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供电设备管理的状态维修(论文文献综述)
常占宁[1](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牵引供电智能运维系统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供电检测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供电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供电专业安全和技术管理的进步,同时检测装备采集及生产过程信息化形成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如何适时从海量原始数据中找出有效信息,为维修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保证供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是现阶段运营管理部门需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供电预防性状态修理论,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供电智能运维的实践和探索。
王辉麟,肖彦峰,张俊尧,王志华,解亚龙[2](2021)在《基于BIM的铁路基础设施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研发与实践》文中指出本文深度分析和调研了各铁路局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现状,研究分专业业务需求,设计了基于BIM的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平台总体架构与功能模块。创新性提出了基于BIM的铁路工电供等运维管理相关的新思想和新技术,为实现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统一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创新思路。
高金山,李银生[3](2021)在《铁路供电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供电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是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以供电管理信息系统、6C数据中心、SCADA系统为支撑,按照国铁集团-铁路局-供电段三级管理架构进行设计和建设的供电设备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框架的PHM系统涵盖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的PHM技术方案,在多时空尺度上实现铁路供电故障预测与健康指标评估,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修性的可视化分析和风险评估,以及优化维修决策。本文阐述了铁路供电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方案的基本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并对该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和系统重要功能进行了探讨。
尹麒[4](2021)在《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热电厂占据着较大比例,热电厂作为国家环保节能减排的重点企业,其生产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能源利用效率。如何提高热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是电力行业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对FS热电厂的生产运营进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水平,为同类型热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提供了改进和完善的思路。由于化石能源日渐紧张,煤炭价格逐步上涨,增加了热电厂的生产运营成本。在过去的几年中,FS热电厂不断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即使这样老旧设备的运行成本依旧居高不下,如何提升生产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生产成本成为了FS热电厂急需解决的难题。FS热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普遍性问题,例如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监督制度执行效果差,成本管理方法单一等,企业需要在原有生产运营管理基础上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执行力,注重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实际效果,改进原有管理体系,提升生产运营管理精细化程度,为企业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可靠保证。通过分析FS热电厂在生产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利用精细化管理理论为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改进提供解决办法,并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来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实施,提升企业机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桂俊华[5](2021)在《基于风险管理的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气化铁路是我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畅通运营依赖于持续稳定、可靠的供电设备。为了确保供电设备的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则需要开展安全有效的供电设备维修。在供电维修活动中,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基于风险管理的安全管理为供电维修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风险管理是一种建立在风险控制理论基础上,具有系统化管理特征的科学管理方式,在2012年我国铁路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后,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风险管理在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对供电维修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及控制,对提升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维修管理及作业组织过程安全有序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调研某供电段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现状,对供电维修管理及作业组织的所有环节进行梳理,通过工作危害识别等方法识别供电维修作业各个环节危害,运用头脑风暴法、风险矩阵评价方法开展风险评估,依据ALARP接受准则确定需要控制的危害,利用风险控制理论针对每一危害制定相适应的“人防”、“物防”或“技防”措施以控制风险,并采取定期评价的方式监督风险控制效果以不断提升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对有效控制供电维修组织及其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具有积极作用,对其他铁路供电设备管理单位开展设备维修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喻旭钢[6](2021)在《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对铁路运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是实现接触网检测和维修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接触网维修质量的首要保障,为确保铁路运营秩序,提高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应加强对接触网状态的检测和监测。其中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是在综合检测列车上安装的车载式接触网检测设备,随综合检测列车按周期进行检测,对铁路接触网的状态和参数、弓网关系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各接触网设备运营单位根据检测结果,组织对检测发现的接触网硬点、高差、拉出值等问题进行现场复核确认,确认设备存在缺陷后组织处理,初步解决接触网设备运行、检测、维修难分的矛盾,为“状态修”和“精测精修”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对弓网综合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检测作业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详细分析了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各种缺陷类型和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输出的不同类型波形曲线进行研究,分析了波形曲线与接触网各类典型缺陷的对应关系,制定了现场整治消缺方案,为接触网检测、维修提供借鉴指导。
王旭[7](2021)在《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货运增量、“公转铁”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重载铁路车流密度大、设备老化超大修周期、天窗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重载铁路接触网发生绝缘子断裂、异物倾入、设备跳闸、电缆击穿等问题日趋频繁,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安全管理,用科学的方法提前防控风险,以提高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传统的安全管理多重视问题的反思分析及追责考核。在安全风险管理中,则强调风险辨识、评估及防控和事后危害的控制。通过严格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有效防控风险或减小风险造成的后果,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先介绍了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的主要内容,按照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控的顺序介绍了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管理流程。针对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了4个方面17项风险评价指标。继而,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并以大秦线供电接触网管理单位大同西供电段为例进行说明。在全面掌握重载接触网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控制措施、构筑安全防控体系,降低重载接触网安全管理风险。本文图3幅,表11个,参考文献49篇。
葛世荣[8](2021)在《采煤机技术发展历程(八)——可靠性技术》文中指出采煤机在煤矿恶劣环境中运行,其可靠性制约着采煤机高截割性、高智能性的发挥程度,对煤炭产量、成本甚至安全生产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从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增强、可靠性材料、可靠性运维4个方面提高采煤机产品可靠性。从国内外采煤机研发经验来看,可靠性设计的重点是部件可靠性、摩擦可靠性、结构冗余性、环境适应性、功能模块化、安全保护装置的设计创新;可靠性增强的措施是结构可靠性、牵引可靠性、驱动可靠性、供电可靠性的改进创新;材料可靠性的关键是齿轮材料、行走轮材料、滑靴材料、截齿材料、摇臂材料、滚筒材料的选优配强;可靠性运维的质量在于过载保护技术、故障监测诊断、预测性维修的有效实施。从定量分析看,目前国产采煤机整机可靠度与国外同类产品还存在较大差距,以上4个方面的可靠性改进有助于我国采煤机可靠性快速提升。
孙梦剑[9](2020)在《UTO线路下轨道交通信号的电源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截止至目前,南京已开通运营10条地铁线路,这十条线全部是ATO自动运行模式,即有司机在司机室但司机可以不操作,南京地铁七号线采用UTO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为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七号线的建设,在缓解交通压力上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持,并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从而推进新城建设以及提升相关住房建设能力,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古都风貌方面做出贡献,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南京的核心地位(为江苏首条明确的无人驾驶线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信号系统作为UTO线路的五大核心设备系统(车辆、信号、通信、站台门、综合监控)其中之一,如何保证其设备稳定、可靠、连续地运行,从而保障无人驾驶时的车辆安全行车是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重点研究为保障无人驾驶线路下的信号系统能够连续性工作,如何从结构、配置、控制策略等方面提高信号电源系统的可靠性。首先对于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的技术发展进行了概括,并对国内外目前研究方向的不同进行了说明。然后阐述了七号线信号电源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整体线路的电源配置情况。在信号电源主要组成部分(电源屏、UPS)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于电源屏输入切换、电源屏输出配电方式、UPS结构、蓄电池的选型完成设计。与此同时,以既有线路单UPS配置为例,分析七号线配置双UPS的优势,并采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法,解决双UPS并机的相位、幅值控制问题,接着对于主要的电力电子变换进行了参数计算。最后为解决工程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给出建议方案,以确保信号电源可靠性的提高、无人驾驶线路的顺利开通。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10](2020)在《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文中认为前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外将设施管理从传统的物业管理范围内脱离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与物业管理相比较,设施管理是一门相当新的交叉学科,除了使用技术原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转外,还能够保证最终实现物业设施保值增值。反观国内物业管理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推进以及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浅谈供电设备管理的状态维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供电设备管理的状态维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数据的牵引供电智能运维系统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智能供电运维系统的内涵 |
1.1 智能供电运维的概念 |
1.2 发展智能供电运维的意义 |
1.3 智能运维的技术路线 |
2 智能供电运维系统的构成 |
2.1 运维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 |
2.2 设备网格化管理 |
2.3 牵引供电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PHM) |
3 系统功能与实践 |
3.1 设备基础资料智能化管理 |
3.2 超限数据告警及超周期设备监测 |
3.3 设备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估 |
3.4 故障早期预警 |
3.5 虚拟作业过程 |
3.6 生产指挥 |
4 结语 |
(3)铁路供电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概述 |
2 系统设计 |
2.1 系统结构 |
2.2 关键技术 |
2.2.1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
2.2.2 复杂数据的编码 |
2.2.3 大数据GIS技术 |
2.2.4 应用功能可视化呈现支持 |
3 系统功能 |
3.1 接触网PHM系统 |
3.1.1 健康指标综合评价 |
3.1.2 缺陷变化规律分析 |
3.1.3 故障预测 |
3.1.4 维修前剩余时间估计 |
3.1.5 维修决策 |
3.2 牵引变电PHM系统 |
3.2.1 设备健康综合评价 |
3.2.2 故障诊断及故障预警 |
3.2.3 设备剩余可运行时间预测 |
3.2.4 维修决策 |
4 结语 |
(4)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生产运营管理理论 |
2.1.1 运营管理的概念和发展 |
2.1.2 成本管理理论 |
2.1.3 节能管理理论 |
2.1.4 环境保护管理理论 |
2.2 精细化管理理论研究 |
2.2.1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构成 |
2.3 发电企业精细化生产管理理论研究 |
2.3.1 热电厂的生产流程 |
2.3.2 热电厂的精细化管理重点 |
3 FS热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
3.1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
3.1.1 FS热电厂基本情况简介 |
3.1.2 FS热电厂运营成本及外供动力情况 |
3.1.3 FS热电厂生产运行方式说明 |
3.2 生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生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4.1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
4.2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
4.2.1 设计思路 |
4.2.2 设计原则 |
4.3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制定 |
4.3.1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2 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3 原料采购及库存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4 设备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5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6 节能环保精细化管理方案 |
4.4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实施 |
4.4.1 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实施步骤 |
4.4.2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3 成本精细化管理奖励机制建立 |
4.4.4 原料采购及库存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5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6 设备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7 节能环保的精细化管理实施 |
5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领导者全面参与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
5.2 建立针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制度保障 |
5.3 加强企业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文化建设 |
5.4 明确精细化管理各组织部门职责 |
5.5 做好企业员工精细化管理培训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风险管理的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 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2.1 风险管理概念 |
2.2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 |
2.2.1 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 |
2.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2.3“流行病学”理论 |
2.2.4 系统理论 |
2.3 风险管理过程 |
2.4 风险管理理论 |
2.4.1 风险识别技术 |
2.4.2 风险分析及评价方法 |
2.4.3 风险应对方法 |
2.4.4 风险监督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铁路供电维修概述 |
3.1 铁路供电维修作业组织 |
3.2 铁路供电维修作业内容 |
3.2.1 铁路供电维修的基本形式 |
3.2.2 铁路供电设备检测监测内容 |
3.2.3 铁路供电设备维修内容 |
3.3 本章小结 |
4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 |
4.1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范围 |
4.1.1 铁路供电维修业务范围 |
4.1.2 铁路供电维修业务管理 |
4.1.3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范围 |
4.2 铁路供电维修危害识别 |
4.2.1 铁路供电维修危害识别方法 |
4.2.2 铁路供电设备检测监测作业危害 |
4.2.3 铁路供电设备维修作业危害 |
4.3 铁路供电维修风险评估 |
4.3.1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
4.3.2 铁路供电维修风险接受准则 |
4.3.3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 |
4.4 铁路供电维修风险应对 |
4.4.1 铁路供电维修风险应对原则 |
4.4.2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
4.5 铁路供电维修风险监控 |
4.5.1 供电维修安全风险监控方法 |
4.5.2 铁路供电维修安全风险管理改进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和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供电设备检测监测作业、天窗内作业、天窗作业风险控制表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检测技术发展 |
1.2.2 国内检测技术发展 |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2 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介绍 |
2.1 组成和功能 |
2.1.1 组成 |
2.1.2 功能 |
2.2 弓网动态作用参数检测部分 |
2.2.1 弓网动态作用参数检测系统结构 |
2.2.2 检测原理 |
2.3 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部分 |
2.3.1 系统结构 |
2.3.2 检测原理 |
2.4 供电参数检测部分 |
2.4.1 系统结构 |
2.4.2 检测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3 1C检测分析作业流程 |
3.1 检测计划及添乘 |
3.1.1 检测计划编制 |
3.1.2 检测列车添乘 |
3.1.3 检测数据接收 |
3.2 检测数据分析 |
3.2.1 数据分析要求 |
3.2.2 数据分析步骤 |
3.2.3 数据评价标准 |
3.3 缺陷闭环管理 |
3.3.1 检测缺陷复核 |
3.3.2 复核数据分析 |
3.3.3 整治方案制定 |
3.3.4 检测缺陷整治 |
3.3.5 整治效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典型缺陷分析 |
4.1 拉出值缺陷 |
4.1.1 某线路接触网拉出值缺陷情况 |
4.1.2 检测数据对比分析 |
4.1.3 调查情况 |
4.1.4 现场复核 |
4.1.5 原因分析 |
4.1.6 维修方案 |
4.1.7 检测复核情况 |
4.1.8 总结 |
4.2 接触线高度缺陷 |
4.2.1 某线路接触线最小高度缺陷情况 |
4.2.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
4.2.3 调查情况 |
4.2.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
4.2.5 原因分析 |
4.2.6 维修方案 |
4.2.7 检测复核情况 |
4.2.8 总结 |
4.3 接触线高差缺陷 |
4.3.1 某线路接触线高差缺陷情况 |
4.3.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
4.3.3 调查情况 |
4.3.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
4.3.5 原因分析 |
4.3.6 维修方案 |
4.3.7 检测复核情况 |
4.3.8 总结 |
4.4 弓网接触压力缺陷 |
4.4.1 某线路接触力缺陷情况 |
4.4.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
4.4.3 调查情况 |
4.4.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
4.4.5 原因分析 |
4.4.6 维修方案 |
4.4.7 检测复核情况 |
4.4.8 总结 |
4.5 接触线硬点 |
4.5.1 某线路接触线硬点缺陷情况 |
4.5.2 调查情况 |
4.5.3 原因分析 |
4.5.4 维修方案 |
4.5.5 检测复核情况 |
4.5.6 总结 |
4.6 燃弧缺陷 |
4.6.1 某某线燃弧缺陷情况 |
4.6.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
4.6.3 调查情况 |
4.6.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
4.6.5 原因分析 |
4.6.6 维修方案 |
4.6.7 检测复核情况 |
4.6.8 总结 |
4.7 本章小结 |
5 检测数据应用情况 |
5.1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 |
5.1.1 某某铁路接触网设备概括 |
5.1.2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项目 |
5.1.3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实施情况 |
5.1.4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实施效果 |
5.1.5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验收情况 |
5.2 通过分析1C检测数据防止弓网事故 |
5.2.1 事件概况 |
5.2.2 对比分析过程 |
5.2.3 处置结果 |
5.2.4 后续保障措施 |
5.3 对某某高铁接触网动态性能指数(CDI值)分析 |
5.3.1 接触网动态性能评价方法 |
5.3.2 某某高铁CDI情况 |
5.3.3 接触网动态性能指数(CDI值)评分偏低原因分析 |
5.3.4 整改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管理 |
2.1 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管理基本内容 |
2.1.1 相关概念 |
2.1.2 现有铁路供电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
2.1.3 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
2.2 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 |
2.3 本章小结 |
3 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辨识 |
3.1 安全风险辨识 |
3.2 确定风险点 |
3.2.1 人员因素 |
3.2.2 设备因素 |
3.2.3 外部因素 |
3.2.4 管理因素 |
3.3 本章小结 |
4 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评价 |
4.1 评价模型选取原则 |
4.2 重载铁路接触网风险水平评价主要思路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接触网安全风险评价 |
4.3.1 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4.4 大同西供电段接触网安全风险评价实践 |
4.4.1 基本情况 |
4.4.2 接触网安全风险评价 |
4.4.3 评价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管控 |
5.1 制定控制措施 |
5.1.1 分岗位制定控制措施 |
5.1.2 分项目制定控制措施 |
5.2 整治重大风险 |
5.3 构筑安全防控体系 |
5.3.1 抓实人防关键 |
5.3.2 筑牢物防基础 |
5.3.3 提升技防水平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6.2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采煤机技术发展历程(八)——可靠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采煤机可靠性模型 |
2 采煤机可靠性设计 |
2.1 部件可靠性设计 |
2.2 摩擦可靠性设计 |
2.3 结构冗余性设计 |
2.4 环境适应性设计 |
(1)耐气候环境设计。 |
(2)耐机械环境设计。 |
(3)耐电磁环境设计。 |
2.5 功能模块化设计 |
2.6 安全保护装置设计 |
3 采煤机可靠性增强 |
3.1 结构可靠性增强 |
3.2 牵引可靠性增强 |
(1)顺列式布置。 |
(2)重叠式布置。 |
(3)分离式布置。 |
(4)一体式布置。 |
3.3 驱动可靠性增强 |
(1)多转子电机驱动。 |
(2)纵向双电机驱动。 |
(3)横向双电机驱动。 |
(4)外置双电机驱动。 |
(5)摇臂内置电机及减速箱驱动。 |
(6)多电机分布驱动。 |
3.4 供电可靠性增强 |
3.4.1 提高工作面供电电压 |
3.4.2 提高入井供电电压 |
4 采煤机材料可靠性 |
4.1 齿轮材料可靠性 |
4.2 行走轮材料可靠性 |
4.3 滑靴材料可靠性 |
4.4 截齿材料可靠性 |
4.5 摇臂材料可靠性 |
4.6 滚筒材料可靠性 |
5 采煤机运维可靠性 |
5.1 过载保护技术 |
5.1.1 机械式过载保护 |
5.1.2 电子式过载保护 |
5.2 故障监测诊断 |
5.3 预测性维修 |
6 结语 |
(9)UTO线路下轨道交通信号的电源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UTO线路信号电源配置情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概述 |
2.1 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基本组成 |
2.1.1 电源屏 |
2.1.2 UPS系统 |
2.2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号电源系统组成方案设计 |
3.1 电源屏设计方案 |
3.1.1 智能电源屏控制方案设计 |
3.1.2 智能电源屏的工作模式 |
3.2 UPS系统设计方案 |
3.2.1 UPS主电路设计方案 |
3.2.2 UPS控制电路设计 |
3.2.3 UPS配电方案设计 |
3.2.4 双UPS控制方案设计 |
3.2.5 蓄电池材料选型 |
3.2.6 UPS蓄电池充放电的优化方案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号电源系统重要参数设计 |
4.1 智能电源屏容量计算 |
4.2 UPS容量计算 |
4.3 蓄电池容量计算 |
4.4 主要电力变换电路参数计算 |
4.4.1 AC-DC主要参数(变比、晶闸管额定电压) |
4.4.2 AC-DC-AC主要参数(IGBT最低耐压) |
4.5 UPS仿真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UTO线路下信号电源系统监测与故障处理 |
5.1 电源系统的在线监测 |
5.1.1 监测系统组成 |
5.2 故障处理 |
5.2.1 信号电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式 |
5.2.2 电源系统故障应对办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10)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研究背景 |
1.1研究的必要性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研究目的 |
1.2.2研究意义 |
1.3基础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
1.3.1基础理论 |
1.3.1.1隐患、危害因素与风险 |
1.3.1.2风险管理 |
1.3.2相关文献综述 |
1.4研究创新点 |
1.4.1研究技术路线 |
1.4.2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含义与类别 |
2.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含义 |
2.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的类别 |
2.2.1供配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2电梯升降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3空调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4给排水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5消防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6弱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类别 |
2.2.7房屋及设施的安全风险类别 |
第三章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1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基础和保障条件 |
3.2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1供配电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2电梯升降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3空调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4给排水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5消防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6弱电系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3.2.7房屋及设施安全风险管控方法与措施 |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
4.1结论 |
4.2研究不足与展望 |
4.2.1研究不足 |
4.2.2研究展望 |
结语 |
附件 |
附件一:《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调研提纲 |
附件二:调研实录(节选) |
附件三:承接查验、运行维护阶段设施设备系统风险点汇总表 |
附件四:典型案例分析(以消防系统为例) |
附件五:与本课题相关的法规引用 |
四、浅谈供电设备管理的状态维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数据的牵引供电智能运维系统研究与实践[J]. 常占宁. 电气化铁道, 2021(S1)
- [2]基于BIM的铁路基础设施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研发与实践[A]. 王辉麟,肖彦峰,张俊尧,王志华,解亚龙. 第十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科技论文集, 2021
- [3]铁路供电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方案研究[J]. 高金山,李银生. 电气化铁道, 2021(05)
- [4]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D]. 尹麒.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5]基于风险管理的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研究[D]. 桂俊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6]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D]. 喻旭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7]重载铁路接触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王旭.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8]采煤机技术发展历程(八)——可靠性技术[J]. 葛世荣. 中国煤炭, 2021(01)
- [9]UTO线路下轨道交通信号的电源系统设计[D]. 孙梦剑.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10]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A].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