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坝在浐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橡胶坝在浐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一、橡胶坝在浐河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萍,董雷,邹福建,王晓婧[1](2020)在《大跨度高水头气盾坝在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气盾坝兼具橡胶坝和钢坝的优点,2008年水利部将气盾坝列入国家推广计划。本文通过对钢坝和气盾坝工作原理及适用情况的阐述以及两种坝型的比选,最终确定郑集河口坝选用气盾坝方案。郑集河口坝是江苏省内第一座在大型工程中应用大跨度高水头气盾坝的工程,气盾坝在该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可促进气盾坝在江苏省内的推广应用以及为类似工程提供方案比选参考。

郭宇嘉[2](2019)在《灞河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及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灞河作为穿越西安市的主要河道,在西安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研究以灞河流域为对象,对灞河流域进行水质评价以及生态干扰评估,深入剖析灞河流域现存问题,并根据水质评价结果选取蓝田段和浐灞生态区段进行水动力-水质模拟研究,最终以上述各研究结果为基础,针对灞河流域不同河段的问题,提出河道生态修复建议及对策。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对实测数据以及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法对灞河流域进行水质评价。单因子评价法得出氮的含量高是导致灞河水质变差的主要因素;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结果为:灞河源头及上游河段水质较好,但随着水流的进程水体污染在逐渐增加,在经过浐灞交汇口后,由于浐河V类水的汇入,导致主河道水体降至V类标准,从第五污水厂出水口至灞河入渭河口水质又恢复为IV类水。(2)由生态干扰评估结果得出:其中水质达标率、生物多样性指数、缓冲带植被宽三项指标数值较大,分别为0.125、0.123、0.122,由此说明人类活动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干扰较为强烈。根据水质评价结果发现:水体经流蓝田段和浐灞生态区段后,水质发生明显变化,故选取灞河流域两个主要城市河段进行模拟研究。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溺河流域特色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并利用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适用性。(3)运用MIKE21水动力模型分析了不同水文年下研究区域的流场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丰水年20%保证率、平水年50%保证率和枯水年95%保证率下,灞河蓝田段研究区域整体流速基本处于0-0.1198m/s、0-0.1006m/s、0-0.070m/s之间,其中在部分区域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在与辋川河汇流的区域,因受到灞河左岸地形的扰动,部分水体向左侧偏移与辋川河水体交汇后共同流向蓝田1号坝。在丰水年20%保证率水力计算条件下,浐灞生态区的流速基本处于0-0.073m/s之间;在平水年5 0%保证率下的速度分布规律基本与丰水年保持一致,大部分区域流速处于0-0.073m/s之间;在枯水年95%保证率的水力计算条件下流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由于灞河主河道上游来水量减少,导致主体流速减小到0-0.030m/s之间,研究区域水体沿着河道走向由南向北流动,而浐河区域水力条件较差。(4)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ECO Lab水质模块,可反映灞河主要城市河段水流及各状态变量运移变化的真实情况。由模拟结果可知:辋川河与浐河水体在汇入灞河主河道时,汇流水体对灞河水体扰动面积的大小主要受控于汇流前两条河流的水流速度以及各状态变量之间的浓度差异,交汇区流速发生显着变化,导致扰动面积也随之改变。(5)灞河上游来流量与各状态变量的线性拟合结果表明:DO、COD、NO3与流量Q之间存在显着线性正相关关系,NH4、Chla与流量Q之间存在显着负线性相关关系。NO2与流量Q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6)根据水质评价及河道生态干扰评估结果,针对灞河流域生态受损河段,提出河道生态修复建议及对策。欲构建完善的流域生态系统,在改善水质的前提下,根据生态治理要求建设河道,通过水生动植物的联合放养,修复生物迁移、繁衍生息的生态空间,为流域水质改善和生态治理起到积极作用。

唐敏[3](2019)在《城市景观水体污染迁移转换规律研究 ——以桃花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景观水体一般指人类对城市内的天然河道、湖泊进行改造形成可供游玩观赏的人工湖泊,对生活休闲及城市环境生态改善有着重大意义。天然河道内水体流动性强,有较好的自净能力,而经过改造形成景观水体后,其水域覆盖面积增大,水体流速减小,水体置换周期长,水体自净能力较差,加上水体内部生活、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再生水的点源排放,导致景观水体内污染物含量增高,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影响城市生态建设。此次研究以桃花潭为例,对桃花潭水质变化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采用数值模拟的办法,建立水动力-水质模型,对湖内水动力及水质变化过程进行研究,为改善景观水体水质提供参考依据。得到以下结论:对桃花潭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发现桃花潭存在两处点源排放口分别为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口及钢铁加工厂的废水排放口,污染物浓度较大,其中总氮排放浓度高达11.36、14.2 mg/l。2017年对桃花潭4个监测点进行为期一年的水质监测,分析各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各水质指标在一年内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桃花潭水质进行评价,1-12月份其关联度分别在0.722-0.81,得出了桃花潭的总体水质等级基本处于III至V类水之间的结论。分析了不同入湖径流量下及一年内桃花潭水域的水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流态基本一致,水流方向是由南向北,水流在岛周及弯曲边界处有环流产生,整体流速较小,左右两湖流速较中间河道小,且右湖流速大于左湖流速;桃花潭内的水流流速区间处于0.00 m/s-0.56 m/s之间,其中在P=20%丰水年的入湖径流下出现最大流速0.56 m/s,且大于0.07 m/s的区域随入湖径流的增大而增多;湖内存在多个位置的流速处于适合藻类生长的流速区间,若不注重防范,则有可能导致湖内藻类繁殖过快过多引起生态系统失衡。利用经过模型验证后的水质模型对桃花潭的污染物浓度场进行水质模拟,研究入湖径流量的大小、点源污染对浓度场的影响以及年内浓度分布情况。受点源污染影响,桃花潭水域的浓度场左湖、河道及右湖呈现出明显的浓度梯度,其中桃花潭内左湖与沪河河道的污染物浓度低于右湖,桃花潭内氨氮浓度处于2.0 mg/1以上,水质已超过五类水水质标准。全湖以总氮、氨氮污染为主。随着入湖径流的增大,使得水体流速加大,对污染物的输运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第三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口处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污染物的衰减趋势是从源项到湖内及下游,点源附近区域受点源排放影响,各项污染物浓度值大且浓度上下波动,左湖内浓度值较全湖稍低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浓度值的变化有一定的季节性。第三污水处理厂点源排放对桃花潭右湖水质的影响较大,而左湖和河道基本不受其影响。

姜政云[4](2019)在《西安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评估及提升规划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城市快速发展,近年来各种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各大城市都开始致力于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城市防灾减灾方面的研究,韧性理念由此得到了广泛运用和发展。本文所阐述的城市生态韧性理论是以韧性理论为基础的对城市生态规划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通过对其内涵、特性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梳理,总结生态韧性的关键要素以及建设框架,并选择西北地区的生态新区建设示范点——西安浐灞生态区作为评估对象,通过对浐灞生态区进行城市生态韧性现状分析总结问题,基于这些现状问题设计城市生态韧性评估量化方法,并针对潜在的城市问题和建设不足之处提出具有可持续特征的城市生态韧性提升规划策略。论文主要包括五个研究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目前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基于目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城市污染等问题,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的思路转变和对策——城市生态韧性理论。第二部分:城市生态韧性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二章。首先对城市生态韧性理论的发展以及城市生态韧性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生态韧性理论的内涵、动力机制模型以及关键要素等的基础研究。第三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三章,根据第二部分所总结的城市生态韧性的动力机制以及关键要素,从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资源配置以及环境治理四个层面对浐灞生态区的城市生态建设现状进行定性分析。从现状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浐灞生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效较为明显,但空气质量较差,水体治理方面仍有待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公共交通以及通讯等设施的完善程度仍需提升;但能源消耗量仍然较大,非化石能源使用占比不高;环境治理效率仍需提高。依据以上总结的几方面现状生态韧性问题,进行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评估指标的筛选以及评估方法的构建。第四部分:包括论文第四章,首先通过筛选城市生态研究的常用评估方法,确定选用层次分析法以及综合评价法进行城市生态韧性评估的量化研究。并以城市生态韧性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综述法以及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现状问题对评估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和说明,从而设计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并且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各项评估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最终用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估指数计算模型。其次,运用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方法对浐灞生态区2010年至2017年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情况以及城市环境治理四个方面的韧性建设状况进行指标数据统计以及评估指数的计算,通过数据分析总结浐灞生态区近八年的城市生态韧性变化情况。第五部分:根据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量化评估计算结果及其变化情况,发掘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潜力,从空间规划和政策建议两个方面,分别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以及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提出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具体提升规划策略。

张景望[5](2019)在《河道治理低水头液压坝特性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河流是现代城市的重要资源和环境承载体,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除了拥有防御洪水、排涝减灾、调水引清、蓄水灌溉、内陆航运等基本功能之外,更肩负起了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小流域气候、平衡区域生态系统的责任。因此,以河道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南洋河天镇县核心区生态修复工程使用的液压坝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有限元分析,形成理论依据,以期为山西南洋河生态修复工程及山西七大流域的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论文在研究学习了国内外河道治理和蓄水坝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基于南洋河天镇县核心区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研究内容如下:(1)搜集资料,了解液压坝工作原理,根据液压坝实际运行情况建立ABAQUS有限元分析模型。(2)以有限元分析为手段,通过控制液压缸与坝面不同接触位置、不同支撑角度等因素,分析液压坝面板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3)通过对液压缸支撑力、坝面最大应力、坝面最大位移的分析,确定液压缸与坝面的最优支撑位置。(4)在最优支撑位置下对液压坝进行结构优化,并将优化结果与未优化对比,分析优化效果。本论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液压缸支撑力、坝面最大应力随液压缸支撑高度上升而减小,随坝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增大而增大,支撑高度低于坝高50%在实际工程中不建议使用。(2)坝面最大位移随坝面安放角度增大而增大,支撑位置靠近坝面中心(1、4、7号支撑位置),坝面会有外翻现象,越靠近两侧位置(3、6、9号支撑位置),坝面凹陷越严重。(3)液压缸与坝面的最佳支撑位置:高度距坝底为坝面高度的62.5%,距坝面两侧距离分别为坝宽的33.3%。(4)针对性地对液压坝面板进行加筋优化设计后,位移模态基本保持不变,液压缸支撑力基本维持不变,坝面最大应力有了大幅的下降,液压坝面板各位置位移有了大幅减小。对模型的优化、不同尺寸液压坝的分析以及液压坝在实际工程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等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孙宇航[6](2017)在《浐河下游及浐灞交汇口区域流态改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河湖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水体滞缓,水体混掺能力降低,水体含氧量降低,致使自净能力不断减弱,水体发黑发臭。本文以水体黑臭严重的西安市浐河下游及浐灞河交汇口区域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浐河下游及交汇区域水体黑臭的因素,对比提出改善浐河下游及浐河入灞交汇区水质的方案。本文采用DHI MIKE软件水动力模型数值模拟,针对研究区域的不同特性,分区域研究,充分发挥各模型的优势。建立一维水动力与橡胶坝塌坝耦合的数学模型研究塌坝洪水下的浐河下游区域水流流态;建立二、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塌坝洪水对浐灞交汇口水流流态的改善及水体置换状况。对于模型的控制方程、数值解法及主要参数文中做了详细介绍说明,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针对浐河下游及浐河入灞交汇区域水体黑臭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利用浐河12#橡胶坝3h、2h、1h、0.1h、0.01h五种不同塌坝运行方式,营造塌坝洪峰来提高区域水动力的方案,对5种改善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五种工况下浐河下游及浐河入灞交汇区域水流流态改善及滞留水体置换情况。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塌坝时间越短洪峰流量越大,塌坝流量与坝上水头呈正相关;对比分析各工况浐河下游水流流速分布,发现五种工况对浐河下游水流流态改善均有帮助,其中,工况3即浐河12#橡胶坝1h塌坝运行时,塌坝洪水对浐河下游水流流态改善最优。对浐河入灞交汇区域水流流态二维数值模拟发现,五种工况均对交汇区域水流流态改善有帮助,综合考虑流速、水流持续时间及影响范围,工况5即O.O1h塌坝为最优工况。在最优工况下对浐河入灞交汇区域三维数值模拟,发现滞留水体置换及底层流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杨智涌[7](2017)在《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张,使得许多城市外围的自然河流逐渐演变成城市内河。滨河景观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资源,不仅起着生态廊道作用,同时滨河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滨河景观的开发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促进城市产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滨水景观相关理论和案例的学习,将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作为实际案例,对滨河景观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究解决的措施和方法。本文在对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的学习中,首先剖析了滨河景观具有的生态、景观、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功能,并按照物质形态的不同,将滨河景观划分成物质形态要素和非物质形态要素,分别阐述了各要素中所包含的的内容;再按照项目概况、规划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划设计策略以及规划总结的逻辑顺序对三个代表性的滨河景观案例进行了研究,尤其在规划设计策略中对具体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灞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变迁进行研究,结合蓝田县城市发展,探讨了灞河蓝田段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由于人口增长,固定投资额以及经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推动了西安城市的扩张,导致灞河成为城市内河。在城河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灞河在城市建设中具有生态廊道、城市建设、休闲游憩功能,但城市建设也给灞河造成的诸如河道变窄、河流生境退化、水量与水质受损、河道萎缩等诸多问题。本文对灞河蓝田段的景观资源进行了调研,从区位、地缘、生态、资源、气候条件、政策和资金等几个方面对灞河蓝田段的优势条件进行了分析,再通过对国家政策和上位规划的解读,分析得出灞河蓝田段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发展契机。对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的背景进行研究,从水利、生态、旅游和城市建设方面,对该河段已有建设和规划进行梳理,根据灞河蓝田段各方面发展优势条件和机遇的分析,确定规划设计目的,指导思想和规划设计目标,并对实现该目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包括用地条件制约、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问题、已有项目制约和用地破碎化问题,现状交通、滨河带亲水、生态需水不足、游憩活动单一、吸引力不足以及村民搬迁等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分析实际案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灞河滨水生态慢生活带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总体规划布局、分区规划两个方面分析了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分别从生态水系治理、环境质量改良、道路交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布规划、分区景点规划几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具体的问题和规划设计方法。最后,总结项目中规划设计要点,以期为同类河道项目提供参考借鉴意义。

党天骄[8](2017)在《基于生态修复的浐灞生态区滨水景观优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古今中外,江河流域、湖岸、海岸成为城市选址的首选地段,无数古都名城都是在大江大河的孕育中发展起来的。在拥有滨水区的城市发展中,城市与滨水区是相互依存且共生的关系,它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生境丰富,物种繁多,且具有生态敏感性。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迅速增长,人们已经认识到滨水空间的重要性,而且传统的硬化工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说只有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恢复河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城市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水景观优化问题必将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本文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城市滨水景观现状,借鉴了国内外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并对我国西北地区首个生态示范区,浐灞生态区进行调研。针对其生态性和景观效果进行了评价和调查,发现浐灞生态区的态修复设计依然存在水质差、生境类型简单、岸带硬质化等生态问题,影响了浐灞生态区的整体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导致滨水开放空间失去活力,无法满足游客游赏需求,更无法实现浐灞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西北地区的地域条件为背景;以生态学及生态修复学理论为指导,提出基于生态修复的浐灞生态区滨水景观优化对策,人为修复和引导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多功能、可持续、低维护的城市滨水景观。

刘慧如[9](2017)在《汾河中下游生态治理工程蓄水坝的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流是现代城市的重要资源和环境承载体,其不仅在城市存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是影响城市形象,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不但应有防御洪水、排涝减灾、调水引清、蓄水灌溉、内陆航运等基本功能,还应肩负起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小流域气候,平衡区域生态系统等功能。作为山西第一大河,黄河第二大支流的汾河,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流域内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山西省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重大的战略,本文依托于山西河中下游段生态治理工程进行蓄水坝优化设计研究。本论文在研究学习了国内外河道治理和蓄水坝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基于汾河中下游段生态治理工程的实际,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在分析研究液压升降坝工作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研究了坝面与支撑杆接触方式,坝面尺寸,坝面安放角度等因素对液压升降坝受力结构特性的影响,对设计单位推荐使用的4m高液压升降坝进行整体结构特性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解决方案。2)分析液压升降坝在坝顶过流、局部开启过流及塌坝过流时的流量特性,利用Visual Basic6.0及SQLSever2000编写液压升降坝过流流量计算程序,并对不同工况下的过流特性进行分析。3)依据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液压启闭系统组成及计算机电气控制系统的需求,进行液压启闭系统流程设计、液压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对控制系统主要硬件进行选择。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液压升降坝系统的水工设计,利用组态王软件进行液压控制系统开发,基于过流计算的成果,提出工程日常运行控制和管理的模式。液压升降坝在实际应用中有诸多优点,但由于其理念提出及实际应用时间较短,目前对液压升降坝理论研究资料较少。本研究旨在以上优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经验,以期为山西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及沁河、滹沱河等7大流域的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对不同工作环境(多泥沙及冰冻)、不同尺度、不同类型液压升降坝的结构分析、过流流量公式实验验证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谢良平[10](2017)在《液压升降坝泄流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液压升降坝是一种新型的可自动升降的拦河活动坝,具有挡水和泄水双重功能。目前在国内蓄水及城市美化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液压升降坝在不同开启方式下泄流能力的计算是解决河道行洪安全的关键问题。液压升降坝过流方式与传统的拦河活动坝有所不同,泄流能力的大小无系统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液压升降坝的泄流特性,选择了常见的3m、4m和5m坝高的液压升降坝作为原型,每种坝高设计三扇坝,模型比尺为1:30,在有机玻璃水槽上进行了泄流试验。保持两端液压升降坝为正常运行挡水状态,将中孔液压升降坝调整到各种塌坝角度(0°,14°,28°,42°,56°,70°),对液压升降坝的流态类型、泄流量变化规律、流量系数的影响因素、流量计算公式以及流量系数计算方法等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观察试验发现,液压升降坝在塌落运行中主要存在三种流态。一种是三扇液压升降坝均保持正常挡水运行状态,上游来流时,上游水位壅高,水流均匀地从液压升降坝坝顶流过,此时类似矩形薄壁堰堰流。另一种是液压升降坝两端坝保持正常挡水运行状态,中孔液压升降坝调整到不同支撑角度(14°、28°、42°、56°),上游来流时,水流一部分从中孔液压升降坝与两端坝之间的三角夹缝流过,一部分从中孔液压升降坝坝顶流过,此时流态相当于矩形薄壁堰与三角形薄壁堰的结合。最后一种是保持两端坝为正常挡水运行状态,中孔液压升降坝塌平紧贴水槽底面,上游来流直接从中间留出,类似于宽顶堰堰流。(2)当三扇液压升降坝均处于正常挡水运行时,液压升降坝流量系数m与H0/P1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且随H0/P1增大而增大;流量系数m均处于0.4—0.45之间。类似矩形薄壁堰,流量计算可以用公式进行。流量系数计算可以按照经验公式。式中H0是指液压升降坝坝顶水头,P1是指液压升降坝垂直挡水高度。(3)当液压升降坝两端处于正常挡水运行状态,中孔坝塌落到各种支撑角度下时,流态相当于三角形薄壁堰与矩形薄壁堰的组合。流量计算公式可以用:,式中H为中孔液压坝垂直挡水高度,H0为坝顶水头。C为三角形薄壁堰流量系数,经过试验数据拟合出来公式为:,m按照量纲分析拟合出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其中P1为液压升降坝垂直挡水高度。同一坝高下,支撑角度越大,流量系数越小。同一支撑角度下,坝高越高,流量系数m越小,变化幅度较小。(4)液压升降坝两端处于正常挡水运行状态,中孔液压升降坝塌平紧贴有机玻璃水槽底面时,其过流流态类似于宽顶堰堰流。其流量计算可以参考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其中流量系数m可以参考经验公式 进行计算。

二、橡胶坝在浐河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橡胶坝在浐河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跨度高水头气盾坝在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可选坝型
    2.1 钢坝
    2.2 气盾坝
3 坝体型式比选
    3.1 不均匀沉降对坝体影响
    3.2 坝体结构
    3.3 运行管理
    3.4 对环境影响
    3.5 坝体安装维修
4 结语

(2)灞河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及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
        1.2.2 水动力模型的研究
        1.2.3 水质模型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流域概况及存在问题
    2.1 灞河流域基本概况
        2.1.1 河流水系
        2.1.2 水利工程
    2.2 灞河水文水质特征
        2.2.1 水文持征
        2.2.2 水质特征
    2.3 灞河流域存在问题
        2.3.1 灞河源头存在问题
        2.3.2 灞河上游存在问题
        2.3.3 灞河中游存在问题
        2.3.4 灞河下游存在问题
3 灞河流域水质及生态评价
    3.1 流域水质评价
        3.1.1 布置监测点
        3.1.2 水质评价方法及结果
    3.2 生态系统干扰评估
        3.2.1 评估指标及标准
        3.2.2 评价方法
        3.2.3 评价结果
    本章小结
4 灞河流域水动力模拟
    4.1 水动力控制方程
    4.2 数值求解方法
        4.2.1 空间离散
        4.2.2 时间项积分
    4.3 模型计算区域及模型建立
    4.4 水文计算条件
    4.5 蓝田段流场分析
        4.5.1 丰水年20%保证率
        4.5.2 平水年50%保证率
        4.5.3 枯水年95%保证率
    4.6 浐灞生态区段流场分析
    本章小结
5 基于ECO Lab的灞河城市河段水质模拟研究
    5.1 ECO Lab水质模块的构建
        5.1.1 状态变量转化过程
        5.1.2 标量输运方程
        5.1.3 模型验证及主要参数的率定
    5.2 蓝田段水质模拟结果分析
        5.2.1 丰水年20%保证率
        5.2.2 枯水年95%保证率
    5.3 浐灞生态区段水质模拟结果分析
        5.3.1 丰水年20%保证率
        5.3.2 枯水年95%保证率
    本章小结
6 灞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建议与对策
    6.1 流域生态修复基本原则
    6.2 灞河源头水生态修复
    6.3 灞河上游水生态修复
        6.3.1 河道形态改善
        6.3.2 生态型护岸
    6.4 灞河中上游水生态修复
        6.4.1 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建立
    6.5 灞河蓝田段水生态景观规划
    6.6 灞河下游水生态修复
    6.7 浐灞生态区修复效果预测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城市景观水体污染迁移转换规律研究 ——以桃花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城市景观水体现状
        1.2.1 国内外城市景观水体现状
        1.2.2 国内外城市景观水体治理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动力研究进展
        1.3.2 水质模拟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气象资料
    2.3 水文资料
3 桃花潭水质监测与评价
    3.1 桃花潭污染源调查及分析
    3.2 桃花潭水质监测
        3.2.1 监测点的布置
        3.2.2 取样时间与监测指标
        3.2.3 水质分析方法
    3.3 水质指标时空分布特征
    3.4 桃花潭水质评价
        3.4.1 水质评价计算方法
        3.4.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应用
    3.5 小结
4 MIKE21模型概述
    4.1 MIKE21 模型简介
    4.2 MIKE21 水动力模型搭建
        4.2.1 水动力控制方程
        4.2.2 空间离散
        4.2.3 时间差分方程
    4.3 MIKE21 水质模型搭建
        4.3.1 ECO Lab构成部分的数学描述
        4.3.2 水质控制方程
        4.3.3 状态变量的变化过程
5 桃花潭水动力-水质模拟
    5.1 水动力模型建立
        5.1.1 网格划分及地形插值
        5.1.2 基本参数设置
        5.1.3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5.1.4 水动力模型验证
    5.2 桃花潭水质模拟
        5.2.1 参数率定
        5.2.2 模型验证
    5.3 工况设置
    5.4 水动力特性影响分析
        5.4.1 入湖径流对桃花潭水动力的影响
        5.4.2 桃花潭水动力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5.5 水质模拟分析
        5.5.1 入湖径流对浓度场的影响
        5.5.2 年浓度场分布
        5.5.3 点源排放口污染物浓度对浓度场的影响
    5.6 污染物控制建议与措施
        5.6.1 污染原因
        5.6.2 水环境质量改善建议
    5.7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西安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评估及提升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框架
    1.5 研究对象及范围确定
        1.5.1 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1.5.2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
    1.6 概念内涵
        1.6.1 城市韧性
        1.6.2 城市生态
        1.6.3 城市生态韧性
        1.6.4 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1.6.5 概念界定与辨析
    1.7 本章小结
2 城市生态韧性基础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生态韧性理论研究
        2.1.2 国内生态韧性理论研究
        2.1.3 研究综述小结
    2.2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典型案例综述
        2.2.1 韧性景观: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
        2.2.2 生态韧性治理:湖北省黄石市韧性城市建设实践
        2.2.3 案例综述小结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韧性城市理论
        2.3.2 韧性景观研究
        2.3.3 其他相关理论发展
    2.4 城市生态韧性理论概述
        2.4.1 概念认知
        2.4.2 特性解析
        2.4.3 关键要素
        2.4.4 作用机制
        2.4.5 理论概述小结
    2.5 城市生态韧性规划设计框架
        2.5.1 对象:城市生态环境
        2.5.2 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要素
        2.5.3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框架
    2.6 本章小结
3 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现状分析
    3.1 城市生态韧性评估对象的选取
        3.1.1 评估对象选取标准
        3.1.2 西安浐灞生态区的典型性
    3.2 浐灞生态区概况分析
        3.2.1 自然地理基础
        3.2.2 经济社会条件
        3.2.3 生态格局及其特征
        3.2.4 管理与规划概况
    3.3 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现状分析
        3.3.1 生态环境韧性
        3.3.2 基础设施韧性
        3.3.3 资源配置韧性
        3.3.4 环境治理韧性
    3.4 本章小结
4 浐灞生态区的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方法及应用
    4.1 评估方法的选择
        4.1.1 常用评估方法
        4.1.2 评估方法的选择依据
        4.1.3 所选评估方法与所进行的评估的耦合性分析
    4.2 评估指标的选择
        4.2.1 指标体系借鉴的依据及方法的选择
        4.2.2 评估内容和目的
        4.2.3 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方法的思路构建
        4.2.4 评估指标的选择依据
        4.2.5 文献法提取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指标
        4.2.6 评估指标筛选及指标说明
    4.3 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方法设计
        4.3.1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3.2 评估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4.3.3 建立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指标计算模型
    4.4 浐灞生态区生态韧性评估指标计算结果分析
        4.4.1 生态环境韧性评估指标
        4.4.2 基础设施韧性评估指标
        4.4.3 资源配置韧性评估指标
        4.4.4 环境治理韧性评估指标
        4.4.5 浐灞生态区生态韧性指数总体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提升规划策略
    5.1 生态环境韧性提升规划策略
        5.1.1 建设城市森林
        5.1.2 建设生态绿廊,打造城市生态网络
        5.1.3 打造城市通风廊道,降热减霾
        5.1.4 提升道路绿化
        5.1.5 充分利用立体绿化设计方法
        5.1.6 合理的植物配置
    5.2 基础设施韧性提升规划策略
        5.2.1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
        5.2.2 合理规划自行车系统
        5.2.3 完善步行系统,提升步行环境
    5.3 资源配置韧性提升规划策略
        5.3.1 推动绿色能源研发与利用
        5.3.2 建设海绵城市,完善水资源利用体系
        5.3.3 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5.4 环境治理韧性提升规划策略
        5.4.1 “3R”原则的运用
        5.4.2 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监测系统
        5.4.3 智慧的公共政策引导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目录
表目录
致谢

(5)河道治理低水头液压坝特性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2.1 城市河道治理研究进展
        1.2.2 蓄水坝研究进展
        1.2.3 蓄水坝坝型选择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南洋河生态修复工程中液压坝的设计
    2.1 南洋河流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水文气象
        2.1.3 水文地质
        2.1.4 水文要素
    2.2 工程概况
        2.2.1 河道现状
        2.2.2 治理范围
        2.2.3 工程任务
        2.2.4 工程建设内容
        2.2.5 工程规模
    2.3 工程建筑物及布置
        2.3.1 工程等别和标准
        2.3.2 工程总布置
    2.4 水力学计算
        2.4.1 堤顶超高
        2.4.2 弯道最大横向水面差计算
        2.4.3 河道冲刷计算
    2.5 液压坝设计
        2.5.1 液压坝位置和坝高的确定
        2.5.2 液压坝布置
        2.5.3 液压坝设计
        2.5.4 壅水坝过流能力复核
        2.5.5 悬臂墙稳定分析
        2.5.6 消能防冲计算
    2.6 坝体稳定及地基应力计算
        2.6.1 主要计算工况
        2.6.2 荷载组合
        2.6.3 安全系数
        2.6.4 闸室基底应力计算
        2.6.5 闸室沿基础底面的抗滑稳定验算
        2.6.6 闸室抗浮稳定验算
第三章 液压坝结构受力分析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 液压坝理论基础
        3.2.1 液压坝工作基本原理
        3.2.2 液压坝结构受力
        3.2.3 液压坝的过流特性
        3.2.4 材料本构模型
    3.3 液压坝受力计算
        3.3.1 静力计算
        3.3.2 闸门底轴力矩计算
第四章 液压坝有限元分析
    4.1 ABAQUS软件介绍
    4.2 液压坝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液压缸支撑力分析
    4.4 坝面最大应力分析
    4.5 坝面最大位移分析
    4.6 最优支撑位置的选择
    4.7 液压坝优化设计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6)浐河下游及浐灞交汇口区域流态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黑臭水体的成因研究
        1.2.1 污染物来源
        1.2.2 河流生态系统退化
        1.2.3 水体溶解氧不足
        1.2.4 水体流动性差
        1.2.5 研究区域黑臭水体的成因
    1.3 黑臭水体改善方法研究
        1.3.1 化学方法
        1.3.2 生物—生态方法
        1.3.3 物理方法
        1.3.4 本文拟采用的方法
    1.4 溃坝模型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一维水动力模型与橡胶坝塌坝耦合模拟计算
    2.1 基本方程
    2.2 方程的离散与求解
        2.2.1 方程离散
        2.2.2 方程求解
    2.3 橡胶坝塌坝流量计算方法
    2.4 模型验证
    2.5 小结
3 浐河下游水流流态改善的方案研究
    3.1 基本情况
    3.2 工况设计及模型建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塌坝水面过程
        3.3.2 橡胶坝塌坝坝址处流量分析
        3.3.3 塌坝流量在下游演进过程分析
        3.3.4 浐河下游特征断面平均流速分析
    3.4 小结
4 交汇口水动力数学模型
    4.1 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4.1.1 控制方程
        4.1.2 数值方法
    4.2 三维水动力模型
        4.2.1 水动力数学模型控制方程
        4.2.2 方程离散
        4.2.3 模型求解方法
    4.3 小结
5 塌坝水流对浐灞交汇口水流流态改善的研究
    5.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5.2 模型建立
        5.2.1 网格划分与地形建立
        5.2.2 参数设置
    5.3 二维模拟结果与分析
        5.3.1 交汇口流场分析
        5.3.2 交汇口各断面流速分析
    5.4 交汇口水体置换及底层流态分析
    5.5 水质改善分析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3.2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2 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2.1 城市滨河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2.1.1 城市滨河景观的功能
        2.1.2 城市滨河景观的构成要素
    2.2 国内外案例分析与总结
        2.2.1 韩国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案例研究
        2.2.2 常德市穿紫河综合治理案例研究
        2.2.3 慈溪市三灶江滨河景观设计案例研究
    2.3 小结
3 灞河的历史变迁研究
    3.1 灞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3.1.1 水文条件特征
        3.1.2 地质地貌特征
        3.1.3 气候条件特征
    3.2 灞河的历史变迁
        3.2.1 河道河床变化
        3.2.2 水量水质变化
        3.2.3 河道湿地变化
    3.3 西安市蓝田县发展概况
        3.3.1 区位及交通概况
        3.3.2 历史文化概况
        3.3.3 城市规划布局
        3.3.4 蓝田县城市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3.4 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
        3.4.1 西安城市空间演进与灞河的关系研究
        3.4.2 灞河蓝田段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
        3.4.3 城市建设对河流造成的负面影响
    3.5 灞河蓝田段现状景观资源与开发条件分析
        3.5.1 灞河蓝田段景观资源分析
        3.5.2 灞河蓝田段优势条件分析
        3.5.3 灞河蓝田段发展契机分析
    3.6 小结
4 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规划前期研究
    4.1 项目研究背景
        4.1.1 项目背景
        4.1.2 规划目的
        4.1.3 研究范围界定
    4.2 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规划设计定位及目标
        4.2.1 规划指导思想
        4.2.2 规划设计目标
    4.3 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
        4.3.1 用地条件制约
        4.3.2 环境质量问题
        4.3.3 已有项目制约和用地破碎化问题
        4.3.4 现状交通问题
        4.3.5 滨河带亲水问题
        4.3.6 河道生态需水问题
        4.3.7 游憩活动单一,吸引力不足问题
        4.3.8 村民搬迁问题
    4.4 灞河蓝田段现状问题解决措施研究
        4.4.1 生态水系治理措施
        4.4.2 环境质量改良措施
        4.4.3 交通体系规划措施
    4.5 小结
5 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5.1 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空间布局
        5.1.1 灞河生态产业带总体规划布局
        5.1.2 灞河滨水生态慢生活带分段规划策略
    5.2 灞河滨水生态慢生活带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5.2.1 生态水系治理措施
        5.2.2 环境质量改良措施
        5.2.3 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5.2.4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5.2.5 产业分布规划措施
        5.2.6 分区景点规划措施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8)基于生态修复的浐灞生态区滨水景观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滨水区的发展
        1.1.2 滨水区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1.1.3 我国滨水景观发展现状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1.1.4 滨水景观优化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发展历程
        1.3.2 国内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发展历程
        1.3.3 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滨水区
        2.1.2 滨水景观
        2.1.3 生态修复
        2.1.4 滨水景观生态修复
    2.2 理论基础研究
        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2 生态修复学理论
第三章 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水景观优化对策研究
    3.1 滨水景观相关研究
        3.1.1 滨水景观要素研究
        3.1.2 滨水景观结构研究
    3.2 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研究
        3.2.1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的目标
        3.2.2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的原则
    3.3 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的案例研究
        3.3.1 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改造项目
        3.3.2 日本琵琶湖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3.3.3 成都活水公园
        3.3.4 台州永宁江
        3.3.5 案例启示
    3.4 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水景观优化对策研究
        3.4.1 滨水景观优化内容
        3.4.2 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水景观优化内容
        3.4.3 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水景观优化对策
第四章 浐灞生态区现状研究
    4.1 浐灞生态区概况
        4.1.1 区位条件
        4.1.2 自然条件
        4.1.3 主要园区介绍
        4.1.4 生态景观结构
        4.1.5 浐灞生态区景观系统概况
    4.2 对浐灞生态区的评价
        4.2.1 对浐灞生态区滨水景观的生态性评价
        4.2.2 对浐灞生态区滨水景观效果的调查分析
    4.3 浐灞生态区现存景观问题分析
        4.3.1 浐灞生态区下游段水量少水质差,严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
        4.3.2 生境类型简单,不同生境斑块之间缺乏物质交流
        4.3.3 生态驳岸修复效果不佳,依然存在岸带硬化问题
        4.3.4 生态区内水景类型少,亲水设施不完善,部分开放空间失去活力
第五章 基于生态修复的浐灞生态区滨水景观优化对策
    5.1 浐灞生态区滨水景观整体格局和功能的优化对策
        5.1.1 对浐灞生态区景观格局的优化
        5.1.2 对浐灞生态区景观功能的优化
    5.2 浐灞生态区滨水景观分段优化
        5.2.1 月登阁桥到浐河十里铺桥段
        5.2.2 浐河十里铺桥到秦灞桥段
        5.2.3 灞河田王桥到秦灞桥段
        5.2.4 秦灞桥到灞河特大桥段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汾河中下游生态治理工程蓄水坝的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2.1 河道治理研究进展
        1.2.2 蓄水坝研究进展
        1.2.3 不同蓄水坝坝型的比较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汾河中下游段流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水文气象
    2.3 水文地质
    2.4 汾河水文要素
        2.4.1 流域径流
        2.4.2 流域泥沙
        2.4.3 流域冰清
        2.4.4 流域蒸发
    2.5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液压升降坝结构及水力特性分析
    3.1 液压升降坝理论基础
        3.1.1 液压升降坝工作原理
        3.1.2 液压升降坝特点
        3.1.3 液压升降坝研究内容及意义
    3.2 液压坝闸门结构有限元分析
        3.2.1 有限元分析方法
        3.2.2 Ansys软件介绍
        3.2.3 液压升降坝结构模型的建立
        3.2.4 液压升降坝结构分析
    3.3 液压升降坝水力过流特性分析
        3.3.1 过流计算数学模型
        3.3.2 过流计算程序语言及数据库的选择
        3.3.3 过流计算软件开发
        3.3.4 不同工况下过流分析
第四章 液压升降坝在汾河中下段生态治理工程的应用
    4.1 工程任务和规模
        4.1.1 工程任务
        4.1.2 工程规模
    4.2 工程建筑物布置
        4.2.1 工程等别和标准
        4.2.2 工程总布置
    4.3 液压升降坝水工设计
        4.3.1 消能防冲设计
        4.3.2 上游铺盖
        4.3.3 液压坝段
        4.3.4 消力池段及海漫段
        4.3.5 地基处理
第五章 液压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5.1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5.2 液压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5.2.1 液压控制系统组成及分析
        5.2.2 液压控制系统基本功能分析
    5.3 液压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5.3.1 液压启闭系统控制流程
        5.3.2 液压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5.3.3 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硬件选择
    5.4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5.4.1 液压控制系统通讯网络构建
        5.4.2 基于组态王的液压控制系统开发
        5.4.3 液压控制系统配备硬件
    5.5 液压坝升降坝的运行控制和管理技术研究
        5.5.1 液压升降坝运行控制和管理分析
        5.5.2 液压升降坝控制运行方式
第六章 弧形液压升降坝结构探讨
    6.1 模型建立
    6.2 有限元结构分析
    6.3 弧形液压升降坝结构探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0)液压升降坝泄流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拦河活动坝建设的现状
        1.1.2 液压升降坝发展概况
        1.1.3 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各类拦河活动坝泄流特性的研究现状
        1.2.1 拦河活动坝泄流特性简介
        1.2.2 传统拦河活动坝泄流能力研究现状
        1.2.3 液压升降坝泄流特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模型试验设计及试验组次
    2.1 模拟对象简述
    2.2 模型比尺确定
    2.3 模型试验设计和主要装置
        2.3.1 模型试验设计
        2.3.2 试验主要装置
    2.4 模型试验组次
    2.5 模型试验步骤
第三章 模型试验及成果分析
    3.1 液压升降坝过流流态描述
        3.1.1 流态分类
        3.1.2 过坝水流流态描述
    3.2 正常设计坝高下坝顶泄流特性分析
        3.2.1 试验成果
        3.2.2 成果分析
    3.3 完全塌平状态下泄流特性分析
        3.3.1 试验成果
        3.3.2 成果分析
    3.4 不同支撑角度下泄流特性分析
        3.4.1 试验成果
        3.4.2 成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液压升降坝泄流能力分析
    4.1 液压升降坝流量系数影响因素的因次分析
    4.2 不同支撑角度液压升降坝流量系数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工程项目

四、橡胶坝在浐河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跨度高水头气盾坝在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中的应用[J]. 张丽萍,董雷,邹福建,王晓婧. 治淮, 2020(02)
  • [2]灞河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及数值模拟研究[D]. 郭宇嘉.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3]城市景观水体污染迁移转换规律研究 ——以桃花谭为例[D]. 唐敏.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4]西安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评估及提升规划策略研究[D]. 姜政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河道治理低水头液压坝特性研究及应用[D]. 张景望.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8)
  • [6]浐河下游及浐灞交汇口区域流态改善研究[D]. 孙宇航.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7]灞河蓝田段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杨智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8]基于生态修复的浐灞生态区滨水景观优化对策研究[D]. 党天骄. 长安大学, 2017(03)
  • [9]汾河中下游生态治理工程蓄水坝的优化设计研究[D]. 刘慧如.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2)
  • [10]液压升降坝泄流特性试验研究[D]. 谢良平. 太原理工大学, 2017(11)

标签:;  ;  ;  ;  ;  

橡胶坝在浐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