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迎接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熊丁[1](2006)在《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的影响》文中指出“十五”期间,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从而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湖北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也因中国入世而发生重大改变。加入WTO以后,我省市场逐步放开,在2006年12月11日“过渡期”结束后将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到那时,外国商品、资本、技术以及跨国公司将纷纷进入湖北市场,这既给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我省民营经济还比较薄弱、竞争力不强,入世后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与货物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贸易等三大贸易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迎接入世的挑战,我省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转变职能,加快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适当地保护我省幼稚产业,以便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江静[2](2004)在《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战略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5年安全第一网上银行(SFNB)于美国问世以来,网上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作为传统金融业与新经济最完美结合的产物,网上银行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实现向客户提供任何时候(Anywhen)、任何地点(Anywhere)以及任何方式(Anyhow)的“3A”服务,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今我国已经入世,金融业作为入世后首先开放的行业之一,必然要遵守统一的“游戏规则”而与实力数倍于己的外资银行进行竞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往往会选择避实就虚,通过网上银行的方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展开与中资银行的全面竞争。中国银行业在网络经济和世界金融一体化的浪潮中,面临着外资银行即将展开的全面竞争,谨慎制定网上银行竞争战略已是迫在眉睫。 在网上银行建设过程中,西方国家网上银行的发展可为我们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然而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深入思考我国网上银行在现有基础上的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本论文将在大量相关战略管理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PEST、五种竞争力和价值链等分析方法对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现阶段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以及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借助于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和行业生命周期等战略分析与评价工具对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进行战略定位,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网上银行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相应的战略决策。最后通过对上海地区银行业的问卷调查,实证探讨了我国网上银行的战略决策状况,以供银行界和相关理论界人士全面审视网上银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国内学者一般集中于跟踪性与理论框架类研究,而西方学者则侧重于以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为手段的实证研究。本论文集两种研究方法于一身,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实证探讨,显然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同时,随着现代IT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战略管理与金融理论受到的莫大的冲击,对战略管理和金融理论的再思考与研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新趋势。本论文选题为“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战略”,将战略份理理论与金融实践相结合,探索战略份理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因而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徐虹[3](2003)在《高校学报面对“入世“的挑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入世”后 ,我国高校学报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学报工作者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积极应对“入世”的挑战 ,牢牢把握“入世”后的发展机遇。高校学报应该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基础 ,突出办刊特色 ,转变办刊理念 ,提高编辑队伍素质 ,增强学报的国际竞争力 ,只有这样 ,“入世”后 ,学报才会有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田志[4](2003)在《领导干部应当积极迎接“入世”挑战》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论述了“入世”后,领导干部应积极认清形式、更新观念,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改进领导方法,制定相应对策,更好迎接新的挑战。
潘维贤,张良钰[5](2003)在《应对“入世”挑战 加快高校勘察设计单位改制步伐》文中提出笔者首先分析了WTO对高校勘察设计单位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而阐释了其应对“入世”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高校勘察设计单位应对“入世”挑战而进行改制的迫切性,最后提出了关于改制实施的几点设想。
李庆红[6](2003)在《发展文化产业,迎接“入世”挑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入世后 ,我国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强大的文化生产能力面前将形成巨大的开放压力、竞争压力和转轨压力 .只有全面创新 ,树立文化产业观念 ,科学定位文化产业 ;改革管理体制 ,构建新型管理模式 ;培育文化市场 ,积极发展文化支柱产业 ;鼓励多元资本投入 ,促进文化产业民营化 ;依法管理文化市场 ,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等 ,才能变压力为动力 ,发展文化产业 ,建成文化强国
曲恒昌[7](2003)在《创建“诚信教育”,迎接WTO挑战》文中认为迎接WTO的挑战 ,首要的是创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建立在信誉和信用基础之上的教育 ,它是法制教育的基础。创建诚信教育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 ;创建诚信教育 ,首先要创建诚信政府
李青武,唐璨,王本宏,徐自力[8](2002)在《迎接“入世”挑战 把握发展机遇——经济法学小型研讨会综述》文中认为 由安徽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经济法学小型研讨会于2002年4月19日一20日在合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研究员约20人和安徽大学从事经济法教学、科研的教师和研究生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8篇。与会人员围绕以下三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①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法制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②中国反垄断立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③财税金融法和其他经济法问题。现将会议论文和讨论中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刘超捷[9](2002)在《论WTO劳工标准之争与中国劳动法制的改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GATT/WTO历史上的劳工标准之争为背景,阐述了WTO劳工标准的含义、范围和法律渊源,提出了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有其合理性因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劳工标准与WTO劳工标准的差异,指出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不足。针对自由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革工会的建立程序和领导体制、制定《罢工法》、完善集体谈判立法、建立适应集体谈判要求的工会体制等建议。针对强迫劳动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在《外贸法》中增加“禁止劳改产品出口”的规定和废止劳改企业制度、废除劳教制度的建议。针对就业歧视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宪法》,确立平等就业原则;修改《劳动法》,扩大反就业歧视的范围;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建立完善的平等就业制度等立法建议。针对童工保护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劳动法》中有关例外的规定和加大打击非法使用童工力度的建议。
王永贵[10](2002)在《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和历史命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科学社会主义是最关心人类的整体命运和健康发展的学说,理应特别关注经济全球化问题。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属新世纪初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之一,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快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步伐,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和紧迫的历史任务,所以,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角度探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文共分6章,前两章主要是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实质,分析全球化进程中“两制”的历史命运,后四章则立足时代背景,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下阐述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基本思路是,在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性质和实质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定位,进而研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第一章:在考察学术界对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内涵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阐明对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和看法。通过考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论述经济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密切关系,阐述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高潮到来的多重因素和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通过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性质(二重性)及其利弊的分析,阐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垄断、剥削的全球化。通过对反全球化运动力量构成、现实表现和反全球化运动特点及缘由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思想是解读全球化与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钥匙,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结局及当代社会主义的现实定位。 第三章: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对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双重影响的前提下,论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是用动态的眼光去观察国家经济安全,用发展和竞争的行动去扞卫国家经济安全,拓展我国的经济安全空间。阐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第四章:在阐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全球化背景下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点在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现代化进程,难点在于推进执政党建设创新和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这两个问题。 第五章:阐述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发的文化全球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基础上,论述我国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提出全球化背景下繁荣发展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阐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论述入世给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契机和21世纪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思路。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全球化与国际科技竞争新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的关系,阐明我国科技创新的思路和应对科技全球化的对策。
二、迎接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迎接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民营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
1.1.2 湖北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1.1.3 入世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变化 |
1.1.4 “十一五”规划制定并开始实施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第二章 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
2.1 经济发展与外部环境互动关系的方法论分析 |
2.1.1 从系统理论角度分析湖北民营经济与入世大环境的关系 |
2.1.2 从权变理论角度分析政府、企业组织与入世大环境的关系 |
2.2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利弊分析 |
2.2.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
2.2.2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 |
2.3 WTO 与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WTO 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影响 |
2.3.1 中国加入WTO 与经济全球化 |
2.3.2 加入WTO 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影响 |
第三章 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民营经济竞争力不强 |
3.1.1 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偏小 |
3.1.2 企业主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缺少应有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
3.1.3 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
3.1.4 产品结构不合理 |
3.2 市场准入限制多,政策待遇不平等 |
3.2.1 行业准入限制多 |
3.2.2 政策待遇不公平 |
3.2.3 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不够 |
3.3 体制不顺,服务体系远未建立 |
3.3.1 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
3.3.2 帮扶措施不到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
3.4 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
3.5 观念和认识滞后 |
第四章 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 |
4.1 入世给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
4.1.1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开创良好市场环境 |
4.1.2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
4.1.3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开创良好政策环境 |
4.1.4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更多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机遇 |
4.1.5 入世有利于促进湖北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
4.2 湖北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入世的挑战 |
4.2.1 从货物贸易领域来看 |
4.2.2 从服务贸易领域来看 |
4.2.3 从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贸易领域来看 |
第五章 湖北省民营经济应对入世的对策 |
5.1 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市场经济环境 |
5.1.1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
5.1.2 完善政府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
5.1.3 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
5.1.4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
5.2 加快行业协会组织建设 |
5.2.1 理顺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 |
5.2.2 鼓励和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 |
5.2.3 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 |
5.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5.3.1 提高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
5.3.2 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
5.3.3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建设 |
5.3.4 做好知识产权投诉、调处工作 |
5.3.5 加强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工作 |
5.4 在 WTO 规则范围内保护省内幼稚产业 |
5.4.1 在幼稚产业领域适当引入竞争 |
5.4.2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研发工作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2)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战略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动机 |
0.3 研究范围 |
0.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一章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探讨 |
1.1 企业战略概念 |
1.2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
1.3 企业战略类型 |
1.3.1 Porter战略理论 |
1.3.2 Miles and Snow的战略理论 |
1.3.3 Venkatraman的战略理论 |
1.3.4 Ansoff产品-市场战略组合 |
1.3.5 Glueck的战略理论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2.1.1 政治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行业环境-竞争五力分析 |
2.2.1 竞争对手分析 |
2.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
2.2.3 供应商分析 |
2.2.4 客户分析 |
2.2.5 替代品分析 |
2.3 网上银行价值链分析 |
2.3.1 前台价值链分析 |
2.3.2 后台价值链分析 |
2.3.3 辅助活动分析 |
2.4 网上银行产品分析 |
2.4.1 我国网上银行服务 |
2.4.2 外资银行网上银行服务 |
2.5 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战略定位及战略选择 |
3.1 技术工具分析 |
3.1.1 波士顿矩阵分析 |
3.1.2 生命周期-竞争地位分析 |
3.2 战略目标的制定 |
3.3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 |
3.3.1 我国网上银行外部发展战略选择 |
3.3.2 我国网上银行内部发展战略选择 |
3.3.3 我国网上银行竞争战略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网上银行战略决策实证分析 |
4.1 战略决策模型的建立及假设 |
4.1.1 战略决策模型的建立 |
4.1.2 模型假设 |
4.2 研究对象及指标体系的设立 |
4.2.1 研究对象 |
4.2.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 实证分析 |
4.3.1 频率分析 |
4.3.2 因子分析 |
4.3.3 相关性分析 |
4.3.4 T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3)高校学报面对“入世“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入世”后高校学报面临的挑战 |
(一) 学报质量的挑战。 |
(二) 人才素质的挑战。 |
(三) 办刊理念的挑战。 |
二、高校学报面对“入世”挑战的对策 |
(一) 坚持“政治家”办报, 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
(二) 突出办刊特色, 发挥高校科研优势。 |
(三) 转变办刊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 |
(四) 大胆引进人才, 提高编辑队伍素质。 |
(五) 推出英文版和网络版, 增强国际竞争力。 |
(4)领导干部应当积极迎接“入世”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领导干部要正确理解“入世”的意义 |
1. 加入世贸组织是一场以争取我国国际权益为目的的重大政治、外交斗争。 |
2. 世贸组织规则与我国承诺的贸易准则基本一致, “入世”符合国家利益。 |
3. 开放和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
4.“入世”使我国可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中国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
二、入世对领导干部的要求 |
1. 立足发展和开放的国策方针, 提高领导能力 |
2. 加强学习、提高领导素质 |
3. 积极进取, 加强领导作风建设 |
4. 从实际出发, 改进领导方法 |
(9)论WTO劳工标准之争与中国劳动法制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WTO劳工标准问题概述 |
第一节、 劳工标准问题的历史由来 |
一、 WTO体系外的劳工标准之争 |
二、 WTO体系内的劳工标准之争 |
第二节、 WTO劳工标准的涵义、范围及法律渊源 |
一、 WTO劳工标准的涵义和范围 |
二、 WTO劳工标准的法律渊源 |
第三节、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评析 |
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劳工标准的态度 |
二、 将劳工标准引入WTO规则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
第二章 从WTO劳工标准看中国劳动法制的不足 |
第一节、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劳动法 |
第二节、 我国劳动法的现状 |
第三节、 从WTO劳工标准看我国劳动法制的不足 |
一、 自由结社权问题 |
二、 集体谈判权问题 |
三、 强迫劳动问题 |
四、 平等就业权问题 |
五、 童工问题 |
第三章 完善立法,强化执法,迎接“入世”挑战 |
第一节、 完善自由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法律体系,确保工人和工会组织“两权”的实现 |
一、 关于结社权问题 |
二、 关于罢工权问题 |
三、 关于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问题 |
第二节、 打击非法强迫劳动,改革“劳改”、“劳教”制度 |
一、 加大劳动执法力度,严打非法强迫劳动行为 |
二、 修改《外贸法》,明确规定禁止劳改产品出口 |
三、 废止劳改企业制度,禁止劳改产品上市销售 |
四、 废除劳教制度,严禁非经司法程序的强迫劳动 |
第三节、 完善平等就业制度,禁止就业歧视行为 |
一、 修改《宪法》和《劳动法》,确立平等就业的基本原则,界定就业歧视的范围 |
二、 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三、 建立就业歧视的申诉机制 |
四、 适时制定《反就业歧视法》 |
第四节、 完善禁止童工的立法,彻底杜绝童工现象 |
一、 对《劳动法》相关条款进行修改 |
二、 加大执法力度,严惩非法雇用童工的行为 |
结语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
(10)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内涵、历程、动因及特点 |
一、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界定及其发展历程 |
(一) 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内涵的考察和界定 |
1. 全球化涵义的不同看法 |
2. 经济全球化内涵的不同认识 |
(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
1.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和发展历程 |
2. 经济全球化浪潮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
二、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特征分析 |
(一) 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动因 |
1. 生产力巨大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是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引擎 |
2. 跨国公司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
3. WTO和其它国际经济组织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组织保障 |
4. 时代主题转换和市场经济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条件和制度基础 |
(二)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
1. 分工和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 |
2. 自由贸易的全球化 |
3. 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 |
4.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 |
5. 区域经济组织的全球性发展 |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实质与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
一、 当今经济全球化实质透视 |
(一)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 |
1. 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2.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
(二)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分析 |
1.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扩张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 |
2. 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现象透视 |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思想与“两制”的历史命运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思想是解读全球化与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钥匙 |
1. 以“世界历史”的特定概念阐述全球化的意蕴及发展规律 |
2. 从资本的本性揭示全球化的本质及发展趋势 |
3. 时代价值:考察当今经济全球化问题的锐利武器 |
(二)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
1. 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结局 |
2. 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当代社会主义的现实定位 |
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一、 经济全球化对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
(一) 经济全球化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
1.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和环境 |
2. 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机遇和可能 |
3. 为我国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来新契机 |
(二) 经济全球化使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 |
1. 对我国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会带来一定影响和挑战 |
2. 对我国经济安全带来挑战 |
3. 对我国经济体制特别是金融管理体制带来挑战和风险 |
4. 对民族经济特别是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 |
二、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
(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
1. 新的国家经济安全理念 |
2. 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 |
3.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
(二)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
1. 坚定改革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 |
2. 加快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
3. 振兴民族经济,培育跨国集团 |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一、 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
(一) 经济全球化对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双重影响 |
1. 机遇和经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
2. 冲击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发展的负面影响 |
(二)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和挑战 |
1. 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
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新挑战 |
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
(一) 与时俱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现代化进程 |
1. 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主动参与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辨证统一 |
2.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法治化 |
3. 政治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
(二) 应对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进执政党建设创新 |
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新变化 |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执政党建设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
(三) 更新思路,在经济全球化和入世背景下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
1. 更新观念,认清职责,明确政府角色 |
2. 转变职能,加强调控,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
3. 强化“规则”意识,完善法律制度,落实依法行政 |
4. 提升政府经济外交水平,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
第五章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
(一) 趋势和冲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 |
1.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 |
2. 撞击与调适: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
(二) 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
1. 西方文化渗透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带来冲击和挑战 |
2. 经济全球化浪潮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带来影响和冲击 |
3.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及其安全带来影响和挑战 |
4.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产业及其管理体制带来冲击和挑战 |
5.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带来挑战和威胁 |
二、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一) 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 |
1. 价值取向:“三个面向” |
2. 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时代性、先进性、民族性、科学性、创新性 |
(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繁荣发展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1. 明确发展方向,倡导社会主流文化 |
2. 实现“文化自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3. 学习借鉴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侵蚀 |
4.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构建与经济全球化和WTO相协调的道德理念 |
5. 强化网络文化建设,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
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 |
一、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
(一) 经验与动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
1. 23年对外开放的巨大成绩和基本经验 |
2. 加入WTO:21世纪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动力 |
(二)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对策 |
1. 认清开放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增强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进世界 |
2. 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二、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的科技创新战略 |
(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全球化与国际科技竞争新趋势 |
1.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 |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科技竞争新趋势 |
(二) 21世纪中国应对科技全球化和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基本对策 |
1. 中国科技竞争力现状分析 |
2. 我国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主要对策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迎接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的影响[D]. 熊丁. 武汉科技大学, 2006(12)
- [2]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战略之研究[D]. 江静. 东华大学, 2004(03)
- [3]高校学报面对“入世“的挑战与对策[J]. 徐虹.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 [4]领导干部应当积极迎接“入世”挑战[J]. 田志. 克山师专学报, 2003(02)
- [5]应对“入世”挑战 加快高校勘察设计单位改制步伐[J]. 潘维贤,张良钰. 中国高教研究, 2003(05)
- [6]发展文化产业,迎接“入世”挑战[J]. 李庆红.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
- [7]创建“诚信教育”,迎接WTO挑战[J]. 曲恒昌.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4)
- [8]迎接“入世”挑战 把握发展机遇——经济法学小型研讨会综述[J]. 李青武,唐璨,王本宏,徐自力.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2(01)
- [9]论WTO劳工标准之争与中国劳动法制的改革[D]. 刘超捷. 苏州大学, 2002(02)
- [10]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 王永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01)