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锈钢内筒多层高压容器焊接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1](2020)在《多层压力容器开孔设计》文中指出介绍了几种高压多层压力容器的开孔结构及一般特点,给出了开孔补强计算与峰值应力计算方法,推荐了计算开孔应力集中系数,并要求控制在不大于2.25。
王昫心[2](2017)在《新型两槽型钢带缠绕容器筒体承力性能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压容器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包括了化工、石油到核电、航空等诸多领域。随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压容器工作条件越发苛刻,对容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容积、压力等工作参数的提高,造成设计的筒体壁厚很大,其重量十分庞大,制造难度显着增加。基于从高压容器安全性和制造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围绕大壁厚高压筒体的制造技术,人们一直探索通过结构优化来设计出更合理的高压容器形式。其中钢带缠绕式压力容器因其受力合理,具有“只漏不爆”安全特性等得到了研究者长期关注及良好应用,该类型容器是以早期的德国型槽绕带容器以及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中国扁平绕带容器为代表。新型两槽型钢带缠绕容器吸取了现有绕带容器的优点并进行了合理改进,本论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针对新型型钢带缠绕容器的承力性能做了较详细的仿真研究和工程实例设计分析等,主要内容归结如下:首先,总结分析了新型两槽型钢带缠绕容器在结构组成、制造工艺、承力性能等方面与德国型槽绕带容器、扁平绕带式容器的各自特点及主要区别。完成对新型两槽型钢带缠绕容器承力性能的弹性理论分析。建立适用于该绕带筒体的力学分析模型和基本假设。按带层等效壁厚模型建立了筒体轴向应力计算及内筒与带层接触压力的计算方法;对内筒与钢带层的环向与径向应力则采用拉美公式作近似计算。根据弹塑性理论,结合Tresca和Mises屈服失效准则,通过平衡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推导了筒体的极限承载载荷计算,即钢带缠绕组合筒体的全屈服压力以及环向和轴向爆破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另外,运用ANA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将组合筒体简化为轴对称模型,全面地分析了这种新型钢带缠绕结构的受力特点,包括应力分析及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等,比较了该钢带缠绕结构在不同内压与内径工况下应力分布情况,并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合理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结构的破坏形式进行探讨,分析了影响其破坏形式的因素及优化方法;对该绕带筒体的钢带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了改善建议;不同类型的新型钢带结构进行对比,全面比较了各种类型钢带结构的受力特点,并对今后针对该新型绕带结构的钢带选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李湘璐[3](2017)在《年处理核桃350吨超临界萃取生产工艺与设备配套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核桃油是核桃的主要成分,在预防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方面有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本文选用超临界萃取技术进行核桃油工业化生产,在通过实验获得基本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对工业化超临界萃取核桃油设备进行初步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以云南大理产的核桃为原料,以核桃油的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并结合经验数据,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核桃油的工艺参数选择,确定萃取过程中压力、温度、时间、粉碎程度等参数。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核桃油的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小时,分离釜1压力10-11MPa,温度40℃,分离釜2压力6-7 MPa,温度40℃;此外,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超临界萃取核桃油设备工艺设计、主要设备选型提供依据。2.结合国内超临界生产设备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水平,根据工艺参数及设计任务,对超临界萃取核桃油设备的萃取分离、流体输送、自动控制、气体回收、在线清洗、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系统进行工艺方案的选择及设计。3.对系统中的萃取釜、分离釜、换热器、主泵、缓冲罐等主要设备进行结构初步计算及选型,并对萃取釜中的吊篮结构、分离釜气体进出口方式进行改进。4.设计运用化工软件SW6-2011进行相关设备设计选型及强度校核,运用AUTOCAD 2015进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通过本文完成年处理量350吨核桃的超临界萃取生产设备的初步工艺设计,为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参考,进而为核桃油的工业化生产开发了一条新途径,同时可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裴召华,郭廷顺[4](2016)在《临近超高压多层包扎容器的部分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国内压力容器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设计压力大于35.0 MPa多层容器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对1台公称直径为DN700mm、设计压力为99.75 MPa的多层包扎氮气储罐的设计过程、主要制造要求及应力分析等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期对临近超高压多层包扎容器的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
杨小刚,赵颖,高芳[5](2012)在《高压容器多层包扎筒体的研制》文中认为本文以某项目中的高压容器为例,对多层包扎式筒体制造中的关键工艺和检验检测技术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主要制造难点,可为类似产品的制造提供借鉴。
刘贤信[6](2012)在《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及氢在金属中的富集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氢能以其来源丰富、无污染、燃烧效率高、可再生等优点成为新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氢能可储存和输送,是能量密度低、难储存、稳定性差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桥梁,是人类战略能源的发展方向。经济、安全、可靠的储氢是氢能规模化利用的关键之一。高压储氢具有设备结构简单、压缩氢气制备能耗低、充放速度快等优点,是目前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储氢方式。高压储氢容器是高压储氢系统的关键设备。随着高压氢系统从应用示范向工业应用转变进程的加快,对高压储氢的规模和安全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与之相适应高压储氢容器将继续朝着大容积、高压力、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大容积高压储氢容器结构强度优化设计和金属材料高压氢脆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高压容器储氢技术和装备”(项目编号:2006AA05Z143)和“70MPa高压氢气储存加注系统关键技术及装置研究”(项目编号:2009AA05Z118)的支持下,针对浙江大学发明的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结构,本文围绕容器筒体等强度优化设计、封头与筒体连接结构强度、容器安全性及氢在金属中的富集特性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基于带宽方向有效正应力和切应力模型,推导出考虑钢带层间摩擦力的缠绕预应力及工作状态下应力分析方法,完善和发展了钢带错绕筒体弹性应力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逆向递推思想的钢带缠绕预拉应力计算方法,开发了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优化设计软件(登记号为:2011SR060577),并以自主研制的75MPa、2.5m3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为例,将本文建立的钢带缠绕预拉应力确定方法与前人提出的低应力内筒法及未考虑摩擦力的等切应力缠绕法进行比较,本文建立的方法既实现了钢带层沿壁厚方向的等强度,又将内筒应力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具有显着的优点。(2)以自主研制的75MPa、2.5m3高压储氢容器为对象,开展了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封头和筒体连接结构强度试验研究,获得了加强箍、封头及其连接部位应力随内压的变化情况。建立了精度较高的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封头和筒体连接结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封头和筒体连接结构在容器超压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封头与加强箍配合面形成裂纹尖端在多次加载时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加强箍结构经验设计方法的合理性。(3)从介质、设备、环境、操作与管理等方面,对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辨识,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结合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自身的结构特点,从设计要点、实践基础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对保障容器安全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利用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封头和筒体均为多层结构的特点及其“只漏不爆”的失效特性,开发了容器泄漏监控系统,实现了容器安全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测。(4)基于弹塑性断裂力学理论和广义扩散定律,建立了局部应力场作用下氢在金属中扩散行为的顺序耦合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揭示了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温度和材料界面等因素对氢的扩散行为与富集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氢在局部富集的措施。
陈林,黄玉梅,孙国梁[7](2012)在《多层整体包扎尿素合成塔的制造与检验》文中提出本文重点介绍了采用多层整体包扎技术制造尿素合成塔的工艺过程和质量控制点,该技术制造工艺先进,机械化程度高,可显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适合向产品大型化发展。
王忠,李天琪,朱孝钦,宋鹏云,胡明辅[8](2012)在《整体多层包扎尿素合成塔制造关键工序及其质量控制》文中认为对尿素合成塔筒体的各种结构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着重介绍不锈钢衬里整体多层包扎尿素合成塔制造关键工序及其质量控制要点。整体多层包扎尿素合成塔的制造实践表明,通过建立合理的制造过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控制制造关键工序及其质量要求,能保证整体多层包扎尿素合成塔的制造质量和安全性能。
刘子良[9](2012)在《化工机械高压容器筒体的制造》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构成所需壁厚,出现了各种高压容器的制造方法和结构形式。总的来讲,分为单层和多层两大类。每一类又有多种制造方法和结构形式。由于高压容器的封头制造前面已经涉及,本文将重点介绍高压容器筒体的制造问题。当前高压容器的筒体制造方法和结构形式中,以单层卷焊、多层包扎、热套式、绕板式、绕带式等最为常见。
甄亮[10](2012)在《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预应力研究》文中指出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是一种使各包扎层板纵、环焊缝均错开的新型多层结构,它除具有多层包扎式容器所具有的优点外,另一突出优点是避免了对容器的制造质量和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深环焊缝,极大的减少了高压容器的薄弱环节,提升了容器的承载能力和安全系数,同时还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加工制造方便的优势。由于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的安全性和制造的方便性,它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但其在包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预应力及预应力对容器使用过程的影响研究还很不完善,迄今为止,包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预应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因此,开展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预应力的研究和建立相应的设计方法对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整体多层结构压力容器内筒与层板的力学模型,深入分析并提炼得到影响预应力的主要因素,研究包扎夹紧力与预应力的关系,揭示多层包扎容器预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和对整体多层包扎容器的水压试验和爆破试验研究,探讨了超水压试验与层间预应力的关系,为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预应力的合理应用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建立了整体多层夹紧式压力容器的包扎夹紧力学模型,研究得到该结构压力容器预应力沿壁厚的分布规律,内壁面为压缩应力,外壁面为拉伸应力,且内壁面的压缩应力逐步阶梯式上升为包扎层板的拉伸应力,径向应力在环向应力为零的区域达到最大值。2)通过内圆筒、层板力学模型为基础分析,提炼得到了多层结构参数此参数是一个仅与多层包扎容器结构有关参数,能直接表征多层包扎容器的预应力情况,当多层包扎结构压力容器的包扎层板超过6层时,容器壁厚可减少12%以上。3)得到容器层板包扎夹紧应力的上、下限约束条件。上限约束条件是确保层板夹紧应力集中部位不出现屈服;下限是确保第一层包扎层板始终保持拉伸预应力,以使层板不出现滑移。4)层板与内圆筒的接触是预应力的源头,在不改变本质力学关系前提下简化接触面情况,得到了局部接触力学模型,并计算获得了接触压力和接触半径的解析解。5)由于预应力及层间间隙的存在,常规水压试验不能达到预应力均匀分布的预期目标。论文通过理论与试验,分析验证了多层包扎结构容器的超水压试验的最佳压力范围为1.9-2.0倍设计压力;超水压试验不仅调整了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的预应力分布,同时还有提升容器承载能力的作用。6)论文建立了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的局部接触、整体接触和多层结构超水压试验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获得的了接触压力与接触半径的数值解,与接触压力和接触半径的解析解误差分别为5%和11.9%;整体接触模型的接触压力数值解与解析解误差在3%以内;超水压试验数值模拟计算显示内圆筒应力水平下降7%左右,当超水压达到2.0倍设计压力,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内圆筒及第一层包扎层板将出现屈服。7)通过对整体多层夹紧式试验容器分别以1.25,1.3,1.6,1.75倍设计压力进行超压试验,并进行了内外壁的应力测试,内壁实测应力与解析解有较好的符合性和再现性,1.45倍水压时内壁局部点发生屈服,进行超水压试验范围使容器内外壁应力得到了调整,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外壁应力有较多的储备能力,容器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另外,高压容器密封泄漏可以采用环氧树脂胶进行补救。8)容器爆破试验证明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有较高承载能力,实测爆破压力值与解析值都大,其爆破安全系数为3.16,爆破压力实测值与解析计算值相比的最大误差是第三强度理论,为26.7%。其他公式获得的爆破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最大误差均不超过15.4%。
二、不锈钢内筒多层高压容器焊接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锈钢内筒多层高压容器焊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压力容器开孔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层压力容器开孔的概况 |
2 高压多层容器开孔结构的一般特点 |
3 多层压力容器与开孔接管连接结构的设计 |
3.1 扁平绕带容器开孔结构 |
3.2 多层包扎与套合式容器的开孔结构 |
3.3 夹紧式多层高压容器的开孔结构 |
3.4 夹紧式多层锥形壳顶部开孔结构 |
3.5 球壳开孔结构 |
3.6 带衬里的多层容器接管设计 |
4 多层高压容器开孔补强的计算方法 |
5 开孔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 |
5.1 以单层壳体计算方法作为多层壳体估算依据 |
5.2 按多层壳体开孔处的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 |
(1) 先计算只承受内压力作用时,筒体侧向开孔时集中系数。 |
(2) 考虑承受内套合压力作用时,筒体侧孔开孔环向集中系数。 |
(3) 考虑承受外套合压力作用时,筒体侧孔环向集中系数。 |
6 疲劳寿命的估算与试验 |
7 结语 |
(2)新型两槽型钢带缠绕容器筒体承力性能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压容器特点与发展趋势 |
1.1.1 现有高压容器的结构特点 |
1.1.2 高压容器的失效形式 |
1.1.3 高压容器总体要求及发展趋势 |
1.2 典型钢带缠绕容器的结构特点和研究现状 |
1.2.1 德国型槽绕带式容器结构 |
1.2.2 扁平绕带式容器结构 |
1.3 新型两槽型钢带缠绕容器及其研究现状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结构组成 |
1.3.3 制造工艺 |
1.3.4 组合筒体承力初步分析 |
1.3.5 主要特点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两槽型钢带容器承力性能理论分析 |
2.1 力学模型及基本假设的建立 |
2.2 组合筒体在内压下的弹性分析 |
2.2.1 组合筒体轴向应力计算 |
2.2.2 内筒与钢带层间接触压力计算 |
2.2.3 内筒与钢带层环向与径向应力计算 |
2.3 组合筒体的极限载荷分析 |
2.3.1 环向爆破压力计算 |
2.3.2 轴向爆破压力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两槽型钢带容器承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
3.1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介 |
3.2 两槽型钢带容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1 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 |
3.2.2 模型尺寸计算 |
3.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 两槽型钢带容器有限元结果分析 |
3.3.1 应力强度校核 |
3.3.2 关于修正系数x的探讨 |
3.3.3 轴向承载分析 |
3.3.4 环向及径向承载分析 |
3.3.5 接触压力分析 |
3.3.6 极限载荷分析 |
3.3.7 疲劳承载分析 |
3.3.8 不同内压下的筒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3.3.9 不同内径下的筒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3.4 对破坏形式的探讨 |
3.4.1 内筒所占壁厚比的影响 |
3.4.2 摩擦系数的影响 |
3.5 结构优化设计 |
3.5.1 钢带宽度 |
3.5.2 钢带过渡圆角 |
3.6 S型钢带筒体与原S型钢带筒体的比较 |
3.7 S型钢带筒体与山型钢带筒体的比较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压储氢容器的工程实例分析 |
4.1 高压储氢容器的的发展背景 |
4.1.1 高压储氢容器的概况及特点 |
4.1.2 高压储氢容器的材料要求 |
4.1.3 高压储氢容器的发展方向 |
4.2 工程实例的设计条件 |
4.3 工程实例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 |
4.3.1 筒体部分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 |
4.3.2 辅助部分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 |
4.3.3 工程实例的设计计算说明 |
4.4 工程实例的有限元分析 |
4.4.1 设计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 |
4.4.2 水压试验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 |
4.4.3 疲劳强度评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5.2 对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3)年处理核桃350吨超临界萃取生产工艺与设备配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1.1. 设计内容 |
1.2. 选题依据 |
1.3. 意义 |
1.4. 设计原则 |
1.5. 设计方法 |
二 超临界萃取核桃油工艺参数选择 |
2.1. 原料与设备 |
2.1.1. 原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萃取工艺流程 |
2.2.1. 原料预处理 |
2.2.2. 萃取流程 |
2.3. 实验方法及内容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萃取压力的确定 |
2.4.2. 萃取温度的确定 |
2.4.3. 萃取时间的确定 |
2.4.4. 核桃粒度的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2.5.1. 超临界萃取核桃油工艺参数 |
2.5.2. 萃取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 |
三 萃取系统工艺流程设计 |
3.1. 设计要求 |
3.2. 物料衡算 |
3.2.1. 生产规模 |
3.2.2. 物料衡算 |
3.3. 工艺方案设计 |
3.3.1. 萃取方案设计 |
3.3.2. 分离方案设计 |
3.3.3. 流体输送方案设计 |
3.3.4. 气体回收方案设计 |
3.3.5. 控制方案设计 |
3.3.6. 安全措施 |
3.3.7. 清洗设计 |
3.3.8. 环境污染控制设计 |
3.4. 小结 |
四 主要设备选型 |
4.1. 萃取釜 |
4.1.1. 结构型式及选材 |
4.1.2. 设计要求 |
4.1.3. 选型计算 |
4.1.4. 料篮结构改进 |
4.2. 分离釜 |
4.2.1. 设计要求 |
4.2.2. 选型计算 |
4.2.3. 釜内管路设计改进 |
4.3. 主泵 |
4.3.1. 结构型式 |
4.3.2. 选型计算 |
4.3.3. 选型结果 |
4.4. 换热器 |
4.4.1. 选型计算 |
4.4.2. 选型结果 |
4.5. 储罐 |
4.5.1. 选型计算 |
4.5.2. 选型结果 |
4.6. 管道系统设计 |
4.6.1. 管道系统的选型 |
4.6.2. 管道流程图 |
4.7. 小结 |
五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之处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参考标准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附录G |
附录H |
附录I |
附录J |
(4)临近超高压多层包扎容器的部分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氮气储罐参数简介 |
2 设计过程 |
2.1.1 筒体 |
2.1.2 封头 |
2.1.3 接管 |
2.2 计算厚度 |
2.2.1 筒体 |
2.2.2 封头 |
2.2.3 接管 |
2.3 结构设计 |
3 主要制造要求 |
3.1 材料要求 |
3.1.1 筒体 |
3.1.2 封头 |
3.1.3 锻件 |
3.2 进厂验货 |
3.3 其他要求 |
5 结语 |
(5)高压容器多层包扎筒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品主要参数 |
1.1 主要参数 |
1.2 筒体材质 |
1.3 筒节主要尺寸参数 |
2 制造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
2.1 衬里内筒 |
2.1.1 制造工艺流程 |
2.1.2 质量控制措施 |
2.2 层板 |
2.2.1 制造工艺流程 |
2.2.2 质量控制措施 |
2.3 筒体包扎 |
2.3.1 制造工艺流程 |
2.3.2 质量控制措施 |
2.4 筒节组装 |
2.4.1 制造工艺流程 |
2.4.2 质量控制措施 |
3 结论 |
(6)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及氢在金属中的富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氢能发展概述 |
1.1.2 高压容器储氢技术发展概述 |
1.2. 高压储氢容器研究进展 |
1.2.1 高压储氢容器发展演变历程 |
1.2.2 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结构特点 |
1.2.3 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结构强度与设计方法 |
1.3. 高压氢脆研究进展 |
1.3.1 高压氢脆机理 |
1.3.2 材料抗氢脆性能评价 |
1.4. 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课题来源 |
1.5.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 章节安排 |
第2章 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筒体等强度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理论分析 |
2.2.1 带宽方向有效正应力和切应力模型 |
2.2.2 钢带错绕筒体弹性应力分析 |
2.2.3 内压弹性应力 |
2.2.4 钢带缠绕引起的预压应力 |
2.2.5 钢带错绕筒体工作状态下应力 |
2.3 钢带缠绕预拉应力确定方法 |
2.3.1 钢带缠绕预拉应力求解流程 |
2.3.2 预应力损失 |
2.4 优化设计软件开发 |
2.5 工程设计实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封头和筒体连接结构强度研究 |
3.1 引言 |
3.2 容器封头与筒体连接结构 |
3.3 连接结构强度试验研究 |
3.3.1 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
3.3.2 测点布置方案 |
3.3.3 加载程序 |
3.3.4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3.4 连接结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3.4.1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
3.4.2 超压失效过程分析 |
3.4.3 残余应力对后续加载时裂尖变形行为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安全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高压储氢容器风险因素辨识 |
4.3 高压储氢容器风险控制对策 |
4.4. 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安全保障 |
4.4.1 设计要点 |
4.4.2 实践基础 |
4.4.3 标准制定 |
4.4.4 容器泄漏监控系统开发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氢在金属中的扩散与富集行为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于顺序耦合的氢扩散分析方法 |
5.2.1 弹塑性断裂力学分析 |
5.2.2 扩散分析 |
5.2.3 顺序耦合分析 |
5.3. 数学建模 |
5.3.1 基本假设 |
5.3.2 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 |
5.3.3 数值模型 |
5.3.4 模型验证 |
5.4. 分析与讨论 |
5.4.1 裂尖应力应变场的影响 |
5.4.2 环境温度的影响 |
5.4.3 材料界面的氢富集 |
5.4.4 预防氢富集的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在读期间获得奖项 |
(7)多层整体包扎尿素合成塔的制造与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尿素合成塔简介 |
2 制造工艺 |
2.1 材料 |
2.2 内筒体 |
2.2.1 制造工艺 |
2.2.2 检测要求 |
2.2.3 注意事项 |
2.3 层板 |
2.3.1 制造工艺 |
2.3.2 检测要求 |
2.3.3 注意事项 |
2.4 氦检漏 |
2.4.1 检漏孔 |
2.4.2 采用氦检漏的必要性 |
2.4.3 试验过程 |
2.4.4 检测要求 |
3 结语 |
(8)整体多层包扎尿素合成塔制造关键工序及其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尿素合成塔筒体的结构及其特点 |
1.1 多层绕带式 |
1.2 多层热套式 |
1.3 多层包扎式 |
1.4 整体多层包扎式 |
2 整体多层包扎尿素合成塔的制造关键工序及其质量控制 |
2.1 整体多层包扎尿素合成塔的制造关键工序 |
2.2 整体多层包扎尿素合成塔的制造质量控制 |
2.2.1 材料及其检验 |
2.2.2 封头的制作质量控制 |
2.2.3 内筒体的制作质量控制 |
2.2.4 层板包扎的质量控制 |
2.2.5 尿素合成塔制造完毕后的检验与试验 |
3 结束语 |
(9)化工机械高压容器筒体的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层卷焊式高压容器筒体的制造 |
2 整体锻造式高压容器筒体的制造 |
3 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筒体的制造 |
4 绕带式高压容器筒体的制造 |
4.1 槽型钢带式筒体 |
4.2 扁平钢带式筒体 |
5 绕板式高压容器筒体的制造 |
6 热套式高压容器筒体的制造 |
7 结语 |
(10)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预应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概述 |
1.1.1 高压容器发展概述 |
1.1.2 高压容器结构型式 |
1.2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压力容器理论研究综述 |
1.2.2 压力容器强度理论研究综述 |
1.2.3 压力容器接触理论研究综述 |
1.2.4 国外压力容器研究综述 |
1.2.5 国内外文献综述评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预应力解析分析 |
2.1 预应力解析计算 |
2.1.1 厚壁高压容器理论概述 |
2.1.2 包扎结构力学模型 |
2.1.3 多层结构参数探讨 |
2.2 包扎夹紧力解析计算 |
2.2.1 层板包扎应力上限 |
2.2.2 层板包扎应力下限 |
2.2.3 多层包扎预应力分布 |
2.3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强度分析 |
2.3.1 强度理论概述 |
2.3.2 整体多层结构容器的强度核算(弹性失效) |
2.3.3 整体多层结构容器的爆破压力计算(爆破失效) |
2.3.4 整体多层结构容器的极限载荷与安定分析 |
2.4 层板接触力学模型 |
2.4.1 接触压力的简易计算模型 |
2.4.2 局部接触力学模型 |
2.5 超水压试验理论 |
2.5.1 超水压试验原理 |
2.5.2 基于预应力的超水压试验压力范围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接触应力的数值计算 |
3.1 数值计算概述 |
3.2 有限元计算 |
3.2.1 有限单元法理论 |
3.2.2 有限元计算软件 |
3.3 接触应力数值计算 |
3.3.1 局部接触力学模型数值计算 |
3.3.2 整体多层夹紧结构接触应力数值计算 |
3.3.3 整体多层夹紧容器超水压试验数值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试验应力分析 |
4.1 试验应力分析原理与器材 |
4.1.1 试验应力分析概述 |
4.1.2 应变电测法原理 |
4.1.3 试验应力测试现场操作问题 |
4.2 层板包扎夹紧应力测试 |
4.2.1 试验概述 |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超水压试验 |
4.3.1 试验概述 |
4.3.2 环氧树脂密封制作 |
4.3.3 试验应力结果及分析 |
4.4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破坏(爆破)试验 |
4.4.1 试验装置 |
4.4.2 破坏试验过程简述及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的对比分析 |
5.1 对比分析概述 |
5.2 与国内外的研究对比 |
5.3 解析值数值解实测值对比 |
5.4 本章结论 |
结论和展望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附件 |
四、不锈钢内筒多层高压容器焊接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压力容器开孔设计[J]. 王晨. 化肥设计, 2020(02)
- [2]新型两槽型钢带缠绕容器筒体承力性能仿真分析[D]. 王昫心.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3)
- [3]年处理核桃350吨超临界萃取生产工艺与设备配套设计[D]. 李湘璐.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5)
- [4]临近超高压多层包扎容器的部分设计[J]. 裴召华,郭廷顺. 石油化工设备, 2016(04)
- [5]高压容器多层包扎筒体的研制[J]. 杨小刚,赵颖,高芳.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2(12)
- [6]大容积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及氢在金属中的富集特性研究[D]. 刘贤信. 浙江大学, 2012(03)
- [7]多层整体包扎尿素合成塔的制造与检验[J]. 陈林,黄玉梅,孙国梁.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2(08)
- [8]整体多层包扎尿素合成塔制造关键工序及其质量控制[J]. 王忠,李天琪,朱孝钦,宋鹏云,胡明辅. 化工机械, 2012(03)
- [9]化工机械高压容器筒体的制造[J]. 刘子良.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3)
- [10]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预应力研究[D]. 甄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