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1 和 TA2 近交系小鼠 SPF 等级的标准化

TA1 和 TA2 近交系小鼠 SPF 等级的标准化

一、TA1、TA2近交系小鼠SPF级标准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曼,彭丽娜,高则发,徐汪节,王朝霞[1](2021)在《基因工程小鼠剖宫产生物净化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改进剖宫产手术,提高剖宫产生物净化效率,获得SPF级基因工程小鼠。方法结合小鼠妊娠时间,触诊判断胎鼠发育情况推测剖宫产手术时间,优化剖宫产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以提高手术效率;改进剖出仔鼠由SPF级ICR小鼠代乳以提高成活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剖宫产净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触摸胎鼠四肢清晰,头部与躯干长度相似,且胎位朝下为剖宫产手术最佳时间,改进手术细节使成功率达(97.9±8.25)%;选择分娩时间和手术时间间隔最小的ICR母鼠代乳,间隔时间<24 h,可提高仔鼠的离乳率,平均窝离乳率为91.2%;经剖宫产净化技术成功获得的仔鼠检测微生物级别符合SPF级。结论剖宫产净化技术的优化可显着提高实验小鼠的净化效率,为基因工程小鼠的生物净化奠定基础。

秦川[2](2017)在《中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40年》文中提出实验动物学以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为研究对象,为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系统性生物学材料和相关技术,是国家科技发展体系的战略支撑条件。介绍了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实验动物学科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实验动物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

李银银,吴绍亮,王洪,萧晓琴,张双悦,郭萌,李长龙,吕建祎,刘欣,陈振文,杜小燕[3](2017)在《微卫星DNA分析国内24个近交系小鼠遗传状况》文中认为目的利用微卫星位点对国内24种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状况分析。方法用前期筛选的富含多态性和等位基因数多的30个小鼠微卫星位点,合成荧光标记引物,对近交系小鼠基因组DNA进行PCR的扩增,经STR扫描对各近交系小鼠品系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2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中,有16个品系在品系内在30个位点上均具有相同基因型。而在不同品系间同一位点具有多态性,可初步对不同品系进行鉴别区分。其余品系内个别动物存在多态性。结论所选位点可以参考用于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检测分析,并进行初步品系检测鉴定。

徐平[4](2011)在《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保存和共享利用》文中研究说明实验动物科学作为在现代科学带动下崛起的一门以生物学为主体,以医学、生物学为核心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正以异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整个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实验动物资源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是一种完整的生物型研究工具和试验对象,作为相似度高、可控性强、使用经济、操作简便的有生命模型,实验动物广泛运用于探索生命奥秘、研究疾病机制及防治等生命科学各

隋世燕,王林刚,赖仲辉,夏俊辉[5](2010)在《小鼠剖腹产净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大理学院现用实验小鼠妊娠期、小鼠剖腹产的适宜时间、技术方法和仔鼠的代乳方法,为实现小鼠的净化作技术准备。方法:通过对小鼠饲养繁殖,摸清小鼠的平均妊娠期,确定剖腹产时间,在此基础上采用剖腹产手术对小鼠进行子宫摘除取胎,取出仔鼠进行代乳,观察代乳情况及代乳仔鼠成活率。结果:大理学院现用实验小鼠平均妊娠期为18.5d,在三次小鼠剖腹产实验中,第一次实验仔鼠代乳成活率为0,第二次实验仔鼠代乳成活率达100%,第三次实验仔鼠代乳成活率仍为100%。结论:小鼠剖腹产手术成功率为100%,已摸索出小鼠剖腹产净化方法的配套技术,包括剖腹产手术的适宜时间、技术方法以及代乳母鼠的选择和代乳方法。

熊忠良,汪宏才,赵海忠,甘伏生,余幼兰,程小荣,陈立新[6](2010)在《浅谈几种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检验离不开各种实验动物。简单介绍了几种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对于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加深对实验动物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具有一定的意义。

孔琪[7](2008)在《全国实验动物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掌握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现状,有效地整合实验动物资源,促进其有效保护、共享和开发利用,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更好地为实验动物管理和科学研究服务。我们对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本次调查方式包括发放资源调查表、访问国内外相关网站,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使用关键词检索中英文信息,使用万方、CNKI和PubMed数据库查询中英文文献,分析了各部委历次调查数据和一些内部资料,并通过电话咨询专家核对信息等方式综合采集海量信息,研究分析后汇成这篇论文。论文分六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实验动物管理体系、法规体系、资源现状、质量保障、机构设施和教育培训。1985-1986年中国农业大学连续招收了两期实验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班,开启了我国实验动物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的序幕。中日政府在1992年开展的人才交流培训活动(JICA),为我国培训了大量实验动物专业人员,大大促进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在国家各级领导的重视下,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市逐步建立了实验动物学会(20个)、管理委员会(29个)等专业组织,350多个大专院校、研究所建立了实验动物中心(室),实验动物的生产使用规模大幅增长。随着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验动物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受到各级政府及各领域专家的重视。我国的实验动物管理模式是科技部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各省市科技厅(委)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除西藏地区外,有29个省市科技厅(委)组建了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通过推行许可证和年检制度加强了行政管理工作,规范了实验动物市场,促进了实验动物质量的提高和产业化进程。自1988年以来,科技部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颁布了10条配套法规,重点规范了实验动物管理、许可证制度、种质中心、质量检测网络和动物福利五个方面。各省市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目前有北京、湖北、云南三个省市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通过了地方人大立法。还有黑龙江、广东、江苏等省市启动了立法进程。作为法律法规的辅助,国家标准在提高实验动物质量,规范实验动物检测技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有92项国家标准,包括微生物、寄生虫、遗传、营养、环境五个方面。农业部制定了SPF鸡微生物等级和检测技术。计划制定的国家标准包括小型猪、犬、兔、猴等大型动物和笼架具、饮水机、饲料等实验动物相关产品。卫生部、农业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行业标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制定了地方标准。实验动物和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制定了企业标准以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实验动物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成为实验动物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为保障实验动物质量,科技部除推行许可证管理制度外,资助建立了2个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和7个种源基地,成立了国家省市两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体系。29个省市开展了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发放率达到70%以上。国家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中心建立的目的是保存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品系涉及到啮齿类动物、基因工程小鼠、兔、小型猪、禽类、犬、灵长类动物,今后还将增加水生生物、野生动物、低等动物和家用动物等,基本覆盖了常见实验动物资源品系。国家建立了6个国家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23个省市建立了26个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调查发现,我国实验动物生产量达到1900万只的规模,使用量也高达1600万只,高于欧盟25国的总和1210万只。环境设施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高端设备不断引进,这对于实验动物质量提高提供了硬件保障。近年来我国实验动物的进出口越来越频繁,不断引进新品系,同时我国科学家也在培育一些特色品系,如小型猪、水生实验动物、犬、猫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等,使得我国实验动物资源日趋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我国成为实验动物生产使用大国,实验动物质量不断提高,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不断扩大。低等级小动物使用量不断减少,SPF级、基因工程动物和疾病动物模型使用量不断增加,这个发展趋势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似。欧美国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实验动物使用量趋于稳定并有下降的趋势,我国尚处在高速发展期,实验动物生产使用量、设施设备、人员和机构数量等在今后几年还会增加。国内外研发人员或机构不断将生物医药研发动物试验外包给国内的动物试验机构,推动了实验动物行业发展。中国、印度成为国际生物外包最热门的市场,生物技术中心也逐渐东移。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兴起AAALAC认证和GLP认证热潮,并将催生中国实验动物机构认证和实验动物技术人员的等级培训工作,为中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科技部同时还推动了实验动物信息网络建设和促进了动物福利水平的提高。在科技部的带动下,13个省市建立了省级实验动物信息网,提高了信息透明度。超过2/3的实验动物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宣传网页,这些机构的信息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可以简单快捷的检索到。目前有5家单位着手开展实验动物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建设。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加强了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今后我国实验动物行业的宣传力度将继续扩大,吸引更多的行业部门、科学家认识实验动物的重要性,关注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北京、上海等省市也注重了实验动物福利的研究和推广,如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通过省人大立法的北京、湖北、云南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也加入了动物福利和生物安全的内容。动物福利是实验动物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诠释,欧美国家将动物福利融入到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生产和使用的各个方面并颁布了动物福利法,以提高动物福利为核心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我国法制化管理以提高实验动物质量为核心,近年来除注重普及动物福利思想外,还建立了许多慰灵石、纪念碑或举办纪念仪式等方式来纪念为生命科学献身的实验动物。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等机构加强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扩展了国际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实验动物学历教育逐渐升温,全国有73所医学院、药学院,15所兽医学院和生物技术学院开设了研究生层次课程,其中13所面向本科生开设了实验动物学课程,17所实力较强的院校开展了动物学专业下实验动物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只有8所院校开展了本、专科生层次专业教育,对实验动物行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实验动物从业队伍,普及了基本知识,提高了对实验动物的认识。实验动物学在我国学科设置中还属于三级学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验动物学历教育的发展,影响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实验动物技术人员的等级技能培训还存在缺口,科技部和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已经开始计划开展实验动物技术人员等级培训,等级培训考试大纲和培训教材已经编制完毕。随着经济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也随之快速发展。中国用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路程。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验动物整体水跟他们十年前大致相似。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实验动物质量参差不齐、品种较少、产业化社会化水平不高、学科地位低、学历教育不发达、技能培训和认证制度不完善等。我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欧美国家的精华,同时也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如科技部主管的管理体系、许可证制度、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分类、各省市建设的省级实验动物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慰灵碑等。政府还需要继续增加对实验动物行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加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完善许可证制度、质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建设,推广和普及应用高质量实验动物,提高实验动物学的学科地位,在高等院校设立专业教育培训,积极培育实验动物兽医师,加快产业化进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是我国的实验动物学术机构,有必要对国内实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全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对策,为国家各级政府制定实验动物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广泛的综合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我们的“家底”。本课题调查是第一对全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做的最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可以作为学科发展报告和各级管理部门决策依据。

李慧玲[8](2006)在《SPF级615小鼠的制作》文中指出背景:实验动物是生物学、医学和兽医科学研究及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实验材料,在医学、药学、遗传学及食品科学等诸多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科学带动下,它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1]。实验动物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生命科学研究中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关系到药品和生物制品的质量。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实验研究、鉴定和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实验结果具有均一性、可重复性及可比性。因此,很多国家颁布了科学研究中使用标准化实验动物的相关法律。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是实验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实验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是指不含有对人或动物有害的生物因子的动物,由于它排除了实验动物本身的传染病源及寄生虫,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在生物医学各个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现代实验动物科学的标志[2],也是国际公认的适用于科研的标准实验动物。国家“九五”期间实验动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2000年在全国基本普及清洁级实验动物,对重点科研项目用的实验动物要达到SPF级水平,很多省市都颁布了相近的实施细则及相关文件。615小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和血液研究所1961年5月用昆明种白化雌鼠和从前苏联引进的雄性C57BL近交系黑色小鼠杂交,然后用杂交第一代进行同胞兄妹交配,连续20代以上培育成功的棕色小鼠。根据建立的年月命名为615近交系小鼠[3]。1985年得到国际小鼠命名委员会的承认。该品系肿瘤发生率为10%-20%,对津638白血病敏感。615小鼠目前尚无SPF级,该项目的完成可填补国内空白。对实验小鼠的净化,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两种方法[4,5,6],药物法和剖腹产法。药物法效果不够理想,很难达到净化。剖腹产法虽然复杂,但其效果可靠,因此多采用这种方法。

陈振文[9](2004)在《DNA指纹图与微卫星DNA技术在近交系大、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DNA指纹技术和PCR扩增微卫星DNA技术在近交系大、小鼠遗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并与生化位点标记分析法进行比较,旨在筛选出具有精确、可靠、特异性好的实验动物遗传检测方法,为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监测技术和标准奠定基础。 1.采用公安部二所自行研制的JL-02多位点探针对5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和2个品系近交系大鼠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经过对同一DNA的反复制作DNA指纹图和同一个体不同组织进行的DNA指纹图制作及对亲代和子代(同品系内和不同品系间杂交)间的DNA指纹图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近交系大、小鼠的DNA指纹图差异很大,而同一品系DNA指纹图基本一致;F1及其父母代的DNA指纹图比较,发现仔代的DNA指纹图带均能在其父母代的DNA指纹图带中找到,而且无其他图带。图谱可供分析的图带多,条带清晰可见,易于判读和具有灵敏性高及丰富的多态性,并具有遗传稳定性和组织稳定性。 2.通过对4家单位提供的BALB/c、C57品系小鼠,1家单位提供的615、DBA/2各一窝(其中母鼠各1只、仔鼠各3只),经提取脑组织DNA,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酶切,利用JL-02多位点探针Southern杂交技术对其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在2.0kb-23kb之间均出现了14条以上清晰可见、易于判别的图谱条带。经统计表明同一品系近交系小鼠DNA指纹图带基本一致,其中共有带率(X)0.94—1.0,相似系数(F)0.94—1.0。而不同品系间的F值为0.11,X值为0.11。两个品系同一家系的母鼠与仔鼠所得到的DNA指纹图相一致。 3.实验采用JL-02多位点探针对北京和西安地区较大的7家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单位的5个BALB/c群,2个BALB/c-nu/nu群,4个C57群,1个CBA/N群和1个DBA/2群近交系小鼠进行了DNA指文图分析,并与常规生化标记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所产生的DNA指纹图的图带数均在17-22条,具有良好的多态性。生化标记分析中Hbb位点显示异常的BALB/c及BALB/c-nu/nu小鼠与其同群体正常小鼠的DNA指纹图有较大差异,两个体之间的相似系数(F)及共有带率(X)均在0.8以下。完全相同DNA指纹图的概率(P)均在1.3×10-2以下。生化标记分析未见异常的群体内DNA指纹图基本一致,P>2.2×10-1。DNA指纹图显示不同单位的同一品系间存在一定差异,其相似系数及共有带率均在0.8以下,P<1.1×10-3。不同品系间DNA指纹图的相似系数及共有带率相差较大,在0.4以下,P=2.7×10-10。BALB/c BALB/c-nu/nu间DNA指纹图的相似系数和共有带率在0.65以下,P值为3.8×10-6。两种方法经比较表明,DNA指纹图在动物遗传检测中比生化标记分析有较大的优势,它不但能确切地反映生化标记分析显示异常动物的遗传变化,而且还检出了生化标记分析未能检出的动物遗传变异,因此更加灵敏。DNA指纹图能反映出动物个体间、群体间及品系间的变异程度、亲缘关系及遗传距离,这是生化标记分析无法比拟的。 4.采用DNA指纹图法对国内已知的7个品系9个近交系大鼠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之间DNA指纹图差异较大,其平均图带数为16.360±2.178,共有带率为0.061±0.008,相似系数为0.062±0.008,相同DNA指纹图概率为3.691×10-23。同一群体不同个体之间DNA指纹图带的相似系数和共有带率(除SHR(哈)和WKY(哈)小于0.6外),其他均在大于0.9。不同地区同一SHR和同一WKY品系间DNA指纹图存在差异,其相似系数和共有带率均小于0.6。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旦旦旦旦旦里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5.选取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16个微卫星位点,通过PCR扩增对国内常用的10个近交系小鼠 进行了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微卫星DNA具有稳定扩增效果,在同一品系不同 个体之间表现单态性;在不同品系之间表现多态性,在每一微卫星位点有2至5个等位基因。 129/Sv与其余品系在14个微卫星位点都表现较高的多态性,TA,与TA:只在DgMit23位点 表现多态性。因此,所筛选的14个微卫星位点(DIMit365、DZMit30、D3Mitsl、DSMit48、 D6Mitl02、D10Mitl80、DllMitl28、D12Mitl47、D14Mitl02、D17Mit36)能够反映近交系 小鼠的品系特异性,具有较高多态性,可快速、经济地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6.实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国内北京和哈尔滨等4家单位6个品系(SHR、 SHRSP、LEW、RCS、从叹Y和F344)的8个近交系大鼠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的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位点名称为:PKC、SCNZA、CAI,、MYC、APOC3、THYI、 SMST、AFP、AGT、UCP)具有显着多态性;不同品系个体之间具有多态性;同一群体不同个 体之间除SHR(哈)的SMST位点和WKY(哈)的AGT位点出现一定的差异外,其他均 没有差异;不同地区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近交 系与杂交系、品系与品系:、品系与亚系加以区分。7.为了解和掌握国内BALB/。小鼠遗传质量状况,验证微卫星标记技术在近交系小鼠遗传检测 中应用的可靠性,本实验应用所筛选的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14个微卫星位点,通过PcR扩 增对北京、上海、沈?

欧阳兆和[10](2003)在《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在常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交系小鼠是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实验动物,其本身的质量对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可重复性和准确性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对实验动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实验动物质量的遗传监测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卫星DNA标记与目前国标推荐的生化标记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敏感性高、样本需要量少、简便快速等优点,在遗传多样性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只是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尝试,微卫星的选取多是随机的,因而多态性较差,不能对近交系进行有效监测,尚未建立针对我国常用近交系小鼠进行系统而有效遗传检测的微卫星位点组合(microsatellites panel),微卫星DNA遗传检测的方法及判定的标准上在国内尝属空白,因此本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实验动物遗传监测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实验从发达国家已成熟应用并有着较好基因频率分布的微卫星中,筛选了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16个微卫星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等技术,对国内常用的10种近交系小鼠进行了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建立了应用微卫星DNA进行小鼠近交系遗传监测的方法和可供参考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图谱。实验表明其中14个位点能特异地反映出10个近交系小鼠的品系特性,可作为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的微卫星位点,用于小鼠遗传质量常规检测和遗传背景分析。并用这14个微卫星位点对全国7个地区的11个BALB/c小鼠群进行遗传监测,检测出了生化标记所不能检出的遗传变异,说明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方法快速、简便、敏感。 首先,本研究通过对PCR反应液组成和热循环条件的优化,建立了PCR扩增微卫星DNA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微卫星DNA可稳定、特异、有效地扩增。确立了针对每一位点的最佳M g2+浓度和最佳退火温度。 实验所选用的我国10个常用近交系小鼠是BALB/c、C57BL/6J、AMMS/1、C3H/He、DBA/2N、129/Sv、FVB/N、615、TA1、TA2,应用筛选的16对微卫星引物(位点名称为:D1Mit365、D2Mit30、D3Mit51、D4Mit235、D5Mit48、D6Mit102、D7Mit281、D8Mit113、D9Mit23、D10Mit180、D11Mit128、D12Mit147、D13 Mit88、D14Mit102、D15Mit5、D17Mit36)中文摘要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并与目前常规应用的生化标记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了DSMi t 1 13、Dl 3 Mit88没能有效扩增外,其余14个位点均有稳定扩增效果,10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在这14个位点上均呈现一条清晰图带,且在同一品系内图带泳动距离一致,表明所检测的小鼠在研究位点上表现为纯合,遗传背景均一,没有发生遗传变异,这与生化位点检测结果一致。在这14个位点,10个品系小鼠间呈现显着多态性,并能特异地反映出10个近交系小鼠的品系特性。说明该方法可通过这14个微卫星位点进行遗传监测。通过不同品系间相似系数的比较,可进行品系间亲缘关系远近的判断。品系间相似系数范围在14.3%( C57与129)一92.90&(TAI与TAZ)之间,TA、与TAZ仅在DgMit23这一个位点有差异,相似系数高达92.9ry0,而129/Sv与其余品系间相似系数远远低于其它品系间的相似系数,说明TA、与TA: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129/sv与其余品系间亲缘关系较远。 其次,采用所筛选的14个微卫星位点对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重庆、长春等n家小鼠生产厂家所提供的BALB/c小鼠进行遗传监测,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哈尔滨等7家小鼠生产厂家所提供的BALB/c小鼠在同一群体内表型一致,且在各位点不同群体间也无差异,表明所检测的小鼠在14个位点上表现为纯合,未发生遗传变异。沈阳、广州、重庆、长春4家的BALB/C小鼠的8个位点在群体内表型不一致,其中重庆地区小鼠在7个位点(DIMit365、DZMit3O、D3Mit51、DSMit48、D6Mi七102、D7Mit281、DIOMit18O)发生遗传污染或遗传变异,广州地区一单位(穗1)小鼠在4个位点(DZMit30、DSMit48、D6MitlOZ、DIOMit18O)发生变异,沈阳地区小鼠在位点D15mits发生变异,长春地区小鼠在位点DZMit30存在变异。这些变异表现为二种情况的多态性:(1)电泳虽只表现为一条带,但彼此间泳动距离不相一致:(2)在排除影子带后仍表现两条图带;这二种情况的多态性的出现都表明群体在这8个位点上发生了遗传变异,而生化位点检测没能检测出这些变异,说明微卫星DNA标记要比生化位点标记更准确、有效。本实验也为了解我国各地区近交系小鼠遗传概貌,规范引种、供种,实现种质保证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本实验中的14个位点能特异地反映出近交系小鼠的品系特性,可作为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的微卫星位点,用于常规检测小鼠遗传质量和遗传背景分析等。

二、TA1、TA2近交系小鼠SPF级标准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A1、TA2近交系小鼠SPF级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因工程小鼠剖宫产生物净化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设备与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方法
        1.3.1 剖宫产时间:
        1.3.2剖腹产手术:
        1.3.3 代乳:
        1.3.4 净化后小鼠微生物学检测:
        1.3.5 结果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剖宫产手术开始时间对仔鼠的影响
    2.2 代乳母鼠分娩后至开始代乳时间间隔对仔鼠的影响
    2.3 剖宫产生物净化结果
    2.4 净化后小鼠微生物学检测
3 讨论

(2)中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4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动物学发展历史
    1.1 古代科学研究与动物实验
    1.2 实验动物出现及学科建立
    1.3 中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历史
2 中国实验动物学科现状
    2.1 基础研究
    2.2 实验动物资源
        2.2.1 实验动物品种资源
        2.2.2 遗传工程动物资源
        2.2.3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
        2.2.4 人源化动物模型资源
    2.3 实验动物标准化
    2.4 实验动物科技人才培养
    2.5 国际交流与合作
    2.6 学科发展布局
    2.7 问题与不足
3 中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布局
    3.1 基础研究
    3.2 实验动物资源建设
    3.3 发展模式
    3.4 配套措施
        3.4.1 管理体系的完善
        3.4.2 建立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
        3.4.3 建立资源保存和共享的机制
        3.4.4 基础设施建设
        3.4.5 实验动物人才队伍和培训体系建设
        3.4.6 实验动物标准体系建设
4 结论

(3)微卫星DNA分析国内24个近交系小鼠遗传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小鼠基因组DNA的制备
        1.2.2 微卫星位点的选择与引物的合成
        1.2.3 PCR扩增
        1.2.4 PCR产物STR扫描
2 结果
    2.1 STR扫描结果
    2.2 各品系小鼠微卫星检测结果
3 讨论

(4)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保存和共享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动物资源的开发
    1.1 实验动物新资源的开发技术
        1.1.1 基因自发突变动物的培育:
        1.1.2 基因改变动物的制作:
        1.1.3 人工诱导动物模型的培育:
        1.1.4 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
    1.2 实验动物资源开发的现状
        1.2.1 国际实验动物资源开发现状
        1.2.2 国内实验动物资源开发现状
2 实验动物资源的保存和共享利用
3 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保存和共享利用的趋势
    3.1 遗传工程动物模型的研究开发方兴未艾
    3.2 自然资源和模式生物的开发利用受到重视
    3.3 实验动物资源的保存技术将不断完善
4 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保存和共享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1) 实验动物品种、品系资源不足、利用率低
        (2) 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性规划、无持续性投入
        (3) 资源保存缺乏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和稳定的资助
        (4) 实验动物资源共享体系尚未建立
    4.2 对策建议

(6)浅谈几种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鼠
    1.1 常用品系
        1.1.1 近交系小鼠
        1.1.2 封闭群小鼠
        1.1.3 突变系小鼠
        1.1.4 杂交F1小鼠
    1.2 小鼠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1.2.1 兽用生物制品菌 (毒、虫) 种子的筛选和鉴定
        1.2.2 病毒增殖和抗原制备
        1.2.3 抗体制品的制备
        1.2.4 新型兽用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1.2.5 兽用生物制品的检验
2 大鼠
    2.1 常用品系
    2.2 大鼠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3 豚鼠
    3.1 常用品系
    3.2 豚鼠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3.2.1 血清学诊断制剂制备
        3.2.2 传染病模型研究
        3.2.3 兽用生物制品检验
        3.2.4 过敏反应试验
        3.2.4 兽用弱毒活疫苗菌种的培育
4 兔
    4.1 常用品种
    4.2 实验兔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4.2.1 发热研究及热源试验
        4.2.2 兽用疫苗菌 (毒) 种的培育和疫苗生产
        4.2.3 抗体制品的制备
        4.2.4 免疫学研究和生物制品检验
5 鸡
    5.1 常用品种
    5.2 鸡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5.2.1 疫苗弱毒株的培育
        5.2.2 疫苗弱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5.2.3 禽类病毒疫苗毒种的鉴定
        5.2.4 生物制品的生产和质量鉴定
        5.2.5 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6 猪和小型猪
    6.1 常用品种
    6.2 猪和小型猪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7 其他实验用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7)全国实验动物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动物管理体系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动物法规体系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动物资源现状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第四部分 实验动物质量保障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第五部分 实验动物机构设施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第六部分 实验动物教育培训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发表文章及参加学术会议
致谢

(8)SPF级615小鼠的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和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致谢
    (九) 参考文献
    (十) 附图
二、文献综述
    (一) 综述
    (二) 参考文献
本研究由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9)DNA指纹图与微卫星DNA技术在近交系大、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实验动物及遗传质量监测概述
        1 实验动物
        2 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监测
    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1 一般形态学标记监测
        2 细胞遗传学标记监测
        3 免疫学标记监测
        4 生物化学标记监测
        5 分子生物学(DNA markers)遗传监测
    第三章 DNA指纹图技术在遗传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1 DNA指纹图的发现
        2 DNA指纹技术的工作原理
        3 动物DNA指纹图的研究概况
        4 DNA指纹图的特点
        5 DNA指纹图的应用
        6 DNA指纹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 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在遗传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第五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拟研究的主题
        1 目的和意义
        2 本研究拟探讨的主要问题
第二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JL-02多位点探针在近交系小鼠DNA指纹图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DNA指纹技术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DNA指纹图与生化标记分析对近交系小鼠遗传检测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JL-02多位点探针在近交系大鼠DNA指纹图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DNA指纹技术在近交系大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PCR扩增近交系小鼠微卫星位点DNA多态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PCR扩增近交系大鼠微卫星位点DNA多态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八章 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国内BALB/c小鼠遗传质量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九章 用DNA指纹技术分析国内Wistar封闭群大鼠的遗传距离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在常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常用近交系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第二部分 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在BALB/c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撰写文章

四、TA1、TA2近交系小鼠SPF级标准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因工程小鼠剖宫产生物净化技术的研究[J]. 张曼,彭丽娜,高则发,徐汪节,王朝霞. 实验动物科学, 2021(06)
  • [2]中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40年[J]. 秦川. 科技导报, 2017(24)
  • [3]微卫星DNA分析国内24个近交系小鼠遗传状况[J]. 李银银,吴绍亮,王洪,萧晓琴,张双悦,郭萌,李长龙,吕建祎,刘欣,陈振文,杜小燕.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08)
  • [4]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保存和共享利用[J]. 徐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Z1)
  • [5]小鼠剖腹产净化方法研究[J]. 隋世燕,王林刚,赖仲辉,夏俊辉. 大理学院学报, 2010(10)
  • [6]浅谈几种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试验研究中的应用[J]. 熊忠良,汪宏才,赵海忠,甘伏生,余幼兰,程小荣,陈立新. 湖北畜牧兽医, 2010(08)
  • [7]全国实验动物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D]. 孔琪.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4)
  • [8]SPF级615小鼠的制作[D]. 李慧玲. 大连医科大学, 2006(11)
  • [9]DNA指纹图与微卫星DNA技术在近交系大、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陈振文.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10]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在常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欧阳兆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3(04)

标签:;  ;  ;  ;  ;  

TA1 和 TA2 近交系小鼠 SPF 等级的标准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