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焦梦思[1](2021)在《喉返神经入喉处的精细解剖在甲状腺手术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特别是RLN入喉处的解剖,测量RLN入喉处的相关数据,了解RLN入喉处的空间位置,为临床上甲状腺手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标志与数据,减少甲状腺手术中对RLN的损伤。方法:排除有颈部手术史、甲状腺病变与RLN离断的尸体标本,本研究使用的40具经甲醛固定的男性成人尸体标本,年龄分布于18岁-60岁,双侧RLN均存在,无喉不返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RLN)变异情况,且解剖过程顺利。正中切开经前皮肤,逐层分离气管前组织,显露气管,于气管食管沟(Tracheoesophageal groove,TG)做钝性分离,找到并确定RLN,清除RLN周围的结缔组织,游离出RLN及其在甲状腺手术区域分支,观察RLN的走行,特别是RLN入喉处与第一、第二气管环的空间关系,在分离过程中避免对RLN的牵拉与损伤。然后,记录双侧RLN在颈段的走行,在甲状腺手术区域的分支情况,RLN入喉处与同侧气管缘(气管环冠状面最外侧缘连线)形成的夹角。RLN入喉处与第一、第二气管环前上缘(气管环矢状面最前上缘)垂直距离,与同侧第一、第二气管环侧缘(气管环冠状面最外侧缘)的水平距离。利用直尺及三角尺确定角度,量角器测量角度,精度精确到0.5°,利用圆规确定距离,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量距离,精确度为0.01 mm。所有测量及数据统计均由相同的人完成,全部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最小值-最大值(Min-Max)表示。左、右侧RLN相应数据之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0双侧RLN中,有71例RLN在颈段全程位于TG内,有9例RLN并不恒定走行于TG内,在甲状腺下极以下区域,偏离TG上行,直到甲状腺下极区域才进入TG。右侧占7例,左侧占2例。2.在甲状腺手术区域中,双侧RLN均可见喉外支与喉支,分为2-5支,分2支者58例(占72.5%),分3支者12例(占15%),分4支者9例(占11.25%),分5支者1例(占1.25%)。根据其分支的情况,RLN分支的形态可分为树枝状和袢状,共73例RLN分支形成树枝状(占91.25%),其余7例形成袢状(占8.75%)。3.以同侧气管缘与RLN入喉处的交点作为角的顶点,记录了80侧RLN入喉处与同侧气管缘的夹角。0°≦夹角<5°的共21例,占26.25%,5°≦夹角<10°的共46例,占57.50%,10°≦夹角<15°的共11例,占13.75%,≥15°仅2例,占2.50%。左右侧RLN入喉处与同侧气管缘的夹角分别为6.0±0.5(0-21)°,7.0±0.5(0-25)°。4.左、右侧RLN距第一气管环前上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9.72±0.52)mm,(21.21±0.43)mm;距第二气管环前上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0.91±0.49)mm,(21.42±0.39)mm;距同侧第一气管环侧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2.96±0.11)mm,(2.96±0.10)mm;距同侧第二气管环侧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49±0.12)mm,(3.50±0.52)mm。结论:双侧RLN入喉处的角度及喉返神经在第一、第二气管环的位置较为固定。了解RLN及更为精细的RLN入喉处解剖,可在术中更高效且安全地找到RLN入喉处,帮助识别和暴露RLN,减少甲状腺手术中对RLN的损伤,从而较低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罗宇庭[2](2020)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方法及优效性研究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过程及特点并分析手术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的198名患者病例资料。统计分析157名接受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并发症资料;并对比分析其中47例实施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与41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出血量、感染率、淋巴清扫情况、美容评分与术后创伤免疫指标(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皮质醇)。结果:1.一般资料:接受TOETVA的患者共157名。其中男性患者为9名,女性患者为148名。年龄范围为13-48岁(平均30.11±7.83岁)。术前B超评分3类89例,4类53例,5类15例。其中83例患者接受了单侧TOETVA手术,27例患者接受了双侧TOETVA手术,47例接受了癌根治TOETVA手术。对比47例接受了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与41例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B超评分上均无明显差别(P>0.05)。2.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切除方式为:83例(52.9%)患者接受了TOETVA的单侧甲状腺手术,27例(17.2%)患者接受了TOETVA双侧甲状腺手术,47例(29.9%)接受了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3.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1例(7.0%),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RLN)损伤10例(6.4%),出现皮下血肿3例(1.9%),出现术后感染6例(3.8%),出现皮下瘢痕牵拉1例(0.6%)。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永久性RLN损伤。所有手术无颏神经损伤、皮下气肿、气管损伤、食管损伤、气胸等并发症发生。4.经口腔前庭入路组vs经胸乳入路组相比:出血量更少(P=0.02<0.05)、淋巴结清扫更彻底(P<0.01)以及术后患者对美容效果的评分更高(P<0.01);并且手术并发症(暂时性RLN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皮下血肿以及术后感染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5.经口腔前庭入路组与经胸乳入路组在术后8h白介素6的检测值有差异(P=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段中患者的白介素6、C反应蛋白、皮质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能够实现经自然通道运用腔镜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无体表手术瘢痕,能够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较其他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其淋巴结的清扫更彻底。在安全性及疗效均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是目前最佳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方式。第二部分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性的研究目的:论述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基础与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技术提升手术安全性。方法:统计分析35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喉返神经监测与54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资料及并发症;分析患者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时对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参数的影响;结果:1.TOETVA+IONM组与TOETVA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喉返神经探查数、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均无差异(P>0.05)。2.TOETVA+IONM组相比于TOETVA组,手术时间更短(P<0.01),术中出血量更少(P=0.03<0.05)、术后引流量更少(P=0.001<0.05),喉返神经损伤率更低,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7>0.05)。3.TOETVA伴有桥本相比于TOETVA不伴桥本,手术时间更长(P<0.0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会更高(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4.TOETVA+IONM伴有桥本相比于TOETVA伴桥本,手术时间更短(P=0.001<0.01),术后引流量更低(P=0.03<0.05),喉返神经损伤率更低(P=0.001<0.01),术中出血量与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因其操作空间狭小、视野自上而下等因素,使得甲状腺外科医师的操作难度增加。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技术能有效防止喉返神经损伤,有效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也为患者腔镜手术体验及加速康复做好保障。第三部分: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RAS模式的研究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术期ERAS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应用优势。方法:对比89例ERAS围术期模式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68例常规围术期模式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分析对比围术期并发症、预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ERAS组vs常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超评分以及手术方式均无明显差别(P>0.05)。2.ERAS组与常规组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永久性RLN损伤、颏神经损伤、皮下气肿、气管损伤、食管损伤、气胸等并发症。在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暂时性RLN损伤、皮下血肿、术后感染、皮下瘢痕牵拉等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3.ERAS组vs常规组:手术预约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以及患者满意度更高(P<0.01)。结论:围术期ERAS模式下的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预约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更低以及更被年轻患者所接受。在如此短暂的术后住院观察下,其并发症并未升高,安全性能够保证。在ERAS快速发展现状下,更多患者能够得到优质、安全、有效与及时的治疗。
张冰洁[3](2020)在《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将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手术中,探讨IONM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腺体外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并术后证实为PTC的病人146例,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和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branch of the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EBSLN)各252支,根据是否使用IONM分为观察组95例(RLN和EBSLN各165支)和对照组(51例,RLN和EBSLN各87支)。本研究的数据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标准P<0.05时,为存在统计学差异。1.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寻找定位RLN的时间。2.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RLN总体损伤率、暂时性损伤率、永久性损伤率。3.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受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影响的RLN(CLND-RLN)和未受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影响的RLN(N-CLND-RLN)总体损伤率、暂时性损伤率、永久性损伤率。4.分别比较观察组内和对照组内,CLND-RLN与N-CLND-RLN总体损伤率、暂时性损伤率、永久性损伤率。5.比较观察组术中RLN振幅变化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的关系。6.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中EBSLN识别率。7.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中EBSLN损伤率。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寻找定位RLN时间(20.05±3.29分钟/21.62±3.30分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损伤率(2.4%/5.7%,P>0.05),暂时性损伤率(2.4%/4.6%,P>0.05),永久性损伤率(0/1.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CLND-RLN总RLN损伤率(3.1%/6.3%,P>0.05),N-CLND-RLN总RLN损伤率(0/4.3%,P>0.05),CLND-RLN暂时性RLN损伤率(3.1%/4.7%,P>0.05),N-CLND-RLN暂时性RLN损伤率(0/4.3%,P>0.05),CLND-RLN永久性RLN损伤率(0/1.6%,P>0.05),N-CLND-RLN永久性RLN损伤率(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内CLND-RLN与N-CLND-RLN:总损伤率(3.1%/0,P>0.05),暂时性损伤率(3.1%/0,P>0.05),永久性损伤率(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内CLND-RLN与N-CLND-RLN:总损伤率(6.3%/4.3%,P>0.05),暂时性损伤率(4.7%/4.3%,P>0.05),永久性损伤率(1.6%/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为评价观察组IONM对RLN损伤的临床价值,计算得出灵敏度75%,特异度98.8%,阴性预测率为99.4%,阳性预测率为60%。6.观察组与对照组EBSLN识别率(89.1%/5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观察组与对照组EBSLN总损伤率(3.3%/1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A术式EBSLN损伤率(0/14.3%,P>0.05),B/C术式EBSLN损伤率(4.5%/1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IONM技术可缩短甲状腺手术中寻找定位RLN的时间。2.根据RLN术中EMG振幅变化,可提供术中RLN损伤信息,并预测术后RLN功能;以便在发生神经损伤时,及时术中或术后采取相应修复补救措施,把神经损伤降到最小程度。3.IONM技术可提高甲状腺手术中EBSLN的识别率,并降低其损伤率。图6幅;表14个;参222篇。
赵诣深[4](2020)在《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系统创新优化及喉部神经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RL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及手术所涉及到的包括喉上神经外支(EBSLN,external branch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在内的术中神经功能损伤,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甲状腺外科主要并发症之一。神经保护历经百年沿革,外科前辈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使甲状腺术中神经损伤率大大降低。尽管如此,综述近十年国外报道显示,喉返神经的术中损伤率仍然可以达到2.8%-12.3%,喉上神经外支的术中损伤率更是达到0.45%-58%。在国内,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综述分析。近十年间,我国的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率为2.23%-7.40%,喉上神经外支的术中损伤率为1.2%-10%。甲状腺手术中神经功能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经验医学指导下的神经保护方式,已不能应对日渐增多的病例数和日趋复杂的甲状腺手术,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IONM,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技术的出现,使神经功能保护方法迈向电生理时代。但就其使用现状而言,IONM的于甲状腺外科手术尚存不足。接收端接触不良、留置困难、术中易受干扰、假阳性率高、不能适应非预期手术等;刺激端留置过程繁琐,拆除过程复杂,且信号稳定性差,术中易脱落,不适用于腔镜手术等;软件方面,目前系统不能排除假阳性结果,对早期神经损伤可产生假阴性结果,不能监测EBSLN等振幅较低神经功能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且对于临床中完整的神经保护体系的建立尚无确切的循证医学依据指导,世界各地,不同机构,应用方法和步骤千差万别,尚不能统一。此外,现代甲状腺外科手术中,能量器械高频应用,切割快速,止血确切,提高外科医生自信,使得手术范围扩大,手术精度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手术强度和热能量器械对神经功能的负损伤程度尚不得知,术中神经损伤往往“出乎意料”。影响神经功能的术中操作尚不能确定;怎样安全规范地在术中应用能量器械,才能达到肿瘤清除彻底,神经功能保留完整,是目前甲状腺外科研究的焦点之一。因此,关于能量器械导致神经热损伤机制及安全操作距离尚需明确,神经监测系统软硬件仍需优化,围术期声带功能的评估方法尚需验证。本系列研究拟通过动物神经损伤模型模拟临床手术,应用IONM技术探究能量器械温度数据及热损伤安全范围;对现有神经监测设备进行硬件优化改良和软件升级研发,使更加适应当前手术实践;验证围术期声带功能评估手段效力;建立完整、确切、具有指导意义的甲状腺围手术期喉神经保护体系,为今后甲状腺手术中喉神经保护及评价手段提供询证依据,指导临床工作。针对以上内容,本论文主要分为7个部分:1.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设计思路。2.动物实验:能量器械的温度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安全距离研究结论: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RLN)周围应用EBD可增加RLN损伤几率。Valley Lab?双极电凝镊、LigaSure?电凝钳LF1212、Sonicision?无绳超声刀和PEAK单极低温电刀PlasmaBlade?在距RLN3mm以内激发可显着增加神经表面温度,并使EBMG振幅下降,导致神经功能下降。距RLN3mm为以上4种EBD在甲状腺手术中RLN功能保护的安全距离。3.动物实验:甲状软骨针刺电极在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中的可行性、稳定性、准确性研究结论:TC针刺电极相对ET表面电极能获得更高的监测振幅,所获EMG信号更稳定,不易受术中操作干扰,对于RLN损伤的识别更早。TC针刺电极获得EMG信号的能力与插入TC位置有关,最佳位置位于单侧TC下缘1cm内中部(4号区域)。TC针刺电极获得EMG信号的能力与插入TC的深度、角度、方向无关。4.动物实验:无创式接收电极在术中神经监测中的可行性与稳定性研究结论:NATCE对甲状腺术中神经功能的监测能力与ET表面电极一致,所获EMG信号更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5.动物实验:经皮刺激电极的在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中的性能研究与优势分析结论:TSE电极所产生EMG信号为电流经皮弥散至喉部肌肉所致,目前暂不能用于临床工作中。6.甲状软骨单针接收电极在术中神经监测中的应用结论:TC针刺电极适用于临床工作,能够弥补ET电极的不足,获得EMG信号更稳定、获得振幅更显着。7.喉上神经外支量化监测参数——EMG波形下面积与围术期神经功能评估结论:IONM中对RLN和EBSLN的功能监测中,AUW与振幅反应神经功能的能力一致。AUW对EBSLN损伤的术中评估较振幅参数更适用于临床工作。
宁亚文[5](2020)在《探讨大鼠喉返神经牵拉、离断伤的神经监测及镜下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为观察大鼠喉返神经牵拉及离断伤中电信号幅度、潜伏期变化及镜下表现,探讨牵拉程度、时间与信号恢复程度的关系,并观察神经不同损伤程度的镜下表现和组织病理学分析,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取健康雄性成年大鼠20只,体重均于300g左右,随机分为五组(A、B、C、D、E组每组4只),分别暴露双侧喉返神经,探测并及记录其喉返神经正常信号值,A、B、C、D四组人为制造单侧喉返神经横向牵拉伤,每组分别牵拉至信号值减少为原信号值的70%、50%、30%、20%时解除牵拉,最后一组取离断伤,每组随机取两只大鼠摘除其实验侧喉返神经,标本固定液固定,后期使用重金属染色,电镜下观察其损伤表现并为其损伤程度分级,其余大鼠给予神经表面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探测并记录其5min、10min、15min、30min神经信号恢复程度并与对照比较,取其实验侧喉返神经同上述方法染色后电镜下观察其损伤表现并为其损伤程度分级。结果:动物实验中,喉返神经的牵拉力度和对神经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当牵拉损伤致神经信号衰减至大于原信号值的50%时,立即停止操作,通常信号值可在停止操作后30min内恢复至基线水平,此时电镜下观察可见神经呈第一度、第二度损伤,负责神经信号传导的轴突受损,但负责引导轴突定向再生的神经内膜完整,因此神经功能可完全恢复,对神经造成可逆性损伤。当牵拉损伤致神经信号衰减至小于等于原信号值的50%时,此时电镜下观察可见神经呈第三度及以上损伤,轴突、髓鞘、神经内膜均受损,神经无法定向恢复,对神经造成不可逆损伤。结论:术中应尽量减轻甚至避免对神经的牵拉、离断,在暴露神经的基础上尽量轻柔操作,减轻甚至避免术中因牵拉、离断等操作而对神经造成的不必要损伤。在神经信号振幅衰减至大于原信号值50%时,及时停止操作,避免进一步损伤神经,可保证神经内膜完整,受损轴突可定向再生,神经功能一般在停止操作后30min内完全恢复。反之,当信号值衰减至小于等于原信号值的50%时,神经内膜受损,对神经产生不可逆损伤。
刘宏[6](2020)在《喉返神经监测仪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甲状腺切除术对所有甲状旁腺和神经都有潜在的危险。神经识别降低了甲状腺手术中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术中神经监测作为神经视觉识别的辅助手段。这项临床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监测仪的临床作用效能。方法:回顾性的研究分析2018年一月份至2019年十二月份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术中使用喉返神经监测仪,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即未使用喉返神经监测仪,分别记录这60例患者术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显露时间以及术中喉返神经(RNL)损伤率等指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以上记录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使用喉返神经监测仪的利弊知情同意。结果:术中:实验组跟对照组的患者的基本情况(平均年龄、男女性别比例、肿瘤大小情况和良恶性比例)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其中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的时间相比,实验组的时间相对较少,(95.60±35.30minVS135.43±43.55min,p<0.001),术中出血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24.5+-5.35mlVS25.3+-7.02mlp>0.05)。术中实验组分离喉返神经所需要的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加快(15.30士3.85minVS25.35±5.42min p<0.001有统计学差异),术后指标:对照组有三名患者出现暂时性的声音嘶哑情况,实验组出现一名患者暂时性声音嘶哑情况。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术中喉返神经的监测能够减少甲状腺手术的时间,能间接的提高医师手术能力。2能减少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的识别确认和分离时间,从而减少喉返神经的暂时性损伤;3并不能明显减少甲状腺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朱英梅[7](2020)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及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腺体外科于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由同一手术者完成的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53例,简称腔镜组。再按相同的纳入排除标准从由同一术者同期完成的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中随机筛选出53例,简称传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结节最大径、病理类型、手术单双侧,判断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得出两组有无可比性;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止痛药需求、手术各并发症发生率,判断两组各观察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的性别、年龄、结节最大径、病理类型、甲状腺手术单双侧情况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腔镜组有3例发生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出血、1例因颈部皮肤烧伤),余50例在腔镜下完成手术;腔镜组早期发生皮肤烧伤2例(颈部1例,胸部1例)。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多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止痛药需求、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理见甲状旁腺组织、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食管损伤、气管损伤、血管损伤、皮下积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手术安全、可行性与传统手术无明显差别;但手术时间长、引流量多、引流时间长。
王刚,武治国,音正浪,刘岩岩,蒋媛媛[8](2020)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附642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总结642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2016年共642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损伤原因,提出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措施。结果:642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共11例,发生率为1. 71%,其中声音嘶哑术后1周恢复1例,术后3个月余恢复3例,术后6个月恢复7例,术后永久嘶哑0例。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局部解剖及变异,术中精细化操作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
陈永杰[9](2019)在《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全麻下术中实施神经功能监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序贯法测定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静吸复合麻醉下术中实施神经功能监测甲状腺手术的最大剂量目的:利用序贯法探讨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静吸复合麻醉下不影响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最大输注剂量,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8例行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患者序贯地进行试验。术中以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手术中当TOFR值升至90%以上时开始持续输注米库氯铵,以5.43μg/kg/min为起始剂量,根据前一例患者对神经功能监测仪的反应来上调或者下调下一例患者的米库氯铵输注剂量。通过Brownlee上下序贯法来计算求得米库氯铵的EC50及95%CI。结果:持续输注米库氯铵且不影响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EC50为8.94μg/kg/min,95%置信区间为 8.89μg/kg/min-8.99μg/kg/min。9 例(32.1%)患者诱导后出现一过性胸前皮肤发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插管困难及术中体动。小结: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的甲状腺手术中,持续输注米库氯铵且不影响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 EC50 为 8.94μg/kg/min,95%置信区间为 8.89μg/kg/min-8.99μg/kg/min。术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第二部分序贯法测定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下术中实施神经功能监测甲状腺手术的最大剂量目的:利用序贯法探讨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不影响全凭静脉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最大输注剂量,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纳入30例行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患者序贯地进行试验。术中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手术中当TOF比值升至90%以上时开始持续输注米库氯铵,以14.97μg/kg/min为起始剂量,根据前一例患者对神经功能监测仪的反应来上调或者下调下一例患者的米库氯铵输注剂量。通过Brownlee上下序贯法来计算求得米库氯铵的EC50及95%CI。结果:持续输注米库氯铵且不影响全凭静脉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EC50 为 18.88μg/kg/min,95%可信区间为 17.34μg/kg/min-20.54μg/kg/min。1 例(3.3%)患者诱导后出现一过性双脸颊皮肤发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插管困难及术中体动,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小结: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的甲状腺手术中,持续输注米库氯铵且不影响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EC50为18.88μg/kg/min,95%可信区间为17.34μg/kg/min-20.54μg/kg/min。术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全麻下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以达到既不影响术中喉返、喉上神经功能监测,又可提供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便于进行更好的麻醉管理,且手术过程中未见到明显不良反应。在静吸复合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下,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术中实施喉返神经功能监测的甲状腺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
陈文斌[10](2019)在《术中神经监测对再次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保护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ONM)对再次甲状腺手术患者喉返神经(RLN)损伤的保护价值。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2019年2月前以中文或英文发表的有关IONM技术与RLN显露技术在再次甲状腺手术中保护RLN的临床对比研究,且以暴露风险神经数(NAR)计算RLN损伤率的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和质量评价,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相关数据提取。比较再次甲状腺手术中IONM组与显露组的RLN暂时性、永久性、总损伤率及手术时间;并对单双侧RLN总损伤亚组进行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Stata15.1软件作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验。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1篇。再次甲状腺手术IONM组与显露组比较RLN暂时性损伤、永久性损伤及总损伤分别为9篇、10篇、11篇。暴露风险神经数总计3741条。Meta分析结果显示:再次甲状腺手术IONM组与RLN显露组相比,可显着降低RLN永久性损伤率(2.32%vs2.70%,RR:0.63,95%CI:0.410.98,P=0.04)和总损伤率(4.64%vs8.80%,RR:0.62,95%CI:0.380.99,P=0.0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并不能降低RLN暂时性损伤率(4.13%vs7.12%,RR:0.63,95%CI:0.331.23,P=0.17);2、有3项研究比较两组间RLN单侧总损伤,有5项研究比较两组间RLN双侧总损伤。meta分析结果显示,再次甲状腺手术IONM组与RLN显露组相比,RLN单侧总损伤率有所降低(4.03%vs4.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4,95%CI:0.064.78,P=0.58);RLN双侧总损伤的绝对风险降低2.17‰(5.54‰vs7.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0,95%CI:0.203.14,P=0.74)。3、共有5项研究比较手术时间。Meta分析结果显示,再次甲状腺手术IONM组与RLN显露组比较,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MD:-2.51,95%CI:-8.443.43,P=0.41)。4、采用逐一剔除法对纳入研究的暂时性、永久性及总RLN损伤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未发生明显改变,表明所纳入的文献具有较好的总体稳定性。采用Begg秩相关法对漏斗图进行量化检测,未见显着性发表偏倚(P>0.1)。结论:再次甲状腺手术中应用IONM技术,对RLN损伤具有保护价值。相比RLN显露技术,IONM可显着降低RLN永久性损伤率和总损伤率,但不能降低RLN暂时性损伤率,也不缩短手术时间。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对风险分层深入研究。
二、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喉返神经入喉处的精细解剖在甲状腺手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注释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问题与展望 |
(七)参考文献 |
综述 喉返神经入喉处的临床意义及解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2)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方法及优效性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建腔 |
2.4 切除甲状腺 |
2.5 清扫淋巴结 |
2.6 统计资料收集整理方案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临床资料 |
3.2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手术特点 |
3.3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相关并发症 |
3.4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美容效果 |
3.5 两组内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对比 |
3.6 两组内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炎症损伤生化指标对比 |
4 讨论 |
4.1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史 |
4.2 TOETVA的特点及优势 |
4.3 TOETVA实施经验 |
4.4 TOETVA的进一步创新 |
4.5 TOETVA的现状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性的研究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方法 |
2.2 统计资料收集整理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RAS模式的研究 |
1 前言 |
2 一般资料与方法 |
2.1 统计资料收集整理 |
2.2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ERAS发展历史 |
4.2 ERAS围术期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经验 |
4.3 ERAS围术期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现状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论文综述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进展 |
参考文献 |
(3)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仪器设备 |
1.1.3 手术流程 |
1.1.4 观察指标的评价方法 |
1.1.5 统计处理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比较 |
1.2.2 观察组与对照组寻找定位RLN时间比较 |
1.2.3 观察组与对照组RLN损伤率比较 |
1.2.4 观察组术中RLN振幅变化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关系 |
1.2.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中EBSLN识别率比较 |
1.2.6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EBSLN损伤率比较 |
1.3 讨论 |
1.3.1 IONM技术对寻找定位RLN时间的影响 |
1.3.2 IONM技术对初次甲状腺手术RLN损伤率的影响 |
1.3.3 IONM技术可提供术中RLN损伤信息,并预测术后RLN功能 |
1.3.4 IONM技术对EBSLN识别率的影响 |
1.3.5 IONM技术对EBSLN损伤率的影响 |
1.4 结论 |
1.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国内外共识 |
2.1 IONM技术简介 |
2.1.1 IONM定义 |
2.1.2 IONM历史发展 |
2.1.3 IONM原理 |
2.1.4 IONM设备 |
2.2 IONM在喉返神经(RLN)监测的应用 |
2.2.1 RLN的解剖及变异 |
2.2.2 RLN的损伤 |
2.2.3 RLN监测的原理 |
2.2.4 RLN监测的适应症 |
2.2.5 RLN监测的标准化步骤 |
2.2.6 RLN监测信号的解读 |
2.2.7 RLN监测信号的丢失与分析 |
2.2.8 RLN监测的评价及意义 |
2.2.9 IONM与非返性喉返神经(NRLN) |
2.3 IONM在喉上神经外支(EBSLN)监测的应用 |
2.3.1 EBSLN的解剖及分型 |
2.3.2 EBSLN的损伤 |
2.3.3 EBSLN监测的原理 |
2.3.4 EBSLN监测的适应症 |
2.3.5 EBSLN监测的标准化四步法 |
2.3.6 EBSLN监测的信号解读 |
2.3.7 EBSLN监测的评价及应用价值 |
2.4 IONM在再次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
2.5 IONM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
2.5.1 RLN监测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
2.5.2 EBSLN监测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
2.6 IONM在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
2.7 持续术中神经监测(Continuous 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C-IONM)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
2.8 IONM的安全性与局限性 |
2.9 IONM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系统创新优化及喉部神经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2 研究现状 |
1.1.3 研究思路 |
1.2 研究设计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 |
1.3 综述: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创新应用与临床规范 |
1.3.1 神经监测技术的历史发展与沿革 |
1.3.2 神经监测设备的创新应用 |
1.3.3 神经监测技术的规范化应用 |
1.3.4 结语 |
第二章 外科手术与神经功能初探 |
2.1 喉返神经损伤机制研究概述 |
2.1.1 介绍 |
2.1.2 结论 |
2.2 动物实验:能量器械的温度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安全距离研究 |
2.2.1 介绍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结果 |
2.2.4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神经监测设备优化与创新 |
3.1 动物实验:甲状软骨针刺电极在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中的可行性、稳定性、准确性研究 |
3.1.1 介绍 |
3.1.2 材料与方法 |
3.1.3 结果 |
3.1.4 讨论 |
3.2 动物实验:无创式接收电极在术中神经监测中的可行性与稳定性研究 |
3.2.1 介绍 |
3.2.2 材料与方法 |
3.2.3 结果 |
3.2.4 讨论 |
3.2.5 结论 |
3.3 甲状软骨接收电极专利设计研究——一种神经肌电信号接收装置(针刺型设计) |
3.3.1 介绍 |
3.3.2 设计图附图说明 |
3.3.3 技术领域 |
3.3.4 背景技术 |
3.3.5 实用新型内容 |
3.3.6 具体实施方式 |
3.4 动物实验:经皮刺激电极的在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中的性能研究与优势分析 |
3.4.1 介绍 |
3.4.2 材料与方法 |
3.4.3 结果 |
3.4.4 讨论 |
3.4.5 结论 |
第四章 甲状腺围术期喉部神经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4.1 甲状软骨单针接收电极在术中神经监测中的应用 |
4.1.1 介绍 |
4.1.2 材料与方法 |
4.1.3 结果 |
4.1.4 讨论与结论 |
4.2 喉部运动神经量化监测参数——EMG波形下面积与围术期神经功能评估 |
4.2.1 介绍 |
4.2.2 材料与方法 |
4.2.3 结果 |
4.2.4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
致谢 |
(5)探讨大鼠喉返神经牵拉、离断伤的神经监测及镜下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喉返神经监测仪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7)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附64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术中喉返神经是否显露 |
3.2 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 |
3.2.1 患者本身局部解剖不清导致误损伤。 |
3.2.2 手术操作手法粗糙,不够精细。 |
3.2.3 对喉返神经及局部解剖变异不够熟悉。 |
3.2.4 术后局部炎症、水肿,或是血肿挤压导致出现喉返神经功能障碍。 |
3.3 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 |
3.3.1 术者需熟练掌握喉返神经的局部解剖。 |
3.3.2 直视下精细化操作。 |
3.3.3 根据术中具体情况,明智选择寻找喉返神经的入路。 |
3.3.4 术中术后注意各种细节的把握。 |
(9)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全麻下术中实施神经功能监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序贯法测定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静吸复合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神经监测的最大剂量 |
一、研究背景 |
二、试验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序贯法测定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神经监测的最大剂量 |
一、研究背景 |
二、试验对象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10)术中神经监测对再次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保护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检索策略 |
2.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文献筛查与数据提取 |
2.4 文献质量评估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3.4 IONM组与显露组RLN损伤率比较 |
3.4.1 RLN暂时性损伤率比较 |
3.4.2 RLN永久性损伤率比较 |
3.4.3 RLN总损伤率比较 |
3.4.4 两组间单侧RLN损伤及双侧RLN损伤比较 |
3.5 IONM组与显露组手术时间比较 |
3.6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检验 |
4 讨论 |
4.1 再次甲状腺手术的解剖复杂性对IONM的影响 |
4.2 IONM对再次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的保护价值 |
4.3 不同RLN损伤率计算方法对IONM研究的影响 |
5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喉返神经入喉处的精细解剖在甲状腺手术的应用研究[D]. 焦梦思.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2]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 罗宇庭. 南昌大学, 2020(01)
- [3]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张冰洁.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系统创新优化及喉部神经保护研究[D]. 赵诣深. 吉林大学, 2020(08)
- [5]探讨大鼠喉返神经牵拉、离断伤的神经监测及镜下分析研究[D]. 宁亚文.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6]喉返神经监测仪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D]. 刘宏.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7]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比较[D]. 朱英梅.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附642例报告)[J]. 王刚,武治国,音正浪,刘岩岩,蒋媛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2)
- [9]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用于全麻下术中实施神经功能监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D]. 陈永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10]术中神经监测对再次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保护价值的meta分析[D]. 陈文斌.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