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晚期食管癌放疗中增敏作用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锐[1](2020)在《EphA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放射敏感性中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食管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欧美等发达国家少见,东亚地区和非洲等地常见,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病理类型以食管鳞癌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的治疗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目前食管癌仍然以根治性手术、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晚期病人可以考虑靶向以及免疫等新兴治疗方式。而放射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地位仍不可撼动,无论是对于术后患者还是不能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虽然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及纵膈淋巴结转移仍是食管癌复发的常见复发模式,提示常规的放疗剂量可能无法完全杀灭部分食管癌细胞。然而,心脏、肺、脊髓等重要器官的存在,限制了食管癌患者的放疗剂量,且可能会引起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心包炎甚至放射性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增加食管癌的放疗敏感性,可能会减少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野内复发,减轻放射治疗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总生存。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yte receptor,Eph)是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亚群,分为EphA和EphB两类,Eph与其配体ephrin结合后可以介导双向信号传递,调节细胞形态、粘附和运动等。EphA5是Eph家族的成员之一,以往关于EphA5基因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系统方面,近来发现EphA5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还可能与药物敏感性以及放疗敏感性等相关。但是,EphA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作用以及与放疗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课题,我们探讨了 EphA5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研究目的:一 明确EphA5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phA5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及其预后的关系。二 探讨EphA5在食管鳞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EphA5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1.病例收集:一收集2018年09月至2018年10月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4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组织,获取新鲜组织立即储存至-80℃冰箱。二纳入2015年01月日至2018年06月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共77例。收集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和神经侵犯情况、TNM分期等临床特征。2.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phA5在4例新鲜冰冻的食管鳞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3.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EphA5在77例食管鳞癌及2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EphA5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相关病理参数的关系。4.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EphA5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第二部分EphA5影响X线照射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周期及侵袭的体外实验1.RT-PCR、Western blot 检测 EphA5 在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30、KYSE70、KYSE140、KYSE150、KYSE180、KYSE410、KYSE450、KYSE510)以及食管正常上皮细胞株(HEEC)中的表达情况。2.选择EphA5高表达的KYSE150和KYSE450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转染siRNA(siRNA-1组,siRNA-2组)敲低EphA5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对2种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150,KYSE450对应的siRNA-1组、siRNA-2组、NC组中EphA5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siRNA-1组的EphA5下调显着,选择siRNA-1组做后续试验(后面si-EphA5组即转染siRNA-1组),确定转染后的食管鳞癌细胞中EphA5呈现低表达。3.KYSE150、KYSE450经siRNA转染后,采用6MV X射线进行单次照射,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6MVX射线单次照射后的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凋亡以及周期的变化。第三部分EphA5影响食管鳞癌放射敏感性机制的初步探讨1.通过转染siRNA敲低食管癌细胞中EphA5的表达,给予6MV X线单纯照射,照射后不同时间段,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ATM以及γH2AX的变化。2.转染siRNA后的食管鳞癌细胞,照射后0h、0.5h、24h提取细胞蛋白,利用 Western blot 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如 p-ATM、p53、p-p53(S15)、CHK2、p-CHK2、p21、cdc2、p-cdc2、cyclinB1 等的变化。研究结果:第一部分食管鳞癌组织中EphA5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升高,且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1.Western blot结果提示食管鳞癌组织的EphA5表达均较癌旁组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检测共纳入77例食管鳞癌患者,中位年龄为65岁(范围为43-80岁)。58例(75.32%)为男性,19例(24.68%)为女性;按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癌和中分化癌共64例(83.12%),低分化癌共13例(16.88%):根据肿瘤侵犯深度,T1、T2患者37例(48.05%),T3、T4患者40例(51.95%);淋巴结转移患者37例(48.05%),淋巴结阴性患者40例(51.95%);脉管/神经阳性者19例(24.68%),阴性者58例(75.32%);参照第8版AJCC TNM分期,所有患者中,Ⅰ期、Ⅱ期 31 例(40.26%),Ⅲ、ⅣA 期 46 例(59.74%)。3.与正常癌旁组织相比,免疫组化提示食管鳞癌组织中EphA5蛋白的表达升高,在食管鳞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食管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具有差异。EphA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7例食管癌患者中78%有EphA5表达,而其中相应的20例癌旁组织仅在基底细胞有少许表达,分化好的鳞状上皮不表达,提示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EphA5表达有明显差异。4.EphA5高表达者局部淋巴结转移较常见,提示EphA5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T分期、神经侵犯、脉管癌栓以及肿瘤分化程度等无显着相关性。5.EphA5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为78.5%和64.3%,2年复发率(包括局部和远处复发)为37.5%和57.14%,但是两组的2年生存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16),而2年复发率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EphA5高表达患者预后欠佳。第二部分EphA5下调后食管鳞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增加1.RT-PCR结果显示,siRNA转染KYSE150和KYSE450细胞后,与NC组相比,siRNA-1和siRNA-2组中EphA5的mRNA的表达均有下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YSE150和KYSE450细胞转染siRNA-1和siRNA-2后,与NC组相比,EphA5蛋白条带均减弱。而无论是基因还是蛋白水平,转染siRNA-1的细胞均下调的更加明显。因此,我们选择了 siRNA-1序列(用si-EphA5表示)做后续的实验。2.CCK8结果显示,与NC组细胞相比,转染si-EphA5的KYSE150、KYSE450细胞的细胞生长活力48h内变化不大,72h后生长活力稍有增加。但是经6MVX线单纯照射后,转染si-EphA5的KYSE150,KYSE450细胞的细胞生长活力均被抑制,有统计学差异(P<0.05)。3.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转染si-EphA5的KYSE150,KYSE450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均明显低于NC组,不同剂量(2Gy、4Gy、6Gy、8Gy)的存活分数(Surviving fraction,SF)均明显低于NC组。KYSE150细胞EphA5低表达组的较NC组放射增敏比为1.56,KYSE450细胞EphA5低表达组的较NC组放射增敏比为1.21,表明EphA5下调后的食管鳞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放射治疗敏感性。4.下调EphA5表达后的食管鳞癌细胞,未经6MVX线照射时,si-EphA5组和NC组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均无明显差异。经6MV X线照射后,si-EphA5组和NC组的细胞凋亡率未见明显差异,但是细胞周期差异明显,照射24h后,与NC组相比,si-EphA5组细胞S期增多,G2期减少,而G1/S 比值下降,提示下调EphA5影响放疗后细胞的周期可能与G1/S期检查点不能有效激活有关。5.划痕和侵袭实验显示,未经6MV X线照射时,转染si-EphA5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未被明显抑制,但是经6MVX线照射后,转染si-EphA5后的食管癌KYSE150,KYSE45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受抑,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部分EphA5调节食管鳞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ATM激活有关1.免疫荧光实验显示,给予6MVX线照射后0.5小时,NC组细胞出现大量的γH2AX焦点,而si-EphA5组细胞的焦点却比NC组少。同时我们也观察到,NC组细胞在放疗后8小时、24小时,γH2AX焦点均逐渐减少,提示NC组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得到了修复。但是,si-EphA5组细胞则表现出了更缓慢的DNA修复速率,在照射后8小时可见大量γH2AX焦点阳性细胞,24小时磷酸化γH2AX焦点阳性细胞数仍较多。以上结果表明,下调EphA5不会导致照射后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增加,却显着的延缓了 DNA损伤修复的进程。2.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下调EphA5可以导致放射治疗后的食管癌细胞阻滞在S期,而G2期减少,G1/S比值下降,因此我们检测了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Weste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给予6MV X线照射后,下调EphA5后p53激活受抑,导致其下游分子p21表达减少;接受X线照射后0.5h,下调EphA5细胞的CHK2磷酸化水平较NC组细胞明显减少,提示CHK2不能被有效激活。而与G2/M检查点相关的cyclinB1、p-cdc2、cdc2在EphA5下调后变化不大。以上结果表明,下调EphA5抑制了 G1/S期检查点的激活,导致的细胞周期的变化。3.DNA损伤引起ATM/ATR的激活,而ATM在DNA双链断裂中起主导作用。Weste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给予6MV X线照射后,NC组的AMT在0.5h时明显被激活,24h则p-AMT显着下降;而下调EphA5后,AMT在0.5h时激活不明显,较NC组减少,在24h仍有大量ATM处于激活状态,较NC组增多。上述结果表明,下调EphA5影响了 X线照射后食管鳞癌细胞的ATM激活状态。结论:1.EphA5在食管鳞癌中相对高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并且预示着较高的局部和远处复发率。2.下调EphA5可降低X线照射后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使得G1/S检查点不能有效激活,细胞不能被有效的阻滞在G1期,更多的细胞进入了 S期。3.下调EphA5影响了 X线照射后食管鳞癌细胞的ATM激活状态,使得DNA损伤不能有效的修复,导致了食管鳞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增加。4.EphA5有望成为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以及放射敏感性的预测因子。
陆艳荣[2](2017)在《HIF-1α通过调控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对食管癌组织血管生成及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拟探讨HIF-1α及其调控的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对食管癌组织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观察加用HIF-1α抑制剂2ME2后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收集共6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食管癌(n=3)和癌旁组织(n=3)的m RNA表达,通过在线软件DAVID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从中筛选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再通过q RT-PCR验证基因芯片数据。2、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食管癌患者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检测其VEGF、HIF-1α以及AGGF1的表达,根据随访得到的资料以及临床病例特征进行研究分析。3、模拟食管癌细胞在体内的缺氧环境,在缺氧培养及缺氧合并照射以及2ME2干预情况下,分别用CCK-8观察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方法检测HIF-1α、VEGF和AGGF1 m 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VEGF和AGGF1蛋白表达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及周期的变化规律,并用克隆形成试验观察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变化。结果:1、与癌旁组织相比:1)食管癌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共936个,其中上调的差异基因数目为306个,下调的差异基因数目为630个。2)基因本体论分析结果: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本体论富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分裂、DNA修复,血管生成、细胞周期、DNA复制等为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生物学过程,肌肉收缩、血管收缩调控、信号传导、炎症反应等为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学过程。3)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上调基因Pathway主要富集于DNA复制、血管生成、Fanconi贫血通路、细胞周期等,下调基因Pathway富集于c GMP-PKG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c 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2、70例食管鳞癌中AGGF1(χ2=8.129,P=0.004)、HIF-1α(χ2=21.212,P=0.000)和VEGF(χ2=4.116,P=0.042)的表达有所不同,从结果来看70位食管鳞癌患者中的AGGF1、HIF-1α、VEGF要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对于食管鳞患者而言,VEGF、HIF-1α和AGGF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反应等均密切相关(P均<0.05)。食管鳞癌中的VEGF与AGGF1、HIF-1α的表达均呈现显着正相关,(r=0.333,P=0.003,r=0.290,P=0.015)。放疗近期疗效和VEGF、HIF-1α的表达均呈现显着负相关(r=-0.288、-0.241,P=0.016、0.044)。OS方面,HIF-1α阳性表达组要小于阴性组(P=0.022)。利用Cox多因素回归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HIF-1α阳性表达(P=0.000)、浸润深度(P=0.049)和加用化疗(P=0.037)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3、随着Co Cl2浓度的增加(0、50、100、150、200μmol/L),Eca109细胞的增殖活性逐渐减慢(P<0.05)。缺氧可使G0/G1期阻滞,降低S期阻滞。缺氧处理24h及48h组的G0/G1及S期Eca109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及缺氧处理6h、1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氧状态下放疗+2ME2组中,Eca109存活细胞减少的更为明显,且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ME2+放疗组细胞凋亡明显多于单纯放疗组(P<0.05)。经过给予0.5m M和1m M的2ME2后,升高的HIF-1α、VEGF和AGGF1的m RNA表达均有所下降(P<0.001)。当缺氧24h时给予2ME2后,升高的HIF-1α、VEGF和AGGF1的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1、1)与癌旁组织相比,一共有936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差异基因和下调差异基因数目分别为306个和630个。2)与食管癌血管生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WNT5A,VEGFC,CHRNA7,ANG,ECM1,VEGFA,HOXB13,AGGF1,HIF1A,VEGFB,HEY1,HIF3A,MMP27等,其中HIF3A,MMP27为下调的差异基因,其余均为上调的差异基因。3)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经过q RT-PCR验证后与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结果一致。2、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AGGF1以及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且与食管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相关,若三者均为高表达,可能不利于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与预后。为以HIF-1α,VEGF及AGGF1为靶点的食管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3、1)Co Cl2诱导Eca109细胞缺氧后,使HIF-1α、VEGF和AGGF1m RNA、蛋白表达将随之增加,蛋白表达量与缺氧呈时间依赖性。2)放疗能够使食管癌Eca109细胞在缺氧条件下HIF-1α、VEGF及AGGF1 m RNA的表达降低。缺氧引起Eca109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可能与食管癌Eca109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降低有关。3)HIF-1α抑制剂2ME2可在体外提高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
邹超[3](2016)在《健脾补肾法降低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在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患者中也居于前列。进行根治性手术是结直肠癌治疗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达到根治的唯一手段。尽管使用了辅助化疗,仍有20-50%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会在根治术后出现复发,发展为不可治愈的转移性肿瘤疾病。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术后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健脾补肾法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分为文献综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三部分。首先对结直肠癌中医认识及免疫领域的热点-双阴性T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基础研究部分主要对健脾补肾法基础方六味地黄和四君子汤对肠癌细胞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免疫调控进行研究。临床研究部分对中医证型的特征、预后相关性以及健脾补肾法在抗复发转移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进行研究。下面对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作简要介绍:基础研究:目的:观察六味地黄和四君子汤对CT26结肠癌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调控。方法:建造CT26结肠癌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予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生理盐水灌胃14天(另正常空白小鼠不予干预)后移植瘤体积、质量、内脏指数、生存时间、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1)四君子汤组抑瘤率为17.82%,六味地黄组抑瘤率为3.95%;2)生长曲线可见两中药组小鼠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生长缓慢;3)荷瘤小鼠较正常小鼠胸腺指数下降而脾脏指数升高;中药灌胃后对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有提高;4)与正常小鼠比较,荷瘤小鼠IFN-γ、IL-5、IL-13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NF-α、 IL-6、KC表达更高;四君子汤组和六味地黄组IL-2、IFN-γ水平明显升高而六味地黄组IL-1 β明显下降。5)与正常小鼠比较,荷瘤小鼠的白细胞、粒细胞升高而血红蛋白下降:四君子组有降低过高的白细胞的趋势,六味地黄组贫血状态明显改善和淋巴细胞有升高趋势;6)与正常小鼠比较,荷瘤小鼠总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CD4+CD25+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明显升高,四君子汤组CD8+T细胞、CD4-CD8+T细胞有下降趋势、CD4+CD8-T细胞有升高趋势,六味地黄组总T细胞和总B细胞有升高趋势;7)与正常小鼠比较,荷瘤小鼠CD4+/CD8+比值、DNT水平明显降低;四君子汤组和六味地黄组CD4+/CD8+的比值均对照组升高且四君子汤较六味地黄更明显;六味地黄组较四君子汤组对DNT细胞升高更显着。结论:四君子汤和六味地黄丸能抑制结肠癌CT-26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并有延长生存的趋势,可能与其对细胞因子、Th1/Th2平衡及DNT的调节有关;四君子汤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控作用,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对免疫细胞的调节发挥免疫调控作用。临床研究一: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人群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目的: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人群中医证型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中20例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观察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1:4匹配同期同类80例未复发转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从肿瘤部位、TNM分期、中医证型、术后辅助治疗及累计中药治疗时间等因素分析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疾病位置、疾病分期及辅助治疗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证型方面,观察组(预后较差)以肝郁脾虚证居多(P<0.05),而对照组(预后较好)脾肾两虚证和脾气亏虚证更多(P<0.05),肝肾阴虚证组间未见差异。两组间中药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或1年即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深入研究,得出中药治疗时间对预后是一种保护因素(OR<1),而肝肾阴虚证(OR>1)较脾肾两虚证的复发转移几率大大增加。结论:特定的中医证候与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相关性,肝肾阴虚证患者较脾肾两虚证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复发转移;中药治疗可能对预后具有改善作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从不同的中医治法的获益可能存在差异。临床研究二:健脾补肾法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目的: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探索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脾虚证、肾虚证、脾肾两虚证的现代医学特征差异;探索健脾法、补肾法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心自2014年8月19日至2016年2月20日共入组的65例患者的中医证型、一般资料、生活习惯、临床资料、治疗情况、病理资料、基因分型、转移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进行研究。结果:1)脾虚证、肾虚证、脾肾两虚证患者在一般资料、疾病资料等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肾虚证的NK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水平较脾虚证和脾肾两虚证更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肾虚证与NK细胞、Th17细胞的水平偏低,Treg细胞水平正常相关性更强;脾虚证与NK细胞、Treg细胞偏低而Th17细胞正常相关性更强;脾肾两虚证以NK、Th17、Treg细胞水平正常相关性较强。3)补肾法可以提高Th17细胞水平,而健脾法减低Th17和Th17/Treg(P<0.05);4)中药治疗可以降低Th2细胞水平,尤其以健脾补肾法趋势最明显;5)中药治疗可以升高B淋巴细胞水平,其中以健脾法的作用最为显着;6)脾虚组、肾虚组、脾肾两虚组的1年转移复发率分别为0%、0%和11.11%(P>0.05)。7)中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5/65)。结论:脾虚证、肾虚证和脾肾两虚证具有不同的NK、Th17、Treg细胞表达特征,可能与预后相关;中药治疗提高B细胞水平主要通过健脾中药发挥作用,从而增强体液免疫;中药治疗可能通过降低Th2细胞达到对Th1/Th2平衡的调控,以健脾补肾法效果最为显着;健脾法和补肾法在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上表现为双向调节,最终达到Th17细胞水平在体内的平衡状态。本临床研究的结果为目前阶段的初步结果,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本项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对患者的临床随访一直持续至其手术后5年(结肠癌)或7年(直肠癌)。在将来的研究中将对中医证型、基因组学、免疫学与转移复发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挖掘,描绘出结直肠癌的中医优势人群的系列特征,希望能够使更多的患者能从中医药的治疗中获益,达到最好的生存状态。
刘月姣,李晓敏[4](2015)在《提高食管癌放疗疗效的方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最近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各种癌症中,食管癌发病率位居第8位、病死率第5位。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有些患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放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几十年来,常规放疗5年生存率始终维持在10%左右,为提高放疗疗效,医务工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本文对此综述如下。1放疗技术改进1.1物理学方面
刘月彩,耿玉兰,刘荣凤,沈丽,单保恩[5](2014)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不同化疗药抗黑色素瘤活性的调节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检测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达卡巴嗪和顺铂抗B16细胞活性的影响及与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B16细胞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EPO与达卡巴嗪或顺铂联合应用时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PO对B16细胞Bcl-2、Bcl-xL、Ba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B16细胞表达EPOR mRNA和蛋白。EPO能有效减少达卡巴嗪诱导B16细胞的凋亡(P<0.05),但未能显着影响顺铂对B16细胞的作用,P>0.05。B16细胞经EPO处理后,其Bcl-2、Bcl-x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B16细胞表达EPOR,EPO可调节化疗药对B16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且该作用与化疗药的类型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PO影响Bcl-2家族蛋白表达有关。
杨田嫒[6](2014)在《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对结直肠癌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目的贫血在肿瘤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疗是治疗结直肠癌(CRC)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相关的血红蛋白(Hb)的变化对于辅助化疗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探索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水平对结直肠癌化疗预后的影响并寻找影响化疗相关性贫血产生的危险因素,对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们旨在探索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的改变对结直肠癌(CRC)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的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Hb)的最佳临界值以及导致Hb低于其临界值的原因。方法1.纳入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接受术后FOLFOX方案辅助化疗的I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共32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2.采用ROC曲线分析计算出影响DFS、OS的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最佳临界值。3.采用Kaplan-Meier分析、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Hb)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之间的关联,并研究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是否影响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其临界值的原因。结果1.ROC曲线分析显示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Hb)与DFS(AUC=0.603,P=0.004)、OS(AUC=0.584,P=0.030)之间有显着相关性,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影响DFS、OS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9.5g/L、90.5g/L。然而,未发现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的下降值与DFS(AUC=0.538,P=0.286)、OS(AUC=0.525,P=0.522)相关。2.Kaplan-Meier分析法显示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低于89.5g/L时,DFS降低(P<0.0001);化疗相关的血红蛋白低于90.5g/L时,OS也降低(P <0.0001)。3.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89.5g/L是影响DF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7;95%CI=1.54-3.96),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90.5g/L是影响O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6;95%CI=1.35-3.78)。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右半结肠癌是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临界值89.5g/L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78;95%CI=1.014-4.257);术前CEA>10ng/ml(OR,2.197;95%CI=1.166-4.412)是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临界值90.5g/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89.5g/L、90.5g/L对接受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不利影响。其临界值89.5g/L和90.5g/L对于CRC辅助化疗的个体化用药具有临床指导意义。2.右半结肠癌及术前CEA>10ng/ml是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低于其临界值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金山[7](2013)在《低剂量125I内照射A549肺癌的有关分子生物学及99Tcm-AnnexinV与MR-DWI影像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低剂量125I持续内照射对A549肺癌细胞裸鼠肿瘤的抑瘤作用、可能的机制及其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与辐射敏感性相关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索用放射性核素99Tcm-AnnexinV细胞凋亡显像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观察125I内照射辐射致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方法制作A549肺癌细胞BALB/c-nu裸鼠肿瘤模型共36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和C三组,每组裸鼠12只,A组进行常规剂量125I放射性粒子(25.527.8MBq/粒,平均26.9MBq/粒)瘤体内植入治疗,B组植入极低剂量(4.46.3MBq/粒,平均5.1MBq/粒)125I放射性粒子,C组植入无放射性的“冷粒子”作为对照,每只裸鼠每瘤体植入粒子1粒。治疗前、治疗后14d进行99Tcm-AnnexinV显像和MR-DWI成像,分析各组治疗前、治疗后99Tcm-AnnexinV显像和MR-DWI成像特征变化,观察125I粒子对A549细胞裸鼠肿瘤的制瘤效果;HE病理切片分析、免疫组化(S-P法)检测A549细胞裸鼠肿瘤细胞核因子κB(NF-κB)、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caspase-3)、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D1、p27)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等的表达,分析125I持续内照射对上述各分子病理指标表达的影响及其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抑瘤效果:125I放射性粒子瘤体内植入对A549肺癌细胞裸鼠肿瘤产生抑瘤作用,常规剂量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14d的肿瘤体积抑制率为51.2%,极低剂量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肿瘤体积抑制率为20.9%,“冷粒子”治疗无抑瘤效果。2HE染色病理观察:A组见125I粒子周边部肿瘤细胞损伤严重,呈红染的弥漫性坏死,损伤程度由粒子周边部向外逐渐减弱;B组125I粒子内照射所致坏死程度和范围不如A组;C组见“冷粒子”周围肿瘤细胞轮廓清晰,生长良好,肿瘤细胞核大、深染,部分裸鼠可见肿瘤组织直接浸润到周围肌肉组织中;无论A组还是B组肿瘤瘤体内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生长良好。3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I粒子治疗后各组A549肺癌细胞NF-κB、HIF-1α、survivin、caspase-3、cyclinD1、p27和HSP90的表达不尽相同,其中HIF-1α和HSP90的表达,A组与B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survivin、caspase-3和p27的表达,A组与对C组比较差异显着(P <0.05),cyclinD、 p27和HSP90的表达,B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各指标之间,部分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0.3220.591,P <0.05)或负相关(r=-0.339-0.503,P <0.05)。TUNEL细胞凋亡检测显示A组细胞凋亡指数(AI)显着大于B组和C组(分别为0.39±0.20、0.26±0.15和0.17±0.11,P=0.015)。499Tcm-Annexin V细胞凋亡显像:A组治疗后A549肺癌裸鼠肿瘤99Tcm-Annexin V细胞凋亡显像阳性率58.3%(7/12)明显高于治疗前8.1%(1/12)(P<0.05),B、C两组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A、B和C各组99Tcm-Annexin V摄取比值(RI)差异无显着性(分别为1.30±0.39,1.72±0.71和1.39±0.42,P>0.05),A组治疗14d后的RI(3.03±1.69)比治疗前显着增高(t=3.346,P=0.007)。5MR-DWI成像:治疗前A、B和C组MR-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为(1.35±0.38)×10-3mm2/s,(1.24±0.28)×10-3mm2/s和(1.51±0.46)×10-3mm2/s,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A组125I粒子治疗后ADC为(2.50±1.08)×10-3mm2/s,大于治疗前(P <0.05),B组和C组治疗前、后ADC无显着变化(P>0.05)。RI与ADC低度正相关(r=0.310,P <0.05)。治疗后RI与AI中度正相关(r=0.566,P <0.05),ADC与AI和RI低度正相关(r分别为0.311和0.329,P <0.05)。结论1常规治疗剂量125I放射性粒子(25.527.8MBq/粒,平均26.9MBq/粒)对A549肺癌细胞裸鼠肿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治疗后14d的肿瘤体积抑制率达51.2%,125I内照射抑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细胞凋亡诱导。299Tcm-Annexin V细胞凋亡显像和MR-DWI成像可有效观察125I内照射电离辐射致A549肺癌细胞凋亡。3不同辐射剂量125I内照射对多个与A549肺癌细胞裸鼠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和辐射敏感性密切相关的细胞调节因子(NF-κB、HIF-1α、survivin、caspase-3、cyclinD1、p27和HSP90)表达的影响不尽相同。
吴慧[8](2012)在《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前言食管癌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据世界首位,发病人数占全世界的50%以上。约6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为中晚期,这些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已成为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中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鳞癌,属中度放射敏感性肿瘤,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仅10~20%,多数患者死于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寻找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预测食管癌放射敏感性,探讨食管癌放疗抗拒性的机制,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表明Cox-2可作为评估肿瘤对放射治疗是否抵抗的一个指标,在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越高,其放射敏感性越差。Cox-2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放射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方面有不少报道,但在食管癌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分析76例食管癌患者近期放疗疗效与肿瘤组织中Cox-2表达水平,探讨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抗拒性的关系;通过构建Cox-2特异性siRNA重组质粒和Cox-2表达载体,转染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分别下调和上调Cox-2基因表达,再联合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观察放射结合Cox-2基因调控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细胞侵袭能力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沉默Cox-2基因表达的放射增敏机制;通过观测荷瘤裸鼠经放射线照射后瘤体体积的变化,从活体水平来评价双向调控Cox-2基因表达对放射线的增敏作用,为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单纯采用放射治疗的76例食管鳞癌患者。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其中20例患者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放疗抗拒性的关系。3.针对人Cox-2基因mRNA序列,构建2个siRNA重组质粒:pRNA-U6.1-sicox214和pRNA-U6.1-sicox799,同时构建Cox-2表达载体和1个无关序列siRNA,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入人食管癌EC9706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同时设立转染无关序列siRNA组、空载体对照组和未转染组。4.0Gy、2Gy、4Gy射线照射,应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Cox-2、MMP2、Bax、Bcl-2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及AKT蛋白和磷酸化AKT蛋白(pAKT)的表达。5.流式细胞术检测EC9706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比较各实验组经0、2、4Gy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率的变化;6.通过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双向调控Cox-2表达联合射线照射对食管鳞癌细胞侵袭活性的影响。7.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剂量射线照射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存活分数的影响。8.建立稳定转染的EC9706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观测荷瘤裸鼠经20Gy射线照射后瘤体体积的变化,从体内实验进一步探讨双向调控Cox-2表达对食管鳞癌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示,阳性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以α=0.05为显着性检验水准。结果:1.76例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结束后1个月做胸部增强CT扫描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放射敏感(CR+PR)55例(CR:13例;PR:42例);NR(21例)放射抗拒。2.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证实,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食管鳞癌组织,放射抗拒组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且明显高于放射敏感组(p<0.05)。3.成功构建了2个Cox-2基因siRNA重组质粒和1个Cox-2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成功导入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人食管癌EC9706细胞。4.0、2、4Gy的X射线照射后,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沉默Cox-2基因表达的EC9706细胞中MMP2mRNA、Bcl-2mRNA、AKT蛋白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且与照射剂量呈反比。Bax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与照射剂量呈正比。而上调Cox-2表达的EC9706细胞中MMP2mRNA、Bcl-2mRNA、AKT蛋白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Bax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与照射剂量均无明显相关性。5.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Cox-2沉默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亡率较Cox-2上调组及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有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6. 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结果显示,沉默Cox-2表达可以显着降低食管癌细胞EC9706的侵袭活性。7.CCK8实验证实0、2、4Gy的射线照射,沉默Cox-2表达对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上调Cox-2表达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为负值。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沉默Cox-2表达可降低食管癌EC9706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而上调Cox-2表达相对存活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8.裸鼠移植瘤实验证实接种3周后沉默Cox-2表达组的平均瘤体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上调Cox-2表达组的平均瘤体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放射治疗20Gy后,沉默Cox-2表达组平均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1),而上调组裸鼠皮下种植瘤平均体积较放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蛋白呈阳性表达,且放射抗拒组Cox-2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放射敏感组。2.沉默Cox-2基因表达,EC9706细胞中MMP2mRNA、Bcl-2mRNA、AKT蛋白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下降,且与照射剂量呈反比,但Bax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照射剂量呈正比;而上调Cox-2表达则结果相反。3.RNA干扰Cox-2基因表达对EC9706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制与MMP2、Bax、Bcl-2、AKT蛋白和磷酸化AKT蛋白有关。4.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沉默Cox-2表达能够显着抑制瘤体生长,增加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张靖[9](2010)在《中晚期食管癌放化同期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放疗患者的治疗毒副反应,近期疗效,1、2、3年生存率、局控率,并进行亚组分析,以期找到加入同期化疗后明显获益的亚组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中晚期食管癌患155例,单纯放疗患者78例,同期放化疗患者77例,其中6例患者在放化同期治疗的同时应用了甘氨双唑钠增敏治疗,7例患者应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组。同期放化组处方剂量58Gy~64Gy,单放组处方剂量58Gy~66Gy,两组中位处方剂量均为60Gy,单次剂量1.8Gy~2.0Gy,1次/天,5次/周。同期放化组化疗方案均采用LFP方案(顺铂12.5mg/ m2×5天,5-Fu450~500mg/m2×5天,亚叶酸钙200mg×5天,28天1个周期),化疗从放疗开始的第一天同期应用,分别为第1周、第5周给予,放疗结束后再巩固化疗1~3个周期。增敏剂与安慰剂,均为700mg/m2+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完成静脉点滴,静脉注射后60分钟内进行放疗,每周1、3、5用药。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急性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生存率、局控率。结果:(1)两组患者均完成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完成3周期及以上化疗者35例(45.45%),完成2周期者22例(28.57%),仅完成1周期者20例(25.97%)。(2)同期放化组与单放组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分别为81.82%(63/77)和48.72%(38/78),经卡方检验,χ2=19.279,P=0.000。两组2、3级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分别为40.26%(31/77),9.90%(7/77)和14.10%(11/78),0,经卡方检验,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两组0级、1级、2级、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总发生率分别为18.18%(14/77),29.87%(23/77),38.96%(30/77),12.99%(10/77)和26.92%(21/78),48.72%(38/78),17.95%(14/78),6.41%(5/78),两组0级、1级、2级、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分别为62.34%(48/77),22.08%(17/77),10.39%(8/77),5.19%(4/77)和85.89%(67/78),10.26%(8/78),3.85%(3/78),0。(3)同期放化组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59.74%(46/77),部分缓解36.36%(28/77),无缓解3例占3.90%,肿瘤总有效率96.10%(74/77),单放组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为61.54%(48/78),部分缓解(PR)35.90%(28/78) ,肿瘤总有效率为97.43%(76/78)。(4)用Kaplan-Mierer法推算两组患者生存率及局控率,同期放化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3%、54.9%及52%和78.6%、58.7%及40.5%,χ2=0.037,P=0.847,未见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87.8%、68.4%、68.4 %和82.6%、67.2%、64.0%,χ2 =0.357,P=0.550,无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的观察指标包括CT长度≤5 cm组、5~7cm组、>7cm组,GTV最大横径≤4 cm组、>4cm组,气管支气管受侵组与未受侵组,主动脉受侵组与未受侵组,GTV体积≤40cm3组、>40cm3组,依据CT图像按照UICC食管癌TNM分期标准评价为T2-3期者、T4期者,N0期组、N1期组,经Logrank检验,所有亚组患者加入同期化疗后与单纯放疗比较其逐年生存率、局控率均未见明显提高。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LFP方案同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可行性,多数患者能耐受,同期放化疗有可能出现较严重的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总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有可能提高,同期放化疗患者与单纯放疗相比,总生存率与局控率未见明显提高,亚组分析的结果未见明显生存及局控获益的亚组患者,加入同期化疗后死于远处转移的患者比率未见减少。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的治疗价值还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
鞠波[10](2009)在《低剂量辐射对荷S180肉瘤小鼠肿瘤组织中乏氧相关因子EPO、VEGF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低剂量全身照射对荷S180肉瘤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及其对肿瘤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低剂量全身照射对荷S180肉瘤小鼠肿瘤组织中肿瘤乏氧内源性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低剂量辐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8只雄性昆明小鼠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待肿瘤形成后于第12日,将小鼠随机分成假照组(N)及低剂量辐射组(LDR)。对LDR组小鼠给予一次性75mGy Co60射线全身照射,假照组予以无射线假照射。进行小鼠一般状态观察,假照组于照射后6h处死,LDR组分别于照射后6h(LDR-6h组)、12h(LDR-12h组)、24h(LDR-24h组)、48h(LDR-48h组)、72h(LDR-72h组)处死。分别取肿瘤组织并称其体质量,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乏氧的内源性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LDR-48组,LDR-72组瘤重与假照组(N)比较有统计学差异;LDR组EPO的表达照射后随时间降低,LDR-48h组、LDR-72h组与假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LDR组VEGF的表达呈现照射后开始随时间降低(p<0.05),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荷瘤小鼠低剂量全身照射后72小时内肿瘤体质量降低,乏氧内源性基因EPO的表达降低、VEGF的表达也降低,一定程度上表明低剂量全身照射一定时间内可以抑制EPO和VEGF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可能会改善肿瘤乏氧情况,提高肿瘤放疗化疗的敏感性,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
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晚期食管癌放疗中增敏作用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晚期食管癌放疗中增敏作用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EphA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放射敏感性中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EphA5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1. 临床病例与材料 |
2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EphA5影响X线照射后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周期及侵袭的体外实验 |
1. 材料 |
2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EphA5影响食管鳞癌放射敏感性机制的初步探讨 |
1. 材料 |
2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1 |
英文论文2 |
(2)HIF-1α通过调控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对食管癌组织血管生成及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基因芯片数据的食管癌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食管癌组织中HIF-1α、VEGF和 AGGF1 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关系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3 检测方法 |
1.4 结果判定 |
1.5 随访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2ME2通过抑制HIF-1α表达增加Eca109 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缺氧诱导因子-1与肿瘤放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3)健脾补肾法降低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双阴性T细胞在恶性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中医理论基础 |
3 研究现状 |
4 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六味地黄和四君子汤抑制Balb/c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六味地黄和四君子汤对Balb/c荷瘤小鼠细胞因子调控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六味地黄和四君子汤对Balb/c荷瘤小鼠免疫细胞调控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一 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人群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健脾补肾法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人群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 本文工作总结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查新报告 |
(4)提高食管癌放疗疗效的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放疗技术改进 |
1.1 物理学方面 |
1.2 生物学方面 |
1.3 热疗 |
1.4 腔内放疗 |
2 其他方法 |
2.1 化疗 |
2.2 生物靶向治疗 |
2.3 放疗增敏剂 |
2.4 中医药 |
3 结语 |
(5)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不同化疗药抗黑色素瘤活性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株与药品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细胞培养 |
1.4 B16细胞EPOR mRNA的表达 |
1.5 B16细胞EPOR蛋白的表达 |
1.6 EPO对DTIC和DDP抗B16活性的影响 |
1.7 EPO联合DTIC和DDP对B16克隆形成的影响 |
1.8 EPO对B16细胞Bcl-2、Bcl-xL和Bax mRNA表达的影响 |
1.9 B16细胞Bcl-2和Bcl-xL及Bax蛋白表达 |
1.10 统计学方法 |
2.1 B16细胞EPOR表达分析 |
2.1.1 B16细胞EPOR mRNA表达分析 |
2.1.2 B16细胞EPOR蛋白表达分析 |
2.2 EPO对DTIC和DDP抗B16活性的影响 |
2.3 EPO联合DTIC和DDP对B16克隆形成的影响 |
2.4 EPO对B16 细胞Bcl-2、Bcl-xL、Ba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6)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对结直肠癌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二部分 方法 |
2.1 病例资料及筛选标准 |
2.2 数据收集与整理 |
2.3 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低剂量125I内照射A549肺癌的有关分子生物学及99Tcm-AnnexinV与MR-DWI影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125)I 粒子内照射治疗 A549 肺癌细胞裸鼠肿瘤 |
绪论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125)I 内照射裸鼠 A549 肺癌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 |
绪论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125)I 内照射 A549 细胞凋亡~(99)TC~M-ANNEXINV 显像及 MR-DWI |
绪论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结论及展望 |
缩写词表(中英文对照)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 |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 |
附录:A549 肺癌细胞裸鼠肿瘤模型制作相关证明 |
(8)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调控COX-2表达与食管癌EC9706细胞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调控COX-2对人食管癌细胞EC9706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
前言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放化疗敏感性的研究与进展 |
一、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研究 |
二、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中晚期食管癌放化同期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中晚期食管癌放化同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甘氨双唑钠在食管癌放化综合治疗中的增敏作用研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低剂量辐射对荷S180肉瘤小鼠肿瘤组织中乏氧相关因子EPO、VEGF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1.1 动物与细胞 |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
1.3 照射条件 |
1.4 标本采集与观察指标 |
1.4.1 标本采集 |
1.4.2 观察指标 |
1.4.3 染色结果判定 |
1.5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
1.5.1 实验主要试剂 |
1.5.2 实验主要仪器 |
1.6 实验过程(二步法) |
1.7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2.1 低剂量辐射(LDR)对小鼠一般状态的影响及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2.2 低剂量辐射(LDR)对肿瘤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影响 |
2.3 低剂量辐射(LDR)对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晚期食管癌放疗中增敏作用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EphA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放射敏感性中作用的研究[D]. 张锐. 山东大学, 2020(10)
- [2]HIF-1α通过调控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对食管癌组织血管生成及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D]. 陆艳荣.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8)
- [3]健脾补肾法降低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理研究[D]. 邹超.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4]提高食管癌放疗疗效的方法综述[J]. 刘月姣,李晓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15(07)
- [5]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不同化疗药抗黑色素瘤活性的调节作用[J]. 刘月彩,耿玉兰,刘荣凤,沈丽,单保恩.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08)
- [6]化疗相关性血红蛋白对结直肠癌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D]. 杨田嫒. 广州医科大学, 2014(02)
- [7]低剂量125I内照射A549肺癌的有关分子生物学及99Tcm-AnnexinV与MR-DWI影像学研究[D]. 张金山. 暨南大学, 2013(07)
- [8]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吴慧. 郑州大学, 2012(08)
- [9]中晚期食管癌放化同期治疗的临床研究[D]. 张靖.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
- [10]低剂量辐射对荷S180肉瘤小鼠肿瘤组织中乏氧相关因子EPO、VEGF的影响[D]. 鞠波. 青岛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