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中国矿大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隋庆洋[1](2015)在《二本院校:独门秘籍闯天下》文中指出在大学的江湖里,百校林立,各家争鸣。名校是考生们心驰神往的"武林名门",但因名额有限、门槛高、难度大,无法使每名考生都能如愿跨入名门。师出名门固然好,未能如愿也莫心慌。许多二本院校也有其独门秘籍,若能拜其门下,勤学苦练,毕业后同样会大有一番作为,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独门秘籍1特色专业特色专业一般是根据学校的传统和特点而设置的专业,是指一所学校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闫觅[2](2015)在《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的研究多是从工业建筑入手,以保护再利用为切入点,因此对工业遗产的关注点常在于建筑的空间、结构、风格等方面,所建立的工业遗产认定和保护体系也以从工业建筑为基准。但是工业遗产不应该局限于工业建筑,还应包括工艺流程、机器设备、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因此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应该纵观整体,只有掌握全面的信息,才能对其准确的定位。天津作为旧直隶地区的工业中心,不仅仅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缩影,更反映了天津和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清末的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的“黄金十年”再到日本占领的萧条时期,天津作为早期的开埠城市,俨然成为中外交流的窗口,同样天津地区的工业发展也不是封闭的,它反映当时中外之间的政治、权利、利益错综复杂的关系。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工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华资工业进行资源掠夺和物资倾销,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探寻工业发展的途径,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因此选择天津这个叱咤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更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近代工业的全貌。本文首先对中国现存的近代工业遗产进行梳理,将中国现存的工业遗产分为七个工业遗产群,选取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理清工业发展脉络,并提出工业遗产行业的分类标准,对现存遗产从历史、行业、形态和保护级别四个方面的遗产构成分析,并总结出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的特征。工业的发展不仅对地方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城市、建筑的发展与演变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构建了遗产群的“群-链-点”的阶梯模式,通过对军工产业链、纺织产业链、化工产业链以及公用设施中的典型案例的历史研究,明确了旧直隶地区的工业从最初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与技术,到最后精英阶层终于利用所习得的知识开展技术创新这一发展历程;在工业的建设选址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之间、中方与西方之间的角力与博弈;工业建筑的形式风格与功能布局从中体西化演变为全盘西化,最后发展到以功能为主的厂区格局,揭示了旧直隶地区在近代化过程中工业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的价值评估提供基础。工业遗产群是针对区域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型的保护理念,本文根据《下塔吉尔宪章》、《台北亚洲工业遗产宣言》、《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中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定标准,分析了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的价值定位,为天津工业遗产群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谭学立,郝然,黄烨[3](2014)在《科学发展为东浦管桩公司插上腾飞的翅膀——访中国建材管理协会副会长、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成华》文中研究表明记者: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内已成立20多年的预应力管桩生产企业,请介绍一下你们艰苦创业谋发展之路。颜成华:1993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感召下,父亲颜振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白手起家,创办了当时连云港市第一个私营管桩企业——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简称:东浦管桩公司),迈上了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创业初期,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但父亲从不气
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2011)在《依靠科技进步 坚持自主创新 着力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企业》文中指出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工作、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产学研的合作、保证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技成果的奖励工作等形式开展公司科技创新建设,详细介绍了2个国家项目、3个国债项目及9个公司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提出构建与拓展矿区资源综合利用平台构成了大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首选之路,必由之路。
葛世荣[5](2010)在《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 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文中认为在大学的三大职能中,育人是根本,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本质上都要服务于人才培养。近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诞生了一批面向产业发展的"行业型大学",它们是我国培养专门人才的摇篮、推进行业科技进步
闵涛,陈东,冉进财[6](2010)在《中国矿业大学:探索与行业高校相适宜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文中认为作为一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依矿而建,以矿为名,因矿而强",虽历经百年沧桑,但始终高举矿业大旗,肩负科技报国使命。学校矿业类学科齐全、人才培养类型层次丰富,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地处江苏省北部徐州市,近年来,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推
杨鹏霞[7](2009)在《伟大的博弈——潞安煤变出中国第一桶油纪实》文中研究指明谁占有了石油,谁就占有了世界,因为他可以用柴油统治海洋,用高度精炼的石油统治天空,用汽油和煤油统治陆地。除此之外,他还能在经济上统治他的同胞,因为从石油中他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财富!——哈维·奥康诺(1958年)引子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石油问题一直却是共和国发展的能源之痛。我国煤
王东飞[8](2005)在《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对土地塌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其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煤炭开采中的地表沉降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为此,首先介绍了我国常用的开采方法对地表塌陷的影响,然后又通过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动覆岩的动态移动破坏规律,并得出如下结论:当层面的剪切力大于抗剪强度时,下部岩层自重产生的弯曲量大于上部岩层,从而导致离层的产生,引起地表沉陷。同时,还分析了采动程度对地表下沉量的影响,如果地表采动系数小于临界采动系数时,地表的下沉很小;反之,地表的下沉量则会很大。而且还根据实测资料,得出了在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下沉率和采动程度的线性关系。为了更好地估计在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引入了概率密度函数法进行估计,该方法不仅物理意义比较明确,同时其精度也很高。此外,还对潞安矿区有关煤矿综采放顶煤采区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分别进行了分析。
张喜武[9](2003)在《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内外关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和宏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两个方面。论文在总结目前已有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兴的大型能源基地——神东煤炭责任有限公司的实际,系统研究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等问题,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神东矿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3)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研究 (4)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研究 (5)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研究 本文在利用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十年来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 论文在分析评述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保障系统的概念,并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初步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能力增长的保障系统。 2) 论文在分析和研究神东矿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神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 3) 根据神华集团中长期发展目标,研究提出了神东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实现该战略的途径与措施。 4) 系统总结了神东矿区近年来技术创新的成果,结合矿区实际,从开拓开采方案的调整、工作面开采参数选择及设备选型优化、矿井生产工艺改革和河东矿区开发建设规划等方面研究提出了确保神东发展目标实现的技术措施,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 5) 根据国内外矿山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结合近年来神东矿区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从矿区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和手段等 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 。6)根据神东矿区所处地域的特点,提出了神东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环境 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对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从 减少井下出肝量、井下粉尘治理、井下废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了矿山洁 净开采技术,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
杨作成[10](2002)在《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中国矿大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文中研究表明
二、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中国矿大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中国矿大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1)二本院校:独门秘籍闯天下(论文提纲范文)
独门秘籍1特色专业 |
院校展示 |
河南工业大学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独门秘籍2国字号 |
院校展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中北大学 |
独门秘籍3地缘优势 |
院校展示 |
北京物资学院 |
上海海事大学 |
(2)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亚洲工业遗产亟待保护 |
1.1.2 快速城市化催生大量工业遗存 |
1.1.3 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存在矛盾 |
1.2 研究综述 |
1.2.1 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 |
1.2.2 旧直隶工业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3.1 近代史的需要 |
1.3.2 城市史及建筑史的需要 |
1.3.3 工业遗产保护的需要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主要内容 |
1.4.3 概念界定 |
1.5 研究的方法与结构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论文结构 |
1.6 创新之处与未尽事宜 |
1.6.1 创新之处 |
1.6.2 未尽事宜 |
第二章 中国潜在近代工业遗产群 |
2.1 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历程 |
2.1.1 萌芽时期——清末洋务运动时期 |
2.1.2 兴盛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时期 |
2.1.3 衰退时期——工厂内迁时期 |
2.2 中国潜在的近代工业遗产群分布 |
2.2.1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工业遗产群 |
2.2.2 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工业遗产群 |
2.2.3 以济南为中心的胶东工业遗产群 |
2.2.4 以重庆为中心的川西工业遗产群 |
2.2.5 以武汉为中心的鄂湘赣工业遗产群 |
2.2.6 以广州为中心的粤闽工业遗产群 |
2.3 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 |
2.3.1 发展脉络 |
2.3.2 调查方法 |
2.3.3 构成分析 |
2.3.4 特征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器物的引进:军工产业链 |
3.1 军火制造——天津机器局 |
3.1.1 水运便利促进工业萌芽 |
3.1.2 生产设备的引进与输出 |
3.1.3 建筑形式与空间布局 |
3.2 能源提供——开滦煤矿 |
3.2.1 开滦煤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3.2.2 原煤开采技术的发展 |
3.3 运输变革——铁路的诞生 |
3.3.1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角力 |
3.3.2 中国铁路先驱——金达技师 |
3.3.3 铁路控制权的争夺 |
3.3.4 铁路附属设施 |
3.4 建筑材料——启新洋灰公司 |
3.4.1 启新公司建造始末 |
3.4.2 核心工艺——“二磨一烧” |
3.4.3 绅商集团的代表——周学熙 |
3.5 小结 |
第四章 技术的引进:纺织产业链 |
4.1 棉纺准备——棉纺工业 |
4.1.1 工艺流程 |
4.1.2 案例——恒源纱厂 |
4.2 棉纺成品——织布工业 |
4.2.1 工艺流程 |
4.2.2 案例——天津第三棉纺织厂 |
4.3 毛纺准备——毛纺工业 |
4.3.1 工艺流程 |
4.3.2 案例——东亚毛纺厂 |
4.4 毛纺成品——地毯工业 |
4.4.1 工艺流程 |
4.4.2 案例——仁立毛纺厂 |
4.5 锦上添花——印染工业 |
4.5.1 工艺流程 |
4.5.2 案例——东亚毛纺厂印染部 |
4.6 其他纺织工业 |
4.7 小结 |
第五章 技术的创新:化工产业链 |
5.1 海盐资源——塘沽盐田 |
5.1.1 滩晒技术的应用 |
5.1.2 机器设备的分类 |
5.2 化工原料——久大精盐 |
5.2.1 精盐提纯技术的提高 |
5.2.2 精英阶层的崛起 |
5.2.3 私人研究团体发轫 |
5.3 化工基础——永利碱厂 |
5.3.1 历史发展脉络 |
5.3.2 厂区空间布局 |
5.3.3 制碱技术探索 |
5.3.4 工业厂房分类 |
5.4 其他化学工业 |
5.4.1 制革业 |
5.4.2 制皂业 |
5.4.3 火柴业 |
5.4.4 玻璃业 |
5.5 小结 |
第六章 工业的基础:公用设施 |
6.1 水运枢纽的形成 |
6.1.1 码头——城市中心南移 |
6.1.2 桥梁——海河两岸连结 |
6.2 华洋之间的博弈 |
6.2.1 天津自来水公司 |
6.2.2 济安自来水公司 |
6.3 电力设施的引入 |
6.3.1 工厂动力提供——发电厂 |
6.3.2 公共性的引入——有轨电车 |
6.4 金融币制的改革 |
6.4.1 新式造币厂诞生 |
6.4.2 机器设备与工艺 |
6.4.3 造币厂建筑形式 |
6.5 小结 |
第七章 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价值评价与保护方法 |
7.1 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价值评价 |
7.1.1 历史重要性 |
7.1.2 工业设备与技术 |
7.1.3 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 |
7.1.4 文化与情感认同、精神激励 |
7.1.5 推动地方社会发展 |
7.1.6 重建、修复及保存状况 |
7.1.7 地域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 |
7.1.8 其他评价因子 |
7.2 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保护方法 |
7.2.1 工业遗产群保护方法 |
7.2.2 工业遗产产业链保护方法 |
7.2.3 工业遗产点保护方法 |
7.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天津工业大事记 |
附录二 天津显着工业列表 |
附录三 直隶工业遗产目录 |
附录四 机器局生产技术及产品 |
附录五 唐山工厂员工于1909年寄给金达的信 |
附录六 天津碱厂的生产工艺 |
附录七 天津碱厂保护事记 |
附录八 其他工业 |
附录九 民族工业中的中国工程师 |
附录十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国技师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 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产学研合作的特色优势树立人才培养新机制 |
二、以产学研合作的集成优势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
三、以产学研合作的拓展优势打造人才培养新平台 |
(6)中国矿业大学:探索与行业高校相适宜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落实“顶天立地”战略, 优化政策, 奠定产学研合作新基础 |
发挥学校特色优势, 创新机制, 搭建产学研合作新平台 |
首创成立高校董事会 |
建立校企全面合作战略联盟 |
共建校企科技创新联合体 |
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拓宽产学研合作新渠道 |
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打造东方新“鲁尔” |
共建“多晶硅与光伏能源技术研究所”, 促进经济发展转型 |
按照市场化原则组建“徐州工业设计中心”, 推进创新性市场发展 |
与徐州市共建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
(8)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对土地塌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绪言 |
1. 1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与中国21世纪议程 |
1. 2煤炭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
1. 3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
1. 4采煤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工艺特点 |
1. 5开采沉陷理论研究综述 |
第二章潞安矿区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1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历史和现状 |
2. 2煤炭生产技术特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2. 3多种经营和非煤产业概况 |
2. 4矿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概况 |
2. 5矿区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潞安矿区高产高效采煤技术及其发展 |
3. 1分层综采技术创水平 |
3. 2综采放顶煤支架的研制与改造 |
第四章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 |
4. 1采动地表沉降中上覆岩层离层显现及发展时空规律 |
4. 2潞安矿区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特征 |
4. 3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理论及方法 |
第五章潞安矿区综采放顶煤技术与地表沉降 |
5. 1王庄矿采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
5. 2常村矿采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
5. 3漳村矿14采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
第六章塌陷沉降土地适宜性评价 |
6. 1地表塌陷破坏土地评价因素 |
6. 2适宜性评价的原则与依据 |
6. 3适宜性评价方法和步骤 |
第七章主要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国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1.1.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
1.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1.1.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
1.1.4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1.1.5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展 |
1.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背景 |
1.2.1 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 |
1.2.2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3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
1.2.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
1.3 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神东矿区发展状况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研究 |
2.1 神东矿区概况及开发建设现状简介 |
2.1.1 神东矿区概况 |
2.1.2 神东矿区开发建设现状 |
2.1.3 矿区开采技术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2.2 神东矿区生产经营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2.2.1 煤炭市场及其对神东矿区生产经营的影响 |
2.2.2 外部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对矿区生产经营的影响 |
2.3 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
2.3.1 矿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性描述 |
2.3.2 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
2.4 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 |
2.4.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模型 |
2.4.2 各因素的隶属函数及各项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2.4.3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
2.4.4 评价值的计算与分析 |
2.4.5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系统评价 |
3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
3.1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3.1.1 结构分系统 |
3.1.2 技术分系统 |
3.1.3 价值分系统 |
3.1.4 制度分系统 |
3.1.5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
3.2 神华集团发展目标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3.2.1 神华集团中长期发展目标 |
3.2.2 神华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3.3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
3.3.1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
3.3.2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 |
4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系统研究 |
4.1 井田划分与开拓开采方案的调整 |
4.1.1 补连塔和上湾矿井联合开采 |
4.1.2 乌兰木伦矿开拓开采方案的调整 |
4.1.3 康家滩矿孙家沟井开拓开采方案调整 |
4.2 河东矿区总体规划方案 |
4.2.1 煤层与煤质 |
4.2.2 矿井规划 |
4.2.3 煤炭加工 |
4.2.4 矿区地面设施 |
4.2.5 矿区供电 |
4.2.6 煤炭外运 |
4.3 工作面参数与设备选型优化 |
4.3.1 综采工作面参数的确定 |
4.3.2 设备选型优化与分析 |
4.4 改造后矿井生产能力 |
4.5 矿井生产工艺的改革与完善 |
4.5.1 千万吨矿井群的设计与创新 |
4.5.2 综采工作面搬家工艺创新 |
4.5.3 连续采煤短壁机械化开采成套技术与工艺创新 |
4.5.4 矿井辅助运输方式改革与创新 |
4.5.5 煤矿生产综合自动化技术集成与创新 |
5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系统研究 |
5.1 矿区经济发展战略 |
5.2 矿区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完善 |
5.3 神东矿区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
5.3.1 依靠科技进步,创建高产高效的矿井 |
5.3.2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型配煤基地 |
5.3.3 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建立“四条线”管理体制 |
5.3.4 “产学研”相结合的外延拓展模式 |
5.4 矿区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与应用 |
5.4.1 矿区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5.4.2 矿区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
5.4.3 矿区信息化工程实施与完善 |
6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系统研究 |
6.1 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
6.1.1 神东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
6.1.2 矿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
6.1.3 矿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效益分析 |
6.2 矿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及可持续利用 |
6.2.1 矿区水资源状况 |
6.2.2 矿区目前用水量分析 |
6.2.3 矿区2005年用水量预测分析 |
6.2.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
6.3 矿区洁净开采技术 |
6.3.1 减少井下出矸量的技术与措施 |
6.3.2 井下粉尘的治理技术 |
6.3.3 减少井下废气污染的技术与措施 |
6.3.4 矿井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研究 |
6.3.5 地表塌陷区的治理 |
7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中国矿大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本院校:独门秘籍闯天下[J]. 隋庆洋. 求学, 2015(29)
- [2]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研究[D]. 闫觅. 天津大学, 2015(08)
- [3]科学发展为东浦管桩公司插上腾飞的翅膀——访中国建材管理协会副会长、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成华[J]. 谭学立,郝然,黄烨. 江苏建材, 2014(06)
- [4]依靠科技进步 坚持自主创新 着力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企业[A]. 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 2011
- [5]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 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J]. 葛世荣. 中国高等教育, 2010(19)
- [6]中国矿业大学:探索与行业高校相适宜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J]. 闵涛,陈东,冉进财.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03)
- [7]伟大的博弈——潞安煤变出中国第一桶油纪实[J]. 杨鹏霞. 黄河, 2009(S1)
- [8]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对土地塌陷的影响研究[D]. 王东飞.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9]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D]. 张喜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3(01)
- [10]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中国矿大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J]. 杨作成. 煤炭科技,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