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中回转窑密封技术的改造

水泥生产中回转窑密封技术的改造

一、水泥生产回转窑密封技术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陆凯旋[1](2021)在《基于改进烟花算法的水泥回转窑控制参数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聂纪强[2](2020)在《节能减排和发挥环保功能是烧成系统优化改造的核心内容——第五届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以"更节能、更环保、更高效"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不仅交流了烧成系统优化改造节能减排方面的创新技术和提高煤粉燃烧质量的方法,分享了海螺水泥烧成系统捕集二氧化碳、脱硫脱硝的先进经验,还了解了烧成系统先进的运行指标和位于技术前沿的水刺滤料、纳米隔热材料、用于协同处置回转窑的耐火砖以及回转窑协同处置技术和运营模式的新发展。

聂纪强[3](2018)在《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第四届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第四届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以"高效低耗绿色环保协同处置智能制造"为主题组织内容。会议期间,不仅交流了海螺、祁连山等水泥企业近年来在优化改造烧成系统和打造功能型烧成系统过程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和前所未有的成果,还研讨了国内外水泥工程烧成技术应用动向、CFD数值模拟技术在烧成系统优化改造中的应用、西部地区烧成系统运行现状调研分析与优化对策,评价了烧成系统十项优化改造技术,内容涉及冷却机、回转窑、预热预分解系统的优化改造和新型燃烧器、纳米隔热材料、新型耐火材料、新型密封机构、节能风机等新材料和装备的应用;涉及富氧燃烧、分级燃烧、脱硫脱氮等创新成果;涉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各种可燃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业危废物、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泥以及安全处置生活垃圾技术;还涉及到烧成系统过程控制的优化方案和熟料的智能化生产。

本刊记者[4](2016)在《创新打造新型工业服务型企业——访南京中材水泥备件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洲》文中提出记者:袁董事长好!南京中材水泥备件有限公司是一家非常有特色的民营企业。近年来贵公司依靠打造新型工业服务为依托,在水泥备件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请您介绍一下公司目前的基本情况。袁志洲:好的。南京中材水泥备件有限公司是一家注重实物产品与服务产品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企业,不仅注重实物产品的质量、价格等外在元素,更注重服务品牌塑造等内在元素,以实现水泥

杨涛[5](2016)在《Φ2200×32000铁氧体回转窑结构设计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回转窑属于大型设备,它是多支撑、变刚度、重载荷的复杂超静定系统,受力复杂。目前对回转窑的设计,主要采用简化计算方式,同时结合以往的经验进行计算,计算误差大。因此本论文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辅助设计回转窑,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提高设计的可靠性。本论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理论设计和有限元分析。理论设计部分主要是先确定回转窑的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求得筒体、滚圈、托轮、托轮轴、大小齿轮的结构参数,并对轴承、电机、减速器、联轴器的型号进行选择。有限元分析主要是先利用Pro/E建模,再利用ANSYS进行分析。在ANSYS中对模型进行三个方面分析:静力学分析、热-结构耦合分析、模态分析。进行静力学分析主要目的是研究回转窑的应力和变形,并验证支撑位置的选择是否合理,验证结果表明支撑位置选择具有合理性;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的目的是与静力学进行对比,研究温度对应力、变形的影响,并对主要零部件的强度与刚度进行校核,结果显示在计算强度时可以忽略温度的影响,但刚度计算时不能忽略温度的影响,同时校核结果表明筒体和滚圈的刚度、强度满足要求;模态分析是为了得出最小固有频率值和可能发生共振的频率范围,为之后的其他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很有必要的参数数据。通过理论计算与有限元相互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回转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克服了传统理论计算精确性差这一缺点。

谭琦璐[6](2015)在《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当前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物的双重挑战,多数实证研究证明针对两者的措施存在共生效益,研究共生效益有利于我国制定更科学全面的空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同时,共生效益概念所包含政治属性使得我国有必要明确行业具有的共生效益大小,以在国际谈判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为评估我国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共生效益,量化共生效益对减排政策制定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钢铁、电力和水泥三个行业共146项技术开发了自底向上优化模型,构建了行业二氧化碳共生效益分析框架,结合多目标分析、不确定情景分析等评价了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共生效益存在性和大小,在此基础上对行业未来二氧化碳削减目标给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现有的针对2015年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电力和钢铁中能够实现,而水泥行业的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目标设定过严。对三个行业而言,无论是减碳还是减污目标都具有使对方削减的共生效益,但在减污目标驱动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共生效益总和更大。三个行业在2015年达到减碳减污目标基础上,2020年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还能够分别进一步削减4-20%,0-4%及2-15%。通过将碳排放强度在其可行范围内采样发现,并非任何水平的二氧化碳削减强度都具有空气污染物减排的共生效益,对某些污染物而言,只有碳约束达到较强程度时才具有协同削减的效益。三个行业在2020年所具有的最大空气污染物削减共生效益值占行业减排成本的比重分别为0.7-1.3%,1.2-2.4%,1.5-3.1%,共生效益值同成本的比值十分微小。在考虑减污共生效益大小,单位减排成本变化趋势和速率下,对三个行业2020年碳削减目标的建议为:电力行业2020年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10-14%,排放量为34.4-36.0亿吨;钢铁行业2020年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1-2%,排放总量将达到12.6-12.8亿吨;水泥行业2020年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8-12%,排放总量为11.8-12.4亿吨。届时水泥行业有可能进入碳排放峰值的平台。

李德生[7](2013)在《锰矿还原系统反应回转窑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新型锰矿还原设备的研究,能够解决我国锰资源的需求问题,提高国际竞争力,对我国经济持续可协调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一种利用生物质还原矿粉级二氧化锰的生产设备。通过ANSYS软件对反应回转窑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反应回转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根据锰矿还原技术要求,制定了锰矿还原系统工艺流程图。分析了生物质及二氧化锰矿粉在不同工艺流程中的物料特性。针对物料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多种物料输送方式。通过对多种输送方式的比较,研究出一套以生物质为还原剂将二氧化锰矿粉还原成一氧化锰的工艺系统设备。2)设计了反应回转窑结构。根据反应阶段的物料特性,设计出四种反应窑结构,并对四种设计方案对比分析,确立了反应回转窑的最终结构。计算了回转窑的内部结构设计参数,同时对反应回转窑的重要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包括滚圈、挡轮、窑头罩与窑尾罩等。并为回转窑选择了合适的润滑方式。3)设计了一种回转窑端部弹性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具有耐磨性能好,耐高温,密封效果好,且结构简单的优点。降低了因窑体形位公差变化和运转时的窜动对密封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提高窑内温度和减少窑内热量散失起到了积极作用。4)利用ANSYS软件对反应回转窑进行有限元分析,包括支承位置的选取,滚圈变形及托轮接触问题,更深入地分析了托轮位置对回转窑的影响及滚圈等重要零部件的受力情况和失效方式。为回转窑的安全运作及可靠性提供了保证,也为今后回转窑的结构更新提供了理论指导。5)研究了反应回转窑的温度控制方法。根据工艺流程的温度需要,反应回转窑的保温方式采用窑体外包裹玻璃纤维层的方法,此外热电偶及其数字显示设备跟踪监控反应回转窑的温度,大大地改善了系统的可控性。

曾靓[8](2012)在《水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水泥工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度的增长,特别是近20年,我国的水泥产量一直占据世界第一位。但水泥在生产过程中对也会对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每年排放大量的污染物,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而清洁生产就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的生产模式,它通过源头预防,全过程控制,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清洁生产审核作为清洁生产的核心方式,是对企业进行全方面的调查和诊断,发掘清洁生产潜力,进而产生出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最终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实现减污和增效。水泥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扭转现有粗放型生产模式,推行清洁生产。本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清洁生产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概念、内涵和意义,说明水泥行业对环境的影响,阐述了我国水泥行业的清洁生产潜力和机会,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指出实施清洁生产是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部分在总结大量水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水泥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具体思路,从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的产生与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的实施和持续清洁生产等七个基本步骤详细说明如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为今后水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和依据;第三部分选取水泥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NF水泥有限公司为例,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价,通过分析该企业的企业情况、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以及审核重点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公司生产的原辅材料及能源、技术工艺、过程控制、设备、产品、管理、废弃物和员工八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清洁生产方案38条,通过具体数据来说明清洁生产能够使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是促进水泥行业发展为绿色生态工业的重要途径。本论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水泥行业的其它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能够起到具体的参考与指导作用。

周清浩[9](2012)在《2011年水泥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文中认为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中,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稳步的发展,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成果喜人。概要介绍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内容和2011年我国发布的涉及水泥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方针政策、指标要求等。在此基础上,集成分析了2011年我国水泥成套装备与技术出口情况及其国际合作业绩;并就2011年我国水泥行业在十二个方面取得的科技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还从七个方面对我国水泥行业的科技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论述。

廖乃成[10](2010)在《山东省立窑水泥的兴衰是历史的必然》文中研究表明过去的几十年,由于立窑水泥适应了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特点,在山东省首先发展起来,多年来成为全省水泥工业的主力军,创造了辉煌业绩,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走上被淘汰之路。代表水泥工业先进生产力的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发展,逐步取代了立窑水泥的地位,山东水泥工业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二、水泥生产回转窑密封技术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生产回转窑密封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2)节能减排和发挥环保功能是烧成系统优化改造的核心内容——第五届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烧成系统优化改造的奋斗目标
2 节能减排技术
    2.1 烧成系统提产降耗的关键技术
    2.2 对烧成系统装备进行优化改造的相关技术
    2.3 分解炉煤粉燃烧的优化方法
    2.4 低氮高效燃烧器
    2.5 熟料冷却机
    2.6 隔热与耐火材料
    2.7 超低排放技术
        (1)水刺滤料的优越性能。
        (2)温室气体CO2的捕集与纯化。
        (3)SCR烟气脱硝技术的效果。
        (4)烧成系统烟气脱硫技术。
3 烧成系统协同处置技术
4 结束语

(3)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第四届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会议概况
2 技术内容
    2.1 国内外水泥工程烧成技术应用动向
    2.2 CFD数值模拟技术在烧成系统优化改造中的应用
    2.3 西部地区烧成系统运行现状调研分析与优化对策
    2.4 烧成系统十项优化改造技术评价
    2.5 海螺熟料烧成系统节能减排的措施与方向
    2.6 祁连山水泥窑优化改造成果分析
    2.7 SR4系列高效节能低氮燃烧器研发进展
    2.8 纳米隔热材料在水泥烧成系统上的扩容和节能应用
    2.9 先进烧成系统的技术特征及应用技术分析
    2.1 0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1 水泥烧成系统的APC先进控制
    2.1 2 艾法史密斯十字棒篦冷机技术再创新
    2.1 3 其他方面
3 结束语

(5)Φ2200×32000铁氧体回转窑结构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回转窑的应用、发展简介
    1.3 国内回转窑应用及其发展简介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回转窑结构设计与计算
    2.1 设计方案确定
        2.1.1 设计要求
        2.1.2 方案选择
    2.2 回转窑参数计算
        2.2.1 基本参数计算
        2.2.2 筒体受力分析
        2.2.3 滚圈设计与计算
        2.2.4 支撑装置受力分析
        2.2.5 传动装置计算与选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回转窑建模及静力学研究
    3.1 Pro/E建模步骤
    3.2 回转窑建模
        3.2.1 回转部分建模
        3.2.2 支撑部分建模
        3.2.3 传动部分建模
        3.2.4 回转窑装配模型
    3.3 基于ANSYS的静力学研究
        3.3.1 ANSYS与Pro/E无缝对接
        3.3.2 单元的选择
        3.3.3 材料性能参数
        3.3.4 网格划分
        3.3.5 模型约束分析与载荷施加
    3.4 结构应力研究
        3.4.1 筒体应力研究
        3.4.2 滚圈应力研究
        3.4.3 托轮接触应力研究
    3.5 结构变形研究
        3.5.1 筒体变形研究
        3.5.2 滚圈变形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回转窑热-结构耦合研究
    4.1 稳态热分析
        4.1.1 单元的选择
        4.1.2 材料热力学性能参数
        4.1.3 温度载荷及其边界条件确定
        4.1.4 回转窑温度场结果
    4.2 回转窑热-结构耦合
    4.3 热-结构耦合应力研究
        4.3.1 筒体应力研究
        4.3.2 滚圈应力研究
        4.3.3 托轮接触应力研究
    4.4 热-结构耦合变形研究
        4.4.1 筒体变形研究
        4.4.2 滚圈变形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回转窑模态分析
    5.1 模态分析简介
    5.2 模态分析过程
    5.3 模态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采取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必要性
    1.2 温室气体减排共生效益实践
        1.2.1 国外共生效益政策实践
        1.2.2 我国行业节能减排行动
    1.3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内容
第2章 温室气体减排共生效益研究综述
    2.1 共生效益的定义及研究动机
        2.1.1 共生效益概念的界定
        2.1.2 共生效益研究动机
    2.2 共生效益分类
    2.3 定量评估模型
        2.3.1 自底向上模型
        2.3.2 自顶向下模型
        2.3.3 BU和TD在共生效益研究中的比较
        2.3.4 混合模型
    2.4 将共生效益纳入政策决策的方法
        2.4.1 政策效果评价 ——传统成本效益分析
        2.4.2 考虑共生效益的改进成本效益分析
    2.5 温室气体减排共生效益研究评述
        2.5.1 质疑共生效益相关研究总结
        2.5.2 中国共生效益研究综述
第3章 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及共生效益分析模型
    3.1 主要行业选择
        3.1.2 二氧化碳排放
        3.1.3 空气污染物排放
    3.2 行业二氧化碳减排共生效益分析模型框架
    3.3 行业及技术数据库模块
        3.3.1 行业宏观外生变量及取值说明
        3.3.2 行业技术系统构建和技术参数说明
    3.4 共生效益分析优化模块
        3.4.1 行业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和成本计算式
        3.4.2 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
    3.5 行业减碳减污政策评估模块
        3.5.1 行业2015年既有减碳减污总量控制目标政策评估
        3.5.2 基于共生效益的行业碳减排目标制定
第4章 行业技术系统及技术层面共生效益
    4.1 行业技术系统
        4.1.1 电力行业技术清单及参数取值
        4.1.2 钢铁行业技术清单及参数取值
        4.1.3 水泥行业技术清单及参数取值
    4.2 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
        4.2.1 电力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结果
        4.2.2 钢铁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结果
        4.2.3 水泥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结果
    4.3 技术层面共生效益分析
        4.3.1 主体技术或设备
        4.3.2 附属节能技术
        4.3.3 污染物治理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2015年行业减碳减污目标评价
    5.1 行业2015年总量控制目标可行性评价
        5.1.1 电力行业目标可行性评价
        5.1.2 钢铁行业目标可行性评价
        5.1.3 水泥行业目标可行性评价
    5.2 现有总量控制目标的共生效益分析
        5.2.1 电力行业减碳减污目标共生效益
        5.2.2 钢铁行业减碳减污目标共生效益
        5.2.3 水泥行业减碳减污目标共生效益
    5.3 不同目标导向下减排行动经济效率评价
        5.3.1 电力行业减排行动经济效率
        5.3.2 钢铁行业减排行动经济效率
        5.3.3 水泥行业减排行动经济效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行业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共生效益分析
    6.1 行业层面减碳政策共生效益存在性检验
        6.1.1 电力行业共生效益存在性及大小
        6.1.2 钢铁行业共生效益存在性及大小
        6.1.3 水泥行业共生效益存在性及大小
    6.2 基于共生效益的碳减排目标制定与建议
        6.2.1 行业空气污染物削减总共生效益
        6.2.2 行业边际减排成本
        6.2.3 行业2020年二氧化碳削减目标建议与评价
    6.3 碳约束下技术经济性判定
        6.3.1 电力行业技术演化路径
        6.3.2 钢铁行业技术演化路径
        6.3.3 水泥行业技术演化路径
        6.3.4 行业实现减碳减污技术推广清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锰矿还原系统反应回转窑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锰矿资源的国内现状
    1.2 氧化锰矿还原的设备技术现状
        1.2.1 堆式焙烧法
        1.2.2 反射炉还原法
        1.2.3 微波加热还原法
        1.2.4 流化床还原法
        1.2.5 电热式焙烧冷却炉还原法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生物质还原锰矿系统工艺设计
    2.1 系统工艺流程图
    2.2 系统各工艺阶段的物料特性与输送方式研究
        2.2.1 提升阶段
        2.2.2 烘干阶段
        2.2.3 反应阶段
        2.2.4 冷却阶段
    2.3 锰矿还原工艺系统设备方案的确立
    2.4 工艺系统主要设备介绍
        2.4.1 干燥窑
        2.4.2 反应回转窑
        2.4.3 冷却回转窑
        2.4.4 生物质气化炉
        2.4.5 各级除尘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反应回转窑的结构设计
    3.1 回转窑简介
        3.1.1 回转窑的组成
        3.1.2 回转窑的分类
    3.2 反应回转窑结构设计方案
    3.3 反应回转窑的设计参数计算及结构图
        3.3.1 筒体转速的确定
        3.3.2 螺旋叶片螺距的确定
        3.3.3 螺旋叶片高度的确定
        3.3.4 电动机的功率的计算
        3.3.5 回转窑的整体质量
        3.3.6 回转窑的结构设计图
    3.4 其他装置的设计
        3.4.1 滚圈
        3.4.2 挡轮
        3.4.3 接触柔性密封装置
        3.4.4 窑尾罩和窑头罩
        3.4.5 回转窑润滑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反应回转窑的有限元分析
    4.1 托轮位置的确定
        4.1.1 方案一的有限元分析
        4.1.2 方案二的有限元分析
        4.1.3 方案三的有限元分析
        4.1.4 方案比较及结论
    4.2 滚圈的有限元分析
        4.2.1 滚圈的受力分析
        4.2.2 ANSYS 分析过程
        4.2.3 结论
    4.3 托轮接触的有限元分析
        4.3.1 模型的简化
        4.3.2 托轮接触的 ANSYS 分析过程
        4.3.3 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反应回转窑的热分析
    5.1 反应回转窑的热平衡计算
    5.2 反应回转窑的传热计算
        5.2.1 传热方式
        5.2.2 传热模型简化
        5.2.3 温度分布计算
    5.3 回转窑热分析
        5.3.1 回转窑 ANSYS 热分析过程
        5.3.2 结论
    5.4 高温窑体的变形计算
    5.5 反应回转窑的温度跟踪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工程现场照片

(8)水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清洁生产的概述
        1.1.1 清洁生产的产生
        1.1.2 清洁生产的定义
        1.1.3 清洁生产的意义
    1.2 清洁生产审核
        1.2.1 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
        1.2.2 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
        1.2.3 清洁生产审核的程序
    1.3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内容
        1.3.1 论文研究背景
        1.3.2 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2章 水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方法
    2.1 筹划和组织
        2.1.1 目的和要求
        2.1.2 工作内容
    2.2 预审核
        2.2.1 目的和要求
        2.2.2 工作内容
    2.3 审核
        2.3.1 目的和要求
        2.3.2 工作内容
    2.4 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2.4.1 目的和要求
        2.4.2 工作内容
    2.5 可行性分析
        2.5.1 目的和要求
        2.5.2 工作内容
    2.6 方案实施
        2.6.1 目的和要求
        2.6.2 工作内容
    2.7 持续清洁生产
        2.7.1 目的和要求
        2.7.2 工作内容
第3章 实例研究
    3.1 预审核
        3.1.1 企业概况
        3.1.2 主要生产工艺
        3.1.3 主要生产设备及存在的问题
        3.1.4 原辅料、能源消耗情况与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3.1.5 产排污现状分析
        3.1.6 清洁生产标准对标
        3.1.7 确立审核重点
        3.1.8 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3.1.9 预审核阶段问题汇总
    3.2 审核
        3.2.1 审核重点概况
        3.2.2 审核重点的物料平衡分析
        3.2.3 审核重点的能源消耗分析
        3.2.4 审核阶段的问题汇总
    3.3 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3.3.1 方案的产生和汇总
        3.3.2 无/低费方案
        3.3.3 中/高费方案
    3.4 可行性分析
        3.4.1 “F26-水泥库底风机变频控制技术改造”方案的评估
        3.4.2 “F31-全公司降噪设备维护、更新及添置”方案的评估
        3.4.3 “F33-回转窑整体维护及技术改造”方案的评估
        3.4.4 “F34-窑头电收尘设备维护、更新及技术改造”方案的评估
    3.5 方案的实施
        3.5.1 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
        3.5.2 方案节能降耗、减排效益计算
        3.5.3 方案实施与实现清洁生产目标状况的评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水泥生产回转窑密封技术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改进烟花算法的水泥回转窑控制参数优化研究[D]. 陆凯旋. 燕山大学, 2021
  • [2]节能减排和发挥环保功能是烧成系统优化改造的核心内容——第五届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综述[J]. 聂纪强.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20(01)
  • [3]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第四届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研讨会综述[J]. 聂纪强.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8(06)
  • [4]创新打造新型工业服务型企业——访南京中材水泥备件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洲[J]. 本刊记者. 江苏建材, 2016(06)
  • [5]Φ2200×32000铁氧体回转窑结构设计及研究[D]. 杨涛. 安徽工业大学, 2016(03)
  • [6]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D]. 谭琦璐. 清华大学, 2015(07)
  • [7]锰矿还原系统反应回转窑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 李德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 [8]水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践研究[D]. 曾靓. 湖南大学, 2012(02)
  • [9]2011年水泥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J]. 周清浩. 水泥工程, 2012(01)
  • [10]山东省立窑水泥的兴衰是历史的必然[A]. 廖乃成. 中国建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集, 2010

标签:;  ;  ;  ;  ;  

水泥生产中回转窑密封技术的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