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叶干提取物抗诱变作用研究(摘要)

罗布麻叶干提取物抗诱变作用研究(摘要)

一、罗布麻叶干浸膏抗致突变作用的研究(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段超慧[1](2019)在《蒙药材叉分蓼黄酮类化合物分离鉴定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叉分蓼是蒙古族习用药材,收载于《智慧之鉴》、《认药白晶鉴》及《无误蒙药鉴》等多部蒙药专着中。为蓼科植物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的干燥的根或全草,其味酸、苦、涩,性凉、稀、轻、糙、钝,具有清热,止泻之功效,经配伍后还可治疗肠炎、痢疾、呕吐、骨质疏松、水火烫伤及多种肿瘤,临床效果显着,而且叉分蓼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蕴藏量非常巨大。因此,本论文以蒙药材叉分蓼为研究对象,采用回流提取技术从叉分蓼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对其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反向虚拟筛选技术及网络药理学预测叉分蓼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Polygonum divaricatum L.,TFP)可能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在明确其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后,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统地研究叉分蓼总黄酮二级纯化产物(TFP-Ⅱ)体外抗肿瘤作用并揭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后还对叉分蓼提取物的体内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叉分蓼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药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以TFP得率和TFP纯度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分别优化叉分蓼中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对经纯化后的TFP以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并且采用MS/MS及UPLC-MS/MS技术确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在明确了叉分蓼的物质基础后,从外部形态,微观结构,药材品质,有效成分含量等几方面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对其进行质量控制。(2)采用反向虚拟筛选技术,确定TFP可能作用的蛋白靶标,明确TFP的潜在药理活性,再构建“靶点-靶点”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阐明其作用机制。(3)以MTT法考察TFP-Ⅱ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考察TFP-Ⅱ对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q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TFP-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4)采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及大鼠28天经口毒性实验对叉分蓼提取物的体内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2.2h,提取温度74℃,TFP得率为2.42%±0.05%;最佳纯化工艺为:叉分蓼提取液22 mL,调pH为5,以2 mL/min的流速用65%的乙醇进行洗脱,纯化后TFP的纯度为39.88%±0.19%。之后采用MS/MS技术获得从TFP中分离得到的各化合物的母离子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通过综合软件数据库及文献报道确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再以UPLC-MS/MS的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确证,TFP主要由7种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分别为芸香苷、异槲皮苷、金丝桃苷、扁蓄苷、槲皮素、山奈酚、杨梅素。之后,从性状、粉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浸出物及含量测定几个方面对叉分蓼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2)首先,将从叉分蓼中分离得到的7种黄酮化合物采用ChemDraw软件绘制成三维结构,然后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 client软件与Pharma DB数据库中包含的117423个药效团模型分别进行反向对接,筛选Fit Value在0.8以上的药效团,通过文献挖掘及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确定叉分蓼主要活性成分与疾病相关的作用靶点。结果共涉及疾病14种,与抗肿瘤作用相关靶点14个,抗菌作用相关靶点7个,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靶点5个,发挥生物酶等功能靶点13个,所以推测TFP可能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之后根据筛选得到的与肿瘤相关靶点构建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TFP最可能对ERK/MAPK及PI3K/AKT信号通路产生作用,并通过影响细胞周期(CDK)、代谢(PEPCK)、迁移(MMP2)及凋亡(Bcl-2、Bcl-xl)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3)MTT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的TFP-Ⅱ(50、120、200、250、300μg/mL)对MDA-MB-231细胞分别作用24 h、48 h后细胞的増殖抑制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TFP-Ⅱ在24 h、48 h均对MDA-MB-231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其在48 h的增殖抑制率为56.63%,IC50为243.7±5.6μg/mL,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形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细胞多呈圆形,数目减少,体积缩小;且贴壁不牢固,出现脱落现象。采用低、中、高浓度的TFP-Ⅱ(120、200、300μg/mL)处理MDA-MB-231细胞48 h,分别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考察TFP-Ⅱ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低,中,高浓度的TFP-Ⅱ在48 h使划痕闭合分别减少67.06%,81.24%和92.81%,且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23.91%,49.98%和72.83%。Western-blot实验表明:TFP-Ⅱ作用于MDA-MB-231细胞48 h后,在细胞总蛋白中,ERK、p-ERK、AKT、p-AKT蛋白表达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而PI3K及p-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qPCR实验结果显示在TFP-Ⅱ作用细胞48 h后,C-FOS,MMP2,CDK2,Bcl-2,Bcl-xl和PEPCK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着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4)最后系统评价了叉分蓼的体内安全性。通过喂食实验鼠不同剂量的叉分蓼提取物,观察其急性毒性、短期重复剂量毒性。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中各剂量组小鼠行为、活动、饮食、排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体重变化空白组和对照组也无显着差异(P<0.05),解剖观察小鼠的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外形颜色、大小比例等也未见异常,试验期间未出现小鼠死亡情况,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数值判定叉分蓼实际无毒;在短期重复剂量毒性试验中,大鼠的精神活动状态,进食饮水以及排泄等均未发现异常,体重、主要脏器指数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28天内未出现大鼠死亡情况,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血生化指标(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氧酶、尿素氮、肌酐、白蛋白和总蛋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蒙药材叉分蓼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能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可能使ERK/MAPK,PI3K/AKT这两种信号通路的转导失活,从而产生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相关的作用。此外,还降低了Bcl-2,Bcl-xl,CDK,PEPCK和MMP2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进程,迁移及糖代谢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而且叉分蓼未见急性毒性与短期毒性,初步确定了叉分蓼的服用安全性。

李洋[2](2019)在《叉分蓼总黄酮提取分离鉴定及安全性初步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叉分蓼是蒙古人民常用的药材,以其根部和全草入药。其味酸、苦、涩,性凉、稀、轻、糙、钝,具有清热,止泻之功效,经配伍后还可治疗肠炎、痢疾、呕吐、骨质疏松、水火烫伤及多种肿瘤,临床效果显着,除了应用于组方中,还作为民间常见野菜,也有望开发成饮品,但作为药材来讲鲜有文章报道其食用的安全性。因此本论文以蒙药材叉分蓼为研究对象,采用回流提取技术从叉分蓼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对其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其进行体内的经口急性毒性和重复剂量短期毒性研究,为叉分蓼进一步开发的必要性提供试验依据,为解决蒙药材资源短缺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方法:以TFP含量和TFP纯度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分别优化叉分蓼中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对经纯化后的TFP以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并且采用UPLC-MS/MS技术确定单体化合物结构。采用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及大鼠重复剂量28天经口毒性实验对叉分蓼提取物的体内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2.2 h,提取温度74℃,TFP得率为2.42±0.05%;最佳纯化工艺为:叉分蓼提取液22 mL,调pH为5,以2 mL/min的流速用65%的乙醇进行洗脱,纯化后TFP的纯度为39.88%±0.19%。之后采用UPLC-MS/MS技术综合软件数据库及文献报道确定单体化合物结构,TFP主要由7种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分别为槲皮素,杨梅素,山奈酚,扁蓄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及芸香苷。急性毒性试验中各剂量组小鼠行为、活动、饮食、排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体重变化空白组和对照组也无显着差异(p>0.05),解剖观察小鼠的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外形颜色、大小比例等也未见异常,试验期间未出现小鼠死亡情况,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数值判定叉分蓼实际无毒;在重复剂量28天经口毒性实验中,大鼠的精神活动状态,进食饮水以及排泄等均未发现异常,体重、主要脏器指数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28天内未出现大鼠死亡情况,血液学指标及血生化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蒙药材叉分蓼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叉分蓼未见急性毒性与短期毒性,说明其在正常给药剂量下是基本安全的,是可以利用的优质的蒙药资源。

白雪[3](2019)在《赶黄草总黄酮的制备及其治疗肾病综合征大鼠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论文对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的地上部分(茎、叶及花)总黄酮进行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对赶黄草茎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赶黄草总黄酮对阿霉素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尿蛋白的影响。为研究赶黄草总黄酮对其它肾病的作用奠定基础,也为把赶黄草总黄酮研发治疗肾病综合征等肾病的新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乔松素为对照,以总黄酮含量为检测指标,以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以聚酰胺目数、静态吸附时间、pH、上样液浓度、上样量、水用量、洗脱溶剂pH、流速、乙醇浓度及乙醇用量为考察因素,比较聚酰胺对赶黄草总黄酮的吸附率、解吸率,确定最佳纯化工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采用HPLC法同时测赶黄草茎中六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取雄性SD大鼠60只,从中随机抽取8只设为A组(空白对照组),其余52只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 mg/kg,分两次给药)制造肾病综合征模型,21天模型制备成功后将剩下的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是B组(模型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赶黄草总黄酮高剂量组)、E组(赶黄草总黄酮低剂量组)。赶黄草总黄酮的成人剂量为0.016-0.032 g/(kg·d),按成人与大鼠用药量换算方法,则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赶黄草总黄酮0.2 g/(kg·d)、0.1g/(kg·d),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片,用蒸馏水配成混悬液灌胃,剂量为6mg/(kg·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给药4周,每2周收集一次尿液,并记录尿液体积,观察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一部分肾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变化。结果:赶黄草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6(g/mL)的5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最佳纯化工艺:选择60-90目聚酰胺,样品浓度为5.0 mg/mL,上样量3.5 BV,水液pH值为3,水用量为25 BV,用pH值为8的10 BV体积的75%乙醇洗脱,经纯化后的赶黄草总黄酮得率为77.88%。且赶黄草总黄酮在干浸膏中含量由15.35%提高到44.88%。肾病综合征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不同剂量的赶黄草总黄酮干预4周后,同模型组相比,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TC、TG、大鼠24 h尿蛋白量水平显着降低,赶黄草高剂量组TP水平显着升高,肾脏纤维化和损伤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该提取与纯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有效提取和纯化赶黄草总黄酮。赶黄草茎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中槲皮素和芹菜素的含量相对较高。赶黄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肾病综合征大鼠尿蛋白。

许梦洁[4](2018)在《金线莲质量评价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文中提出本文考察了金线莲不同器官及极性萃取部位(PEE:石油醚层;EAE:乙酸乙酯层;NBE:正丁醇层;WE:水层)的黄酮、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确定其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金线莲,以多酚为响应值,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考察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及用UPLC-Q-TOF-MS/MS定性分析,确定潜在的抗氧化物质成分。金线莲在民间被广泛鲜食,因此在确定其抗氧化的药理活性后,又对不同种质的金线莲进行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含量测定及分析,进行种植资源评价,考察其含量差异规律。结果显示,同一萃取层中,黄酮和多酚含量为叶>全草>茎>根状茎及根。不同萃取层中,黄酮含量为EAE>PEE>NBE>WE,多酚含量为NBE>EAE>WE>PEE。其体外抗氧化实验显示,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着高于其它器官,抗氧化能力为NBE>EAE>WE>PEE。金线莲中的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着正相关,表明金线莲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可能是酚类。响应面优化微波萃取金线莲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7.55 min;微波功率320 W;料液比1:65.50;乙醇浓度83.90%;其多酚得率为1.31%。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显示,DPPH最大清除率达到82.58%,ABTS+的最大清除率为97.63%;体内抗氧化活性发现,中、低剂量组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本研究首次用UPLC-Q-TOF-MS/MS法鉴定出提取物可能含有的21种化学成分。此研究成果为金线莲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丙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为金线莲的特征性氨基酸,Fe、Zn、Mn、Ca、Cr、Mg为金线莲特征性矿质元素。聚类分析得出不同种质金线莲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具有地域性差异。此研究成果为金线莲开发成为一个新型食品辅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欧惠根[5](2017)在《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石上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为蕨类植物门卷柏科属植物深绿卷柏的全草,有清热解毒、去风除湿、活血化癖之功效,民间常用于鼻咽癌、肺癌、绒毛膜上皮癌、卵巢癌等癌症的治疗,疗效显着,副作用小。但至今鲜见有关于石上柏现代药学研究的相关报道。我们前期研究表明,石上柏的主要抗癌活性成分为双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本文开展石上柏原药材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总双黄酮粗提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以期为后续基于总双黄酮提取物的原料药及制剂开发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如下:(1)石上柏原药材的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采用HPLC建立石上柏药材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用于石上柏药材的质量控制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以乙腈--0.5%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色谱运行时间为55 min。结果表明,穗花杉双黄酮、罗伯斯特双黄酮、2”,3”-二氢-3’,3’”-双芹菜素、3’,3’”-双柚皮素、delicaflavone、橡胶树双黄酮、7,4’,7”,4’”-四-O-甲基穗花杉双黄酮7个双黄酮成分分别在1.01-130、0.78-100、0.78-100、0.86-110、0.84-108、2.81-360、4.31-55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精密度、回收率等均符合分析方法要求。运用所建立方法测定了12批药材的7个双黄酮成分含量,其中橡胶树双黄酮含量最高,含量范围为0.1910.376 mg/g,穗花杉双黄酮含量次之,含量范围为0.0980.213 mg/g,其余各双黄酮含量范围为0.030.150 mg/g之间,不同产地药材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对12批药材进行HPLC分析,找到14个共有特征峰,建立了石上柏药材的指纹图谱,12批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说明样品之间的一致性良好。聚类分析将12批不同产地的石上柏药材分成5类,系统聚类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两种方法得到了相互验证。上述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该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2)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的制备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进行考察,以提取物得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和delicaflavone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45倍量的70%乙醇,85℃提取2次,每次提取1.5 h。比较溶剂萃取法和碱溶酸沉法对石上柏醇提取物纯化效果,得到的总双黄酮粗提物的纯度分别为43.86%和39.97%。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初步纯化工艺为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的清膏;依次等体积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分别萃取3次,收集乙酸乙酯层溶液,旋转蒸干,制成浸膏,冷冻干燥,粉碎即得。经过纯化后的粗提物中总双黄酮含量提高了约4倍(原来含量为9.47%),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3)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质量标准要求,研究对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并考察水分、炽灼残渣、重金属和砷盐等检查项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双黄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个主要双黄酮(包括主要成分穗花杉双黄酮、橡胶树双黄酮及主要活性成分delicaflavone)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薄层鉴别中对照品斑点相应的位置,5批样品的斑点清晰;各项检查符合要求,并确立了相应指标;同时测得5批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范围365.8390.5 mg/g,穗花杉双黄酮含量范围35.343.7 mg/g、delicaflavone含量范围为15.920.4 mg/g、橡胶树双黄酮含量范围为39.047.2 mg/g。上述研究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可用于双黄酮总粗提物的质量控制分析,首次为大批量的工业生产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提供了质量控制手段。此外,通过影响因素试验(高温试验、高湿试验及光照试验)和加速试验(40°C±2°C/75%±2%RH),研究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本文优化工艺生产的总双黄酮粗提物,尽管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略有吸潮,但质量基本稳定。本文研究建立了石上柏原药材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优化了总双黄酮粗提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建立了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的质量控制方法,为石上柏的抗癌药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覃睿[6](2013)在《新疆一枝蒿有效成分提取分析及活性研究》文中指出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是维吾尔族常用的一味药材,本研究基于前人研究工作的积累,对有效成分及其活性展开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超声辅助及微波辅助提取法对新疆一枝蒿总黄酮进行提取制备,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最优提取条件为:80%乙醇、料液比1:80、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达到45.66mg/g;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优提取条件为:微波时间7min、提取温度60℃、微波功率600W,此提取条件下的提取率可达49.18mg/g;采用SPE-HPLC法测定其中槲皮素的含量,为0.323mg/g。2.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新疆一枝蒿多糖进行提取制备,比较Sevag法与冻融法脱蛋白效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提取时间90s、微波功率500W,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32.83mg/g;Sevag法蛋白脱除效果不及冻融法。3.比较新疆一枝蒿总黄酮提取物及多糖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抑制亚硝化反应的能力及抑菌活性;黄酮提取物在非脂质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及抗亚硝化性能强于多糖提取物,脂质体系抗氧化能力黄酮提取物的效果略弱于多糖提取物;二者对实验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程度不一。4.利用小鼠进行体内动物实验及体外鼠源DC细胞筛选平台对新疆一枝蒿黄酮提取物、多糖提取物的免疫活性进行检测;体内实验中新疆一枝蒿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具有不同作用,MTT法检测表明新疆一枝蒿黄酮提取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小鼠脾脏细胞增殖有着高增低抑的趋势,流式检测表明两种途径对DC细胞增长及表面marker:CD86、CD80、CD40、MHCII的表达有上调作用,高剂量比低剂量上调更为明显;体外免疫研究通过建立快速筛选平台,即分离小鼠腿骨骨髓并诱导培养DC细胞的方式,对新疆一枝蒿黄酮及多糖提取物进行考察,发现二者对DC细胞的成熟均有明显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DC marker的表达与加入提取物的浓度正向相关,新疆一枝蒿提取物具有调节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5.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疆一枝蒿花及全草中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分析检测鉴定其组成,在花挥发油中鉴定出36种成分,全草挥发油中鉴定出73种成份。6.采用微波消解法对野生及人工种植新疆一枝蒿进行前处理,AAS分析检测并比较部分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新疆一枝蒿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金属元素,二者在含量上表现差异不大。

楚秉泉[7](2013)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罗布麻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阿勒泰地区是目前世界最大最好的连片野生罗布麻保护区,戈宝绿业公司近十年对其进行开发,生产的保健品和纺织品已投放市场,但对该区野生罗布麻资源的化学成分缺乏系统研究,且结合植物化学分类学进行罗布麻品系划分也未见报道。本文以该区同一生境的五种不同表型罗布白麻和三个不同生境的罗布红麻为材料,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探讨其黄酮类、氨基酸、脂肪酸、脂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结合植物化学分类学对罗布白麻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究罗布麻种质资源分类、优质品种的选育和人工种植罗布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五种不同表型罗布白麻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黄酮总含量为白花中花麻(3.59 mg/g)>中细叶中花麻(2.29 mmg/g)>青杆中花麻(1.71 mg/g)>红杆中花麻(1.34 mg/g)>特细叶中花麻(0.97 mg/g)(P<0.05);其中芦丁的含量最高,占黄酮总含量的54.3%-84.5%。氨基酸的含量为特细叶中花麻>青杆中花麻>红杆中花麻>白花中花麻>中细叶中花麻,含量范围为16.07%-19.31%。五份材料中脂肪酸含量在357.24 mg/100g- 612.15 mg/100g,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5.29%-63.89%,且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1.5%,ωω-3和ωω-6脂肪酸的比例(n3/n6 Ratio)接近于4,表现出较高的营养价值。2、依据五种不同表型罗布白麻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特点,可初步将其分为三组,红杆中花麻和特细叶中花麻为低黄酮、低脂类,青杆中花麻和中细叶中花麻物为中黄酮、高脂、高氨基酸类,白花中花麻为高黄酮、中脂、低氨基酸类,各组具有相同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合成途径,可能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3.土壤环境对罗布红麻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有显着影响。三个不同生境红麻叶片中黄酮总量在1.1195 mg/g-1.3342 mg/g之间,且红沟区材料显着高于其他(P<0.05);与罗布白麻研究结果相同,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也是芦丁的含量最高,范围为0.4181 mg/g-0.8075 mg/g,占黄酮总量的34.82%-60.52%;氨基酸总量为14.34%-17.33%;脂肪酸含量虽有一定的差异,但种类相同,均为饱和脂肪酸8种,不饱和脂肪酸6种。土山区罗布红麻与该区的罗布白麻相比,芦丁和总黄酮在罗布白麻中较高,平均含量分别为1.4430 mg/g和1.9799 mg/g,槲皮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和金丝桃苷则在罗布红麻中较高,分别为0.0307 mg/g、0.1832 mg/g、0.0177 mg/gN、0.1462 mg/g。4.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与罗布红麻叶片中芦丁、黄酮总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而pH与芦丁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土壤速效钠含量与罗布红麻叶片中氨基酸总量和黄酮总量均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根据研究区土壤高盐渍化和干旱的特点,可以通过适量的施有机肥和灌溉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土壤pH,提高其品质。

史运杰[8](2012)在《花红叶多酚的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风干的花红叶为实验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花红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讨论了花红叶多酚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通过体外实验考察了其对微生物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且讨论花红叶多酚作为油脂抗氧化剂的潜在可能性。建立了花红叶多酚的HPLC分析和半制备方法,为花红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优化花红叶多酚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花红叶多酚提取方法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浸提60min,液料比13:1,在此条件下花红叶多酚单次提取率为4.61%±0.1%(N=3),与理论最大值4.74%误差仅为0.1%,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花红叶多酚提取效果。花红叶多酚对DPPH、O2-·和OH·均有很高的清除活力,没食子酸当量为32.2%的花红叶多酚其IC50值分别为17.2μg/mL、203.25μg/mL和82.88μg/mL;花红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为68.98±3.41U/mg,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抑菌实验显示花红叶多酚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效果;花红叶多酚有促进BGC-823和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1mg/mL的花红叶多酚对BGC-823和HeLa细胞的增殖促进率分别为45.5%和49.61%;添加花红叶多酚的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和酸价与空白实验相比,没有显着差异,说明花红叶多酚不适合直接作为油脂抗氧化剂。花红叶多酚HPLC条件为:采用Boston Green ODS-5μm-4.6250mm色谱柱,流动相A为0.2%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柱温箱30℃,流速1mL/min的条件下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为(min/B%):-46/100,-31/100,-30/5,0/5,15/30,40/40,60/50,65/55,90/100;检测波长为280nm;组分收集器参数设定:延迟体积221μL,按峰收集,采用5%甲醇水溶液饱和的花红叶多酚溶液100μL进样,选择280nm作为收集器触发信号源,峰收集开始条件为:起始阈值10.00mAU,起始斜率0.500mAU/S,起始时间1s;峰收集结束条件为:结束阈值5mAU,结束斜率-1.000mAU/S;变异时间1s;特殊峰结束阈值2000.00mAU,采用单孔250μL的96孔板作为收集容器,在此条件下得到6种单一组分物质。

张月婵[9](2009)在《罗布麻叶的品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罗布麻叶为研究对象,对罗布麻叶的有效成分及有害物质进行了含量分析,对罗布麻叶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生长期罗布麻叶有效物质的动态积累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评价及其质量标准制订提供了可靠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罗布麻叶商品药材的鉴定研究。用传统鉴定方法及现代鉴定技术,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及HPLC指纹图谱等方面,建立罗布麻叶及其易混品大花罗布麻叶的鉴定方法;以有效成分定量分析结合指纹图谱整体分析的模式,评价商品罗布麻叶的品质。2.药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根据罗布麻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近况,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规定的浸出物测定法,用冷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作为评价药材质量的手段之一。3.UV-VIS法测定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含量。选取金丝桃苷作对照品,以测定的金丝桃苷含量来作为罗布麻叶中总黄酮含量的计算指标,测定值与真实值有一定差异,本实验旨在对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作量化比较,评价药材质量。4.HPLC法测定总槲皮素和四种黄酮类单体的含量。选取槲皮素作对照品,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罗布麻叶总槲皮素含量项下,供试品制备用80%甲醇50mL,回流提取1小时,水解时盐酸量为提取液量的1/10。根据本实验供试品制备的优化结果,认为回流提取90min×3、提取液量∶盐酸量为9∶1最佳来测定总槲皮素的含量,从而为《中国药典》中罗布麻叶总槲皮素含量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选取罗布麻叶已知明确的四种黄酮类单体(槲皮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芦丁)作对照品,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四种黄酮类单体的含量。此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良好,为罗布麻叶质量标准评价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5.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和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2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18种微量元素和5种重金属元素)。并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了罗布麻叶无机元素含量的准确信息,可为罗布麻叶微量元素的药效药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将不同产地的微量元素制成元素分布图谱,可以进行罗布麻叶的真伪鉴别。6.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初步表明,不同产区罗布麻叶中农药残留量有一定差异,罗布麻叶中农药残留量基本符合限量标准。7.建立了罗布麻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质控方法,可为罗布麻叶样品的质量和品种鉴定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检测标准。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罗布麻叶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产地不同,罗布麻叶样品之间的相似度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罗布麻叶生长的不同地理条件,不同气候以及不同的品种有关,同一产地的罗布麻叶样品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相似度,实现对罗布麻叶药材质量的整体评价。8.建立了罗布麻叶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质控方法,可为罗布麻叶样品的质量和品种鉴定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检测标准,实现对罗布麻叶药材质量的整体评价。9.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进行分析,测定其总离子流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对部分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归属,初步建立了以14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GC-MS指纹图谱,发现罗布麻叶样品之间的相似度有一定的差异。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罗布麻叶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10.不同采收期罗布麻叶有效物质的动态积累及变化规律研究。用现代分析技术,以有效成分定量分析结合指纹图谱整体评价的模式,对不同生长时间罗布麻叶中黄酮类成分、挥发性成分、无机元素等有效物质的动态积累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确定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11.气候因子对药材有效物质合成和积累的影响研究。考察气候因子(气温、光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等),以药材中有效物质黄酮类成分(总黄酮和槲皮素、芸香苷、异槲皮苷、金丝桃苷等)、挥发性成分、无机元素的累积量为考核指标,采用UV和HPLC、HPCE等对不同气候因子作用下药材有效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探讨气候因子与有效物质积累的相关性。论文主要创新点:1、探究不同物候期罗布麻叶有效物质的动态积累及变化规律,为确定罗布麻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分析气候因子与有效物质积累的相关性,揭示影响有效物质含量主导因子,为优质药材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2、以多种有效成分同时定量分析结合指纹图谱整体评价的模式,建立罗布麻叶品质和安全性的科学评价体系。3、首次建立罗布麻叶中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及槲皮素4种活性成分同时测定的HPLC-DAD、HPCE-DAD分析方法;对罗布麻叶中总槲皮素含量测定的实验条件作了优化,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罗布麻叶总槲皮素含量测定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4、首次建立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种属罗布麻叶的HPCE-DAD、HSGC-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苏忠[10](2008)在《松嫩平原罗布麻生物生态学与化学生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观测、田间试验、温室试验、实验室内理化分析等方法,对松嫩草原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的有性繁殖特性、无性繁殖特性、耐盐碱特性和化学生态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找出其生物学特性、进一步发掘其资源可利用性、进一步发现其资源开发途径,以对这种具有特殊生态意义的资源性植物的开发利用起到促进作用。在松嫩草原,罗布麻群落斑块状分布在羊草草甸内,罗布麻群落内的伴生植物有羊草等共计31种。罗布麻的有性繁殖特性松嫩草原罗布麻5月末进入蕾期,6月中旬进入初花期,6月下旬进入盛花期,7月中旬进入末花期。整个花期50余天,单个小花的花期为5~7天。7月中旬现果,9月中旬果实成熟,从现果到果实成熟需60天左右。植株总的小花数量与进入初花期的先后时间显着负相关,结实率与小花数量明显负相关。结实率很低,平均仅为0.8%。先期进入花期的罗布麻,果实内所含种子数量较后开花的要低。先后进入花期的罗布麻种子千粒重的差异不大。罗布麻植株一级分枝数平均为每株15.39条,初花期不同的种群一级分枝数在12.72~18.20之间,单株上最少的9条,最多的达23条。但是,分枝数量多,小花数和果实数并不同步增多。随着初花期的延迟,在主茎上和一级分枝上,小花数量均有减少的趋势。主茎上的小花总数与平均数均多于一级分枝上的小花总数和平均数。同步地,主茎上的果实数量多于一级分枝上的果实数量。随着初花时间的延迟,罗布麻主茎与一级分枝的结实率一致表现为增加的趋势,主茎上的结实率远高于一级分枝上的结实率。与一级分枝比较,主茎上的种子更饱满,千粒重更重。种子繁殖容易,播种后三天即出苗,第七天出苗最多,20天出完。出苗率以草甸土最高,达到86%;其次是农田沙壤土,为80%;再次为碱化草甸土,出苗率48%;盐碱土中最低,仅20%。虽然在盐碱土上只有20%的出苗率,仍表明罗布麻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可以作为盐碱地植被恢复和改良的先锋植物,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罗布麻的无性繁殖特性因成活率更高,罗布麻垂直根是无性繁殖更好的取材部位。2cm根段成活率低,不适合作罗布麻无性繁殖材料,而3cm的垂直根根段和5cm的水平根根段是根段繁殖最适宜截取长度。因沙培成活率超过了90%,生殖生长后期截取根段是罗布麻无性繁殖取材的最佳时期。50ppm ABT-1处理生殖生长后期2cm垂直根根段,沙培一个月后的成活率为62.5%,而对照组无成活,表明生根粉溶液显着提高2cm罗布麻垂直根根段成活率。以生根粉处理生殖生长后期的垂直根2cm根段作为无性繁殖材料,是一种更经济的罗布麻繁殖措施。罗布麻茎段扦插生根困难。这一未解课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通过进一步探讨罗布麻自身生理特性和生根粉溶液的浓度来加以解决。罗布麻的耐盐碱特性综合盐碱度8项检测指标,特别是电导率和,将松嫩草原6种来源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分为三个级别:轻度盐碱化,农田土和退耕地土壤,土壤的电导率均在200us/cm以下;中度盐碱化,碱化草甸土,土壤的电导率309-316us/cm之间;重度盐碱化,盐碱土,土壤电导率在596-956us/cm之间。在盐碱胁迫下,电导率309.00us/cm、pH7.56以下时,盐碱成分的增加可以促进罗布麻的出苗,当电导率超过309.00us/cm、pH7.56时,罗布麻的出苗被逐渐抑制,电导率达到956us/cm、pH9.87时罗布麻种子的出苗受到完全抑制。土壤盐碱含量的升高,明显抑制罗布麻根长和茎长的生长以及根、茎、叶的生物量的增加。在盐碱胁迫下,1610-8010us/cm的高电导率和9以上的高pH值条件下,罗布麻种子在培养箱内能快速近全部萌发,这一结果提示,罗布麻种子繁殖有可能成为生产上可以运用的有效的繁殖方式。但该结果与土壤栽培试验结果有差距,有待进一步验证。盐碱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罗布麻萌发后胚根和胚芽的生长。罗布麻的化学生态特性罗布麻叶中粗蛋白的含量从苗期(21.33%)经花期(盛花期13.25%)到果期(盛果期10.95%)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表明罗布麻叶在整个生长发育期的饲用质量持续降低。叶中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趋势与粗蛋白相同,从苗期到果期呈下降趋势。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罗布麻叶中粗脂肪的含量变化呈现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出现在6月12日的花蕾期,达到了4.51%;第二个峰值达到5.81%,出现在8月14日的盛果期。整个果期罗布麻叶中的脂肪含量都较高,而果后营养期脂肪含量下降,表明果期储备的高量脂肪,可能在果后期转运到果实和种子。除了在花期时出现一个峰值外,罗布麻叶中可溶性糖的消长动态为一个缓慢的下降趋势。在花期出现高峰值,表明可溶性糖与生殖时期的罗布麻的生理关系密切。综合考虑一般营养成分的积累状况,建议作为饲用资源时,罗布麻最佳利用时间应在花蕾期之前。总黄酮在罗布麻花中分布最多,含量达到12.89%,叶中次之(7.21%),茎中再次(1.92%),根和果实中分布很少。因黄酮化合物是罗布麻药用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依据总黄酮含量和生物产量,可确定药用罗布麻的最佳采收部位为叶和花。总黄酮在罗布麻叶积累动态呈现为两峰夹一谷,初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为罗布麻叶总黄酮积累高峰期,而盛花期为一个低谷期。提示在旺盛的生殖期,黄酮类化合物可能由叶器官向花器官转移,以供应生殖生理需要。槲皮素的积累动态也与总黄酮一致,呈现为盛花期前后的两峰夹一谷状态。遇到血清时,槲皮素分子结构中的B环和C环、A环和C环形成的两套共轭体系中的电子,发生转移并使酚羟基解离,形成带双负电荷的阴离子,此阴离子将与人血白蛋白结构中结合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对人血清白蛋白具有荧光增强的效应。槲皮素与人血白蛋白结合后的相互作用机理、结合位点、结合强度和结合模式的揭示,对深入了解罗布麻活性成分在人体内的运输、分布以及其药理药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药物分子设计方面也具有应用价值。

二、罗布麻叶干浸膏抗致突变作用的研究(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布麻叶干浸膏抗致突变作用的研究(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蒙药材叉分蓼黄酮类化合物分离鉴定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2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
    3 药物虚拟筛选技术及网络药理学应用
    4 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5 蒙药材叉分蓼的研究进展
    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叉分蓼总黄酮(TFP)提取纯化工艺优化
    前言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TFP提取方法优化
        2.2 纯化工艺优化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提取参数优化结果
        3.2 纯化条件优化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叉分蓼总黄酮(TFP)主要活性成分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仪器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TFP的提取、纯化
        2.2 TFP活性组分分离
        2.3 TFP活性组分分析
        2.4 TFP活性组分验证
    3 结果
        3.1 柱层析分离结果
        3.2 化合物结构分析
        3.3 化合物结构确证
    4 讨论
第三部分 叉分蓼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
    前言
    1 材料及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叉分蓼总黄酮(TFP)活性靶标预测
    前言
    1 方法
    2 结果
        2.1 活性靶点预测
        2.2 蛋白与蛋白、靶点与靶点相互作用数据库的建立
        2.3 网络合并及网络拓扑学分析
        2.4 通路预测
    3 讨论
第五部分 叉分蓼总黄酮(TFP-Ⅱ)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分子作用机制
    前言
    1 材料
    2 TFP-Ⅱ对MDA-MB-231 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2.1 MTT法测定TFP-Ⅱ对细胞生长率的影响
        2.2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TFP-Ⅱ对MDA-MB-231 细胞迁移活性的影响
        2.3 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TFP-Ⅱ对MDA-MB-231 细胞的侵袭活性
        2.4 统计分析方法
    3 TFP对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3.1 Western-blot原理
        3.2 主要相关试剂的配制
        3.3 总蛋白的提取
        3.4 总蛋白浓度的测定
        3.5 SD-PAGE电泳
        3.6 免疫学检测
        3.7 图像分析
        3.8 数据分析
    4 TFP对抗肿瘤作用相关靶点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荧光定量PCR检测原理
        4.2 总RNA提取
        4.3 逆转录合成cDNA
        4.4 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
        4.5 数据分析
    5 结果
        5.1 MTT法检测TFP-Ⅱ对MDA-MB-231 细胞增殖的影响
        5.2 TFP-Ⅱ对MDA-MB-231 细胞迁移的影响
        5.3 TFP-Ⅱ对MDA-MB-231 细胞侵袭活性的影响
        5.4 TFP-Ⅱ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
    6 讨论
第六部分 叉分蓼提取物体内安全性评价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2.2 大鼠28 天经口毒性试验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3.2 大鼠28 天经口毒性试验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部分 结果与讨论
致谢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创新点
问题与不足
展望
个人简历

(2)叉分蓼总黄酮提取分离鉴定及安全性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叉分蓼研究进展
        1.2.1 蒙、中医药应用
        1.2.2 叉分蓼的化学成分研究
    1.3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3.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1.3.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1.3.3 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分析
    1.4 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第2章 叉分蓼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优化
    2.1 材料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预处理
        2.2.2 叉分蓼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
        2.2.3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2.2.4 TFP提取工艺优化
        2.2.5 纯化工艺优化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叉分蓼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
        2.3.2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2.3.3 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2.3.4 纯化工艺优化结果
    2.4 讨论
第3章 TFP主要活性成分分析
    3.1 材料与仪器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1.3 药品
    3.2 实验方法
        3.2.1 TFP活性组分分离
        3.2.2 TFP活性组分分析
        3.2.3 TFP活性组分验证
    3.3 .结果
        3.3.1 柱层析分离结果
        3.3.2 化合物结构分析
        3.3.3 化合物结构确证
    3.4 讨论
第4章 叉分蓼提取物体内安全性评价
    4.1 实验材料
        4.1.1 受试物
        4.1.2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4.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4.2.2 重复剂量28 天经口毒性试验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3.2 重复剂量28 天经口毒性试验
    4.4 讨论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个人简历

(3)赶黄草总黄酮的制备及其治疗肾病综合征大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赶黄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赶黄草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第三节 HPLC法同时测赶黄草茎中六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1.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第四节 赶黄草总黄酮治疗肾病综合征大鼠的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赶黄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4)金线莲质量评价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线莲种质资源及开发现状
        1.1.1 金线莲种质资源
        1.1.2 金线莲资源开发现状
    1.2 金线莲主要成分
        1.2.1 多酚
        1.2.2 黄酮
        1.2.3 多糖及金线莲苷
        1.2.4 氨基酸和矿质元素
        1.2.5 生物碱
        1.2.6 甾体类
    1.3 抗氧化活性
        1.3.1 氧化及抗氧化剂现状
        1.3.2 抗氧化剂评定方法
        1.3.2.1 体外抗氧化
        1.3.2.2 体内抗氧化
    1.4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金线莲不同器官及萃取部位的活性成分与抗氧化的相关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1.3 样品处理方法
        2.1.4 黄酮含量测定
        2.1.5 多酚含量测定
        2.1.6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2.1.7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2.2 实验结果
        2.2.1 黄酮、多酚含量的比较
        2.2.2 金线莲的抗氧化能力比较
        2.2.2.1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2.2.2.2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
        2.2.3 金线莲的抗氧化能力半衰期比较
        2.2.4 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金线莲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和UPLC-Q-TOF-MS/MS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
        3.2.2 多酚含量测定
        3.2.3 金线莲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3.2.3.1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3.2.3.2 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3.2.4 金线莲提取物的定性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响应面优化微波提取工艺结果
        3.3.1.1 用响应面分析法建模与拟合模型
        3.3.1.2 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3.3.1.3 响应面结果
        3.3.1.4 验证试验
        3.3.2 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与讨论
        3.3.2.1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3.3.2.3 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
        3.3.3 金线莲提取物的酚类化合物的鉴定
    3.4 讨论
第四章 不同种质金线莲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量的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仪器和试剂
        4.1.3 氨基酸的测定
        4.1.3.1 样品前处理
        4.1.3.2 氨基酸分析条件
        4.1.4 矿质元素的测定
        4.1.4.1 样品前处理
        4.1.4.2 标准溶液制备与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定量分析
        4.2.1.1 氨基酸量的分析
        4.2.1.2 矿质元素量的分析
        4.2.2 主成分分析
        4.2.3 聚类分析
    4.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5)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石上柏原药材的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石上柏原药材中7个双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3.2 石上柏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上柏药材总黄酮含量
        3.2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石上柏醇提取物的提取工艺
        3.3 石上柏总黄酮粗提物的纯化工艺研究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的质量控制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的质量控制研究
        3.2 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初步稳定性研究
    4 讨论与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新疆一枝蒿有效成分提取分析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新疆一枝蒿简介
    2 新疆一枝蒿研究状况
        2.1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研究
        2.2 药理药效研究
        2.3 其他研究
    3 天然产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3.1 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3.2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4 天然产物中多糖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4.1 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4.2 多糖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5 本研究立体依据及意义
第二章 提取物的制备及药物活性研究
    第一节 新疆一枝蒿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 制备过程
        2.1 实验方法
        2.2 新疆一枝蒿总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
        2.2.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含量测定
        2.3 超声辅助提取结果及分析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2 正交实验结果
        2.3.3 最佳工艺验证实验
        2.4 微波辅助提取结果及分析
        2.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4.2 正交实验结果
        2.4.3 最佳工艺验证实验
        2.5 SPE-HPLC 测定新疆一枝蒿黄酮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
        2.5.1 色谱条件
        2.5.2 槲皮素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3 新疆一枝蒿总黄酮待测溶液的制备
        2.6 HPLC 结果及分析
        2.6.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6.2 样品测定
        2.6.3 精密度实验
        2.6.4 稳定性实验
        2.6.5 加标回收率实验
        3 结论
    第二节 新疆一枝蒿多糖提取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 制备过程
        2.1 实验方法
        2.2 所需溶液的制备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
        2.4 含量测定
        2.4.1 多糖含量测定
        2.4.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微波辅助提取多糖
        3.1.1 单因素实验结果
        3.1.2 正交实验结果
        3.1.3 最佳工艺验证实验
        3.2 脱蛋白实验
        3.2.1 Sevag 法脱蛋白
        3.2.2 冻融法脱蛋白
        3.2.3 两种方法脱蛋白作用的比较
        4 结论
    第三节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所需溶液的制备
        2.2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测定
        2.3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测定
        2.4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对脂质体系的抗氧化能力测定
        2.4.1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2.4.2 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过氧体系抗氧化活性测试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OH)
        3.2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
        3.3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对脂质体系的抗氧化能力测定
        3.3.1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3.3.2 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过氧体系抗氧化活性测试
        4 结论
    第四节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抗亚硝化性能研究
        仪器、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所需溶液的制备
        2.2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清除亚硝酸钠的测定
        2.3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对亚硝胺合成阻断率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疆一枝蒿黄酮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
        3.2 新疆一枝蒿黄酮提取物对亚硝胺合成阻断率
        3.3 新疆一枝蒿多糖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
        3.4 新疆一枝蒿多糖提取物对亚硝胺合成阻断率
        4 结论
    第五节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及菌种的准备
        2.1.1 培养基及无菌滤纸片
        2.1.2 倒板
        2.1.3 菌悬液的制备及涂板
        2.1.4 供试滤纸片的制备
        2.1.5 对照溶液及提取物溶液的配制
        2.2 滤纸片法测试抑菌活性
        2.3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抑菌活性
        3.1.1 黄酮提取物抑菌活性
        3.1.2 多糖提取物抑菌活性
        3.2 两种提取物抑菌活性比较
        3.3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4 结论
第三章 新疆一枝蒿免疫活性研究
    第一节 新疆一枝提取物体内免疫活性研究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MTT 法预实验
        2.2 小鼠体内免疫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 DC marker
        2.3.1 实验分组
        2.3.2 实验过程
        3 结果与分析
        3.1 MTT 预实验结果
        3.2 新疆一枝蒿黄酮提取物对 DC 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
        3.2.1 口服途径 DC marker 表达分析
        3.2.2 滴鼻途径 DC marker 表达分析
        3 结论
    第二节 新疆一枝提取物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骨髓 DC 细胞的分离诱导培养
        2.2 小鼠骨髓 DC 细胞检测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鼠骨髓 DC 细胞诱导的观察
        3.2 小鼠骨髓 DC 细胞的鉴定
        3.2.1 DC 细胞在主细胞群中的数量
        3.2.2 DC 细胞表面抗原 CD11c 表达量的测定
        3.3 新疆一枝蒿黄酮提取物对 DC 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
        3.3.1 DC 细胞表面抗原 CD86 表达量的测定
        3.3.2 DC 细胞表面抗原 CD40 表达量的测定
        3.4 新疆一枝蒿多糖提取物对 DC 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
        3.4.1 DC 细胞表面抗原 CD86 表达量的测定
        3.4.2 DC 细胞表面抗原 CD40 表达量的测定
        4 结论
第四章 新疆一枝蒿挥发性成分 GC-MS 分析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挥发油的提取
        2.2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2.2.1 色谱条件
        2.2.2 质谱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第五章 新疆一枝蒿微量元素测定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仪器工作条件
        2.1.1 微波消解仪工作条件
        2.1.2 火焰原子化器工作条件
        2.2 样品微波消解处理
        2.3 建立标准曲线
    3 结果与讨论
        3.1 含量测定
        3.2 精密度及回收率测定
    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新疆阿勒泰地区罗布麻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罗布麻的概述
        1.2.2 化学成分
        1.2.3 药理作用及其功效
        1.2.4 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相关概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研究方法
        2.2.3 测定方法
        2.2.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表型罗布白麻叶片化学成分差异比较
        3.1.1 黄酮类化合物差异比较
        3.1.2 氨基酸差异比较
        3.1.3 脂质和脂肪酸差异比较
        3.1.4 不同表型罗布白麻化学分类学特征
    3.2 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比较
    3.3 不同生境罗布红麻叶片化学成分差异比较
        3.3.1 黄酮类化合物差异比较
        3.3.2 氨基酸差异比较
        3.3.3 脂肪酸和脂质差异比较
        3.3.4 矿质元素差异比较
    3.4 土壤理化性质与罗布红麻叶片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表型罗布白麻叶片中化学成分含量特征
    4.2 不同表型罗布白麻的植物化学分类学探讨
    4.3 不同生境罗布红麻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含量特征
    4.4 土壤理化性质对罗布红麻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花红叶多酚的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引言
    1.1 花红的研究进展
        1.1.1 花红叶的植物学分类
        1.1.2 花红叶的营养成分及研究
        1.1.3 花红叶的活性成分及研究
    1.2 花红叶的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
        1.2.1 开发保健品
        1.2.2 开发天然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1.2.3 开发色素和香味成分
    1.3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多酚的结构和分类
        1.3.2 植物多酚的提取方法
        1.3.3 植物多酚的纯化方法
    1.4 植物多酚的测定方法
        1.4.1 结合活性测定法
        1.4.2 重量法
        1.4.3 容量法
        1.4.4 分光光度法
        1.4.5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 植物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6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选题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花红叶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与制备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标准曲线的制作
        2.2.2 多酚含量测定方法
        2.2.3 单因素实验
        2.2.4 响应曲面优化实验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2.3.3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结论
第3章 花红叶多酚抗氧化性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花红叶多酚的制备与纯化
        3.2.2 花红叶多酚没食子酸当量测定
        3.2.3 花红叶多酚清除 DPPH 自由基的实验
        3.2.4 花红叶多酚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实验
        3.2.5 花红叶多酚清除羟自由基实验
        3.2.6 花红叶多酚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花红叶多酚纯化后的当量纯度测定
        3.3.2 花红叶多酚清除 DPPH 自由基的活性
        3.3.3 花红叶多酚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
        3.3.4 花红叶多酚清除羟自由基活性
        3.3.5 花红叶多酚总抗氧化能力活性
    3.4 结论
第4章 油脂抗氧化实验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油脂加速氧化的方法
        4.2.2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4.2.3 油脂酸价的测定方法
        4.2.4 多酚溶解方式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花红叶多酚对过氧化值的影响
        4.3.2 花红叶多酚对酸价的影响
        4.3.3 溶解方法对过氧化值的影响
    4.4 结论
第5章 花红叶多酚对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花红叶多酚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抑菌圈实验
        5.2.2 花红叶多酚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花红叶多酚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效果
        5.3.2 花红叶多酚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5.4 结论
第6章 花红叶多酚半制备 HPLC 条件的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试剂
        6.1.3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6.2.2 流动相质量的检测
        6.2.3 色谱柱的选择
        6.2.4 半制备上样量的选择
        6.2.5 延迟体积的验证方法
        6.2.6 自动组分收集器的设定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3.1 红外光谱谱图及分析结果
        6.3.2 流动相纯度的检测
        6.3.3 色谱柱的选择
        6.3.4 半制备进样量的选择
        6.3.5 延迟体积的设定
        6.3.6 自动组分收集器延迟条件的设定
    6.4 结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罗布麻叶的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药用历史
    二、原植物
    三、采收加工
    四、化学成分
    五、药理作用
    六、质量评价
    七、临床应用
第二章 罗布麻叶商品药材的鉴定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一、罗布麻叶药材中有效物质的含量分析
        (一) 罗布麻叶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二) 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三) 罗布麻叶总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四) 罗布麻叶四种黄酮类成分HPLC法同时测定
        (五) 罗布麻叶四种黄酮类成分HPCE法同时测定
        (六) 罗布麻叶挥发性成分的HSGC-MS分析
        (七) 罗布麻叶中无机元素分析
    二、罗布麻叶药材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一) 罗布麻叶中重金属检测
        (二) 罗布麻叶中农药残留量检测
    三、罗布麻叶药材的指纹图谱评价
        (一) 罗布麻叶HPLC指纹图谱分析
        (二) 罗布麻叶HSGC-MS指纹图谱分析
        (三) 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分析
第四章 不同生长期罗布麻叶有效物质的动态积累及变化规律研究
    一、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分析及其动态变化
    二、罗布麻叶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动态变化
    三、罗布麻叶无机元素的动态变化分析
    四、不同生长期罗布麻叶的指纹图谱分析
        (一) 罗布麻叶HPLC指纹图谱分析
        (二) 罗布麻叶HSGC-MS指纹图谱分析
        (三) 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分析
第五章 气候因子对药材有效物质合成和积累的影响研究
    (一) 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二) 罗布麻叶挥发性成分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三) 罗布麻叶无机元素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松嫩平原罗布麻生物生态学与化学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1 罗布麻的形态特征
    1.2 罗布麻的分布
    1.3 罗布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价值
    1.4 罗布麻研究现状
    1.5 立题依据和主题意义
研究样地自然概况
第1章 松嫩草原罗布麻群落调查与形态观察
    1.1 松嫩草原罗布麻群落中的植物构成
        1.1.1 调查方法
        1.1.2 调查结果
    1.2 松嫩草原罗布麻形态观察
        1.2.1 观察方法
        1.2.2 观测结果
第2章 罗布麻有性繁殖特性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罗布麻生殖特性研究方法
        2.1.2 罗布麻种子繁殖试验
        2.1.3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罗布麻种群生殖的数量特征
        2.2.2 罗布麻种群的生殖性状空间分布
        2.2.3 罗布麻种子繁殖初步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
        2.3.1 罗布麻的开花习性
        2.3.2 罗布麻的结果习性
        2.3.3 罗布麻的生殖特性
        2.3.4 罗布麻种群生殖性状的空间分布
        2.3.5 罗布麻种子繁殖试验
第3章 罗布麻无性繁殖特性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根段、茎段的取材
        3.1.2 成活的标准与成活率、成活效率的定义
        3.1.3 盆栽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根段沙培的成活率
        3.2.2 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根段沙培成活情况
        3.2.3 生根粉对2cm垂直根段成活率的影响
        3.2.4 茎段扦插试验结果
    3.3 小结
第4章 罗布麻耐盐碱性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罗布麻苗的盐碱胁迫试验
        4.1.2 罗布麻种子萌发盐碱胁迫试验
        4.1.3 土壤盐碱成分测定方法
        4.1.4 数据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对罗布麻苗的盐碱胁迫作用
        4.2.2 土壤浸提液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盐碱胁迫作用
    4.3 小结
        4.3.1 供试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分级
        4.3.2 盐碱胁迫对罗布麻出苗的影响
        4.3.3 盐碱胁迫对罗布麻苗生长的影响
        4.3.4 土壤浸提液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第5章 罗布麻化学生态学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常规营养成分年度积累动态研究方法
        5.1.2 槲皮素积累动态研究方法
        5.1.3 槲皮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光谱学方法
        5.1.4 数据处理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一般营养成分积累动态
        5.2.2 生物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动态
        5.2.3 槲皮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5.3 小结
        5.3.1 罗布麻一般营养成分积累动态
        5.3.2 罗布麻生物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动态
        5.3.3 罗布麻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白蛋白的结合状况
第6章 结论
    6.1 松嫩草原罗布麻群落植物构成
    6.2 松嫩草原罗布麻的有性繁殖特性
        6.2.1 罗布麻的开花、结实习性
        6.2.2 罗布麻的生殖特性
        6.2.3 罗布麻种群生殖性状的空间分布
        6.2.4 罗布麻种子繁殖能力
    6.3 罗布麻无性繁殖特性
        6.3.1 根段繁殖的取材部位、取材长度和取材时期
        6.3.2 激素处理对根段繁殖的影响
        6.3.3 激素处理对茎段繁殖的影响
    6.4 罗布麻的耐盐碱特性
        6.4.1 供试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分级
        6.4.2 盐碱胁迫对罗布麻出苗的影响
        6.4.3 盐碱胁迫对罗布麻苗生长的影响
        6.4.4 土壤浸提液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6.5 罗布麻的化学生态特性
        6.5.1 罗布麻一般营养成分积累动态
        6.5.2 罗布麻中总黄酮的积累动态
        6.5.3 罗布麻中槲皮素的积累动态
        6.5.4 罗布麻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白蛋白的结合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附图

四、罗布麻叶干浸膏抗致突变作用的研究(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蒙药材叉分蓼黄酮类化合物分离鉴定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D]. 段超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2]叉分蓼总黄酮提取分离鉴定及安全性初步评价[D]. 李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赶黄草总黄酮的制备及其治疗肾病综合征大鼠的研究[D]. 白雪.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8)
  • [4]金线莲质量评价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D]. 许梦洁.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5]石上柏总双黄酮粗提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 欧惠根.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4)
  • [6]新疆一枝蒿有效成分提取分析及活性研究[D]. 覃睿. 新疆大学, 2013(10)
  • [7]新疆阿勒泰地区罗布麻化学成分研究[D]. 楚秉泉. 兰州大学, 2013(08)
  • [8]花红叶多酚的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D]. 史运杰. 集美大学, 2012(04)
  • [9]罗布麻叶的品质评价研究[D]. 张月婵.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8)
  • [10]松嫩平原罗布麻生物生态学与化学生态学研究[D]. 苏忠. 东北师范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罗布麻叶干提取物抗诱变作用研究(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