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分析

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分析

一、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童风雄[1](202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诊疗初探(附52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plasm,NEN)是一组神经内分泌系统来源、复杂多样的高异质性肿瘤,临床特点谱广,且缺乏特异性。该肿瘤可发生在人体部位任何位置,其中多数发生在消化系统,其次是肺,在消化道中有7%发生在胰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因其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且较早期发生转移,使得在消化系统中PNEN是NEN范围内预后最差类型之一。目前手术切除是PNEN治疗的首选方案,并且是唯一有机会能治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PNEN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但因PNEN仍属于罕见疾病,多数研究样本较小,缺乏代表性。所以有关其流行病学、治疗管理和生存预后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特点及转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学病理分析确诊的52例PNEN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26.0软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检查、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转移、预后的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其中影响肿瘤转移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设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2例PNEN患者中,男性17例(32.6%),女性35例(67.3%),男女比例为0.48:1。平均年龄(54.2±11.3岁)。大于55岁有33人(63.4%),小于55岁有19人(17.3%)。2.所有PNEN病例中,F-PNEN 18例(34.62%),NF-PNEN 33例(63.46%),另外1例诊断为MEN1(1.92%)。3.影像学检查,彩超检出率45%(9/20);CT检出率88.4%(46/52);有MRI检出率90%(27/30);EUS检出率100%(11/11);PET-CT检出率100%(5/5)。4.PNEN最大直径15.7cm,最小直径为0.7cm,平均值为:3.4±2.7cm。其中F-PNEN最大直径为6.2cm,最小直径为0.7cm,平均直径为:1.9±1.2cm;NF-PNEN最大直径为15.7cm,肿瘤最小直径为1.1cm,平均直径为:4.1±2.9cm。TNM分期:Ⅰ期21例(40.3%),Ⅱ期15例(28.8%),Ⅲ期10例(19.2%),Ⅳ期6例(11.5%)。WHO分级:G1级30例(40.3%),G2级15例(28.8%),G3级3例(5.7%),G3(NEC)4例(7.6%)。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为86.2%;突触素(Syn)阳性率为86.1%;CD56阳性率为79.4%;嗜铬蛋白A(Cg A)阳性率80.5%。Ki-67>20%有6例(11.5%),Ki-67≤20%有46例(88.4%)。5.影响转移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32)、肿瘤大小(P=0.006)、TNM分期(P<0.001)、WHO分级(P<0.001)是影响PNEN转移的单危险因素。多多因素分析显示:WHO分级,TNM分期和肿瘤大小是影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2)、临床分类(P=0.048)、肝转移(P=0.025)、淋巴结转移(P=0.028)、TNM分期(P<0.001)、手术切除(P=0.008)及WHO分级(P<0.001)与预后有相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和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PNEN发病率逐年递增,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年龄大于55岁是该疾病高发年龄段;NF-PNEN患者多于F-PNEN患者。2.PNEN术前影像学检查EUS、PET-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超、CT、MRI;PNEN以中高分化(G1/G2级)多见;TNM分期Ⅲ/Ⅳ和WHO分级G3级整体预后较差。3.TNM分期、WHO分级和肿瘤大小是影响PNE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年龄、临床分类、TNM分期、病理分级、转移、手术切除与PNEN预后有相关性,其中TNM分期Ⅲ/Ⅳ期、病理分级G3级、手术预后影响更为显着。5.年龄、TNM分期和手术切除是预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6.手术是目前PNEN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蒋璐剑[2](2021)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胃瘫外敷方早期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的功能性疾病,以胃肠动力障碍为主要表现,胃、胰十二指肠等手术术后常见。据统计肿瘤PGS总体发病率在5%-10%,其中胃大部切除术PGS发病率为8.5%,胰腺术后则高达19%-57%。目前西医治疗主要参考《美国胃肠病学杂志》治疗指南推荐的营养支持、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虽可改善症状,但尚无证据证明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平均恢复时间仍需4-6周,因此,快速康复是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治疗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中医中药体现出独特优势,尤其是中医外治法,我科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临床摸索与实践,逐步筛选出简便效廉的“胃瘫外敷方”穴位贴敷治疗,在超过5年的反复临床实践后,我们联合北京市主要三甲医院普外/腹部外科进行严格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77.8%(P<0.01),中位恢复时间为8天(P<0.01),以温阳行气为法的胃瘫外敷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及严格的RCT研究证实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寒证”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但能否进一步缩短恢复时间?国际胰腺学术委员会ISGPS根据患者术后留置胃管或不能耐受固体饮食时长将PGS分级分为A、B、C三个级别(其中A级最轻,术后置管时间最短),而从既往RCT研究分层数据可以看出,A、B、C级患者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3.00、6.78和8.29天,这一结果提示尽早干预可能进一步缩短恢复时间。因此,我们尝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一方面,构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筛选PGS高危人群;另一方面,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腹部局部辨证“寒证”患者进行提前干预,结合PGS风险预测模型,评价“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的疗效并挖掘优势人群特征,这对进一步缩短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患者康复时间及节约国家有限医疗资源都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1.通过Meta分析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2.通过外部验证的方法验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简化。3.评价“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疗效,并筛选“胃瘫外敷方”优势人群特征。研究方法1.模型研究通过制定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国内外有关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发病因素的相关文献并提取数据,应用Rev Man5.3及STATA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将Meta分析中计算得到的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合并风险度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2.临床研究:2.1模型验证部分:采用外部验证方法,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结直肠外科2019.01.01~2020.01.31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的病例资料作为验证样本,结合ROC曲线及Med Calc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通过对模型中的各影响因素赋值,完成模型的简化。2.2“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疗效评价部分:采用历史性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20.10.01~2021.01.3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行消化系统肿瘤手术且腹部局部辨证属“寒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于术后第一天提前予“胃瘫外敷方”干预,纳入前一年该院相同时间段(2019.10.1~2020.1.31)、相同手术医生、相同病种、相同手术方案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且腹部局部辨证属“寒证”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进行PGS发病率比较,结合PGS风险预测评分系统,评价“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的疗效,并总结“胃瘫外敷方”优势人群特征。研究结果1.Meta分析及模型构建1.1本研究共检索及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影响因素相关文献3480篇,最终纳入82篇文献,包含78篇病例对照研究和4篇队列研究,涉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患者48342例,其中确诊胃瘫病例4397例。1.2剔除OR≈1的危险因素后,共纳入29个影响因素,初步构建模型为:Logit(P)=-2.31+1.2×(年龄≥67岁)+0.97×肥胖+0.89×体重减轻+0.51×饮酒史+0.62×HP感染+1.34×术前胃流出道梗阻+0.86×糖尿病病史+0.83×腹部手术史+1.45×术前高血糖症+0.41×术前贫血+0.83×术前低蛋白血症+0.77×急诊手术+1.02×非毕I式重建+0.99×术时≥3小时+0.48×3.5小时+0.54×(出血≥1000 ml)-1.83×(D0~2淋巴结清扫)+1.45×合并脏器切除+1.23×颈吻合+1.25×吻合口渗漏+1.37×腹腔感染+1.21×胰瘘+1.22×术后高血糖症+0.81×术后贫血+0.55×术后自控镇痛泵+1.07×术后不良进食过程+1.16×围手术期高血糖症+0.62×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1.4×精神因素。2.临床研究2.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与简化2.1.1采用外部验证方法,最终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结直肠外科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的样本病例共1031例,其中胃瘫组110例,对照组921例,结果显示:验证样本的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际发病情况的AUC及95%CI分别为0.709(0.657~0.761)和 0.708(0.651~0.765),差异性检验结果为 Z=0.028,P=0.977,提示本研究所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与实际发病情况的预测效能接近且无统计学差异。2.1.2术前高血糖、术前低蛋白血症、术时≥3.5小时、合并脏器切除、吻合口渗漏、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围手术期高血糖、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精神因素等1 1项单项影响因素对PGS风险预测具有诊断价值,但测效能小于本研究所建立的PGS风险预测模型。2.1.3对模型中的各影响因素赋值,简化后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为:评分=12×(年龄≥67岁)+10×肥胖+9×体重减轻+5×饮酒史+6×HP感染+13×术前胃流出道梗阻+9×糖尿病病史+8×腹部手术史+15×术前高血糖症+4×术前贫血+8×术前低蛋白血症+8×急诊手术+10×非毕I式重建+10×术时≥3小时+5×3.5小时+5×(出血≥1000 ml)-18×(D0~2淋巴结清扫)+15×合并脏器切除+12×颈吻合+13×吻合口渗漏+14×腹腔感染+12×胰瘘+12×术后高血糖症+8×术后贫血+6×术后自控镇痛泵+11 ×术后不良进食过程+12×围手术期高血糖症+6×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14×精神因素。简化后的PGS风险预测评分模型AUC及95%CI为0.710(0.658,0.762),ROC诊断分界点为>51分,根据此节点将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罹患PGS风险划分为高危险度、低危险度。2.1.4 简化的 PGS 风险预测模型 AUC 及 95%CI 为 0.710(0.658,0.762),ROC 曲线诊断分界点为51分,根据此诊断分界点可将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罹患PGS风险划分为高危险度(模型评分>51分)、低危险度(模型评分≤51分)。2.1.5采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对1031例验证样本进行评分,对比是否发生胃瘫这一结局,结果显示:低危组746例,胃瘫发生率6.43%;高危组285例,胃瘫发生率21.75%。2.2结合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评价“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疗效及优势人群特征分析2.2.1一般信息试验组共收集病例152例患者,其中高危组50例,发生胃瘫5例,低危组102例,发生胃瘫1例;年龄方面,总体人群、高危人群存在差异;性别方面,总体人群、高危人群、低危人群在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共收集病例152例,其中高危组50例,发生胃瘫14例,低危组102例,发生胃瘫6例;总体人群、高危人群、低危人群在年龄方面、性别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病种、术式构成比相同,年龄、性别、危险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资料可比。2.2.2疗效评价试验组整体人群、高危组、低危组胃瘫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整体人群:试验组:3.95%(6/152),对照组:13.16%(20/152);高危人群:试验组 10%(5/50),对照组:28%(14/50);低危人群:试验组0.98%(1/102),对照组5.88(6/102),其中整体人群及高危组胃瘫发生率的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整体人群P=0.004,高危组人群P=0.022,低危组人群P=0.053)。2.2.3“胃瘫外敷方”干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局部辨证属“寒证”人群特征“胃瘫外敷方”总体人群优势特征为:(1)总体人群:<67岁、术后无腹腔感染、精神调畅;(2)“胃瘫外敷方”高危人群优势特征为:术后无腹腔感染。研究结论1.采用Meta分析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进一步简化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增强了使用便捷性。2.推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使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术后胃瘫风险评分,对于评分结果>51的患者,提示其为术后胃瘫高危人群,建议尽早开始干预。3.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腹部局部辨证属“寒证”且经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评估为高危人群的患者,予“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胃瘫的发生,初步提示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4.年龄<67岁、术后无腹腔感染、精神调畅是本研究中“胃瘫外敷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寒证”患者的优势人群特征变量。

王浩[3](2021)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贯穿式胰空肠吻合对降低胰瘘发生率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采用贯穿式胰管空肠吻合方式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既往实施PD手术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术中采用贯穿式胰管空肠吻合方式(研究组)、另外35例患者术中采用传统的套入胰肠吻合术式(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总时间、胰管空肠吻合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减压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各类并发症、预后、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结论:PD中采用贯穿式胰管空肠吻合方式有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手术创伤及引起的应激反应程度,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但是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尚不明显,可能需要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

龚成功,黄明文[4](2021)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文中提出目的总结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LPD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LPD是一种高难度术式,主要适用于胰头及壶腹部良恶性肿瘤,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切除重建、联合脏器切除的LPD也是可行的,但接受动脉切除重建与扩大淋巴结清扫的LPD的生存获益有待商榷。目前对重建胰液流出道的方式选择尚无明确要求,但大多数外科医生选择胰空肠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多数研究已证实了LPD的微创性且有不劣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近期预后,但远期生存率和肿瘤学结果缺乏大样本分析,尚无法判断两者在长期预后方面的优劣。结论 LPD是一种安全、可行、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LPD有望成为治疗胰头癌、壶腹部周围癌的标准术式,且在未来的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预后随访研究中,LPD的肿瘤学益处也会得到进一步证实。

陈东杰[5](2020)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对胰头癌的围术期安全性及近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至2019年06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癌患者共计184例病人临床资料。2.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及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通过SPSS 24.0对两组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均衡两组间的混杂因素,对于匹配后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围术期结果、病理结果。3.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及预后影响。结果:1.经筛选后总共纳入133例患者。经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成功匹配了OPD组与LPD组各43例。匹配前,LPD组与OPD组患者软质胰腺占比、两者肿瘤直径在两组间分布不均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两组间相关变量无统计学差异。2.围术期结果方面:倾向性评分匹配前,LPD组对比OPD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匹配后,LPD组比OPD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出血量仍有优势。匹配后LPD组系统性系膜切除Level 2、Level 3的占比较OPD组少(9.30%vs 34.88%)、(4.65%vs 1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D组与OPD组在手术时间、术后ICU时间、再手术率、术后30天死亡比例、总体并发症、B/C级术后出血、B/C级胰瘘、B/C级延迟胃排空、术后感染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理结果方面,LPD组与OPD组肿瘤T分期、获取淋巴结总数、淋巴结阳性数、切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匹配前,LPD和OPD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0和22.5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ICU时间[风险比(Hazard ratio,HR)]=2.073,P<0.05)、T分期(HR=1.572,P<0.05)、再手术(HR=2.348,P<0.05)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仅N分期(HR=2.182,P<0.001)为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D在技术上是安全的、可行的,并且与OPD相比可以实现相当的长期生存。腹腔镜技术可以完成胰腺系膜的切除,以获得R0切除,达到与开腹一致的效果,但该技术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龚成功[6](2020)在《如何向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稳步过渡:单中心经验》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腔镜设备的更新换代及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逐渐被各大外科诊疗中心尝试和推广,甚至该技术成为评价一个诊疗中心外科实力的隐性条件。而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ctomy,LAPD)作为一种半微创的手术方式,不仅能够在学习LPD的过程中帮助术者掌握腹腔镜技术、增长经验,又能够使初学者在该阶段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一定程度避免出现意外。目前关于成功开展LPD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LAPD的过渡作用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黄明文治疗组开展LPD为例,主要为了1.探讨LAPD在学习LPD过程中的过渡作用;2.分析LPD的安全可行性,并对稳步开展LPD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在黄明文治疗组分别行开腹、腔腹镜辅助及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为开腹组(OPD组)、腹腔镜辅助组(LAPD组)、腹腔镜组(LPD组),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评估LAPD在开展LPD中的过渡作用,并对稳步推进LPD的技术经验作系统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OPD组65例,LAPD组20例,LPD组42例;OP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3.57±31.30)min,LAPD组为(262.50±19.70)min,LPD组为(262.14±25.86)min;OPD组vs LAPD组(P=0.000)、OPD组vs LPD组(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标本完全切除时间上:OPD组为(106.85±16.17)min,LAPD组为(150.00±17.47)min,LPD组为(132.74±16.50)min,LAPD组vs LPD组(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比较:OPD组为(192.15±101.76)ml,LAPD组为(161.50±58.60)ml,LPD组为(155.90±53.17)ml,OPD组vs LAPD组(P=0.000)、OPD组vs LPD组(P=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OPD组为(6.82±5.41)枚,LAPD组为(7.50±3.76)枚,LPD组为(7.90±5.08)枚,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方面,LAPD组与LPD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要短于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APD组出现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0%,LPD组出现3例,发生率为7.1%,均低于OPD组的9例(13.8%)。结论:LPD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稳步过渡到LPD需要病例筛选、技术积累、团队配合等多因素共同完成。在学习LPD的过程中,LAPD能够帮助初学者掌握腹腔镜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又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张智轩[7](2020)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治疗胰腺癌及壶腹周围肿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共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LPD组)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OPD组),排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3例及中转开腹4例,共纳入91例患者,LPD组35例,OPD组56例。结果:LPD组3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58.83±8.64)岁,BMI(22.55±2.91)Kg/m2;OPD组5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61.05±9.24)岁,BMI(22.03±3.02)Kg/m2;术前ASA评分,LPD组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12例;OPD组Ⅰ级7例,Ⅱ级23例,Ⅲ级26例。两组的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ASA评分、BMI)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术中及术后资料如下,手术时间:LPD组(529.29±95.94)min vs.OPD组(320.71±78.93)min,P﹤0.001;术中输血量:LPD组(487.5±158.64)ml vs.OPD(588.89±272.22)ml,P=0.131;术后排气时间:LPD组(5.11±2.75)dvs.OPD组(6.36±3.62)d,P=0.085;术后进流食时间:LPD组(8.74±2.95)d vs.OPD组(12.36±5.08)d,P﹤0.001;术后拔除胃管时间:LPD组(6.66±2.57)d vs.OPD组(7.98±3.15)d,P=0.040;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LPD组(16.91±6.43)d vs.OPD组(20.16±8.63)d,P=0.059;术后住院时间:LPD组(21.57±7.83)d vs.OPD组(23.95±17.23)d,P=0.446。切除淋巴结数:LPD组(11.74±6.38)组vs.OPD组(14.91±8.7)组,P=0.067;阳性淋巴结数:LPD组(0.77±1.06)组vs.OPD组(0.81±1.3)组,P=0.870。胰漏、胆漏、术后出血、乳糜瘘、胃排空障碍、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着性。两组入选患者均已达到R0切除,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1、LPD仍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具有较长的学习曲线。LPD虽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进流食时间及拔除胃管时间较早,且术后并发症、术中切除淋巴结个数同OPD相比无明显差异,总体来看LPD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2、由于处于学习曲线初期,LPD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天数并未优于OPD,相信随着开展例数的增加、团队手术经验的提升、手术流程的优化及器械设备的改进,相信LPD的优势会逐渐体现。3、LPD短期临床疗效至少不差于OPD,在有经验的大型医疗中心可进行开展。

候泽健[8](2020)在《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囊癌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 的]分析在胆囊癌治疗中行肝胰十二指肠切除(Hepatopancreaticoduodenectomy,HPD)术后 1 年、2 年、3 年与 5 年生存率、并发症、病死率及肿瘤复发率,探讨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胆囊癌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 法]通过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等各大数据库中有关于接受此种手术方式的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的相关研究。各个数据库检索时间均由建库日期至2019年12月。筛选整理符合的研究文献纳入,并提取数据,使用Stata15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 果]结果显示:(1)1年生存率合并率为56.3%,95%CI:35.9~75.9%。2年生存率合并率为26.4%,95%CI:6.2~51.8。3年生存率合并率为9.3%,95%CI:1.5~20.6%。5年生存率合并率为6.6%,95%CI:2.2~12.4%。(2)R0 亚组分析:1 年生存率 R0 否组 55.4%(I2=64.852%,P=0.006,95%CI:23.4~86.7);R0是组57.7%(I2=60.665%,P=0.038,95%(CI:33.8~80.2),P=0.8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R0否组22.0%(I2=69.045%,P=0.002,95%CI:0.2~56.7);R0 是组 33.9%(I2=80.134%,P=0.002,95%CI:4.3~71.4),P=0.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R0否组10.5%(I2=60.632%,P=0.013,95%CI:0.0~32.0);R0是组9.7%(I2=29.011%,P=0.217,95%CI:1.6~21.6),P=0.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R0否组3.3%(I2=16.080%,P=0.29995%CI:0.0~12.3);R0是组9.0%(I2=0.000%,P=0.534,95%CI:1.2~20.6),P=0.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合并率来看R0切除与非R0切除1、2年生存率基本相同,但5年生存率R0切除比非R0切除高出很多。(3)病理Ⅳ、Ⅴ亚组分析:1年生存率 Ⅳ期组46.8%(I2=0.000%,95%CI:5.4~90.8);V期组80.5%(I2=0.000%,95%CI:54.8~98.1),P=0.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年生存率 Ⅳ 期组 6.4%(I2=0.000%,95%CI:0.0~38.8);V 期组 66.9%(I2=0.000%,95%CI:39.7~89.9),P=0.006,Ⅳ期低于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 Ⅳ 期组 6.5%(I2=0.000%,95%CI:0.0~40.9);V 期组 8.6%(I2=0.000%,95%CI:0.0~30.9),P=0.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 Ⅳ期组3.5%(I2=0.000%,95%CI:0.6~7.8);V 期组 28.6%(I2=0.000%,95%CI:3.7~71.0),P=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总复发率分析及复发率亚组分析:总的复发率分析71.2%,95%CI:44.1~93.1%。亚组分析示复发率 R0否组49.9%(I2=0.000%,95%CI:17.6~82.2);R0 是组 80.2%(I2=0.000%,95%CI:44.2~100.0),P=0.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按病理分期各期只有1篇文章。通过合并率来看术后复发率较高。(5)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根据纳入的16项研究数据统计,其中有并发症资料记录的研究共12项,可以从中准确提取出数据的有7项共包涵57名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共50名。可得出围手术期死亡的研究共4项共包涵47名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患者共9名。发生较多的并发症类型为胰漏、腹腔感染、肝衰竭等,而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不尽相同,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结 论]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囊癌患者术后1生存率56.3%、2年生存率26.4%、3年生存率9.3%、5年生存率6.6%,比非手术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另外手术R0切除较非R0切除的5年生存率明显增高。但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较高,复发率高。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囊癌患者可延长其生存期,但通过术前及术后积极措施有望较少并发症从而减少病死率,争取手术R0切除减少术后复发。综合看来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囊癌患者可延长其生存期,对于胆囊癌治疗有一定价值。

曾庆昇[9](2019)在《10年十二指肠GIST临床病理资料的单中心回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十二指肠GIST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影响十二指肠GIST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治疗、获得根治性切除(R0)的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总结、评估不同手术术式的操作方法和近、远期疗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十二指肠GIST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十二指肠GIST患者48例,男女比例1.5:1,平均年龄(58.2±9.4)岁。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34例,70.8%),肿瘤最多见于十二指肠降段,共26例。全组行局限性切除术(limited resection,LR)3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15例。LR组相较PD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核分裂象等方面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PD组相较于LR组肿瘤直径更大(P=0.021)、危险度分级更高(P=0.029)、AJCC分期更晚(P=0.039)、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降段(P=0.003),两种术式选择与肿瘤系膜侧边缘距乳头距离和是否侵犯胰腺呈显着相关性(P=0.000;P=0.000)。手术疗效方面,LR组相较PD组术中出血更少(P=0.001)、手术耗时更短(P=0.000)、术后离院时间更快(P=0.000)、住院花费更低(P=0.004)。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27.3%vs.40%)和术后严重并发症(III-V级)发生率(6.1%vs.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OS和RF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589,P=0.0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大小(P=0.013)、核分裂象(P=0.000)、肿瘤危险度分级(P=0.013)及AJCC分期(P=0.003),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核分裂象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十二指肠GIST最常见的首发临床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多位于十二指肠降段。LR手术在近期疗效方面优于PD手术,十二指肠GIST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与手术术式无明显相关。在手术技术可行和满足肿瘤学治疗要求的条件下,LR是十二指肠GIST合适的外科治疗术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十二指肠GIST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金琦智[10](2019)在《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术在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随机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端侧吻合术和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术进行胰肠吻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情况,探讨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术在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根据术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和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分为两个亚组进行亚组内比较分析,评价该术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08-2018.08于XX医院肝胆胰中心行PD手术治疗的患者。共纳入206例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悬吊组和经典组,悬吊组共119人,均采用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术行胰肠吻合。经典组共87人,均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端侧吻合术行胰肠吻合。针对意见尚不统一的两个因素,分别设立两个亚组:(1)胆红素亚组:根据黄疸程度的不同,分为高胆红素亚组,TBIL≥171(?)mol/L;低胆红素亚组,TBIL<171(?)mol/L。高胆红素亚组中悬吊组共43例、经典组共23例,低胆红素亚组中悬吊组共76例,经典组共64例;(2)白蛋白亚组:根据术前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设为高蛋白亚组,ALB≥35g/L;低蛋白亚组,ALB<35g/L。高蛋白亚组中悬吊组共85例、经典组共59例,低蛋白亚组中悬吊组共34例、经典组共28例。分别对悬吊组和经典组及其对应亚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ALB、TBIL、合并症及腹部手术史),术中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例数、胰腺质地、胰管直径、病理资料其他特殊情况),术后并发症资料(总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生化漏(Biochemical Leakage,BL)、术后出血(Pos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emorrhage,PPH)、胃排空障碍(Delayed Gastric Empting,DGE)、胆瘘、乳糜漏、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再次手术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悬吊组和经典组患者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1)悬吊组:低胆红素亚组和高胆红素亚组术前资料中,仅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分别为47.89±45.48(?)mol/L和260.99±60.59(?)mol/L。余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亚组可进行差异性比较。高蛋白亚组和低高蛋白亚组患者术前资料中,仅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分别为39.25±2.45g/L和31.57±2.44g/L。余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亚组可进行差异性比较。(2)经典组:低胆红素亚组和高胆红素亚组术前资料中,仅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分别为28.5(21.30~54.10)μmol/L和260.3(182.3~318.6)μmol/L。余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亚组可进行差异性比较。高蛋白亚组和低高蛋白亚组患者术前资料中,仅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分别为39.25±2.45g/L和31.57±2.44g/L。余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亚组可进行差异性比较。2、悬吊组和经典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56.76±71.80 min和377.99±68.52 min,悬吊组明显低于经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术中资料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病理资料,良性病变30例(14.6%),恶性病变176例(85.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悬吊组:高胆红素亚组术中输血12例明显多于低胆红素亚组6例(27.9%VS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亚组术中出血量较低胆红素亚组多[350(300~400)ml VS 350(280~397.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术中资料两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高蛋白亚组和低高蛋白亚组术中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2)经典组:高胆红素亚组术中出血量较低胆红素亚组多[345(280~380)ml VS380(380~43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术中资料两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高蛋白亚组和低高蛋白亚组术中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3、20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共计81例(39.3%),围手术期死亡1例(0.5%)。经典组发生POPF(B级+C级)患者17例明显多于悬吊组10例(19.5%VS 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典组发生B级胰瘘15例(17.2%),C级胰瘘2例(2.3%);悬吊组发生B级胰瘘9例(7.6%),C级胰瘘1例(0.8%),两组B级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1)悬吊组:低胆红素亚组和高胆红素亚组术后并发症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高蛋白亚组和低高蛋白亚组术后并发症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2)经典组:低胆红素亚组和高胆红素亚组术后并发症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低高蛋白亚组和高蛋白亚组胰瘘发生率分别32.1%和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术后并发症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4、悬吊组双侧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低于经典组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术后恢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1)悬吊组:低胆红素亚组和高胆红素亚组术后恢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高蛋白亚组和低高蛋白亚组术后恢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2)经典组的低胆红素亚组和高胆红素亚组术后恢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高蛋白亚组和低高蛋白亚组术后恢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结论:1.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法可显着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胰瘘的发生率,是一种适用范围广、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2.术前高TBIL水平(TBIL≥171μmol/L)是增加PD术中出血量的危险因素。

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诊疗初探(附5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材料
    2.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诊断标准
        2.3.1 分级标准
        2.3.2 分期标准
    2.4 随访信息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检验、检查结果
        3.2.1 检验结果
        3.2.2 影像学诊断
        3.2.3 病理检查
    3.3 治疗、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演变
    4.2 病因与临床分类
    4.3 临床特点及诊断方式
    4.4 转移影响因素分析与治疗方法
    4.5 预后分析
第5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诊疗探讨
    参考文献

(2)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胃瘫外敷方早期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综述
    综述一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中医研究进展
        一、古代中医认识
        二、当代医家认识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西医研究进展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诊断及分级
        四、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Meta分析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前言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检索策略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4. 质量评价
        5. 资料提取
        6. 统计方法
        7. 模型构建的方法
    第二节 Meta分析结果及模型构建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文献分析
        3. 文献质量评价情况
        4.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发病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5.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
    第三节 讨论
        1. Meta分析合并结果
        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的风险预测模型的使用说明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研究一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及简化
        前言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1. 模型验证
        2. 模型简化
        第三节 讨论
        1. 既往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
        2. 模型的优效性及不足
    研究二 结合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评价“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疗效评价及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前言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
        3. 治疗方案
        4. 数据收集
        5.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评价
        3. 优势人群特征筛选
        4. 安全性分析
        5. 随访
        第三节 讨论
        1. “治未病”思想与消化系统肿瘤术后PGS
        2. 结合PGS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胃瘫外敷方”提前干预效果及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3. “胃瘫外敷方”组方潜力挖掘
        4.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结合“胃瘫外敷方”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性
    三、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附录1: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发病因素森林图
    附录2: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发病因素漏斗图
    附录3: 验证人群PGS发生概率及得分表
个人简介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贯穿式胰空肠吻合对降低胰瘘发生率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引言
二、资料和方法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
附录B 中英文缩略词
附录C 综述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及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手术主要流程
2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分级指标
    2.3 倾向性评分匹配性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缩略词表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6)如何向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稳步过渡:单中心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手术方法
        2.3.1 LPD 组
        2.3.2 LAPD 组
        2.3.3 OPD 组
    2.4 观察指标与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手术情况
    3.2 术后恢复情况
    3.3 并发症
    3.4 随访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LPD的发展历程与优势
    4.2 探讨LAPD的过渡作用
    4.3 分析LPD的安全可行性
    4.4 稳步过渡LPD的经验总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LPD发展历史
    2.2 手术方式
    2.3 LPD手术流程与入路方式
        2.3.1 手术流程
        2.3.2 入路方式
        2.3.3 消化道重建
    2.4 LPD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2.5 LPD学习曲线
    2.6 LPD安全性及可行性
    2.7 LPD有效性
    2.8 LPD优势与不足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纳入及排出标准
        3.1.3 术前准备
    3.2 研究方法
        3.2.1 手术方法
        3.2.2 术后管理
        3.2.3 观察指标
        3.2.4 术后并发症诊断标准
        3.2.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基本资料对比结果
    4.2 手术指标比较对比结果
    4.3 术后并发症对比结果
    4.4 术后切除淋巴结对比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囊癌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Ⅱ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10年十二指肠GIST临床病理资料的单中心回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病例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临床病理参数
    1.1.5 手术方式和并发症
    1.1.6 原发完全切除GIST的危险度评估
    1.1.7 随访
    1.1.8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患者情况和临床病理资料
        1.2.1.1 临床病人基本情况
        1.2.1.2 病理检查资料
    1.2.2 不同危险度评估系统比较
        1.2.2.1 改良NIH与 AFIP分级系统比较
        1.2.2.2 不同临床资料的肿瘤危险度比较
    1.2.3 手术相关资料
        1.2.3.1 LR组与PD组临床资料比较
        1.2.3.2 LR组与PD组手术相关指标及近期疗效比较
        1.2.3.3 LR组与PD组术后病理比较
        1.2.3.4 LR组与PD组远期疗效比较
    1.2.4 预后分析
        1.2.4.1 总体OS及RFS
        1.2.4.2 辅助治疗预后比较
        1.2.4.3 单因素分析
        1.2.4.4 多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十二指肠GIST的基本特点
        1.3.1.1 十二指肠GIST流行病学
        1.3.1.2 十二指肠GIST临床特点
        1.3.1.3 十二指肠GIST病理学特点
    1.3.2 十二指肠GIST切除术式选择原则
        1.3.2.1 不同的手术方式适应证
        1.3.2.2 局限性切除术术式探讨
    1.3.3 LR与PD近远期疗效比较
    1.3.4 十二指肠GIST预后研究
        1.3.4.1 预后因素分析
        1.3.4.2 辅助治疗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十二指肠间质瘤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术在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诊疗初探(附52例分析)[D]. 童风雄. 南昌大学, 2021(01)
  • [2]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胃瘫外敷方早期干预研究[D]. 蒋璐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贯穿式胰空肠吻合对降低胰瘘发生率的价值[D]. 王浩.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4]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龚成功,黄明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1(03)
  • [5]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研究[D]. 陈东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如何向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稳步过渡:单中心经验[D]. 龚成功. 南昌大学, 2020(08)
  • [7]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 张智轩. 吉林大学, 2020(08)
  • [8]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囊癌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候泽健.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10年十二指肠GIST临床病理资料的单中心回顾研究[D]. 曾庆昇.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术在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金琦智. 遵义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