.168~774.563)IU/mol、1.53(0.10~12.85)IU/L、3.62(0.15~19.04)IU、1037.069(755.403~1932.489)IU/mol、7.23(7.48~32.06)IU/L和0.178(0.013~0.965);青春期女童分别为0.45(0.05~5.18)IU、167.008(2.990~1288.817)IU/mol、1.18(0.10~35.46)IU/L、5.49(1.26~13.79)IU、1580.520(427.580~3432.848)IU/mol、11.48(1.43~94.45)IU/L和0.090(0.019~0.375);青春期前男童分别为0.03(0.01~0.08)IU、17.262(6.494~72.377)IU/mol、0.10(0.10~0.43)IU/L、0.70(0.18~1.91)IU、451.507(104.113~2287.671)IU/mol、2.85(1.06~11.75)IU/L和0.037(0.009~0.094);青春期前女童分别为0.03(0.01~0.07)IU、19.834(6.488~103.316)IU/mol、0.10(0.10~1.00)IU/L、1.46(0.03~4.66)IU、1196.499(26.376~2885.874)IU/mol、6.24(0.20~30.21)IU/L和0.017(0.005~0.500)。(4)清晨血促性腺激素与夜间尿促性腺激素相关性:清晨血黄体生成素与夜间尿黄体生成素含量、肌酐比、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574和0.628,清晨血卵泡刺激素与夜间尿卵泡刺激素含量、肌酐比、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5、0.715和0.676,清晨血、夜间尿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的相关系数为0.288。(5)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儿童与正常青春期前儿童尿促性腺激素中位数比较: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尿黄体生成素含量、肌酐比、浓度、尿卵泡刺激素含量、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均分别高于正常青春期前女童(P均<0.001);青春期男童尿促性腺激素所有指标均分别高于正常青春期前男童(P均<0.001);青春期女童尿促性腺激素所有指标也均分别高于正常青春期前女童(P均<0.001)。(6)尿促性腺激素判断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在青春期男童中,当尿黄体生成素含量、肌酐比、浓度、及尿卵泡刺激素含量、肌酐比、浓度、及尿黄体生成素与尿卵泡刺激素比值分别≥0.09IU、44.540 IU/mol、0.29IU/L、1.98IU、633.455IU/mol、5.08IU/L和0.087时,判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的灵敏度分别为97.4%、97.4%、97.4%、94.7%、84.2%、81.6%和92.1%,特异度分别为100.0%、98.0%、95.9%、100.0%、79.6%、85.7%和98.0%。(2)在青春期女童中,当上述指标分别≥0.04IU、43.542 IU/mol、0.16IU/L、3.51IU、1341.354IU/mol、9.18IU/L和0.048时,其灵敏度分别为100.0%、88.9%、88.9%、77.8%、77.8%、72.2%和88.9%,特异度分别为91.8%、93.9%、93.9%、98.0%、57.1%、71.4%和87.8%。(3)在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中,当上述指标分别≥0.04IU、46.283 IU/mol、0.15IU/L、2.46IU、2554.890IU/mol、17.86IU/L和0.031时,其灵敏度分别为94.0%、68.0%、70.0%、64.0%、14.0%、72.2%和92.0%,特异度分别为91.8%、93.9%、93.9%、83.7%、98.0%、93.9%和79.6%。(4)当尿黄体生成素含量≥0.06IU时,判断青春期男童、青春期女童、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的灵敏度分别为97.4%、94.4%和86.0%,特异度均为95.9%。结论:儿童夜间尿促性腺激素可反映其清晨血样水平,尤其夜间12h尿黄体生成素含量指标(≥0.06IU)可作为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第二部分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实验室方法学建立目的: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研究尿样不同参数(p H、渗透压和储存时间、防腐剂及冻融次数)对尿促性腺激素检测值的影响,旨在从实验室寻找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的新方法。方法:收集新鲜过夜清晨尿,(1)p H:用盐酸或氢氧化钠分别滴定至2.5、3.5、4.5、5.5、6.0、6.5、7.0、7.5、8.0、8.5和10.5。(2)渗透压:使用20%Na CL和去离子水分别调节至500、1000、1500、2000、2500和3000 m Osm/L。(3)储存时间:储存于4℃时,在第0 d7 d中每天检测1次,第2周末第7周末每周检测1次。(4)防腐剂:即分别加入等量丙三醇或三蒸水。(5)冻融次数:自存放的第1天起,每天解冻1次直至第13次。在上述不同质控参数中,均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结果:(1)p H:在p H2.5、3.5、4.5、5.5、6.0、6.5、7.0、7.5、8.0、8.5和10.5尿样中,黄体生成素(IU/L)分别为1.828±0.055、1.918±0.111、1.895±0.058、1.850±0.142、1.805±0.077、1.765±0.069、1.748±0.072、1.758±0.068、1.738±0.060、1.738±0.057和1.735±0.085,各尿样的检测值与p H7.5时的尿样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卵泡刺激素(IU/L)分别为0.905±0.074、5.827±0.580、6.210±0.419、6.607±0.169、6.672±0.230、6.650±0.206、6.505±0.287、6.543±0.177、6.570±0.227、6.488±0.124和6.240±0.224;在p H≥3.5时,各尿样的检测值与p H7.5时的尿样也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而在p H2.5时,尿卵泡刺激素检测值明显下降(t=71.940,P<0.001)。(2)渗透压:原尿样(渗透压754.0±218.9 m Osm/L)、500m Osm/L、1000 m Osm/L、1500 m Osm/L、2000 m Osm/L、2500 m Osm/L和3000 m Osm/L的黄体生成素(IU/L)分别为0.582±0.257、0.654±0.314、0.606±0.301、0.516±0.202、0.495±0.218、0.439±0.186和0.425±0.183;卵泡刺激素分别为3.161±1.937、3.267±1.993、3.186±1.855、3.063±1.835、3.035±1.806、2.928±1.686和2.928±1.663,各渗透压尿样的检测值与原尿样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3)储存时间:第0 d7d、第2周末第7周末的尿黄体生成素(IU/L)分别为1.765±0.026、1.765±0.072、1.675±0.067、1.675±0.075、1.605±0.031、1.665±0.076、1.622±0.053、1.562±0.034、1.527±0.137、1.637±0.085、1.365±0.058、1.433±0.076、1.428±0.085和1.368±0.060,与第0天相比,第13天的尿黄体生成素均无显着性下降(t分别为0.000、3.087和2.777,P均>0.05),从第4天后出现显着性下降;尿卵泡刺激素(IU/L)分别为5.375±0.149、5.305±0.153、5.248±0.164、5.317±0.224、5.093±0.110、5.303±0.173、5.042±0.099、5.032±0.280、5.035±0.115、5.035±0.125、5.163±0.205、5.318±0.167、5.423±0.188和5.055±0.181,与第0天相比,各尿样的检测值未呈显着性下降,P均>0.05。(4)防腐剂:第0 d7 d、第2周末第7周末的尿黄体生成素(IU/L)分别为1.600±0.040、1.568±0.082、1.677±0.038、1.623±0.061、1.470±0.034、1.553±0.023、1.495±0.029、1.497±0.046、1.380±0.046、1.403±0.045、1.207±0.054、1.248±0.044、1.130±0.037和1.038±0.021;与第0天相比,第13天的尿黄体生成素均无显着性下降(t分别为0.848、3.414和0.782,P均>0.05);尿卵泡刺激素(IU/L)分别为5.257±0.217、5.107±0.179、4.900±0.079、4.998±0.175、4.800±0.100、4.957±0.194、4.862±0.105、4.980±0.221、4.850±0.205、4.690±0.148、4.735±0.093、5.048±0.147、4.857±0.163和4.720±0.120,与第0天相比,在前2周末内结果与无防腐剂结果类似,第3周末、第4周末和第7周末,检测值呈现显着下降(t分别为5.279、5.409和5.304,P分别为0.025、0.039和0.032)。(5)冻融次数:原始尿样、第1至13次的尿黄体生成素(IU/L)分别为2.562±0.057、2.590±0.055、2.605±0.055、2.260±0.077、2.337±0.039、2.368±0.116、2.357±0.067、2.307±0.048、2.267±0.052、2.168±0.115、2.228±0.053、2.053±0.052、2.053±0.047和2.143±0.098,尿卵泡刺激素(IU/L)分别为9.747±0.567、9.403±0.448、9.093±0.309、9.628±0.394、9.463±0.314、9.308±0.112、9.470±0.221、9.483±0.276、9.203±0.359、9.225±0.316、9.698±0.219、9.183±0.268、9.795±0.450和9.253±0.252,冻融尿样解冻2次内的尿黄体生成素、各冻融尿卵泡刺激素均分别与原始尿样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时,检测值不受生理范围内尿p H和渗透压波动的影响;尿样储存于4℃时,无需添加防腐剂,应在72 h内检测;储存于-20℃时,仅可冻融2次。第三部分学龄前儿童尿促性腺激素正常参考值的探讨目的:为推崇免疫化学发光新技术检测尿促性腺激素及其实验室新方法,在学龄前儿童(36岁)中展开前期预实验,探讨学龄前儿童尿促性腺激素正常参考值。方法:在江苏省无锡市胡埭社区学龄前儿童中,经监护人知情同意后,依据年龄分成3岁、4岁、5岁、67岁共4个年龄组。参照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生长发育标准,进行体格发育评估,体块指数、年龄别身高Z评分和年龄别体重Z评分均符合>-2SD且<2SD者纳入研究对象;排除生长发育异常者。研究对象睡前排空膀胱,留取过夜清晨尿,记录留尿时段,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同时检测尿p H等。结果:(1)一般情况:在1248例儿童中,符合研究对象标准和尿液留取标准的共1105例,男、女童分别有585和520名;36岁组的男童分别有53名、208名、206名和118名,女童分别有37名、182名、167名和134名。尿p H范围为5.08.0。(2)尿促性腺激素:数据均呈非正态分布,正常参考值使用中位数(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1)男、女童尿黄体生成素浓度分别为0.10IU/L(<0.20IU/L)和0.10IU/L(<0.31IU/L),女童尿黄体生成素高于男童(Z=-3.755,P<0.001)。男、女童尿卵泡刺激素浓度分别为2.54IU/L(<7.96IU/L)和7.46IU/L(<21.49IU/L),女童尿卵泡刺激素明显高于男童(Z=-19.644,P<0.001)。男、女童尿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分别为0.041(<0.148)和0.016(<0.068),男童ULH/UFSH明显高于女童(Z=-19.506,P<0.001)。(2)男童各年龄组UFSH浓度分别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186)。女童各年龄组的UFSH浓度呈显着性差异(P<0.001),其中,5岁组和6岁组UFSH浓度均分别较其3岁组低(χ2=10.96,P<0.025;χ2=17.55,P<0.005),也均较其4岁组低(χ2=17.17,P<0.005;χ2=29.70,P<0.005)。(3)男童各年龄组间的ULH/UFSH无显着性差异(P=0.262)。女童各年龄组的ULH/UFSH呈显着性差异(P<0.001),其中,5岁组和6岁组女童ULH/UFSH均低于其3岁组(χ2=17.54,P<0.025;χ2=24.43,P<0.025),也低于其4岁组(χ2=14.13,P<0.025;χ2=24.19,P<0.025)。(4)在-2SD<年龄别体重Z评分≤0SD儿童(短期营养状况差)中,尿黄体生成素浓度、尿卵泡刺激素浓度、尿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分别为0.10IU/L(<0.26 IU/L)、4.45IU/L(<17.11 IU/L)和0.026(<0.111);而在0SD<年龄别体重Z评分<2SD儿童(短期营养状况好)中,上述指标分别为0.10IU/L(<0.27 IU/L)、3.60IU/L(<17.71 IU/L)和0.029(<0.125),短期营养状况差与好的儿童尿黄体生成素浓度无显着性差异(Z=-0.472,P=0.637),短期营养状况差的儿童尿卵泡刺激素浓度明显高于营养状况好者(Z=-1.991,P=0.046),短期营养状况差的儿童尿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明显低于营养状况好者(Z=-2.337,P=0.019)。结论:学龄前儿童的尿促性腺激素正常参考值具有年龄和性别等特点;学龄前女童尿卵泡刺激素随年龄升高逐渐下降,6岁时趋缓;在短期营养状况差的儿童中,尿卵泡刺激素可升高;而长期营养状况则不影响尿卵泡刺激素。
陈叶,陈碧琴,陈兆文,张铮铮,龚敬宇[5](2013)在《女童性早熟性激素激发试验的简化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测定性早熟女童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LHRH)激发试验中各时间段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ogen,E2)水平,寻求缩短激发试验时间的简便、实用的方法,以减轻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及患儿的痛苦。方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80例性早熟女童LHRH激发试验前及激发试验后30、60、90、120 min时血清E2、FSH、L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真性性早熟女童41例,其注射LHRH30 min后,FSH和LH明显升高(P均<0.01),30、60、90、120 min时血清FSH、LH水平与激发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5.11和25.19,P均<0.01),但90 min与120 min时血清FSH、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HRH注射后的FSH、LH峰值分别为(13.21±6.01)U/L和(21.69±11.57)U/L。真性性早熟女童LHRH注射后30、60、90、120 min血清E2水平与激发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童性早熟性激素激发试验可简化为只测定LHRH激发前和激发后30、60、90 min的LH、FSH水平。
梁河涛,马玉华,刘潜,陈敏,谢为[6](2013)在《LHRH激发试验在鉴别女童性早熟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通过LHRH激发试验鉴别诊断性早熟类型,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及预后疗效的判断。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160例临床诊断为性早熟的女童进行LHRH激发试验,同时测其骨龄指数及B超对子宫、卵巢容积大小的检测。结果以LH峰值>12IU/L,且LH峰值/FSH峰值≥0.7为中枢性性早熟(CPP),反之即为周围性性早熟(PPP)为诊断标准,经LHRH激发的160例性早熟女童中,53例为CPP占33.12%,107例为PPP占66.88%。结论LHRH激发试验是鉴别诊断中枢或周围性女童性早熟的最佳临床依据,并在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上具有指导意义。
蔡正维,刘孝桥,黄懿娟,王敏,熊安秀[7](2012)在《GnRHa激发试验与GnRH激发试验对性早熟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激发试验与2 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对于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方法因乳房发育提前(<8岁)而就诊的女性儿童87例,随机分成GnRHa激发试验组(44例),GnRH激发试验组(43例),比较两者对性早熟的诊断价值。结果 GnRHa激发试验组44例,诊断中枢性性早熟(CPP)23例,单独性乳房早发育(PT)16例,外周性性早熟(PPP)5例;峰值主要出现在30 min,占90.9%。GnRH激发试验组43例,CPP 21例,PT 17例,PPP 5例;峰值主要30 min占60.5%。两组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nRHa激发试验对于儿童性早熟鉴别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夏斯莉,周建敏,冯婷,田亚康,陆双泉[8](2012)在《性早熟女童子宫、卵巢发育与LHRH激发试验LH峰值关系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子宫、卵巢发育与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黄体生成素(LH)峰值的关系,分析盆腔超声在女童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26例中枢性性早熟及24例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的盆腔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及卵巢的大小与其LHRH激发试验LH峰值的相关性。结果①中枢性性早熟组LHRH激发试验LH峰值与子宫容积显着相关(P<0.05),与双侧卵巢容积无显着相关。②外周性性早熟组LH峰值与子宫容积及双重卵巢容积无显着相关。③中枢性性早熟组与外周性性早熟组子宫容积有所差别,但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盆腔超声检查可作为性早熟性质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子宫增大者应进一步行LHRH激发试验,以便及早筛查出中枢性性早熟。
郑郁[9](2012)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对性发育疾病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是通过GnRH类似物(戈那瑞林等)兴奋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来评价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储备功能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兴奋状态的一种常用试验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中枢性性早熟(CPP)、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IHH)、Kallmann综合征(KS)、体质性青春期延迟(CDP)等多种性发育疾病的诊断。但虽然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近30年,其诊断指标的选择及诊断切割值仍不十分明确,诊断价值亦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性发育疾病患者与正常青春期前期及成年人的比较,探讨了GnRH兴奋试验在CPP、IHH、KS、CDP疾病诊断及鉴别中的最佳诊断指标及切割值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确诊为CPP(15例),IHH(65例)、KS(31例)、CDP(27例)患者行GnRH兴奋试验时LH和FSH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青春期前期儿童(6例)及正常成年志愿者(20例)行GnRH兴奋试验时LH、FSH的变化进行比较,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了适宜的诊断指标及切割值并评价了诊断价值的高低。结果:1、鉴别诊断CPP组与青春期未启动者组(包括正常青春期前期儿童、IHH及KS)宜综合考虑FSH峰值和LH峰值,切割值为预测概率<0.93,诊断的敏感度为93.3%,特异性为71.3%(排除性别因素);2、对于女性CPP组与青春期未启动组(包括正常青春期前期儿童、IHH及KS)的鉴别宜采用LH峰值,切割值为LH峰值>6.77IU/L,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性为70.0%;3、鉴别诊断HH组(包括IHH与KS)与CDP组宜采用LH峰值,切割值为LH峰值<9.74IU/L,诊断敏感度为77.5%,特异性为85.2%(排除性别因素);4、对于男性HH组与CDP组的鉴别也宜采用LH峰值,最佳切割值也为LH峰值<9.74IU/L,诊断敏感性为77.2%,特异性为87.0%。结论:GnRH兴奋试验对于多种性发育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在CPP的诊断与鉴别中诊断价值高,其评价宜综合分析LH峰值及FSH峰值;在HH与CDP的诊断与鉴别中其诊断价值则为中等,临床上不宜单纯依赖GnRH试验来鉴别HH与CDP。
茅江峰,伍学焱,聂敏,卢双玉,徐洪丽[10](2012)在《曲普瑞林兴奋试验用于评价女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曲普瑞林)兴奋试验在评价女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研究:(1)对30例育龄期女性行曲普瑞林兴奋试验,肌注曲普瑞林100μg后,在0、15、30、45、60、90 min测定血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摸索其变化规律和峰值时间;(2)对79例女性性腺疾病患者行曲普瑞林兴奋试验,并随访直至确诊。分析不同疾病中LH峰值水平和诊断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兴奋试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 (1)育龄期女性,LH峰值在肌肉注射曲普瑞林后60~90 min出现。(2)80%的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10例)、100%的单纯乳房发育患者(12例)、100%的外源性雌激素导致假性性早熟患者(6例)、100%的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5例)和100%因真性性早熟接受GnRH类似物治疗的患者(11例),LH峰值均<6 U/L;100%真性性早熟患者(16例)和青春发育后(30例)的患者,LH峰值均>6 U/L,其中85%的青春发育后的女性,LH峰值>18 U/L。(3)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曲普瑞林兴奋试验可用于评价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女性患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有助于性早熟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且安全性好。LH峰值>6 U/L可作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开始启动的判断指标;而LH峰值>18 U/L,可作为性成熟女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正常的指标。
二、LHRH刺激试验在性早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HRH刺激试验在性早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超声指标在女童性早熟的诊断效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女童性早熟相关研究背景 |
1.1 女童性早熟概述 |
1.2 流行病学 |
1.3 女童性早熟的分类及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
1.4 女童性早熟的危害 |
1.5 关于金标准 |
1.6 性早熟的其它诊断方式 |
1.7 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 |
1.8 中枢性性早熟的管理 |
1.9 性早熟与肥胖的关系 |
1.10 小结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 |
2.2 仪器及试剂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中枢性性早熟与非中枢性性早熟组间一般资料及超声参数比较 |
3.2 超声参数与GnRH试验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3.3 超声参数ROC曲线分析 |
3.4 中枢性性早熟、其他性早熟、正常对照组超声参数比较 |
3.5 中枢性性早熟治疗后超声评价 |
第四章 讨论 |
4.1 超声检查的优势 |
4.2 中枢性性早熟与非中枢性性早熟组间一般资料及超声参数分析 |
4.3 超声参数与Gn RH试验各因素相关分析 |
4.4 各超声参数ROC曲线诊断效能分析 |
4.5 超声参数在三组间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
4.6 中枢性性早熟治疗后超声参数变化分析 |
4.7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及对策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2)骨龄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指标和乳房早发育与营养代谢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骨龄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指标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健康和乳房早发育女孩的营养摄入、糖尿病和脂质谱的差异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外文论文一 |
外文论文二 |
(3)经腔内子宫、卵巢超声形态学研究与LHRH激发试验在诊断早发育女童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卵巢形态学与LHRH激发试验在诊断中枢性性早熟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儿童尿促性腺激素与发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步骤 |
三、研究目的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儿童尿促性腺激素分析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实验室方法学建立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学龄前儿童尿促性腺激素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尿促性腺激素在儿童 HPGA 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表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课题 |
致谢 |
(5)女童性早熟性激素激发试验的简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6)LHRH激发试验在鉴别女童性早熟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诊断标准[2]: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7)GnRHa激发试验与GnRH激发试验对性早熟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GnRHa激发试验组 |
1.2.2 GnRH激发试验组 |
1.3 CPP、PT、PPP的诊断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 |
2.2 两组峰值时间差异性 |
2.3 随访结果 |
3 讨论 |
(8)性早熟女童子宫、卵巢发育与LHRH激发试验LH峰值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9)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对性发育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对性早熟的诊断价值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临床资料和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2.3 激素检测方法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3.3.1 受试者基本特征 |
3.3.2 受试者GnRH兴奋试验后LH、FSH的变化 |
3.3.3 诊断最佳切割值及ROC曲线 |
第四节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对青春期延迟的诊断价值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临床资料和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方法 |
3.2.3 激素检测方法 |
3.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3.3.1 受试者基本特征 |
3.3.2 受试者GnRH兴奋试验后LH、FSH的变化 |
3.3.3 诊断最佳切割值及ROC曲线 |
第四节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综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正常青春期 |
5.2.1 青春期的定义 |
5.2.2 青春期的启动机制 |
第三节 性早熟 |
5.3.1 性早熟的定义 |
5.3.2 性早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5.3.3 性早熟的诊断策略 |
5.3.4 性早熟的治疗 |
5.3.5 主要的GnRHa药物及使用方法 |
第四节 青春期延迟 |
5.4.1 青春期延迟的定义 |
5.4.2 青春期延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5.4.3 青春期延迟的诊断策略 |
5.4.4 青春期延迟的治疗原则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
(10)曲普瑞林兴奋试验用于评价女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激素测定方法 |
1.3 曲普瑞林 (LHRHα) 兴奋试验 |
2 结果 |
2.1 曲普瑞林兴奋试验LH和FSH变化 |
2.2 不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疾病中LH峰值水平 |
3 讨论 |
四、LHRH刺激试验在性早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超声指标在女童性早熟的诊断效能分析[D]. 纪燕玉. 汕头大学, 2021(02)
- [2]骨龄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指标和乳房早发育与营养代谢因素研究[D]. 徐月勤. 山东大学, 2018(02)
- [3]经腔内子宫、卵巢超声形态学研究与LHRH激发试验在诊断早发育女童中的临床价值[D]. 齐占江.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1)
- [4]儿童尿促性腺激素与发育[D]. 马亚萍. 苏州大学, 2016
- [5]女童性早熟性激素激发试验的简化方法[J]. 陈叶,陈碧琴,陈兆文,张铮铮,龚敬宇. 中国临床医学, 2013(06)
- [6]LHRH激发试验在鉴别女童性早熟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 梁河涛,马玉华,刘潜,陈敏,谢为. 四川医学, 2013(02)
- [7]GnRHa激发试验与GnRH激发试验对性早熟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 蔡正维,刘孝桥,黄懿娟,王敏,熊安秀.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23)
- [8]性早熟女童子宫、卵巢发育与LHRH激发试验LH峰值关系探讨[J]. 夏斯莉,周建敏,冯婷,田亚康,陆双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05)
- [9]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对性发育疾病的诊断价值[D]. 郑郁. 南开大学, 2012(04)
- [10]曲普瑞林兴奋试验用于评价女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研究[J]. 茅江峰,伍学焱,聂敏,卢双玉,徐洪丽.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